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图文分析)经典!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图文分析)经典!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图文分析)经典!IEC 60335-1:200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要求》(第四版)标准在2001年5月公布,但由于配合使用的各个产品《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XX特殊要求》很多还没有制订出来,所以目前还没有普遍使用200版本的《通用要求》。
与第三版相比,新版标准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方面有了很多变化。
可以预见这些变化将会影响全世界未来10年家用电器及类似产品的结构设计,希望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尤其是家电产品设计和测试方面人员的足够重视。
欧洲标准化组织在2002年对EN60335-1进行了换版,而中国国家标准GB4706.1相信很快更新。
据悉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经于2003年9月在烟台召开了GB4706.1-XXXX标准的起草工作会议,有希望在今年内完成征求意见稿。
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给大家介绍一下标准制订的一些背景情况,并重点对变化较大的第29章作简单介绍。
背景介绍:在过去40多年里,第一版(1976),第二版(1988),第三版(1991)标准关于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内容要求一直没有什么变化。
它们都是以过去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制订出来的,但是现在看来这些要求相对保守,留有余地太多,或者说对制造商的要求高了。
例如:对于230V和小于130V的危险带电部件与易触及部件之间都是8mm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要求和同样的交流耐压测试值的要求。
虽然TC 61(制订IEC 60335标准的委员会)早在编写第三版时,就已经注意到这些内容要求不尽合理,并打算修改,可是由于在这方面经验不足,更改条件还不成熟,所以被耽搁了好几年。
最近几年,随着IEC60664绝缘配合系统系列标准的不断完善,对于直流电压小于1000V和交流电压小于1500V绝缘配合有了更明确和具体的电气间隙和耐压要求,TC 61委员会就有了修订标准的技术基础。
因而参照IEC 60664所制订的新版IEC 60335与旧版相比,有很多变化,并且这些新增内容比较复杂,不太容易理解和掌握。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经典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图文分析)经典!IEC 60335-1:200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要求》(第四版)标准在2001年5月公布,但由于配合使用的各个产品《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XX特殊要求》很多还没有制订出来,所以目前还没有普遍使用200版本的《通用要求》。
与第三版相比,新版标准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方面有了很多变化。
可以预见这些变化将会影响全世界未来10年家用电器及类似产品的结构设计,希望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尤其是家电产品设计和测试方面人员的足够重视。
欧洲标准化组织在2002年对EN60335-1进行了换版,而中国国家标准相信很快更新。
据悉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经于2003年9月在烟台召开了标准的起草工作会议,有希望在今年内完成征求意见稿。
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给大家介绍一下标准制订的一些背景情况,并重点对变化较大的第29章作简单介绍。
背景介绍:在过去40多年里,第一版(1976),第二版(1988),第三版(1991)标准关于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内容要求一直没有什么变化。
它们都是以过去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制订出来的,但是现在看来这些要求相对保守,留有余地太多,或者说对制造商的要求高了。
例如:对于230V和小于130V的危险带电部件与易触及部件之间都是8mm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要求和同样的交流耐压测试值的要求。
虽然TC 61(制订IEC 60335标准的委员会)早在编写第三版时,就已经注意到这些内容要求不尽合理,并打算修改,可是由于在这方面经验不足,更改条件还不成熟,所以被耽搁了好几年。
最近几年,随着IEC60664绝缘配合系统系列标准的不断完善,对于直流电压小于1000V和交流电压小于1500V绝缘配合有了更明确和具体的电气间隙和耐压要求,TC 61委员会就有了修订标准的技术基础。
因而参照IEC 60664所制订的新版IEC 60335与旧版相比,有很多变化,并且这些新增内容比较复杂,不太容易理解和掌握。
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带图文解释)
温馨提示:支持键翻阅图片2 / 33 / 3爬电距离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
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
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爬电距离在绝缘材料表面会形成泄漏电流路径。
若这些泄漏电流路径构成一条导电通路,则出现表面闪络或击穿现象。
绝缘材料的这种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它是由长时间加在器件上的工作电压所引起的,器件周围环境的污染能加速这一变化。
因此在确定端子爬电距离时要考虑工作电压的大小、污染等级及所运用的绝缘材料的抗爬电特性。
根据基准电压、污染等级及绝缘材料组别来选择爬电距离。
基准电压值是从供电电网的额定电压值推导出来的。
[1]电气间隙Clearance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
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大小和老化现象无关。
电气间隙能承受很高的过电压,但当过电压值超过某一临界值后,此电压很快就引起电击穿,因此在确认电气间隙大小的时候必须以设备可能会出现的最大的内部和外部过电压(脉冲耐受电压为依据)。
在不同场合使用同一电气设备或运用过电压保护器时所出现的过电压大小各不相同。
因此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将过电压分为Ⅰ至Ⅳ四个等级。
可见,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实际是两个相关参数,都是针对电气绝缘性而来。
特别是在继电器、开关等工控产品的选用中,需要遵守相关标准的同时,还要按实际的使用环境要求(气压、污染等),设定合适的爬电距离及电气间隙,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电气性能的稳定。
1、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_图文解释详解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方法电气间隙Clearance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
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大小和老化现象无关。
电气间隙能承受很高的过电压,但当过电压值超过某一临界值后,此电压很快就引起电击穿,因此在确认电气间隙大小的时候必须以设备可能会出现的最大的内部和外部过电压(脉冲耐受电压为依据)。
在不同场合使用同一电气设备或运用过电压保护器时所出现的过电压大小各不相同。
因此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将过电压分为Ⅰ至Ⅳ四个等级。
爬电距离: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
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
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爬电距离在绝缘材料表面会形成泄漏电流路径。
若这些泄漏电流路径构成一条导电通路,则出现表面闪络或击穿现象。
绝缘材料的这种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它是由长时间加在器件上的工作电压所引起的,器件周围环境的污染能加速这一变化。
因此在确定端子爬电距离时要考虑工作电压的大小、污染等级及所运用的绝缘材料的抗爬电特性。
根据基准电压、污染等级及绝缘材料组别来选择爬电距离。
基准电压值是从供电电网的额定电压值推导出来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进入我们的家庭,为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世界各国均有相关法规以约束电器产品对人身造成的各种伤害。
因此,安全性设计在产品的整个设计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安全距离是在产品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在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实际测量中往往有不同的结果差异、本篇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就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的安全标准要求做一下概括总结,谈谈以下几点理解。
一.名词解释:1、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沿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 灯具不适宜安装在普通可燃材料表面的警告
2024/7/20
10
• 不标有符号的嵌入式灯具,应标有警示:不管 什么情况下,灯具都不能被隔热衬垫或类似材 料盖住
• 接线图(灯具可直接与市电电源连接的除外)
灯具的安装面
b类标记
安装时要看的标记
灯具外表面或在安装期间 要卸下的罩盖或部件的反 面
螺钉、螺帽
c类标记
2024/7/20
安装完成后要看的标 应在灯具装配好并按正常
记
使用安装而且光源在位时
看得到。
------
14
一、标 记
b)标记符号或文字的要求
1)除了2类、3类和F标记的高度可以减到3mm以外,图形符 号的高度应不低于5mm。
2024/7/20
19
7、连接电源导线的接线端子应适合于用 螺钉、螺母或等效的装置的连接;
2024/7/20
20
8、若外部接线或电源电缆不能适应灯具内 部达到的温度,则必须在外部接线入口处提 供一个连接点,在此点后使用耐导线或提供 一个耐热零件盖作保护;
2024/7/20
21
9、开关灯座、接线柱、线路或其它类似 部件安装后,绝缘衬垫和套管仍能稳固 地保持在原来位置上;
2024/7/20
4
一、标 记
• 作为一种电气产品,灯具在符合标准规定的 同时,还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的相关规定。
• 正确的标记还要符合下列要求:
---安装者、使用者或维护者看得见;
---内容完整正确;
---耐久保持、不易脱落、字迹清晰可见。
开关电源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详解
摘要爬电距离: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
电气间隙: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
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 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一般来说,爬电距离要求的数值比电气间隙要求的数值要大,布线时须同时满足这两者的要求(即要考虑表面的距离,还要考虑空间的距离),开槽(槽宽应大于1mm)只能增加表面距离即爬电距离而不能增加电气间隙,所以当电气间隙不够时,开槽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开槽时要注意槽的位置、长短是否合适,以满足爬电距离的要求。
元件及PCB 的电气隔离距离:(电气隔离距离指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综合考虑)对于I 类设备的开关电源(一类设备:采用基本绝缘和保护接地来进行防电击保护的设备。
(外壳接地的开关电源属于此类设备):二类设备:釆用不仅仅依靠基本绝缘的其它方式(如采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来进行防电击保护的设备;三类设备:不会产生电击的危险的设备),在元件及PCB 板上的隔离距离如下:(下列数值未包括裕量)。
&、对于AC—DC电源(以不含有PFC电路及输入额定电压范围为100- 240V〜为例)电气间隙爬电距离L线・N线(保险管之前) 2.0mm 2.5mm输入•地(整流桥前) 2.0mm 2.5mm输入•地(整流桥后) 2.2mm 3.2mm输入■输出(变压器) 4.4mm 6.4mm输入•输出(除变压器外)4.4mm 5.5mm输入•磁芯、输出•磁芯 2.0mm 2.5mmb、对于AC—DC电源(以含有PFC电路及输入额定电压范围为100- 240V〜为例)电气间隙爬电距离L线・N线(保险笞之前) 2.0mm 2.5mm输入•地(整流桥前) 2.0mm 2.5mm输入•地(整流桥后) 2.2mm 3.2mm输入•输出(变压器) 5.2mm 9.0mm输入•输岀(除变压器外) 4.4mm 6.4mm输入•磁芯、输出•磯芯 2.2mm 3.2mmC、对于DC—DC电源(以输入额定电压范围为36-76V为例)电气间隙爬电距离(DC+)・(DC・)(保险管之0.7mm 1.4mm前)输入•地(保险管之前))0.7mm 1.4mm输入•地(保险管袪)0.9mm 1.4mm输入•输出(考虑为基本绝缘)0.9mm 1.4mm输入•输出(孝虑为加强绝缘) 1.8mm 2.8mm输入•磁芯、输出•磁芯0.7mm 1.4mm一.变压器内部的电气隔离距离:变压器内部的电气隔离距离是指变压器两边的扌当墙宽度的总和,如果变压器挡墙的宽度为3mm,那么变压器的电气隔离距离值为6mm (两边的挡墙宽度相同)。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图文分析)经典!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图文分析)经典!IEC 60335-1:200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要求》(第四版)标准在2001年5月公布,但由于配合使用的各个产品《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XX特殊要求》很多还没有制订出来,所以目前还没有普遍使用2001版本的《通用要求》。
与第三版相比,新版标准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方面有了很多变化。
可以预见这些变化将会影响全世界未来10年家用电器及类似产品的结构设计,希望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尤其是家电产品设计和测试方面人员的足够重视。
欧洲标准化组织在2002年对EN60335-1进行了换版,而中国国家标准GB4706.1相信很快更新。
据悉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经于2003年9月在烟台召开了GB4706.1-XXXX标准的起草工作会议,有希望在今年内完成征求意见稿。
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给大家介绍一下标准制订的一些背景情况,并重点对变化较大的第29章作简单介绍。
背景介绍:在过去40多年里,第一版(1976),第二版(1988),第三版(1991)标准关于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内容要求一直没有什么变化。
它们都是以过去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制订出来的,但是现在看来这些要求相对保守,留有余地太多,或者说对制造商的要求高了。
例如:对于230V和小于130V的危险带电部件与易触及部件之间都是8mm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要求和同样的交流耐压测试值的要求。
虽然TC 61(制订IEC 60335标准的委员会)早在编写第三版时,就已经注意到这些内容要求不尽合理,并打算修改,可是由于在这方面经验不足,更改条件还不成熟,所以被耽搁了好几年。
最近几年,随着IEC60664绝缘配合系统系列标准的不断完善,对于直流电压小于1000V和交流电压小于1500V绝缘配合有了更明确和具体的电气间隙和耐压要求,TC 61委员会就有了修订标准的技术基础。
因而参照IEC 60664所制订的新版IEC 60335与旧版相比,有很多变化,并且这些新增内容比较复杂,不太容易理解和掌握。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图解
爬电距离和电⽓间隙图解爬电距离和电⽓间隙图解这是⼀颗器件的两个脚。
在他们中间把PCB挖了⼀个孔。
红线的表⽰爬电距离蓝线的表⽰电⽓间隙。
接地电阻和绝缘电阻的概念接地电阻和绝缘电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绝缘电阻是指绝缘材料的绝缘程度,⼀般都要求在⼏百千欧以上,以⼤为好。
接地电阻按接地的功⽤不同可分为保护接地、⼯作接地、防雷接地、信号地接地、防静电接地和隔离接地等等。
保护⼯作⼈员⼈⾝安全的接地措施称为安全保护接地。
为了使电器设备能够正常⼯作⽽采取的接地措施称为⼯作接地。
防雷击的避雷装置的接地称为防雷接地。
通讯、电⼦系统为抑制噪声和防⽌⼲扰的接地技术称为信地接地技术。
对于不同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的要求也不相同,从0.1欧到20欧,以⼩为好。
接地装置的组成接地体分为⾃然接地体与⼈⼯接地体。
接地装置能否符合要求,主要指标就是接地电阻。
安规电容只要通过安全规则认证的都叫安规电容,X Y电容都是需要⽤安规电容。
根据IEC 60384-14,电容器分为X电容及Y 电容,1. X电容是指跨于L-N之间的电容器,2. Y电容是指跨于L-G/N-G之间的电容器。
(L="Line", N="Neutral", G="Ground")X电容底下⼜分为X1, X2, X3,主要差別在于:1. X1耐⾼压⼤于2.5 kV, ⼩于等于4 kV,2. X2耐⾼压⼩于等于2.5 kV,3. X3耐⾼压⼩于等于1.2 kVY电容底下⼜分为Y1, Y2, Y3,Y4, 主要差別在于:1. Y1耐⾼压⼤于8 kV,2. Y2耐⾼压⼤于5 kV,3. Y3耐⾼压n/a4. Y4耐⾼压⼤于2.5 kVX,Y电容都是安规电容,⽕线零线间的是X电容,⽕线与地间的是Y电容.它们⽤在电源滤波器⾥,起到电源滤波作⽤,分别对共模,差模⼯扰起滤波作⽤.安规电容是指⽤于这样的场合,即电容器失效后,不会导致电击,不危及⼈⾝安全. 安规电容安全等级应⽤中允许的峰值脉冲电压过电压等级(IEC664)X1 >2.5kV ≤4.0kV ⅢX2 ≤2.5kV ⅡX3 ≤1.2kV ——安规电容安全等级绝缘类型额定电压范围Y1 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 250V Y2 基本绝缘或附加绝缘≥150V ≤250V Y3 基本绝缘或附加绝缘≥150V ≤250V Y4 基本绝缘或附加绝缘1、安规电容介绍安规电容是指⽤于这样的场合,即电容器失效后,不会导致电击,不危及⼈⾝安全。
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
精选可编辑ppt
9
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
确定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所考虑因素
爬电距离:在确定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时,应考虑额定电压、污 染状况、绝缘材料、表面形状、位置方向、承受电压时间长短等多种 使用条件和环境因素。爬电距离的大小和工作电压、绝缘材料等直接 相关,同时注意不同的使用环境也会有所影响,如气压、污染等。
8
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
确定爬电距离步骤
1、确定工作电压的有效值或直流值; 2、确定材料组别; 3、确定污染等级; 4、确定绝缘类型(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功能绝缘、加强绝缘)。
确定电气间隙步骤
1、确定工作电压峰值和有效值; 2、确定设备的供电电压和供电设施类别 ; 3、根据过电压类别来确定进入设备的瞬态过电压大小; 4、确定设备的污染等级(一般设备为污染等级2); 5、确定电气间隙跨接的绝缘类型(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功能绝 缘、加强绝缘)。
精选可编辑ppt
13
谢谢!
请各位师傅批评指正
精选可编辑ppt
14
测量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时的注意事项
1、测量时设备一定不可带电; 2、测量爬电距离时,注意两个绝缘材料之间的接合处(如胶合) 亦被视为上述表面; 3、对包含抽出式部件的成套设备,需在试验位置、分离位置分别验证电气间 隙和爬电距离; 4、当成套设备中有相对运动的部件时,需在相对运动部件处于最不利位置时 测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精选可编辑ppt
11
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测量手段的选择
确定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路径后,就可用游标卡尺、千分尺 、 直尺等量具进行度量,按相关产品标准中规定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 隙的最小距离 (注意工作电压的大小)来判断其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是 否合格。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简析_一_
爬电距离:在污染等级 2 的情况下,需要忽略的沟槽和凹
图 8 沟槽可以忽略的情况
口的宽度 X 为 1 mm。样品的静触片和底座之间的沟槽的宽度最 大处未到 0.6 mm,故此沟槽在污染等级 2 的条件下测量爬电距
离要忽略此沟槽。那么显而易见,从开关内部沿凸台并忽略沟
槽直接跨接的路径为最短,如图 14。其中斜线跨接部分可参见
过电压类别分类: 过电压类别Ⅵ:使用在配电装置电源端的设备。如前级过 电流保护设备; 过电压类别Ⅲ:固定式配电装置中的设备。如永久连接至 固定式配电装置的工业用设备; 电压类别Ⅱ:由固定式配电装置供电的耗能设备。如器具、
移动式工具、家用和类似用途设备; 过电压类别Ⅰ:连接至具有限制瞬态过电压电路的设备。
2010.11 36
三、具体实例分析
33 2010.11
日用电器 Electrical Appliances
■ 技术创新· 日用电器
图 3 样品照片
图 4 样品照片续)
1 测量对象和要求 1.1 测试对象方面,为了建立比较合理的数学模型,使得 路径选择、测试方法、试验结果都比较典型并且避免多样化, 试验样品选择了一款跷板开关(图 3、图 4),结构为单刀单掷 (SPST),微断开(μ)。 1.2 测试标准方面,可参考的依据标准为:GB4706.1-1998 或 GB15092.1-2003 或 GB4943-2001 或 GB/T16935.1-1997 完成。 考虑样品本身是器具开关,选择 GB15092.1-2003 器具开关 第 1 部分:通用要求作为依据标准最为合适。 1.3 测量部位和要求方面,在污染等级为 1(无污物情况) 和污染等级为 2(正常情况)分别测量两个带电部件(插片) 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2 测试前分析准备工作 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的测试的是两个带电部件(也即插片) 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不考虑触头开距的电气间隙;因为 标准中对微断开的触头开距无电气间隙的要求,只要保证其他 由于开关动作而分离的载流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应等于或大于 相关触头开距的实际值即可。
1、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_图文解释讲解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方法电气间隙Clearance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
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的大小和老化现象无关。
电气间隙能承受很高的过电压,但当过电压值超过某一临界值后,此电压很快就引起电击穿,因此在确认电气间隙大小的时候必须以设备可能会出现的最大的内部和外部过电压(脉冲耐受电压为依据)。
在不同场合使用同一电气设备或运用过电压保护器时所出现的过电压大小各不相同。
因此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将过电压分为Ⅰ至Ⅳ四个等级。
爬电距离: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
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
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爬电距离在绝缘材料表面会形成泄漏电流路径。
若这些泄漏电流路径构成一条导电通路,则出现表面闪络或击穿现象。
绝缘材料的这种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它是由长时间加在器件上的工作电压所引起的,器件周围环境的污染能加速这一变化。
因此在确定端子爬电距离时要考虑工作电压的大小、污染等级及所运用的绝缘材料的抗爬电特性。
根据基准电压、污染等级及绝缘材料组别来选择爬电距离。
基准电压值是从供电电网的额定电压值推导出来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进入我们的家庭,为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世界各国均有相关法规以约束电器产品对人身造成的各种伤害。
因此,安全性设计在产品的整个设计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安全距离是在产品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在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实际测量中往往有不同的结果差异、本篇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就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的安全标准要求做一下概括总结,谈谈以下几点理解。
一.名词解释:1、安全距离包括电气间隙(空间距离),爬电距离(沿面距离)和绝缘穿透距离。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图文分析)经典!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图文分析)经典!IEC 60335-1:200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要求》(第四版)标准在2001年5月公布,但由于配合使用的各个产品《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XX特殊要求》很多还没有制订出来,所以目前还没有普遍使用200版本的《通用要求》。
与第三版相比,新版标准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方面有了很多变化。
可以预见这些变化将会影响全世界未来10年家用电器及类似产品的结构设计,希望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尤其是家电产品设计和测试方面人员的足够重视。
欧洲标准化组织在2002年对EN60335-1进行了换版,而中国国家标准相信很快更新。
据悉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经于2003年9月在烟台召开了标准的起草工作会议,有希望在今年内完成征求意见稿。
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给大家介绍一下标准制订的一些背景情况,并重点对变化较大的第29章作简单介绍。
背景介绍:在过去40多年里,第一版(1976),第二版(1988),第三版(1991)标准关于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内容要求一直没有什么变化。
它们都是以过去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制订出来的,但是现在看来这些要求相对保守,留有余地太多,或者说对制造商的要求高了。
例如:对于230V和小于130V的危险带电部件与易触及部件之间都是8mm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要求和同样的交流耐压测试值的要求。
虽然TC 61(制订IEC 60335标准的委员会)早在编写第三版时,就已经注意到这些内容要求不尽合理,并打算修改,可是由于在这方面经验不足,更改条件还不成熟,所以被耽搁了好几年。
最近几年,随着IEC60664绝缘配合系统系列标准的不断完善,对于直流电压小于1000V和交流电压小于1500V绝缘配合有了更明确和具体的电气间隙和耐压要求,TC 61委员会就有了修订标准的技术基础。
因而参照IEC 60664所制订的新版IEC 60335与旧版相比,有很多变化,并且这些新增内容比较复杂,不太容易理解和掌握。
iec 电气隔离 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
iec 电气隔离电气间隙爬电距离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IEC电气隔离、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解析引言在电气工程领域,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对于电气设备的隔离、间隙以及爬电距离等参数有着严格的规定。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测量
——假定任意角被宽度为Xmm的绝缘连接件在最不利的位置下桥接(见例3);
——当横跨槽顶部的距离为Xmm或更大时,应沿着凹槽的轮廓测量爬电距离(见例2); ——在相对运动的部件处于最不利的位置时,测量这些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
第二页,共13页
F2 筋的使用 由于筋对污染物的影响以及它有较好的干燥效果,因此可以明显 地减少泄漏电流的形成。假设筋的最小高度为2m,爬电距离则可 以减小至要求值的0.则
例1~例11规定的槽宽度X基本适用于以污染等级为函数的所有实例,如下 表:
污染等级
槽宽度X的最小值,mm
1
0.25
2
1.0
3
1.5
4
2.5
如果有关的电气间隙小于3mm,凹槽最小宽度则可以减小至该电气间隙的三分之一。 测量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方法在下面例1~例11中示出。这些例子使得在电气间隙与 槽之间,或在各种绝缘形式之间没有什么区别。
第七页,共13页
例5
条件:爬电距离路径包括一条由未浇合的接缝及每边宽度小 于X mm的槽。
规则: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途径是如图所示的“虚线”的距离。
第八页,共13页
例6
条件:此爬电距离路包括一条未浇合的接缝以及每边宽度等 于或大于X mm的槽。
规则:电气间隙为“虚线”的距离。爬电距离路径沿槽的轮廓。
规则:电气间隙是“虚线”的距离。爬电距离路径沿槽的轮廓测量。
第五页,共13页
例3
条件:此爬电距离路径包括宽度大于X mm的V形槽。 规则:电气间隙是“虚线”的距离。爬电距离路径沿槽的轮廓但被X mm的联接把槽底“短路”。
第六页,共13页
例4
条件:爬电距离路径包括一条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图文分析)经典!IEC 60335-1:200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要求》(第四版)标准在2001年5月公布,但由于配合使用的各个产品《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XX特殊要求》很多还没有制订出来,所以目前还没有普遍使用200版本的《通用要求》。
与第三版相比,新版标准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方面有了很多变化。
可以预见这些变化将会影响全世界未来10年家用电器及类似产品的结构设计,希望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尤其是家电产品设计和测试方面人员的足够重视。
欧洲标准化组织在2002年对EN60335-1进行了换版,而中国国家标准GB4706.1相信很快更新。
据悉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经于2003年9月在烟台召开了GB4706.1-XXXX标准的起草工作会议,有希望在今年内完成征求意见稿。
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给大家介绍一下标准制订的一些背景情况,并重点对变化较大的第29章作简单介绍。
背景介绍:在过去40多年里,第一版(1976),第二版(1988),第三版(1991)标准关于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内容要求一直没有什么变化。
它们都是以过去积累的经验为基础制订出来的,但是现在看来这些要求相对保守,留有余地太多,或者说对制造商的要求高了。
例如:对于230V和小于130V的危险带电部件与易触及部件之间都是8mm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的要求和同样的交流耐压测试值的要求。
虽然TC 61(制订IEC 60335标准的委员会)早在编写第三版时,就已经注意到这些内容要求不尽合理,并打算修改,可是由于在这方面经验不足,更改条件还不成熟,所以被耽搁了好几年。
最近几年,随着IEC60664绝缘配合系统系列标准的不断完善,对于直流电压小于1000V和交流电压小于1500V绝缘配合有了更明确和具体的电气间隙和耐压要求,TC 61委员会就有了修订标准的技术基础。
因而参照IEC 60664所制订的新版IEC 60335与旧版相比,有很多变化,并且这些新增内容比较复杂,不太容易理解和掌握。
变化介绍:第3章定义:在新的标准中引入了一些新的概念,原来的一些定义稍作了改动。
l 3.3.5功能绝缘functional insulation:为实现电器正确功能,两导电体之间的绝缘,没有安全的功能。
其实这也不是“新”的概念,在开关标准、电子产品标准早就有这个概念了。
大家不妨打开GB4943-1995(idt IEC 60950-1:1991)《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标准,我们就会发现有类似的概念 1.2.9.1“工作绝缘:设备正常工作所需的绝缘,并不起防电击作用”。
最常见的功能绝缘的例子:PCB板上带电件之间的绝缘,如图1中所示,带电件1和带电件2之间的绝缘即为功能绝缘。
而在IEC60335-1:1991版中,会把它当作基本绝缘来考核。
第13.3条:电气强度试验电压发生了变化。
IEC60335-1:1991(第三版)绝缘试验电压值——对其他基本绝缘为1000V——对附加绝缘为2750V——对加强绝缘为3750V可以认为器具内部的部件工作电压都是小于250V,按额定电压小于250V的水平来考核的。
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白色家电采用新的技术,譬如家用空调变频技术,微波炉高压倍压电路等,器具使用的是220V的额定电源电压,但在器具内部可能出现高于电源电压的工作部件,有的部件工作电压高达数千伏。
经过大量的实践,技术专家们觉得应该修改第三版标准不分工作电压考核的情况。
请看标准中的表4:表4-电气强度试验电压绝缘试验电压V工作电压额定电压VSELV ≤150V>150V≤250V>250V 基本绝缘500 1000 1000 1.2U+700 附加绝缘1000 1750 1.2U+1450 加强绝缘2000 3000 2.4U+2400我们可以看到,附加绝缘和加强绝缘的试验电压从原来的2750V和3750V分别下降到了1750V和3000V,但是增加了对工作电压大于250V的部件/位置的试验。
第14章:瞬时过电压(冲击电压试验),它与29章电气间隙试验密切相关。
通俗地说,瞬时过电压试验模拟闪电瞬时引入的一个高电压,看看器具的电气承受能力。
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说它是第13章电气强度试验的延伸。
第22.3条:增加了直接插入插座式器具的插脚保持力的测试,要求经过70°C处理1h后,沿插脚纵向施加50N拉力,插片不应有大于1mm的位移。
第29章: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固体绝缘。
由于采用了新的体系,而且与前面14章紧密相连,有必要先给大家理一理29章各条款的联系。
29章提出总的要求: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固体绝缘要能够承受电气应力,是充分的。
29.1条电气间隙的要求,并提出基本绝缘和功能绝缘的电气间隙可以减小的条件和试验。
29.1.1条基本绝缘的电气间隙要求;29.1.2条附加绝缘的电气间隙要求:按表16中基本绝缘的限值;29.1.3条加强绝缘的电气间隙要求:按表16中的限值,但采用额定冲击电压更高一级别的限值。
29.1.4条功能绝缘的电气间隙要求:按表16的限值,但某些情况可以不考虑(例外情况)。
29.1.5条对工作电压大于额定电压的情况电气间隙的要求;29.2条爬电距离的要求;29.2.1条基本绝缘的爬电距离要求:按表17;29.2.2条附加绝缘的爬电距离要求:按表17中基本绝缘的限值;29.2.3条加强绝缘的爬电距离要求:按表17中两倍于基本绝缘的限值;29.2.4条功能绝缘的爬电距离要求:按表18,但某些情况可以不考虑(例外情况);29.3条附加绝缘和加强绝缘的固体绝缘(穿通绝缘)距离要求;为方便理解,试归纳查电气间隙的步骤如下:步骤一:根据过电压类别、额定电压查标准中表15得出额定冲击电压;步骤二:查表16得出基本绝缘电气间隙;步骤三:必要时,按一定的条件减少基本绝缘的电气间隙;步骤四:按不同的绝缘,得出相应的电气间隙。
举例:问某220V额定电压电吹风内部布线到外壳外表面,沿外壳安装缝(如图2)的电气间隙是多少?解释:从防触电的角度分析,内部布线的绝缘层提供基本绝缘防护,风扇外壳提供附加绝缘防护,两者合称双重绝缘。
现在要考核附加绝缘的电气间隙。
步骤一:查表15得知额定电压220V,过电压类别II的情况下额定冲击电压2500V;步骤二:查表16得出基本绝缘在额定冲击电压2500V情况下最小电气间隙为2.0mm;步骤三:按29.1.2条附加绝缘是采用基本绝缘的限值,即2.0mm。
而按IEC60335-1:1991标准,查表得到4.0mm的限值,由此可见,要求的确是降低了。
IEC60335-1:2001 表15-额定冲击电压IEC60335-1:2001 表16-最小电气间隙IEC60335-1:2001 表17-基本绝缘的最小爬电距离IEC60335-1:2001 表18-功能绝缘的最小爬电距离对于基本绝缘和功能绝缘的电气间隙可以有条件地减少,条件是:a)通过第14章的瞬时过电压(冲击电压)测试;b)结构上能保证不变形:在装配时或发生磨损或有相对位移的情况下,电气间隙不会受到影响。
因此螺丝,联接线等必须可靠联接,不会发生脱落。
这里刚性联接能被接受。
要强调对于0 类和0I 类器具的基本绝缘在污染等级3的情况还是要按表16执行,电气间隙的要求不能减少。
查爬电距离的要求的步骤可归纳为:步骤一:确定被考核部位的工作电压;步骤二:确定被考核部位的材料组别(CTI指数);步骤三:确定被考核部位的污染等级;步骤四:按不同的绝缘,在相应的表中查在该工作电压、材料组别和污染等级下的爬电距离要求。
在讨论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的问题时,值得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零部件与整机的问题:在参照IEC 60664制订标准时,TC 61标准委员会在选用电气间隙要求时, 增加了0.5mm的余量(参照前面表16注3)。
虽然零部件标准委员会也参照IEC 60664标准制订零部件标准,但他们选用最低的电气间隙要求制订他们的标准。
(因为IEC 60664只给出了在不同情况下的绝缘配合系统,没有对每个不同产品有具体电气间隙的要求,因此每个标准委员会会根据产品的特点进行选择。
所以不同类型的产品就会有不同要求。
) 因此出现了这个问题:如果我们对零部件按照标准最低电气间隙要求进行考核,那么,符合零部件标准的零件不一定就能符合整机要求。
因此我们在选用零部件时就需特别注意。
这个问题在新的修改版中有望得到解决。
2、漆包线的问题:在第三版的标准中虽然没有功能绝缘这个概念,但是浸渍过的绕组电气间隙有1,0mm的减少。
但在第四版的标准,只有在额定冲击电压大于1500V的情况下,才允许有0.5mm的减少。
3、根据表16的不同额定冲击电压的值可以查出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加强绝缘和功能绝缘的电气间隙要求。
但是,对于加强绝缘的电气间隙要求,在表16中要选高一级别的额定冲击电压对应的限值。
4、对于电热管(防尘)和PTC元件,它们的电气间隙要求被减少到1.0 mm。
5、由于新版电气间隙要求比旧版减少很多,因此新版第22.31条的要求与旧版的就有了很大变化。
原来要求是:螺丝或导线等脱落后,要保证50%的要求,而现在严格按100%满足表16 要求。
6、我们需要改变这个观念:由于过去电气间隙有足够多的余量,如果电气间隙满足要求了,交流耐压测试(电气强度试验)要求一般都没有什么问题,因此,我们往往比较注意电气间隙的要求,经常会忽略交流耐压测试。
现在情况有所不同,电气间隙要求减少许多,我们在考虑电气间隙同时,还要考虑交流耐压和冲击电压的测试。
有时,我们最终还以冲击电压测试为准考核电气间隙(如基本绝缘和功能绝缘),当然前提是结构上还要满足一些附加条件,前面已讨论过这个问题,这里不再重复(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