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学生与家长心灵沟通的桥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架起学生与家长心灵沟通的桥梁
摘要:家长和学生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是家庭教育的基础,但有些学生在高中阶段,进入青春期以后,心理和生理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思想意识上与家长产生了分歧而导致关系逐渐疏远,严重的会发生沟通障碍;家长不知道学生想什么、做什么;学生也不愿意与家长交流。

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教育和成长。

本文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学生家长老师沟通
笔者班上有位学生,父亲打工,工作很辛苦,母亲身体不好,在家做家务和手工,他还有个姐姐在外地读书,经济比较拮据。

他常带香烟进学校,平时表现比较散漫。

经过进一步了解发现,他认为在生活中父母主要关心的是姐姐,而不关心自己。

因对父母的误解,他周末放假经常在外面玩,甚至晚上也不回家睡觉,不愿意与父母沟通。

父母基本上失去了对他的监管。

针对这种情况我找家长进行了沟通,说出了孩子内心的感受后家长显得很无奈,一个劲地重复:“我们怎么会不关心他呢?”事实上,世界上哪有不关心孩子的家长呢?只是有些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关心,而一些孩子又无法感受或者理解父母的关心罢了。

作为一名班主任,怎样才能在学生和家长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让家长和学生之间消除隔阂,增进了解呢?
一、学生与家长产生沟通障碍的原因
学生与家长之间产生的隔阂主要源于沟通障碍,而障碍产生的原因家长负有主要责任,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是时间问题。

家长太忙,忙于工作和个人事务,没时间管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学生教育的问题,没时间陪伴学生,这样就导致了沟通时间存在障碍。

家长有空的时候学生在学校里;孩子回到家,家长又很少有时间陪伴学生过周末。

最终导致家长与学生在一起相处的时间更少,失去了沟通的空间和氛围,造成沟通障碍。

二是思想问题。

由于家长和学生的位置不同,导致看事物的视角不同,思想难统一。

一般情况是家长希望学生做的事情,学生不喜欢;学生喜欢做的事情,家长大部分都反对。

思想上的不一致造成了学生和家长间在认识上的分歧,甚至产生矛盾,在没有共识的情况下导致学生不愿意与家长沟通,学生觉得是父母的干涉,让自己失去了独立的人格。

三是态度问题。

部分家长教育学生不以理服人,不平等对待,动辄在学生面前摆家长的威严,在这种无形的压力下的沟通不是心灵的沟通,而是“领导训话”,使沟通的效果大打折扣,学生只是敷衍了事;另外,学生上职校学习,家长大都比较失望,失去了关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为再怎么关心也没有什么大的前途。

四是方法问题。

家长总是过多地批评学生存在的不足和缺点,总是横向地与别的学生去比较,经常在无意之中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却很少表扬学生的优点,最终导致学生的反感,无形当中形成了隔阂。

五是认识问题。

家长总是想在物质生活上给学生创造优越的条件,而学生不了解现实生活的艰辛,家长的过分宠爱只会让学生养成骄横的习气。

针对以上情况,应分别对学生和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双方重新回归正常的家庭教育轨道;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这样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架起学生与家长心灵沟通桥梁的途径
1.从生命意义教育着手,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1)采取多种形式、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教师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可以在适当的时机,通过主题班会等,从正面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体会作为父母的不易;让学生充分体察父母的处境与内心感受;让学生觉察;父母的人生阶段和心理需求;让学生明白自己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不能要求父母像小时候一样照顾你;教育学生明白父母给予自己生命的意义,体谅父母,关心父母,爱惜父母,感恩父母。

(2)教会学生经常主动问候父母,关注父母。

每个父母都是关心、爱护自己孩子的,而作为孩子,也要学会关心父母。

在离开父母身边的时候要学会主动地问候父母;在父母生日的时候说一声生日快乐;在父母生病卧床的时候捧上一杯热水……每个父母接到这样的问候都会非常开心、欣慰,觉得他们没有白白付出,他们得到了孩子的回馈。

2.从亲近父母教育着手,引导学生孝敬、信任家长,消除对家长的误解和隔阂
有些学生把父母的关心当成多余,把父母的建议当成唠叨,对父母的言行存在着对抗心理。

作为班主任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天下父母大都关心孩子,只是关心的方式各有不同;有的含蓄一些,有的则外露一些。

不要总是把父母的关心当成管束,要学会接受父母的关心和关怀;父母的经验毕竟比自己要多一些,在生活和学习中,当学生有疑问时要学会倾听父母的意见和建议,不能抱有敌对情绪,以为父母的建议都是说教。

通过亲近父母教育,学生学会了接受父母的关心,而不是把它看成唠叨;让学生学会倾听父母的建议,而不是一概排斥,从而消除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误解与隔阂。

3.从加强与学生家长联系着手,劝导家长进一步关爱子女
作为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一方面应经常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表现,便于学生家长了解其子女在校情况;另一方面要定期举办家长
会,与家长共同学习如何跟学生进行沟通的艺术,如何更好地关爱他们的子女,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起一种温馨、理解、尊重、信任的亲子关系。

班主任可协同家长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采取正确的方式、适度地关心孩子的生活及学习。

每个学生都需要父母的关心,但他们对父母关心的方式和程度有不同的要求,作为父母必须选择正确的方式和合适的度来关心他们的孩子。

何谓正确的方式呢?就是在理解、尊重学生的前提下,以学生认可的方式关心学生的生活及学习,而不是主观地以自己感觉为出发点,用自以为合适的方式过度地干涉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家长关心学生要有适当的度,关心不能过少,又不能过多。

少了,孩子认为父母不喜欢他,多了,会引起孩子的反感,认为父母把他的一切给包办了,没有自由。

如何才能掌握正确的方式和把握适当的度呢?这就需要父母和孩子之间进行沟通、协调。

(2)经常与孩子进行思想、行为上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行为变化。

作为父母不能总是高高在上,而是要走近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

最好是在户外活动中,创造一些情境和轻松的氛围。

只有经常走近孩子,走进孩子的生活世界,才能及时了解孩子思想及行为上的变化。

在进行亲子沟通时切忌简单、粗暴,对学生一味地进行指责和批评,面对问题应与学生共同分析、探讨原因及纠正、补救的方法途径,以帮助的心理进行交流。

(3)利用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开展双方互动。

生活中,父母不应只告诉孩子阳光的一面。

当父母遇到高兴的事时,会与孩子分享,当父母遇到不如意的事时也要让孩子知道,让孩子学会与你一起分担;把孩子看作是家庭中独立的一员,这样会增强孩子的责任意识,因为困难最能让人团结在一起。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付出不是单方面的,而是相互的,只有透过双方实际的行为,挖掘出背后的情感付出,感受到对方的认同和好感,才能形成和谐的亲情关系。

4.从构建和谐家庭的教育着手,引导学生与家长互让互谅,双方求同存异,化解矛盾
有的父母对学生平时的学校生活及社会生活了解不够,他们也想了解学生的生活及心理的情况,但方法往往不正确,如偷看学生的日记、书信、聊天记录等。

学生对父母的这种行为非常不满。

教师应教会学生对父母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同时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应从内心上检讨,双方互让、互谅才能真正消除误解,才能互敬互爱,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