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几点思考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心得体会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心得体会假期我选择了范梅南先生的力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这本书,并有幸拜读了书中的大致内容,让我深深体会到的一点就是教学机智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形成的一种教学修养,是教师的人生阅历、文化修养、个人学识长期积累后自然形成的,是一门教学的艺术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这本书中采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
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
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
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
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
下面就我教学中的几个片段与大家交流。
若有不当,敬请各位指教。
一、及时的肯定,让他喜悦万分每个班级的优差生的区别很大,对于优秀的孩子老师不懈的表扬和鼓励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肯定和信任,而对于那些平时表现平平、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即使是再小的进步,再小的成功,也是他全心努力的结果。
这时的老师给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会让他们万分喜悦,从而使他信心坚定,勇往向上。
记得有一次学校教研小组组里上课的时候,我们上的是《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教学中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自己在妈妈爸爸眼里是个怎样的孩子?平时积极发言的学生站起来滔滔不绝地说了很多。
这时,在无意当中我却发现坐在最后一排的一名学生举手了。
他在我的印象中从未举过手,属于班级中的差生。
于是,我示意他回答,他说虽然我平时在家里也是像前两个儿子一样,只顾自己玩耍,可是今天我学了这一课,我会改变。
我一听心头为之一震:这个学生第一次举手,值得表扬;并且说得有新意,更应该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励。
2024年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
读《教学机智一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马克思•范梅南的《教学机智》和我以往看的教育学著作风格都有所不同,他独特的个人风格和对儿童的极致关怀视野总是能令我不停地回溯我所经历的教学生活,极力寻找那些曾被我掩藏或遗落的教学细节,敦促我保持积极向上的反思,以再次更新我的经历。
文中提到的关键词有很多,“反思”“行动”“智慧”“机智”这些组成了我学习思考的重要路径。
在教育学的领域,反思含有对行动方案进行深思熟虑、选择和作出抉择的意味。
书里结合相关具体案例向我们列举说明了多种反思形式,看完我才意识到以前所了解到的反思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和片面化,没有具体的层次区分,充分理解反思的类型、作用和意义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反思性成长,书里提到的反思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行动前的反思,其能帮助我们以一种有组织的、决策性的、有备无患的方式处理情境和与人相处。
主要是能在自己的期望实施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或情境有所评估,比如在上一节课前,我们要对自己课堂设计的每个环节进行反复的反思和熟悉,以使教学流程更顺畅,面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一定的清晰认知。
二是行动中的反思,在行动中的反思具有交互性和主动性,同时其与教师所处的随时变化的教育情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作者用医生在医疗情境中的反思实践进行类比,强调教师更加关心对某些体验的教育学意义和重要性的反思,因为教育本身具有复杂性,其出现的问题极少能马上消除,有一定的持续性,教师需要在这过程中学会与情境自洽。
三是对行动的反思,这是典型的追溯型反思,大家都较为熟悉,在此不作赘述。
四是教育情境中的智慧性行动,它多数情况下既不是习惯性的又不是解决问题型的,它也不仅仅是智力方面的或身体方面的,既不是慎思意义上的纯粹反思,也不完全是自发的或任意性的行动。
看了作者的阐述我的理解是智慧性行动是全身心投入教育情境,并与之对话起舞的一种智能,是教师教育学思维、经验和智慧下催生的教学机智。
这让我想起了面对同一个场景在不同时期我采取的不同处理方式,有时在上着课的时候,会发现学生掉落在地面某个角落的纸屑或垃圾,一开始我会马上停下来提醒学生把垃圾处理干净,并督促教育他们要多留意课室卫生。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1)读了马克斯·范梅南先生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这本书后,我感触颇深: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学习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这本书包含9章内容。
所谓教学机智,马克斯·范梅南先生是这么说的:“机智表现为‘润物细无声’”,“机智表现为对情境的自信”,“机智通过语言来调和”,“机智保留了孩子的空间”,“机智促进孩子的学习和个性成长”,“机智通过沉默来调和”,“机智通过动作加以调和”,“机智加强孩子的独特之处”,“机智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痕迹”……其中,我对第五章内容的体会颇为深刻。
第五章中有这么一句话,“常规化的和习惯性的行动可以是充满智慧的吗?”答案毋庸置疑,是肯定的。
对于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来说,怎么管好班级纪律、怎么上好一堂课等都向前辈老师虚心请教的。
“师:123。
生:坐坐好。
”、“大家安静。
”等就是向他们请教来的。
别说,一开始真的很管用,一喊口令学生一个个坐得笔直,可是时间久了,要喊好几次,而且有时声音一次比一次大,可见效用慢慢降低了,这下怎么办呢?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明白了:上课专用口令刚开始对学生而言很新鲜,有吸引力,但久而久之常规化和习惯性的语言就会变得枯燥,教师也形成了一种坏习惯。
但是,常规和习惯的存在本身并不表示这些活动是没有道理的或从教育学上说该受指责的。
就像书中所说,事实上,优秀的教师会表现出源于仔细反思并长期形成的良好习惯。
因此,我在课堂中尝试着慢慢转变形式:像书中说的那样,在全班学生没有全部注意听课之前我不会开始讲课;当全班学生变得有点烦躁不安时,我就习惯性地降低嗓门和放慢语速;或者说“老师要请坐得端正的小朋友来回答”诸如这类的话。
起初,学生一下子适应不过来,还有学生“傻傻地”过来问:“老师,你上课声音怎么有时轻有时响呀?”我就顺势说:“那是为了让你们安静下来,等你们安静了再上课呀,要不然你们不知道老师说什么怎么办?”二年级的学生还是比较懂事的,慢慢地课堂纪律又回到了当初:学生听得认真、学得棒棒!特别是现在进入期末复习阶段了,更需要营造一个安静、轻松的课堂氛围。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优秀读后感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优秀读后感《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优秀读后感「篇一」《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是马克斯.范梅南教授用朴实的语言和平充满智慧及灵动的思想和我们讲述一个个动人及真实的故事.那些故事,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让人亲近,读后很简单就从这些例子当中体验到我在和学生相处时的一些感受,值得一读再读地细细品味。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的那样“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就有教学机智,这种机智可以说是一种反应,一种面临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我们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准确、迅速、敏捷地作出判断,恰到好处地处理,并非易事。
想有这样的教学智慧,我觉得至少要2个方面,一个是内部即要理论的基础,一个是外部即教学的实践的经验,我是新教师,没什么经验,所以我觉得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自身的内部条件,以达到充实自己的?一、多读书“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说得一点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古代为什么会这么发达,可以说中国的古代是世界发达的国家,这些骄人的成绩都是读书的结果.读书,好比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会让人收获非浅。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车马多如簇.对于读书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现在孩子的课外知识量比以前任何一个时代的孩子都要多,得到的信息也多很多,而且信息的更新速度也快了N多倍,尤其现今是计算器普及的时代,作为一名从事小学数学工作的教师,肚子里的墨水还是越多越好,这样才有可能面对突发事件,运用教学机智,让学生信服你。
例如,上个月在讲解数学时,为了让学生有效的了解古代人民的智慧,我和学生一起亲身经历一次动手实验,但由于某一学生的突发其想,一开始让我束手无策,但一想到好像类似出现过这样的事件在书上.就经过自己的方法马上解决了。
2023年《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2023年《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后感1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所撰写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从实际情境与现象中探讨教育学的问题,提出了以责任和使命为基础的“教授法”,为理性的教育学注入了丰富的情感。
范梅南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
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灵活创造的能力,是教师教学的基本素质之一,它也是教师管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以独特的能力驾驭课堂,用教学心理对待偶发事件,把握教育契机,都是教学机智发挥的作用。
具体表现在:(1)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平等相待的心。
只有当教师用赤诚的真心去爱每一位学生时,才会消除“火暴”脾气、减少“急躁”情绪、避免对学生疾风暴雨般的“训斥”,以“温柔”的方式去开启和诱导学生。
(2)要有敏捷的思维。
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善于因势利导,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
特别是遇到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如何在不伤害学生情感的前提下保持教师的威信,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并转化其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发散性的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抓住教学心理,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同学,把握教育契机利用独特的能力来驾驭课堂,才既能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4)教师熟悉教材、教法和学生是实施课堂教学机智的前提和基础。
熟悉教材,教师就会对讲课满怀信心,胸有成竹;熟悉教法,教师就能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有效创设教学情景;熟悉学生,教师就能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教师做到这“三熟”,就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发现问题,迅速判断,妥善处理;还可以尽快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案,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总之,教学机智不是单纯的技能和技巧,也不是与生俱来的禀赋,更不是虚情假意的做秀,它是一种充满教学智慧、具有较高层次的教学艺术,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是教师个性品质、教育理论素养、教育实践经验等多种因素熔铸的合金。
机智教学——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
机智教学——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俞炜,什么是教学机智?以前,我们可能认为教学机智就是能够很好地处理课堂上生成与预设的问题,随机应变的能力。
但是读完了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这本书之后,让我对教育机智才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书中说到,教育机智主要体现在于孩子相处时的关心取向上,主要表现为对克制、对孩子的经历坦诚以待、尊重孩子的主体性、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情境中充满自信等。
下面就结合案例具体谈谈对机智的理解。
⒈机智表现为克制。
最好的行动就是不采取行动。
有时候,当孩子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或者做错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变得愤怒或者想要去干预,甚至帮着孩子去做,而这时孩子可能需要自己去领域、学习和实践。
所以说何时克制自己,何时忽略什么事,何时等待,何时“不去注意”某件事,何时后退几步,而不去干预、干扰、打断别人的工作,作为老师,对于这些机制的领会对孩子的发展老说是十分珍贵的礼物。
⒉机智表现为对孩子的体验的理解。
这个体验对于孩子来说是什么样的?对于孩子的经历保持开放,意味着努力避免用一个标准的和传统的方式来处理情况,这里的思想开放意味着一个人试图从成人以外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经历。
⒊机智表现为尊重孩子的主体性。
一位机智的教育学者认识到要跨过街道走过来的不是孩子,而是老师。
老师必须知道“孩子此刻在哪儿”、“孩子是怎样观察事物的”,老师应该站在孩子身边,帮助孩子认识要跨过去的地方,为孩子寻找有效的方式帮助孩子顺利走到另一边来,走进这个另外的世界中来。
⒋机智表现为对情境的自信。
每一个情境都有它自己的调子。
具有了一般机智的老师会在不断变幻的情境和环境中充满自信。
最为重要的是这样的老师能够将这种信心传递给自己的孩子,给予老师对自我的信任和对孩子信任的充满智慧的机智。
⒌机智表现为临场的天赋。
教育孩子很难,不仅仅是因为教师十分忙碌,得不断的采取行动,而且是因为教师必须不断的以一种教育机智行动。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最近,我有幸拜读了范梅南先生的力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书中第一章“迈向智慧教育学”引言中所说:“何谓儿童?看待儿童就是看待可能性,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
正如书中所说,教育学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活动,它必须愿意对它所做的和所代表的随时质疑。
要考虑儿童对这一具体的情境、关系或事件的体验是怎样的。
教育者需要为了儿童的幸福随时准备站出来并接受批评。
不由想到了那次冤枉小强的事件。
正是读了小强的周记,我才明白事情的缘由。
那天打扫慢的原因不是他拖拉,而是因为他去送路队,然后再跑回教室组织打扫卫生。
缺他的带领,值日生肯定是得过且过。
于是在第二天,面对全班学生我正式向他道歉,请他原谅我错怪了他。
教师在大多数时候应当着眼于学生个体本身的差异,试图从学生自身寻找教育的切入点,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
特别是作者对特殊学生群体的深入研究,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到,只有帮助营造适宜于特殊学生的教育环境,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不由想到了原先教过的学生丽,她性格孤僻,经常不完成作业,上课打瞌睡,考试几乎是白卷。
通过家访,解到她的父母正在闹离婚。
她有时跟妈妈,有时跟爸爸,有时又住在姨家,心灵的创伤使这个孩子的性格越来越孤僻。
我找她谈了几次话,她总是以冷冷的眼神和沉默不语来和颜老师对抗。
怎么帮助她呢?我在课堂上让她多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只要能答上来就给予表扬鼓励。
渐渐地她就愿意和我走近了。
有一次班里大扫除,她早早来到学校,把教室的前后门擦得干干净净,衣服都弄湿了。
于是在劳动总结会上,我把她夸奖了一番,并把劳动奖章郑重地发到她手上,同学们一起向她喊:“显丽,祝贺你!”教育的智慧性是一种以儿童为指向的多方面的、复杂的关心品质。
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醒自己留意自己与孩子之间的“替代父母“的关系。
家长们最关心教师是否“喜欢”他们的孩子。
因为家长们觉得积极的情感关系对孩子的学校生活和学习的成功极大关联。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几点思考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几点思考第一篇: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几点思考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的几点思考一、《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该书的简单介绍《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的作者是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思·范梅南,此书由李树英译。
马克思·范梅南是北美“现象学教育学”的领袖人物之一的,该书是当代西方现象学教育学的经典之作,在北美和欧洲拥有广泛的读者,在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书于1991年在加拿大和美国同时出版,随后不久,便被译成了西班牙、挪威、朝鲜等不同语言的译本。
认真拜读完马克思·范梅南的这部著作,感触颇深,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而且这本书绝对有珍藏的价值。
书中有许多经典的句子,犹如夜幕的星星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例如,当孩子在呼喊我们的时候,他们是在召唤我们;儿童需要安全和保护,才能去冒险;教育学的行动和反思就在于不断的识别对于某个具体的孩子或一群孩子来说什么是好的、恰当的,什么是不好的、不恰当的;爱和关心孩子是教育学的条件;教与学的关系不只是奔向目的的手段,他在他自己的存在中找到了它自身的意义;它是一种充满了痛苦和欢乐的强烈情感;任何一种教育学理论如果不提供一种应付日常生活中矛盾的视角,就不会令人满意;孩子的成长就是学会生存;教师是站在关心孩子的位置上的人;生活故事激发了教育学的反思;教育学就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教育学是一种机制的调和艺术等等。
他以独到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和敏锐的教育经验,从“现象教育学”的角度,以教师、父母和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原材料,对教育学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十分深刻和有益的思考,并提出了许多新型教育学思想和概念,如“教育机智”、“教师替代父母的关系”、“教育的情绪”、“教育生活的体验”等等引起了很大的影响。
本书的宗旨是反思教育,本人由于教育实践缺乏,仅从受教育的角度来提出几点思考。
二、《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后的一些思考第二篇: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书摘记马克斯.范梅南,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育学教授、课程与教学研究院主任、国际质性方法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后感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后感读完这本书之后,受益匪浅。
本书是从教学实践层面来阐述课堂管理艺术的。
它涉及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运用何种授课策略等问题。
本书不仅对于广大的教师而言很有借鉴价值,对一名新上岗的老师更具有帮助作用。
因此,每当遇到困难时,总爱去看看这本书。
今天再次拿起《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翻阅一遍,虽然写得还算详细,但没什么深度,可能适合刚工作几年的老师吧!我个人认为:在现代社会里,传统的“灌输式”已经逐渐被学生所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多元化知识点吸引他们兴趣,以创新思维激发他们热情。
新课程改革呼唤着老师不断进步,让自己尽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我个人觉得我应该向《教学机智》这样的专业著作学习,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自身素质。
在阅读过程中,首先,可以清楚地看见文章主线是由多篇文章组成的,按照问题类型将每一篇文章划分了四部分,即:讲解重点与难点、探究教学规律、典型例子和案例研究。
其次,这是一本带有引导性质的读物,每一篇都有两个不同角度的案例或者事件来做说明,目的就是为了引导老师开展新的思考,对各位所提供的观念和理论的推测与验证也是重要的参考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
第三,本书是针对课堂管理实施有关原则和技巧的介绍,对老师正确运用管理策略具有指导作用。
比较全面地阐释了相关原则和技巧,并且根据中国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级各类教师的教学特点,精心选择了多个典型案例。
书中指出:“要想使课堂气氛活跃,需要我们具备适宜的幽默感。
这种幽默感通常表现为一种充满睿智和真诚的愉悦感,它既体现了教师的语言修养,又能够给听众留下美好的回忆。
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培养自己的语言风格。
”要善于利用各种不同的情境制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只要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机智灵活的头脑,掌握机智的教学方法,那么,无论你站在哪个班级讲台,你都可以获得成功。
由于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交流瞬息万变,传统的课堂管理方法显然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教师迫切需要学习和掌握先进的课堂管理策略。
《教学机制——教育智慧的意蕴》读后感
《教学机制——教育智慧的意蕴》读后感第一篇:《教学机制——教育智慧的意蕴》读后感《教学机制教育智慧的意蕴》读后感《教学机制教育智慧的意蕴》是加拿大著名教育学教授马克斯·范梅南的一本经典著作,翻开书籍引言,渗入我眼帘的就是所谓儿童?看待儿童其实就是看待可能性,一个长在成长过程中的人。
细细品读过书中所例举的每一个教学案例后,我深知:1、在教育过程中,孩子们需要我们的方向指引,才能找到他们自己的生活。
教育学的行动和反思就在于不断地对于某个具体的孩子或一群孩子来说什么是好的、恰当的,什么是不好的、不恰当的。
换句话说,教育生活是一个不断地进行阐述性思考和行动的时间这既是对于成人来说,同时也是对于孩子们而言的。
2、爱和关心孩子是教育学的条件。
职业教育者,老师是如何与他将要发生教育学关系的孩子相遇的呢?非常简单地,当孩子出现在教室里老师与他相见,这种相见也蕴含了某种教育学的爱的可能性。
它能将老师转变成一位真正的教育者,教育者对孩子们的教育爱成了教育关系发展的先决条件。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成功的学习型教师,更要坚持让自己成为一名快乐的博爱型教师。
杯水论大家都知道,就是说,做教师的要给孩子一杯水,自身要有一桶水。
学习是这个时代的主流,是一种时尚,我们的社会是学习型社会,我们的学校是学习型学校。
为了适应现代教学,教师也应该是学习型教师。
只有学习型教师才能胜任今天教师这一特殊职业要求,学习型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正确的。
不学习教师的知识如同一潭死水,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给教师源源不断的注入活水。
另外,爱,是一颗神奇的种子,你播撒的是种子,收获的却是果实。
教育与爱是密不可分的,是教师对幼儿以母爱为起点的投入式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后感一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后感一《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后感一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智慧的,智慧地学习,智慧地生活,智慧地工作……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我遭遇到不少尴尬的教学情境。
学生十分不敬地嘲弄的答话,不愿意做要求他们做的事情,上课故意迟到,某个学生歇斯底里的方式对于某事行动过火,甚至全班失去控制……像这样的情境,老师需要能够显示自己的信心和机智。
因此,我们组寒假里选择了加拿大马克斯.范梅南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的著作来学习。
作者是西方“现象学教育学”的开创者之一,其教育思想及其理论和中国的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的现实问题有碰撞和共通之处,我们用来学习和借鉴之处较多。
书中例举的教育案例对于一线教育工作者增加教育机智有很大的作用。
通读全书,受益匪浅。
下面我就书中讲到“成长和学习需要空间”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教育机智意味着可能的时候撤出来,但是当事情出现问题的时候又随时在场。
通过撤出来,教师给孩子创造了空间,这样孩子得以用自己的方式来做决定。
孩子需要我们给予犯错误的自由并从中吸取教训。
但是,完全撤出教育关系让孩子充分“自由”去做他们尚未有充分的能力去做的决定和选择,这也是错误的。
这种思想体现在科学课堂上,也就是教师如何把握“自主探究”的方式。
我在进行自主式教学时,通常灵活的选择了那些能够引起他们对自然事物和现象动手探究的欲望,积极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动性,适合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学习过程并便于开展观察、实验、栽培、饲养等活动的有关内容,以向学生提供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机会。
这时,教师就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去尝试。
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可能会犯一些错误,可能实验的方法是不怎么规范的,但正是这些挫折让他们印象深刻,从而主动去纠正自己的错误。
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我的小缆车》,如果教师提供了材料和摆出了问题以后,实验前强化了规范,那么有些注意力集中的学生会按老师的要求做出比较准备的数据,而那只是一堆数据而已。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有感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是一本关于教育智慧的书籍,我从中获得了不少启
发和感悟。
首先,书中强调了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
创新精神。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一些知识点。
这
点让我觉得很有意义,因为现在很多教育都注重应试,导致学生只是机械地背诵知识,缺乏理解和创新能力。
其次,书中提到了教学中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
风格和能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调整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有效
的学习体验。
这一点也很重要,因为只有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才能激发他们的学
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书中还提到了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并不是只在学
校里进行的,而是贯穿整个人生的过程。
学生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自我提升,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这让我深思,作为教育者,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终
身学习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在学校获得一些知识。
总的来说,读完《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教
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
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些都是我作为教育从业者需要努力追求的目标。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书心得 (2)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书心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是一本关于教育和教学的书籍,作者从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出发,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的理论,探讨了教学中的智慧和技巧。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智慧的内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获得了一些有用的教学技巧。
首先,作者强调了教师的情感智慧对教学的重要性。
他指出,教师要善于产生与学生的情感共鸣,并能够适时地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
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我的实践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情感智慧的重要作用。
当我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他们更愿意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其次,作者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他强调了教师应该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这样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成效。
在我的教学中,我也尽量遵循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作者还介绍了一些教学技巧和策略,如启发性问题的设计、课堂互动的方法、评价的多样性等。
通过学习这些技巧,我发现它们确实能够提高教学的效果。
例如,通过设计启发性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堂互动,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促进他们的合作和交流。
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总的来说,《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给我提供了很多有关教育智慧的思考和启示。
教育智慧不仅仅是教师的经验和技巧,更是一种关于教育目标、教育方式和教育价值的追求。
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教育智慧,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学效果。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后感7篇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后感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报告、军训心得、学习心得、培训心得、条据文书、读后感、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military training experiences, learning experiences, training experiences, doctrinal documents, post reading feedback,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后感7篇写读后感可以让我们记录下自己的阅读历程,形成有价值的阅读回忆,在写读后感时,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这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书心得体会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书心得体会读了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通过此书的阅读,我学习和认识了更多的教学机智。
范梅南教授以他独到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和敏锐的教育经验,从“现象学教育学”的角度,以教师、父母和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原材料,对教育学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十分深刻的和有益的思考。
他在本书中提出的新型教育学思想和概念,如“教育机智”、“教师替代父母的关系”、“教育的情绪”、“教育生活的体验”、“对学生的主体*的体验”,等等,引起了教育界、学书界的广泛关注和兴趣并在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盛行。
这本书里我知道了从哪些方面对自己进行提升。
书中告诉了我们一个好的教师究竟要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职业使命感,对儿童的喜爱和关心,高度的责任感,道义上的直觉能力,自我批评的开放*,智慧的成熟*,对儿童主体*的机智的敏感*,阐释的智力。
对儿童需求的教育学的理解力。
与儿童相处时处理突发事件的果断*……最后,幽默和朝气蓬勃也很重要。
课堂因生成而精*,因教师教学机智而出*,而两者的关系是鱼水交融、密切相关的。
课堂出*的基础是教师教学机智,没有一定的教学机智,缺乏一定的应变能力,课前预设难以完美,课堂将会失去极好的生成机会。
机智是一种敏感的、全身心的、审美的感知能力,机智不可以事先计划,受见解的支配的同时又依赖情感,并“打动”他人。
“教育机智表现为克制”“机智表现为‘润物细无声’”“机智促进孩子的学习和个*成长”“机智表现为对情境的自信”“机智保留了孩子的空间”“机智加强孩子的独特之处”“机智通过语言来调和”“机智通过沉默来调和”“机智通过动作加以调和”“机智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痕迹”“机智对孩子的兴趣感兴趣”……从日常生活中的鲜活案例入手,娓娓道来,使我们感受到教育其实是一门艺术,教育需要实践智慧,教育需要转向体验世界,在体验中开启我们的理解力和反思力。
总之,《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这本书中作者的很多观点就像是盏指路明灯,不仅给我们教师还给家长指明了一条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孩子的正确教方法。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后感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后感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这本书,是一部关于教学和教育智慧的重要著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具备的智慧和技巧,以及教
育的深刻意义。
作者在书中强调了教学要注重个性化的方法和策略,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调整
教学内容和方式。
这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更
好地帮助学生成长。
此外,书中还讨论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动力。
这些内容让我深感启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才、激发潜能的过程。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教学和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更加珍惜作为
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我会努力将书中的智慧和思想融入到我的教学实践中,努力
成为一名有智慧、有情怀的教育工作者。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所撰写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从实际情境与现象中探讨教育学的问题,提出了以责任和使命为基础的教授法,为理性的教育学注入了丰富的情感。
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后感范文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借鉴或帮助!《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后感1在一定程度上,课程是由课堂上无数个细节共同组成的。
所以,关注现场与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
新课程教学改革,最终要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上实践和体现。
举左手?举右手?拖堂几分钟无关紧要吗?教师能否为教学的失误向学生道歉?许多教学细节过去并不是受到了每一个教师的重视,也没有系统的理论对它们的必要性和规范性给予深入的探讨。
但自从新课程教学改革开始,教师们对细节的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教学细节也开始被当作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去认识。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观,延伸着细节的力量,并将其从潜移默化的微妙影响转化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清晰引导。
细节可以体现一位教师的实力和功力,细节的变化则标志着课堂理念与实践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理念已经被多次地复述、转述,但如果在细节上没有更新,课程改革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课程是由课堂上无数个细节共同组成的。
所以,关注现场与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
新课程教学改革,最终要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上实践和体现。
重视细节的改造,正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
细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举轻若重。
最近出版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中如是说。
关注细节,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能否落实到位以及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是具有品位的教学新境界的体现。
作为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能够深切体会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从理论到实践,从观念到行动的推进过程中带给自身和学生的欣喜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的几点思考一、《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该书的简单介绍《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的作者是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思·范梅南,此书由李树英译。
马克思·范梅南是北美“现象学教育学”的领袖人物之一的,该书是当代西方现象学教育学的经典之作,在北美和欧洲拥有广泛的读者,在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书于1991年在加拿大和美国同时出版,随后不久,便被译成了西班牙、挪威、朝鲜等不同语言的译本。
认真拜读完马克思·范梅南的这部著作,感触颇深,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而且这本书绝对有珍藏的价值。
书中有许多经典的句子,犹如夜幕的星星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例如,当孩子在呼喊我们的时候,他们是在召唤我们;儿童需要安全和保护,才能去冒险;教育学的行动和反思就在于不断的识别对于某个具体的孩子或一群孩子来说什么是好的、恰当的,什么是不好的、不恰当的;爱和关心孩子是教育学的条件;教与学的关系不只是奔向目的的手段,他在他自己的存在中找到了它自身的意义;它是一种充满了痛苦和欢乐的强烈情感;任何一种教育学理论如果不提供一种应付日常生活中矛盾的视角,就不会令人满意;孩子的成长就是学会生存;教师是站在关心孩子的位置上的人;生活故事激发了教育学的反思;教育学就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教育学是一种机制的调和艺术等等。
他以独到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和敏锐的教育经验,从“现象教育学”的角度,以教师、父母和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原材料,对教育学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十分深刻和有益的思考,并提出了许多新型教育学思想和概念,如“教育机智”、“教师替代父母的关系”、“教育的情绪”、“教育生活的体验”等等引起了很大的影响。
本书的宗旨是反思教育,本人由于教育实践缺乏,仅从受教育的角度来提出几点思考。
二、《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后的一些思考(一)一种研究范式:现象教育学首先介绍一下现象教育学(phenomenological pedagogy)的主题内容涉及三方面: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教育实践性智慧;教育研究中儿童的价值及定位。
现象教育学的特征:①寻求对儿童真实生活的体验。
②现象教育学研究中的“现象”指事物本身的真实存在。
③重视对生活经验的意义进行描述。
④范梅南现象学教育研究是一种反思性的实践。
“生活世界”是现象学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我们现实的生活于其中的世界,这是相对于科学世界而言的。
什么是“生活世界”的教育学呢?也就是我们日常接触的教育学都是以成套的理论知识呈现的,“生活世界”的教育学则存在于鲜活丰富的教育活动中。
作为一种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不断发展改进的教育学,“生活世界”的教育学中的教育者不仅是实践者,同时也是教育的研究者。
“生活世界”的教育学既然要求回归生活,那么,从事实际教育工作的教师就是最重要的研究人员,他们能真正的接触到真实的教育生活,了解孩子们的真实需要,并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对每一个孩子面临的问题给与及时的回应,在实践中形成具有自己教育特色的教育模式。
可以看出,现象教育学研究偏重生活实践,这种实践是与所有儿童普遍相关的,力致于解决日常实际问题的,国内的教育学研究多偏重理论研究,从理论到理论,与实践破裂开来!教育著作也是如此,对初学者或在校师生读来都是一种枯燥,阻碍了后学者对教育学学习的兴趣与愿望,所以单讲理论的教育学是没有前途的,没有发展后劲的。
由此转换研究范式尤为重要:由探究普适性的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景化的教育意义,在生活中挖掘教育意义,升华教育理论,使教育理论真正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对生活有指导意义。
(二)一种思想: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思想本书所讲述的观点都是围绕以学生中心,尊重个体价值,崇尚个性自由。
传统的教育目的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单向的知识输出者,学生是一个静态体,没有明确的重视学生。
当哲学领域探讨到人的存在及人的主体性时,教育领域也作出了与时俱进的反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培养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这个“人”不仅身体健康,知识完备,更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良知、同情心等优良品质。
当前的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正是以这种思想为指导,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创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认清教师的角色:教室不再是“一言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促进者,而不再是单纯的灌输者、控制者,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但是再怎么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都不为过,重要的是不卑不亢,不能极端化。
当下流行的一种观点,“走下讲台,蹲下身子讲课!我认为教师的尊严威信仍是不可丢的,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肤浅地体现为一种“蹲”的形式,它是一种态度,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同情、使命感,在课堂中,把这一思想极端化,不敢管学生,课堂放任自流,教师身为育人者却变得畏畏缩缩。
如果这一思想成了“紧箍咒”,束缚住了教师的手脚,这就彻底违背了我们改革的初衷!如著名的杜郎口模式,他没有传统的课堂:方方正正的讲桌,整整齐齐的课桌,教师学生一问一答……似乎一切都井然有序!他改革后就是教室四面墙全是大黑板,教师讲授15分钟后,由学生提问发言,自由地去黑板上做题,学生就成了课堂的主角!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陶行知说:“教育是一种心心相印的活动!”因此,教学是一种双向的表达过程。
教师的“善的、好的”愿望与儿童的真实体验结合起来,这才是一种有效地教育行为。
比如对于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教师本着“这是为你好”的思想,对有点小错误的孩子罚站,抄课文来实施惩罚,孩子也许感受到的是老师厌恶、不喜欢他,而不是想到“这些都是老师为我好”。
所以学生的主体性更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育不能想当然。
(三)一种视角:生活体验的角度本书中力图揭示一种全新的教育学。
这种教育学不是我们平时所接触的一门学科,或平时所理解的教学或课程。
这里的“教育学”本身就是一个美好的词,它指儿童与成人间的积极影响,一种善的,美好的动机。
文中“教育学”的概念是描述性的,它是一种意向,一种对孩子的良好生存和真正成长的关心。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的争论最早在斯宾塞与杜威。
斯宾塞认为“教育是生活的准备。
”一切教育都是为未来完美生活做准备,他提出了“五指”课程:第一种是关乎人类健康的学科:生理学;第二种是人们生存的手段:物理、化学、地理等等;第三种是为人父母的学科:心理学,教育学;第四种是用来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政治学、历史学;第五种是用来陶冶性情、娱乐目的的:音乐、美术、绘画。
这些课程都是与未来生活有联系的,对未来生活有实用价值的。
杜威主张“教育是生活的体验。
”教育蕴藏在生活中,教育的目的不是功利化的,它不依赖于政治、经济,它有它本身的目的,这一目的是围绕儿童兴趣在生活的体验中得到的。
以后,范梅南从这一独到的视角----生活体验的视角来剖析教育学。
杜威来华讲学后,中国就开始推崇杜威学说,也先后涌现出陶行知、梁溯明等一批教育实干家,抛起一阵平民教育运动,在实际生活中推行教育。
但中国的教育骨子里信奉的恰还是斯宾塞“教育为未来生活做准备”,今天的生活只是手段,未来的才是目的,所以目前的教育有些“功利化”,有用的就学,无用的或高考用不着的就不学。
当前讨论的“文理分合”的问题,其实就是关于什么样的只是需要学习,一切目的为了高考,只学文或理,或从简单的会考制度做卡口,都会遗漏掉本身对我们很有用的知识。
现在提倡终身教育,教育贯穿于生活中,高中阶段学好文理打好基础,也有利于终身教育的学习。
(四)一种理念:替代父母的关系这种理念本身是一种非常美好的希望。
文中教育学就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
教师也应该同父母一样来思考:为什么要有孩子?孩子们在他的生活中有何意义?将教育看作是“替代父母”的工作来进行思考。
将教育学表述为pedagogy,从“替代父母”的关系这层来说,pedagogy就是成人与孩子关系的核心所在。
因此,教师就有了“替代父母”的责任:对孩子关心,给与孩子充分的爱,对孩子充满责任感,关心孩子的自身及其发展,使我们的心向着孩子……这从一方面体现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紧密联系。
当前社会的价值感普遍缺失,危机感加重。
工作调动、人际关系给家庭带来了不稳定,家庭的分合,吵闹给孩子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视的。
孩子需要安全感和稳定感,当家庭不能为孩子提供这些时,学校可以做一些弥补来保护孩子健康的成长。
在这里,在爱与关心孩子这方面,学校教育更多地是一种补充,是家庭教育的一种延伸。
但这真是一种美好的希望,是我们期望看到的。
但在中国人口众多的情况下好像还不能很快的实现。
虽然我们已经很努力的缩减班级规模。
提倡小班教学。
但目前经调查来看,大学平均师生比为1:18,高中平均师生比为1:22,职业教育方面老师更匮乏。
达到1:45.所以教师远远不足,一个教师需要面对接近20个学生,无法实现对每个孩子的关心,仅仅教学,日常学校管理及个人家庭生活已经占去了很大的精力了,所以如此的“大班教学”影响到了教师及学校关心每一个孩子的能力,即使是现在的幼儿园,每班除学科教师外还配备了生活老师,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同时还会模糊教师的责任,学科教师除了教学,还管不管孩子的生活,这算不算他们的责任?这都是一些应该的思考的问题。
因此,在中国这种特定的情况下,如何快速高效的了解孩子的生活经历背景,给与孩子及时恰当的关心呢?建议在开学前做一个关于生活经理背景的初始性测验,这个测验不是关注学生的知识准备水平、当前的学习程度如何,而是一种对于孩子身心的全方面的了解,如:你目前的家庭状态是怎样的?你对此有何感受或期望?成长经历中记忆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你有没有很多朋友,他们各自的性格怎样?你希望老师是一个什么形象?等等这些问题,侧重孩子的家庭、朋友、性格方面的,将一个刚刚出现在眼前陌生的孩子熟悉起来。
同时注意测验的秘密性,维护孩子脆弱的心灵和敏感的自尊心。
(五)一个重点: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不可以事先计划的,它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而形成的一种教学修养,是教师的人生阅历、文化修养、个人学识长期积累后自然形成的,是一门教学的艺术。
文中的教学机智主要在教学活动中,有些突发事件也需要教师的机智。
如5.12地震中反应快速跑出教室的“范跑跑”,更多的是舍弃个人安危首先想到救孩子的平凡的教师,这是两种不同的机智,前者出于自身,后者源于对孩子的爱。
这种爱是突发状态下更经得起考验。
在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中保护孩子也列为了其中一项,在突发事件面前,如何保护弱小的孩子,这不仅需要爱更需要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能将损失率降到最低。
1985年比较有影响的李滇西老师的公开课《我的老师》,这节公开课的评价是“语言干净而富有感染力,学生思维活跃,做到了以学生为主题”的好评。
但李滇西老师在课堂中突发的小事件的处理并不是一种真正的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