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宁波港口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宁波市港口物流发展制约问题探讨-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物流管理港口物流发展制约问题探讨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作为经济社会中的一个新兴的产业,其发展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物流的概念最早是在美国形成,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才接触这个概念。
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泛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
我国政府于2001年7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物流术语标准》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现代物流已经被公认为企业经营的“第三利润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并被有识之士誉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对港口物流进行研究:1 定义和内涵的角度研究港口物流Klan(1995)认为港口作为最基本的运输结点,连接着物流网络中的海运和陆上作业,其核心业务是安排货物在各运输方式之间或同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效转换,只有具备储存、集散货、制造和贸易这四大功能时,港口才可以从运输结点转变或提升为物流结点。
刘建军(2002)认为港口物流有条件也有必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从单一的仓储、装卸等分段服务,向生产原材料、产成品到消费者全过程的物流服务转变,为用户提供报关、流通加工、配送、装拆箱、多式联运、信息处理等增值服务,同时,在开展现代物流服务的过程中,应重视信息、成本、企业形象以及实效问题。
张丽君(2005)认为传统的港口物流主要是提供装卸、仓储、转运服务,而现代的港口物流是指以建立货运中心、配送中心、物流信息中心和商品交易中心为目的,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代理、包装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环节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能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
庄倩玮,王健(2005)认为港口是国际物流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国际生产、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货物集结点、信息中心、现代产业中心和国际贸易服务基地。
宁波港口物流中心构建探讨文献综述(定稿)
成灶平在《国外港口物流的发展与借鉴》一文中,基于我国港口物流的现状,提出了我国港口物流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如国际化、市场化、现代化程度低;港口间发展缺乏协调性,联盟程度低。作者在总结国外港口物流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如拓展港口物流业国内外战略联盟、加强港口的信息化建设等[7]。这些问题在宁波港口物流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作者所提出的措施也同样适用于构建宁波港口物流中心这一目标。
文献综述
要求:一、说明材料来源情况;二、对课题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等进行准确的分析与归纳并作出简要评述;三、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主张,阐述该课题的发展动向和趋势;四、字数要求2000字以上,可另附纸。
文献综述正文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物流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港口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贸活动的门户,作为多种运输方式的交汇点,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建设港口物流中心,确保港口物流顺畅有效是现代港口发展的必然趋势[1]。宁波是一个港口资源丰富的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的临港产业,特别是以港口物流业为核心的临港服务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与快速发展的经济需求相比,与国内外一些港口城市的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宁波港口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缓慢,后方集疏运系统尚不完善,高素质物流人才缺乏。此外,上海大小洋山港的崛起和长江战略的实施,嘉兴港等周边港口的兴起,使宁波—舟山港面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货源腹地的拓展受到严重阻碍。但是宁波港口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竞争优势等潜质使其具备发展港口物流业的条件和实力。构建港口物流中心,已成为宁波转变港口发展方式、建设枢纽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地位以及建设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城市的迫切需要。
宁波港口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开题+综述]
开题报告物流管理宁波港口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港口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经济、港口功能、港口城市、临港产业、交通运输、国际贸易等协调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我国经济发展进程看,我国沿海地区的迅速繁荣与港口经济的促进作用是密不可分的。
港口经济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即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
宁波港是我国大陆深水泊位最多的港口,内外辐射便捷,其国际远洋、大宗货物储存等综合功能日益显现。
近年来,宁波市坚持“以港兴市,港城互动”的战略,继续立足港口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形成了有宁波特色的港口经济发展格局。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宁波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港口基础设施和综合集疏运网络建设不断推进;港口运输业保持高速增长;口岸通关效率明显提高,航线开辟增加;临港产业和物流业集聚效应日趋明显,从而带动了宁波港口经济的的快速发展。
宁波的临港产业发展迅速。
如宁波石化产业发展迅速,基本形成以宁波石化工业区、北仑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榭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区域的石化基地,聚集了镇海炼化、台塑石化等一大批大企业、大项目。
然而石化产业空间布局集中度低,多数企业规模偏小;石化产业发展资源要素,如水资源,土地供需等制约出现;完整的石化体系尚未形成,基础石化发展滞后。
此外,宁波港的临港产业集群内部产业链较短.临港大工业与地域内制造业联系少,产业关联度较低,造成港口运营低效率。
港口周边生活服务设施水平较低,为临港产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落后,对临港业发展支持不足。
宁波现有各类物流企业及相关企业4077家,注册资本超120亿元,并且全市正加快构筑以北仑物流园区为主体的“一主六辅”物流体系,加大对物流服务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船代、货代、运输公司、仓储公司、报关、报检等公司发展迅速。
然而目前所从事的物流服务很大程度上属于传统的物流范畴。
物流企业经营观念相对落后,创新的动力和资源不足;产品服务单一,技术设施相对落后。
宁波对外贸易对其港口物流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宁波对外贸易对其港口物流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专业:国际经济贸易引言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化国家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让中国和全球融为一体。
目前,对外贸易对我国国名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已超过60%,而外贸进出口约有90%是通过海运来实现的。
因此,加入WTO后,随着国内市场开放程度的加深,对外贸易国际环境的改善,我国的外贸业和港口物流业将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宁波亦是如此。
作为长三角南翼经济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宁波港口物流业目前正处于自身的外向型经济和其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
因此面对新的发展契机与新的挑战,宁波如何抓住契机,继续保持外贸港口物流的高速、持续增长,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由于宁波独特的自然区位和经济地理位置,这就决定了外贸业是以港口作为强大基础保障的,而从前人的研究文献看,有关对外贸易对港口物流发展的研究少之又少。
本文仅讨论对外贸易对港口物流发展的关系,总结出两者之间对外贸易与港口物流存在一定的均衡关系。
最后就如何更好地利用对外贸易对港口物流促进作用提出相关意见。
一、对外贸易对港口物流发展影响的理论基础述评对外贸易对港口物流发展的理论国内外学者都有所研究,得出不少理论。
下面就列举几个比较常用的普遍的理论。
(一)贸易自由化理论的解释贸易自由化的理论基础来源于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
该理论认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不仅在其具有超过其他国家的绝对优势的产品上进行专业生产是有利的,而且在那些具有比较的行业进行专业生产也是有利的。
通过贸易互通有无,各国在具有相对较高生产力的领域进行专业化生产,将有助于提高各国的真实财富总量。
而比较优势理论所赖以存在的基础又正是亚当·斯密自由市场经济学说。
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中,斯密对实行经济自由的必要性作了深刻分析,他认为,“经济人”的谋利动机、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国际分工的发展都要求经济自由。
宁波产业发展 调研报告
宁波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宁波作为中国东海沿岸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其产业发展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积累和发展。
近年来,宁波在产业结构优化、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不断迈进,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
本篇调研报告将从宁波产业发展的背景、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回答。
一、宁波产业发展的背景宁波地处中国东海沿岸,拥有独特的自然港湾条件。
自古以来,宁波就是一个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和贸易港口,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宁波逐渐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和跨国公司落户。
同时,宁波也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加快了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二、宁波产业发展的特点1.特色制造业的发展:宁波以制造业为主导,形成了以汽车、机械、化工、纺织等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制造业集群。
在汽车制造方面,宁波已经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之一。
2.外贸依存度高:由于宁波地理优势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影响,宁波的外贸依存度相对较高。
外贸对宁波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尤其是对宁波制造业的拉动效应。
3.创新驱动的发展:宁波注重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宁波加快了科技创新和转化应用的步伐。
一批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在宁波兴起,为宁波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三、宁波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1.加快创新驱动:宁波将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培育一批高成长潜力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为宁波产业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
2.优化产业结构:宁波将继续优化传统产业,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同时,发展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
3.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宁波将进一步深化与国内外城市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通过跨境产业链、跨境合作、跨境投资等多种方式,提升宁波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综上所述,宁波作为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其产业发展具有独特的背景和特点。
在未来,宁波将进一步加快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宁波的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文献综述--宁波港物流发展对浙江外贸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
题目:宁波港物流发展对浙江外贸增长作用的实证研究引言港口作为运输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在现代物流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港口的功能也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港口变得不再只是简单的装卸和转运货物,而是成为一个综合的物流平台。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港口物流业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港口物流的进一步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间物流的进一步发展是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必然结果,如果港口物流的发展无法跟上对外贸易发展的脚步,便会大大阻碍对外贸易的深度发展。
目前,加快发展港口物流业,既是顺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必然选择,同时它对提高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以及扩大对外开放程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研究港口物流对外贸的影响,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而如何发展港口物流,使其能更好的匹配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从而对对外贸易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影响,甚至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优势之一。
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一个问题。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港口物流发展对外贸增长的作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综合性研究,旨在探索当今物流业迅速发展时期,如何根据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从而促进外贸经济的增长。
一、港口物流与对外贸易的内涵界定我国学者对港口物流作出了相关概念的解释,以下主要介绍的是汤立和李建成对港口物流的概念界定。
而对外贸易的概念由来已久较近的一次主要由薛荣久2008年在他的《国际贸易》一书中提出。
本文以下会给出具体的介绍。
(一)港口物流的概念李建成(2002)[1]对港口物流的概念解释为:港口物流是指以建立货运中心、配送中心、物流信息中心和商品交易中心为目的,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代理、包装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环节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能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
宁波港口物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对策探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宁波港口物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对策探究1.概述宁波是一个典型的港口城市,自“海上丝绸之路”起至今,宁波港已经成功实现了从甬江沿岸向外海、从甬江口向北仑地区拓展的跨越式发展,成为海河兼备的长三角和长江沿线地区的重要物流基地和中转基地,港口物流优势日益突显,港口物流逐步发展壮大。
物流服务外包正在成为港口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策略,港口企业采用外包拓展经营渠道,专注发展自身核心竞争力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何联系港口企业本身的特点做好港口企业外包工作,正确选择港口企业物流服务承包商成为港口管理层应该关注的问题,因此对港口物流服务外包进行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有助于我国港口科学地制定外包策略。
2.对服务外包的定义与相关理论的综述2.1. 外包的概念外包是(outsourcing),是“outside resource using ”的缩写。
Monczka (2005)等认为,外包就是将服务和生产功能本来由企业内部提供的转向外部的提供者购买。
在现有的文献对关于外包的概念非常之多,表1是对目前流行的几种做归纳。
尽管对外包的概念不尽相同,但核心内容都是保留最具有竞争优势的部门,将其他借助于外包,以此获得更强的竞争力,提高利润。
2.2 港口物流服务外包的概念港口物流服务外包是近几年来新兴的概念,在此之前,制造外包是外包的热点。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服务外包不仅从技术上,更是从现实上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进一步发展壮大。
徐奇智(2007认为)服务外包通常是将企业非核心业务的服务,采购、人力资源、营销等项目交付于外部专业机构来运行。
宋丽丽(2008)认为,如果按照业务领域划分的话,服务外包主要分为三种: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及知识流程外包(KPO)。
其中,信息技术外包是将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给专业的信息技术提供商;同理,业务流程外包是将企业内部职能服务外包出去;而知识流程外包是企业流程价值链高端的,高知识含量的外包业务,如果按照地域来划分的话,服务外包又可分为三种:在岸外包、离岸外包和近海外包。
中国宁波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创新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
中国宁波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创新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中国报告网出版时间:2014年导读:中国宁波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创新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
宁波港口物流产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宁波保税区仓储物流企业2013年利润总额达749991万元,增幅13.81%,宁波出口加工区的仓储物流企业2013年营业收入98792万元,增长幅度为15.44%。
参考《中国港口物流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商机研究报告(2014-2018)》根据对梅山保税港区、宁波保税区、宁波保税物流园区、宁波出口加工区、宁波大榭港区等5个宁波主要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的实地调研情况,对宁波主要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现状作一具体分析。
1.宁波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态势良好,但物流服务创新水平偏低宁波港口物流产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宁波保税区仓储物流企业2013年利润总额达749991万元,增幅13.81%,宁波出口加工区的仓储物流企业2013年营业收入98792万元,增长幅度为15.44%。
但目前,宁波现有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内的物流企业相对规模偏小,而且服务创新能力偏低,大部分只能提供单一的服务,多数仍然停留在货物代理、仓储、库存管理、搬运和干线运输等方面,能够提供综合性、全过程和集成化的现代物流企业还占少数。
以宁波保税区为例,截至2013年12月底,现有企业总数3593家,其中仓储物流企业32家,但年物流业务营业收入过千万的企业不足5家,总体企业规模偏小。
同时,目前保税区的仓储物流企业中,多数企业仅限于提供保税仓储等基础服务,对现有物流服务的创新能力不足,能开展集物流、贸易、金融、供应链服务于一体的高端物流服务集成商甚少(详见表1)。
2.宁波港口物流产业集群整体创新转型趋势明显,但创新政策扶持力度不足宁波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在集聚区土地、能耗、人工、市场等多方面的压力下,向以求效益、迎市场为导向的节约创新型港口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趋势十分明显。
宁波保税区大力引进高端物流创新服务项目:中兴—宁波全球供应链管理中心项目,涉及国际物流及供应链、全球进口商品电子商务、供应链技术研发等创新开发内容;招商局物流集团项目,建设满足世界500强企业需求的冷藏仓库,应用物联网及信息化技术、可视化监控系统、GPS车辆定位系统、RFID和SAP数据传输系统等物流创新技术。
宁波港口调研报告
宁波港口调研报告宁波港口调研报告一、引言宁波港是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东部的一个重要港口,是中国领先的综合性国际港口之一。
本次调研报告将对宁波港口的发展现状、优势和未来趋势进行介绍。
二、宁波港的历史和地理位置宁波港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229年。
它位于浙江中东沿海,紧邻杭州湾和镇海湾,背靠雪窦山,地理位置优越。
它是中国靠近上海的第二大港口,也是中国沿海地区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三、宁波港的发展现状根据统计数据,宁波港的吞吐量在过去几十年里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2019年,宁波港的货物吞吐量超过1.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800万标箱。
它成为了中国货物进出口的主要通道之一。
宁波港的发展得益于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宁波港拥有现代化的港口设施和高效的作业能力。
其次,它拥有良好的航运网络和连接国际港口的优势。
此外,宁波港还享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投资和合作伙伴。
四、宁波港的优势宁波港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1.地理位置优越:宁波港位于中国沿海地区,距离上海仅200公里,距离上海市中心仅约150公里。
这使得它成为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港口,与中国内陆省份和世界各地的贸易往来更加方便。
2.现代化设施:宁波港拥有现代化的码头、堆场和货运设施,可以提供高效的货物装卸和仓储服务。
此外,宁波港还配备了先进的港口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处理。
3.良好的航运网络:宁波港拥有发达的航运网络,能够连接世界各地的重要港口。
它是世界液化天然气(LNG)运输的重要枢纽之一,也是中国与东南亚、中东以及其他国际市场贸易的重要通道。
4.政府支持和优惠政策:宁波市政府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减少行政手续和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等方式,大力支持宁波港的发展。
这为各类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
五、宁波港的未来趋势宁波港在未来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首先,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增长,宁波港将继续受益于货物流通的增加。
“港航强市”战略下宁波港发展研究(1)论文
“港航强市”战略下宁波港发展研究(1)论文摘要:“港航强市”是宁波发展的既定战略,长三角港口群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宁波港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困难。
通过SWOT分析,有助于更好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利用机会、化解威胁,并制定宁波港发展战略对策。
论文关键词:宁波港长三角 SWOT分析对策一、“港航强市”是宁波发展的既定战略(一)提高宁波城市综合竞争力首先,临港工业吸引前、后向关联产业在宁波集聚,带来就业和消费的扩大,通过乘数效应促进了城市非经济基础部门的发展。
其次,在全球承运人和综合物流时代,港口功能日益多元化,促进了与港口中转运输相关的海运代理、金融、保险等港口关联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再次,宁波港口发展带来的临港先进制造业带来宁波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一再跃上新台阶。
最后,在港口关联产业和港口依存产业发展成为宁波城市主要经济部门的同时,港口与城市在空间形态上也相互连接融合,港口与城市开始走向一体化。
(二)推动宁波国民经济增长港口在宁波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7年浙江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1768亿美元,其中宁波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达565.0亿美元,宁波口岸进出口总额达1117.6亿美元。
从宁波港吞吐量的变动与宁波GDP增长关系看,两者具有很相似的变动趋势,1978~2006年港口货物吞吐量与GDP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8。
首先,港口直接创造国内生产总值、税收和就业机会。
其次,港口具有广泛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效应,既为工业、贸易和其他部门提供装卸、堆存等相关服务,又直接消耗工业、贸易和其他行业的产品和服务。
再次,港口工业具有强大的集聚功能,宁波临港工业带已逐步形成了石化、能源、造纸、钢铁、汽车、服装、家电和电子信息等八大产业基地。
最后,港口促进中心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并形成规模经济和产业转移,将相对落后的产业推动到边缘地区发展,促进当地的经济繁荣。
(三)参与国际航运市场竞争,应对日韩港口强烈挑战首先,宁波港并不处在美洲航线和欧亚航线的主通道,而新加坡港和香港位于欧亚航线主通道,韩日港口位于美洲航线主通道,因此宁波港在国际航运市场竞争中处于先天弱势地位。
宁波港口物流发展模式与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宁波港口物流发展模式与策略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物流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
物流被认为是继原材料、加工业之后的第三利润源。
现代物流已逐步从生产、流通过程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专业化的、独立的经济组织承担的新型经济活动,成为一个新的专业化分工领域。
要维持和促进港口城市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必须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业。
港口物流己成为带动一个港口,以及所在城市的外贸增长、经济增长的动力。
现代化的港口物流是使港口城市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的重要手段。
因此,对港口物流系统的发展问题展开研究,对减少港口物流成本,提高港口物流效率,加强港口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对发展壮大我国港口物流产业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 港口群与港口物流的概念我国的港口专家与学者认为港口群是指由地理位置相近、存在共同腹地的若干个功能或部分功能可以被相互替代的个体港口系统组成的港口群体大系统。
当多个港口地域相近、腹地重叠时,就往往形成港口群系统。
张丽君(2005)认为现代的港口物流是以建立货运中心、配送中心、物流信息中心和商品交易中心为目的,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代理、包装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环节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能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
席燕(2007)认为组合港是指多个港口城市联合建港、用港,组成港口联盟。
组合的各港口,充分研究彼此规模、功能和定位,对港口资源进行系统优化,提高港口的核心竞争力。
国外也有类似的研究。
Hayuth Y (1987) 则认为世界集装箱港口布局已呈现出以大型枢纽港为中心、相邻港口喂给协作的特征和集装箱吞吐量向大型枢纽港集中的趋势,即集装箱港口布局呈地域组合形态。
而所谓物流系统是指物流活动中流动的物质实体和它们经过的各种加工、贮存、转换的设备、设施及与之相关的信息、人员、器具、设备等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 港口联盟的理论研究刘军,孙龙建(2005)认为港口战略联盟旨在运用港口有限的核心资源,发挥自身最强优势,通过与别的港口企业结盟来解决自己对某些资源质和量的需求,从而通过彼此的紧密合作,更好地实现集约化经营和市场竞争战略目标。
宁波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物流管理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对策研究海铁联运是进出口货物由铁路运到沿海海港直接由船舶运出,或是货物由船舶运输到达沿海海港之后由铁路运出的只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就可完成整个运输过程的一种运输方式。
在我国,传统的货运方式是货主通过汽车、火车或其他运输方式将货物运到港口,并办理报关等相关手续,让后运往目的港口,抵达港口后,办完清关等相关手续,再通过汽车或其他运输工具运往内地。
而通过海铁联运方式,货主在整个过程中只需要完成一次装箱或拆箱,手续简便且中转环节减少,装卸费用降低,货损几率下降,大幅度降低企业通关成本,真正实现货物的“门到门”服务。
1 我国集装箱海铁联运产生的背景随着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外贸易持续高速增长,我国集装箱运输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
近十几年来,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2006年,全国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361万TEU(未含港、澳、台地区),继2003年后连续四年保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的地位,2007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计将超过1.1亿TEU。
目前,我国水路集装箱运输仍以外贸箱为主,外贸箱与内贸箱港口吞吐量之比约为4:1,集装箱箱源地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大部分箱量的内陆运输纵深约为300~400公里。
全国港口集装箱集疏运量中,公路约占85%,水路约占14%,而铁路仅占1%左右!根据行业的测算,一个标准箱可给港口地域带来直接经济效益6000元。
作为城市经济的"驱动器",深圳应当充分依托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以及地域优势,抢占集装箱运输的制高点,强化辐射功能,增强深圳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中的竞争力,并通过海铁联运,使深圳成为京广、京九铁路沿线地区工业产品销往海内外市场的集散地,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产品输往铁路沿线地区的配送地,同时为跨国公司及高新技术企业落户深圳,创造良好的物流环境。
宁波集装箱港口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黑 龙江 对 外 经 贸
HI o g o o cReain _ F  ̄inEcn mi lt s& T a e J o rd
No 6, 0 0 . 2 1
S fa . 9 e lNo 1 2 i
[ 物流平台 ]
宁波集装箱港口 的现状与发展 对策
金 晓 阳
( 宁波大学 商学院 , 浙江 宁波 3 5 1 ) 12 1
在现代集 装箱 运输链 中 , 集装 箱码 头是一个极 其重 要 的节点。随着现 代物 流的发展 , 集装箱码 头又成 为物 资流 、 资金流 、 品流和信 息流 的汇集 地 , 为现代 物流 商 成
的重要平 台。
与传统的只提供集装船舶停 靠和装卸 作业的场所相
港 口, 而且通过江海联运 , 可沟通长江 、 京杭大运河 , 直接
[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 的不断发展 , 集装箱运输方式在 国际物流 中扮 演着愈 加重要 的作 用 , 宁波 市 的集装箱港 口自然条件优越 , 腹地经济发 达, 口集装 箱运 输 系统 完善 , 口建设现代 化。面对更加激 烈的 港 港 市场竞争和复杂的国际环境 , 宁波集装箱港 口要加 快腹地的 经济发展 和拓 展港 口物流建设 , 强化 内部 管理 , 加快建设信息化 平台 , 加强与 国内外港 口的合作与联 系, 更好地促进 宁波集装箱港 口建设 。
现代化集装箱运输专业人才。高度机械化和大规模 生产
深水港优势促使宁波港 口持 续发 展 , 口现代化运行 日 港
渐与世界标准接轨 。当前世界上最高效 的运 输方式集装 箱运输在宁波港 的配套设备 也 已逐渐 完善 , 本文在对 宁 波集装箱码头的运行机 制及运行 状况 调查 的基础上 , 对 其发展现状及趋势进 行分析论 证。
关于中国的港口发展的文献综述
关于中国的港口发展的文献综述摘要:港口是具有水陆联运设备和条件,供船舶安全进出和停泊的运输枢纽。
是水陆交通的集结点和枢纽,工农业产品和外贸进出口物资的集散地,船舶停泊、装卸货物、上下旅客、补充给养的场所。
伴随着2l世纪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进程的加速,港口面临着提供增值服务和拓展功能的新历史使命。
港口作为国际运输的枢纽接口和国际经贸的支撑平台,其参与经济腹域的资源要素配置、综合物流的作用正在凸现。
中国沿海港口建设重点围绕煤炭、集装箱、进口铁矿石、粮食、陆岛滚装、深水出海航道等运输系统进行,特别加强了集装箱运输系统的建设。
一、中国港口建设发展现状的总体述评中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航运发展史为中国发展水路运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中国外贸进出口90%以上的货物都是通过港口运送的。
中国沿海200公里范围内的62个地级以上城市占全国人口的24%,GDP占全国的42%,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85%。
我国沿海地区是国内经济最活跃、海洋运输最繁忙、经济核心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区。
从其发展进程看,沿海地区的迅速繁荣与港口的促进作用密不可分。
合理的港口布局和高效的港口经营是中国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展国际经济活动的重要保证。
伴随着近些年外贸依存度的迅速攀升,中国对港口外贸运输的依赖也是越来越明显。
经过高强度的建设发展,中国的港口部门正逐步摆脱“瓶颈”状态,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依托,并将继续进入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二、中国水路运输以及港口的发展历史中国水运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新石器时代,到封建王朝,再到新中国成立,中国港口建设有着自己的历史脉络。
早在新石器时代,先人已在天然河流上广泛使用独木舟和排筏。
从浙江河姆渡出土的木桨,证明在距今2 000多年前,中国东南沿海的渔民已使用桨出海渔猎。
春秋战国时期,水上运输已十分频繁,港口应运而生,当时已有渤海沿岸的碣石港(今秦皇岛港)。
汉代的广州港以及徐闻、合浦港,已与国外有频繁的海上通商活动。
宁波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宁波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对策研究【文献综述】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物流管理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对策研究海铁联运是进出口货物由铁路运到沿海海港直接由船舶运出,或是货物由船舶运输到达沿海海港之后由铁路运出的只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就可完成整个运输过程的一种运输方式。
在我国,传统的货运方式是货主通过汽车、火车或其他运输方式将货物运到港口,并办理报关等相关手续,让后运往目的港口,抵达港口后,办完清关等相关手续,再通过汽车或其他运输工具运往内地。
而通过海铁联运方式,货主在整个过程中只需要完成一次装箱或拆箱,手续简便且中转环节减少,装卸费用降低,货损几率下降,大幅度降低企业通关成本,真正实现货物的“门到门”服务。
1 我国集装箱海铁联运产生的背景随着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外贸易持续高速增长,我国集装箱运输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
近十几年来,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2006年,全国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361万TEU(未含港、澳、台地区),继2003年后连续四年保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的地位,2007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计将超过1.1亿TEU。
目前,我国水路集装箱运输仍以外贸箱为主,外贸箱与内贸箱港口吞吐量之比约为4:1,集装箱箱源地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大部分箱量的内陆运输纵深约为300~400公里。
全国港口集装箱集疏运量中,公路约占85%,水路约占14%,而铁路仅占1%左右!根据行业的测算,一个标准箱可给港口地域带来直接经济效益6000元。
作为城市经济的"驱动器",深圳应当充分依托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以及地域优势,抢占集装箱运输的制高点,强化辐射功能,增强深圳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中的竞争力,并通过海铁联运,使深圳成为京广、京九铁路沿线地区工业产品销往海内外市场的集散地,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产品输往铁路沿线地区的配送地,同时为跨国公司及高新技术企业落户深圳,创造良好的物流环境。
宁波形成新兴港口产业群
宁波形成新兴港口产业群
佚名
【期刊名称】《地理教学》
【年(卷),期】1997(000)002
【总页数】2页(P45-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52.755
【相关文献】
1.产业集群理论与宁波国际港口产业群建设 [J], 沈文天;张荣昌
2.传统产业群集聚发展研究--浙江宁波产业群发展模式分析 [J], 何海燕;张俊才
3.我国生物材料前景光明新兴产业群体有望形成 [J], 徐嘉鹏
4.产业集群理论与宁波国际港口产业群建设 [J], 沈文天;张荣昌
5.新兴的现代化港口企业──记宁波港务局北仑集装箱公司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物流管理宁波港口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当今世界产业集群化趋势日益明显,企业已不仅仅只是一个个体,而是站在集群的高度,获得整体集群效应。
从最初的把产业集群理论应用于制造业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思考把其应用于港口产业的发展中,以获得港口乃至整个港口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以及“宁波制造”行销全球,宁波越来越在世界经济舞台中扮演重要角色。
宁波港作为现代化港口的后起之秀,2009年宁波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3.84亿吨,集装箱量自2008年再次突破1000万大关,发展态势良好。
宁波这个现代港口城市,其港口产业集群竞争基础及优势已日趋明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析宁波港口产业集群现状,探索培育产业集群的思路和对策,以谋求宁波港口产业的整体发展,成为宁波港口产业发展的趋势所在。
1、材料来源简介笔者主要从以下几种途径获得有用的论文资料和相关信息的。
一是通过查阅图书馆有关图书、文献,利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相关期刊网,电子报纸等媒介获得论文所需的相关理论。
二是查阅相关的外文资料丰富港口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
三是查阅国内相关港口城市的产业集群的发展,用以借鉴它们的成功之处并反省它们存在的问题宁波的货运代理企业是否也同样存在。
在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并结合自身的观点,提出宁波港口产业集群的思路及对策。
2、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评述港口城市本身具有的集群效应,使得将产业集群理论应用于港口的研究成为必然。
许多学者对这一研究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1 港口产业集群基本理论国际上第一个提出港口产业集群并将集群理论引入港口产业分析的专家,是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的HaezendonckE教授。
她(2001)将港口产业集群定义为:一系列从事于港口相关服务的相互独立的企业,聚集在同一港口区域,并且采用几乎相同的竞争战略,以获得相对于集群外部的联合的竞争优势。
[1]但相关专家指出她的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缺少对港口集群竞争力的分析;简单地将港口通过能力作为港口绩效的指标;没有涉及行业组织、教育培训机构等。
刘志强(2005)论述了港口产业集群的基本性质,包括其结构、行业分析以及分布层次,他把港口产业集群分布层次概括为下表[2]:在刘志强的产业集群划分基础上,邵灵芝(2009)把港口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归纳如下:港口产业集群的发展首先始于港口作业区的建设,随着港口的货物集散能力的不断提升,形成集群的核心区域。
港口产业集群核心区的不断壮大和完善带动港口相关产业在港口集群核心区的周围积聚,形成港口集群的次核心区。
其后,由港口产业集群的辐射作用,会带动港口产业集群以外相关产业的发展和集聚,进而形成港口产业集群的延伸区。
[3]而韦学勤(2007)细化了港口产业集群形成的模式,他认为在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推动下,港口产业集群形成的基本模式是以港口直接产业为核心“波浪”式扩张。
第一层次是港口的发展,港口产业集群核心的建立。
第二层次临港产业集聚。
第三层次港口产业相关及支持性产业发展。
第四层次港口产业集群形成。
[4]很多学者都对港口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
刘志强(2005)对港口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硬件层面上,他认为港口基础设施是港口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大中城市是港口产业集群发展的依托;区位是港口产业集群形成的关键因素。
[2]韦学勤(2007)在研究时除考虑硬件条件外,还融入了对产业关联性以及集群内部的共生机制的分析,他把把港口产业集群的形成需要满足的必要条件概括为以下几方面:现代港口是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前提条件;企业聚集数量与规模是港口产业集群形成必要条件;产业或企业间的关联性;产业集群内部的共生机制。
[4]而顾亚竹(2006)认为港口外部经济规模,港口业务的专门化,港口的地区禀赋的作用,集聚经济及政府的政策导向等非市场因素等构成的竞争优势在港口产业集群形成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5]在研究港口产业集群时,必然涉及到对其竞争优势或效益的分析。
陶贤峰 (2007)较为笼统地分析了产业集群的优势,包括有利于促进集群内企业的竞争与合作,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产业集群产生“知识溢出效应”,有助于促进创新;有利于新企业的形成,进而使产业集群扩张;有利于企业高效地获取专业性雇员、中间投入专业化及其它外部服务。
显然,集群的这些优势具有一般性,普遍使用语各个产业集群,包括港口产业集群在内。
[6]相对的,刘志强(2005)对港口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研究则更具针对性和细致度,他从对提高生产率、区域创新以及竞争的影响分析了港口产业集群经济效益,并把港口产业集群竞争力概括为三点:产业集聚效益;产品或服务低成本;市场适应能力。
[2]2.2 宁波港口产业集群分析在港口产业集群分析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产业——航运服务业和临港产业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兴趣,而在对临港产业的研究中,更多的学者关注的是临港工业集群。
2.2.1 航运服务业集群分析:在对航运服务业的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王营济(2007)这样定义航运服务集群,是指一系列相互独立且相互关联的从事于航运相关服务的行业、企业、协会、研究机构、大学和教育培训机构等,聚集在同一港口城市,通过竞争合作,以获得相对于集群外部的竞争优势,提供整体的航运相关服务的产业群体。
[7]郭赟芳(2008)认为航运服务业集群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有六个:集群企业、辅助机构、市场、资源、设施和政府。
[8]郭赟芳(2008)把我国港航企业未能形成柔性集聚体的原因归纳为: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信息,以准确、及时地寻找上、下游服务商;缺乏高效的企业化运作机制;从政策导向上看,政府没有起到很好地引导相关产业形成柔性集聚体的作用;港航公共服务机构的建设还不是很到位;企业间缺乏合作信任的基础和纽带,所谓社会资本薄弱;缺乏在当地结网的观念。
国内很多学者对航运服务集群的研究都集中于上海。
宋炳良(2007)把上海航运产业集群的制约因素概括为: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和开放落后;我国司法改革和海事相关立法尚未到位;人才培养体制和人才认定标准存在缺陷。
[9]任艳明(2005)[10]以及邹莉(2006)[11]都从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两方面分析了上海航运服务集群的现状,并给出建议。
梁慎刚(2009)从集群环境角度,概括了上海现代航运服务产业集群环境发展的基本内容:“引导和协调现有经济物质要素的有效合理配置,强化现代航运服务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软环境建设,包括政府管理和服务、政策导向和法律规制、经济物质要素条件和集群文化氛围等”并给出建设重点。
[12]此外,郭赟芳(2008)对新加坡、香港、上海、青岛、大连实证分析,重点在政府的作用以及发挥港航企业的核心作用两方面对航运服务集群发展提供建议。
[8]王列辉(2009)以伦敦模式为例,分析了伦敦金融服务集群,认为金融与航运、贸易的耦合与相互促进, 共同造就了伦敦航运集群的繁荣。
[13]虽然学者对宁波航运产业集群的分析不够多,但以上相关文献的很多内容同样适用于宁波航运产业集群分析,富有借鉴意义。
2.2.2 临港产业集群分析:姜冠男(2008)把世界上著名的港口城市临港产业集聚的发展特点概括为:1.重工业的集聚态势。
2.政策扶持和驱动。
3.产业门槛。
4.空间布局的差异性。
[14]刘大禹(2008)从经济和社会两个角度概括了临港产业集群的效应。
[15]肖辉(2008)认为临港产业集群主要特征表现为五个方面:大、高、聚、外、联。
并在比较国内外港口及其临港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得出相关经验。
[16]相对于港口服务业集群来说,基于宁波来分析的临港产业集群资料相对丰富。
杨琳琳, 许继琴(2005)基于北仑区和镇海区,从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临港重化产业集群和加工工业产业集群三个角度分析了宁波临港产业集群现状,把宁波临港产业集群的特征概括为嵌入式特征明显;以基础设施共享为主动力,产业关联不很明显;政策、制度的作用突出;产业链比较短,临港大工业与地域内制造业联系少。
[17]乔观民(2003)分析了宁波临港工业产业群特点:临港工业具有很强的港口指向性和规模指向性;在临港工业建设过程中,具有区域性和阶段性特征;产业布局有机联系少;产业链比较粗,港口工业与地域内制造业联系少;产业技术主要依赖于外部;区城植根性强。
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延长产业链,充分利用物流建设等建议。
[18]吴向鹏, 甘旭峰(2009)[19]及孙建红,孙丹昱,郭卉笑(2010)[20]都具体地从石化、钢铁、船舶、能源、造纸产业及临港服务业等方面分析了宁波临港产业现状,并给出建议。
陶贤峰(2007)分析了临港产业集群一般优势(资源获取优势、创新创业优势、市场效率优势、扩张优势)和特殊优势(临港优势),并从港口物流、临港重化工业和加工制造三大产业集群分析了宁波临港产业集群现状。
[6]王铭(2007)认为宁波临港产业发展存在以下劣势:规划导向作用不强,产业布局不尽合理;重化工业产业关联度不强,产业链较短;资源供给总量不够充裕,在此基础上结合宁波市实际,提出宁波市临港产业的发展模式,并进一步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认为宁波市应根据自身的产业特点,依托深水大港,重点发展石化、能源、造纸、钢铁、修造船和汽车等6大临港产业,对临港产业进行合理布局,建设环保型临港产业,选择合适的临港产业模式,加速临港产业发展。
[21]此外,关于发展临港产业集群的经验及建议方面:鹿特丹伊拉兹马斯大学的Peter W.de Langen博士深入分析了港口产业集群的治理问题,对港口管理局在集群中的角色作以界定。
[22]李南,刘嘉娜(2007)对鹿特丹临港产业集群进行分析,认为客户和供应商是临港产业最大的集聚力量,集聚经济因素比土地价格、拥挤等不经济因素更为重要,而知识和信息在促进临港产业集群形成的过程中不很重要。
[23]王华伟(2006)通过研究比较日本东京港、荷兰鹿特丹港、比利时安特卫普港、厦门港的临港产业发展现状,得出相关经验。
[24]关涛(2010)以比利时为例,为我国港口的发展规划和产业集群的建设提出建议。
[25赵芳(2009)在借鉴鹿特丹临港产业集群、德国临港产业集群、新加坡临港产业集群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曹妃甸临港产业集群建设建议。
[26]高冬华(2009)以太仓港为例,提出构建港口产业集群的基本策略。
[27]这些学者在提出发展建议时,基本上都趋向于把政府的角色及相关支持对策融入其中,重视对产业链的延长和提升。
3、笔者观点与今后的发展趋势评述3.1 笔者观点相对于国外大型港口城市,如新加坡、伦敦等来说,我国港口的产业集群仍处于初级阶段,一定程度上只是港口相关产业在港口一定区域内集聚,拥有基本的产业结构,但缺乏相应的行业协会组织;企业之间的联系较为缺乏,集群内的交易成本也处于较高水平;同时政府机构在相关政策上的支持力度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