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江南新区产业区总体规划简介
南平市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公示(新颖)

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公示区位分析图规划区布局结构图规划区土地利用规划图规划区综合交通系统图《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具体工作由武夷新区规划工作组和市城乡规划局承担。
2011年2月,市城市规划研究院完成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30),并通过省住建厅审查,2012年3月编制完成了总体规划成果。
为了使城市总体规划更具科学性、前瞻性,符合武夷新区发展的实际,根据《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现将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成果草案的主要容在闽北日报、市城乡规划局()和市城乡规划宣传公开栏(地点:文化广场)予以公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意见和建议。
公示时间为2012年3月28日至4月28日。
公示期间请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对规划成果草案提出意见和建议。
公示意见和建议反馈方式:1、通过市规划局公共留言;2、传真可发至0,请注明“规划公示意见”字样,并留下相应联系方式;3、信件寄往市城乡规划局办公室,邮编:353000,信封上请注明“规划公示意见”。
4、咨询:8858702,8835381,联系人:吴倩。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八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响应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部署,发挥闽北中心城市的区域带动与先行先试作用,引导武夷新区城乡统筹发展,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指导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部署,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五个统筹”,从现代城市建设理念出发,妥善处理自然生态保护、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开发的关系,促进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一个符合实际、面对未来需求、凸显地域特色的武夷新区,发挥新兴中心城市的集聚带动作用。
第三条规划期限规划期限:2010年~2030年近期:2010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第四条规划围及重点本规划按照地域围,划分为“武夷新区——中心城区(规划区)——新城区”三个空间层次:(1)武夷新区用地面积——4132平方公里;涉及区域——包括武夷山市全境,建阳市的潭城、童游、将口、崇雒、莒口、黄坑等乡镇、街道,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涉及的邵武市水北街道、光泽县寨里镇、司前乡和鸾凤乡等。
南平市三次产业结构比较分析与调整方向

南平市三次产业结构比较分析与调整方向1. 引言南平市是福建省下属的一个地级市,经济发展程度与产业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市区的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南平市的三次产业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合理的调整方向,以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2. 三次产业结构的概念和意义三次产业结构分为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三次产业结构可以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地区的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
3. 南平市三次产业现状分析在南平市的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仍占据主导地位,农业占比较大。
这与南平市地理位置的特点和历史发展有关。
然而,过度依赖农业会导致经济增长的局限性和稳定性。
第二产业在南平市的比重相对较小,主要是由于缺乏大规模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
工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体经济的增长。
第三产业在南平市的比重也相对较小,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发展水平不高、服务品质有待提高等问题。
发展服务业可以为南平市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提升居民的消费水平,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
4. 南平市三次产业结构比较分析为了更好地发展南平市的经济,需要进行三次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以找到合理的调整方向。
以下是三次产业结构比较分析的内容:4.1 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比较分析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在南平市的发展中存在着互补关系。
第一产业是农业,可以提供农产品来支持第二产业的发展。
第二产业是工业,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地区的经济增长。
因此,南平市应注重发展农业和工业,并建立起两者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
4.2 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比较分析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第二产业是工业,可以为第三产业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
第三产业是服务业,可以为第二产业提供运输、物流、市场销售等支持。
因此,南平市应注重发展工业和服务业,并加强两者之间的协同发展。
合福高铁南平站站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中心城市重要窗口 南平市新的增长极 江南新城发展纽带
2
二、用地规划布局
2
Planning Status
用地规划--- 01总体布局
站区规划人口约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513.97
公顷,其中居住用地208公顷;公共设施用地52.6
公顷;对外交通用地16.18公顷;道路广场用地
汇报结束,谢谢!
HUI BAO JIE SHU ,XIE XIE!
2
Planning Status
现状分析--- 08 SWOT分析
5.不利因素:
本区山体较多,地形较复杂,相对高差变化大,局部 有较大的挖方、填方工程、挡土墙、护坡、排洪沟(涵)
等工程,规划在这些地段尽可能结合地形,处理成坡地式, 以及坡地、台地混合式,主要作为生活居住用地,绿化用 地等。本地区的可建设用地相对较少,竖向工程处理费用
核心区规划--- 01总平面
4
Planning Status
核心区规划--- 02功能布局
4
Planning Status
核心区规划--- 03轴线分析
4
Planning Status
核心区规划--- 04道路系统分析
4
Planning Status
核心区规划--- 05鸟瞰效果图
整体鸟瞰效果图一
市政府
规划区
2
Planning Status
现状分析--- 01建设用地
规划范围:7.5平方公里 东西长约7公里、南北 长1公里。 南至闽江、北至山体、 西至合福铁路尖峰顶隧 道入口、东至洋坑大桥 南侧。
2
Planning Status
现状分析--- 02道路水系
平南县临江产业园大成园区总体规划修编环境

平南县临江产业园大成园区总体规划修编()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一次公示一、规划名称平南县临江产业园大成园区总体规划()二、规划概述、规划区位及范围大成工业园总体规划修编前园区位于平南县中心城区东南侧,地块南望镇隆镇,北临西江,西接中心城区,东为丹竹镇,规划大成园区为平方公里;规划修编后其园区位于县城中心城区东南面,地块横跨镇隆河,园区西侧以大成大道为界,北望西江,南靠镇隆镇,东连武林镇,规划总用地面积为平方公里。
园区规划修编后增加用地面积为平方公里。
2、规划期限和发展定位本次修编规划期限为年至年,其中近期规划期限为年年,远期规划期限为年年。
发展定位为建设发展成为西江经济带具有影响力的,以木材加工业、纺织印染业、服装制作加工业为主导,综合发展的现代化新型园区。
其主导产业为以木材加工业、纺织印染业、服装制作加工等产业为主的二类工业和三类工业。
3、空间布局结构临江产业园大成园区规划逐步发展形成“两心、两轴、多组团”的总体布局结构。
三、环评任务由来、环评内容及程序、任务由来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国务院令第号)及《关于印发<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和<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的通知》(环发[]号)的有关规定,《平南县临江产业园大成园区总体规划修编()》须编制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因此受平南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委托,广西博环环境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承担该规划修编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环评内容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工作内容简述如下:(1)环境现状调查。
调查内容有:规划范围内的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经济概况、环境质量现状和污染源排放现状等。
(2)对该规划的综合论证分析。
对规划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规划产业等从环保的角度进行可行性、合理性等方面的论证,找出规划的主要环境问题和环境制约因素,并针对规划方案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合理性的建议。
(3)环境影响分析。
南平市土目洲地块项目市场调研分析2

1000 800 600 400 200 0 2009年5月 7月 9月
740 249 286 300
833
176
98 126
11月 商品房成交套数
135
2010年1月
256 39
3月
135
研判
• 2009年南平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出现爆发式增长,主要是08年金融危机影 响下成交较为低迷期过后,市场需求快速释放,全年市区销售面积较08 年呈现较大涨幅! • 09年较08年,施工面积、竣工面积、销售面积稳步增长,但08较07年销 售面积和竣工面积则呈下降趋势,主要是受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的影响, 楼市成交相对低迷,楼市开发热度大减,2009年楼市则逐渐回暖,市场 商品房成交态势乐观前行! • 从成交套数上看,09年南平市区商品房成交套数整体呈稳步攀升态势, 至12月达到成交最高峰、833套。受2010年春节假期的影响,南平楼市成 交量明显放缓,3月份成交套数环比2月份增加了217套,势头猛增!
土目洲
综上
南平的方向在江南新区,南平的未来在江南新区
本案所在的江南新区不仅是南平的科教、行政文化体育、生态旅游、休闲娱乐、商务等中心, 更是南平上流社会高尚住宅聚居区,大量高消费人口的入迁已成定局。
江南新区具备着引领南平市楼市高端物业发展的先决条件!
在城市化不断加快、居住便利性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江南新区应凭借自身日益完善的配套
200 150 100 50 0 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 涨幅 2007 175.11 41.80%
南平市商品房建筑竣工面积
475.9
25.00% 20.00% 15.00%
115 110 105 100 95 90 商品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万平方米) 涨幅 2007 105.41
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2年市政府重点工作目标任务责任分解的通知-南政办[2012]8号
![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2年市政府重点工作目标任务责任分解的通知-南政办[2012]8号](https://img.taocdn.com/s3/m/c087f73f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80.png)
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2年市政府重点工作目标任务责任分解的通知正文:---------------------------------------------------------------------------------------------------------------------------------------------------- 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2年市政府重点工作目标任务责任分解的通知(南政办〔2012〕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大中专院校: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政府工作提出了明确目标任务,具有很强的定性定量的约束性要求。
为了确保既定目标任务的有效落实,根据市政府的要求,现对2012年重点工作进行责任分解,确定了136项任务,分别由81个单位牵头负责。
现将具体要求通知如下:一、要高度重视,强化措施。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行职责的开局之年,各责任单位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对照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抓紧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强化定性定量约束性,继续打好“五大战役”,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南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二、要明确责任,加强协作。
各牵头责任单位要进一步细化、量化各项目标任务,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做到定人员、定任务、定时间、定要求,确保各项工作有人负责,有人落实。
各牵头责任单位要加强与协办单位的沟通联系,加大工作协调力度;协办单位要增强责任意识,积极主动配合牵头责任单位,形成合力,抓好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确保全年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三、要加强督查,抓好落实。
各牵头责任单位要采取定期检查和重点抽查的方式加强督促检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对解决不了的,及时报请市政府分管领导批示或出面协调解决,狠抓工作落实。
各牵头责任单位应在7月15日、12月15日前分别把工作完成情况书面报送市政府督查室,由市政府督查室汇总整理报送市政府领导。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促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集群发展七条措施(试行)的通知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促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集群发展七条措施(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2.23•【字号】南政综〔2021〕27号•【施行日期】2021.02.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其他规定正文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促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集群发展七条措施(试行)的通知南政综〔2021〕2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夷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大中专院校:《南平市促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集群发展的七条措施(试行)》已经市政府第82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南平市人民政府2021年2月23日南平市促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集群发展的七条措施(试行)为加快打造以食品加工、林产工业、机电制造、新型轻纺、新型建材、氟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集群,进一步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推动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措施。
一、鼓励以商招商。
重点产业集群企业、商会、协会、中介机构等新引进市域外关联制造业企业的,在项目取得施工许可证之日起一年内,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达3000万元以上的,对新引进关联制造业企业的引资方给予30万元奖励。
对引进重大招商项目的企业或个人,由市政府予以表彰。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商务局、发改委、住建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财政局,市本级三大产业组团,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二、经营贡献奖励。
对新引进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达5000万元(其中食品加工和林产工业项目2000万元)以上的重点产业集群制造业项目,从完工投产当年起,以企业经营贡献地方留成部分前3年按80%、后2年按50%为计算参考给予奖励。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委、住建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财政局,市本级三大产业组团,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三、支持增产增效。
对增资扩产且年产值较上年度(其中:2021年较2019年)增长10%以上的重点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待项目完工投产后,按照其经营贡献地方留成部分较上年度增量部分的40%为计算参考予以连续三年奖励。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南平市江南新区产业区总体规划的批复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南平市江南新区产业区总体规划
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南平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8.09.23
•【字号】南政综[2008]180号
•【施行日期】2008.09.2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
正文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南平市江南新区产业区总体规划的批复
(南政综〔2008〕180号)
市城乡规划局:
你局《关于要求审批〈南平市江南新区产业区总体规划〉的请示》(南规综〔2008〕56号)悉。
经研究,原则同意《南平市江南新区产业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江南产业区规划》),现将有关事项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江南产业区规划》确定的规划范围、布局结构、功能分区等,规划范围内各项建设应符合本规划要求。
二、园区内地形较复杂,工程管线、用地竖向建设应本着“工程合理、因地制宜、景观美好”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各项基础设施和环保治理的同步建设,努力创造高标准的工业新区。
三、请严格按照本批复要求,认真组织《江南产业区规划》的实施,实施过程中如在重大调整,应报原批准机关审批。
此复。
二○○八年九月二十三日。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闽北经济开发区(产业集中区)建设和管理的若干意见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闽北经济开发区(产业集中区)建设和管理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3.21•【字号】南政综[2007]71号•【施行日期】2007.03.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闽北经济开发区(产业集中区)建设和管理的若干意见(南政综〔2007〕7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为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把闽北经济开发区(产业集中区)建设成“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产业提升的示范区”的战略构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开发区建设和管理提出如下意见:一、完善工作机制搭建机构。
闽北经济开发区(产业集中区)管委会要根据市政府赋予部分市、县级行政、经济管理权限(南政综〔2006〕397号文件)的授权规定,尽快组建经批复设置的经济发展、建设、环保、招商等内设分支机构,并行使相应职权。
机构要按投资项目服务中心的运作模式,实行集中办公,并联审批,限时办结,为投资者提供一条龙服务。
管委会要与武夷山市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走以产权为纽带、组建合作公司(南平市控股),实施联合开发兴田组团的路子。
现有的仙店工业园不列入合作开发范畴。
兴田组团开发,如需接续仙店园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可通过评估,合理定价,视为武夷山市政府持有的本金入股。
规范程序。
管委会内设机构要全面履行市政府赋予的行政和行业管理职责。
开发区范围内相关事项均应由管委会的相关部门受理、审批;按程序需逐级转报的,市直有关部门应根据管委会意见予以过路盖章;管委会尚未设立相应审批办理机构的,仍按原渠道报审,建阳市、武夷山市或市本级有关部门积极支持。
开发、建设过渡期,明确:开发区范围内,已征用的区域由管委会为主管理;已规划未征地的区域由建阳市、武夷山市按照开发区的规划和要求,严格控制,加强管理,尤其要杜绝以补偿为目的的买地、抢建抢种、乱搭乱建等行为。
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2月25日市三届人大七次会议批准)前言“十二五”时期,是南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确保我市比全国提前三年、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
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积极适应新变化,妥善应对新挑战,牢牢抓住新机遇,全面落实新要求,加快促进南平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编制,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省委八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市委三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南平市委贯彻落实<中共福建省委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推动福建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和市委三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南平市委关于制定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依据,主要阐明未来五年南平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战略定位、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是政府依法履行职责、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制订实施各级各类规划和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全市人民为之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开创南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十一五”是南平市发展进程中不寻常、不平凡的五年。
随着“十一五”规划目标的胜利完成,我市进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在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中的先行先试作用”,海西战略在全国的地位更加凸显;省委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加快南平中心城市发展,加强产业和人口集聚,提升带动辐射周边城镇发展能力”,“加快开发建设武夷新区”,对南平发展寄予新的期望,提出新的要求。
面对重大历史机遇,南平发展和海西绿色腹地建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第一节“十一五”发展成就“十一五”时期,我市紧紧抓住海西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主动融入海西发展大局,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克服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项目产品策划报告

象屿建设[江南新区]项目产品策划报告第一部分项目基地评估一、项目建筑指标:项目可建设用地为120公顷,规划片区内主要以居住为主、并配臵一定的公建用地。
二、项目方位特征:项目基地处在南平市延平区,位于九峰山东麓、闽江南岸,属南平市政府重点发展规划的政府新区。
是南平市“一城四片区”城市总体规划中夏道片区的前沿开发阵地。
项目与中心城区关系地二、基地现状分析:◆四至:本项目西靠南平市著名的风景区九峰山公园,北面与闽江一路之隔,南面靠山坡地,东面直通夏道片区。
周边旅游资源丰富,山水兼备。
◆地形:规划区内地形长约3公里、宽约0. 5公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1.2平方公里,目前有土路至教师公寓与水南连接。
用地以丘陵为主,其余大部分为田地,农村住宅用地占地较小一部分。
基地东南部地势略高,地形高差从80米至160米左右。
景观:项目依山傍水,西靠九峰山、北依闽江,风光秀丽,具有极佳的天然景观价值。
交通:基地现有交通主要从水南通过南平大桥与市中心连接,所经过线路多为工业厂房与破旧的居民区,没有公交线路通过,与中心城区的路距较远。
未来规划:西南方向:修建西溪大桥,沿闽江南岸修建滨江路,东北方向:在五里沙与后甲之间修建一座闽江大桥,跟对岸相接, 水上交通:在八仙组团修建客运码头、采用高速汽艇至中心区延福门码头。
基地现状图片:三、系统关系评估(一)与城市发展规划的关系■项目偏离现有的城市中心,进入市中心的路距较长。
■位于政府城市南扩的第一站,属于近郊型的项目。
■在政府一城四片区的总体规划中,本项目是最先启动,也最具地理优势。
■中心城区可供开发的居住用地少且条件较差,形成本案的市场机会。
(二)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西靠著名的九峰山风景区■北望秀丽的闽江,拥有三公里的江岸线■背靠自然山体且基地为山坡地貌,具有较高的山景价值。
■项目能够使自然资源与城市资源有机的结合,环境清幽,具备发展高品质住宅的先天条件。
(三)与生活配套的关系:■项目为新区建设,目前几乎没有街区配套。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南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南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4.03•【字号】闽政文〔2024〕121号•【施行日期】2024.04.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南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南平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批准〈南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南政综〔2024〕8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省自然资源厅审查通过的《南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南平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紧扣高质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等重要使命,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积极融入福州都市圈、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加快全方位绿色高质量发展,大力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努力打造生态宜居山水城市、福州都市圈次级中心。
二、筑牢安全发展基础。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节约用地制度,严守粮食、生态、资源安全底线。
到2035年,南平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85.47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61.741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7552.3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不超过省级下达的控制数;用水总量不超过省级下达的指标。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市政府文件的决定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市政府文件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10.28•【字号】南政综〔2016〕199号•【施行日期】2016.10.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立法工作正文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宣布失效一批市政府文件的决定南政综〔2016〕19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夷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大中专院校:为从源头上促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按照省政府的部署,市政府对2014年12月31日之前发布的文件进行全面清理。
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对与现行法律法规不一致、已被新规定涵盖或替代、调整对象已消失、工作任务已完成或者适用期已过的185件市政府文件宣布失效。
凡宣布失效的市政府文件,自本决定印发之日起一律停止执行,不再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要按照“谁发布谁组织清理,谁起草谁提出清理意见”的原则,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计划、有步骤地对2014年之前各自印发的文件进行全面清理。
文件清理工作要注意把握以下原则:一、突出合法性。
要将文件清理与促进政府依法履职结合,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凡是文件内容同现行法律、行政法规不一致甚至相抵触的,宣布失效。
凡是于法无据,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宣布失效或修改完善,保证政府制定的文件依据合法、程序合法、内容合法。
二、突出适应性。
要将文件清理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结合,凡是妨碍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文件,宣布失效。
对文件中部分内容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不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或文件之间存在不协调、不衔接情形的,予以修改完善。
三、突出有效性。
文件清理要利于放管结合的辩证统一,对拟宣布废止或失效的文件,要进行科学的评估。
南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南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文本(公示稿)南平市人民政府2013-9-25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市域发展定位与战略 (3)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第四章市域主要城镇发展指引 (8)第五章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10)第六章市域产业布局规划 (14)第七章市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8)第八章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21)第九章市域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划 (24)第十章市域世界遗产及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7)第十一章市域综合交通体系协调规划 (30)第十二章市域市政基础设施和综合防灾规划 (33)第十三章延平城区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36)第十四章延平城区土地综合利用与空间管制 (37)第十五章延平城区空间总体布局 (39)第十六章延平城区工业与物流业布局规划 (44)第十七章延平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和景观规划 (46)第十八章延平城区公共设施发展规划 (50)第十九章延平城区住房建设规划 (54)第二十章延平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57)第二十一章延平城区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59)第二十二章延平城区新区建设与旧城更新规划 (60)第二十三章延平城区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65)第二十四章延平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68)第二十五章延平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72)第二十六章延平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79)第二十九章延平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82)第三十章延平城区近中期建设规划 (84)第三十一章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 (88)第三十二章附则 (89)附表1: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9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规划是在《南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达到规划期限的情况下,为适应新的宏观形势和外部环境,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发展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由南平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南平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1.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借助城市总体规划的综合平台,落实海西发展战略,提升南平在海西城镇群中的战略地位。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的批复-闽政文[2012]221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的批复-闽政文[2012]221号](https://img.taocdn.com/s3/m/316bce9d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2e.png)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的批复正文:----------------------------------------------------------------------------------------------------------------------------------------------------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的批复(闽政文[2012]221号)南平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请求批准〈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的请示》(南政综〔2012〕102号)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武夷新区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世界遗产地、绿色生态城”为目标,推进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强化“双世遗”整体性保护,逐步把武夷新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绿色生态、经济繁荣、城乡协调的闽浙赣交界区域重要中心城市。
三、合理有序拓展城市空间。
到2030年,城区规划人口规模70万人左右,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90平方公里以内。
要突出武夷山山水人文特点,构建“一山、两区、三组团”的总体空间布局结构。
要加强对兴田组团开发强度和建筑风貌的控制,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提升城市服务带动功能,加快推进新城建设。
注重发展时序和规划弹性,集约节约用地。
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要提升区域交通枢纽地位,按照武夷新区带状城市的发展特点,完善内外交通体系建设;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推广低碳节能的绿色交通方式。
统筹规划和建设城市供水水源、给排水、供电、通信、燃气、环卫等基础设施,加强城市综合防灾设施的规划建设,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
五、重视历史文化遗产、自然环境的原生态保护和城市景观塑造。
要加强对闽越王城遗址等物质文化遗产和理学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平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平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1.12.21
•【字号】南政办〔2021〕45号
•【施行日期】2021.12.2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质量管理和监督
正文
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平市“十四五”制造业高
质量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南政办〔2021〕4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夷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大中专院校:
《南平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21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平江南新区产业区总体规划简介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背景为加快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城镇集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规范和引导工业开发区的建设管理,推进工业开发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促进江南新区的规划建设,顺应新时期南平城市发展要求,疏解南平旧城压力,拓展南平城市的发展空间,增强南平作为闽北中心城市的地位。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受南平市城乡规划局及江南新区管委会委托,市规划院展开了“江南产业区”总体规划编制的前期调研工作,并提出初步规划框架方案。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了南平市江南新区产业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第2条规划依据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9.1);⑵《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5年第146号令发布)(2006.4.1);⑶《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⑷《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⑸《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⑹《开发区规划管理办法》(1995.7.1);⑺《福建省工业项目投资强度与用地规划控制指标(试行)》(闽国土资综[2005]58号);⑻《福建省城镇体系规划综合报告》(1997-2010);⑼《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及2020年远景目标》(2005.12);⑽《南平市城市总体规划(修订)(1995-2010)》(1999.8);⑾《南平市江南产业区总体规划》( 2002.6 );⑿《南平高产业区罗源产业区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3.4);⒀《南平市江南产业区夏道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2004.12);⒁《南平市江南产业区文田互通口产业区控制性规划》(2005.9);⒂《南平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5修订版);⒃南平市各有关部门对本区开发建设的规划建议。
第3条规划范围南起夏道镇鸠上村路下,北至夏道镇水井窠村、横坑;西起水南街道办事处罗源、岭炳洋村,东至炉下镇下岚村、瓦口库湾。
总占地面积约为27.89平方公里,合计41835亩。
第4条规划期限本次规划分近、中、远期、远景四个发展阶段:近期:2007—2010年;中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
第5条发展规模⑴用地规模: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为19.92平方公里(合29880亩)。
⑵人口规模:本次规划产业区总人口规模约15.6万人。
第6条功能定位海峡西岸经济区山海协作的窗口、对接“长三角”的产业基地;南平产业聚集的平台、江南新区有机组成部分;集科、工、贸一体,产业特色鲜明,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综合型、创新型和生态型产业园区。
第7条本规划一经批准,凡在规划区范围内从事各项规划编制、进行城市规划管理和开展各项建设活动,应以本规划为依据。
第8条本规划经南平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南平市江南新区管委会组织实施,南平市城乡规划局依法按照本规划进行规划建设管理。
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第9条规划指导思想⑴合理定位,从区域分析入手,论证产业区的地位和作用,合理确定产业区未来的发展方向、速度和规模。
⑵合理进行用地空间布局,优化用地结构,确定科学的产业区发展空间框架,引入经营城市理念,建立起有序、灵活的产业区土地投放控制体系,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
⑶近远期结合,突出重点,合理安排各项建设用地,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增加规划的弹性和应变能力,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引导产业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⑷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⑸突出地方特色,融入现代城市设计理念,保障城市形态的延续和发展。
⑹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综合规划,合理布局,处理好产业区与区域、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第10条规划原则⑴生态性原则本着“生态优先”的原则进行规划布局⑵可持续性原则与江南新区总体规划相衔接,合理分区布局⑶经济性原则引入合理的发展理念,提高土地利用率,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价值。
⑷灵活弹性原则提高土地利用的灵活性与弹性空间,使得产业区在土地利用开发过程能够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况相适应。
⑸分期开发原则规划考虑各发展阶段功能的相对完整性和稳定性及土地开发的不同强度,合理布置各项功能用地,形成步步为营的稳定秩序。
⑹科学性原则综合解决产业区内工程问题,做到既科学合理,又节约投资。
第三章规划结构与用地布局第11条规划结构⑴产业区用地发展方向以向东、南发展为主,向西发展为辅。
⑵整体布局上突出“轴带结合、梯度推进”的组团式的布局模式,形成产业区“闽江南岸、四大组团、多轴发展”的空间结构。
①“闽江南岸”:指产业区发展的主要区域,是未来产业区生产、生活、娱乐、休闲最集中的区域,集中体现了产业区的整体空间发展与城市建设风貌。
②“四大组团”:指罗源组团、文田组团、陈坑—瓦口组团、鸠上组团等四大组团,是依靠现状各个发展点建设而成、相互影响且相互独立的建设区域,是产业区未来生产、生活的集中区域。
③“多轴发展”:多轴是指一条316国道综合发展主轴及四大组团内部的空间发展次轴。
多轴线发展有利用于多组团发展,使得各组团之间建设即互不影响,又相互统一。
第12条用地布局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为2788.90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991.70公顷。
包括居住用地为186.57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9.37%;公共设施用地共67.1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37%;工业用地共1234.9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62.0%;仓储用地26.1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31%;道路广场用地208.9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0.50%;对外交通用地41.7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10%,市政设施用地和绿地分别为40.30公顷和185.9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02%和9.33%。
另外,水域和其他用地面积为261.57公顷,规划发展备用地面积为535.63公顷。
(规划发展备用地不列入规划期内相关规划指标测算)第13条居住用地布局⑴规划用地内居住用地总面积为186.57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9.37%。
⑵各产业组团按其需求布置相应居住用地:①罗源组团:居住用地主要结合现状罗源村整合拓展,以及位于316国道北侧沿线地区。
②文田组团: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文夏路沿线、316国道至横坑路之间地区。
③陈坑—瓦口组团:主要位于瓦口库湾周边,以及结合现状下岚村、洋洧村整合拓展。
④鸠上组团:主要结合现状鸠上村整合拓展。
⑶在成功路、文夏路之间的居住用地条件相对优越,以多层(6层及以下)、中高层(7~9层)为主,适当布置一些高层(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其他居住用地以低层(1~3层)、多层(6层及以下)兼容的居住建筑为主。
⑷居住区配套公建的配建水平,必须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
并应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和同时投入使用。
第14条公共设施用地布局规划公共设施用地面积为67.1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37%。
根据本区地形条件和布局结构规划产业区要公共设施用地,该类用地产业区公共设施主要分布于文田组团中心区域。
第15条工业用地布局工业产业用地是产业区主要用地构成,均衡分布于各产业组团,用地面积为1234.9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62.0%。
规划考虑企业内部联系的便利性,规划的主要组团均由200米×300米,或200米×400米的标准地块组成,在其周围布置道路;并可根据需要再进行100米×100米,100米×50米地块的进一步细分,便于操作。
第16条商贸物流、仓储用地在文田316国道处安排大型仓储式综合批发市场。
仓储用地主要设置在产业区316国道沿线用地条件相对优越地段及绕城高速公路互通下口相邻地区。
用地面积26.1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31%。
第四章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第17条规划原则⑴使之成为产业区各部分用地布局的“骨架”,以及各类用地分界线、交通联系通道和景观通道。
⑵满足交通运输要求,力求与用地性质相协调,对外联系便捷。
⑶满足产业区环境要求、工程管线布置要求及防灾方面要求。
⑷与过境道路高速公路、国道相衔接,严格遵守高速公路、国道对道路边两侧沿线用地的控制要求。
⑸道路竖向规划顺应地形地势的发展,尽可能保证山体绿化植被的完整性,道路线型及产业区空间景观的相互协调。
第18条道路系统规划⑴对外交通产业区的对外交通规划主要包括铁路、公路、高速公路和水运。
⑵路网系统根据本区的自然地形和布局结构形态,本区道路将以主干道为骨架的方格网结合自由式的“网状自由式”的道路系统。
产业区规划中道路系统分为:过境道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4种。
第19条公共交通规划道路绿地发展战略:突出公共交通的优先地位,建立一个方便、快捷、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管理良好、环保舒适的公共交通系统,逐步改善居民出行结构。
根据产业区道路网布局布置公共交通的枢纽站、中心站、首末站,形成各功能区之间的公共交通走廊。
第20条道路交通设施布局合理布局社会停车场,严格执行有关公共建筑、居住区配建停车场的规定。
产业区由于其生产用地的自身特点,占地大,停车空间充足,对社会停车的需求有限,故不再专门设置集中的社会停车场,停车问题通过配建停车场解决。
另外,要求大型公共建筑必须按规定配建单位停车场。
第五章用地竖向规划第21条竖向规划构思⑴挖方区选择以相对独立、高程小的山丘作为集中取土区,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山体脉向、自然生态景观的破坏和土体自然稳定层的扰动、地质灾害的产生。
⑵填方区在满足防洪涝、工程建设用地要求情况下,尽可能减少片区内土方工程量。
⑶在山垄内平整用地就近取土时,应尽可能减小挖方断面的高度、面积,减少对土体自然稳定层的扰动,片区内土方工程量平衡。
第22条用地竖向规划产业区竖向设计以基地的现状情况,地形地势和周边道路基础,结合产业区的空间形态规划意图来设计。
⑴重点从区位交通条件,地形坡度与山地建筑的相互关系,山地特征的空间特性与景观特性等方面入手⑵用地竖向规划本着“工程合理、造价经济、景观美好”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随坡就势,结合其内在的要求和各自的特点,作好高程上的妥善安排。
⑶用地竖向规划的景观控制规划设想:①保留规划用地范围内的制高点、俯瞰点和有明显特征的地形、地物;②保持和维护产业区绿化、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有价值的自然风景和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地点、区段和设施;③保护和强化产业区有特色的、自然和规划的边界线;④构筑美好的产业区天际轮廓线。
⑷用地分台地景观要求:①用地作分台地处理时,挡土墙、护坡的尺度和线型应与环境协调;②公共活动区宜将挡土墙、护坡、踏步和梯道等室外设施与建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规划;③挡土墙、护坡、梯道等室外设施较多,其形式和尺度宜有韵律感;④公共活动区内挡土墙高于1.5M、生活生产区内挡土墙高于2M 时,宜作艺术处理或以绿化遮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