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基础七年制)
N2020008《病理学》教学大纲(56学时)
![N2020008《病理学》教学大纲(56学时)](https://img.taocdn.com/s3/m/040e84926137ee06eff91853.png)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病理学课程编号: N2020008英文名称: Pathology课程性质: 必修课总学时: 56 讲课学时:47 实验学时:9学分:3.5适用对象: 中医学、中医学(5+3一体化)、中医学(5+3一体化)修园班先修课程:生物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
主要侧重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
中医专业开设病理学课程,目的是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从现代医学角度对患病机体的病理变化有一个完整的动态认识,同时也可以为学生今后从事中医药学的诊疗和研究奠定必要的病理学基础知识和理论。
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机体在疾病过程中形态结构、机能和代谢的改变和转归,从而认识疾病的本质,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病理学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
理论教学内容又分为总论和各论。
总论主要学习不同疾病的共同的基本规律,各论主要学习各系统疾病的特殊规律。
理论教学应重视病理形态变化与功能代谢、临床表现的联系,重视病变局部与整体的联系,适当联系疾病的防治,适当介绍国内外病理学新进展。
实验教学要求学会观察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病理变化的方法,并能应用病理学知识综合分析病理学变化,能对所学疾病的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进行独立分析、作出初步结论。
病理学的教改基本要求是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目的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独立自学、科学思维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绪论【教学要求】了解病理学的内容、任务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1. 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2. 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3.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4. 病理学观察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
2024年病理学实验教案(带目录)
![2024年病理学实验教案(带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f99dd469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71.png)
病理学实验教案(带目录)病理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病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3.掌握病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实验内容1.病理学总论:包括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损伤的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等。
2.系统病理学:包括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淋巴造血系统等的病理学。
3.病理学技术:包括病理标本的制作、染色技术、显微镜的使用等。
三、实验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讲解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方法。
2.示教:演示病理学实验的操作过程。
3.学生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病理学实验操作。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病例讨论,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四、实验考核1.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报告、课堂提问、实验操作等。
2.期末考试: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
五、实验安排1.实验室安排:确保实验设备齐全,实验环境安全。
2.实验课时安排: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分配实验课时。
3.实验材料准备: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标本、试剂等。
六、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室安全: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注意生物安全、化学安全和物理安全。
2.实验操作规范: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3.实验报告撰写:认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七、实验效果评估1.学生对病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对病理学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3.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1.及时总结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2.加强师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3.注重实验教学的反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本病理学实验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病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病理学知识,为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理论讲授1.系统性:理论讲授应该按照病理学知识的逻辑顺序进行,使学生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完整版)《病理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病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de0e1dabd64783e08122b33.png)
《病理学》教学大纲前言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任务是研究疾病病因和发病机理,研究患病机体的形态、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从而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理论基础.病理学分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学两部分。
病理解剖学着重从形态变化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病理生理学则着重从机能和代谢的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任何疾病都有一定形态结构和机能、代谢的改变,因此二者之间互相关系,互相影响,不能截然分开。
学习病理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正确认识形态、机能和代谢变化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全身与局部变化的关系.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验。
病理解剖学的实验内容,包括观察大体标本,组织切片等。
病理生理学则安排一些必要的动物实验。
在进行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亲自操作,结合理论,独立思考,认真分析总结。
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病理学要特别注意理论联系临床,加强临床症状与病变关系的理解,以提高学习效果。
病理学教学时数为45学时,其中总论25学时,各论19学时。
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病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2、了解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发展史和在医学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病理学的任务和性质.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病理学的发展和在医学中的地位。
第一章疾病概论[目的要求]1、掌握疾病、死亡的概念。
2、熟悉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
3、了解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教学内容]疾病的概念,病因学概论及发病学概论。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损伤与修复[目的要求]1、掌握肉芽组织、瘢痕组织的概念、形态特征和在修复中的作用。
2、掌握创伤愈合的类型及特点3、熟悉骨折愈合过程。
4、了解组织再生能力和再生过程以及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
[教学内容]1、再生与修复的概念,再生的类型,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再生过程。
2、肉芽组织、瘢痕组织的概念和形态特征。
3、创伤愈合的类型和基本过程及骨折的愈合过程。
临床医学《病理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病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aa3394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0d.png)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Pathology)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4232012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学分:6学分(理论:4.5;实验:1.5学分)总学时:12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72学时, 实验学时:48先修课程: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后续课程: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选用教材:步宏、李一雷主编.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必读书目:[1] 王恩华主编.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病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 周庚寅姜叙诚主编.医学英文原版改编双语教材.病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选读书目:[1] 陈杰李甘地主编.病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 Robbins 和Cotran Atlas of Pathology.2nd edition. Edward C.Klatt [M].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1二、课程教学目标《病理学》是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科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疾病的局部组织病理变化,疾病的临床病理联系与疾病的转归;全面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疾病发生的机制。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1、了解常见疾病发生机制。
2、熟悉常见疾病的病因和结局3、掌握疾病的局部组织病理变化,疾病的临床病理联系与疾病的转归。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绪论(2时学)教学目标:了解病理学研究方法和病理学的发展;理解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掌握:病理学的任务和范围。
教学要求:重点介绍病理学的任务和内容;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病理学的任务和内容;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病理学的发展。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11学时)教学目标:了解:损伤的原因;萎缩的原因、病理变化;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的原因、发生机制;肝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理解:变性的概念;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的病理变化;坏死的类型和结局;凋亡的概念、形态特征,凋亡和坏死的区别;掌握:萎缩、肥大、增生及化生的概念和类型;细胞水肿的病理变化;坏死的病理变化;教学要求:重点介绍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病理变化和结局;变性的概念及常见变性的形态学特征;重点介绍坏死的概念与常见坏死的形态学特征及结局,坏死的分类及其转归。
病理生理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2cda065ed630b1c59eeb56a.png)
《病理生理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一、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一)课程目的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它的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思想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分子病理生理学。
作为一门医学基础理论课,它一方面与基础医学众多学科密切交叉相关;另一方面,它又是沟通基础与临床各学科间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五制临床医学及其它相关临床专业的培养目标的要求,本课程着重从一下几个方面强调对学生的培养。
1. 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1) 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功能和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发生机制。
(2) 熟悉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3)了解疾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2. 基本能力的培养(1)自学能力的培养:课堂讲授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探索性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临床实例为切入点将理论知识串讲起来,培养学生探索性解决问题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专业外语: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病理生理学的学名,掌握主要专业英文词汇。
3.创新能力的培养及时把新理论、新技术引入到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思考和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
4. 参考学时理论课教学时数48学时,另外有配套的实验教学课35学时。
(二)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自学)了解:病理生理学的概念和任务病理生理学的学科地位、作用和主要内容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发展简史。
第二章疾病概论掌握:健康的概念,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和诱因,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传统死亡和脑死亡的标志及判定标准。
熟悉:健康、疾病、死亡、脑死亡的概念。
了解:传统死亡的观念。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掌握:低钠血症中的低渗性脱水、高钠血症中的高渗性脱水的概念及对机体的影响(注意脱水的部位,细胞内外液的变化特点,机体的调节,循环和神经系统的症状)。
《病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cfc20f658fb770bf68a5580.png)
《病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性质必修课(专业教育课程)课程名称病理学基础课程编码000000000适用专业护理(专科)先修课程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功能总学时数54(讲授38 ,实践16)学分数 3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疾病病变发生的原因、诱因、原理、过程、结局,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内在联系,《病理学基础》的专业术语,掌握有关的病理概念。
理解常见病病变的组织学改变、大体观察、功能变化的原理和病变依据,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大体病变改变、组织变化、超微结构及显微镜下病变特点。
(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病理学知识解释常见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相关疾病的预防知识。
使学生具有学生独立思考及正确认识、分析事物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使学生具备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具备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一)课程教学前要求1.对教师要求(1)认真研究教材,广泛收集材料,根据以往经验和学生情况,理清教学思路,完成教案撰写或课件制作。
(2)提前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
2.对学生要求(1)制定课程学习计划,明确学习任务和时间安排。
(2)认真预习教材,预习中善于思考,对疑惑之处做好记录。
(3)强化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图书馆、网络特别是本门课程的资源网站等广泛查阅、学习课程资源,特别是教师指定的课程资源,了解本领域专家学者的观点以及最新研究动态,培养思维能力,为课堂学习、讨论等做好充分准备。
(二)课程教学中要求1.对教师要求(1)按照理论坚实、够用的要求,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着重讲授重点和难点。
(2)积极采用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要求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积极进行讨论、训练或实务操作,着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课堂管理,维护课堂纪律,督查学生上课考勤工作。
病理学》教学大纲(72学时-广州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doc
![病理学》教学大纲(72学时-广州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doc](https://img.taocdn.com/s3/m/98abfc0df705cc1754270969.png)
病理学》教学大纲(72学时-广州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病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病理学Pathology课程编号:00410018 10410018学时与学分:4/72学时 (其中实验学时:15学时)先修课程:医学生物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等。
适用专业(方向):针推专业七年制硕士、针推专业五年制本科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
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与转归,从而认识疾病的本质,为防治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根据国家教委制订的中医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本门课程通过理论讲授和实验,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病理学基本知识,将患病机体的器官、组织的形态学改变与功能、代谢的动态变化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对患病机体的病理变化能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同时适当联系祖国医学的有关理论,为学习临床医学、促进中西医结合、以及今后研究和发展祖国医药学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病理学的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
总论主要讲述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常见的基本病理过程。
各论主要讲述心血管、呼吸、消化和泌尿系统发病过程中的规律性变化以及各种常见疾病的病理改变。
病理学的教学过程包括理论讲授和实验(动物实验、大体标本、切片标本、幻灯及录像等),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将病理学的理论知识与病理学实验及临床相关知识密切联系。
二、基本教学内容和学时实排绪言0.5学时目的要求【了解】了解病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其在医学体系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1.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 病理学在医学体系中的地位。
3. 病理学的基本内容。
4.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5.病理学观察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
教学方式Powerpoint、板书、提问等第一章疾病概论 1.5学时目的要求【熟悉】熟悉病因的分类【了解】了解疾病的概念和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db9b75a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ae.png)
《病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病理学课程类别:医学基础课程课程学分:具体学分课程学时:具体学时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它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通过对疾病形态、功能和代谢变化的研究,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常见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熟悉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机制。
了解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新技术在病理学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病理学知识对常见疾病进行病理诊断和分析。
具备观察病理切片和解读病理报告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增强学生对医学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1、教学内容细胞和组织的适应:肥大、增生、萎缩、化生的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细胞损伤的原因和机制,变性(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黏液样变性、病理性色素沉着、病理性钙化)的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坏死(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疽)的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凋亡的概念及病理变化。
2、教学要求掌握细胞和组织适应与损伤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病理变化。
熟悉细胞和组织适应与损伤的形态学特点及鉴别诊断。
了解细胞和组织适应与损伤的发生机制。
(二)损伤的修复1、教学内容再生: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能力,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纤维性修复: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结构、功能及结局,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对机体的影响。
创伤愈合: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骨折愈合的过程。
2、教学要求掌握再生的概念、类型和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
熟悉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态结构、功能及结局。
了解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教学内容充血和淤血:充血和淤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及后果。
病理学教学大纲(总)
![病理学教学大纲(总)](https://img.taocdn.com/s3/m/46e357ef524de518964b7d43.png)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学大纲《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三、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可列多级标题,如设有实验,还须注明各实验项目)系统第七章缺氧课时: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常用血氧指标及其意义1.氧分压2.氧容量3.氧含量4.氧饱和度5.动-静脉氧差6.p50第二节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生机制一、低张性缺氧(乏氧性缺氧)1.原因与发生机制,2.血氧变化特点3.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二、血液性缺氧1.原因贫血、CO、高铁血红蛋白、Hb与氧的亲和力异常增加。
2.血氧变化特点,3.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三、循环性缺氧1.原因2.血氧变化特点3.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四、组织性缺氧1.原因细胞中毒、线粒体损伤、呼吸酶合成障碍。
2.血氧变化特点3.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第三节功能和代谢变化一、细胞的功能和代谢变化1.代偿性变化缺氧时细胞能量代谢变化;细胞的氧敏感调节与适应性变化。
2.细胞损伤细胞膜变化;线粒体的变化;溶酶体的变化。
二、器官的功能和代谢变化1.呼吸系统的变化(1)代偿性反应呼吸加深加快、胸廓呼吸运动增加、(2)呼吸功能障碍2.循环系统的变化心输出量增加、血液重分布、肺血管收缩、毛细血管增生。
3.血液系统的变化红细胞增多、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血红蛋白表型重建。
4.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第五节影响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因素第六节氧疗与氧中毒第七节目的要求:一、掌握:1.不同缺氧类型的基本概念、发病的原因和发病机制2.各型缺氧时血氧变化的特点与区别点3.缺氧时机体的代偿适应与失代偿性变化4.缺氧引起细胞损伤的原因和机制二、熟悉:1.常用的血氧指标及其意义和影响因素2.缺氧时细胞的氧敏感调节与适应性变化3.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4.氧中毒概念、发生原因和机制实验各型缺氧课时:2学时实验内容1.复制低张性,等张性,组织中毒性缺氧,观察各型缺氧的特点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2.了解某些因素对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一、低张性缺氧及年龄,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等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bc41f18227916888486d71a.png)
《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病理学授课对象:五年制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检验医学专业学时:51学时一、实验课程的性质和目的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主干学科,一方面,通过观察大体标本、组织切片的病理改变,理解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机能变化及由此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另一方面,通过临床病理讨论,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结局及转归。
病理学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为培养适应21世纪新医学模式的高质量医学专业人才服务,使学生通过对各类疾病一般性和特殊性规律的学习,逐步提高观察及分析思考能力,深化对各种疾病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的认识,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模式,为后续各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与要求实验一诊断病理学概要实习注意事项【目的要求】1.熟悉诊断病理学的概念及其对临床诊疗工作的指导意义2.熟悉常规病理诊断流程3.熟悉实验室注意事项4.熟悉病理学、尸体解剖、活体(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病因、发病机制及免疫组织化学的专业英语5.了解病理学研究方法【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 诊断病理学的概念及对临床诊疗工作的指导意义2. 常规病理诊断流程3. 实验室注意事项【实验方法】1. 多媒体示教、讲解2. 参观临床病理诊断流程实验二适应、损伤与修复【目的要求】1.掌握适应、变性、坏死、凋亡、再生和修复的概念2.掌握各类坏死的形态特点及坏死的结局3.掌握肉芽组织的组成、形态特点及其在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4.熟悉萎缩、化生、水变性、脂肪变性和玻璃样变性的病变特征5.熟悉肥大、增生的概念和类型6.熟悉创伤愈合的类型7.熟悉适应、变性、坏死、凋亡、再生、修复、肉芽组织、纤维性修复的专业英语8.了解损伤的原因及发生机制【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 大体标本(1)心脏肥大(高血压心脏) (2)肾萎缩(肾盂积水)(3)心脏萎缩(营养不良性) (4)脑萎缩(老年性)(5)肝脂肪变性(6)脾被膜玻璃样变性(7)脾/肾凝固性坏死(贫血性梗死) (8)足或趾干性坏疽(9)肺结核病(干酪样坏死)(10)脑液化性坏死(脑脓肿)(11)肉芽组织(狗皮实验创伤) (12)骨痂(狗胫骨实验性骨痂) (13)骨畸形愈合2. 组织切片1# 肝脂肪变性2# 宫颈粘膜鳞状化生3# 肾凝固性坏死4# 淋巴结干酪样坏死5# 肉芽组织(绘图)【实验方法】1. 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简要理论复习2. 大体标本示教、观察3. 组织切片示教、观察4. 通过绘图,加深对肉芽组织形态特点的理解5. 课后小结实验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目的要求】1.掌握淤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及后果2.掌握血栓形成的概念、形成条件、形态特点及结局3.掌握贫血性、出血性梗死的原因、形态特点及其对机体的影响4.掌握血栓、栓子、栓塞、梗死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5.熟悉栓子的类型及其影响6.熟悉动脉性充血的概念、形态特点、类型和意义7.熟悉充血、淤血、心衰细胞、血栓形成、血栓、栓塞、栓子、梗死的专业英语8.了解血栓形成的机制【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 大体标本(1)慢性肺淤血(2)慢性肝淤血(3)慢性脾淤血(4)脑出血(5)腹主动脉粥样硬化合并血栓形成(6)肺动脉血栓栓塞症(7)肾贫血性梗死(8)脾贫血性梗死(9)肺出血性梗死2. 组织切片6# 急性肺淤血7# 慢性肺淤血8# 混合血栓(绘图)9# 机化血栓【实验方法】1. 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简要理论复习2. 大体标本示教、观察3. 组织切片示教、观察4. 通过绘图,加深对混合血栓形态特点的理解5. 课后小结实验四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病例讨论【目的要求】1.掌握临床病理讨论的方法2.掌握静脉延续性血栓的内在涵义3.掌握淤血、血栓形成、血栓、栓子、栓塞、梗死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4.熟悉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的病变特点及影响5.了解“经济舱综合征”【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病例讨论2.相关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复习3.测验一:损伤、修复及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实验方法】1. 结合多媒体课件分组汇报2. 提出问题、分析讨论3. 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复习4. 用简单线条图配合文字说明归纳和总结病例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5. 测验一:闭卷笔试实验五炎症【目的要求】1.掌握炎症的基本病变2.掌握炎性渗出的概念、渗出液的的特点和意义3.掌握炎性浸润的概念、炎细胞种类、形态特点及其作用4.掌握急、慢性炎症的常见组织学类型及形态特点5.熟悉炎症的经过和结局6.熟悉炎症、变质、渗出、增生、趋化、肉芽肿、败血症的专业英语7.了解炎症介质的概念、常见类型及意义【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 大体标本(1)急性重型肝炎(2)气管白喉(3)纤维素性心包炎(绒毛心)(4)化脓性脑膜炎(5)化脓性胸膜炎(6)脑脓肿(7)肺脓肿(8)蜂窝织性阑尾炎(9)慢性扁桃体炎(10)肺结核病(11)机化性胸膜炎(12)机化性心包炎(13)肠粘连(14)心瓣膜变形2. 组织切片10# 蜂窝织性阑尾炎11# 纤维素性心包炎12# 皮肤慢性炎13# 机化性心包炎14# 肺脓肿3.绘图:炎症细胞【实验方法】1. 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简要理论复习2. 大体标本示教、观察3. 组织切片示教、观察4. 课后小结实验六肿瘤【目的要求】1.掌握肿瘤及异型性的概念、特点及意义2.掌握肿瘤的生长方式和扩散3.掌握良、恶性肿瘤的区别要点4.掌握肿瘤的大致分类和一般命名原则5.掌握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原位癌的概念6.熟悉肿瘤对机体的影响7.熟悉常见的癌前病变8.熟悉肿瘤、异型性、转移、癌、印戒细胞癌、肉瘤、库根勃氏瘤的专业英语9.了解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 大体标本(1)皮肤乳头状瘤(2)结肠息肉状腺瘤(3)子宫平滑肌瘤(4)甲状腺腺瘤(5)脂肪瘤(6)乳腺纤维腺瘤(7)卵巢粘液性囊腺瘤(8)结肠癌(9)乳腺癌(10)足跟鳞癌(11)阴茎癌(12)淋巴瘤(13)纤维肉瘤(14)平滑肌肉瘤(15)肺转移癌(16)卵巢畸胎瘤(17)恶性黑色素瘤2. 组织切片15# 子宫平滑肌瘤16# 子宫平滑肌肉瘤17# 皮肤乳头状瘤18# 皮肤高分化鳞状细胞癌19# 淋巴结转移癌20# 结肠腺癌3. 测验二:心血管疾病及肿瘤【实验方法】1. 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简要理论复习2. 大体标本示教、观察3. 组织切片示教、观察4. 测验二:闭卷笔试5. 课后小结实验七心血管系统疾病【目的要求】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基本病变2.掌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部位、心肌梗死的原因、类型、病变及合并症3.掌握缓进型高血压病的分期、内脏病理变化及后果4.掌握风湿病的基本病变、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及对机体影响5.掌握心瓣膜病的病因、病变特点、血流动力学改变和临床病理联系6.熟悉动脉瘤的概念及病变特点7.熟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8.熟悉动脉粥样硬化、粥样斑块、风湿病、风湿小体、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专业英语9.了解心肌病和心肌炎的概念、类型、主要病变特点【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 大体标本(1)腹主动脉粥样硬化(2)脑动脉粥样硬化(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合并心肌梗死(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合并心肌梗死、穿孔(5)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大(6)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7)高血压脑出血(8)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9)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10)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1)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2. 组织切片21# 主动脉粥样硬化2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绘图)23# 风湿性心肌炎24# 高血压病固缩肾【实验方法】1. 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简要理论复习2. 大体标本示教、观察3. 组织切片示教、观察4. 通过绘图,加深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态特点的理解5. 课后小结实验八呼吸系统疾病【目的要求】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病变特点及相互联系2.掌握细菌性肺炎:大叶性、小叶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联系及并发症3.掌握矽肺的病变特点4.掌握鼻咽癌、肺癌的好发部位、类型、主要临床病理特点及扩散规律5.熟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概念6.熟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肺癌、矽肺的专业英语7.了解病毒性肺炎(包括人禽流感病毒感染及SARS)、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 大体标本(1)肺气肿并肺大泡形成(2)肺源性心脏病(3)矽肺(4)支气管扩张症(5)大叶性肺炎(红肝、灰肝变期)(6)融合性小叶性肺炎(7)支气管肺癌(中央型、周围型、弥漫型)2. 组织切片25#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26# 大叶性肺炎27# 小叶性肺炎28# 鼻咽癌29# 矽肺【实验方法】1. 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简要理论复习2. 大体标本示教、观察3. 组织切片示教、观察4. 课后小结实验九心血管系统整合式病例讨论【目的要求】1.掌握临床病理讨论的方法2.掌握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冠心病相互关系及病理临床联系3.熟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心肌梗死的病变特点及影响4.了解心血管系统疾病与生活方式,尤其是饮食习惯之间的关系【实验时数】3小时【实验内容】1.心血管疾病病例讨论2.相关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复习【实验方法】1. 结合多媒体课件分组汇报2. 提出问题、分析讨论3. 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复习4. 用简单线条图配合文字说明归纳和总结病例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实验十消化道疾病, 学生讲课:消化道肿瘤【目的要求】1、掌握溃疡病的好发部位、病变特点、临床病理联系和合并症。
《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28c4858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f1.png)
《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课的性质与任务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主干学科,一方面,通过观察大体标本、组织切片的病理改变,理解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机能变化及由此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另一方面,通过临床病理讨论,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结局及转归。
病理学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为培养适应新医学模式的高质量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服务,使学生通过对各类疾病一般性和特殊性规律的学习,逐步提高观察及分析思考能力,深化对各种疾病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的认识,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模式,为后续各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病理学实验教学是通过病变组织或器官机能学变化的观察,展现疾病现象,探索疾病规律,检验疾病理论,培养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技能和能力。
三、实验项目设置情况四、各实验项目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一、组织、细胞的适应、损伤与修复1学时(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各种变性和坏死的病变特点。
2.熟悉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和特点。
3.掌握肉芽组织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显微镜、大体标本、病理组织切片。
(三)实验内容1.大体标本:脾萎缩、心肌萎缩、颅骨压迫性萎缩、肾压迫性萎缩、脑压迫性萎缩、肝水变性、肝脂肪变性、纤维组织玻璃样变性(瘢痕疙瘩)、肾凝固性坏死、结核干酪样坏死、液化性坏死、干性坏疽、湿性坏疽、皮肤溃疡、脾梗死瘢痕、骨折愈合。
2.切片标本:肝细胞压迫性萎缩、肾小管上皮细胞水变性和玻璃样变性、脾中央动脉玻璃样变、肝脂肪变性、坏死细胞的形态、肾贫血性梗死。
大体标本、肉芽组织。
实验项目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学时(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的概念、病变特点及后果。
2.熟悉慢性肺淤血和慢性肝淤血的病理变化。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显微镜、大体标本、病理组织切片。
(三)实验内容1.大体标本:肝淤血(槟榔肝)、脾淤血、肾淤血、食管静脉曲张、脑出血、血管内血栓、心房附壁血栓、脾(肾)贫血性梗死、肾梗死瘢痕、肺出血性梗死,肺动脉栓塞。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d31024b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04.png)
引言:概述:《病理学》教学大纲(二)是病理学课程的进阶部分,侧重于探索更深入的疾病机制和相关的实验室技术。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将进一步理解疾病的病因学、发病机制以及不同病理类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正文:一、病理学原理与方法1.细胞和组织学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组织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组织学染色技术及其应用2.病理学与免疫学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免疫病理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3.分子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分子病理学技术和应用分子病理学在疾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4.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病理生理学在常见疾病中的应用病理生理学与药物治疗的关系5.实验室病理学技术组织切片制备和染色技术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子诊断技术在实验室病理学中的应用二、常见疾病的病理学特征1.感染性疾病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病理学特征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病理学特征真菌和寄生虫感染性疾病的病理学特征2.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学特征过敏性疾病的病理学特征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学特征3.代谢疾病代谢紊乱引起的病理学变化遗传代谢疾病的病理学特征肿瘤相关代谢疾病的病理学特征4.其他系统性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5.肿瘤病理学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病理学特征常见肿瘤类型的病理学特征肿瘤病理学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总结:《病理学》教学大纲(二)涵盖了病理学的原理、方法和常见疾病的病理学特征。
通过深入学习该课程,学生将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有更全面的理解,并能够运用相关实验室技术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该课程的学习将为学生的医学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临床医学等本科)
![《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临床医学等本科)](https://img.taocdn.com/s3/m/2b0b403ca32d7375a4178030.png)
《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使用)Ⅰ前言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妇产科学、医学影像学、五官科学、临床心理学、医学检验、急救医学、医学美容、麻醉学、法医学专业(方向)学生使用。
编写本大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课教学与理论课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投影、幻灯、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等,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观察辨认大体标本,病理切片,了解活组织检查方法,见习尸体解剖过程,培养学生运用病理学知识分析临床上常见典型病例的能力。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48学时。
四使用教材:《病理学实验指导》,自编,2版,2005年。
Ⅱ正文实验一细胞与组织的损伤与修复一教学目的学习病理学的实验目的、研究方法,病理学观察方法及实验报告的书写,学习几种见的组织损伤的形态及肉芽组织的病变特点。
二教学要求(一) 掌握几种常见的组织损伤与修复的肉眼形态及其镜下结构。
(二) 掌握各类变性、坏死和肉芽组织的概念及其病变特点。
三教学内容大体标本:肾萎缩(高血压肾、肾盂积水)、脑萎缩、心肌肥大、肝水变性、肾水变性、肝脂肪变、脾被膜透明变性、胸膜透明变性、肾、脾梗死、足坏疽、肾干酪样坏死、阿米巴肝脓肿。
骨折愈合、创伤愈合,脑液化性坏死。
切片:支气管黏膜鳞状上皮化生、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肾、肝水变性、肝脂肪变性、苏丹Ⅲ染色、脾小动脉透明变性、结缔组织透明变性、病理性钙化、肾、脾梗死、干酪样坏死、肉芽组织。
实验二、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教学目的学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常见的病理变化。
病理学教学+实习大纲合集
![病理学教学+实习大纲合集](https://img.taocdn.com/s3/m/dcbb626aaf1ffc4ffe47ac81.png)
病理学-Ⅱ教学大纲更新时间:2005-5-2218:57:53阅读804次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英文):病理学课程号(代码):50200960课程类别:必修学时:114学分:6二、教学目的及要求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和患病机体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学科。
病理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和熟悉主要疾病的病理学知识,认识疾病的本质、了解其发生发展规律,为学习临床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病理学的基本内容分总论及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讲述疾病的带有共性的各种基本病理过程,各论主要讲述人体各系统主要疾病的病理改变及其规律。
讲授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适当介绍国内外医学的新成就,反映现代科学水平,注意机能与形态、基础与临床的结合,从培养目标出发,做到少而精,避免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
病理学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及实习,实习包括观察大标本、显微镜标本、见习病理尸检及课堂病例讨论等,通过实习达到巩固和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如对病变的观察和描述能力等)。
三、教学内容(一)理论讲授部分绪论掌握病理学的概念,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熟悉病理学在医学教育、临床医疗和科研中的地位。
了解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常用的病理学研究方法和新技术)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掌握适应、损伤、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细胞、组织损伤的形态学变化,细胞变性和细胞内外物质蓄积的概念、类型及其形态学特征;坏死的概念、类型、形态学变化和结局,凋亡的概念和形态学特点。
熟悉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类型;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和发生机制;常见细胞变性和细胞内外物质。
了解常见细胞变性和细胞内外物质蓄积的发生机制;萎缩、肥大、增生、化生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细胞、组织损伤对机体影响第二章损伤的修复掌握再生与修复的概念;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点、功能和结局;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病理学》或课程教学大纲
![《病理学》或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702817289eb172ded63b7db.png)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病理学Pathology课程编号:10410014 10410024学时与学分:2学分/36学时 (其中实验学时:2学时)先修课程:医学生物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等。
适用专业(方向):康复治疗专业、护理专业(国际交流方向)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
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与转归,从而认识疾病的本质,为防治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本门课程通过理论讲授和实验,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病理学基本知识,将患病机体的器官、组织的形态学改变与功能、代谢的动态变化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对患病机体的病理变化能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同时适当联系祖国医学的有关理论,为学习临床医学、促进中西医结合、以及今后研究和发展祖国医药学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病理学的教学过程包括理论讲授和实验两部分。
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
总论主要讲述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常见的基本病理过程。
各论主要讲述心血管、呼吸、消化和泌尿系统发病过程中的规律性变化。
二、基本教学内容和学时实排绪论 0.25学时目的要求【掌握】掌握病理学的概念,学习病理学的目的。
【熟悉】熟悉病理学研究方法,病理学在医学体系中的地位。
【了解】了解病理学的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病理学的基本内容;病理学在医学体系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教学方式Powerpoint、板书、提问等。
第一章疾病概论 0.75学时目的要求【掌握】掌握疾病和脑死亡的概念【熟悉】熟悉病因学和发病学的概念及疾病的转归。
教学内容1.健康与疾病:健康、疾病、病理过程及病理状态。
2.病因学:病因(包括原因和条件)及其分类(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营养因素、免疫因素、遗传及先天性因素、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学实验
Pathological Experiment
(供基础七年制用)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形态学实验包括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三部分,解剖学实验包括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学按人体器官功能系统及局部分区,阐述人体正常器官形态结构以及各区域内器官的形态、位置、毗邻和层次关系,组织学是阐述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正常结构和组成成分。
病理学是医学科学中的重要基础学科,主要从形态学角度,用直观的方法观察和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也是一门基础联系临床的桥梁课程。
实验采用录像、多媒体、实物投影和显微镜等多种手段,通过对大体标本、组织切片的观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临床病例讨论(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Conference ,CPC),进一步使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培养学生认识疾病,为临床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病理学实验是培养当代医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形态学实验可使学生掌握机体各系统、各种组织器官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成分,掌握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变化,充分理解和分析疾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学改变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培养临床思维不可缺少的培训过程,是连接基础和临床的重要桥梁。
通过形态学实验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通过创新实验掌握病理学基本的实验方法。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
1.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结干酪样坏死、足坏疽、肉芽组织、肝淤血、脑出血、静脉血栓、附壁血栓大体病变特点,肝脂肪变性、肝淤血、慢性肺淤血、混合血栓显微镜下病变特点。
熟悉各器官的病理观察要点。
2.炎症
炎、白喉、纤维素性心外膜炎、肝脓肿、脑脓肿的大体病变特点。
肾梗死、纤维素性心外膜炎、化脓性阑尾炎、异物肉芽肿显微镜下病变特点。
熟悉各种炎细胞的特点。
3.肿瘤
肺转移瘤、肠癌、骨肉瘤大体病变特点。
皮肤乳头状瘤、血管瘤、纤维瘤、纤维肉瘤、食管癌(鳞状细胞)、胃癌(腺癌)、淋巴结内癌转移显微镜下病变特点。
4.心血管系统疾病
风湿性心内膜炎、高血压性心脏病、肾脏、瓣膜病大体病变特点。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肌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显微镜下病变特点。
熟悉心肌病、克山病的大体及显微镜下病变特点。
5.呼吸、消化系统疾病
胃溃疡、胃癌、肝硬化(门脉性、坏死后性)、肝癌、慢性胃炎大体病变特点。
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肺气肿、小细胞肺癌、慢性萎缩性胃炎、急性病毒性肝炎、门脉性肝硬化显微镜下病变特点。
熟悉早期胃癌、肝细胞癌的病理组织学改变。
6.泌尿、淋巴造血、生殖系统疾病
白血病(脾、骨)、葡萄胎、绒毛膜癌、乳腺癌、子宫平滑肌瘤、卵巢囊腺瘤、非毒性甲状腺肿,毒性甲状腺肿的大体病变特点。
急性肾小球肾炎、霍奇金淋巴瘤、慢性肾小球肾炎、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非毒性甲状腺肿,毒性甲状腺肿显微镜下病变特点。
熟悉非霍奇金淋巴瘤及乳腺纤维腺瘤的病理组织学改变。
了解膀胱癌的病理组织学改变。
7.内分泌、神经系统疾病及传染病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结核球、结核性脑膜炎、肠伤寒、细菌性痢疾大体病变特点。
弥漫性甲状腺肿,毒性甲状腺肿,肺粟粒结核、流行性乙型脑炎显微镜下病变特点。
熟悉结核性脑膜炎的镜下所见。
8.肿瘤标记物检测
基本要求:掌握如何鉴别上皮性肿瘤和间叶性肿瘤,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细胞增殖程度的检测,熟悉免疫组化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过程。
9.蜡块包埋、切片、HE染色
基本要求:掌握蜡块包埋、HE染色,了解石蜡切片过程及要求。
10.Masson染色
基本要求:掌握masson染色的用途,熟悉染色方法。
《组织病理学彩色图谱》科技文献出版社
编写人员(签字):赵瑞波
日期:2011年9月28日
审定人员(签字):
日期: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