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血液科护理常规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1、饮食护理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清淡易消化饮食。
避免食用过硬、带壳的食品。
2、保持口腔卫生,指导患者早晚用软毛刷刷牙,每日早晚及餐后用漱口液含漱3~5分钟。
对已发生口腔溃疡者,应加强口腔护理,正确使用合适的漱口液和促进溃疡愈合的药物。
3、清洁皮肤,定期擦澡更衣。
发现盗汗者,及时擦干并更换干湿的衣裤、床单,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4、做好会阴部及时肛周清洁护理,预防肛周感染;女患者经期加强卫生。
5、观察患者贫血的症状、体征,知道患者合理休息与活动,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
6、粒细胞绝对值<0.5X109/L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7、对出血严重者,遵医嘱及时输注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嘱患者安静卧床休息,观察有无颅内出血先兆,穿刺部位延长按压时间。
8、静脉化疗的患者,注意保护血管,观察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促进尿酸排泄。
9、减少陪护和探视,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新鲜,每日定时开窗通风。
督促清洁员每日用0.1%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床头柜、床档和设备带。
患者出院后做好终末消毒。
10、多与患者沟通,注意情绪、语言及行为的变化,适时给予心理护理,防止患者出现自杀、自伤行为。
11、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介绍用药及并发症预防的知识二、检查及治疗护理常规骨髓穿刺术护理常规1、术前准备传此前向患者说明穿刺的目的,并简要说明穿刺过程,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操作。
备齐所有用物;了解患者出凝血时间检查结果及相关麻醉药的过敏史。
2、术中配合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穿刺过程中应观察患者的面色、脉搏、血压的变化,如发现患者精神紧张、大汗淋漓、脉搏细速等休克症状时,应立即报告一声,包停止穿刺、协助处理。
3、术后护理穿刺后应局部加压,至少需按压5分钟,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
知道患者穿刺后72小时内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敷料一旦污染或脱落,及时消除伤口更换敷料,以免污染伤口引起局部感染。
血液系统常见疾病的护理
相关正常值
— 10 —
RBC、Hb
男性RBC:(4-5.5)×1012/L 女性RBC:(3.5-5)×1012/L 男性Hb:120-160g/L 女性Hb:110-150g/L
WBC
WBC:(4-10)×109/L WBC 大于10× 109/L 急性感染、白血病 WBC 小于4× 109/L 主要是N少,N 绝对值<4× 109/L 称粒细胞减少症, N 绝对值<0.5× 109/L 称 粒细胞缺乏症,常见于病毒感染、再障、脾功能亢进。
血液系统疾病常见 症状和体征的护理
目录
CONTENTS
1
贫血
2
出血与出血倾向
3
继发感染
一、贫血
— 13 —
贫血(anemia)是指单位容积外周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 胞(RBC)计数和(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同性别、同年龄正常范围的最 低值,其中血红蛋白的含量最为重要。
• 分类
二、出血与出血倾向
护理诊断 (1)有组织完整性受损,与粘膜、皮肤出血有关。
— 36 —
(2)恐惧 与反复出血尤其是大出血有关。
(3)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 护理目标
(1)患者能够减少或避免出血。
(2)恐惧感减轻或消失。 (3)患者未发生颅内出血,或颅内出血被及时发现并得到处理。
二、出血与出血倾向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 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第六章
目录
CONTENTS
1
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
2
贫血患者的护理
3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护理
4
白血病患者的护理
— 3—
一、血细胞的生成及造血器官
• 造血器官:骨髓、胸腺、肝、脾、淋巴结 • 胚胎期:主要的造血器官为肝、脾。 • 儿童:主要的造血器官红骨髓 • 成人:主要的造血器官骨髓。 • 淋巴细胞由淋巴器官组织增生
血液内科护理常规
血液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血液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一)出血或出血倾向的护理
血小板数目减少及其功能异常,毛细血管脆性或通透性增加,血浆中凝血因子缺乏以及循环 血液中抗凝血物质增加,均可导致出血或出血倾向。 休息与活动:若出血仅限于黏膜,无需太多限制;若血小板计数<50×109/L,应减少活动, 增加卧 床休息时间;若血小板计数<20×109/L,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协助做好各种生活护理。 饮食指导: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软食或半流质,禁食过硬、粗糙的食物。保 持大便通畅,排便时不可用力,以免腹压骤增而诱发内脏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便秘者可给予缓 泻剂或开塞露。
心理护理:加强沟通,耐心解释与疏导,稳定病人情绪,减少不良刺激。 (二)发热的护理 发热是血液系统常见症状,具有持续时间长,热型不一、一般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特点。 疑为传染病者,应先行隔离,以防交叉感染。 休息:卧床休息,采取舒适体位,减少机体消耗,必要时可吸氧。经常通风换气,穿透气棉质 衣物,有寒战时给予保暖。 饮食: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的半流质或软食,指导患者摄取足够的水分,每天至 少 2000ml 以上,必要时给予静脉补液,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病情观察:监测体温并记录;观察感染灶的症状、体征及变化,协助检验标本的采集及送检, 注 意抗生素的疗效及用药反应。 治疗:先给予物理降温,高热病人可先给予物理降温,有出血倾向者禁用温水或酒精拭浴, 必 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及时更换衣物,保持皮肤清洁,观察用药后反应,以免发生虚脱。 加强沟通,耐心解释与疏导,稳定病人情绪,减少不良刺激。 (三)骨、关节疼痛 主要与肿瘤细胞的过度增生或局部浸润,导致骨髓腔压力增高、局部瘤块形成及压迫、骨质疏 松或溶骨性破坏、病理性骨折等有关。具体见疾病。 (四)贫血
护理人员如何应对和处理血液系统疾病
护理人员如何应对和处理血液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是一类涉及血液及其相关器官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贫血、血栓症、白血病等。
作为护理人员,应对和处理血液系统疾病是日常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介绍护理人员在处理血液系统疾病时的方法和技巧。
1. 了解疾病特点在处理血液系统疾病之前,护理人员首先要了解疾病的特点。
比如,贫血是由于红细胞数量或功能减少导致的疾病,因此患者会出现乏力、疲劳等症状。
白血病则是一种白血球恶性增殖的疾病,患者常表现出易出血、发热等症状。
掌握疾病的特点有助于护理人员更好地评估患者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
2. 病情观察与监测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和监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病情。
包括患者的血液指标如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等,是否出现异常;患者的病情变化如病情进展、治疗效果等。
通过定期的病情观察和监测,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的变化,保证患者得到及时的干预和治疗。
3. 药物管理护理人员需要负责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药物管理。
这包括合理使用药物、确保患者按时服药,并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和效果。
例如,贫血患者可能需要补充铁剂、叶酸等药物;白血病患者则需要接受化疗药物。
护理人员应了解每种药物的使用方法、副作用以及注意事项,确保药物的安全合理使用。
4. 预防感染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常因免疫功能低下而容易感染。
护理人员需要重视感染预防工作,包括手卫生的常规操作、做好环境清洁、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等。
此外,护理人员还应督促患者在医院及回家后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避免接触疾病源,提高免疫力。
5. 心理支持血液系统疾病常伴随着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压力。
护理人员除了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外,还需要给予患者和家属充分的心理支持。
通过与患者建立积极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情绪变化和需求,并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6. 教育与宣教护理人员在处理血液系统疾病时,还需要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关的教育与宣教工作。
这包括疾病的介绍、治疗方案、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副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血液护理常规
血液护理常规
引言
血液护理是医护人员在处理血液样本和输血时必须遵守的一系
列规则和程序。
以下是一些血液护理的常规。
收集血液样本
- 手部消毒:应先用肥皂和温水洗手,然后用消毒剂消毒手部。
- 选择采集点:乙醇消毒后选取最近的血管,一般为尺前动脉、桡动脉、超短静脉和腕静脉。
- 取样:将针头插入选取的血管内,并用注射器吸取所需量的
血液。
测量血糖
测量血糖有两种方法:
- 空腹血糖:指不进食8-12小时后采集的血液进行测量。
- 随机血糖:指在进食后血糖反应达到他峰(进食后1小时)后的任意时间进行血糖测量。
输血
- 超过4小时未用的输血制品要弃置。
- 转移输血制品时,医护人员要彼此核对患者的姓名、住址、输血报告单上的信息是否一致。
- 在输血期间,要每小时检查患者的体温、脉率、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并做好输血记录。
- 输血后,要观察患者30分钟,以监测其有无发热、过敏反应等情况。
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结论
血液护理是医护人员必须要熟知的规范和程序,只有做好血液护理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以上介绍的是常规护理,医护人员在护理患者时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细致的护理和注意事项。
护理常规
一、血液系统一般护理常规(一)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有无进行性贫血、出血、发热、感染等症状,及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等情况变化,并经常了解有关检测项目,以结合临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随时做好各种急救准备。
2、遵医嘱正确及时完成治疗,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预防和观察治疗副反应,确保医疗安全。
3、协助做好各种实验室检查,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合作,正确采集标本及时送检,确保检验的可靠性。
4、对患者和家属宣传疾病相关的自我保健护理知识,以及预防并发症,预防疾病复发等健康指导。
(二)对症护理贫血的护理1、严重时要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避免突然改变体位后发生晕厥,注意安全。
2、贫血伴心悸气促时应给予吸氧。
3、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类食物,如猪肝、豆类、新鲜蔬菜等,注意色、香、味烹调,促进食欲。
4、观察贫血症状如面色、眼结膜、口唇苍白程度,注意有无头昏眼花、耳鸣、困倦等中枢缺氧症状,注意有无心悸气促、心前区疼痛等贫血性心脏病的症状。
5、输血时的护理认真做好查对工作,严密观察输血反应,给重度贫血者输血时速度宜缓慢,以免诱发心力衰竭。
出血护理1、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紧张焦虑情绪。
2、明显出血时卧床休息,待出血停止后逐渐增加活动同,对易出血患者要注意安全,避免活动过度及外伤。
3、严密观察出血部位、出血量,注意有无皮肤粘膜淤点、淤斑、牙龈出血、鼻出血、呕血、便血、血尿,女性患者月经是否过多,特别要观察有无头痛、呕吐、视力模糊、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等症状,若有重要脏器出血及有出血休克是应给予急救处理。
4、按医嘱给予止血药或输血治疗。
5、各种操作应动作轻柔、防治组织损伤引起出血。
避免手术,避免或减少肌内注射,施行必要穿刺后压迫局部或加压包扎止血。
6、应避免刺激性食物、过敏性食物以及粗、硬食物,有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禁食,出血停止后给予冷、温流质,以后给予半流质、软食、普食。
感染的预防1、病室环境清洁卫生,定期空气消毒,限制探视,防治交叉感染,白细胞过低时进行保护性隔离。
血液病疾病护理规范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和治疗方案, 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 病的信心。
减轻患者焦虑和恐惧
对于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及时给予心 理疏导和安慰,减轻其焦虑和恐惧情 绪。
提供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家属和朋友给予关心和支持 ,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在康复锻炼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身 体反应,避免过度疲劳和损伤,同时 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配合。康 复锻炼计划,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 练、柔韧性训练等。
自我监测与定期复查
自我监测的重要性
自我监测是血液病患者康复过程 中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及时发现
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术中配合
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协助医生进行消毒、麻醉等工 作,确保手术的无菌操作。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 体征和反应,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术后护理
手术后,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评估手术效果 ,并做好记录。同时,应指导患者保持创口清洁、干燥, 避免感染。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
01
预处理护理
营养均衡
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 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
物质。
避免刺激性食物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坚硬等 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增加铁质摄入
对于贫血患者,适当增加铁质 摄入,如动物肝脏、菠菜等。
控制盐分摄入
对于水肿患者,控制盐分摄入 ,以减轻水肿症状。
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血液病疾病护理规范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1
CONTENTS
目录
• 血液病概述 • 血液病患者护理原则 • 血液病患者常见护理问题及处理 • 血液病患者特殊护理技术 • 血液病患者康复与自我管理
(完整)血液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一)所有内科病员,原则上都应卧床休息。
(二)入院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天,以后每日2次。
体温在37.5o C 以上者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有突然升高者应复查核对,密切观察体温者随时测量并记录.新病人测血压及体重(重症例外)1次,其他按医嘱执行。
(三)护理按病情分特别护理和一、二、三级护理:1、特别护理:适用于病情危重需要随时进行抢救的病人。
派专人昼夜守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备齐抢救用品,随时准备抢救,及时准确地填写特别记录。
2、一级护理:适用于病危、危重及极度虚弱的病人,如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高热、昏迷、抽搐的病人,心力衰竭、严重呼吸困难、肝肾功能衰竭者等,病人的一起活动需护士协助。
护士每15分钟至半小时巡视1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二级护理:适用于病危、病重期已渡过,症状减轻,病情好转但仍需卧床休息者,如慢性病及年老体弱的病人,在床上可以自理但不能下床活动的病人。
护士每小时巡视1次,了解三情(疾病、思想及饮食情况),递送大小便器。
4、三级护理:适用于轻症等待检查的病人,恢复期和慢性病好转期已可下床活动且生活能自理的病人.护士每日巡视3—4次,观察病情.轻病人可适当到室外散步。
(四)病人入院后,于当日流出大、小便,并送病房化验室做常规检验。
按照医嘱执行的大、小便化验,于次晨留出标本。
(五)每天下午记录大便1次,有次数增多者通知主管医师进行处理。
3天无大便者,可常规给番泻叶10g代茶饮。
必要时可灌肠通便.(六)每周测量体重1次(重症例外).(七)按医嘱给予饮食,并进行饮食指导.病人家属、亲友送来的食物需经办公室护士检查后方可使用。
病人之间不得互换食物,以免交叉感染.(八)病人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个人卫生处理。
一般冬季每周沐浴或擦澡1次,夏季每周3次。
洗发每两周1次,夏季每周1次.剪指甲每周1次。
(九)卧床病人应预防褥疮,并做好口腔护理。
(十)病室应保持整齐、清洁、安静、舒适。
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
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血液系统一般疾病护理常规1、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含丰富维生素、无刺激和易消化的饮食;化疗期间或食欲不振时,给予清淡软食;胃肠道出血者按医嘱禁食;2、及时做好专科各项检查或治疗护理,遵医嘱正确采集各种血液和体液标本,高热患者采集血液标本做细菌培养或药敏试验,做好患者的健康指导;3、活动与休息护理贫血症状明显、重度贫血或贫血发生迅速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中度贫血或慢性贫血应限制活动多卧床休息;轻度贫血应限制剧烈活动,适当休息,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气促是给予氧气吸入;4、感染的护理①高热者予冰袋物理降温,避免乙醇擦浴及应用能引起白细胞减少的退热药物;及时更换被服,并注意保暖,以免受凉感冒;②坚持定期环境消毒,限制探视,白细胞底下时可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有条件者入住洁净层流室,防止交叉感染;③鼓励并指导患者早晚刷牙,宜用软毛牙刷,坚持用漱口液漱口;对牙龈出血的患者,口腔护理2次/d;④注意肛门及外阴部的清洁卫生,便后及每晚睡前用1:5000PP粉溶液坐浴,防止肛门周围脓肿;5、出血的护理出血严重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局部注射;鼻腔出血者可给予1%麻黄碱棉球局部压迫止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咳嗽和便秘;遵医嘱输成分血或血小板,严密观察输血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6、化疗的护理化疗期间,注意保护患者静脉,避免药物外渗,严格遵守用药的顺序、时间、剂量,观察化疗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加强利尿以促进尿酸的排泄,防止出血性膀胱炎、尿酸性肾病等;第二节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护理一、概念:急性白血病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及外周血中出现异常的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侵润各种脏器、组织,正常造血机制受到抑制;急性白血病分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两大类;二、临床特点贫血、发热、出血及器官组织侵润;三、护理措施执行血液系统一般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1、保证休息与睡眠;根据病情适当休息,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2、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清淡易消化饮食;鼓励病人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3、心理护理1热情帮助、关心患者;让患者认识珍惜生命的重要意义,建立起战胜的信心;2向家属及患者介绍白血病有关知识;3阐述化学药物治疗是治疗白血病的重要手段;让家属了解所用的化疗药物、剂量、副作用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合并感染、出血、血尿、脱发等;了解定期化验血象,骨髓、肝、肾功能、脑脊液等的必要性,以及患者所处的治疗阶段;使患者能积极接受治疗,使治疗方案有效进行;4定期召开患者陪人座谈会,让患者及家长交流与护理、治疗配合的经验,讲述不坚持治疗带来的危害;让初治者看到已治愈者的健康状况、从而增加治愈的信心;二专科护理:1、病情观察要点1观察口腔、咽喉、腋下、会阴、肛周的皮肤粘膜有无红肿感染的征象;全身皮肤粘膜有无瘀点和瘀斑;2观察有无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及血尿、黑便等出血症状;观察有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视乳头水肿、颈项强直甚至抽搐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的表现;观察骨与关节疼痛情况;观察有无头痛、发热、肢体瘫痪等鞘内注射并发症;3输血的患者,注意观察T、P、R、BP及尿量及颜色、皮疹、腰痛的变化,注意有无发热、过敏、溶血、心衰等严重输血反应发生;2、积极预防感染:每日监测体温的变化,加强口腔、皮肤及肛周护理;当中性粒细胞≤0.5X109/L时,进行保护性隔离,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空气和地面消毒,医护人员严格无菌操作及手卫生消毒,谢绝探视以避免交叉感染;3、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禁止使用酒精;4、预防出血:每日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症状体征,进行各种穿刺后延长按压时间,告诫病人避免受伤,刷牙时应使用软毛牙刷,勿剔牙、挖鼻及进食粗糙食物,预防便秘;同时告诉病人一有头痛、视力改变应立即报告;5、化疗药物的护理:1注意保护血管,使用化疗药前后给与生理盐水冲管,确定针头在静脉内方能注入药物;一旦发生外渗,应立即停止注入,由原部抽取3-5ml血液以除去一部分药液,局部进行封闭,72小时冷敷;2化疗期间要预防尿酸性肾病的发生,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2000—3000ml,每次小便后检查是否有血尿;3鞘内注射化疗药物的护理:推注药物宜慢,注毕去枕平卧6h,防止脑脊液外流引起的低血压性头痛;注意观察有无发热等其他并发症发生;6、确诊为颅内出血,要立即遵医嘱予脱水剂,头戴冰帽,输注血小板;四、健康教育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防止损伤;2、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营养,保持乐观情绪;为病人提供清洁、安静、空气新鲜的环境;积极预防感染和出血,防治疾病复发;3、按医嘱用药,教会病人和家属坚持巩固治疗和定期门诊复诊的重要性;学会对颅内出血、脑膜白血病及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如有不适,随时就诊;第三节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一、概念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进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综合征;依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和发病缓急将再障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二、临床特点严重的的贫血、出血和感染为其主要特征;根据症状发生的急缓、贫血的程度,可分为重型再障和慢性再障;1、重型再障起病急、进展快、贫血进行性加重,伴明显乏力、头晕、心悸,出血部位广泛,皮肤、肺部严重感染;2、慢性再障起病慢,进展相对缓慢,贫血为主要表现,出血、感染较轻;三、护理措施执行血液系统一般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1、心理护理:因起病急、病情重,病人的精神负担重,做好心理护理至关重要;2、在急性期,病人严格卧床休息;在病情稳定后可适当活动;3、饮食:宜选择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品;高热或消化道出血病人应选择无渣半流或流质饮食,如稀饭、汤面等;消化道大出血时应禁食;4、吸氧;严重贫血应给予吸氧;二——专科护理:1、病情观察要点1观察皮肤粘膜、鼻腔、牙龈出血症状以及关节腔和肌肉深部血肿现象;2观察颅内出血症状,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呼吸急促、视力模糊、瞳孔大小不等甚至昏迷;4观察药物不良反应,遵医嘱监测血压、血糖、尿糖、白细胞计数;5输血的患者,注意观察T、P、R、BP及尿量及颜色、皮疹、腰痛的变化,注意有无发热、过敏、溶血、心衰等严重输血反应发生;2、预防感染:1每日监测体温的变化;2口腔护理:保持口腔的清洁,每日饭前,饭后用漱口液漱口;3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定期洗澡更衣;勤剪指甲,避免抓伤皮肤;肌内,静脉注射时,局部要严格消毒;女病员尤其应注意会阴部清洁;4肛周护理:睡前,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坐浴,每次15—20min;5预防外源性感染;保持病室清洁,定时开窗通风,用紫外线照射每日2次,每次60分钟,预防交叉感染;当中性粒细胞≤0.5×109/L 时,行保护性隔离;3、预防出血:1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症状;2血小板低于50×109/L时应减少活动,增加卧床休息时间,防止身体受外伤;血小板低于20×109/L时应绝对卧床休息;3皮肤出血的预防及护理:保持床单平整,避免皮肤摩擦及肢体受压,勤剪指甲,以免抓伤皮肤;尽量避免人为的创伤;4鼻出血的预防:指导病人勿用手挖鼻孔和用力擤鼻,鼻腔干燥时,可用棉签蘸少许石蜡油或抗生素软膏轻轻涂擦,防止干裂出血;5口腔及牙龈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指导病人用软毛刷刷牙,忌用牙签剔牙,以防止牙龈损伤;6内脏出血的护理:消化道出血者,可进食温凉的流质饮食:大量出血应禁饮食;7眼底及颅内出血的护理:眼底出血时,应减少活动,卧床休息,嘱病人不要揉擦眼睛,若病人突然视力模糊,头晕,头痛,呼吸急促,喷射性呕吐,甚至昏迷,提示颅内出血的可能,立即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随时吸出呕吐物或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遵医嘱进行抢救;8遵医嘱给予输血或输血小板;四、健康教育1、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定期门诊复查血常规;2、积极预防感染,尽量少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3、加强自我防护,避免皮肤、粘膜损伤;衣着稍宽大,避免进食粗硬食物;4.遵医嘱服药,不要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避免使用对造血系统有害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第四节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护理一、概念由于体内储存铁包括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消耗殆尽,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属小细胞低色素型贫血; 二、临床特点常见症状为头昏、乏力、心悸、皮肤黏膜苍白、注意力不集中、毛发干燥无光泽、口腔炎等;三、护理措施执行血液系统一般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1、适当的休息和活动:休息可减少组织氧的消耗;根据患者贫血程度及发生原因和速度制订合理的休息与活动计划,减少患者机体耗氧量;其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当自测心率大于100次/min时,应停止活动;2、饮食护理:进食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含铁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如动物肝、肾、瘦肉、蛋黄、豆类、紫菜、海带、木耳、香菇等;二专科护理1、病情观察要点1观察组织缺氧症状,活动后心悸气促,皮肤粘膜苍白,全身肌无力、低热、记忆力下降、耳鸣失眠甚至昏迷;2观察组织缺铁的表现,儿童和青少年发育迟缓、体力不足、易怒、易动、兴奋、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咽下困难或咽下时受阻感和异食癖;3观察皮肤粘膜有无干燥、无光泽和角化、毛发无光泽易断裂和易脱、指甲扁平或呈勺状现象;4用药期间观察有无发热、寒战、皮痒,中心粒细胞减少,出血和血清病样等不良反应;2、用药护理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制剂应饭后服用,可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铁剂注射时宜深部注射,速度应缓慢,剂量要准确,经常更换部位促进吸收,避免硬结形成;液体铁要用吸管,服后漱口,以免将牙齿染黑,同时忌饮茶,以免茶中鞣酸与铁结合成不溶性铁,避免与牛奶同服,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口服铁剂大便可呈黑色,属正常现象,应向患者解释清楚;四、健康教育1、注意保暖和个人卫生,预防感染;注意休息和营养;轻度贫血者可照常工作,中度以上贫血活动量应以不加重疲劳感或其他症状为度,待病情好转逐渐增加活动量;2、加强营养,多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黄、豆类等;3、正确指导病人服药,向病人说明贫血纠正后继续口服铁剂半年的意义铁剂治疗1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网织红细胞数增加可作为有效的指标,约8~10周血红蛋白达正常之后,病人仍需继续服用铁剂1个月,6个月时再服药3~4周,以补足体内贮存铁;,定期门诊随访,监测血象;第五节血友病护理一、概念血友病是一组因遗传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其共同特点为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凝血时间延长,终生轻微创伤后出血倾向;主要表现为出血,以软组织、肌肉和负重关节出血为特征; 二、临床特点自发性或轻微外伤后出血难止;出血常发生于负重的大关节腔内膝、踝、肘、腕、髋、肩关节和负重的肌肉群内肱三头肌、股四头肌、腓肠肌、腰大肌;尚可发生内脏出血或致命的颅内出血;反复关节腔内出血是本病的出血特征之一,且常致关节腔纤维组织增生和粘连,造成关节畸形和残疾;三、护理措施执行血液系统一般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1、卧床休息;2、禁食硬及刺激性强的食物;3、防止外伤,避免因局部皮肤、粘膜、关节受损后造成出血不止;二专科护理1、病情观察要点1注意观察尿、痰、便的颜色;了解病人的血凝分析的情况,2注意皮肤、粘膜的改变,观察出血部位和范围;内脏出血时要注意观察出血量和出血是否停止;2、遵医嘱用药,避免使用抑制血小板或使血小板减少的药物,以防加重出血;3、关节或深部组织血肿应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固定,给予冰袋冷敷或采取绷带压迫止血;有活动性出血部位加压止血,测量血肿范围、带血敷料重量,以估计出血量;4、输注凝血因子的护理;凝血因子取回后,应立即用输血器输注;观察T、P、R、BP及尿量及颜色、皮疹、腰痛的变化,注意有无发热、过敏、溶血、心衰等严重输血反应发生;四、健康教育1、本病为遗传性疾病,需终生治疗;2、避免从事易引起受伤的工作和活动;3、教给病人及家属出血的急救处理方法,有出血时及时就医;4、避免服用阿司匹林或任何含有阿司匹林的药物;第六节淋巴瘤护理一、概念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本病在我国以20—40岁多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主要表现为无痛性的淋巴结肿大,持续性或周期性发热,部分病人有局部或全身皮肤瘙痒,亦可发生带状疱疹以及各组织器官受累等;二、临床特点无痛性进行性的淋巴结肿大和局部肿块、体重下降、发热、夜间盗汗及皮肤搔痒;三、护理措施执行血液系统一般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1、早期患者可适当活动,有发热、明显浸润症状时应卧床休息以减少消耗,保护机体;2、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二专科护理1、病情观察要点1观察全身症状如贫血、乏力、消瘦、盗汗、发热、皮肤瘙痒、肝脾肿大等;2观察淋巴结肿大所累及范围、大小;严密观察有无深部淋巴结肿大引起的压迫症状,如纵隔淋巴结肿大引起咳嗽、呼吸困难、上腔静脉压迫症,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可压迫输尿管引起肾盂积水;3观察有无骨骼浸润,警惕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症的发生;1、高热时遵医嘱用药物降温或物理降温,注意病人的降温反应,避免发生虚脱;2、骨骼浸润时要减少活动,防止外伤,发生病理性骨折时根据骨折部位作相应处理;3、观察放疗局部皮肤反应,有无发红,痒感,灼热感;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剪短指甲,避免用手瘙抓;局部皮肤有发红,痒感时,应及早涂药膏以保护皮肤;4、加强皮肤和口腔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期紫外线消毒,限制陪护,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地方;四、健康教育:1、注意保暖,各种感染;2、加强营养,提高抵抗力;3、遵医嘱坚持治疗,定期复诊;第七节过敏性紫癜护理一、概念过敏性紫癜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因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导致毛细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产生皮肤紫癜,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可同时出现皮肤水肿、荨麻疹等过敏表现;二、临床特点1、单纯型主要表现为皮肤瘀点,多见于下肢及臀部;紫癜常对称分布、分批出现、大小不等,瘀点可融合成片或稍高出皮肤表面,可反复发作;2、腹型表现为脐周或下腹痛、恶心、呕吐、便血或腹泻;腹部可有压痛,但无肌紧张和反跳痛;3、关节型以关节疼痛和肿胀为主,多见于膝、踝、肘、腕和髋等关节;4、肾型一般多在紫癜发生后1周出现血尿、蛋白尿,有时有管型尿和浮肿;5、混合型两种以上类型并存;三、护理措施执行血液系统一般疾病护理常规二一般护理1、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防止精神刺激;防止昆虫叮咬;去除可能致病的过敏原;2、注意保暖,控制和预防感染;3、注意饮食,应禁食生葱、生蒜、辣椒、酒类等刺激性食品及肉类、海鲜,应避免与花粉等过敏原相接触;二专科护理1、病情观察及症状护理1紫癜型:观察皮肤紫癜的部位及范围、消长情况,勿用手搔抓,避免外伤;2关节型:观察关节红、肿、热、痛情况,减少关节活动;3腹型:有消化道出血者应记录便血量,听肠鸣音,肠鸣音活跃可能再次便血,肠鸣音消失警惕肠梗阻;如有无阵发性腹部绞痛、呕血及大便的次数、性状、颜色等,并同时测量脉搏及血压,观察是否有胃肠道大出血、4肾型:注意观察尿色、尿量及有无浮肿、高血压,定期做尿常规检查,及时发现肾功能异常表现;四、健康教育1、避免与易引起过敏的药物,食物等接触;2、预防感染;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地方;3、定期门诊复查,不适随时就诊;第八节多发性骨髓瘤护理一、概念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骨髓内有异常浆细胞或骨髓瘤细胞的增殖,引起溶骨性骨骼破坏,血清出现单克隆免球蛋白,尿内出现本周蛋白,最后导致贫血和肾功能损害;临床表现主要有骨痛、胸腰椎破坏压缩、压迫脊髓导致截瘫、感染、高粘滞性综合征、出血倾向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紫癜、肾功能损害以及对细菌性感染易感性增高等;二、临床特点骨骼肿块、骨痛、骨质破坏、骨质疏松、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尿蛋白、尿钙增多;三、护理措施执行血液系统一般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1、加强护理;2、平日应睡硬板床,保持身体的生理弯曲,减少体重对骨骼的压力;不做剧烈活动,防止骨骼横断;3、指导,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钙、低蛋白质、低钠饮食,同时增加摄水量;二专科护理1、病情观察要点(1)注意患者疼痛的部位及疼痛的性质;(2)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及血象变化;3密切观察病人的血小板变化及有无出血的症状和体征,如皮肤有无瘀点瘀斑,牙龈有无渗血,大小便颜色,有无头痛,视力模糊等;2、严密观察出血倾向,去除能引起出血的因素;3、积极预防感染;4、骨痛的护理1观察疼痛部位、形式、强度、性质、持续时间等并做好记录;2减少疼痛刺激,取舒适卧位,防止因姿势不对造成肌肉、韧带或关节牵扯而引起疼痛;3药物止痛注意选择合适的止痛剂及给药途径;了解止痛剂的有效剂量及使用时间,正确预防其副作用;5、贫血的护理1轻度贫血可适当活动,应避免劳累,重度贫血应绝对卧床休息;2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3对于极度虚弱者,应协助完成生活护理;四、健康教育1、注意休息,劳逸结合;2、加强营养,积极预防感染;3、按医嘱用药,定期门诊复查血象,如有不适,随时就诊;第九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护理一、概念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感染与出血,红系、粒系和巨核系出现病态造血,因在病程中有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的高度危险,过去曾将该综合征称为白血病前期,平均发病年龄为60~75岁;二、临床特点鼻出血、鼻衄、乏力、肝脾肿大、关节肿痛、粒细胞减少、淋巴结肿大、颅内出血三、护理措施执行血液系统一般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1、严重时要卧床休息,限制活动,注意安全;2、心理护理;3、贫血伴心悸气促时遵医嘱给予吸氧;4、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类食物;二专科护理1、病情观察要点1观察有无鼻腔、牙龈、消化道和皮下出血情况;2观察体温变化及有无口腔炎、舌炎、胃炎等感染的情况;3注意生命体征即神志、面色变化;4有贫血或化疗的患者,注意有无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胃肠道反应;5定期监测血象,注意有无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下降、咳嗽、发热等严重感染症状;2、高热时给与物理降温,禁止使用酒精;3、预防出血每日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症状体征,进行各种穿刺后延长按压时间,告诫病人避免受伤,刷牙时应使用软毛牙刷,勿剔牙、挖鼻及进食粗糙食物,预防便秘;4、观察用药后的副作用,如出现痤疮、毛发增多,女性病人停经等症状;四、健康教育1、避免接触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2、预防感染和出血,3、适当锻炼,增强体质;4、加强营养;5、坚持治疗,不擅自停药,按时复诊;第十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一、概念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指无明显外源性病因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且大多由免疫反应引起的血小板破坏损伤增加,临床表现为自发皮肤黏膜出血的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二、临床特点皮肤、黏膜瘀点、瘀斑,胃肠及泌尿生殖道出血,女性月经量增多等症状;三、护理措施执行血液系统一般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1、监测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低于50×109/L时应减少活动,增加卧床休息时间;血小板低于20×109/L时应绝对卧床休息;2、饮食合理:依据病情选用流质、半流质少渣饮食;二专科护理1、病情观察要点1注意观察紫癜分布部位、性状,关节肿痛情况;2注意观察尿色及尿量,并监测患儿体质及血压,及时发现肾功能异常表现;3注意患儿如有无阵发性腹部绞痛、呕血及大便的次数、性状、颜色等,并同时测量脉搏及血压,观察是否有胃肠道大出血;2、用药护理首选糖皮质激素,讲解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3、出血的预防和护理1皮肤出血的预防及护理:保持床单平整,避免皮肤摩擦及肢体受压,勤剪指甲,以免抓伤皮肤;尽量避免人为的创伤;2鼻出血的预防:指导病人勿用手挖鼻孔和用力擤鼻,鼻腔干燥时,可用棉签蘸少许石蜡油或抗生素软膏轻轻涂擦,防止干裂出血;3口腔及牙龈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指导病人用软毛刷刷牙,忌用牙签剔牙,以防止牙龈损伤;4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消化道出血者,可进食温凉的流质饮食:大量出血应禁食;5眼底及颅内出血的护理:眼底出血时,应减少活动,卧床休息,嘱病人不要揉擦眼睛;若病人突然视力模糊,头晕,头痛,呼吸急促,喷射性呕吐,甚至昏迷,提示颅内出血的可能,立即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随时吸出呕吐物或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遵医嘱进行抢救;6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或抑制其功能的药物;如:阿斯匹林;7便秘、剧烈咳嗽会引起颅内压增高,要积极预防;4、遵医嘱输丙种球蛋白、血小板;做好输血的观察与护理;四、健康教育1、注意休息和营养,增强体质;2、预防感染,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的人群聚集的地方;3、避免使用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或抑制其功能的药物;4、定期门诊复查,出现皮肤粘膜出血应及时就诊;。
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
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实用标准文案第六节血液科疾病护理常规一、缺铁性贫血护理(一)概念(二)护理措施1.休息与活动:(1)轻、中度贫血或慢性发生的贫血患者,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度。
(2)重度贫血或贫血发生急骤,绝对卧床休息,床上适量举动,以削减氧的消耗。
2.饮食:(1)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动物肝脏、红色肉类、蛋黄等含铁较高的动物性食物;香菇、菠菜、红枣、核桃仁等植物性食物。
(2)高蛋白食物:进食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动物肝脏、瘦肉类、蛋类及奶类和豆类食物。
每天摄入的蛋白质的量为80g左右。
(3)含脂肪的食物:植物油、花生油、橄榄油等。
每天的量为50g为好。
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4)多食新鲜水果、蔬菜。
(5)用铁锅做菜增加铁的吸收。
3.用药护理(1)口服铁剂护理:一般首选硫酸亚铁,坚持规则。
定量用药。
A:有消化道疾病、有消化道反应患者于进餐时或进餐后服用。
B:禁饮茶、以免茶中鞣酸与铁结合成不溶性铁;应避免与牛奶同服,因牛奶含磷较高,影响铁的吸收。
C:口服10%枸椽酸铁胺溶液用吸管服用,以免将牙染黑。
向患者解释口服铁剂后会出现黑便,是由于铁盐与肠内硫化氢感化而发生黑色硫化铁所致。
D:口服铁剂治疗一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网织红细胞增加为有效的指标;约8~10周血红蛋白可达正常,但仍应继续治疗3~6个月,才能补足体内贮存铁,以免复发。
(2)注射铁剂照顾护士:A:不要在皮肤暴露部位注射。
B:抽取药液入注射器后,更换针头注射,深部肌肉注射。
C:注射铁剂可出现局部肿痛、恶心、脸部潮红、肌肉关节痛、荨麻疹,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故注射时应备有肾上腺素。
4.病情观察:(1)观察患者头晕乏力、心悸气短、耳鸣等自发症状有没有减轻。
(2)观察患者面色是否红润。
(3)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浓度、网织红细胞;铁代谢的指标变化。
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三)常见照顾护士诊断/问题1.活动无耐力与贫血引起全身组织缺氧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的需要量与铁摄入不足、吸收不良、需要量增加或丢失过多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一、贫血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有无引起贫血的因素,如、了解患者有无引起贫血的因素,如营养状况及有无偏食、饭后饮浓茶等习惯;有无出血、黑便、酱油色尿、妇女月经过多;有无化学毒物、放射线物质或特殊药物接触史;家族中有无类似的贫血患者及有无慢性炎症、感染、肝肾疾病、结缔组织及恶性肿瘤的病史。
2.评估贫血的临床症状,如早期表现为疲乏、闲倦、软弱无力;贫血严重时可出现发热;贫血影响到心血管系统表现为活动后心悸、气促;中枢神经系统变现为头痛、头晕、目眩、耳鸣、注意力不集中及嗜睡等;消化系统表现食欲减退、腹胀、恶心等;其他如皮肤干燥、毛发枯干、月经失调等。
重点观察皮肤黏膜是否苍白,有无黄染;淋巴结、肝、脾是否肿大及心脏是否有杂音;指甲有无变平或凹陷;舌乳头有无萎缩等。
3.了解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常规、血涂片有无萎缩等。
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
1.依据贫血患者的具体状况给予休息和活动。
贫血症状明显、重度贫血或贫血发生迅速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中度贫血或慢性贫血应限制活动,多卧床休息;轻度贫血应限制剧烈活动,适当休息,活动量以不感疲劳为原则。
2.饮食按照贫血患者饮食原则,结合贫血的原因补充缺乏物质和调整饮食结构。
如对于营养不良性贫血,给予富含铁、叶酸或维生素B的饮食;口腔炎、舌炎患者进温热软食;重型再障患者有出血倾向,宜给予无渣半流质食物;高热或消化道出血时,应给予无渣或流质饮食;消化道出血严重时,应禁食。
3.遵医嘱正确给予治疗贫血药物,及时评价药物疗效及注意其副作用。
口服铁剂时,应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不良反应,禁与茶同服,影响吸收;口服铁剂为溶液时,应
用吸管服,以免牙齿染色;肌内注射铁剂时,应深部肌内注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应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时,应严格掌握输液速度,注意药物反应;长期应用丙酸睾酮,可造成疼痛和硬结,应分层注射并更换注射部位,对硬结行局部湿热敷。
4.对于有出血倾向患者,应尽量减少有创治疗,避免咳嗽和便秘,预防出血。
5.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预防感染。
6.做好心理护理。
对于病情重、进展迅速及预后不良者,多予支持、安慰和鼓励,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健康指导】
1.向患者讲解贫血的病因,消除引起贫血的因素。
2.指导患者遵医嘱治疗和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3.嘱咐患者定期复查,注意病情变化,如出现病情加重的任何表现及时就医。
二、急性白血病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了解有无引起白血病的病因,如感染、接受电离辐射、化学物质苯及抗肿瘤药物等、有无家族史及其他血液病。
2.评估其主要表现如肝脾和淋巴结肿大、贫血、出血及继发感染等。
3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及承受能力、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家庭经济情况等。
【护理措施】
1.轻度或经治疗缓解者,可适当下床活动;严重贫血、高热及有出血倾向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饮食。
化疗期间给予清淡可口食物,鼓励患者少食多餐,保证充足饮水量并碱化尿液。
避免过甜、过油腻、产气、辛辣和高脂食物;进食后可依据病情适当活动,休息时取坐位和半坐位,避免饭后立即平卧。
3.遵医嘱执行一般治疗,包括防治感染、纠正贫血、控制出血、防治高尿酸血症性肾病、维持营养及积极采用化学
治疗,密切观察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
4.及时评估患者病情变化,发热时判断是否有继发感染和其部位,预防败血症。
有出血时,评估出血部位及其特点,警惕颅内出血和DIC。
5.做好口腔护理,保持皮肤及外阴清洁,避免擦伤和碰伤。
有痔疮者每日用1:5000PP粉溶液坐浴。
6.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状态及承受能力,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7.患者化疗期间、贫血及高热时分别按相应的护理常规护理。
【健康指导】
1.向患者将解白血病致病原因,脱离或消除致病因素。
2.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治疗信心。
3.注意休息,避免交叉感染。
三、慢性白血病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有无家族史、血液病及其病情进展速度。
2.评估其主要表现如脾大、包括脾大的程度、有无腹胀、有无压痛;有无代谢亢进的表现,如乏力、低热、多汗、体重减轻等;有无胸骨压痛;有无白细胞淤滞症表现,如呼吸窘迫、头晕、言语不清、中枢神经系统出血、阴茎勃起等。
3.评估血象、骨髓及细胞遗传学等检查情况,了解白细胞增高、骨髓增生活跃程度及血细胞中是否有PH染色体。
4.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及承受能力、对疾病认知和家庭经济情况等。
【护理措施】
1.轻度或经治疗缓解者,可适当下床活动;病情恶化或出现急性变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饮食。
化疗期间给予清淡可口食物,鼓励患者少食多餐,保证充足饮水量并碱化尿液,保持尿量>1500ml/的/d。
3.遵医嘱积极采用化学治疗,密切观察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
如白消安可出现骨髓抑制,也可出现皮肤色素沉着,
类似慢性肾上腺素皮质功能减退的表现;靛玉红可能出现腹痛、腹泻。
化疗期间用别嘌醇,防止高尿酸血症性肾病。
4.及时评估患者病情变化,预防病情恶化。
如不明原因的发热、脾脏迅速增大、进行性贫血、出血加重、持续或游走性骨关节痛等,警惕慢性白血病急性变。
如出现局部疼痛、静脉迂曲、出血等,应警惕栓塞。
5.积极做好骨髓移植、白细胞单采、脾放射和脾切除等配合治疗。
6.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况及承受能力,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7.患者化疗期间及急性变期间分别按急性白血病护理常规及化疗护理常规护理。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注意休息,及时防治上呼吸道感染,避免交叉感染和加重病情。
2.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治疗信心。
四、成份输血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神志、面色等,了解贫血的程度。
2、评估患者有无发热,如体温>38.5℃,应行降温处理后
方可输血。
3、评估患者对成份输血的认识,了解心理状态。
4、评估血管充盈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
【护理措施】
1、输血前,向患者简要说明成份输血目的的注意事项,安慰患者,取得患者的配合。
2、选择合适的静脉,建立输血通道。
3、按输血常规操作,严格查对和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成份血须经2人核对无误后方可轮注。
从血库取回成份血应尽快输入患者体内。
4、使用带过滤器装置的输血器输成份血时,输入过程应连续,以免污染。
5、输入2人或2人以上成份血时,在每袋之间用足量生
理盐水冲洗管道;如需要同时入多种血液时,应先输血小板。
6、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有无瘙痒、寒战、发热、荨麻疹等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及时处理。
【健康指导】指导患者输成份血后观察有无迟发性过敏反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