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话变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置沿革话变迁

临夏县历史悠久,由桥寺乡境内发现的朱家墩、杨家河等遗址推断,早在5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春秋战国时期,县境内为羌人住地,受罕羌侯管辖。罕羌侯邑(在今县境双城)为县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郭。

秦设陇西郡,灭罕羌侯,置枹罕县,县治在罕羌侯邑。

稀罕沿袭秦建制,县治未变,仍属陇西郡。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枹罕县改属金城郡。后又从枹罕县分置白石县,白石县治在枹罕县旧址(今双城),而枹罕县治东移至新集镇古城村。东汉初期,仍沿袭西汉制。汉光武帝建武十二年(36年),枹罕县又归陇西郡管辖。

三国时期,枹罕县属陇西郡,陇西郡属秦州。

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废枹罕县,立枹罕军。

东晋十六国时期,张轨据凉州,建前凉政权,辖枹罕县。东晋成帝咸和五年(张骏建兴十八年,330年),张骏置兴晋郡,辖枹罕县。东晋康帝建元二年(张骏建兴二十一年,334年),分置河州(今临夏市),河州之名自此始。河州辖兴晋、金城、大夏等10郡。兴晋郡辖枹罕县,郡治、县治均在今新集镇古城。前凉亡,河州相继为前赵、后赵、前秦、后秦所辖,枹罕县仍旧。东晋孝武帝十年(乞伏国仁建义元年,385年),乞伏国仁建立西秦,县境大部属河州枹罕县,一度曾为前秦、后赵攻取,实际仍由西秦统治。北魏明元帝永兴四年(西秦永康元年,412年),乞伏炽磐由谭郊(今积石山县刘集乡崔家村)

迁都至枹罕,置百官将佐,四处征伐,统6州30郡,西秦政权达到极盛。今新集镇古城既是西秦国都所在,又为兴晋郡郡治、枹罕县县治所在地。北魏太武帝四年(西秦乞伏暮末永弘四年,431年),大夏赫连定灭西秦,河州全境为吐谷浑占领。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六年(445年),改河州为枹罕。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492年),复改为河州,枹罕县仍旧。西魏文武帝大统元年(535年),河州统枹罕郡,枹罕郡辖枹罕县。大统十二年(546年)置凤林县,今县境北部多属凤林县辖地,南部属枹罕县。北周因之。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存州。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枹罕县属枹罕郡,废凤林县,其地并入枹罕县。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复置河州,辖枹罕、大夏2县。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全国分10道,河州属陇右道。贞观七年(633年),于旧凤林县地置乌州。贞观十一年(637年),废乌州,置安乡县。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河州为安乡郡,属陇右道,辖枹罕县。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河州为吐蕃占领,吐蕃在河州枹罕设军,属东道元帅府统辖,军有衔史、司台等职。

北宋初,吐蕃王族后裔唃厮啰占据河湟地区,宋真宗封唃厮啰之孙木征为河湟刺史。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王安石欲断“西夏右臂”,命王韶进兵“收复”河州。河州先后属熙和路、熙和兰会路、熙和兰煌路熙和兰廊路等。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金国夺取河州地区,设州置县,属熙和路。金熙宗皇统二年(1142年),置临洮路,辖河州。金海陵王贞元二年(1154年),州治、县治均在县境内。

1227年,河州地区为蒙古汗国占领。1254年,为蒙古巩昌府所辖。1255年,蒙古在河州设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管理蒙藏事宜。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在陕西行省下置河州路,辖定羌、宁河、安乡3县均隶属于中央宣政院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今县境为安乡县属地。

明初沿袭元代旧制。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置河州卫,为军政一体制,属西安都卫。洪武六年(1373年)正月,置河州府,属陕西行中书省。洪武七年(1374年)七月,置西安行都卫,辖河州、朵甘(今青海省南部及四川省北、西部)、乌斯藏(今西藏自治区南部)3卫。宪宗成化九年(1473年),复置河州,属陕西临洮府。

清初沿用明治。康熙二年(1663年),河州属甘肃临洮府。乾坤三年(1738年),临洮府归入兰州府,河州直辖于兰州府,州下无属县。

民国二年(1913年),兰州府废,河州改名为导河县,属兰山道。县治在今临夏市城关镇。民国17年(1928年),3月,国民政府内政部改定甘肃省部分县名,导河县更名为临夏县,临夏县之名自此始,并从导河县析出宁河(今和政)、宁定(今广河)、永靖3县。民国23年(1934年),甘肃省政府设临夏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临夏县属之。民国33年(1944年)5月,临夏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为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临夏县仍属之。

1949年8月22日,临夏解放。26日,临夏县人民政府成立(县治在今临夏市),隶属临夏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6月23 日,

从临夏县中分置临夏市,县治迁往韩集。时全县辖韩集区、南川区、北塬区、癿藏区、吹麻滩区、尹集区、新集区、后分置红台区、大河家区、马集区、居集区。至1953年,全县辖11个区。1958年9月,将原11个区改为“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其中,除原南川改名为南龙外,其余名未变。同年12月,撤销临夏、永靖2县建制,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并入临夏市。1961年12月,恢复临夏、永靖2县建制,临夏县治复迁到韩集。1973年12月,撤销临夏市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临夏县,县治迁至今临夏市城关镇,成立吹麻滩、韩集、癿藏3个区和大河家、刘集、石塬、柳沟、关家川、掌子沟、胡林家、安集、癿藏、居集、郭干、银川、铺川、营滩、韩集、马集、刁祁、麻尼寺沟、漠泥沟、铁寨、漫路、榆林、尹集、北塬、井沟、桥寺、先锋、南塬、安家坡、三角、枹罕、新集、折桥、南龙、明主、路盘、黄泥湾、红台、城关等39个公社及城南、城北、八坊、西关、东关等5个街道办事处。1980年6月14日,从临夏县析置临夏市、积石山县、原属临夏县的癿藏区除营滩公社外其余16个公社划归乡人民政府,原属临夏县的折桥、城关、南龙、枹罕4乡和城南、城北、八坊、西关、东关等5个街道办事处划归临夏市。8月31日,县治再迁韩集。1985年5月,撤销韩集乡,成立韩集镇。1989年7月,从三角乡划出寨子(现为塬堡、寨子、坡头3村)、冉坪(现为冉坪、冯魏2村)2村成立坡头乡。9月,从先锋、安家坡2乡分别划出河西(杨家、常家、塔张、李家4村)、向阳川(现为桥窝、何家、张家、马家、尕庄、大庄6村)2村成立河西乡。1998年7月,分别从三角、桥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