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学期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带解析1
初三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含答案
初三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岳阳楼记》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面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B.予观夫巴陵胜状胜:胜利C.日星隐曜曜:光芒D.把酒临风把:持、执(2)下面句中划线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阴风怒号B.去国怀乡C.锦鳞游泳D.然则何时而乐耶(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所作的记文。
B.第三、四段分写洞庭湖的阴晴景象,以及这不同的景象在游人心中的不同反响。
C.作者在文段中未谈及自己,但隐含着他与滕子京都不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
D.作者作此文借以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解析1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岳阳楼记》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面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B.予观夫巴陵胜状胜:胜利C.日星隐曜曜:光芒D.把酒临风把:持、执(2)下面句中划线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阴风怒号B.去国怀乡C.锦鳞游泳D.然则何时而乐耶(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所作的记文。
B.第三、四段分写洞庭湖的阴晴景象,以及这不同的景象在游人心中的不同反响。
C.作者在文段中未谈及自己,但隐含着他与滕子京都不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
D.作者作此文借以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模拟综合试题附解析1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模拟综合试题附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甲文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节选)乙文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②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③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丰乐亭记》节选)注释:①此:指滁州。
②上:皇上。
③刺史:代称知州。
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掇幽芳而荫乔木(拾取)B.因为本其山川(根据)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D.太守谓谁(对……说)(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遂书以名其亭焉/且焉置土石B.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以君之力C.宴酣之乐/四时之景,无不可爱D.朝而往,暮而归/博学而笃志(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运用对比手法,用滁人和太守作对比,批判滁人不事生产、只知享乐的习气。
B.乙文中,作者取亭名为“丰乐亭”的原因是: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而高兴,也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
C.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句凝练,笔墨传神。
D.甲乙两文在语言上都很有特色。
乙文多用散句描写,甲文则多用对偶句,句式变化,错落有致,甲文还巧用虚词“而”“也”,增添了回环咏叹的意味。
语文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附解析1
语文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附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王子猷①居山阴,夜大雪,眠觉②,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
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③,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④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王子猷(yóu):王羲之第五子。
②眠觉:睡醒。
③剡(shàn):剡县,今绍兴嵊州市。
④经宿:经过一夜。
(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①造门不前而返________②吾本乘兴而行________(2)从王子猷“造门不前而返”可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带解析1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辛幼安流寓江南,而豪侠之气未除。
一日,陈同甫来访,近有小桥,同甫引马三跃而马三却。
同甫怒,拔剑斩马首。
徒步而行。
幼安适倚楼而见之,大惊异,即遣人询访,而陈已及门,遂与定交。
后十数年,幼安帅淮,同甫尚落落贫甚,乃访幼安于治所,相与谈天下事。
幼安酒酣,因言南北利害,云:南之可以并北者如此,北之可以并南者如此。
“钱塘非帝王居。
断牛头山,天下无援兵:决西湖水,满城皆鱼鳖。
”饮罢,宿同甫斋中。
同甫夜思:幼安沉重寡言,因酒误发,若醒而悟,必杀我灭口。
遂中夜盗其骏马而逃。
幼安大惊。
后同甫致书,微露其意,为假十万缗①以济乏。
幼安如数与焉。
——《智囊·明智部》注释:①缗(mín):古代钱币计量单位。
(乙)嘉靖初年,北虏尝寇陕西,犯花马池,镇巡惶遽,请兵策应。
事下九卿会议,本兵①王宪以为必当发,否恐失事。
众不敢异。
王琼时为冢宰,独不肯,曰:“我自有疏。
”即奏云:“花马池是臣在边时所区画,防守颇原,虏必不能入;纵入,亦不过掳掠;彼处自足防御,不久自退。
若遣京军远涉边境;道路疲劳,未必可用,而沿途骚扰,害亦不细,倘至彼而虏已退,则徒劳往返耳。
臣以为不发兵便。
”然兵议实本兵主之竟发六千人命二游击①将之以往。
至彰德,未渡河,已报虏出境矣。
——《智囊·明智部》注释:①本兵:中国古代官吏体系中的一个官职名称;②游击:武官名。
游击将军的简称。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画线词的意思。
①幼安酒酣 ________ ②为假十万缗以济乏 ________ ③则徒劳往返耳 ________(2)请仔细揣摩文中画横线句,先断句(断2处),并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意思。
然兵议实本兵主之竟发六千人命二游击将之以往(3)结合甲乙两文,分析陈同甫和王琼两人智慧的相同之处。
链接资料:《智囊》一共收录从先秦到明代1238则聪明用智故事,《智囊》共分十部二十八类,其中《明智》、《察智》收录了有洞察智慧的故事,中间既有能对局势洞若观火的智者,也写了有识人之明的伯乐。
初三语文上学期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附解析1
初三语文上学期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附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章侯性诞僻①,好游于酒。
人所致金钱随手尽。
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
凡贫士藉其生,数十百家。
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②笔也。
一龌龊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
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章侯科头③裸体谩骂不绝。
显者不听。
遂欲自沉于水。
显者拂然④,乃自先去。
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
【注释】①诞僻:怪僻。
②搦(nuò):握。
③科头:不戴帽子。
④拂然:甩动(袖子)的样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好游于酒/好鸟相鸣,嘤嘤成韵B.若豪富有势力者索之/旁若无人C.周其乏/所识穷乏者得我与D.遂欲自沉于水/自非享午夜分,不见曦月(2)请用三条“/”给下面句子断句。
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章侯科头裸体谩骂不绝。
(3)从文中可以看出陈章侯是一个怎样的人?2.阅读《醉翁亭记》,回答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初三上册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卷附解析1
初三上册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卷附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岳阳楼记(节选)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下列句中的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直挂云帆济(jì)沧海/若夫(fū)淫雨霏霏B.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上下天光,一碧万顷(qǐng)C.欲渡黄河冰塞(sài)川/薄暮冥(míng)冥,虎啸猿啼D.多歧(qí)路,今安在/宠辱偕(jiē)忘(2)下列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金樽清酒斗十千/气冲斗牛B.沙鸥翔集/集思广益C.至若春和景明/良辰美景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实事求是(3)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B.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月光静静地照着沉在水中的一块玉璧。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D.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批评指责。
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带答案
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朝代)文学家欧阳修。
(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B.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C.山之僧智仙也山间之朝暮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交代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B.第二段写了四时景物的迥然不同:春天的草,夏天的树,秋天的风霜,冬天的水石。
C.太守的宴席有肥美的鱼、清冽的酒、野味野菜,宴饮的活动有下棋,射箭。
D.文中写滁人出游的场面,描绘了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可见清明。
(4)“醉翁之意不在酒”,说说你对“醉翁之意”的理解。
初三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含解析1
初三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含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范仲淹)上书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去冗僭①,慎选举,抚将帅,凡万余言。
……尝推其奉②以良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③仲淹晏如④也……帝方锐意太平,数⑤问当世事,仲淹……上十事。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⑥,妻子衣食,仅能自充。
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三》)【注释】①允僭:多余而不称职的官吏。
②奉:俸禄。
③易衣而出:指家里衣服少,呆在家里的人要将衣服脱下,给要出门的人穿。
④宴如:安定平静的样子。
⑤数:多次。
⑥重肉:两种以上的肉食。
(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________(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的一生都在践行这样的政治信念。
请从选段中选择一个事例,表现范仲淹的“先忧”或“后乐”行为。
请先指出是“先忧”还是“后乐”,再用现代汉语简要概述事例,不超过30字。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面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肉食者鄙________②弗敢加也________③公将鼓之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模拟综合试卷附解析1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模拟综合试卷附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xiè),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①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________②去任之日________(2)有人阻止郑板桥开仓济民,理由是什么?从郑板桥开仓济民这件事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德以化人,财勿累己每见待子弟严厉者,易至成德;姑息者,多有败行,则父兄之教育所系也。
又见有子弟聪颖者忽入下流①庸愚者转为上达②,则父兄之培植所关也。
人品之不高,总为一利字看不破;学业之不进,总为一懒字丢不开。
德足以感人,而以有德当大权,其感尤速;财足以累已,而以有财乱世,其累尤深。
(选自王永彬《围炉夜话》)【注释】①下流:品性低下。
②上达:品性高尚的人。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多有败行/必能使行阵和睦B.总为一利字看不破/而或长烟一空C.学业之不进/虽欲言,无可进者D.其累尤深/水尤清洌(2)请用三条“/”个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又见有子弟聪颖者忽入下流庸愚者转为上达(3)结合选文,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3.阅读下面的文字后答题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初三上册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带答案
初三上册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伯中幼警敏嗜学,不以食息废,口不绝吟讽,精思妙契①,至忘寒暑。
幼时,大父②庄山藏书万卷,窃读殆遍,大父久而方觉已,甚奇之。
受学于季大父主静公。
公善诱导,居尝举所见宋儒诸老,宿德仪型③,嘉言善行④,令人竦然⑤。
伯中益自刻苦。
父万安公,清旷不仕,家仅给无余。
独处一室,隘甚,人不能堪。
晨起供洒扫,园疏厨灶之下,书册不离手。
箪瓢饮,炊菽数边⑥,且啖且读,未尝知味。
天文、地理、兵刑、历律,靡不精究。
(注释)①精思妙契:精心思考,神妙契合。
②大父:祖父。
下文“季大父”即叔祖父。
③宿德仪型:以年老有德者做典范。
④嘉言善行: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
⑤竦然:恭敬的样子。
⑥箪瓢饮,炊菽数边:吃一算饭,喝一瓢水,只以一些菽豆为食。
这里都是指清苦的生活。
(1)下列对文中“大父久而方觉已”一句的分析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句中的“已”是句末语气词,在句中无实意。
B.句中的“而”,是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才。
C.句中的“觉”应读“jué”,与“觉悟”的“觉”意思相同。
D.这句话应翻译为“祖父过了很久才发觉”。
(2)仔细阅读选文,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选文中伯中最终能学有所成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用四字词概括)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蒲留仙写书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①。
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②,中贮苦茗,具淡巴菰③一包,置行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
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
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
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④。
故笔法超绝。
【注释】①[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左丘明着《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
语文初三上册文言文综合试题带解析1
语文初三上册文言文综合试题带解析1一、文言文1.古诗文阅读。
(一)黄州安国寺记(宋)苏轼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①,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
其明年二月至黄。
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召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
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
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②所从生而不可得。
一念清净,染污③自落,表里翛然④,无所附丽⑤,私窃乐之。
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⑥。
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
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卒谢去。
余是以愧其人。
七年,余将有临汝之行。
连曰:“寺未有记。
”具石请记之。
余不得辞。
【注释】①指苏轼在吴兴任太守期间因“乌台诗案”获罪,被贬黄州。
②罪垢:指罪孽。
③染污:烦恼。
④翛(xiāo)然:超脱的样子。
⑤附丽:附着,依附。
⑥赐衣:指朝廷对佛教高僧的赐衣和赐封号制度。
(二)行香子·述怀①(宋)苏轼清夜无尘。
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②,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注释】①元祐元年(1086),苏轼被召还朝,但是政敌多次以类似“乌台诗案”之事欲再度诬陷苏轼,遂提笔抒怀。
②石中火:指击石迸出的一闪即灭的火花。
(1)下列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求所以自新之方往之汝家,必敬必戒B.间一、二日辄往遂于外人间隔C.私窃乐之宴酣之乐D.具石请记之百废具兴用(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3)文中写僧人继连有何用意,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4)为苏轼词中画线的句子“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设计朗读。
(可从停连、语速、节奏、重音、语调等方面入手,答出一点即可)(5)上面两篇古诗文中,苏轼的境遇相同、心境相似,请结合《黄州安国寺记》相关内容,品析词中画横线的诗句“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语言上的妙处。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带解析1
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②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③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把能赏识人才的人(贤君)比作伯乐,把人才比作千里马,把愚妄无知、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
B.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寄寓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刻画食马者愚妄无知的形象,表达作者对“食马者”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嘲弄。
D.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文言文阅读。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
太傅时年七八岁,着青布裤,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①欲放去邪?”遂遣之。
(丙)谢太傅盘桓②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
语文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带解析1
语文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带解析1 一、文言文1.阅读《岳阳楼记》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面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B.予观夫巴陵胜状胜:胜利C.日星隐曜曜:光芒D.把酒临风把:持、执(2)下面句中划线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阴风怒号B.去国怀乡C.锦鳞游泳D.然则何时而乐耶(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所作的记文。
B.第三、四段分写洞庭湖的阴晴景象,以及这不同的景象在游人心中的不同反响。
C.作者在文段中未谈及自己,但隐含着他与滕子京都不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
D.作者作此文借以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2.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范仲淹)上书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去冗僭①,慎选举,抚将帅,凡万余言。
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附答案
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岳阳楼记》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面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废具兴具:同“俱”,全、皆B.予观夫巴陵胜状胜:胜利C.日星隐曜曜:光芒D.把酒临风把:持、执(2)下面句中划线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阴风怒号B.去国怀乡C.锦鳞游泳D.然则何时而乐耶(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所作的记文。
B.第三、四段分写洞庭湖的阴晴景象,以及这不同的景象在游人心中的不同反响。
C.作者在文段中未谈及自己,但隐含着他与滕子京都不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
D.作者作此文借以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李学士世衡喜藏书,有一晋人墨迹,在其子绪处。
语文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1
语文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王子猷①居山阴,夜大雪,眠觉②,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
因起彷徨。
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
时戴在剡③,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经宿④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王子猷(yóu):王羲之第五子。
②眠觉:睡醒。
③剡(shàn):剡县,今绍兴嵊州市。
④经宿:经过一夜。
(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①造门不前而返________②吾本乘兴而行________(2)从王子猷“造门不前而返”可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1)宋濂,字景濂,号________,元末明初________家。
(2)下列各项与“负箧曳屣”中的“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含解析1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含解析1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徐文长传徐渭,宇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①,然数奇②,屡试辄蹶③,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
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
然竟不偶④。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⑤”,恣情山水。
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
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
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怒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
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
既出,倔强如初。
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
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
晚岁诗文益奇,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选自袁宏道《徐文长传》,有删减)(注释)①国士之目:一国之中杰出的人才。
②数奇jī:命运坎坷、遭遇不顺。
③蹶:失败。
④偶:遇;遇合。
⑤曲蘖niè:酒母,酿酒的发酵物,后遂以之代酒。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画线字的意思。
①奇其才________②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________③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________④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________(2)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4)“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袁宏道用一“奇”字道尽文长一生,请结合全文,谈谈徐文长的“奇”。
初三上册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卷带解析1
初三上册文言文语文综合检测试卷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1)下列句中划线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A.乐亦在其中乐善好施B.曲肱而枕之迂回曲直C.同舍生皆被绮绣舍生取义D.右备容臭臭未干(2)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主人日再食食:食物B.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C.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肢”D.略无慕艳意慕艳:羡慕(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甲、乙两文段中,宋濂和孔子在物质生活享受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这体现了他们怎样的人生追求?2.阅读古文(甲)(乙)两则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1)本文作者________(人名),是________(朝代)文学家。
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带解析1
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⑥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公乐也。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⑦《醉心亭记》注释:①涯:岸边。
②欧阳公:即欧阳修。
③构:搭建。
④直:当,临。
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
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
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解释下面画线的词。
①树林阴翳 ________ ②泉香而酒洌 ________③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__ ④乃公寄意于此也________(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3)甲文从一个“________”字可见欧阳修治理政事有道,乙文用“________”这句话从侧面村托“醉心亭”周围优美的自然风景令人陶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上学期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带解析1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史事。
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①。
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②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③之。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释)①物:自己以外的人。
此处指群众的利益。
②宽简:宽松简易。
③便:安逸、安适。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是()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高大的样子B.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C.峰回路转回:曲折、回环D.未尝及文章尝:曾经(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下列对甲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回”字“转”字,引出亭子,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
B.文章第二段将“山水之乐”具体化。
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突出流连山中美景的无穷乐趣。
C.全文连用二十一个“也”,形成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
D.文章通过描绘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
(4)甲文中作者描绘了“滁人”跟随太守出游的欢乐场景,请分析他们“从太守游而乐”的原因。
(5)根据甲乙语段,说一说欧阳修的为官之道有哪些。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乡为身死而不受/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B.死亦我所恶/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C.呼尔而与之/天与云与山与水D.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把“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以鱼和熊掌比喻生和义,当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舍鱼而取熊掌,从而引出生和义不能兼顾时要“舍生而取义”的观点。
B.作者从“所欲”“所恶”两个方面进行道理论述:正面阐述面对生与义时,愿舍生取义;反面阐述面对生与死时,不可“失义”。
C.《三字经》中开篇曰:“人之初,性本善”,作者在本文中也认为所有人都能保持与生俱来的本心——本性,即人的羞恶之心。
D.不食嗟来食的乞人和对“不辩礼义”而接受厚禄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论证了人不能见利忘义,丧失本心。
3.阅读下面的文字后答题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1)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从致书以观(得到)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请教)C.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子)D.右备容臭(气味,这里指香气)(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3)下面对《送东阳马生序》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嗜学”与“家贫”这一尖锐矛盾写起,初步展现了作者勤奋学习的态度。
B.文章用学习态度和学习条件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作者不畏艰辛、刻苦学习的精神。
C.文章用先达的骄矜暴躁与自己的虔诚恭敬对比,反映了品德修为重于求学的道理。
D.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求学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意在勉励青年学子要刻苦读书。
(4)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5)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4.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太宗好书唐太宗贞观十四年,自真草①书屏风,以示群臣。
笔力遒动,为一时之绝。
尝谓朝臣曰:“书学小道,初非急务。
时或留心,犹胜弃日。
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
”又云:“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惟在骨力。
及得骨力,而形势自生耳。
”尝召三品以上,赐宴于玄武门。
帝操笔作飞白草,众臣乘酒,就太宗手中相竞。
散骑常侍刘洎②,登御床③引手,然后得之。
其不得者,咸称洎登床,罪当死,请付法。
太宗笑曰:“昔闻婕妤④辞辇,今见常侍登床。
”竟不加罪。
选自《太平广记》(注)①真草:书体名称,下文“飞白草”亦同。
②刘洎:字思道,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人。
③御床:皇帝用的坐卧之具。
④婕妤:指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1)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2)从选文看,“自真草书屏风,以示群臣”“操笔作飞白草”可以看出唐太宗________;从“昔闻婕妤辞辇,今见常侍登床。
”可以看出唐太宗________。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是日更定矣(________)②客此(________)③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B.写赏雪,却写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西湖雷景的奇特迷人这一主题。
C.“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D.“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皆白的景象。
6.文言文阅读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②客此(________)③及下船(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3)下列对选文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B.“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表现了作者遗世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作者的“痴”,为下文作伏笔。
C.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
对此迷人雪境,“痴”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
D.《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作者直抒胸臆,将自己对故国往事的怀恋融入了山水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