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茶
川芎茶调散
荆芥
性味:味辛,性温。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入肺、肝经。 归经:入肺、肝经。 功效主治:发表,祛风,理血。主治感冒发热,头痛, 功效主治:发表,祛风,理血。主治感冒发热,头痛, 咽喉肿痛等证。 咽喉肿痛等证。 现代研究:(1)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2)抑菌 现代研究:(1 解热、镇痛、 :(
甘草
性味:味甘,性平。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入脾、胃、肾经。 归经:入脾、 肾经。 功效主治: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 功效主治: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灸用可 治脾胃虚弱;生用可治咽喉肿痛,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治脾胃虚弱;生用可治咽喉肿痛,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现代研究:(1)抗炎、抗变态作用 (2)解毒作用 现代研究:(1 抗炎、 :( (3)镇咳、镇痛作用 (4)抗惊厥作用 镇咳、
川芎 防风 炙甘草
荆芥 白芷 茶清
汤剂或散剂。 汤剂或散剂。
功 用
疏 风 止 痛
主 治
外感风邪头痛
外感风邪,壅遏阳气。 外感风邪,壅遏阳气。
巅顶痛 偏头痛
偏正头痛 或巅顶作痛
症 状
目眩鼻塞 或恶风发热 舌苔薄白 脉浮
方解
川芎 羌活 白芷 细辛 防风 荆芥 薄荷 茶 炙甘草 活血袪风, 活血袪风,止头痛 疏风止痛 散寒止痛 辛散风邪 清利头目 监制 益气和中
2、辨证要点 头痛,鼻塞, 头痛,鼻塞,脉浮等
3、临证加减 风寒:酌减薄荷用量, 苏叶、 风寒:酌减薄荷用量, +苏叶、生姜 风热:+菊花、蔓荆子、钩藤 风热:+菊花、蔓荆子、 :+菊花 风湿:+苍术, 风湿:+苍术,蒿本 :+苍术
4、现代运用
血管神经性头痛 慢性鼻炎 鼻窦炎所引起的头痛 ----属风邪上犯者。 ----属风邪上犯者。 属风邪上犯者
头痛名方---川芎茶调散
头痛名方---川芎茶调散头痛名方---川芎茶调散45岁的某女士,日本友人,患偏头痛多年,时好时发,发作时需服用止痛片方能稍缓解。
天气转冷时,发作尤为频繁,头部稍被冷风所吹,即疼痛不已。
诊其脉,尺软而寸有力,观其舌,舌淡红而苔薄白腻,遂诊断为清阳不升,经脉阻滞,血行不畅。
遇风寒之邪,上扰清空,则头痛剧作。
处方为川芎茶调丸,每日3次,每次8粒,清茶送吞服。
一周后复诊,面露欣喜之色,谓服药后困扰多年的顽固头痛当天即豁然如失,一月后又来复诊,谓这一个月头从未再痛,临走时,带药20瓶回国。
川芎茶调散(丸)出自《局方》。
组成:薄荷24克,川芎12克,荆芥12克,甘草6克,白芷6克,羌活6克,防风4.5克,细辛3克。
方中川芎行血中之气,祛血中之风,上行头目,为风寒头痛之要药;羌活、荆芥、防风、白芷、细辛辛温散寒,疏风止痛。
重用薄荷,既可疏风散邪,又能清利头目,甘草调和诸药,以清茶调下,取茶叶清上而降下,以监制诸药过于温燥、升散,使升中有降,散收结合,共奏疏风邪、止头痛之功。
目前,此方已不局限于偏头痛,还广泛应用于以下各种疾病,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渗出性中耳炎、急性上颔窦炎、变应性鼻炎、急性喉炎、面瘫、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与龙胆泻肝汤合用)、面神经炎(与牵正散合用)、颈椎病(加桑枝、独活)、面神经麻痹、经前头痛、眶上神经痛等。
分析以上各种疾病,临床表现虽为不同,但其共同特点是病位多在头面部,且多为风邪所致。
中医理论认为,凡巅顶之疾惟风可到,所以都可用川芎茶调散疏风散寒。
从现代医学药理分析:此方中的川芎、白芷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尤其是川芎中的川芎嗪,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
羌活、防风的有效成分,均有中枢解热镇痛作用,细辛所含消旋去甲乌药碱及薄荷油均有对抗乙酰胆碱而解痉,松弛平滑肌扩血管。
薄荷所含薄荷脑可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
各种有效成分的协调作用,起到扩张血管平滑肌,解除血管痉挛,增强血流量及中枢性镇痛作用,从而发挥了良好的疗效。
川芎茶调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 成
薄荷
细辛
川芎
防风
荆芥
白芷
羌活
炙甘草
茶清
汤剂或散剂。
功 用疏 风 止 痛 Nhomakorabea主 治
外感风邪头痛
外感风邪,壅遏阳气。
巅顶痛
偏头痛
偏正头痛
或巅顶作痛
症 状
目眩鼻塞 或恶风发热
舌苔薄白
脉浮
方解
川芎 羌活 白芷 细辛 防风 荆芥 薄荷 茶 炙甘草 活血袪风,止头痛 疏风止痛 散寒止痛 辛散风邪 清利头目 监制
益气和中
配伍特点
集辛散疏风药于一方 升散中寓清降,疏风止痛而不温燥
临床应用
感冒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慢性 鼻炎头痛、偏头痛等属于风邪所致者
川芎茶调散
谢谢!
川
芎
茶调
《 太
散平 惠
民
合
剂
局
方
》
方药组成及用法
川芎12g 荆芥12g 防风 4.5g 细辛3g 羌活6g 白芷6g 薄荷12g 甘草6g
研细末,每次6克,清茶调下
疏 外顶鼻
风 感作塞
止 风痛、
功 效
痛 邪,舌 头或苔 痛见薄
主
。恶白 偏寒,
治
正发脉 头热浮
痛、。
或目
巅眩
外 病 头 恶散 鼻治
感 机 痛 寒 塞则
…—……… …………
………… —
风 、发
制 方
邪风目热“邪 所 邪 眩, , 外 止 致外阻苔风痛
原
头袭遏白宜。 痛,清脉散
理
上阳浮” 犯。 辛 佐:荆芥、薄荷、防风 使:炙甘草
特别——清茶
辛 活 郁“ 结
温血
上,
君
,行 归气
行血 头中
——
化学成分:生物碱(如川芎嗪),挥发油(主要 为藁本内酯、香桧烯),酚类物质(如阿魏酸), 内脂素以及维生素A、叶酸、蔗糖、甾醇、脂肪 油等。
药理作用:扩冠、护脑、抗凝、镇静、降压、 抗组胺、利胆、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加速骨 折局部血肿吸收、促进骨痂形成;抗维生素E缺 乏等作用。
君药—川芎
【现代研究】(二)
苯酞类
主要涉及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 呼吸系统以及肝、肾功能等方面
【相关文献】
[1]陈永刚,汪选斌.川芎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 房,2009,21(21):1675-1676. [2]冯全服,曾莉,李文林,杨斓.川芎嗪对癌症相关细胞因子作用的研 究进展[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3,24(4):433-436. [3]徐修礼,张建芳, 刘宝瑞,于文彬,张 惠.川芎素对大肠癌细胞moser 的 影响及其与化疗药物的协同作用[J].肿瘤,2002,22(2):107-108. [4]杨雪梅.川芎嗪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0,31(3):215-217. [5]张晓琳,徐金娣,朱玲英,刘丽芳 ,李松林 ,徐宏喜.中药川芎研 究新进展[J].中药材,35(10):1706-1711. [6]金玉青,洪远林,李建蕊,李曦,王晓晓,吕光华.川芎的化学成分 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药与临床,2013,4(3):44-48.
川芎茶调的功能主治
川芎茶调的功能主治一、简介川芎茶是一种采用川芎为主要原料调制而成的草本茶饮品。
川芎,又称为川芎葛,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被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
川芎茶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川芎的药性和其他草本植物的配合,具有多种功能主治。
二、功能主治川芎茶调具有以下功能主治:1. 补血活血•川芎茶调中的川芎富含挥发油和红色素,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川芎茶调还含有丹皮、玫瑰花等补血植物,可以起到补血的作用,适用于贫血、气血不足等人群。
2. 舒肝理气•川芎茶调中添加了柴胡、枸杞等植物,具有舒肝理气的功效。
•柴胡可以疏肝解郁,缓解情绪波动和焦虑症状。
•枸杞则具有养肝明目的作用,对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 缓解痛经•川芎茶调中的当归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
•当归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可以调节雌激素水平,缓解痛经和经期不适。
4. 调理月经•川芎茶调中的川芎、白芍具有调理月经的作用,可以缓解月经不调、经期过多等问题。
•川芎茶调中的玫瑰花还具有活血调经的作用,能够改善经血质量和经血排出情况。
5. 抗衰老•川芎茶调中的川芎富含天然抗氧化物质,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延缓细胞衰老。
•川芎茶调还添加了苦参、甘草等植物,具有抗衰老、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6. 改善皮肤•川芎茶调中的红枣、金银花等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滋养皮肤的功效。
•川芎茶调可以改善皮肤问题,如暗疮、粉刺等。
三、食用方法与注意事项•食用方法:川芎茶调可泡水饮用,也可冲泡后加入冰块享用。
•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幼儿和过敏体质者需谨慎食用或遵医嘱。
饮用过程中如出现不适,请停止使用。
以上就是川芎茶调的功能主治,川芎茶调作为一种草本茶饮品,具有多种功能,但仍需谨慎食用。
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有任何不适现象,请及时就医。
一般情况下,适量饮用川芎茶调对身体健康有好处,但需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来选择使用。
川芎茶调颗粒工艺规程
川芎茶调颗粒工艺规程
川芎茶调颗粒是一种传统中药制剂,其工艺规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 原料准备,首先需要准备好川芎、茶叶等原料,确保原料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川芎应该选择外观完整,无虫蛀、霉烂等现象的优质原料;茶叶也应该是新鲜的、干燥的。
2. 清洗处理,将川芎和茶叶进行清洗处理,去除杂质和表面的污物,确保原料的清洁卫生。
3. 炒制加工,将清洗好的川芎和茶叶进行炒制加工,这个步骤需要掌握好火候和时间,以保持原料的香味和有效成分。
4. 粉碎研磨,经过炒制加工的川芎和茶叶需要进行粉碎研磨,以便后续制成颗粒状的中药制剂。
5. 调配配方,根据配方要求,将粉碎研磨好的川芎和茶叶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调配。
6. 包装贮存,最后将调配好的川芎茶调颗粒进行包装和贮存,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在整个工艺规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原料的质量,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时间等参数,以及最终产品的包装和贮存条件。
同时,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卫生标准和药品生产管理规范,确保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川芎茶调颗粒。
川芎茶调散注意事项
川芎茶调散注意事项川芎茶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被广泛用于调散血脉、舒筋活络、治疗头痛、痛经等症状。
然而,作为中草药,使用川芎茶需要妥善操作和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以下是川芎茶使用的注意事项:1. 川芎茶适用于风寒或气滞血瘀引起的头痛和痛经,不适用于阳虚或阴虚体质的人群。
在使用川芎茶之前,最好请教中医师或中药师进行咨询,了解自身体质是否适合使用。
2. 川芎茶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因此在服用川芎茶期间,应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血液循环问题。
3.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应避免使用川芎茶。
川芎茶虽然属于天然草药,但其中的有效成分对特殊人群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4. 川芎茶的用量要适度,不宜过量。
一般来说,每次服用川芎茶的量应控制在5-10克左右。
如果用药过量,可能会导致头晕、心悸等不良反应。
5. 川芎茶是属于发散性的草药,因此不宜与同样具有发散作用的草药同时使用,以免产生过热、口腔溃疡等副作用。
同时,川芎茶也不宜与收敛性草药同时使用,以免相互抵消疗效。
6. 糖尿病患者在使用川芎茶时要谨慎,因为川芎茶有可能影响血糖的控制。
最好在使用川芎茶之前咨询医生的意见,以免干扰病情和治疗效果。
7. 川芎茶在保存和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防潮防暴晒,以免草药的有效成分被破坏。
最好将草药保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8. 川芎茶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有些人可能会对川芎茶产生过敏反应。
如果出现过敏症状,如皮肤瘙痒、红斑、肿胀等,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9. 川芎茶并非万能药,不能取代其他药物。
在使用川芎茶治疗具体疾病时,最好在中医师或中药师的指导下进行,遵循专业人士的建议。
总结起来,川芎茶作为一种中草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个体差异、适量用药、避免与其他草药或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问题。
在选择和使用中草药时,最好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川芎茶调散,疏风止痛,外感风邪头痛。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
川芎茶调散,疏风止痛,外感风邪头痛。
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川芎茶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川芎、荆芥去梗各四两(各120g),白芷、羌活、甘草各二两(各60g) ,细辛一两(30g) ,防风去芦一两半(45g) ,薄荷不见火八两(240g)。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g),食后清茶调下。
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疏风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
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
【方解】本方所治乃为风邪外袭,阻遏清阳所致。
风邪外袭,上犯头目,故头痛目眩,由于风性数变,故其痛或偏或正,或巅顶作痛,或牵引眉棱骨痛,若头痛作止无时,称为头风。
风邪束表,卫阳不宣,邪正抗争,则恶寒发热,肺气不利,则鼻塞,舌苔薄白,脉浮为风邪外袭之征。
治宜散风邪,止头痛。
因巅顶之上,惟风药可到也,方中用川芎祛风止痛,为治各经头痛的要药,尤善治少阳、厥阴经头痛(两侧或巅顶痛),又辛散活血止痛,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为君药。
薄荷、荆芥辛散轻扬,疏风止痛,清利头目,且薄荷用量独重,以其辛凉之性,制其诸风药之温燥,为臣药。
羌活、白芷、细辛、防风疏风散邪治头痛。
其中羌活镇痛力强,善治太阳经头痛(后头痛牵连项部),白芷善通窍止痛,治阳明经头痛(前额及眉棱骨痛),细辛散寒止痛,长于治少阴经头痛(头痛连齿),并宣通鼻窍,防风疏风解表,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缓和风药之燥性,服时用清茶调服,取其苦凉轻清,清上降下,使升中有降,不致升散太过,共为使药。
诸药合用,疏风药众,止痛效宏,又引经用药,诸经头痛均治。
【临床运用】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风邪头痛的常用方,以头痛,鼻塞,脉浮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所致的头痛、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慢性鼻炎所引起的头痛,属风邪为患者。
【使用注意】本方辛散药物较多,故凡久病气虚、血虚,或肝肾不足,阳气亢盛之头痛,则非本方所宜。
川芎茶调方 头痛皆能康
川芎茶调方头痛皆能康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耿俊英/任天池川芎茶调散是我国古代茶方制剂中最知名的方剂之一,也是中医治疗头痛,应用最广泛、最著名的方剂之一。
最早见于宋代,因其方药平和,副作用少,疗效显著、可靠,而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
后世治疗风热头痛的茶调散、川芎茶、菊花茶调散等方剂都是从川芎茶调散化裁而来。
现在,本方被制成多种剂型,为临床治疗伤风感冒头痛的常用方剂。
来源: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组成及用法:川芎、荆芥(去梗)各4两(120克),白芷、羌活、甘草各2两(60克),细辛(去芦)1两(30克),防风(去芦)1两半(45克),薄荷(不见火)8两(240克)。
上药研为细末,每服2钱(6克),食后用清茶调下,每日2次。
功用:疏风止痛。
主治:外感风邪头痛(证见偏正头痛或头顶作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原因很多。
本方针对外感风邪所致的头痛。
中医认为,风邪侵袭头部,遏阻清阳之气,经脉不通,以致头痛。
治疗当以川芎茶调散散风止痛。
方药解析方中川芎芳香走窜,长于祛风止痛,善治少阳、厥阴经头痛(头顶或两侧头痛),中医有“头痛不离川芎”之说;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后头痛牵连项部);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前额部);细辛散寒止痛,善治少阴经头痛(头痛连及齿颊部)。
诸药相配可治各部位之头痛,为方中主要组成部分。
另外,薄荷用量最大,散风清热,能清头目;荆芥、防风疏散上部风邪;甘草协调诸药;清茶苦寒,能清头目,又可制约祛风药过于温燥升散。
药理研究现代动物实验显示,川芎茶调散具有:(1)解热作用。
(2)镇痛作用。
(3)镇静作用,减少自发性运动。
(4)缩短诱发睡眠时间,延长睡眠时间。
(5)抗血小板凝聚,缓解小血管痉挛,改善心脑组织供血供氧。
临床报道,用本方加减治疗感冒、流感、血管神经性头痛、颈椎病、三叉神经痛、过敏性鼻炎、额窦炎、面神经麻痹、荨麻疹、风湿性关节炎及脑外伤后遗症头痛等多种疾病,均取得一定疗效。
汉草堂川芎茶调散使用说明
汉草堂川芎茶调散
【用法用量】饭后清茶冲服,一次3~6g,一日2次。
【注意事项】1.本药以治疗外感风邪引起的感冒头痛效果较好,也用于经过明确诊断的偏头痛、神经性头痛或外伤后遗症所致的头痛等。
2.久痛气虚、血虚,或因肝肾不足,阳气亢盛之头痛不宜应用。
3.素有较严重慢性病史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药。
4.孕妇慎用。
5.
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病情加重者,应向医生咨询。
6.除非在医生指导下,否则不得超过推荐剂量使用。
7.过敏体质慎用。
8.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适应症】疏风止痛。
用于风邪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理毒理】未进行相关实验且无可供参考数据。
【儿童用药】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老人用药】老人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包装】6g*10袋/盒。
【药物过量】尚不明确。
【类型】OTC甲类
【医保】甲类
【国家/地区】国产
【剂型】散剂
【药代动力学】未进行相关实验且无可供参考数据。
【成份】白芷、薄荷、川芎、防风、甘草、荆芥、羌活、细辛。
说明: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请以商品说明书为准。
川芎茶调散
川芎茶调散文章目录*一、川芎茶调散概述*二、川芎茶调散功能主治*三、川芎茶调散服用方法*四、川芎茶调散副作用*五、川芎茶调散注意事项*六、川芎茶调散药典记载川芎茶调散概述1、定义川芎茶调散,中成药名。
为治风剂,具有疏风止痛之功效。
主治风邪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
本方为治疗风邪外袭所致头痛有效方。
方中川芎善治少阳、厥阴头痛;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细辛、薄荷、荆芥、防风辛散上行以疏散风邪,止头痛之功。
此方以川芎为主药而制成散剂,用茶清调服,治风邪上犯头目,阻遏清阳之头痛有卓着的疗效,故名川芎茶调散。
2、别名茶调散、茶调汤、川芎茶调饮。
3、组方川芎120g、白芷60g、羌活60g、细辛30g、防风45g、荆芥120g、薄荷240g、甘草60g。
4、制法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5、性状本品为黄棕色的粉末;气香,味辛、微苦。
川芎茶调散功能主治1、功效作用疏风止痛。
用于外感风邪所致的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
2、临床应用本方为治风邪头痛的常用方,以头痛,鼻塞,脉浮为辨证要点。
常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所致的头痛、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慢性鼻炎所引起的头痛,属风邪为患者。
川芎茶调散服用方法1、适宜人群一般人群适用,孕妇慎服。
2、用法用量饭后清茶冲服。
一次3~6g,一日2次。
川芎茶调散副作用本方辛散药物较多,故凡久病气虚、血虚,或肝肾不足,阳气亢盛之头痛,则非本方所宜。
川芎茶调散注意事项1、忌烟、酒及辛辣食物。
2、高血压头痛及不明原因的头痛,应去医院就诊。
3、有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孕妇慎服,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川芎茶调散不宜长期服用。
6、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7、对川芎茶调散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川芎茶调散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川芎茶调散
本方与小活络丹的功用、主治相仿。但本方以祛风、除湿、温里、活血药配伍益气、养血、滋阴、助阳等扶 正之品组方,属于标本兼顾之治,适用于邪实而正虚者;小活络丹以祛风、除湿、逐寒药配伍化痰、 活血之品组方,纯为祛邪而设,适用于邪实而正气不衰者。
【用法】上共五十味为末,蜜丸如桂圆核大,金箔为衣,每服一丸(5g),陈酒送下。
风寒湿邪留滞经络, 日久不愈,气血不 得宣通,营卫失其流 畅,津液凝聚为痰。 血行痹阻为瘀,风寒 湿邪与痰瘀交阻,经 络不通
治法: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君 川乌6g 草乌6g
大辛大热,祛风除湿,温经通络,有较强的 2020/ 止痛作用
臣 天南星6g
辛温燥烈,祛风燥湿化痰,以除经络中之风痰 湿浊
2020/
恶寒发热、鼻塞、苔 风邪犯表,邪正相争 薄白、脉浮等
头痛久而不愈,其痛 或偏或正,休作无时, 即为头风
风邪稽留不解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g),食 后用茶清调下。
臣 薄荷12g 荆芥12g
佐 防风4.5g 羌活6g 白芷6g 细辛3g
使 炙甘草6g 茶清
轻而上行,善能疏风止痛,并能清利头目
益气健脾,以化生气血
清热
调和诸药
13
【配伍特点】
疏散外风 - 大秦艽汤
2020/
本方以辛散祛风为主,佐以养血、健脾、清热之品,散邪扶正,共成“六经中风轻者之通剂 也”(《医方集解》)。
1144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风邪初中经络之常用方。 以口眼喎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猝然发病为辨证要点。
2020/
2
【使用注意】 (1)首先需要辨清风病的内、外属性,以确立疏散或平息之法。 (2)其次,应鉴别病邪的兼夹及病情的虚实,进行针对性配伍。 (3)此外,外风可引动内风,内风又可兼夹外风,对此应分清主次、轻重、缓急,兼而治之。
川芎茶调片使用说明
川芎茶调片
【用法用量】饭后清茶送服,一次4~6片,一日3次。
【注意事项】1.本药以治疗外感风邪引起的感冒头痛效果较好,也用于经过明确诊断的偏头痛、神经性头痛或外伤后遗症所致的头痛等。
2.久痛气虚、血虚,或因肝肾不足,阳气亢盛之头痛不宜应用。
3.素有较严重慢性病史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药。
4.孕妇慎用。
哺乳期妇女、儿童、老人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5.服药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病情加重者,应向医生咨询。
6.除非在医生指导下,否则不得超过推荐剂量使用。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适应症】疏风止痛。
用于风邪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理毒理】现代作用机理:具有显著的消炎.镇痛.镇静作用具有显著的解热发汗.抗菌.抗病毒作用能明显延长凝血时间,并有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能明显降低颈动脉阻力,增加颈动脉血流。
增加脑血流量。
【包装】0.48g*12片*3板
【药物过量】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类型】OTC甲类
【医保】甲类
【国家/地区】国产
【剂型】片剂
【药代动力学】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成份】川芎、白芷、羌活、细辛、荆芥、防风、薄荷、甘草。
中医养生茶饮改善血液循环的疗愈饮品
中医养生茶饮改善血液循环的疗愈饮品在现代都市生活的快节奏中,大多数人都面临着长时间的坐姿和缺乏运动的问题,这使得血液循环问题愈演愈烈。
中医学认为,血液循环不畅是导致许多健康问题的根源,因此,改善血液循环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而中医养生茶饮作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改善血液循环的疗愈饮品。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医养生茶饮,探讨它们如何改善血液循环,以及它们的制作方法和饮用建议。
1. 川芎茶川芎茶是中草药中的一种,被广泛用于中医治疗血液促进的茶饮。
川芎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功效,对于改善血液循环非常有效。
川芎茶制作简单,只需将适量的川芎放入热水中浸泡,待其香气袭来后,即可饮用。
每天饮用一杯川芎茶,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和肌肉疼痛。
2. 当归红枣茶当归与红枣的组合是中医中常用的补血助黏的搭配。
当归富含补血成分,而红枣则具有补气益血的功效。
当归红枣茶是一种温补类型的茶饮,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强体质。
制作此茶饮,只需将适量的当归和红枣加入开水中,焖煮片刻后即可饮用。
每天饮用一杯当归红枣茶,有助于补血和改善血液供应,缓解经期血气不足引起的症状。
3. 菊花茶菊花茶是一种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茶饮,也被认为可以改善血液循环。
菊花茶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扩张血管。
制作菊花茶时,可以将适量的干菊花放入沸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让其香气溢出后即可饮用。
每天饮用一杯菊花茶,可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同时还具有清热解毒的效果。
4. 薏仁茶薏仁茶是一种利尿消肿的茶饮,可以改善水湿停留引起的血液循环问题。
薏仁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如维生素B、膳食纤维和矿物质等,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和消除水肿的作用。
制作薏仁茶时,可以将适量的薏仁加入开水中焖煮片刻后即可饮用。
每天饮用一杯薏仁茶,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少水肿问题,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总结:中医养生茶饮是改善血液循环的疗愈饮品,通过不同的草药组合和制作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改善血液供应和循环。
一种具有防治头痛功效的川芎茶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具有防治头痛功效的川芎茶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吴焰
申请号:CN201310602996.9
申请日:20131126
公开号:CN104644879A
公开日:
20150527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中药组合物,是一种具有防治头痛功效的川芎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川芎茶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川芎5~8;茶叶8~10;防风3~5;甘草2~3;本发明川芎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川芎、防风,分别粉碎,备用;(2)取茶叶、甘草加水煎煮二次,得煎煮液;(3)将上述煎煮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的浸膏,减压干燥,粉碎;(4)取川芎粉、防风粉,与步骤(3)制得的细粉混合均匀,即得;本发明为纯中药制剂,其组方独创,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头痛,增强人体免疫力,且对人体无任何损害。
申请人:吴焰
地址:435000 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铁山余家山90-23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黄石市三益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吴运林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乡情川芎茶
67母亲七十有三,每年总会来城里小住几天。
来时一定会给我捎上一小包剪得碎碎的川芎。
一进门,那股熟稔的香味就弥漫在我小小的居室,暖暖的,贴心。
在我的家乡,谁也没有把川芎当成一味中药。
故乡的人平时在家里喝的是普普通通的绿茶,清明谷雨时采摘,制作有些粗糙。
他们夏天喜欢喝山椒子茶,清凉消火。
来客了,尤其是贵客,一进门,一定得冲上一杯鸡蛋红枣糖茶。
稍坐片刻,如果饭还要个把时辰,还要泡上一杯阴米泡茶,饱饱肚。
接着就是一杯芝麻豆子茶。
主人的盛情款待后,酒足饭饱,不时会来几个惬意的嗝。
此时,就该来一杯热热的川芎茶了。
开水一定要滚烫,泡出的茶才香。
本地人习惯了,你不泡还不行,不然心里有想法。
外地人却有些不习惯,于是主人还得绞着舌头——说一通拗口的普通话,向客人大谈这茶的妙处——怕人家误会,明明来做客,你却搞上一大杯中药汤。
年少时,晚饭后,母亲总会给父亲泡上一杯川芎茶。
年幼的我,故意捏着鼻子躲得远远的。
有时,父亲也会逗逗我,拉着我的手,用双脚夹住我,非要我喝一口。
我皱着眉头,怯怯地抿上一小口,然后躲到一边去吐了。
其实,川芎茶也没有什么苦味,只是怪怪的,过后,却有一种舒畅。
父亲说,有一天,你爱上这茶,就长大了。
乡下的老人常常会说上一句,小孩喝凉水,大人喝热茶。
记得自己主动喝第一杯热茶是读初三的时候。
学习累呀,竟然想一杯热茶。
母亲给我泡上一杯热热的川芎茶。
看着冒着热气的茶,翠绿的茶叶,褐色的川芎片,在开水中上下翻腾,如云霞般绽放,溢出那或如春雨般清润的阵阵幽香。
浅浅地小啜一口,一股热气经口入肚,直贯全身。
慢慢的,一杯茶下肚,头清了,身轻了,好像一股精气神盈满周身,书本上的字迹似乎格外醒目,一个个看起来意丰韵足,灵动可喜,连纸面也显出几分体贴来。
我真心喜欢上了这杯茶。
后来,有了龙井、普洱、乌龙、茉莉花、菊花、枸杞等名目繁多的茶,但不管是什么高档的茶,我的最爱依旧是一杯川芎茶。
茶叶,是母亲采摘的清明谷雨茶,用开水一捞,杀青,再用手搓揉几轮,茶汁淡了,却多了清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川芎茶_1
川芎茶
配方:川芎3克,茶叶6克。
制服法:取川芎100克研为细末。
每服药末15~20克,加茶叶末6克和匀,置保温瓶中,沸开水适量冲泡,盖闷30分钟后,代茶频频饮用。
每日1剂。
功能:行气活血,祛风止痛。
适应症:血管神经性头痛,中风后遗症头痛等。
禁忌:阴虚火旺及气血虚弱者忌服。
按:方中川芎性味辛温,为血中气药,既能上行头目,散风疏表,治头部感受风寒引起的头痛,又能行气活血、祛血中之风而宣痹止痛,善疗因气滞血阻所致的头痛或偏头痛。
无论是风寒、风热、风湿引起者都可使用。
故金元时期的名医李东垣曾指出,头痛必用川芎;.茶叶性味甘凉,功能清头目,二味配伍使用,确有疏风行气、活血镇痛之效。
惟川芎一药,其性善散;,久服则走散真气;,虽然治疗头风头痛可在辨证论治基础上用至30克,但剂量大时常有头晕、欲吐等症状,须加注意。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