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详解
海水“制碱” 课件(共24张内嵌视频)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
课堂小结
海水“制碱”
氨碱法制纯碱
纯碱的性质
流 纯 碳酸氢钠 程 碱 的性质和
的 用途 用 途
碱 与酸 性 反应
与氢氧化 与氯化 钙反应 钡反应
复分解反应
重点探究
[思考交流] 1.上述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2HCl + Na2CO3 === 2NaCl + H2O + CO2↑ H2SO4 + Na2CO3 === Na2SO4 + H2O + CO2↑ 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 Na2CO3 + BaCl2 === BaCO3↓+ 2NaCl 它们都是复分解反应,即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它们有沉淀生成或者有气体生成或者有水生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重点探究
复分解反应的应用——离子共存 (一)条件:如果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结合后可以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则两者不能共存。
(二)不能共存: H+:OH-、CO32-、HCO3-等; OH-:H+、NH4+、Fe3+、Cu2+、Fe2+、Mg2+、Al3+等; CO32-:H+、Ba2+、Ca2+等; SO42-:Ba2+等; Cl-:Ag+等。
当堂检测
1.下列有关氨碱法与侯氏制碱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 这两种方法都利用了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进行分离 B. 侯氏制碱法比氨碱法制碱的工艺更绿色环保 C. 所用盐水都是除去杂质后的精盐水 D. 其产品纯碱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碱
初中化学第八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课件
3.已知可溶性钡盐有毒,而在医院里做胃镜透视时,要用 BaSO4造影,俗称“钡餐”,吃下BaSO4无毒是因为 ( BaSO4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但如果无意中 误服了BaCO3则会引起中毒,这是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
示,下同)( BaCO3+ 2HCl === BaCl2 + H2O +CO2↑ ),
氨水的溶液显碱性,能更多吸收二氧化碳。
2、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铵, 哪种物质首先结晶析出?为什么?
温馨提示:20℃时,NaHCO3
、NH4Cl溶解度分别是9.6g、37.2g。
NaHCO3、NH4Cl 同时存在于水溶液中,这两种物质在室温 条件下, NaHCO3的溶解度最小,因此先析出晶体。
“侯氏制碱法”工业生产的简单流程
碳酸钠、碳酸氢钠 1、碳酸钠( 化学式):Na2CO3 俗名: 纯碱、苏打 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 物理性质: 性。纯碱不是碱,是盐,但水溶液显碱性。
记 住 哟
用途: • 工业纯碱( Na 2 CO 3 )主要用于玻璃、化工、 冶金、造纸、印染、合成洗涤剂、石油化工 等工业。 • 食用纯碱(Na2CO3)主要用于食品工业。
仓山镇中刘强
一、氨碱法制纯碱-Na2CO3
原理及步骤):
盐水
精制 碳酸化
精盐水
吸氨
氨盐水
碳酸氢钠
过滤
热解
纯碱
NaCl+NH3+H2O+CO2=NaHCO3+NH4Cl
△ 2NaHCO3=== Na2CO3+H2O+CO2↑
1、请从酸碱反应的角度分析:在用氨碱法生产纯碱 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先向饱和食盐水通入氨气,制成 饱和胺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第八单元第三节 海水“制碱” 课件
重点:碳酸钠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通性;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难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及判断。
纯碱的性质
1、与酸碱指导剂作用: 2、与酸反应: 3、与氢氧化钙(氢氧化钡)反应: 4、与氯化钡(氯化钙)反应:
三、盐的化学通性: 1.盐与酸反应
盐 + 酸 → 新盐 + 新酸 Na2CO3+2HCl=2NaCl + H2O +CO2↑
碳酸盐(CO32-):除碳酸钾、碳酸钠、 碳酸铵溶,MgCO3微溶,其余不溶。
例:HCl +Na2CO3
1、交换位置:
HCl+Na2CO3 NaCl+ HCO3
2、定化学式:
;H2CO3
2HCl+Na2CO3 2NaCl+H2O+CO2
笔下生辉一:
HCl+NaOH=
Na2CO3+BaCl2=BaCO3↓+2NaCl
共同点: 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
四、复分解反应
AB + CD = +
复分解反应要产生,且能够进行到底, 一般应考虑两方面的条件: 1、考虑反应产生的基本条件 (对反应物要求的条件)
两者缺一不可
2、对生成物的条件要求
1 、对反应物要求的条件:(除酸碱 中和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酸 与碳酸盐的反应外)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都必须可溶。
2、对生成物的条件要求:
生成物中至少有一种是气体、沉淀或水。
(三者有一即可)
酸、碱的溶解规律
酸:初中范围内的酸全溶 碱:钾、钠、钡、铵,四碱
溶,Ca(OH)2微溶, 其余的全不溶。
盐的溶解性规律 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全溶; 盐酸盐(Cl-):除氯化银不溶,其余全溶; 硫酸盐(SO42-):除硫酸钡不溶,硫酸钙、 硫酸银微溶,其余全溶;
《海水“制碱”》海水中的化学PPT优秀教学课件
5.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能发生反应的,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 能反应的,简要说明理由。 (1)Cu(OH)2 与 H2SO4 溶液:Cu(OH)22++HH22SSOO44====CCuuSSOO4+4+2H22HO2O。 (2)Fe(OH)3 与 CuSO4 溶液:不能反应,Fe(OH)33难难溶溶于于水水。 (3)H2SO4 溶液与 KCl 溶液:不不能能反反应应,,不不符符合合复复分分解解反反应应发发生生的的条条件件,,两两 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后没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
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烧”涉及氧化反应
(D )
B.“灰”指草木灰,含有碳酸钾
C.“灰淋汁”涉及溶解
D.“取碱浣(洗)衣”利用碱的腐蚀性
9.有一物质 X,分成等量的三份,分别加到足量的 NaOH 溶液、氯化钡溶 液、HCl 溶液中,产生的现象如表。则该物质 X 是下列各项中的( D )
+Na22CO33======22NNaaOOHH++CCaaCCOO33↓↓。 (3)若反应⑤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则生成的盐的名称是硫硫酸酸亚亚铁铁。
口诀: 盐的溶解性 钠、铵、硝酸盐溶水快(指这些盐均溶于水),硫酸钡不溶微银钙(指硫酸 钡是沉淀,硫酸钙和硫酸银微溶),硫酸钡、氯化银遇酸仍旧白(指硫酸 钡、氯化银不溶于稀酸)。
知识点 1:盐的化学性质 1.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的是( C ) A.硝酸 B.氧化铜 C.纯碱 D.硫酸铜
第三节 海水“制碱”
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气体放出或有 水生成,则复分解反应能够发生。
2.盐的鉴别 (1)硫酸盐(SO24-):一般先加稀盐酸,再加 Ba(NO3)2 或 BaCl2 溶液,若产生 白色沉淀,说明含 SO24-。 (2)盐酸盐(Cl-):先加 AgNO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加稀硝酸,若沉淀 不溶解,说明含 Cl-。 (3)鉴别碳酸盐的方法:①物质与酸溶液混合;②将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 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碳酸盐。注意酸也可与金 属反应生成氢气,所以固体和酸混合后只有气泡生成,无法判定是否为碳 酸盐。
第三节 海水“制碱”
可采取措施:
1、在低温加压条件下通入 二氧化碳
2、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 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
原因是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压 强的增大,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原理是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氨水和碳酸发生中和反应。
海水“制碱”原理
饱和食盐水吸收氨气、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后,溶液中含 有Na+、Cl-、HCO32-、NH4+的离子。 生成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哪种物质首先结晶析出?为什么? 相同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铵的的溶解度小,先达到 饱和进而结晶析出。且产生的碳酸氢钠的质量比氯化铵多。
1862年,比利时化学家索尔维实现了氨碱法的工业化。 这种方法能连续生产,产量大,质量高,省劳动力,成 本低廉。
信息分析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盐就是食盐(NaCl),我国 海岸线漫长,可采用盐田法晒制而得。原料来 源广,成本低,且和纯碱(Na2CO3)都属钠盐, 在组成上都含钠元素。
提出猜想: 食盐(NaCl)可以转化为纯碱(Na2CO3)
第三节 海水“制碱”
你知道是什么物质让这些 食品松软可口吗?
纯碱,又名苏打(soda), 化学成分是含有一定量结 晶水的碳酸钠,化学式为
Na2CO3。
西藏碱湖
碱湖
天然碱
纯碱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分布于世界各地。它们 大都蕴藏在地表碱湖和露出地表的矿床中,如非洲埃及开 罗附近的碱旱谷、美国怀俄明州西南部的天然碱矿床,欧 洲匈牙利的碱湖,都是闻名的纯碱产地。
我国内蒙古的鄂托克旗碱 湖群也很有名,在那些地方全 年下不了几场雨,一到秋天整 日整夜刮大风,冬天寒冷季节 来临后,湖水中所含的碱都结 成了冰,上面铺盖了一层碱霜。 人们把它刮取下来,就近进行 一些粗加工,制成块状,运集 到张家口和古北口,然后运往 全国各地。这就是曾经闻名全 国的“口碱”。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海水“制碱”》海水中的化学PPT教学课件
知识点 3:碳酸钠及碳酸氢钠
4.(深圳中考改编)小深同学用思维导图梳理了 Na2CO3 的相关知识,其中
描述错误的是
(A )
5.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发酵粉中含有碳酸氢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
B.干粉灭火器中含有碳酸氢钠,可用来扑灭油、气燃烧引起的火灾
C.碳酸氢钠和柠檬酸、水等混合可制成汽水
已知:常温下,氨气的溶解度很大,CO2 的溶解度很小。请回答下列问题: (1)“侯氏制碱法”的反应温度一般控制为 30~35 ℃,因为在此温度时, NaHCO3 的溶解度较小(选填“大”或“小”)。 (2)若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 CO2,会导致 NaHCO3 产量减少,原因是 CO22在在中中性性溶溶液液((食食盐盐水水))中中的的溶溶解解度度小小,,不不利利于于NaNHaCHOC3O的3 的生生成成。 (3)写出步骤①、②发生的总反应方程式 NaCl+H22OO++NNHH33++CCOO2=2==N=aNHaCHOC3O3 +NH44Cl 。 (4)“侯氏制碱法”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NaCl、H2O 和 CCOO22。
第三节 海水“制碱”
第1课时
1.氨碱法制纯碱的原理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NaHCO3 Na2CO3+H2O+CO2↑
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和用途 (1)共同点:①都是白色固体粉末,都能溶于水。②其水溶液都显碱性, pH>7,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为红色。③都能 与酸反应,生成 CO2 气体。
知识点 1:氨碱法制纯碱
1H2.O==氨=N碱aH法CO3生+N产H4C纯l;碱②的2N主aH要CO反3==△应===原Na理2CO如3+下CO:2↑①+NHa2OC。l +对N上H3述+信C息O2 的+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
K_ Na_ NH4_ _NO3 3.盐酸盐中(— Cl)氯化银AgCl不可溶。
4.硫酸盐中(—SO4)硫酸钡BaSO4不可溶。 5.碳酸盐(—CO3)多数不溶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盐的溶解性口诀:
这些你都记住 了吗?
钾、钠、铵、硝酸盐全都溶,盐酸盐除银、亚汞,
硫酸钡、铅水不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A.汽油
B.烧碱
C.纯碱
D.食盐水
挑战自我
2.下列离子能在pH=13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C ) A.SO42-、Cl-、Na+、H+ B.K+、SO42-、Cu2+、N03C.Cl-、K+、SO42-、Na+ D. Ca2+、Cl-、CO32-、Na+
3.判断下列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挑战自我
Na2CO3 —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 NaHCO3 —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之一,在医疗上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联系学过的知识并根据碳酸氢钠的组成, 猜测碳酸氢 钠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1.受热易分解
2NaHCO3 Na2CO3 2.与酸反应
CO2
H2O
实验现象
化学反应方程式
与盐酸反应 有气泡产生 Na2CO3+2HCl=2NaCl+H2O+CO2↑
与稀硫酸反应 有气泡产生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与氢氧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Na2CO3+Ca(OH)2=CaCO3↓+2NaOH
与氯化钡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Na2CO3+BaCl2=BaCO3↓+2NaCl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三节海水“制碱”教案新版鲁教版
第三节海水“制碱”教学目标:1.认识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铀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知道工业制取纯碱的反应原理;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2.通过对氨碱法制取纯碱的反应原理分析,树立元素守恒观。
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观;3.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4.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重点:1.纯碱的化学性质;2.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难点:1.盐的溶解性;2.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3.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验探究。
教学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实验准备:仪器准备:试管、胶头滴管、药匙。
药品准备:碳酸钠、稀盐酸、石灰水、酚酞试液、蒸馏水、稀硫酸。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说明纯碱的用途及制取纯碱的原料是以食盐、石灰石为原料,以氨为媒介,采用氨碱法制得的。
二、引导自学(一)1.内容:氨碱法制纯碱。
2.方法:学生看书,完成书上的思考题。
3.老师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并给予纠正和补充。
(二)1.内容:纯碱的性质2.方法:学生看书,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完成书上空格。
3.老师演示实验:(1)纯碱与酚酞试液作用;(2)纯碱与酸反应;(3)纯碱与石灰水反应。
4.总结纯碱的性质。
5.学生记住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1.内容:盐的溶解性2.方法:学生看书,总结见过的盐3.盐的溶解性:(1)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全部溶于水;(2)硫酸盐中硫酸铅不溶于水;硫酸钡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酸,其他溶于水;(3)氯化物(盐酸盐)氯化银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其他溶于水;(4)碳酸盐,只有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溶于水,其他不溶。
三、小结:四、课堂练习:挑战自我五、作业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引言]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的物质,有许多是盐,如我们每天吃的食盐、净化水用的明矾、做豆腐用的石膏等。
《海水“制碱”》 示范公开课教学PPT课件【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下册】
NH3 CaCl2和NaCl
二、合作交流,探讨分析
【提问】为什么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 小,一体积水只溶一体 积二氧化碳,产生碳酸 钠产量低。
氨气极易溶于水且溶于 水后显碱性。
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 酸,与氨溶液发生中和 反应。
虽然氨气没有对产品提供成分元素,但是为实现氯化钠到碳酸钠的转化提供了反应 的条件。
三、自主学习,交流思考
侯氏制碱法在氨碱法的基础上,创立了更为先进的联合制碱法,即向滤出 NaHCO3晶体后的氯化铵溶液中加入食盐,使其中的NH4Cl单独结晶析出,用 作氮肥,NaCl溶液可循环使用。
NaCl +NH3+CO2+H2O
饱
和
食 盐
通 NH3
水
NH3
NaHCO3 ↓+NH4Cl
氨 过滤、洗涤
3.氨碱法制碱有什么缺点? 回收时产生的大量CaCl2用处不大,且污染环境 2NH4Cl+Ca(OH)2 = CaCl2+ 2H2O + 2NH3↑
二、合作交流,探讨分析
【小结】
1.原料:氯化钠、石灰石、水。
2.原理: CaCO3 高温 CaO + CO2↑
NaCl + NH3 + CO2 + H2O NaHCO3↓ + NH4Cl
碳酸钠呈碱性 Na2CO3+2HCl=2NaCl+CO2↑+H2O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Na2CO3+Ca(OH)2=CaCO3↓+2NaOH
Na2CO3+BaCl2=BaCO3↓+2NaCl
第八章海水中的化学 第3节 海水“制碱”第1课时
化学式 俗称
碳酸钠 __N__a_2C__O_3__ 纯__碱__、__苏__打__
碳酸氢钠 __N__a_H_C__O_3___ _小__苏__打__、__酸__式__碳__酸__钠___
物理性质 _白__色__粉末,___易___溶于水 __白__色__粉末状晶体,_能__溶于水
用途
广泛用于石油精炼、__粗__盐__精 制、__硬__水__软化、人造纤维及
探究点二 纯碱的性质
[情景展示]
[问题探究]
纯碱与小苏打是同种物质吗?纯碱有什么化学性质?
[思考交流]
[归纳总结]
纯碱或苏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是小苏打的 主要成分,又称酸式碳酸钠。
核心二 纯碱的性质
例3 小明同学欲回收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考题:鉴别碳酸钠和 氯化钠两瓶白色固体)用剩的药品。他对其中的一瓶药品是否纯 净产生疑问,于是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其成分展开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白色固体为碳酸钠; 猜想二:白色固体为氯化钠; 猜想三:白色固体为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4)与氯化钡 反应,向盛 有少量碳酸 钠溶液的试 管中滴加氯 化钡溶液
产生_白__色_沉__淀__ Na2CO3+Ca(OH)2 ===2NaOH+_C_a_C_O__3↓_
产生_白__色_沉__淀__ Na2CO3+BaCl2 ===2NaCl+_B_a_C_O__3↓_
[注意] 检验物质或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的方法:先加 入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然后再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看是否产生沉淀。
第三节 海水“制碱” 第1课时
问题导学
蒸馒头时常常要加入含有小苏打 的发酵粉,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小苏打受热生成的二氧化碳能够 使馒头变得疏松多孔。
海水制碱
一、氨碱法制纯碱(一)原料及产物(二)生产流程1、具体操作: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在加压并不断通入二氧化碳的条件下使碳酸氢钠晶体析出。
2、氨盐水:没有化学式,其成分是一水合氨和氯化钠。
3、思考:(1)为什么要通入氨气?(2)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的顺序可不可以颠倒?(3)产物中有碳酸氢钠和氯化铵,为什么碳酸氢钠先析出?4、1862年比利时化学家索尔维发明了氨碱法制纯碱,并在制碱过程中向析出NaHCO3晶体后的NH4Cl溶液中加熟石灰用以回收氨气,使之循环使用。
③NH4Cl + Ca(OH)2==CaCl2 + 2H2O+ NH3 ↑氨碱法制取纯碱的优点是:原料经济易得,CO2和NH3可回收使用,能连续生产。
缺点是产生的CaCl2 用处不大,且污染环境。
二、侯氏制碱法原理:③在5℃--10℃时,NaCl的溶解度比NH4Cl的溶解度大,向析出NaHCO3的NH4Cl溶液中加入NaCl细粉,使得NH4Cl单独结晶析出供做氮肥,NaCl溶液可循环使用。
优点: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
克服了缺点,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NH4Cl可做氮肥。
题1:下列不属于氨碱法制取纯碱所需的原料是()A.石灰石B.氯化钠C.氢氧化钠D.水题2、192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世界制碱技术的进步,其生产过程中有下列反应:(1)侯氏制碱法所制的“碱”是指_______________。
(2)工业生产过程中,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在常温下,两者首先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是_________晶体(填物质名称)。
(3)现有Na2CO3和NaCl的混合物样品22.3g,将其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加一定质量的水使其完全溶解。
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试回答F列问题:①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为__________(写化学式)。
第三节 海水“制碱”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请书写出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组成里含有CO32-(或HCO3-)离子的盐,都能跟盐酸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利用此反应可以检验盐的 组成中是否含有CO32-(或HCO3-)
2NaCl+H2O+CO2
HCl+Na2CO3
3、配 平: 、
2HCl+Na2CO3
复分解反应
AB + C D = AB
+
复分解反应要发生,且能够进行到底, 一般应考虑两方面的条件: 1、考虑反应发生的基本条件 (对反应物要求的条件) 2、对生成物的条件要求
两者缺一不可
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
注:1、碳酸氢钠还有其它性质。 2、根据物质的储存方法可以推测出物 质所具有的化学性质。如:低温、避光可推测 出物质受热、见光易分解; 密封推测该物质可能与空气的某种气体发生反 应等
碳酸氢钠的用途: 阅读20页最后一自然段
纯碱的性质
碳酸钠(Na2CO3 )碳酸氢钠(NaHCO3 )碳酸钙(CaCO3)
碳酸盐(CO32-):除碳酸钾、碳酸钠、 碳酸铵溶,MgCO3微溶,其余不溶。
类型三: 新碱+ 类型三:碱+盐——新碱+新盐 新碱
① NaOH+CaCO3 ② Ca(OH)2+K2CO3 =CaCO↓+ 2 KOH 3 ③ Al(OH)3+NaCl ④ 2 KOH+CuSO4 =Cu(OH)2↓ + K2SO4
第3节 海水“制碱”
第二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三节 海水“制碱”基础知识知识点1 氨碱法制纯碱1.原料:食盐、石灰石、水。
2.媒介:氨。
3.原理:在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变成饱和的氨盐水,然后在氨盐水中通入足量的2CO 生成3NaHCO ,由于3NaHCO 在该状态下溶解度很小,呈晶体析出,同时3NaHCO 不稳定,受热后生成纯碱、水合二氧化碳。
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2234NaCl NH CO H O NaHCO NH Cl +++=↓+ 33222NaHCO NaCO H O CO ++↑4.产物:纯碱、氯化铵 知识点2 纯碱的用途1.人造纤维、石油精炼、粗盐精炼、硬水软化、玻璃生产的原料。
2.应用于冶金、造纸、纺织印染、洗涤剂等生产领域。
知识点3 纯碱的性质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⑴使指示剂变色: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⑵与酸反应现象:有气泡产生,生成德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32222NaCO HCl NaCl H O CO +=++↑组成立含有23CO -离子的盐跟盐酸或其他一些酸反应后都能生成二氧化碳,利用这种反应可以制备二氧化碳,也可以鉴别盐中是否含有23CO -离子。
⑶与氢氧化钙反应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2323()2Na CO Ca OH NaOH CaCO +=+↓知识点4 盐的有关知识1.盐的判断:由金属阳离子合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NaCl 、4CuSO 、23Na CO 等。
2.盐的水溶性:在常温下盐大多都是晶体。
不同种类的盐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
钾盐、钠盐、铵盐合硝酸盐都易溶于水,而碳酸盐、磷酸盐大多数不溶于水。
氯化物中AgCl 不溶于水;硫酸盐中4BaSO 不溶于水,4CaSO 、22Ag SO 微溶于水;碳酸盐中3MgCO 微溶于水,其余均不溶于水。
熟悉常见酸、碱、盐各类物质的溶解性,对于正确判断它们之间能否发生反应是非常必要的。
3.盐的性质⑴盐跟酸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酸。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三节海水“制碱”教学课件新版鲁教版
常见的哪些离子之间能产生沉淀、气体、水呢?
1.产生水的: H+ + OH- →H2O
2.产生气体的: (1) 2H+ + CO32- →H2O + CO2↑ (2) H+ + HCO3- →H2O + CO2↑ (3) NH4+ + OH- →NH3↑+ H2O 3.产生沉淀的
不能共存的离子
常见生成沉淀的离子
不一定
向盛碳酸钠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迅 速将燃着的木条伸进试管口,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_有__大__量__气__泡__产__生__,__燃__着__的__木__条__熄__灭_。
思考: (1)由现象可知生成物中一定有__C_O_2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N_a_2C_O_3_+_2_H_C_l_=_2_N_a_C_l_+_C_O_2_↑__+_H_2O__。 (3)若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现象是否相同? 化学方程式_N_a_2_C_O_3_+_H_2S_O_4__=__N_a_2S_O_4_+_C_O_2_↑__+_H_2O_。
NaHCO3+HCl==NaCl+CO2 ↑+H2O
碳酸饮料
发酵粉
实战演练:
在发酵面团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进行揉和,既能除去面团
中的酸,又能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这种物质是( A )
A.Na2CO3 C.CaO
B.Ca(OH)2 D.NaCl
实验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取少量碳酸钠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_溶__液__变__红____。 实验结论: 碳酸钠__易__(难/易)溶于水,溶液显_碱__性。 思考: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吗?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第八单元《第三节 海水“制碱”》教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第八单元《第三节海水“制碱”》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原料和步骤;(2)知道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2、过程与方法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三、教学难点:树立元素守恒观。
四、教学过程:【老师提问】为什么加了酵母的面团蒸出的馒头没有酸味且疏松多孔?【酵母成分说明书】【学生交流】猜测可能是碳酸钠和酸反应生成气体【教师总结】同学们都很棒,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
如果大家想知道猜测的对不对,那就需要我们对碳酸钠性质有更多的了解。
请看今天的新课内容:“海水“制碱”。
这里的“碱”是指碳酸钠,俗称纯碱。
【开始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刚才我们猜测碳酸钠可能和酸反应生成气体,如何证明?【学生设计】分别取少量碳酸钠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和稀硫酸,观察现象?前面讲过碳酸钙同酸的反应,产物为二氧化碳,碳酸钠同碳酸钙结构相似。
推测若有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教师引导】刚才有同学对碳酸钠俗称纯碱有疑问,称为“碱”是否有碱的性质?我们共同探讨一下。
回忆碱溶液中都有共同的什么?所以可使酚酞试液变红!碳酸钠是否也有此特性?如何证明?除了有上述的性质外,它还有什么性质?看课本P45-P46 【开始实验】明确探究要求,鼓励学生仔细观察现象,认真填表,填写实验记录。
(注:分别准备饱和碳酸钠和稀的碳酸钠)【交流共享】(1)各组同学回顾并交流实验现象,教师以填表方式展示。
[老师提问]通过以上实验,你对碳酸钠的化学性质有了什么样的认识呢?[学生回答] 1、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2、碳酸钠可与酸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的气体---二氧化碳。
3、碳酸钠可与氢氧化钙反应。
[追问]除了对碳酸钠的性质有了解外,你还有何体会?[学生]1、盐溶液好象不全是中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为在反应前和反应后都没有什么变化, 都是NH3, 只是促进CO2的溶解,故起了 媒介作用。
6.为什么采用饱和的食盐水?
目的:提高产量。
氨碱法制纯碱有哪些优缺点?
课本P44
• 优点:1.原料经济易得2.副产品氨气和二氧 化碳都可以回收循环使用,能连续生产。
氨气易溶于水,其溶液呈碱性,二氧化碳 通入水中生成碳酸,二者相遇发生中和反 应,所以氨盐水比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 化碳。
4.过滤之后的母液中还有没有NaHCO3?
有碳酸氢钠,而且该溶液是碳酸氢钠的饱和 溶液。
5.为什么说氨是媒介?
• NaCl+NH3+H2O+CO2=NaHCO3+NH4Cl △
• 缺点:1.回收氨气后,生成了没有多大用途 的氯化钙(CaCl2),且污染环境2. NaCl 利用率低。废液中还含有大量的食盐,使 得原料食盐的利用率只有约70%,这是一 个很大的损失。
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
侯德榜,字致本,中国化学 家。撰写了《纯碱制造》。 “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 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 艺 。打破了当时西方国家对 制碱技术的垄断,促进了世 界制碱技术的发展。使中国 人在世界化学界赢得了一席 之地!!!可谓扬眉吐 气!!!
第三节 海水“制碱”
一、氨碱法(索尔维制碱法)制纯碱
以从海水中得到的食盐为原料,如何
实现NaCl
Na2CO3的转化?
元 素 守 恒
中和反 应原理!
加C、O 去Cl
向饱和食盐水
中通入CO2
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
NH3制成饱和氨盐水
CO2
石灰石
加压
氨气溶于水显碱 性,氨盐水比食 盐水更易吸收
CO2
饱和食盐水
补充:氯化铵和熟石灰生成氨气的反应原理:
△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师生共同分析
• 1.石灰石的作用是什么? • 石灰石煅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作为氧源和碳源,氧
化钙转化为氢氧化钙后再与氯化铵反应放出氨气, 从而实现氨的循环利用。
高温
• CaCO3 = CaO+CO2↑ • NaCl+NH3+H2O+CO2=NaHCO3+NH4Cl • CaO+H2O=Ca(OH)2
△ •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 2.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的碳酸氢钠和 氯化铵,哪种物质首先结晶析出,为什么?
NaHCO3先结晶析出,在相同温度下, NaHCO3 的溶解度比NH4Cl小,且生成NaHCO3的质量大, 故NaHCO3先结晶析出。
• 3.为什么氨盐水比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 碳?
不一定,纯碱不是碱!!
向盛碳酸钠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 现象;迅速将燃着的木条伸进试管口,观察 现象。
实验现象:__有_大__量__气__泡__产_生__,__燃__着__的_木__条__熄__灭___。
思考:(1)由现象可知生成物中一定有__C_O_2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N_a_2C_O_3_+_2_H_C_l=_2_N_a_C_l+_C_O_2_↑_+_H。2O (3)若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现象是否相同? 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N_a_2C_O__3+_H_2_S_O_4=_N_a_2_S_O_4+_C_O__2↑_+_H。2O
• 对上述信息的有关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用食盐制纯碱需要含碳、氧元素的物质 • B.(1)中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只有一种溶质 • C.氨盐水比食盐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 • D.碳酸氢钠比碳酸钠受热更易分解
答案:B.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是 NaHCO3、NH4Cl、NaCl
二、纯碱的性质
(1).Na2CO3的物理性质
NH3 饱和氨盐水 加压通 过滤
入CO2
NaHH3
氨碱法(索尔维制碱法)制纯碱的 反应原理☆
•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
• 2NaHCO3 = Na2CO3+H2O+CO2↑
原料:食盐、二氧化碳、氨气
产物:纯碱(主要产物)、氯化铵(次要产物)
凡是黄头发蓝眼睛的人能办到的,我 们黑头发黑眼睛的人也能办到!
侯氏制碱法的反应原理:
①NaCl+NH3+H2O+CO2=NaHCO3+NH4Cl △
②2NaHCO3 = Na2CO3+H2O+CO2↑
③中用向的。滤N出H4NCaIH单C独O结3晶晶体析的出母,液用中作加氮入肥研,细N的aCNl则aC可I,循使环其使
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变 化影响较小,要提取,只能 把水蒸干结晶.而纯碱的 溶解度随温度下降显著 降低,冬天很易达到饱和 而析出,所以用“捞”的 方法即可 。
(链接中考)氨碱法生产纯碱的主要反应原 理如下:
(1)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2NaHCO3=△=Na2CO3+CO2↑+H2O.
化学名 称
碳酸钠
俗称
苏打 或 纯碱
颜色 状态 溶解性
白色
粉末或 颗粒 易溶于水
2. Na2CO3的化学性质(video)
取少量碳酸钠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入2~3 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______溶__液__变_红__________。 结论:(1)Na2CO3溶液显碱性,pH>7。
(2)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吗?
(1.同离子效应:两种含有相同离子的盐(或酸、碱)溶于水时,它 们的溶解度都会降低。2.平衡移动)
侯氏制碱法优于氨碱法之处是什么?缺点 呢?
优点:1.把氨厂和碱厂建在一起联合生产,由 氨厂提供碱厂需要的氨和二氧化碳,析出氯 化铵后的食盐溶液可循环利用,使食盐的利 用率得到了提高。
2.NH4Cl可作化肥。 缺点:腐蚀设备严重。
这两种制碱方法有何异同?
相同点:总原理相同 NaCl+NH3+H2O+CO2=NaHCO3+NH4Cl
△ 2NaHCO3 = Na2CO3+H2O+CO2↑
不同点:对过滤出NaHCO3后的母液的处理方法。
评价方案
• 思考: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 “冬天捞碱”(纯碱—碳酸钠Na2CO3), “夏天晒盐”(食盐—氯化钠NaCl)。这 种季节性的生产方式原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