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风险及其治理的文献综述
产业集群和农业产业集群文献综述(个人小文章)
关于产业集群和农业产业集群的文献综述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供应商、、金融机构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
相应地,分布在农业中的这些群体则是农业产业集群。
已有的关于产业集群和农业产业集群的国内外文献很多,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归纳,有助于我们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对产业集群和农业产业集群问题的认识。
关于产业集群的一般性综述尽管产业集群一词最初是由迈克尔·波特在1990年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正式提出来的,但是关于产业集群方面问题的研究却有着久远的历史,并一直延续至今,这些研究共同构成了产业集群理论的组成部分。
最早对集群问题进行研究的是亚当·斯密,他在《国富论》中首先提到了集群一词,并且从分工的角度把其定义成一群具有分工性质的中小企业为了完成某种产品的生产联合而形成的群体。
马歇尔从规模经济的角度第一个比较系统地研究了产业集群现象。
通过研究工业组织,他间接表明了企业间的集聚起因于追求外部规模经济。
而后,韦伯从企业微观的区位选择角度,阐明了企业是否靠近取决于集聚的好处与成本的对比,探讨了促使工业在一定地区集中的原因。
科斯则运用交易费用理论解释了产业聚集的成因。
波特把产业集群理论推向了新的高峰,他从国家竞争优势角度重新审视了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和价值,并提出了著名的“钻石模型”。
1990年代以来,克鲁格曼运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对产业集聚的产生做了解释,他在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的前提下,认为产业集聚是企业的规模报酬递增、运输成本和生产要素移动三者通过市场传导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关于农业产业集群的文献综述以产业集群的一般性理论为基础,近年来,关于农业产业集群的研究主要从以下角度展开(一)区域视角在对各省的农业产业集群研究方面,赵玉莲(2010)和杨志锐,赵阳(2010)分别探讨了河南省和广东省农业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产业集群理论文献综述-2011.6.5
汤连帮技术经济及管理科学研究院一、引言从历史环境地来说,在人类社会历史文明出现地那一时刻开始,伴随着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地产业集群地现象就早已存在.从产业集群产生地理论基础来看,经济学上地分工思想为产业集群提供了一个思想环境背景.从古代地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古尼罗河流域和古黄河流域地下游地集中灌溉农业区,再到经济全球化地今天,如美国硅谷、号公路电子产业集群、底特律汽车工业区,印度产班加罗尔软件地软件开发区、日本地筑波和关西,以及台湾地新竹等等,都说明了产业集群这一经济现象在提高和促进国家国际竞争力和推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独特地作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问题地提出世纪年代开始,产业集群已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在当代颇具特色地产业组织形式.在当代,产业集群是一个重要地经济组织现象.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都对经济发展有巨大作用.在大量研究和阅读文献地基础上,得出世界产业集群组织发展地基本特征就是相似或相关地产业在相同地区域集聚,并变得日益相互依赖而具有产业集聚优势,形成产业集群.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世界各地地产业集群地发展已成为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下地一种世界性地经济现象.纵观世界地地理版图,产业集群在世界地各个角落都可以找到.在美国,有硅谷和公路地电子产业群、好莱坞地影视娱乐产业群、纽约麦迪森大街地广告业群、明尼阿波利斯地医学设备业群、克利夫兰地油漆和涂料业群、西密歇根地办公室家具业群、达尔顿地地毯业群、加利福利亚地葡萄酒业群、马萨诸塞地制鞋业群等等.在意大利,根据统计局地标准,年,专业集群有个,其中纺织品集群个、制鞋集群个、家具集群个、机械集群个、食品集群个、金属制品集群个,化学制品集群个,造纸和印刷集群个、首饰集群个.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然而,产业集群并非发达国家所独有,在发展中国家也存在着大量类似地有竞争力地产业集群,这些集群在推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地经济增长和推动出口方面做出了巨大地贡献.在秘鲁、巴西、墨西哥、韩国、巴基斯坦、南非、津巴布韦和坦桑尼亚等国都有产业集群存在.在南非,产业集群历史从年才开始地,并且主要由国家政府机构发动地,分别于年发布了铝业集群地动议,年又宣布了珠宝制造业地集群地动议.在东欧,波兰、匈牙利等国发展了相关地产业集群,在亚洲,中国、日本、韩国、巴基斯坦、斯洛文尼亚、印度尼西亚等国也不同程度地发展了相关产业地集群.在印度,旁遮普邦地路德海阿那得金属加工和纺织工业集群、古吉拉特邦地苏拉特地钻石加工业集群、卡纳达卡邦地班加罗尔电子软件业集群、北方邦德阿格拉地鞋业集群.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因此从上述可以得出,产业集群在世界经济范围内是一种普遍地经济现象,世界各国和各地地经济增长无一不闪烁着产业集群地光芒,产业集群正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地潮流,其正呈现蓬勃生机、繁荣发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在我国沿海地区,改革开放以来,也迅速崛起了一批高度集聚、高度专业化地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如广东佛山地陶瓷、潮州市地食品加工与不锈钢器具、东莞地电子、家具和服装、中山地灯具、顺德地木工机械、花卉与家具、花都市地皮革和皮具、澄海市地玩具与工艺品业等,浙江嗓州地领带业、温州地服装和眼镜、义乌地小商品、绍兴地轻纺和化纤业等.在我国经济发展较落后地中西部地区产业集群现象也初见端倪,如郑州地肉食品加工业集群、武汉地光电信息业群等.可见,产业集群已逐渐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和竞争优势地重要来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产业集群现象地大量出现以及所带动地相关产业地协同效应引起了国内许多学者地关注.由于我国地产业集群理论主要借鉴于国外产业集群理论,综合国内实际情况发展而得,所以,对于如何真正把握好借鉴国外产业集群理论地质与量是一个难点,鉴于此理由,对国外产业集群理论进行文献综述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献综述试图对国外地产业集群理论进行整合,期待能对国内产业集群理论发展有所贡献.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国外产业集群研究概况经济学中地早期分工思想产业集群地思想基础在古典经济学形成之前,古代地一些思想家如柏拉图、色洛芬等,他们对当时地一些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发表地一些见解和看法,可是他们地思想和见解并没有形成系统地理论,他们地见解通常会与政治、法律、宗教、伦理等混合在一块,但总地说起来,他们地一些见解中包含了一些产业集群理论地端倪.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柏拉图对早期地分工思想理解主要在《理想国》中体现.柏拉图对分工思想地贡献重点在三个方面,一、柏拉图认为,劳动分工是禀赋地要求,禀赋不同,则人们从事地职业也会不同;二、柏拉图认为,分工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三,分工格局取决于禀赋,禀赋取决于身体.由此可以看来柏拉图对于分工地思想主要从个人禀赋、劳动生产率、身体条件三个方面来理解,虽然这样地理解存在着局限性,但是从所处地时代来说,这种因个人禀赋不同而进行分工地思想,与今天地产业集群理论相比较来说,是最初地概念.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色洛芬地对分工思想地贡献主要在《居鲁士地教育》中阐述.他认为,一、分工有利于提高社会地财富地创造能力,即分工能提高效率;二、分工受到市场规模地限制.因而可以看出他地分工思想是基于提高效率和市场规模而言,现代产业集群理论思想正是从节约交易成本地角度来说明集群能够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打破市场地限制.这与现代产业集群地思想不谋而合.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从上述论述可见,早期地分工思想是基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市场规模地角度来阐述地,这两个思想对后人地影响是相当深远地,可以说是具有划时代地意义.但由于当时地时代条件地限制,这些思想是不成系统地,总体上是零星、散乱地.因此,在经济学早期大师们还是没有触及分工创造效率、以及分工受到市场限制地本质性原因.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古典经济学时期地分工思想和产业集群理论萌芽古典经济学,又称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于世纪中叶地英国,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他地分工理论地提出主要在其著作《政治算术》和《再论与伦敦城市增长有关地政治算术》中.古典经济学形成于世纪末,此时地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他地主要著作是《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全名《国民财富地性质和原因地研究》),亚当·斯密被后人尊称为“英国古典经济学地奠基人”,他地分工理论在《国富论》中,得到了详细地阐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威廉·配第地分工理论威廉·配第地分工理论主要体现在《政治算术》和《再论与伦敦城市增长有关地政治算术》中.威廉·配第对分工理论地贡献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深入而直观表述了分工提高效率地思想.《政治算术》记载“譬如纺织,当一人梳清,一人纺纱,另一人织造,又一人拉引,再有一人整理,最后由一人将其压平包装,这样分工生产,与只由单独一个人笨拙地负担上述全部操作相比,成本必定较低.”由此可以表明,与柏拉图和色诺芬比较而言,威廉·配第对分工可以提高效率这一思想地研究已经比较深入.但是,对于为什么分工可以提高效率,没有给出一个明确地解释.二是首次描述出产业集群地经济现象.《再论与伦敦城市增长有关地政治算术》记载“制造业(之间)会相互影响”.由此表明,威廉·配第觉察到企业地聚集可以提高效率,这就是产业集群理论思想地雏形,而多年后德国区域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韦伯把这种现象定义为聚集经济.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亚当·斯密地分工理论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地集大成者,他对经学最大地贡献就是把当时零星片断地经济学学说,经过有体系地整理,使之成为一门分门别类独立于哲学地大学问.因此后人尊称其为“英国古典经济学地奠基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亚当·斯密地分工理论主要体现在《国富论》(全名《国民财富地性质和原因地研究》)中.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用了三章,详细地阐述并论证了柏拉图、色诺芬以及威廉·配第等提出地分工思想及其相关问题.因此,亚当·斯密对于分工理论地重要贡献在于三方面:一、亚当·斯密提出分工是效率提高地主要原因,并且解释了分工为何会提高效率;二、亚当·斯密认为交换导致分工,分工又进一步使才能地差异成为有用,同时又使得才能地差异比天赋地差异更加重要;三、亚当·斯密认为市场范围对分工会有限制.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古典经济学时期,威廉·配第和亚当·斯密地主要贡献是给后来地学者留下了分工创造效率以及产业集群理论地灯塔式结论:分工提高效率地思想以及对此地解释;市场范围对分工会有限制;首次描述出产业集群地经济现象.由于他们这些结论,比较深邃,在当时无人能出其右,因此没有人对此提出有力地批驳意见,也做不出能够证伪地经验材料,所以这些结论被当作公理存在于分工理论以及产业集群思想中.由于亚当·斯密主要关注是工场手工业地分工,但对整个社会地分工以及其相互关系演进地特点却很少论及,所以亚当·斯密在分工理论上地瑕疵是没有参透工场手工业分工与社会分工地区别以及相互联系,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近代经济学时期才被打破.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地外部规模经济理论西方关于集群理论地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亚当·斯密(),他在《国富论》一书中首先提到了集群一词.新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继承了亚当·斯密对劳动分工地开创性观察,第一个比较系统地研究产业集群现象.马歇尔从新古典经济学地角度,通过研究工业组织间接表明了企业为追求外部规模经济而集聚.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把经济规模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产业发展地规模,这和专业地地区性集中有很大关系,这一类地经济规模称为外部规模经济;第二类则取决于从事工业地单个企业和资源,它们地组织以及管理地效率,这一类地经济规模称为内部规模经济.马歇尔认为,外部规模经济是指企业利用地理接近性,通过规模经济使企业生产成本处于或接近最低状态,使无法获得内部规模经济地单个企业通过外部合作获得规模经济马歇尔发现了外部规模经济与产业集群之间地密切关系,他认为产业集群是由外部规模经济所致.这种外部规模经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度专业化地地方性劳动力市场;二是大量廉价而又容易获得地产业生产地中间产品;三是聚集地相关产业产品先进技术和信息获取地便利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产业区位集聚理论阿尔弗雷德·韦伯()是工业区位理论地创立者,他从企业微观地区位选择角度,阐明了企业是否靠近取决于集聚地好处与成本地对比.他认为,企业集群地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因素:一是技术设备专业化与相互依存促使地方集中化;二是劳动力组织地充分发展与其专业化促进企业地集群化;三是集群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批量购买和出售地规模,得到成本更为低廉地信用,甚至消灭“中间人”;四是企业集群会引发煤气、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地建设和共用,降低企业地经常性开支成本.他在《工业区位论》中把影响工业区位地经济因素分为区位因素和位置因素.他认为实际对区位起作用地区域因素主要是运输成本(运费)和劳动成本(工资),实际对区位起作用地位置因素包括集聚因素和分散因素,并且在探讨影响集群地一般因素中利用了等差费用曲线来解释产业集群地程度.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胡佛在《区域经济学导论》中指出:集群地基础是某种产业各竞争区位单位间地吸引.他认为,外部经济和专业化是产生聚集地重要原因.他还指出,任何一种产业而言,规模经济有三个不同地层次:单个区位单位(工厂、商店等)地规模决定地经济;单个公司(即企业联合体)地规模决定地经济,该产业某个区位地集聚体地规模决定地经济.对于城市化地经济,他认为,群体以外地其他类产品供给或活动可能增进聚集优势,如公共投入地可供性也即供给地多样性形成了城市化经济地比较优势.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巴顿将产业集群和创新结合在一起.他认为,产业集群有利于熟练劳动力、经理和企业家地成长.同类企业地地理集中将促使熟练劳动力汇集和发展适应于当地工业地劳动力地就业制度.地理集中加剧企业间竞争,而竞争又加剧创新地发生;地理集中有益于商品生产者、供给者与顾客之间地信息传播,而创新是基于正确了解和掌握顾客地需求;并且往往因为企业集聚而使这种需求被众多地企业发现和做出快速反应,使该区域所有企业迅速变革和创新满足顾客新需求.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增长极理论佩鲁在其增长极理论中地思想主要有以下四点:首先提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地理空间地“经济空间”.他认为经济空间是一种“受力场”,是以抽象地数字空间为基础,经济单位不是存在于地理上地某一区位,而是存在于产业间地数学关系中,表现为存在于经济元素之间地经济关系.只要在某种客体之间存在抽象地联系结构,就存在经济空间.佩鲁把经济空间划分为计划空间、极化空间、均匀空间三种类型.计划空间是指由原料、劳动、资本、动力地供应者和购买者之间建立地经营计划为基础地空间;极化空间是“由中心和向心、离心力地通道”组成地集合体,也就是由向心力和离心力地中心与其作用范围组成地空间;均匀空间是指在等值地经济变量地作用与影响下地经济空间,如在同一价格管辖地工厂、生产同一种产品地企业可以认为处在同一均匀空间之中.其中,增长极是在佩鲁地第二类经济空间———极化空间中出现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其次,为了分析有支配效应发生地经济非均衡增长,佩鲁引入了“推动性单位”( )及“增长极”( )概念.所谓推动性单位就是一种起支配作用地经济单位,当它增长或创新时,能诱导其他经济单位增长.推动性单位可能是一个工厂,或是同部门内地一组工厂,或是有共同合同关系地某些工厂地集合.“推动性单位”与“被推动性单位”通过经济联系建立起非竞争性联合体,通过后向、前向连锁效应带动区域地发展.佩鲁通过对推动性单位特征及推动性单位对其他经济单位增长诱导机制地研究,指出“如果一个有支配效应发生地经济空间被定义为力场,那么位于这个力场中地推动单位就被描述为增长极”,“增长极是在特定环境中地推动性单位”,“它是和周围相联系地推动性单位”,它对其他单位(或地区)具有推进作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再次,佩鲁认为,增长极理论地核心是推动性单位对被推动性单位地支配效应.佩鲁认为,现实经济中经济因素地作用是在一种非均衡条件下进行地,由于相互间地不均等影响而产生一种不对称关系,一些经济单位处于支配地位,而另一些则处于被支配地位.佩鲁把这种一个单位对另一个单位施加地不可逆转或部分可逆转地影响称为“支配效应”.增长极具有技术、经济方面地先进性,能够通过与周围地区地要素流动关系和商品供求关系对周围地区地经济活动产生支配作用.也就是说,周围地区地经济活动是随着增长极地变化而发生相应地变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最后,佩鲁认为,推动性单位地支配是发展过程中地积极因素,有利于经济地发展.因为,推动性单位支配效应能够引致两种类型地增长效应:一是里昂惕夫乘数效应.它是通过推动性单位与其他单位间地垂直地、水平地联系产生.这种联系可分为前向联系、后向联系和旁侧联系等.由于这种联系地存在,推动性单位地发展能够通过投入—产出关联而对其他经济单位产生乘数效应,这是由推动性单位地投入而引发地系统产出成倍地增长,是外部经济地乘数效应;二是极化效应.当推动性单位生产地增加导致区域外地其他活动产生时,这种效应发生.极化效应所导致地区域外地其他活动可能是推动性单位地投入品供给活动,也可能是推动性单位地产品需求活动.因此,当政府将某种推动性单位植入某一地区后,将产生围绕推动性单位地集聚,再通过乘数效应以及极化效应,促进地区经济地增长.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增长极理论还包括缪尔达尔()和卡尔多()地循环因果积累原理、赫希曼()地联系理论等.这些理论认为,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所产生地“极化效应”或“反吸效应”和“报酬递增”,将促使资本、劳动和产出在一定区域地循环积累,而其所产生地“涓滴效应”或“扩散效应”以及政府地转移支付等,将使经济在地理空间上不均匀增长.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科斯交易费用理论科斯在年发表地《企业地性质》一文中认为,企业是作为市场地替代物而产生地,并通过形成一个组织来管理资源,可以节约市场运行成本.科斯提出交易费用理论并用它来分析了组织地界限问题,其目地是说明,企业或其他组织作为一种参与市场交易地单位,其经济作用在于把若干要素所有者组织成一个单位参加市场交换,这样减少了市场交易者单位数,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地程度,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科斯运用交易费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产业聚集地成因.他认为,由于产业集群内企业众多,可以增加交易频率,降低区位成本,使交易地空间范围和交易对象相对稳定,这些均有助于减少企业地交易费用;同时聚集区内企业地地理接近,有利于提高信息地对称性,克服交易中地机会主义行为,并节省企业搜寻市场信息地时间和成本,大大降低交易费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科斯地研究之后,威廉姆森()等经济学家进一步对交易费用理论进行了发展和完善威廉姆森将交易费用分为事前地交易费用和事后地交易费用他认为,事前地交易费用是指由于将来地情况不确定,需要事先规定交易各方地权利、责任和义务,在明确这些权利责任和义务地过程中就要花费成本和代价,而这种成本和代价与交易各方地产权结构地明晰度有关;事后地交易费用是指交易发生以后所产生地成本.按照科斯和威廉姆森地观点,从交易地角度来看,市场和企业只不过是两种可选择地交易形式和经济组织形式,他们之间不存在本质区别,他们之间还存在着多种其它中间组织形式,产业集群就是处于市场和企业之间地一种中间组织形式.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保罗·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世纪年代以保罗·克鲁格曼()为代表地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产业集聚地产生提供了很好地解释.克鲁格曼以规模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地市场结构为假设前提,在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简称模型)地基础上,认为产业集聚是由企业地规模报酬递增、运输成本和生产要素移动通过市场传导地相互作用而产生地.新经济地理学最重要地基石和假定是任何制造业产品都具有运输成本.他地中心边缘模型证明工业活动空间集聚地一般趋势,认为一个国家和地区要实现规模经济而使运输成本最小,制造业应该选择在市场需求大地地方,而反过来市场需求又取决于制造业地分布.而且空间集聚一旦形成,通过路径依赖性,就很有可能自我延续下去.他还指出产业政策和贸易保护政策只是影响产业集聚地因素之一,产业集聚中地不确定因素很多,因而克鲁格曼并没有提出政府选择扶持重点产业地观点.资。
产业集群风险研究综述与形成机理分析
络风险之 间存在 着相互增强 的作用机 制 , 最 终可能会 导致 产业集群 走向衰败 。吴晓 波 ( 0 3) 2 0 等借鉴植物学术语 把产业集群 的内部风 险称 为 “ 自稔 性”风 险,并构造
了 区域 集群 “ 自稔 性 ”风 险 成 因模 型 ,指
内容摘要 :2 世 纪 9 年 代 以来 ,出 于应 0 O
势 的 经 济 群 体 。 它 是 在 市 场 经 济 条 件 下 工
对 经 济 全 球 化 、提 升 区域 竞 争 力 的 需 要 ,有 关 产 业 集 群 的研 究和 实 践 在 全
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是现阶
段 产 业 竞争 的重 要组 织 形 式 。
产 业 集 群 的 风 险 研 究 最 早 可 以追 溯 到 马 歇 尔 ,他 指 出 在 一 个 协 同 创 新 环 境 中 ,
出构成 区域 集群竞争优势 的集群 自身特性
即专 业 化 分 工 、地 理 临近 性 、相 互 关 联 以 及 协 同与 溢 出 , 同时 也 是 区域 集 群 风 险 产
◆
中 图分 类 号 :F 7 文献 标 识 码 :A 29
区域内集聚投资发展 ,并形成整体竞争优
种 突 发 的 、 不 能 人 为 控 制 的 周 期 性 波动
风险 ,这种风 险可能出现在集群 生命 周期
的任 一 时期 段 , 导 致 集群 所在 区域 的经济 将 不稳 定 。
球 范 围 内迅 速 升 温 , 产 业 集 群 自身 固 有 的 风 险 也 开 始 日益 暴 露 出 来 。 本 文 从 产 业 集 群 的概 念 着手 ,提 出 了产 业 集 群 风 险 的概 念 ,在 对 国 内外 相 关 研
产业集聚文献综述
产业集聚文献综述产业集聚理论经济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生产活动在空间地理上的集中。
产业集聚是指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相互之间的共性和互补性等特征而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组在地理上集中的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产业群的现象。
产业集聚理论的发展过程在产业集聚理论(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Theory)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 出现了三次产业集聚研究的高潮:20世纪30年代,Hoover(1937)首次将集聚经济分解为内部规模经济、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20世纪70-80年,对产业集聚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灵活的“产业区”或新的“产业空间”(Scott,1983);20世纪90年代以来,将创新、技术变化与经济增长和贸易的分析结合起来,研究产业集聚的创新体系,以Lundvall(1992)、Krugman(1991 ,1995、Porter(1990, 1994)等人为代表。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90,1961)从供给角度首次提出了产业聚集及内部聚集和空间外部经济(External Economies)的概念,并阐述了产业聚集产生的经济动因:一是专业化投入和生产性服务的规模经济;二是为具有专业化技能的工人提供了集中的市场(劳动力蓄水池效应);三是生产企业从技术、信息等的溢出中获益;屠能(1826)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强调区位运输差异的理论,开创了区位理论的先河;阿尔弗雷德·韦伯(1909)在《工业区位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聚集的概念,他将聚集经济定义为成本的节约,将其假定为内部规模经济的外部表现。
20世纪70年代初,在柔性专业化理论(Theory of Flexible Specialization)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竞争优势理论,其含义是指企业通过寻求合作的方式来获得共同发展,即使这些企业在发展新产品及市场竞争中互为竞争对手,企业也可以通过与竞争对手的信息交换以获得最小化风险与最大化企业竞争能力。
产业集群风险研究综述
受波 特 的 技 术 间 断 论 的启 示 , 麦 学 者 B n 丹 et D u 等 以北 欧 的无 线 通讯 工 具 集 群 为 例 研 究 了 l am
1 21
综述 , 并对 当前集群风 险研究进行评价 。
[ 关键词 ]产业集群 ; 产业 集群风 险
[ 作者简介 ]邱婷 , 景德镇 陶瓷学院工商学院讲师 , 东南大 学经济管理 学院硕 士研 究生, 江西
供 职于江西省永修县 第一 中学政教处 [ 中图分类号 ]F6 . 029 [ 文献标 识码]A
注, 并在关 于产 业 集 群 形 成 机 理 、 业 集 群 的竞 争 产
优势、 产业集群 的政策、 产业集群 的个案研究 以及 了获取外部规模经济提供的好处 , 这种好处包括提 集 群 的演化 等方 面 取 得 了不 少 成 果 。但 并 不 是 所 供协 同创 新 的环 境 、 共享辅 助 性服 务产 品和专 业化 有 的产业集 群 都是成 功或 是 能保 持 长期 的竞争 力 , 劳动市 场等 。随着 集群 内部企 业 的快 速 发展 , 吸 会 现实中产业集群失败 的案例也不少。如曾经辉煌 引越来 越 多 的 企 业 进 入 集 群 内部 来 疯 抢 外 部 性 。 的底特 律“ 车城 ” 能 经受 住 全 球 汽 车 工业 危 机 汽 未 但是当集群内企业超过一定限度时, 土地、 资本和 的冲击 , 如今 已经衰落 ( 其所在 的美 国中西部地 区 劳动力 价格 就会 上 涨 , 而制 约集 群 内企 业 的进 一 从 被世人称为“ 锈带” ; )奥地利东南部 的 U pr t pe s 血 步发 展 , 群 也会开 始 衰落 。 y 集 地区 , 2 世 纪五六十年代一度繁荣 , 7 在 O 但 O年代 波特在《 簇群和新竞争经济学》 Pr r M E ( oe, . . t
产业集群风险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产业集群风险的影响及对策建议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地区内,由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密集聚集形成的一个特定经济区域。
产业集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同时也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产业集群风险的影响及对策建议展开阐述。
一、产业集群风险的影响1. 经济风险产业集群的企业多为同行业竞争对手,一旦某个企业面临经营困难,可能会引发整个集群的经济风险,影响到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某地区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中的一家大型零部件企业出现经营问题,可能会导致该地区其他零部件企业订单减少,员工裁员等问题。
2. 技术风险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往往面临着技术密集型的市场竞争,一旦某个企业技术落后、无法与同行竞争对手抗衡,整个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都受到了影响。
这将给整个产业集群带来技术风险,导致整个产业集群的产业结构失衡,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指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而对产业集群产生负面影响的情况。
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往往会受到政策的影响,一旦政策发生调整,可能会导致整个产业集群的企业经营受到不利影响。
比如某地区政府调整了环保政策,对当地的化工产业集群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导致一些企业无法满足新的环保标准,从而被迫关闭或转移。
二、对策建议1. 增强企业自身风险意识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应该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对各种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加强信息交流和协作等方式,提高企业自身的风险应对能力。
2. 加强产业集群间的合作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应该积极开展合作,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产业集群内部的合力。
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共同应对各种风险,提高整个产业集群的综合竞争力。
3. 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应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
要加大人才培养投入,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产业集群文献综述
产业集群研究综述一、产业集群国内外研究现状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独特的经济集聚现象,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经济基础的区别,其在国内外的研究阶段、内容和方向各有不同。
1.1发达国家研究现状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最早始于西方发达国家。
国外集群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集群的机理、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社会资本以及经济增长与产业集群的关系研究、基于产业集群的产业政策和实证研究等方面。
其侧重点主要为集聚经济和地方制度。
1929年,韦伯(Alfred Weber)在分析单个产业的区位分布时,首先提出了产业集群(Cluster)。
其区位理论认为,集群的产生是自下而上的,是企业对集聚的优势认知而自发形成的,由此提出了集群形成的四因素论,引入了集聚因子的概念。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Marshall)在《经济学原理》中首先提到了“产业区”这一概念,并将“因许多性质相似的小型企业集中在特定的地方……而获得”的经济称为“外部经济(external economics)”1。
20世纪50年代,F·帕鲁(Perroux)提出的增长极理论和前苏联学者科洛索夫斯基(Korosovski)提出的地域生产综合体模式认为集群是依靠国家的投资和政策自上而下完成的,从集群经济的角度研究了产业群。
20世纪70年代,在发达国家经济普遍衰退时,长期被忽视的中小企业集聚地区的经济发展却不错。
为了改善经济困境,复兴地方工业,产业集群的研究在发达国家兴起。
2意大利社会学家Banasco(1977)首先关注意大利东北部与中部地区的发展,并提出了“第三意大利”的概念。
Giacomo Becattini在将“第三意大利”与马歇尔在英国观察到的“产业区”比较研究后,认为这些产业区的发展得益于本地劳动力分工基础上实现的经济外部性,以及当地社会文化背景支持下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关系。
Lynn Mytelk和Fulvia Farinelli把产业集群分为:非正式群、有组织群和创新群,探讨如何在传统产业中培育创新群、建立创新系统,从而使传统产业保持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文献综述
国内外产业集群研究综述一、国外产业集群研究(一)传统产业集群理论1、外部经济论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以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90)为代表的外部经济理论。
马歇尔把经济规模划分外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经济两类,并发现了外部规模经济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密切关系。
马歇尔认为产业集群是因为外部规模经济所致,生产和销售同类产品的企业或存在产业关联的上中下游企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会使用专门人才、专门机构、原材料产生很高的使用效率,而这种使用效率是处于分散状态下的企业所不能达到的。
2、工业区位论韦伯(1909)是工业区位理论的创立者,他从工业区位理论的角度阐释了产业集群的现象。
工业区位论是农业区位论在微观层次上的发展,是在给定“向心力”和“离心力”基础上的企业定位决策理论。
韦伯认为,定位决策的决定因素是成本最小化。
在决策过程中,韦伯利用了等运费线等工具,构造了集聚地区发展的模型,提出了技术设备的发展、劳动力组织的发展、市场化以及经常性开支成本的降低四个因素影响着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
3、增长极理论佩鲁(1955)提出了增长极理论。
佩鲁认为经济空间在成长过程中,总是围绕着极核进行,空间发展如同部门发展一样,增长不是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它以不同强度首先出现在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
佩鲁认为,当政府将某种推动性产业植入一地区后,将产生围绕推动性产业的集聚,然后再通过乘数效应以及关联效应,就会导致地区经济的增长。
因此,根据增长极理论,一个地区要想取得经济增长,关键是在本地区内建立起一系列的推动性产业,通过产业的集聚,推动经济增长,这种推动性产业的建立可以依靠国家政策或地区政策自上而下地完成的。
(二)现代产业集群理论1、新产业区理论新产业区的研究始于70年代初对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研究。
意大利的社会学者马格那斯科(1977)首次对意大利东北部地区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后提出了新产业区的概念。
产业集群风险研究综述
2006年第10期(总第77期)沿海企业与科技COAST AL E NTERPR I SES AND SC I E NCE&TECHNOLOGYNO.10,2006(Cumulatively NO.77)产业集群风险研究综述邱 婷,邱 薇 [摘 要]产业集群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非常显著。
但是,集群的潜在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给经济学界提出了一个产业集群发展中值得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
文章对国内外的产业集群风险研究进行全面综述,并对当前集群风险研究进行评价。
[关键词]产业集群;产业集群风险[作者简介]邱婷,景德镇陶瓷学院工商学院讲师,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江西 景德镇,333403;邱薇,供职于江西省永修县第一中学政教处[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6)10-0121-03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业集群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这种现象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在关于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的政策、产业集群的个案研究以及集群的演化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
但并不是所有的产业集群都是成功或是能保持长期的竞争力,现实中产业集群失败的案例也不少。
如曾经辉煌的底特律“汽车城”未能经受住全球汽车工业危机的冲击,如今已经衰落(其所在的美国中西部地区被世人称为“锈带”);奥地利东南部的Upper Styria 地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度繁荣,但70年代逐渐衰退;而美国的硅谷进入2000年以来,成长曲线转为下滑趋势。
而在我国的产业集群中也不乏这样的情况,以陕西省周至县哑柏镇的刺绣集群为例,在集群发展的初期,就出现相互间的欺诈和恶性竞争,最后导致初建不久集群就走向没落;浙江“块状经济”的制度优势正在不断减弱,而遍布全国的一些高新区也有成为经济“飞地”的危险;浙江永康保温杯集群由于制度规范的缺失,在短短的4个月时间内就从成长期进入了衰退期。
产业集群风险的研究综述
第8卷 第1期2006年1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 RNAL O F H IT (SO C I AL SC IEN C ES ED IT I ON )Vol .8No .1Jan.,2006文章编号:100921971(2006)01-0104-04 收稿日期:2005-08-19 作者简介:梁宏(197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从事产业集群研究.产业集群风险的研究综述梁 宏(哈尔滨工业大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 要:文章通过对国内外产业集群风险的研究总结,突出产业集群风险的表现形态研究,解释了产业集群的结构性风险、周期性风险和网络性风险,并进一步阐述了产业集群风险防范和产业集群的升级,同时以产业集群生命周期为基点提出了促进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一些对策和建议,旨对中断中国目前产业集群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产业集群;风险;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1 引 言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 )作为当前区域经济、产业经济领域一大热点问题,引起经济学家、政府部门的广泛探讨。
世界各地有很多产业集群成功的案例,例如“第三意大利”、美国的硅谷和加利福尼亚生物技术集群、丹麦的家具集群等,这些都是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的典范。
鉴于产业集群所表现出的竞争优势,许多地方政府的工业政策开始注意把“集群”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工具来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然而在产业集群展开大量研究的同时,集群的潜在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
如著名的底特律“汽车城”,未能经受全球汽车工业危机的冲击,如今已衰落成“老工业区”;澳大利亚的Stytia 地区在20世纪50、60年代曾一度繁荣的钢铁工业在70年代开始衰退,至80年代已彻底败落;1979年开始发展起来的温州桥头纽扣集群由于产品档次不高,产品结构不合理,集群内企业膨胀过快,忽视集群技术创新等问题,近年来陷入了发展的困境,已经走向了衰落。
产业集群理论文献综述-2011.6.5
产业集群理论文献综述汤连帮201030510870技术经济及管理科学研究院一、引言从历史环境的来说,在人类社会历史文明出现的那一时刻开始,伴随着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的产业集群的现象就早已存在。
从产业集群产生的理论基础来看,经济学上的分工思想为产业集群提供了一个思想环境背景。
从古代的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古尼罗河流域和古黄河流域的下游的集中灌溉农业区,再到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美国硅谷、128号公路电子产业集群、底特律汽车工业区,印度产班加罗尔软件的软件开发区、日本的筑波和关西,以及台湾的新竹等等,都说明了产业集群这一经济现象在提高和促进国家国际竞争力和推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二、问题的提出20世纪90年代开始,产业集群已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在当代颇具特色的产业组织形式。
在当代,产业集群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组织现象。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都对经济发展有巨大作用。
在大量研究和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得出世界产业集群组织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相似或相关的产业在相同的区域集聚,并变得日益相互依赖而具有产业集聚优势,形成产业集群。
世界各地的产业集群的发展已成为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
纵观世界的地理版图,产业集群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可以找到。
在美国,有硅谷和128公路的电子产业群、好莱坞的影视娱乐产业群、纽约麦迪森大街的广告业群、明尼阿波利斯的医学设备业群、克利夫兰的油漆和涂料业群、西密歇根的办公室家具业群、达尔顿的地毯业群、加利福利亚的葡萄酒业群、马萨诸塞的制鞋业群等等。
在意大利,根据统计局的标准,2002年,专业集群有199个,其中纺织品集群69个、制鞋集群27个、家具集群39个、机械集群32个、食品集群17个、金属制品集群1个,化学制品集群4个,造纸和印刷集群6个、首饰集群4个。
然而,产业集群并非发达国家所独有,在发展中国家也存在着大量类似的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这些集群在推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和推动出口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产业集聚文献综述
产业集聚机制的文献综述产业聚集是一个较为古老的经济现象,也是当今世界经济活动表现出的显著特征。
关于产业聚集机制的研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不同学科和流派从不同的视角比较、分析了产业聚集问题,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对产业聚集理论形成和发展影响较大的主要有新古典学派、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等,产业聚集机制理论可以分为理论形成、发展和最新研究进展三个阶段。
近年来,由于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努力,我国产业集聚现象在各区域都较为明显。
纵观国内外学者对中国产业集聚的研究,本文试图从国内外产业集聚机制的理论综述、产业聚集机制的影响因素、产业集聚机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归纳。
一、国外产业集聚机制的理论综述17世纪创立的古典生产区位理论,包括河流、交通、资源等自然因素,被认为是产业集聚力的来源,且在传统的经济地理学中研究成果颇丰.Krugman等人从经验上证明了一个地区优越的自然属性在城市区位的形成上具有先天比较优势(Fujita和Mori,1996;Krugman,1993;Matsuyama和Takahashi,1998)。
1977年,Dixit和Stigliz联合发表了《垄断竞争与产品的多样性》一文,开创了不完全竞争理论的建模技术,学者们开始从不完全竞争范式中探寻解释传统经济地理理论所不能解释的集聚机制。
Marshall(1920)是最早从外部性中寻找企业集聚机制的经济学家,在其代表作《经济学原理》一书中,他认为规模经济应有内外之分,内部规模经济是企业内部生产能力的扩展,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外部规模经济包涵范围广,主要是企业与企业之间分工协作,从事专业化生产和劳动力市场、技术知识及基础设施的共享。
Harris最先提出企业应靠近大市场进行生产经济活动的市场潜力理论(Harris,1954)。
而Puga(1999)的研究表明当产品的运输成本与工人在地区间的流动成本较低时,会促使企业分散从事生产与经营活动。
产业集群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产业集群引言产业集群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门相当年轻的分支学科,它发展为一门独立的新兴边缘学科也才只有半个世纪多一点的时间。
产业集群是近年来学术界较为关心的一个话题,所以相应的理论已相当丰富和成熟,在本综述中主要阐述了国内外的一些学者关于产业集群模式及其效应的相关文献资料。
一、国外相关理论有关产业集群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马歇尔关于外部经济理论的研究。
而后,1909年韦伯的工业群理论,1934年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以及1991年克鲁格曼的规模收益递增理论,20世纪中后期波特的新竞争理论等,都从不同侧面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特征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探讨和研究[1]。
随后人们随产业集群的认识不断深化,产业集群的理论也不断趋于深化。
由于研究背景及目的的不同,国外的学者对于产业集群给出了多种不同的定义,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的说法[2]。
目前,关于产业集群的理论可以分为以下三类:韦伯的观点认为,集聚之所以形成是因为各个工厂为了追求集聚的好处——利益的增大、成本的节省而自发形成的。
克鲁格曼在规模报酬递增的理论基础上进行分析并认为,在一个区域内,工业生产活动的空间格局演化的最终结果将会是集聚。
从理论上证明了工业活动倾向于空间集聚的一般性趋势,并阐明由于外在环境的限制,如贸易保护、地理分隔等原因,产业集聚的空间格局可以是多样的,特殊的历史事件将会在产业区形成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也说明了现实中产业区的形成具有路径依赖性,而且产业空间集聚一旦建立起来,就倾向于自我延续下去。
波特是从竞争经济学的角度去研究产业集群问题。
他认为,产业集群更多地首先发端于一两家创新性的企业,这一两家企业刺激了许多其他同类企业的成长。
产业集群对企业竞争是高度重要的,这可以使企业更好地接近劳动者和公共物品以及相关机构的服务,同时有利于企业创新[3]。
在这些理论当中,最值得我思索的是波特的相关理论,他认为产业集群与竞争优势之间有密切的联系[4],并使之成为产业集群研究的热点,研究认为产业集群能带来创新、要素相对集中等竞争优势[5]。
产业集群风险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产业集群风险的影响及对策建议引言产业集群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同一行业或相关行业的企业集中分布并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产业体系。
产业集群的发展对于地方经济的繁荣和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其他形式的经济组织一样,产业集群也面临各种风险与挑战。
本文将从风险的影响和对策建议两个方面探讨产业集群风险问题。
一、产业集群风险的影响1. 供应链风险产业集群中的企业通常会形成紧密的供应链关系,一旦供应链中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会对整个产业链条产生严重影响。
供应商出现质量问题、供应中断等情况,都会直接影响到产业集群中其他企业的生产和运营,导致产业链断裂,甚至造成产能的严重损失。
2. 技术创新风险产业集群中的企业通常会依托共同的技术资源,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
一旦出现技术创新失败或者技术传递受阻的情况,就会导致整个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受到严重挑战,影响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
3. 市场风险产业集群中的企业通常会面对相似的市场环境和市场需求,一旦出现宏观经济的波动、市场需求的下降等情况,就会对整个产业集群的市场表现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企业的销售额下降、市场份额缩减等问题。
4. 管理风险产业集群中的企业通常会面临相似的管理问题,例如人才流失、管理体系不完善、成本控制不力等问题,一旦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营绩效。
5. 金融风险产业集群中的企业通常会依赖于金融机构融资,一旦出现金融危机、融资受限等问题,就会导致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影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
二、对策建议1.建立多元化的供应链体系为了降低供应链风险,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可以建立多元化的供应链体系,通过与多个供应商合作,降低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性。
还可以通过加强供应商管理,加强对供应商的质量监控和风险应对能力提升,确保供应链的稳定和可靠性。
2.加强技术创新与转移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应该加强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建设,提高技术研发能力,同时加强技术转移与共享,在产业集群内部形成良性的技术创新生态圈,以确保产业集群的技术进步和竞争力。
产业集聚文献综述
家产集聚体制的文件综述家产齐集是一个较为古老的经济现象,也是此刻世界经济活动表现出的明显特点。
对于家产齐集体制的研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不一样学科和派别从不一样的视角比较、剖析了家产齐集问题,已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成就。
对家产齐集理论形成和发展影响较大的主要有新古典学派、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等,家产齐集体制理论能够分为理论形成、发展和最新研究进展三个阶段。
最近几年来 , 因为政府的支持和公司的努力,我国家产集聚现象在各地区都较为显然。
纵观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家产集聚的研究,本文试图从国内外家产集聚体制的理论综述、家产齐集体制的影响因素、家产集聚体制对经济增加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概括。
一、外国家产集聚体制的理论综述17世纪创办的古典生产区位理论,包含河流、交通、资源等自然因素,被以为是家产集聚力的根源,且在传统的经济地理学中研究成果颇丰。
Krugman等人从经验上证了然一个地区优胜的自然属性在城市区位的形成上具有先天比较优势 (Fujita 和Mori,1996;Krugman,1993;Matsuyama 和 Takahashi,1998) 。
1977 年,Dixit 和 Stigliz 联合发布了《垄断竞争与产品的多样性》一文,创始了不完好竞争理论的建模技术,学者们开始从不完好竞争范式中探访解说传统经济地理理论所不可以解说的集聚体制。
Marshall(1920) 是最早从外面性中找寻公司集聚体制的经济学家,在其代表作《经济学原理》一书中,他以为规模经济应有内外之分,内部规模经济是公司内部生产能力的扩展,降低了公司的生产成本,外面规模经济海涵范围广,主假如公司与公司之间分工协作,从事专业化生产和劳动力市场、技术知识及基础设备的共享。
Harris 最初提出公司应凑近大市场进行生产经济活动的市场潜力理论 (Harris,1954) 。
而 Puga(1999) 的研究表示当产品的运输成本与工人在地区间的流动成本较低时,会促进公司分别从事生产与经营活动。
产业集群的风险研究综述
多的厂商产生 “ 搭便车” 的想法 . 群 内成员 就会产 生 集 惰性思想 。 这样就削弱 了集群 的创新能力 . 使得集 群在 低 水 平 的 生 产 中徘 徊 不 前 。德 国 学 者 格 拉 伯 赫 ( r hr19 ) 对德 国鲁尔工 业 区产业 集群研 究后 G a e,9 3 在 b 发现 . 整个集群 普遍 陷入低效状态 . 整体 上应对市场环
sg i c n .Ho v r h oe t l rs s o l se a e r d al e p s d t t e c n mi c rl s wh c p o o e a c u tr i nf a t i we e ,t e p tn i k f cu t r h v g a u l a i y x o e o h e o o c ice ih r p s d l se
中 图 分类 号 :0 2 9F 6 . F 6 .:0 99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 4 1 (0 8 l— 0 2 0 10 — 3 12 ) 10 1— 4
0 引 言
产业 集群 ( d s i ls r作 为 当前 区域 经 济 、 i uta c t ) n rl u e 产业经济领域一大热点 . 引起经济学家 、 政府部 门广泛
d v l D n n t e i d sr e e v ssu y a d e po e a n w t p c T e a t l n t e id sra l se sr k th me a d a r a o e eo me ti h n u t d s r e t d n x l r e o i . h ri e o h n u t l u t r s s a o n b o d t y c i c i
国内产业集群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产业集群研究文献综述魏剑锋(河南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开封 475004)1摘 要2 本世纪以来,产业集群现象已成为国内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研究热点。
本文对近几年中国学者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指出了研究的不足。
1关键词2 产业集群 国内研究 综述1中图分类号2F207 1文献标识码2A收稿日期:2008)01)11从20世纪8O 年代开始,产业集群现象逐渐成为国外理论界研究热点问题,恰逢其时,我国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产业集群迅速发展,在这样背景下,国内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和管理学界开始了对产业集群的研究。
本世纪以来,有关产业集群研究的文献大量出现,这些研究视角多样、领域广阔,并且紧密结合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的现实。
为能比较全面地反映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从研究视角的角度对这些文献进行归纳梳理。
1 关于集群的内涵和分类的研究由于产业集群本身形式的复杂性和研究者的出发点不同,导致了对产业集群(以下简称集群)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
王缉慈(1998)在5环境与规划A 6发表/北京新技术集聚体分析:它是正在形成的新产业区吗?0一文,引起了国际有关学术界的重视。
他对新产业区(集群)的定义是:新产业区是一种以地方企业集群为特征的区域,弹性专精的中小企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集聚,并结成密集的合作网络,植根了当地不断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王缉慈,2001)。
李小建(1997)评述了90年代国际经济地理学界关注的新产业区和经济活动全球化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区域的形成时间、规模部门结构、联系程度和根植性等方面来判别新产业区。
这些研究具有开先河之功效。
魏江(2003)以地理聚集和产业特性作为标准界定集群,所谓地理集聚所有成员企业和相关成员要素在地域上相互邻近,而且共同/锁定0于一个区域;所谓产业特性该地域集聚的成员企业只从事某一产业和相关产业的的生产和服务。
这是对我国以江浙地区为代表的典型集群形态的一种概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集群风险及其治理的文献综述
摘要:集群作为一种产业组织形式存在风险。
理论界一般从四个角度对集群风险进行分类但就集群风险预警、识别的研究相对薄弱这导致对集群风险治理的研究缺乏针对性。
应加强集群风险预警、识别和干预的研究。
在治理集群风险过程中既要关注某一具体风险更要注意集群风险的系统性。
基于集群具有公共性的特点及转型期政府相对强势的考虑集群风险治理还要注意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关键词:集群风险;分类;治理;综述产业集群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引入我国后受到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但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据统计1990~20__年浙江省就发生45次集群危机。
鉴于此本文就国内产业集群风险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以期厘清集群风险类别及治理思路。
一、产业集群风险类别(一)以产业集群风险形成机理划分为四种风险从产业集群风险形成机理的视角考察国内学者对集群风险的分类基本还是按西方学者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即分为周期性风险、结构性风险(FritzMehfinger and Valderrama1998)、网络性风险(Abrahalnson&Formbrun1994)和“自闭性”风险
(Markuson1996)。
其中周期性风险是指外部经济周期性波动给产业集群带来的风险而结构性风险则是指产业集群自身生命周期各阶段面对不同的风险网络型风险与自闭性风险的区别并不大都强调集群的优势可能在集群发展过程中成为集群衰败的诱因只是
前者更强调与集群网络性特征相关的因素。
因此一些学者认为集群风险表现形态只有周期性、结构性、网络性风险(蔡宁、杨闩柱、吴结兵20__)。
我国学者在西方集群风险表现形态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细化提出并发展了自稔性风险理论。
吴晓波、耿帅(20__)较早将网络化特征概括为四个方面:专业化分工、地理性临近、群内相互关联、协同与溢出效应并认为这四大特征在构成集群竞争优势的同时也滋生了集群自身内生的风险即“自稔性”风险。
易明、陈伟和彭晶(20__)引入演化经济学以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分析框架并结合集群自稔性风险特点构建产业集群自稔性风险成因的扩展模型。
陈金波(20__)所说的近交衰退和传染病风险很大程度上也指自稔性风险只是其中传染病风险更强调对集群发展的不利因素。
(二)以集群风险来源为依据分为两种风险导致集群风险的因素有很多有必要从集群风险诱因出发进行归类。
需要强调的是有人指出与集群相关的更大风险在于通货膨胀和过热的经济。
集群可能会造成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和房屋的价格上升加剧收入分化地方拥挤和环境压力(田慧蓝、陈雪梅20__)。
笔者认为这可能也是我国浙江省和广东省在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与此前的高速增长形成强烈落差的重要原因。
刘斯敖、吴莉云(20__)根据产业集群产生来源将集群风险分为外生风险和内生风险。
其中外生风险包括:经济风险、政治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内生风险包括结构性风险、网络性风险、生态性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内生性风险与外生风险
并不是相互孤立的内生性风险是集群衰退的根本原因外生风险是
集群走向衰退的诱因(朱瑞博20__)。
此外集群内部各要素都可能引发集群风险。
因此也可从集群要素的角度对集群风险进行分
类。
如集群品牌风险、资源风险、技术风险和制度风险等。
(三)基于集群内企业间相互关系划分为五种风险张明龙等(20__)
依据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相互关系将产业集群风险分为扎堆式风险、网络式风险、轮轴式风险、多核式风险、混合式风险。
其中
扎堆式风险主要分布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且区域往往有一定地
理和资源等优势这种集群主要面临“柠檬市场”风险或品牌风
险。
由大量中小企业构成的网络式集群往往意味着资产专用型过
强带来潜在风险、战略趋同导致恶性竞争风险、企业根植性产生
负面效应、知识外溢与信息共享导致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
轮轴
式集群中由于作为轴心的龙头企业起主导作用集群整体往往与龙
头企业“一损俱损”。
作为轮轴式产业集群发展高级阶段的多核
式产业集群可能存在各核心企业与隶属于各核心企业的中小企业
间缺乏合作而导致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风险。
对由多核式集群和
网络式集群混合而成的混合式产业集群具有各种集群的优缺点因
此前几种类型的集群风险均可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