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

合集下载

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进展

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进展

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进展发布时间:2022-11-27T03:07:47.238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17期作者:王志广邱卫东[导读] 中医治疗认为支气管哮喘大部分为肾阳不足王志广邱卫东博白县中医院广西博白537600[摘要]中医治疗认为支气管哮喘大部分为肾阳不足,肺脏缺乏温养,导致肺脏虚寒,继而导致寒痰内伏肺和隔上,此时外邪侵肺,导致痰气上升。

缓解期属于夙根尚未清除,但正气衰弱,属于虚标实之证。

所以,在治疗支气管哮喘中,需要从肺脾肾、外治疗之法进行研究,达到扶正祛邪、固表及里的效果。

本文从肺脾肾三个角度分析临床研究进展,并分析中医扶正祛邪及外治疗法治疗进展,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进;综述支气管哮喘属于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患者会出现反复气促、喘息、胸闷等症状,大部分症状会在夜间出现或加重[1]。

因为哮喘具有反复性、难愈性等特点,所以患者通常需要系统且长期的治疗,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样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2]。

中医认为,哮喘的长期发作,主要是肺脾肾的虚弱,缺乏温养与阳气,在寒邪入侵后导致寒气如肺腑,寒痰伤脏腑之阳,耗费脏腑之阴,固而导致长期之证[3]。

所以,在缓解期应当主要针对肺脾肾治疗,明确病症机理,从而采用补肺健脾益肾治疗方法[4]。

通过综述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进展,希望为临床研究治疗支气管哮喘提供参考。

一、健脾角度治疗引起支气管哮喘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脾虚脾弱,所以应当明确疾病机理,从健脾角度展开治疗[5]。

在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中,部分研究人员通过采用六君子汤加味对患者进行治疗,药方为党参、白术、陈皮、法半夏、甘草。

结合西医化验,发现患者治疗后血嗜酸粒细胞和肺功能水平有明显提升[6]。

部分患者采用参术汤(方为红参、获苓、白术、蛤蚧等)进行治疗,并结合西医将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喷喉、酮替芬口服治疗,治疗时间为2周,对患者行四疗程的治疗[7]。

哮喘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哮喘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哮喘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喘证、哮证范畴,是因宿痰伏肺,遇诱因引触,导致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所致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肺部疾病之一,有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的特点,而长期反复发作常可并发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所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

西医治疗哮喘的药物主要有缓解哮喘发作及控制哮喘发作的两类药物,以β受体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为主。

而中医药治疗哮喘是通过祛除致病因素,控制哮喘发作症状,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以达到祛邪治病,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中医治疗哮喘在控制症状、消除病因、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标签:哮喘;中医治疗;研究进展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在中医学中属哮证、哮病、呷嗽等范畴。

中医学对哮喘的认识己有几千年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于哮喘缓解期的中医药治疗,不仅可以减轻发作时的症状和发作频率,改善肺功能,而且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现分类综述如下:1从肺脏论治素问《五脏生成》中有关对肺的重要性论述:“肺者,气之本”“诸气者,皆属于肺”,明确指出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朝百脉,主治节等方面,肺气以宣发肃降为基本的运行模式。

肺位于上焦,肺叶娇嫩,不耐寒热燥湿诸邪的侵袭[1]。

现代多数医家认为,痰阻气道致肺失宣降,风盛痰阻致气道挛急是哮喘急性发作的主要病机,风盛是其主要致病因素,治宜补肺固表,消风化痰为主[2]。

汤翠英[3]总结林琳主任治疗哮喘的经验,主张”以温药和之”的治疗原则,其中缓解期,气虚者用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化裁以补肺固表、护卫益气。

2 从肺脾论治《医方集解》云:“哮虽为肺病,然肺金以脾土为母,故肺中之痰浊亦以脾中之湿为母。

”并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

刘自力等[4]认为哮喘其病位在肺,而本在脾,通过健脾益肺,使脾气健旺,则肺无痰贮,其气喘自平,利于疾病的恢复。

治疗哮喘的最新治疗方案研究

治疗哮喘的最新治疗方案研究

治疗哮喘的最新治疗方案研究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可以引起呼吸困难、咳嗽、气急等症状。

传统的哮喘治疗方法主要采用吸入类固醇和快速作用型支气管扩张剂,这些药物可以缓解症状,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为哮喘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生物制剂生物制剂是指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制造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药物,可以更准确地针对免疫系统的特定部位,降低哮喘发作的风险。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生物制剂被应用于哮喘治疗中,例如白细胞介素受体拮抗剂、抗IgE抗体、IL-5受体抗体等。

这些药物能够有效减少哮喘发作的次数,并且具有较少的副作用,因此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二、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指将正常的基因导入人体,以修复或替换有缺陷的基因,从而达到治疗人类疾病的目的。

在哮喘治疗中,基因治疗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进展。

例如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通过将炎症因子基因针对性地进行RNAi沉默,可以有效地抑制哮喘发作。

但同时也要注意到,基因治疗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需要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临床试验。

三、智能化治疗智能化治疗是指通过对患者的生理参数、环境信息和治疗方案等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调整,从而达到治疗的最佳效果。

该技术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例如有研究表明,利用智能化蒸汽吸入器对吸入方式和吸入量进行监测和调整,可以显著改善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智能化治疗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优化等手段,个性化地制定治疗方案,提高哮喘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四、中药治疗中医药治疗哮喘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特点是疗效温和、副作用小,并且可以调节机体的整体状态,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中药治疗哮喘主要是通过调节患者的肺气、脾胃等功能,改善体质,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例如天麻、白术、杏仁等可以清热解毒,平肝熄风,对哮喘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但需要指出的是,中药治疗哮喘需要循证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中医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疗效。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对中医药治疗机理的深入研究,中医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可和推广。

本文将系统介绍中医药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一、中医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COPD 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 COPD 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一项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 COPD 主要采用中药、针灸和中医药熏蒸等方法。

其中,中药方剂如十全大补汤等被广泛运用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缓解症状。

而针灸则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味,促进体内气血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此外,中医药熏蒸也被证明能够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和减轻炎症反应。

二、中医药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点是气管收缩、呼吸困难和喘息等症状。

中医药在治疗哮喘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哮喘主要使用中药和针灸疗法。

中药方剂如玄参麦冬汤、百部止喘汤等被广泛用于缓解哮喘发作并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而针灸则通过刺激穴位,平衡气血,调节免疫功能,减轻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三、中医药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肺癌是呼吸系统最常见且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

传统中医药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较为有限,但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

一些中医药研究表明,中药如三七、鳖甲等具有抗肿瘤作用,并能够增强放化疗的疗效。

此外,中医药还可在减轻治疗副作用和改善生存质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然而,目前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缺乏统一的研究方法、不足的临床证据和缺乏规范的治疗指南等。

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中医药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治疗,还需要深入开展更多的研究,并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和实践,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支气管哮喘的中西药物治疗新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中西药物治疗新进展

发生率 、 全身性反应易观察 、 患者易感觉有关, 表现为皮疹 、 瘙痒 、 红肿 , 其次是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症状 。A R发生程度以轻症为 D 主, 较严重 的有 5 ( 3 %)主要表现 为过敏性休克 , 由于 例 占 . , 3 均 静脉 注射抗 感 染药 物引 起 , 后给 予 地塞 米松 、 肾上腺 素治疗 后 , 症 状得 以缓解 。 也提 示 医务 工作 者在静 脉 注射 抗感染 药物时应 密 切
内蒙古中医药
表 3 D 影 响 的 系 统 及 临床 表 现 A R
3 按 上报 科室 统计 , 报 数量 较 多 的科 室为肿 瘤外 科 、 , 4 上 门诊输 液
室、 肿瘤内科。 肿瘤外科和肿瘤内科是临床药师参与查房的病区, 对 A R监测 、 集 的主动 性 和关 注j D 收 蕞识相 对较 高。 门诊输 液室 每
天 的输 液人 数 最多 , 均为 静 脉 用 药的 患者 , 生 不 良反 应 的可 能 发 性较 高 。同时 也提 醒 了我 院 临床 药 学人 员应 积极 宣传 A R监 测 D 的重 要性 ,以提 高全 体 医务 人 员 和患者 对 各项 工作 的认知 度 , 扩 大监测 范 围 , 推 动 A R监 测工 作 向深 度和广 度发展 。 积极 D 3 5 例报 告 中 , 肤及 其 附件 的损 害居 首位 , 与皮肤 反应 的 . 10 5 皮 这
3 讨 论
从 10例 A R报 告 中可 以看 出 ,大 部分 症状 是 比较表 面化 5 D 的, 以后 可 以更 深入 地 研 究 , 如借 助一 些 仪器 进行 血 药 浓度 的监 测 等 。 过监测 血 药浓 度 , 行 临床 药代 动力 学和 药效学 的研究 , 通 进 便可得知为什 么患者即便给予标准药物治疗剂量仍然出现药物 副 作用 , 而 调整 给药 方案 , 少药 品 的不 良反 应 。 世纪 的医 院 从 减药 : 联 以上 用 药 占 7% , 于 以往 相关 报道 可 能 与 药 学工作 不仅 是提 供合 格 的药 品 , 要 的是 参与 临床 合理用 药 . 2 二 1 高 , 更重 查 明所有 用药信 息 比较 困难 , 写麻 烦 , 往漏 报率 极 高有 关 , 填 既 虽 和 进行 A R监测 ,增 强 A R防 范意 识 ,确保 患者得 到安全 、 D D 有 然 以上报 告并 非均 系联合 用 药 引起 , 药物 相互 作 用与 不 良反 应 效 、 但 合理 的药 物治 疗 。 发 生率呈 正相关 , 观念 正逐 渐为 临床 医务人 员所 认可 。 此 参 考文 献 3 . 3收集 的所 有 A R报告 , 引起 的药 物 种 类统 计 , D 按 主要 以抗 菌 【 胡 明礼 . 师在 医院药 品不 良反应 报 告 与监测 中的作用 【. 徽 1 】 药 J安 】 药物 和抗 肿 瘤药 物 为 主 , 与我 院 目前 抗 感 染药 物 品 种 多 、 用 医药 , 0 ,20 2 1 这 使 2 73 6— 6 . 0 : 率 高有关 。 特别 是第 三 、 四代头 孢 菌素类 和 喹诺 酮类 , 临床 f 林红 . I 临床 药物 不 良反应 报告 . 第 深受 2 】 1 例 5 中国医 院药学 杂志 , 0. 2 77 0 2 医生 喜欢 , 在临 床上 的 应用 目渐 增多 , 不 良反应 的发 生 必有 不 () 0 6 其 7: 0 . 1 断增 多的趋 势 。药物 剂量 偏 大 , 时 间偏 长 , 导 致 A R发 【 孙忠 实 , 珠 . 物 代谢 性 相 互 作 用 研究 进 展 . 物不 良反应 杂 用药 也是 D 3 ] 朱 药 药 生 率增 多 的重要 因素 。抗 肿瘤 药 物 发生 A R 的构成 比仅 次 于抗 志, 0 . 2: D 2 0( 7 0 1 ). 菌 药物 , 能与 我院 目前 肿瘤 病 人逐 步 增 多和抗 肿 瘤药 物 的不 『杨伟 . 年住 院患 者 18 药物 不 良反应 分析 [_ 这可 4 1 老 2例 J 中国全科 医学 , 】 良反应 比较 明显 和重视 有关 。 院 中药 注射 剂 基本 能做 到单独 配 2 0 , () 6 . 我 0 91 4 6 1 2 : 伍 , 以往 使 用更 为 规 范 , 收集 的 A R报 告 来 看 , 院 中药 注 【】 , 强 . 京 医 院 20 年 中成药 不 良反 应报 告分 析阴. 较 从 D 我 5韩沽 高素 北 06 中 射 剂 的不 良反 应 发生率 较 以往有 明显降 低 。 国全科 医学 , 0 , ( ) 0 6 2 71 2 : 6 . 0 0 42

支气管哮喘中西医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中西医治疗进展

支气管哮喘中西医治疗进展人们对支气管哮喘(下称哮喘)认识不断深入,治疗的重点已从单纯缓解气道平滑肌痉挛,转为以预防、治疗气道炎症为主的综合治疗。

现就近年中西医药物进展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抗炎药物,长期持续吸入激素类药物,已被认为是针对反复发作哮喘的“治本”方法之一[1]。

主要作用机制包括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如白三烯及前列腺素合成;减少微血管渗漏;抑制细胞因子生成;抑制炎症细胞迁移和活化;增加气道平滑肌对β.2激动剂的反应性。

激素是治疗急性严重哮喘、慢性哮喘的首选药物。

主要有全身和吸入两种途径。

全身使用又可分为口服和静脉注射。

常用泼尼松和泼尼松龙,通常用于急性发作、病情较重或严重哮喘发作的病人,可采用大剂量、短疗程。

病情控制后及时减量或停药,以减少全身不良反应及皮质激素依赖性的发生。

一般泼尼松龙40mg,每隔4~6小时1次,或静脉注射琥珀酸可的松每次100~200mg,每日400~800mg,最好3~5天停药或减量。

吸入激素由于剂量小,经吸入后易于在气道形成有效浓度,直接作用于气道,而到肺泡后很快被酶破坏,进入血液后又被肝脏灭活,因此没有明显的全身不良反应。

所以激素的吸入是目前治疗哮喘,特别是慢性哮喘治疗和季节性发作哮喘预防的重要措施。

目前常用的品种有丙酸倍氯米松(BDA、必可酮)和丁地去炎松(BUD、普米克);后者的局部活性是前者的1.6~3倍,吸入后代谢速度比前者快3~4倍,在肝脏内很快转化为灭活的代谢产物,故对肾上腺皮质的抑制作用比丙酸倍氯米松小。

借助定量雾化吸入器(MDI)或干粉吸入,有较强的呼吸道局部抗炎作用。

通常需要连续、规则吸入1周后方能奏效。

因此,在哮喘急性发作时应与β.2激动剂或茶碱类合用。

先吸入β.2受体激动剂5~10分钟后再吸入糖皮质激素。

成人每日吸入BDA 400~600mg。

局部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口咽部真菌感染,有效清洁口腔可以预防[1]。

茶碱茶碱作为治疗哮喘用药已50余年。

小儿哮喘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小儿哮喘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2 中 医药治疗
健 脾 、 肾为治则 , 纳 方用 人参 五味饮 。徐 氏 用 鱼金 8 ]
注 射液 配合 西药 治疗儿 童哮 喘急性 发作 6 , 0例 总有 效 率 9 . , 效好 , 83/ 疗 9 6 安全性 好 。 2 3 专病 专方 治疗 李 建保 等用 丹 龙 定 喘丸 治 . ] 疗 哮喘缓 解期 患儿 , 治疗 组 临 床治 愈 率 为 5 . 9 肾之气 虚 。
马 氏_认 为 : 病 除有诱 因 引动伏 _ 3 ] 本
痰 外 , 病机本 质 是本虚标 实 , 其 本虚 主要责 之 于肺脾 13’痰瘀 互 结 郑 健L 为 , . 认 陈疴 之痰 久 病 人 络 ,
络 脉瘀阻 , 血行 不 畅 , 机 升 降 不 利 , 气 加之 d J 为 纯 ,L 阳之体 , 邪多从 热化 , 热 于 内发 为哮 喘 。 瘀
2 1 分 型治 疗 亓 四广 等[ 将 哮 喘分 为 寒 哮 热 哮 . ] 两型, 自拟平 喘 汤 , 哮用 一号 : 热 炙麻 黄 4 、 杏仁 、 g炙
总 有效率 9 .6/, 方 : 参 lO 、 地 黄 lO 、 20 组 9 6 丹 Og熟 O g
法半 夏 l O 、 O g 陈皮 l O 、 苓 l O 、 干 l O 、 款 O g茯 Og 射 O g炙
中 图 分 类 号 : 2 6 1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17 8 ( 0 90 —0 70 R 5. 2 A 10 —55 2 0 )10 2 —3
JJ 哮喘属 于 祖 国 医学 咳 嗽 、 JL , 哮证 、 喘证 、 痰饮
等范 畴 , 中医认 为除有标 实症 状外 , 多有 脏腑气 血 不
足 的症 状 . 累及脏 腑 肺 、 、 , 为 阴盛 阳虚 , 脾 肾 多 痰饮 伏肺 而引起 , 以阳虚 为本 , 痰瘀 为标 。患 儿多有 先 天

中医药治疗哮喘的临床研究

中医药治疗哮喘的临床研究

中医药治疗哮喘的临床研究一、研究背景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是喘息、咳嗽和胸闷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目前,欧美国家对哮喘的治疗主要是依赖药物控制,但是药物使用过程中,会伴随着一系列副作用。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中医治疗哮喘的方法。

二、中医药治疗哮喘的理论基础中医认为,哮喘是由于内环境失衡导致气运失常,从而导致加重气喘症状。

因此,中医治疗哮喘的方法主要是以调节气机为核心原则。

同时,中医认为哮喘的发生与脾胃、肾虚、肝郁等有关,因此中医治疗哮喘不仅要调节气机,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三、中医药治疗哮喘的方法1.中药汤剂治疗中药汤剂是中医治疗哮喘常用的方法之一,具有温通肺气、化痰止咳等作用。

以苏子降气汤为例,该方的主要药物是苏子、厚朴、枳实等,是一种具有温通气机和化痰止咳作用的方剂。

2.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哮喘另一种常用方法。

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针灸,可以缓解哮喘患者的症状。

比如说,针灸肺经的膻中穴,可以扶正气机、温通肺气;针灸胆经的风池穴,可以解郁宣肺。

3.艾灸治疗艾灸是一种在穴位上取穴,然后用艾条进行灸热刺激的治疗方法。

艾灸可以增强体质、调节气机、治疗哮喘等病症。

中医认为,艾灸的作用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和气血运行,从而起到疏通气机、平喘止咳的作用。

四、中医药治疗哮喘的临床研究一些研究已经证实,中医药治疗哮喘可以缓解哮喘患者的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比如,一项在中国进行的临床研究发现,中药汤剂与标准药物治疗相比,中药汤剂可以显著降低哮喘的复发率和病情恶化率。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探寻了中医药治疗哮喘的机理。

例如,有研究认为,中医治疗哮喘主要通过影响炎症反应和神经内分泌等过程实现。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中药多糖、生物碱和黄酮类等成分,对哮喘的治疗有一定作用。

结论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哮喘的疗效在临床上已经得到证实。

同时,中医治疗哮喘的方法多样化,有中药汤剂、针灸和艾灸等。

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研究进展

脾胃虚弱。李朝 娟 等 [3]则 认 为 哮 喘 病 是 一 种 缠 绵 难 愈 的 慢性疾患,脾肺肾虚是其病发作的根本原因,也是慢性 持续期的主要病机,主张在缓解期重视脾肺肾三脏同补 是预防哮喘复 发 的 主 要 治 则。 叶 广 才 等 [4]认 为 哮 病 之 夙 根在于痰瘀阻肺:夙痰阻肺日久,形成巢臼,潜伏于肺, 或因气候变化、饮 食 不 当 等 引 发 哮 病。 洪 广 祥 [5]提 出 痰 瘀伏肺是哮喘发 作 的 夙 根。 杨 玉 萍 等 [6]撰 文 指 出, 国 医 大师晁恩祥认为风邪具善行而数变的致病特点与哮喘病 的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及病情多变的发病特点密切相关, 并提出了 “风盛痰阻,气道挛急” 是哮喘急性发作的主 要病机;并强 调 此 风 邪 不 仅 指 外 风,也 包 括 内 风 如 肝 风 内动。张立 山 等[7]认 为 气 郁、气 逆 是 哮 病 发 作 之 关 键, 且贯穿哮喘病发作的始末;气郁不解,气逆不降,哮喘 常难缓解。
持续期肺气亏虚患者,对照研究结果显示,用补肺益气 方的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 较少。李小娟等 对 [10] 22例治疗组患者补肺颗粒治疗 1个 月,结果亦提示补肺颗粒能够有效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 慢性持续期症状,能减少急性发作次数。白桦等 运 [11] 用 自拟麻蝉鱼龙汤治疗 4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结果显示疗 效较好,表明 麻 蝉 鱼 龙 汤 对 哮 喘 病 具 有 降 气 宣 肺、 平 喘 祛痰之功。因此,补肺益气法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 续期疗效显著,可明显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改善患者的 肺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212 健脾益气,补土生金法 《素问·咳论》 认为: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 独 肺 也”。若 哮 喘 反 复 性 发 作, 肺病日久犯母,使脾虚失运,或者素体脾虚,均可致水 谷不化,痰湿内 生;脾 为 生 痰 之 源、肺 为 储 痰 之 器,母 子同病进一步加重痰饮伏肺,致肺失宣肃,哮喘迁延不 愈。因此,痰液的 生 成 与 肺 脾 关 系 密 切,健 脾 益 气,上 则培土生金补肺,下则益火补土温肾制水,母子同补为 哮喘的经典治本之法。张洁 认 [12] 为哮喘慢性持续期应以 补虚治本为要,而补虚治本首先是益气健脾,临床选用 黄芪六君子汤加减作为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代表方,通过 对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治疗观察表明,此方能明显减少 急性发 作 次 数,稳 定 患 者 病 情,提 高 生 活 质 量。李 艳 艳 [13]运用自拟平喘汤 加 减 治 疗 支 气 管 哮 喘 慢 性 持 续 期 患 儿,结果显示:使用 益 气 健 脾 法 可 明 显 减 轻 患 儿 症 状, 改善肺 功 能,且 能 减 少 哮 喘 病 急 性 发 作 次 数。陈 冰 泽 等[14]用人参五味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对照治疗 132例哮 喘病缓解期患者,结果表明此方能明显改善哮喘缓解期 脾肺气虚证的症状,特别是在治疗儿童哮喘慢性持续期 的疗效更为突出。王 胜 等 [15]选 用 自 拟 的 宣 肺 益 气 散 治 疗 肺脾气虚型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效果显著。 213 补肺益肾法 哮证反复频发,正气必虚。肾为先 天之本,气之根,肾主纳气,久病及肾,封藏失职,肾不 纳气,肺不主气,母子同病,主纳失常,动则哮喘加重。 肾阳虚气化无力,饮停水泛,凌心射肺,加重痰饮储肺, 肺失宣降,哮喘加剧。肖美霞等 予 [16] 健肾固本平喘汤治 疗肺肾两虚型哮喘 74例,结果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黄 赛男等 [17]运用金水六 君 煎 加 减 治 疗 支 气 管 哮 喘 肺 肾 两 虚 患者 30例,结果表明金水六君煎能有效改善肺肾两虚型 哮喘患者的临床 症 状, 增 强 患 者 体 质。 余 凤 萍 [18]运 用 自 拟补肺益肾汤治疗 60例肺肾两虚型哮喘病患者,研究结 果表明,治疗 组 给 予 补 肺 益 肾 汤 加 减 治 疗,症 状 改 善 明 显优于对照组。因此,补肺益肾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 持续期肺肾两虚型患者,临床效果明显。 214 肺脾肾共治法 哮喘的反复发作日久致肺脾肾同 病,表现为三脏的气虚和阳虚,或肺肾阴虚。 “虚则补 之,虚则补其母”,治疗宜扶正治本,三脏同补,可以采 用健 脾、益 肾、补 肺 等 方 法 益 气 平 喘,杜 绝 生 痰 之 源; 久病多瘀,少佐活血化瘀药,是改善患者症状、增强体 质、减少复 发、提 高 患 者 生 活 质 量 的 主 要 治 法 之 一。 赵 汉林等 [19]运用补肺化 瘀 汤 内 服 治 疗 哮 喘 慢 性 持 续 期 患 者

中西医结合,让哮喘患者自由呼吸

中西医结合,让哮喘患者自由呼吸

中西医结合,让哮喘患者自由呼吸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不便。

传统的疗法主要侧重于西医药物治疗,但对于一些患者来说,药物治疗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哮喘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的理念逐渐被认可,正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让哮喘患者能够自由呼吸。

一、介绍哮喘疾病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反复发作性的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

哮喘疾病的病因复杂多样,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免疫系统异常等。

症状方面,哮喘患者常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和喘息等,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哮喘的发作往往是由各种刺激物引起的,如过敏原、冷空气、感染等。

哮喘的发作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对于哮喘患者来说,能够自由呼吸是一种重要的追求。

然而,单一的西医药物治疗往往无法根治哮喘,只能控制病情的发作。

而中医则强调全面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通过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哮喘患者的体质,提升免疫力,减少病情的反复发作。

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策略。

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的优势在于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针对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西医药物治疗可以迅速缓解哮喘的急性发作,而中医则可以调理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体质,减少病情的反复发作。

此外,中医还注重调整患者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改善患者的环境和心理状态,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哮喘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单一的西医药物治疗往往难以达到完全控制病情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通过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调理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帮助患者实现自由呼吸的目标。

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为哮喘患者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治疗选择,有望为他们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的理论基础中医和西医对于哮喘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

支气管哮喘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支气管哮喘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支气管哮喘中医治疗研究进展摘要: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疾病,其能够对病人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导致病人生活品质下降。

目前临床上对支气管哮喘进行治疗时,多会采用西医治疗手段,以此控制气管炎症,防止疾病反复发作,但极易出现不良反应,且疗效欠佳。

因此为提高支气管哮喘控制效果,保证病人生活品质,本文通过调查与分析文献资料,围绕支气管哮喘中医治疗方法展开研究,以期可以为医疗人员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中医治疗;病因引言:在中医药文化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中医治疗方法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率正在增加。

但当前部分医疗人员对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存在质疑,未对该种治疗手段形成正确认知,导致中医治疗难以充分展现自身价值。

因此需要加大对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了解中医治疗方法在支气管哮喘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应用,明确该种治疗方法的要点,并在临床中对该种治疗手段进行合理运用,该点对提高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中医对支气管哮喘病因病机的认识通过对《黄帝内经》进行分析,可发现其未记录与哮喘病名相关的内容,但具有大量与哮喘病症状、病因、治疗方法的内容;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将哮喘病称作“上气”;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不仅将哮喘病称作“上气”,还将其称作“呷嗽”;元代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将“哮喘”作为独立病名,并使该种疾病分离出“上气”、“喘鸣”等笼统病名;《医学正传》中进一步区分哮、喘,并通过“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描述哮、喘特征[1]。

在病因病机上,认为以痰为主,内外因并见;《素问·阴阳别论》中认为哮喘的病因是“阴争于内,阳扰于外”,并指出该种疾病的症状是导致人喘鸣;《金匮要略》具有与哮病症状、治疗手段相关的记录,且已描述哮病急性发作时表现出的特点及应对方法;宋代张季明在《医说》中指出,饮食因素与哮喘疾病的发生具有一定关系;《症因脉治·哮病》认为,导致哮病形成的原因是痰饮停留在机体内,而在人体感受风寒之邪或具有饮食之伤时,将患有哮喘;近代医家认为,饮食不当、外邪侵袭、体虚病后等因素不仅将引起哮病,而且还将造成该种疾病发作,尤其在气候状况欠佳时,发作的频次将显著增加。

中医药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中医药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中医药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中医药在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中的应用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

中医药在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根据中医的理论,慢性支气管炎属于外感风寒、内伤肺气的病理过程,治疗时可以采用温化寒邪、补益肺气的方法。

例如,可以选用温化寒邪的药物如葱姜、附子等,以及补益肺气的药物如人参、黄芪等进行治疗。

此外,中医还注重调理气机,改善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以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二、中医药在哮喘治疗中的应用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等症状。

中医药在哮喘治疗中也有着独特的优势。

中医认为哮喘属于气滞、痰阻的病理过程,治疗时可以采用疏肝理气、化痰止咳的方法。

例如,可以选用疏肝理气的药物如柴胡、香附等,以及化痰止咳的药物如半夏、杏仁等进行治疗。

此外,中医还注重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以减少哮喘的发作。

三、中医药在肺癌辅助治疗中的应用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造成了严重影响。

中医药在肺癌的辅助治疗中也有着一定的应用。

中医认为肺癌属于瘀血阻络、气滞痰壅的病理过程,治疗时可以采用活血化瘀、化痰散结的方法。

例如,可以选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如三七、桃仁等,以及化痰散结的药物如半夏、枳壳等进行治疗。

此外,中医还注重调整患者的情绪状态,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以增强肺癌的治疗效果。

四、中医药在肺结核治疗中的应用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功能造成了严重影响。

中医药在肺结核的治疗中也有着独特的优势。

中医认为肺结核属于痰瘀阻滞、气滞病理过程,治疗时可以采用化痰止咳、理气化瘀的方法。

中医药治疗哮喘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哮喘研究进展
要病 机 , 据此 创 新 提 出疏 风 解 痉 法 。王 根 军 认 为 风 邪 触 并
汤( 白果 1g 麻黄 9 , 0, g 苏子 6 、 g 款冬花 、 杏仁 、 法半 夏各 1g 2, 桑 白皮 、 黄芩各 1 g, 5 炙甘草 6 。用法与用量 : g 水煎煮 2次 , 2
次药液兑一起 共 30 l 0 m ,1次 10 l 0 m ,1天 3次 , 饭前 空腹服
用 。1 为 1个疗程。 治疗热哮 3 例 , 周 ) 1 总有效率 9.4 。 0 %
三 、 解 期 缓
动痰 浊, 引发气道 挛急 , 哮喘 的诱 发病 机。张伟 等 认 为 是 无论是哮喘急性发作期还是缓解 期 , 可以灵活应用 活血化 都 瘀法 , 而且更应该将活血化瘀法贯穿哮喘病 防治全过程 , 将治 瘀与治气 、 治痰结合起来 , 以期祛 除哮喘之“ 夙根 ” 达到治愈 , 的 目的。刘 自力等 认 为脾虚 是贯 穿哮 喘病发 作期 与缓解 期总病程 的核心 病机 。倪伟 等 通 过对缓 解期 哮喘患 者 肾 阳虚与气道炎症关 系的研究表 明, 肾阳亏虚是缓解 期哮喘 的 主要病机 。崔红生等 认为 哮喘发病病位在 肺 , 与脾 、 但 胃、
型 , 肾虚型 。临床治疗大多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 , ③ 发作期 以
寒热分治 。 二、 发作 期
1 .寒 哮 白桦等 采 用 麻蝉 鱼龙 汤 ( 麻黄 、 蜕 、 仁 、 参、 蝉 杏 丹 苏 子 、 白皮 各 1g 桑 0 ,地 龙 、 腥 草 各 3 g 鱼 0 ,甘 草 3 ,白果 1 g 0 枚。 临床根据病 因、 因、 症不同和身体素质差异 ,辨证 加 ) 诱 兼 减。寒 哮型: 麻蝉鱼龙 汤加细辛 、 干姜各 5 , g 五味子 3 。中气 g 虚加黄芪 1g 党参 、 5, 白术各 1g 健脾 益气 ; 肾阳虚加补 骨 0, 肺 脂、 紫石英各 1 g沉 香 3 , 0, g 温肺益 肾, 降气 平喘 。热哮 型: 麻 蝉鱼 龙汤加石膏 3 g 黄芩 、 0, 胆南星各 1 g 6例患者临床疗 0 。4 效判 定 , 临床控制 2 3例 ; 显效 l 3例 ; 有效 7例 ; 无效 3例 ;总

药学毕业论文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药学毕业论文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新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新进展【摘要】综述治疗支气管哮喘药物近年来的应用。

对治疗支气管哮喘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

新型抗哮喘药物的临床使用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特点。

随着对哮喘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新型药物的不断开发,哮喘治疗已取得了很大进展,显示了良好的前景。

【关键词】哮喘;治疗;进展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近10年来许多国家的患病率都有上升趋势[1],是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

因此治疗哮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临床治疗哮喘的药物综述如下。

目前抗哮喘药物分为三大类及其他类:即消除非特异性炎症药物、抑制过敏介质释放药物、支气管舒张剂及其他类[2]。

1 消除非特异性炎症药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消除气道非特异性炎症药物,仍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炎药,作用机制是:阻止炎症细胞特别是嗜酸细胞的趋化和激活;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干扰碳四烯酸的代谢;抑制白三烯和前列腺素炎症介质的合成与释放;减少微血管渗漏;增加气管平滑肌对β2激动剂的反应性[2-3]。

其给药途径包括吸入、口服和静脉。

应用激素的不良反应大,故全身用药主要用于急性或重症哮喘的发作。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慢性持续性哮喘治疗的首选药物。

许多研究证实它们对改善肺功能减轻气道高反应性、减少发作频率、减低症状的严重程度及提高生活质量均有效。

常用的吸入药物有:布地奈德(BUD)、丙酸倍氯米松(BDP)、丙酸氟替卡松(FP)、曲安奈德、糠酸莫米松(MF)等。

目前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发展方向:一个是改变分子结构,提高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亲和力,另一个是用气雾剂方式将更多药物运送到发生炎症的大小气道,或可以吸入在局部就可以代谢的软激素(如环索奈德)。

环索奈德(ciclesonide)是新一代糖皮质激素吸入剂,它本身是以无活性的药物前体形式存在,到达肺部经肺内酯酶分解激活才具有抗炎活性。

该药的非活性部分能与血浆蛋白结合并被肝脏有效清除,故毒副作用极低。

与布地奈德相比,环索奈德每晚给药1次能够改善哮喘症状和病人早上肺功能[4]。

单味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

单味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
有效率 9 8例支 气管哮 喘患者 随机
分为 2组 , 均给予吸氧 、 畅呼吸道 、 生素及糖皮 质激 素 等 通 抗
黄芪为豆科植 物蒙古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 有补气升 阳、
益卫 固表、 利水消肿 、 托疮生肌的作用 。其 主要 化学成分 为黄
胺 的功能 , 从而发挥抑制气道 炎症的作 用 J 。曲政海等 研 究发现 哮喘大 鼠经雷公 藤多甙 治疗后 , 支气 管肺泡灌 洗液 中 嗜酸粒细胞数 目明显 下降 , 核转 录 因子-B和基质 金属 蛋 白 K 酶- 9明显降低 , 提示雷公藤 多甙具有 抑制 哮喘大 鼠气 道炎症
和肺纤维化 的作用 。
要 细胞 因子 。雷公 藤 红素 能通过 抑制 肺组 织 S F产生 进 而 C 下调其激活肥大 细胞释放 嗜酸粒细胞趋化 因子 (o xn 和组 et i) a
1 实验研 究 : 川芎 嗪( i saieL Z 是从 中药川芎总 1 ut z ,T ) g rn
生物碱 中分离得 到的 1 种有效 活性生物 碱 , 化学名 为 2, , , 3 5
T FB 哮喘肺组 织 CM4过量表达与 哮喘的发 生发展密切 相 G ., I 关, 并在早期 即开始 参与哮 喘 的发 病。川芎 嗪可通 过抑制肺 组织 CM4在转 录 和蛋 白水 平 的过 度 表达 而 阻 止 哮喘 的 发 I
展 。
I- s -R明显降低 , 酸细 胞凋 亡率 明显 升高 , 明其 L5和 I 2 L 嗜 表
学界的关 注。近年来很 多中医学者就单味 中药治疗支气管 哮
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 究 , 现特将川芎 、 雷公藤 、 黄芪 、 银杏 叶
甙。近年来采用 现代化 的分离 纯化技术 和对 雷公藤有效成分 进行 氧化或修饰 , 大大 降低 了雷 公藤 的毒副作 用。雷公藤具 有抗炎 、 免疫抑制等多重功效 。

中医药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展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以持续咳嗽或咳嗽反复发作为特征,是支气管哮喘的特殊类型,为哮喘的早期阶段,若不及时治疗,可转变为典型的哮喘发作。

本病是儿科的常见病,因为无典型哮喘的喘息症状和肺部阳性体征,常常造成误诊、误治,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正常发育。

中医药在防治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方面具有很好的优势,以及独到的经验,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l.病因病机研究梁晓海等认为本病为风咳,风邪犯肺,邪客于肺络,肺气失宣,气道挛急而致咳嗽。

易桂生认为风邪是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主要病因,肝郁是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主要病理基础,且风气通于肝,因此,疏肝祛风法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重要法则。

杨鸿等认为治疗不当、内有伏痰是慢性咳嗽主要原因,脾虚痰瘀为主要病理基础。

韩瑞锋认为肺肾气虚,卫外不固,易使淫邪反复袭表,邪郁于肺,肺失宣降,气道挛急,发为咳嗽,咳嗽日久伤肾,肾不纳气,终必致喘。

高正怡等认为哮喘的发病虽在肺,而宿根当责于肾,外因为感受外邪,接触异气、活动过度或情绪激动等,然内因是肾阴亏虚,导致肾元不固,摄纳失常,气不归元,气逆于肺,为本虚标实之证。

斯建中认为瘀血既是小儿cVA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又是重要的致病因素,肺络瘀阻是本病的重要病理基础。

久咳耗气、伤阴、损阳以及宿痰伏肺,痰阻气机都可造成血滞成瘀。

由此可以将各医家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主病因病机归纳为风、痰、瘀、虚四种。

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通常存在气道的高反应性,结合其临床症状属于风咳者占有很大的比例,内有伏痰、肺络瘀阻既是本病的病理产物又是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小儿肺脾肾不足,本病迁延日久可致本虚标实。

在本病早期其病因病机以风、痰为主,在后期则以瘀、虚为主。

对病因病机的归纳整理可为辨证论治及遣方用药提供依据。

2.辨证论治王霞芳等将咳嗽变异性哮喘分为风寒束肺、风热袭表、风痰阻络、肺胃气逆四型。

哮喘中医治疗进展

哮喘中医治疗进展

自汗明显 者 ,予 苏子 降气 汤加减 ;热 哮者则用 定 喘汤 以宣
肺 降气 ,化痰平喘 ,清热解表 ;浊哮者用 三子养 亲汤加减 。
。 肾、纳气平 喘 ,方用参蛤散合 补肺 汤加减制成益气补 肾丸 ; 随证加减 。陈英芳 等 引认 为肺脾肾虚损 ,水液 代谢 失常 ,
产生 痰饮 ,形 成夙 根是导致 哮喘反 复发作 的根本原 因。用 哮平 方 ( 黄芪 、黄精 、白术 、当归 、白果 、莪术 、僵 蚕 、
病 理环节 为痰 阻气 闭,治宜攻 邪祛痰 、宣 降肺 气 。寒 哮者 选用小青龙 汤 , 酌情加 利气 化痰 、 解 痉平喘之品;病久阳虚 ,
王金成等 对杨王义老 中医治疗 哮喘经验 总结 为哮 喘缓解
期 以肺 脾 肾气 虚为 主 ,肺脾气 虚者治 以健脾 益气 、培土 生 金 ,方用 六君 子汤合补 肺汤加 减制成 益气健脾 丸 ,口服方 用玉屏 风散合 参苓 白术散加减 ;肺 肾气 虚者则治 以补益肺
常义 用 常规氧疗加 用布地奈德 混悬液雾化 吸入联合 三合 汤加 减 ( 炙麻 黄 、 杏仁 、 炙甘草 、 僵蚕 、 蝉蜕 、白前 、 炙百部 、 陈皮 、炙紫菀 、炙款冬花 、荆芥 、黄芩 、桔 梗 、地龙 、陈皮 ) 口服 ,治疗哮喘急性发作 9 6 例 ,总有效率 9 2 . 7 1 %。 降逆平喘法为主 。 李玉盛等 对治疗支气管哮喘 6 0 例, 用哮喘煎合剂 ( 太 子参 、茯苓 、白术 、陈皮 、黄芩 、射 干 、 枇杷 叶 、厚朴 、栝楼 、桑 白皮 、 款冬 花 、 麻 黄 、苏子 、杏仁 、 前胡 、僵蚕 、郁金 、白芍 、防风 、五味子 、百合 ) 健脾和 胃、 降逆化 痰 、宣通 肺气 。结 果总有 效率 9 1 . 7 %。温志 华 治

哮喘中医进展情况汇报总结

哮喘中医进展情况汇报总结

哮喘中医进展情况汇报总结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影响。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哮喘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实践的积累,哮喘中医治疗的进展也日益显著。

本文将对哮喘中医进展情况进行总结和汇报。

首先,哮喘中医治疗的理论体系日趋完善。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哮喘病因主要是外感风邪,内伤情志,饮食不节等因素导致气机不畅,痰浊内生,从而引起哮喘症状。

现代研究通过对中医经典著作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总结,逐渐形成了辨证施治的治疗体系,为哮喘的中医治疗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临床依据。

其次,哮喘中医药物的研发和运用不断推进。

中医药治疗哮喘的药物主要包括清热化痰、祛风止咳、理气化痰等方剂。

近年来,随着中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现代药物研究技术的应用,不少新药物在治疗哮喘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为哮喘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另外,哮喘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得到了更多的认可。

临床研究表明,中医治疗哮喘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减少发作次数,并且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效果。

中医治疗哮喘的特色疗法如针灸、艾灸、推拿等也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最后,哮喘中医治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

为了提高中医治疗哮喘的质量和水平,相关部门加大了对中医临床实践的规范化管理和指导力度,逐步建立了一系列规范化的中医治疗哮喘的标准和指南,为中医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治疗依据。

总之,哮喘中医治疗的进展为哮喘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为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但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临床实践和规范管理,为哮喘中医治疗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投入到哮喘中医治疗的研究和实践中,为哮喘患者带来更多的健康福祉。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中药治疗进展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中药治疗进展
型 治 以化 痰 止 咳兼 补肺 肾 , 用 金 水 六 君 煎加 减 ; 脾 不 足 型 方 肺
治 以补 脾 益 肺 , 用 玉 屏 风 散 、 苓 白术 散 、 选 参 四君 子 汤 或 生 脉
实 兼 夹 , 病 情 复 杂 而 难 愈 。 武 慧 等 … 认 为 C A 多 因 外 感 失 故 V
药 物 和 p 受 体 激 动 剂 为 主 , 效 尚可 , 停 药 后 咳嗽 易 复 发 , 疗 但
且 不 良反 应 较 多 。 中 医 对 本 病 的 治 疗 具 有 悠 久 的历 史 , 其 因 疗 效 好 而 不 良 反应 小 , 已被 接 受 和 重 视 ; 在缓 解 期 的 治 疗 及 防 止 复 发 方 面尤 其 具 备 优 势 和 特 长 , 联 合 其 辨 证 论 治 之 优 势 应 治 疗 本 病 。笔 者 现 将 C A 中 医 中 药 治 疗 进 展 综 述 如 下 。 V
现 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 enJ un l f n gae rdt n l hn s n s r dcn 0 2J n 2 ( 7 d r o r a o t rt T a io a C ieea dWet n Me ii 2 1 u , 1 1 ) Ie d i e e
[ 章 编 号 ] 10 文 0 8—84 (0 2 1 8 9 2 1 l7—13 97一O 2
终 至 发 为 典 型 哮 喘 。综 上 所 述 , V 病 情 虚 实 夹 杂 , 有 外 CA 既 邪侵袭 , 又有 本 身 的 脏 器 虚 损 , 虚 邪 实 为 其 基 本 病 理 机 制 。 正
2 临床 研 究
咳嗽变异性 哮喘( V 又 称咳 嗽性哮 喘或 隐匿型 哮喘 , C A) 是 以 慢 性 咳嗽 为 唯 一 临 床 表 现 的 特 殊 类 型 哮 喘 … 。 由 于 几 乎 没 有 喘 息 或 呼 吸 困 难 症 状 , 与 支 气 管 炎 、 性 咽 炎 、 源 易 慢 咽 性 咳 嗽 、 原 体 肺 炎 引 起 的慢 性 咳 嗽 相 混 淆 , 常 被 漏 诊 、 支 故 误 诊 、 治 。 C A 目前 的 西 医 治 疗 以 肾 上 腺 皮 质 激 素 、 碱 类 误 V 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哮喘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以气道过敏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

目前,西医药物在哮喘治疗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一些病人对西医药物治疗不够满意,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转向中医药治疗。

在过去几年里,中医药治疗哮喘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给广大患者带来了希望。

一、辨证施治
中医药治疗哮喘的核心理念是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结合中医的辨证方法,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将哮喘分为外感型、内伤型和两虚型,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外感型哮喘以寒邪或湿邪侵袭肺而导致,表现为咳嗽、喘息、气促等症状。

中医通常采用祛邪解表的方法,如草菅茯苓汤、小柴胡汤等来驱除寒湿之邪。

内伤型哮喘是由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内因导致气机失调,主要表现为多痰、喘促等症状。

中医治疗内伤型哮喘通常采用调理脾肺的方法,如六君子汤、益气健脾汤等来调节脾肺功能。

两虚型哮喘是指肺脾两虚导致的气虚不足,表现为气短、疲倦等症状。

中医治疗两虚型哮喘主要以补益肺脾为主,如补肺汤、补中益气汤等。

二、穴位治疗
针灸和艾灸是中医治疗哮喘的重要手段,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
节气机,达到缓解哮喘症状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肺俞、胸鄂、百会等。

通过插针或针
刺疏通这些穴位可以调整肺气,促进气机流通,缓解喘息。

艾灸通常选择肺俞、关元、足三里等穴位,通过燃烧艾条的温热刺激,渗透到穴位以达到温通气机的效果。

三、草药治疗
中草药是中医治疗哮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些草药具有较好的
抗炎、祛痰、平喘作用。

常用的中草药有防风、麻黄、薏苡仁、南星等。

中医根据患者的病
情特点和辨证施治的原则,配伍使用这些草药,制成剂量合适的方剂,以期达到平喘、祛痰的效果。

四、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是目前治疗哮喘的新趋势,通过结合中医的辨证施
治方法和西医的药物治疗,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中医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调理脾肺、化痰平喘等方法来改善气道
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

而西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舒张支气
管等方式来缓解哮喘症状。

结合中西医的优势,可以更全面地治疗哮喘,提高治疗效果,降低
病情复发率。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哮喘的新进展给广大患者带来了希望。

通过辨证施治、针灸穴位、草药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等方法,可以达到缓解哮喘症状、控制病情的目的。

然而,中医药治疗哮喘仍然需要更多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