文学概论文学创作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文学概论》PPT课件

《文学概论》PPT课件
文学概论
主讲:阎 嘉 教授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绪论 文学概论及其研究对象
一、“文学概论”的含义
“文学概论”在中国文艺理论界通常 被称为“文艺学”或“文艺学基础理 论”。“文艺学”是从苏联引进的一个概 念,其含义是有关文学和艺术的理论 学科。这种用法在中国延续了几十 年,已经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
h
8
文学理论是对各种文学实践活动和 文学现象进行的理论反思和概括。它 通过理论上的反思、概括和研究,为 理解和评价文学实践活动与文学现象 提供理论依据和价值尺度。
h
9
三、文学理论的理论资源
h
Hale Waihona Puke 10任何理论,除了同特定文学实践 活动(文学史,文学批评)、文 学理论家的思想观念有关外,还 同古往今来的各种理论传统有着 十分密切的关系。
h
71
“宗教方式”是凭借信仰和虚构的世 界的方式来把握世界。
h
72
“实践—精神方式”是凭借道德理 性、通过具体的行为来把握世界的方 式。
h
73
2. 从人类思惟的角度看,一般认 为,人们把握世界的思惟方式有两 种:抽象思惟和形象思惟。
h
74
3. 抽象思惟与形象思惟的关系
h
75
(二)艺术思惟的基本特征
h
11
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的主要资源
h
12
第一,中国古代的文论和诗论。
h
13
第二,西方古典的和现代的文学理 论。
h
14
第三,马克思主义有关文学的论 著。
h
15
第一讲 文学本质论
h
16
一、文学的本质
h
17
(一)考察文学的不同视点

第七章.文学创造的过程文学概论.ppt

第七章.文学创造的过程文学概论.ppt
• 实现途径:浓涂重抹、淡化背景
• 简化
• 含义:作家故意少说几句,略去具体细节而抓住主干,形 神兼备的传达出形象(或意念)的大致轮廓与内在精髓的 构思方式
• 3.变形与陌生化
• 变形 • 含义:作家在构思中极大地调动想像力与创造力,违反常
规事理来创造形象的方式。 • 方式:扩大和缩小、黏合、漫画、夸张、幻事 • 陌生化 • 含义:使事物换一种样式出现,来获取一种新奇的艺术效
• 三、创作动机
• 含义: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 一股内在动力

• 1.回忆与沉思
• 回忆:含义:积极地和有意义地从记忆中提取信

• 方式:直接回收法、挨次扫描法、按层次推 论法
• 沉思:含义:在寂静和孤独中对心中的某个形象
或某种意念的深沉思索
(二)构思阶段
• 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 含义: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 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像、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 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 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 《故乡》取材于鲁迅在离开家乡十几年后的一次回乡的经 历,结合着鲁迅童年时对故乡的记忆展开情节。
儿时的“故乡”,给“我”许多欢乐、甜蜜的回忆,甚至 可以说代表了一种“理想”。而现实的“故乡”,却面目 全非,沉寂、毫无生气,昔日的人物,也失去了纯真与温 情,变得冷漠、麻木、市侩和猥琐。使“我”感到“希望” 的幻灭,心中无比“悲哀”。
• 产生:需要足够的材料储备和情感积累
要有气氛和契机 作家综合心力的集中爆发,长久酝酿的产物 和作家所禀受的天赋、气质等先天因素以及后天所掌握的本领、技巧有 关 推敲 含义:作家在语言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 帖地把形象或意念具体化的操作手段

高中一年级语文上册文学概论课件

高中一年级语文上册文学概论课件
掘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文学批评的标准
包括作品的审美价值、思想深度 、文化意义、社会影响等方面, 不同标准对应不同的评价方法和
价值取向。
经典文学作品评析
《红楼梦》
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的 刻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衰落和人性 的复杂;其诗词歌赋和艺术价值也为 后人所称道。
《巴黎圣母院》
通过卡西莫多、艾斯梅拉达等人物形 象的塑造,表现了美与丑、善与恶的 对比和人性的复杂性;其建筑风格和 历史背景也为读者所惊叹。
《骆驼祥子》
中国作家老舍的现实主义作品,描写城市贫 民的生活与奋斗。
文学作品阅读的心理效应与价值
拓展视野
陶冶情操
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可以拓展读者 的视野,了解不同文化、时代和社会背景 。
文学作品具有审美和艺术价值,阅读可以 陶冶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
激发想象力
增强情感体验
文学作品通过虚构和想象,激发读者的想 象力,开拓思维空间。
诗歌创作的定义和特点 诗歌创作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诗歌创作的技巧和方法 诗歌创作的步骤和实例分析
文学创作思维拓展与训练方法
文学创作思维的概念和 重要性
文学创作思维训练的步 骤和实例分析
01
02
03
文学创作思维拓展的方 法和途径
04
文学创作思维在写作中 的应用和实践
谢谢
THANKS
五四新文化运动
反对封建文化,提倡民主科学 ,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具有重 要影响。
京派文学
代表人物沈从文等,作品注重 表现乡土文化和人情世态。
伤痕文学
代表人物刘心武等,反映文革 时期的社会现实和人们内心的 痛苦。
西方文学流派与思潮概述

4第三讲 文学创作论共45页PPT

4第三讲  文学创作论共45页PPT
(2)主体即“旁观者”与“移情者”
毕达哥拉斯:“生活就像一场体育竞赛,有些人充当角力士,还有些人成 为调停者,而最好的位置却是旁观者。” 老庄哲学:“虚静无为”说 苏轼:“游心物外”说
Page 7
立普斯
(Lipps, 1851—1914 )
人们在对周围世界进行审美 观照时,不是主观地被动感 受,而是自我意识、自我感 情以至整个人格的主动移入; 而通过“移入”使对象人情 化,达到物我同一,“非我” 的对象成为“自我”的象征, 自我从对象中看到自己,获 得自我的欣赏,从而产生美 感。审美主体包括艺术家就 是移情者。
Page 10
(四)文学创作中的主客关系
1、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实质上是审美主体与 审美客体所构成的审美价值评价关系。其主客体 关系特征:
以情感体验为心理特征 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 情感体验和感性直观是连接主客体关系的纽带 2、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主体要立足客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对创作 客体的进行选择,进行变形、情感投射和观念移注。 主体始终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即作家的选择受 社会生活的情势的规定和制约。
Page 16
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
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 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 的心理内容 外在事物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的 契合 以独特眼光在知觉中产生新创造物
Page 17
黑格尔
(Hegel, 1770—1831)
假如一个人能看出当前即显 而易见的差别,譬如,能区 别一枝笔与一头骆驼,我们 不会说这人有了不起的聪明 ;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 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 橡树与槐树,或寺院与教堂 ,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能 说他有很高的比较能力; 我 们所要求的,是要能看出异 中之同和同中之异。

《文学概论》文学创作上课用课件

《文学概论》文学创作上课用课件

• 郑板桥 • 《题画》: • 眼中之竹 • 胸中之竹 • 手中之竹
(四)摹仿说
• 西方传统文艺理论,一般以摹仿说 为中心。 • 在亚里斯多德之前,摹仿说带有更 直接地摹仿自然的性质。
• 古希腊朴素唯物论哲学家 赫拉克利特: • 艺术也是这样造成和谐的, 显然是由于模仿自然。绘 画在画面上混合着白色和 黑色、黄色和红色的部分, 从而造成与原物相似的形 相。
• (一)感物说
• 这种观点滥觞于《礼 记· 乐记》关于乐的论 述。 • 中国古代诗论家认为, 诗歌创作乃是诗人心灵 与外在景物相互触发、 彼此整合的过程。
• 这种感物说的主旨在于强调在文学创作过 程中主体心灵与客观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 重要性。 • 但“外物”并不仅仅限于自然景物。社会 生活中的诸种事件也同样可以成为激起创 作欲望的契机。应该看到“不平则鸣”与 “触景生情”之间的内在联系。 • 这种观点主要是就抒情作品,特别是诗歌 而言的,但如果做宽泛理解,则“有感而 发”亦是一切文学创作之通则。
告诫:
• 任何对于创作活动的 研究都是间接的,想 要解开创作之谜,就 必须谨慎地处理材料, 尊重对象的复杂性, 切不可妄下断语。
二、关于文学创作的几种 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
• • • • • • • • • (一)感物说 (二)养气说 (三)摹心说 (四)摹仿说 (五)“镜子”说 (六)柏拉图的“迷狂”说 (七)弗洛伊德的个体无意识创作论 (八)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创作论 (九)格式塔心理学创作论
• 刘勰《文心雕龙· 神思》: • 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 瀹五脏,澡雪精神,积学 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 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 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 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 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 术,谋篇之大端也。

《文学概论》之文学创造过程课件

《文学概论》之文学创造过程课件

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二)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
3、灵感与直觉
(1)灵感——是艺术构思的最重要机制之一, 它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 象。灵感往往表现为对问题的突如其来的顿悟, 是非预期的和转瞬即逝的,但却是长期思索的 结果。
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二)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
3、灵感与直觉
一、“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
复杂性
➢ 作家头脑中所构思的那个形象,已成为一个“ 创造物”,而非生活中某个外在物象。
➢ 物化活动开始后,构思活动还在进行。 ➢ 作家遣词造句能力的高低,成就动机的强弱,
也都可能使心手不一,内外难符。
一、“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
常见问题
➢创作意图有时不适应人物性 格发展逻辑。 普希金、托尔斯泰、王汶石 的创作体会
二、艺术发现
(三)艺术发现的作用
1、文学创造活动发生的最早契机,使主体进入创 造过程。 2、对整个文学创造过程具有重要作用。没有艺术 发现,作家创作不出独创性的文学作品。
三、创作动机
(一)含义
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
三、创作动机
(二)产生
1、作家相对强烈的内在需要
巴金《怀念萧珊》
石沆《夜听琵琶》
娉婷少妇未关愁, 清夜琵琶上小楼。 裂帛一声江月白, 碧云飞起四山秋。
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二)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
5、意识与无意识
两者的关系:
(1)意识向无意识提供材料。 (2)意识为无意识指引方向。
意识向无意识提供材料
柯勒律治《忽必烈汗》
二、构思方式
(一)含义
作家在艺术构思中塑造形,发展、完善意念, 并建构整体作品的具体方式。

文学概论 课件

文学概论 课件
文学概论 课件
目 录
• 文学概述 • 文学作品的内容 • 文学作品的形式 • 文学创作 • 文学鉴赏与批评 • 文学与社会文化
01
CATALOGUE
文学概述
文学的定义
01
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 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来 表达思想、情感和经验 。
02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反映了人类社会 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 。
审美体验的提供
文学通过语言的艺术化表达,为读者 提供独特的审美体验,使读者在欣赏 作品的过程中获得美的感受。
02
CATALOGUE
文学作品的内容
主题
1 2 3
主题
主题是文学作品的核心,是作者通过作品所表达 的思想、情感和观念。主题是作品的灵魂,是作 品价值的体现。
主题的来源
主题通常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社会、人性等方面 的观察和思考,也可能受到历史文化、宗教信仰 、哲学思想等方面的影响。
促进思想交流
文学作品通过展现人类情感和思想,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 交流,有助于形成共同的社会意识。
激发创新精神
文学作品通过描绘未知世界和人类潜能,激发人们的探索和创新 精神,推动社会进步。
文化对文学的影响
文化传统对文学风格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对文学风格产生影响,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学流派和作品。
文化思潮对文学主题的影响
随着社会文化思潮的演变,文学主题也随之变化,反映了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问题。
文化交流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文学的多样性和创新,推动了世界文学的发展和繁荣。
THANKS
感谢观看
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文学鉴赏可以为文学批评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感受,另一 方面,文学批评也可以为文学鉴赏提供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文学概论精品PPT课件

文学概论精品PPT课件
价值把握以感性创作主体 对客体审美价值的把握以 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
第一章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料 返回首页
文学创造中 主客体的双 向运动
客体的”主体化 “
主体的”客体化 “
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主 动地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 有关信息。
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的意识情 感对象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 客体又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
但精神生产一旦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它就具有了相对 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1)、精神生产的繁荣发展并非与物质生产绝对同步。 物质生产对精神生产的作用是间接的,精神生产本身都有自己 的历史继承性,都是在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精神资料的基础上 发展的;同时,它又有自己特殊的社会历史文化条件,深受这 种条件的影响,这样, 精神生产就有了“自己的独立的发展 道路”。
(3)、精神生产是富于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正是由于 这一特征,精神生产才显得更富于创造性和个性。
第一章
内容简说 重点概念 课后思考 背景知识 相关资料 返回首页
(二)、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
1、文学创造与科学、宗教活动的区别
以文学与科学两者相比较,科学活动的特点是揭示客体 的真实本质,它通过思维力求如实地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是 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在于获取关于客 观世界的真理知识,以满足人的理性需要。
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感受、评价,力求 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将这种感受和认识传达 给别人,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要,其生产成果,主要体 现为人的情绪、情感的形象形态。文学创作是人对世界的审美 掌握,文学产品正式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话语蕴藉的审美意 识的物化状态。

文学概论 第三章 文学创造过程 大学经典课件

文学概论 第三章 文学创造过程 大学经典课件

二、艺术构思阶段 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 在已然激起的创作冲动的驱使下,在选定创作对象 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 形象、构织故事情节最终形成完整艺术世界的思维 过程。 1.构思的一般步骤。艺术构思是创作过程的核心部 分。一般有这样几个基本阶段: 一是作品整体构架的形成; 二是具体艺术形象的设计; 三是情节的演变发展。
2、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 艺术概括是指创作主体从一定创作动机出发对 其选定的材料进行进一步提炼加工的过程,具体包 括艺术综合与艺术简化两种方式。 艺术综合就是对各种材料的重新组合,从而形成艺 术形象的过程。鲁迅说他的小说人物的原型往往 “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这就是艺 术综合。 艺术简化是指创作过程中作家对所写事件和人物只 寥寥几笔,将其特征勾勒出来,而对于那些大量的、 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完全省略。例如《红楼梦》 艺术变形是指作家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在创作 过程中有意将描写对象以扭曲的、畸形的形式表现 出来。例如《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卡夫卡的 《变形记》写主人公。
2、创作动机的分类: 从创作动机在创作过程所起到的作用来看,又 可以将其分为主导动机与非主导动机。主导动机是 在整个创作过程起着主要作用,决定着创作方向的 动机;非主导动机则是起着从属作用的动机。 从动机内容的价值属性来看,又可将其分为积 极动机与消极动机。积极动机指那种指向比较高尚 的目标的创作动机,消极动机则是那些指向较为低 级目标的创作动机。 总之,创作动机不是一种单一的心理因素,在 实际的创作过程中,往往是多种动机构成一种“合 力”起作用的。
(二)艺术发现 艺术发现是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 活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 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 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他能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独具慧眼地看出某种 新成分或新特征,从别人熟视无睹的现象上察觉出 蕴含于其中的非凡意蕴,从极平凡极平淡的形式中 发现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艺术发现又被称为“艺 术家的眼睛”。

文学概论 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课件

文学概论 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课件

❖5、陆机《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严羽《沧浪诗话》 认为“诗者,吟咏情性也”。
❖6、立普斯的“移情说”:观照外物时,将自我意识、自我
情感以至整个人格主动移入对象中。
学习交流PPT
22
❖7、简述精神生产的特殊性。 ❖8、作为文学创造客体的社会生活有什么特点? ❖9、文学创造中主客体之间关系怎样?
❖ 2、客体处于非主导的、被动的地位。但是主体选择客体、对客 体的加工改造都要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
❖ 3、作品是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的统一并对主客体双重超越的产 物。人成为作家,客体成为欣赏的对象。
学习交流PPT
21

思考题
❖1、《诗学》:“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经发生的事,而 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或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 事……诗所描述的事情带有普遍性,历史则叙述个别的事。”
❖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和惟一源泉
❖A社会生活是人在一定现实关系中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以及 人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的统一体,是文学创造的客体。自然、社 会、心灵。
❖B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惟一源泉。文学来自人的社会生活。
学习交流PPT
15
❖特殊性:A整体的社会生活。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
❖B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美好的现实事物、美好的想象世 界甚至丑恶的事物也具有了审美价值。
情感、智力、勇气、
学习交流PPT
2
❖ 2、精神生产的特殊性
❖ 精神生产观念地创造对象世界。意义世界。
❖ 精神生产以符号活动来创造观念世界。人是符号的动物,哲 学、历史、艺术……
❖ 精神生产是富于个性的自由创造活动。艺术活动更是个性自 由的领域。
学习交流PPT
3

文学概论课件

文学概论课件
认识价值:文学作品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描绘社会生活场景等手法,反映时代风貌、社会变迁 和人生百态,帮助读者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
教育价值:文学作品通过情节发展、人物形象等手段,对读者进行思想教育、道德引导和文化 传承,培养读者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娱乐价值:文学作品以其生动的故事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吸引读者 并带给读者娱乐和放松的感受。
文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文学
起源:古代神话、传说 早期文学形式:诗歌、歌谣 文学发展:《诗经》、《楚辞》等 古代文学特点:注重韵律、语言简练、寓意深刻
背景:中世纪欧洲社会政治、经济、 宗教的变化
中世纪文学
特点:宗教色彩浓厚,世俗文学逐 渐兴起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代表作品:《神曲》、《骑士传奇》
代表作家:鲁 迅、郭沫若、 茅盾、巴金、 老舍等,他们 的作品对中国 现代文学的发 展产生了深远
影响
文学特点:现 当代文学具有 跨时代的意义, 作品内容丰富 多样,形式新 颖,具有强烈 的时代感和批
判精神
文学创作的过程
构思与灵感
文学创作前的思 考与酝酿
灵感的来源与获 取
创作过程中的思 维活动
构思与灵感在文 学创作中的重要 性
文学的影响与启迪
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陶冶情操,提升审美水平
启示人生,引导价值观塑造
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文明交流
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关系
文学与音乐
文学作品中的音乐描写 音乐作品中的文学内涵 文学与音乐的相互影响 音乐与文学的异同点
文学与绘画
两者关系:相互 影响、相互渗透
表现形式:绘画 通过色彩、线条 等视觉元素呈现, 文学通过语言、 文字等手段表达

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文学概论系列课件PPT)

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文学概论系列课件PPT)
想象是贯穿艺术构思过程始终的一种心理机制,没有想象,艺术构 思根本无法进行。
联想:是由此物想到彼物的心理过程,也是一种想象。
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已发现了联想的三条规律。接近联想是由时间、 空间上的接近而将两种以上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类似联想是把两 种具有类似特征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对比联想则是把两种以上相 关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
综合不是拼凑,它具有定向性、选择 性,以及新颖、鲜明的整体性。
阿凡提
2、突出和简化
突出:作家在构思时从纷繁芜杂的思绪中紧紧抓 住一个形象或意念,并调动各种材料和加工手 段为其服务,尽量使其比周围其他形象更明确、 清晰和与众不同。
突出有两种实现途径: 浓涂重抹 淡化背景
简化:是指作家故意少说几句,略去具体细节而抓住主干, 形神兼备地传达出形象或意念的大致轮廓与内在精髓的构 思方式。
想象与联想
想象:对外部事物或现象的复现,叫再现想象; 将某种理论的东西形象化,叫比拟想象;凭空地 将此物想成彼物,将无物想为有物,将常物想成 异物,叫虚构想象。后两种也叫创造想象。
想象是贯穿艺术构思过程始终的一种心理机制, 没有想象,艺术构思根本无法进行。
2.想象与联想
想象:对外部事物或现象的复现,叫再现想象;将某种理论的东西 形象化,叫比拟想象;凭空地将此物想成彼物,将无物想为有物,将 常物想成异物,叫虚构想象。后两种也叫创造想象。
意识与无意识
意识:是指作家以清晰的理智有意地调动、分析和 综合材料,使之成为有机的能表达一定意义的整 体作品的心理的理智有意地调动、分 析和综合材料,使之成为有机的能表达一定 意义的整体作品的心理能力。
无意识:是指潜伏于作家意识之下的、有活力 的,但却因受压抑而未进入意识的观念,它 也是一种心理能力,它在作家没有明显地察 觉到的情况下,暗中却对排列、组合材料等 环节发生作用。

文学创作:高校文学院文学概论课件

文学创作:高校文学院文学概论课件

第一节 文学创作与作家
二、文学创作与文化传统

对于创作具有重大影响的,既有来 自现实的生活经验,也有来自历史的文 化传统。所以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在讲到 文学创作时,既讲师法自然,也讲师法 古人。
第一节 文学创作与作家

经典对于后来的文学创作有深刻的影响, 并不完全是指后人的创作对经典的自觉学习, 更普遍的现象是经典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在无 形之中影响甚至决定着后人的创作。 1、经典是一种先验的规范。 2、经典是后人创作的法则、标准和参照 系统,使创作避开曲折的摸索。 3、经典的成就和权威性具有一种不可抗 拒的魅力。
第一节 文学创作与作家
原型(archetype)
1、荣格心理学术语,是集体无意识中的一 种先天倾向,是心理经验的一种先在决定因 素。 2、文学理论意义上的原型,是指在不同时 代的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并能激发读者情 感反应的构思、形象、意象或情节类型。 原型具有整合现实经验和调动接受心理的 功能。
第一节 文学创作与作家 创作个性的意义:
创作个性直接影响和规定着文学创作的个人
化程度,是一个作家的文学创作有无创造性 的重要标志之一。 创作个性既是一种精神个性,又是一个和创 作实践、和技术、形式因素相关的概念;创 作者的精神个性最终需要落实在与众不同的 创作经验和创作方式上,
第一节 文学创作与作家
第二节 创作心理
研究“文学创作”的难度主要表现 在创作有一个既复杂又隐蔽的心理活动 过程。在这个心理活动中,不仅交织着 多种感性的、难以准确描述的心理因素, 如情感、感受和想象等,而且还有更难 以把握的心理因素如灵感、潜意识的介 入。
第二节 创作心理 一、动机、艺术触发与灵感
动机指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动力,即导

文学概论 第三节文学创作的价值追求课件

文学概论 第三节文学创作的价值追求课件
B. 强调了艺术的形式美,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思考题?
为什么文学创作要求完美的形式创造? 谈谈你对高尚情感评价的理解? 谈谈你对文学真实性的理解?
a) 有些艺术形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凝 定了一定的人类情感,能唤起人相应的审 美感觉。例如竹与高洁,柳与留恋,太阳 与光明,大海与自由,红色与革命。
返回
❖ 朱光潜:“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 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两句,劝他把“推”字改为“敲”字。这段文字因 缘古今传为美谈,于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 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 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 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 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 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 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 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 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 人应门。 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 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 情。” (《谈文学》,52)
二.高尚的情感评价
1. 伦理与情感在文学中的作用: ① 从审美看,文学的表现对象虽然是内化在对象中
的人的本质力量,但由于文学的主体性,作家总 是从特定的立场对人的本质力量作出善恶判断。 ② 文学中的善恶判断不是一种纯粹的认识评判,它 总是与作家的情感评价紧密相关。 ③ 文学正是通过善恶判断引发的情感评价,对人的 本质力量作出评判,启迪人类更好的生活。
b) 完美的艺术形式本身凝定了艺术家的创造 力,具有审美价值。如《望庐山瀑布》, 《雨巷》。
返回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 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 鬓如霜。

《文学概论》第一章PPT课件

《文学概论》第一章PPT课件
——《论模仿:西方文学中所再现的现实》
艺术模仿论之中国传统
《周易》
❖“观物取象”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 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 类万物之情。
——《周易•系辞下》
艺术模仿论之中国传统
荆浩
➢五代大画家荆浩说:“画者,画也,度物象 而取其真。”
不平衡关系
➢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 低级的阶段,如古希腊神话和史诗
➢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 呈正比例的,如18世纪的德国和19世纪 的俄国
➢平衡关系:经济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发 展水平最终制约文学发展水平
➢案例:唐代、魏晋、晚清
三、文学活动的地位
❖人类活动系统:物质实践活动和精神活 动
叶燮
➢《原诗》中说:“文章者,所以表天地万物 之情状也。”
2、表现说——“诗言志”、“诗缘情”和浪漫主 义
(1)文学本质上是诗人、作家的内心世界的外化, 是情感涌动时的创造,是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
(2)表现说也主张以外部现实为对象,但是,诗并 不存在于对象本身,而是存在于审视对象时的作 家、诗人的“心境”或者“心理状态”中。
1926—1984
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
➢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 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
➢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 模仿论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 作背景
➢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 起来,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的客观 规律
3、实用说——“教化”说和“寓教于乐”
俄狄浦斯杀死 狮身人面兽斯 芬克斯
俄狄浦斯=肿痛的脚(?)
文学活动的发展

文学概论教学课件第五章文学创作

文学概论教学课件第五章文学创作

沉思
含义:在寂静和孤独中对心中的某个形象 或某种意念的深沉思索。 心理功能 一种新的发现或创造性 对对象从事二度体验
罗丹《沉思》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 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发觉故事(或现象)背后的内蕴
瞬间把握
伍尔夫1930年10月16 日给埃·史密斯写信说 :“我绝不会忘记写《 墙上的斑点》那一天— —刹那间一挥而就。”
伍尔夫 Virginia Woolf
背后的内蕴
《复活》插图
列夫·托尔斯泰 Leo Tolstoy
1887年6月,阿·费·柯尼把从监狱女看守长
那里听到的有关罗查利的故事讲给托尔斯泰。托尔
获取材料的途径
无意获取
书本获取
有意获取
实践获取
二、艺术发现
含义: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主体当 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 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 射。
表现: 从习见的事物中看出新成分或新特征。 从平凡的现象上察觉出潜藏的非凡意蕴。 从平淡的旧形式间寻找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
三、创作动机
含义: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 对整个创作过程起支配作用的或隐或显的意图(或意 念)。
作用:具体的文学创造过程能否完成的关键。 动态轨迹:内在需要鼓动—作家心理失衡—形成易感 点—与外部刺激相迎合—形成极强的行动力量—支配 整个创作过程。 分类:远景动机、近景动机、主导动机、非主导动机 、高尚动机、卑下动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文学概论文学创作课件

文学概论文学创作课件
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和惟一源泉
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统 一的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 不竭的惟一源泉
A、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是文学创造的唯 一源泉; B、作为文学创造客体的社会生活的特殊性:
整体性的社会生活:《红楼梦》; 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 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钱锺书对旧知识 分子的体验、张承志对黄河的体验
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 它是作家心灵的蓦然的领悟; 它是作家独特眼光的凝聚; 它是外在事物机缘的某一突出点与作 家内心体验的契合; 它是把新成分注入对象中,从而在知 觉中出现一个新的创造物。
艺术发现的意义:
文学创造活动发生的最早契机,使主体 进入创造过程 对整个文学创造过程具有重要作用。没 有艺术发现,作家创作不出独创性的文 学作品,黑格尔论艺术发现

A、想象与联想; 想象:把过去经验的记忆和先前形成 的心中之像在某种新刺激下重新合成 一个新结构的过程。
再现想像 比拟想像 虚构想像
种类
联想:即由此物想到彼物。
种类
接近联想
类似联想
对比联想 联想主义
B、灵感与直觉
灵感(inspiration):创造性思维过程 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 特征:非预期性、转瞬即逝性和创 造性 ; 思维过程: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 比较、分析材料、艰苦地思索、无 意间获得结果
B、技巧运用:运用一系列的写作手法,如肖像、 行动、心理的描写,顺叙、倒叙、插叙的安排, 烘托、对比、详略的运用等等。
2、两种操作风格:即兴与推敲
即兴:就是乘兴创作,即作家兴会来临,迅
速地创作出作品。
产生的条件: 足够的材料储备和情感积累; 适当的创作气氛和契机; 突然爆发基于长久酝酿; 即兴还与作家个人的能力有关,水平不同的作家 也会创作出不同的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德、黑格尔
歌德:艺术家既是自然的奴隶,更是自然的 主人;艺术家的本领是驾驭自然、创造自然。
黑格尔:艺术是对自然的征服,艺术作为一 种想像是真正的创造。
C、主体即“旁观者”:古希腊的毕 达哥拉斯和后来的康德等人都认为, 艺术主体应是一位与现实对象无利害 关系的、保持一定心理距离的审美者, 即旁观者。该说正确地看到了艺术创 造的非功利性,但否认了艺术家是血 肉之躯。
托尔斯泰:艺术就是一种“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 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 也体验到这些感情”的人类活动。
中国古代文论
文学艺术是情感表现的观点贯穿始终
《尚书·尧典》 :“诗言志” 《乐记》:“情动于中,故发于声” 《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陆机《文赋》 :“诗缘情而绮靡” 刘勰《文心雕龙》:“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严羽《沧浪诗话》 :“诗者,吟咏情性也”
(二)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特殊的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和惟一源泉
文学创造的客体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统 一的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 不竭的惟一源泉
A、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是文学创造的唯 一源泉; B、作为文学创造客体的社会生活的特殊性:
整体性的社会生活:《红楼梦》;
毕达哥拉斯
“生活就像一场体育竞赛, 有些人充当角力士,还有些人 成为调停者,而最好的位置却 是旁观者。”
D、主体即“移情者”:
立普斯:人们在对周围世界进行审美
观照时,不是主观地被动感受,而是自 我意识、自我感情以至整个人格的主动 移入;而通过“移入”使对象人情化, 达到物我同一,“非我”的对象成为 “自我”的象征,自我从对象中看到自 己,获得自我的欣赏,从而产生美感。 审美主体包括艺术家就是移情者.
思维过程: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 比较、分析材料、艰苦地思索、无 意间获得结果
直觉(intuition):省略了推理过程而 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 揭示。
作用:
对某一事物的瞬间把握;
能发觉事物背后隐藏的深层内蕴;
C、理智与情感
理智:作家心理中有意识的、理性的认知。 情感:对事物的体验和态度反映。
它是由需要产生的。
二、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
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 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 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 等心理活动,以各种构思方式,孕 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系列和 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1、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主要包括:
A、想象与联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想象:把过去经验的记忆和先前形成
2、艺术发现:是文学创造发生的契机, 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 的基础上,依据自己的理想、审美原则, 去观察并审视外在事物时所得到的一种 独特感知。
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 它是作家心灵的蓦然的领悟; 它是作家独特眼光的凝聚; 它是外在事物机缘的某一突出点与作 家内心体验的契合;
它是把新成分注入对象中,从而在知 觉中出现一个新的创造物。
艺术发现的意义:
文学创造活动发生的最早契机,使主体 进入创造过程
对整个文学创造过程具有重要作用。没 有艺术发现,作家创作不出独创性的文 学作品,黑格尔论艺术发现
3、创作动机:是驱使作家投 入文学创作活动的一股内在 动力。
的心中之像在某种新刺激下重新合成 一个新结构的过程。
种类
再现想像 比拟想像 虚构想像
联想:即由此物想到彼物。
种类 接近联想 类似联想 对比联想
联想主义
B、灵感与直觉
灵感(inspiration):创造性思维过 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
特征:非预期性、转瞬即逝性和创 造性 ;
第三编 文学创作
第一章: 文学创作的一般情况
第一节 文学创造的主体与客体
一、文学创造的主体 1、对文学创造主体的种种解释: A、主体即“模仿者”: 柏拉图认为,艺术家对自然(“理式” 的影像)的模仿不过像“拿一面镜子 四面八方地旋转”。艺术家作为模 仿者也就只是“影像”的复制者, 机械的临摹者。
亚里士多德:主动的仿造者
“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 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 然律或必然律判断可能发生的事。历史家 与诗人的差别……在于一叙述已发生的事, 一描述可能发生的事。”
狄德罗
B、主体即“创造者”:
艺术应创造“理想典范”, 艺术家不应做“纯粹简单 的模仿者、普通自然景色 的抄袭者”,而应该做充 满“理想的、诗意的、自 然的创造者”。
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
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钱锺书对旧知识 分子的体验、张承志对黄河的体验
第二节 文学创造的过程
一、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1、材料储备:就是作家把社会生活中各种 刺激和信息,收集并转化为长期记忆,或记 录下来,作为未来从事文学创作的材料。
获取材料的途径
无意获取 有意获取 实践获取 书本获取
华兹华斯:“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 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雪莱:“诗人的职责就在于: 把他自己从这些形象和感觉中 所得到的愉快和热诚传达于他 人。”
雪莱 Percy Bysshe Shelley
史达尔夫人、列夫·托尔斯泰
史达尔夫人:诗表现的是诗人“灵魂中的感情”, 当热情激动灵魂时,诗人就借助形象和比喻来表现 “内心的东西”。
2、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特殊的艺术生产者。
A、文学创造的主体是艺术生产者。 他具有主体性,是自由自觉的创造者。
B、文学创造的主体是美的体验者、 评价者和创造者。
C、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人。
二、文学创造的客体
1、对文学创造客体的种种解释: A、客体即“自然”说:
模仿论
古希腊传统: 文学模仿此岸世界
希伯莱传统: 文学反映超验世界
柏拉图认为: 艺术是“模仿的模仿”
亚里士多德认为: 艺术模仿可达真理境界
中国古代: 观物取象
B、客体即“情感”说 : 启蒙主义、感伤主义和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认
为艺术表现心灵,表现情感
华兹华斯、雪莱 史达尔夫人 、托尔斯泰 苏珊·朗格 科林伍德
华兹华斯、雪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