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

合集下载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探讨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探讨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探讨摘要】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有效护理措施和效果。

方法:2018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接诊且行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病患58例,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均分2组。

研究组采取舒适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

对比住院时间等指标。

结果:研究组手术用时(46.93±12.15)min、住院时间(3.73±1.84)d,比对照组(63.74±13.82)min、(5.49±2.17)d短,P<0.05。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3.45%,比对照组27.59%低,P<0.05。

结论:介入治疗期间,选择舒适护理法干预先天性心脏病病患,可促进其手术进程,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

【关键词】介入治疗;住院时间;先天性心脏病;舒适护理在先天性畸形当中,先天性心脏病十分常见,以猝死、发绀、晕厥与胸痛等为主症,能够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较大威胁[1]。

目前,临床医师一般会采取介入治疗术来对先天性心脏病病患进行治疗,但术后并发症比较多,且多数病患由于缺乏对疾病和手术的良好认知,使得其术前容易产生负性情绪,进而对其手术的开展造成了不利影响[2]。

为此,笔者将着重分析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有效护理措施与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接受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病患共58名,收治时间2018年2月-2020年2月。

按照奇偶数字分组原理均分2组。

研究组女性13名,男性16名;年龄在5-23岁之间,平均(10.97±2.41)岁;室间隔缺损者9名、动脉导管未闭者11名、房间隔缺损者9名。

对照组女性12名,男性17名;年龄在5-22岁之间,平均(10.68±2.37)岁;室间隔缺损者8名、动脉导管未闭者10名、房间隔缺损者11名。

患者病历信息完整,对研究知情。

2组年龄等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3] (1)糖尿病者。

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收集我院明确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64例,在介入治疗术前、术后给予患者精心护理。

结果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介入治疗;术后仅4例出现房室传导阻滞,2例出现频发性室性早搏,均经药物治疗及术后护理恢复正常;除2例心包填塞患者术后48 h撤离呼吸机外,其余患者术后24h内均撤离,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3个月后复查心电图及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效果均满意。

结论介入治疗前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做好围术期护理可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后迅速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护理先天性心脏病在小儿较为常见,发病率为8‰-12‰[1],成人中也不少见,以往主要依靠外科手术治疗[2],近年来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新手段,在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中获取得较大的成功[3],并被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家属接受。

我科收集了2008年3月至2011年4月间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者,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3月至2011年4月我院收治了6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其中男30例,女34例,年龄1.5-49岁,平均10岁。

所有患者均行体格检查、听诊、胸部正位片、心电图及彩色多普勒等相关检查确诊。

所有患者发病原因及例数见表1。

表1 我院收诊的先心患者一般情况1.2方法所以手术均采取全身麻醉方法,同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选择合适的导管和钢丝,从右侧股动脉或股静脉穿刺进入,在DSA大型C臂机和多导电生理记录仪监测下进行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术[4-5]。

2结果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介入治疗;术后仅2例发生心包压塞,2例出现房室传导阻滞,1例出现频发性室性早搏,1例封堵器过敏,均经药物治疗及术后护理恢复正常;除2例心包填塞患者术后48h撤离呼吸机外,其余患者术后24h内均撤离,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3个月后复查心电图及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效果均满意。

29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29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29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摘要]总结29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治疗的护理。

术前分别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干预,训练床上大小便;术后做好疼痛护理,穿刺侧肢体制动期护理,重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本组29例均治愈出院。

[关键词]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护理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先心病)是胎儿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先天性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1]。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在活产婴儿中为4.05‰~12.3‰,估计我国每年约出生15万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如未经治疗,约1/3的患儿在生后1年内可因病情严重和复杂畸形而死亡。

各类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情况以室间隔缺损最多,其次为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肺动脉瓣狭窄。

室间隔缺损最多,其次为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肺动脉瓣狭窄。

我科医生严格把握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适应症,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对29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了先天性心介入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室间隔缺损7例,房间隔缺损5例,动脉导管未闭16例,肺动脉瓣狭窄1例。

入院后排除介入治疗的禁忌症,完善术前检查,选择进行介入治疗。

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下,患儿取仰卧位,采用Seldinger技术[2]穿刺右侧股动脉、股静脉并置入5F或6F导管鞘,全身肝素钠化,钢丝建轨,选择性动脉造影确定动脉导管未闭形状及大小,左心室造影确定室间隔缺损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封堵器,运用Amplatzer法进行封堵,术后再次造影,封堵成功,无异常分流,房间隔缺损术中无需造影,封堵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无分流或少许分流,房间隔缺损封堵成功,听诊心脏杂音消失或者明显减轻。

术后24h行胸片检查均显示封堵器无脱落、无移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无封堵器脱落、移位,无异常分流或者少量分流。

遵医嘱予患儿头孢唑林钠静脉滴注,进行抗感染治疗,5-7d后治愈出院。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并 发症 发 生 。 2 术前 护 理 2 . 1 心 理护 理
工作单位 : 4 1 0 0 1 3 长 沙 中南 大 学 湘 雅 三 医院 儿 科 谢昊 : 女, 本科 , 护师
收稿 日期 : 2 0 1 3 一 O 1 — 0 4
2 . 1 . 1 掌握 患 儿 的基 本 情 况 和 治疗 方 案
文献 标 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 6 4 1 1 ( 2 0 1 4 ) O 1 — 0 0 6 7 — 0 2
先天性心脏病 已成为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及人 口素质的重大 公共卫生问题 , 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 的疾病 。 动脉导管未闭( P a t e n t
D u c t u s A r t e r i o s u s , P D A) 、 房 间 隔缺 损 ( A t r a i l S e p t a l D e  ̄ c t ,A S D ) 、
有 效 治 疗产 后 会 阴水 肿 在 临床 工 作 中至 关 重要 。
减 轻 。
3 . 4 本研究中 , 频 谱 仪 联 合硫 酸 镁 湿敷 的产 妇 其治 疗 有 效 率达 到 9 9 %, 远 远 高 于单 用硫 酸镁 湿敷 者 , 说 明 了频 谱 仪 和硫 酸 镁 湿敷 这 两 种 方 法 能 互 相 促 进 炎 症 的消 退 , 从而提高了疗效 , 且 治 疗 设 备 简单 , 费 用少 , 值 得 临 床推 广 与应 用 。
型, 直径4 ~ 1 3 m m) 、 室间隔缺损 ( V S D) 1 7 例( 膜部缺损 1 0 例, 直 径
3 h , 平均( 1 . 1 _ 1 . 5 ) h o 术 后 均 经体 格 检 查 、 心电图、 胸部x 线 片 及 彩 色 多普 勒 超 声 心 动 图复 查证 实 介 入 治疗 成 功 。 无 手 术 相 关 死 亡及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体会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体会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体会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要点。

方法:对42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介入手术治疗并给予精心的围术期护理。

结果:42例介入治疗,其中成功顺利完成40例,出现封堵器脱落2例。

结论:围术期精心护理配合治疗,可有效控制疼痛,预防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成功不可缺的一部分。

标签: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护理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更甚者会造成小儿死亡。

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是一项高新技术,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最佳治疗方法,已逐渐取代传统外科开胸术[1]。

围术期配合精心护理可有效控制疼痛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成功不可缺的一部分。

2012年12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对42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介入手术治疗并给予精心的围术期护理,效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3~11岁,平均(4.2±1.3)岁。

动脉导管未闭32例,室间隔缺损7例,房间隔缺损3例。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均无异常。

所有病例通过心脏彩色多谱勒检查、X线检查、临床诊断等均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均符合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无其他严重的脏器功能损害,适合实施介入治疗。

1.2 方法常规实施介入手术治疗,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实施术前、术中、术后精心护理。

介入手术治疗:常规手术消毒,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麻醉方式。

选取右股静脉为穿刺点(不成功换左股静脉),放置鞘管,注入肝素,视患儿的具体情况使用合适的封堵器进行治疗,X线下监察封堵器位置是否正常,分流消失,拔鞘管,按压止血。

2 结果42例介入治疗,其中成功顺利完成40例,出现封堵器脱落2例。

心脏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

心脏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

围手术期护理的目标
围手术期护理的主要目标是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它还着重于术后疼痛管理、 感染预防和定期随访等。
围手术期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措 施
围手术期护理应遵循严密的手术准备、正确的手术操作和细致的术后护理等 基本原则和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术前的安全检查、器械消毒、手术间环境净 化等。
பைடு நூலகம்
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常见问题和 处理方法
围手术期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问题,如术后感染、出血、心律失常等。护理 人员需要及时发现和处理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保证患者的安全。
围手术期护理的团队合作与协调
围手术期护理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合作。护士、医生、技术人员等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和协调,有助于提高患者 的治疗效果和手术结果。
结论和总结
心脏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通过专业的护理团队和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确保患者 获得最佳的手术效果和康复结果。
心脏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 理
在心脏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 和团队合作,可确保患者的手术安全和康复。
心脏介入治疗的概述
心脏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导管将器械送入心脏血管,以进行治疗的方法。它可用于诊断和治疗各种心脏疾病, 如冠心病和先天性心脏病。
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性
围手术期护理是心脏介入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涵盖了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全过程,旨在确保手术 的安全和成功。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儿的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儿的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儿的护理【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心脏介入治疗;护理;儿童作者单位:475000 开封市儿童医院心内科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常见病,我国每年约有10~15万新生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1]。

心脏介入治疗因其创伤小,风险小,效果好,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临床,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

先天性心脏病分为左向右分流型和右向左分流型两种,现就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心脏介入治疗患儿的护理总结如下。

1 术前护理1??1 饮食护理由于小儿心功能较差,液体摄入量的增加,会明显增加患儿心脏前负荷,使心脏扩大,导致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所以,在饮食方面,控制患儿的液体摄入量,少量多餐,低盐饮食,避免引起钠水潴留,减轻心脏负荷。

摄入量的控制,根据患儿的心功能和体重情况决定,心功能Ⅳ级的患者,液体摄入量控制在60~80 ml/(kg?d);心功能Ⅱ~Ⅲ级者,液体摄入量控制在80~100 ml/(kg?d)。

1??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维护心功能的关键。

对有心力衰竭的患儿,督促指导其按医嘱用药,常用药物有:强心、利尿剂、转换酶抑制剂、醛固酮抑制剂,如地高辛酏剂、双氢克尿塞、卡托普利、螺内酯等,用药过程注意观察心功能状况和出入量。

在应用地高辛时,最好是定期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只有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时,才能更好的控制心衰;在应用排钾利尿剂时,要同时补充钾盐,以免出现低钾;在应用卡托普利时,要定期测血压,如有低血压情况要及时调整卡托普利用量。

1??3 预防呼吸道感染由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机体抵抗力差,易患感冒并诱发支气管肺炎,由于左向右分流型心脏病患儿的肺部淤血较多,患肺炎直接导致患儿病情加重,导致心衰或使心衰加重。

因此,预防感冒十分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避免受凉加强身体锻炼,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时添加衣服,对于小婴幼儿,鼓励进行户外活动,但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始可在户外活动3~5 min,然后逐渐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户外活动应选择阳光充足、风较小的地方,并应注意保暖。

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术期护理体会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方法。

方法:以我院4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23,两组均进行介入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在观察组的23例中,护理总有效23例;在对照组的23例中,护理总有效19例。

比较两组护理总有效率,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23/23,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19/23,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围术期精细化护理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手术得以成功的有效保证,护理效果显著,临床应积极推广。

标签: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护理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科先天性畸形常见病,严重影响患儿健康成长,甚至可致患儿死亡。

介入治疗是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具有疗效高、创伤小、安全性高、恢复快等优点,备受临床青睐[1]。

我院对2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介入治疗的同时提供围术期精细化护理,疗效满意。

现做护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3例为观察组,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诊断标准[2];经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及临床诊断后确诊,均符合封堵器介入治疗适应证。

另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在23例患儿接受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对照组。

在46例患者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0.8~12岁,平均(4.82.6)岁;动脉导管未闭34例,房间隔缺失5例,室间隔缺失7例。

对两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儿均实施常规封堵器介入手术治疗。

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围术期精细护理。

其中观察组护理方法为:术前护理:①术前评估。

术前进行访视,依据病历、临床表现、寻访记录等全面评估患儿足背动脉搏动、血压、心电图、体温等情况,为手术提供参考。

先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先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05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成功预防和处理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案例
案例一
某患儿因先心病接受介入治疗,术前评估发现存在高风险因素,经过充分准备和术中精细操作, 成功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恢复良好。
案例二
某复杂先心病患儿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医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成 功控制病情,术后未再出现类似问题。
特点
先心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显著等 优点,已成为治疗先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介入治疗的重要性
01 提高治愈率
介入治疗能够针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先心病进行 个性化治疗,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02 改善生活质量
介入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使患者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和生活。
险和可行性。
完善术前检查
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和心导管检 查,以明确病变部位和程度,为手 术提供准确的定位和参考数据。
术前准备
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如 控制感染、改善心功能、调整饮食 等,确保患者身体状况适合接受手 术。
术中操作规范
01
02
03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确保手术过程中的无菌环 境,减少感染的风险。
介入治疗过程中,由于导管操作、心肌刺激等原因,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心律失常可能 表现为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等。 心律失常的影响: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悸、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心脏骤停或猝死。
03
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术前评估与准备
评估患者病情
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 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手术风
展。
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种类和影
02

出血与血肿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个性化的病情观察及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儿康复。

方法:针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个体差异及手术方式,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加强呼吸道管理、循环系统监测、胸腔引流管的护理及心理干预等,做好个性化围手术期护理管理。

结果:通过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的个性化护理管理,能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儿顺利康复。

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有效的术后监测和全方位的个性化整体护理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是促进患儿康复的基础和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血管发育异常的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1]。

常见的有心室间隔缺损、心房间隔缺损、主动脉缩窄、动脉导管未闭、大血管错位、肺动脉口狭窄、法洛四联征和动脉干永存。

据报道,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占新生活产婴儿的7%-8%,并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已成为人类出生缺陷的首要疾病[2]。

国内外应用介入治疗作为新的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手段,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不需要输血的优势,而且康复快(一般术后2~3d即可出院)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而围手术期对护理质量要求较高,针对不同病情及手术方式的患儿,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对症处理、预防感染、给予正确喂养以及建立合理生活习惯是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2.1术前护理2.1.1入院后及手术前宣教:入院后患儿及家长的心理评估阶段,先天性心脏病多数是小儿,早期发现,应该早期治疗,目前由于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心脏手术的成功率逐年上升,这为患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树立了手术治疗的信心,在接收新患儿的过程中,护士应首先取得家长的合作和依赖,在护理工作中,语言性和非语言性交流,同样十分重要。

护士要多与患儿打招呼,提供一些患儿喜欢的玩具,经常抚摸拥抱,都能使患儿与护士亲近,这对收集准确资料,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有着重要作用,并为护理措施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60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60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3 ̄ 87 ;术后 1 出现发 热3 ,体 温在3 " 以上 ,经物理 降温 及 83. ℃ 周 例 9( 3 药敏试验 下应用 抗菌药物后 ,恢复 正常体温 。④疼痛 :多因栓塞部位 肿胀 引起 。本组 2例 出现疼痛 ,对6 7 例疼 痛难忍者 给予常规 量强痛 定 后得到缓解 ,其余患者未做处理 ,疼痛逐渐缓解 或消失 。⑤ 自细胞 和 血小板数量 减少 :本组研究表 明 ,3例患者合 并有肝 硬化 ,脾 功能亢 0
功能损伤 :栓塞化疗后可造成肝细胞的进一步损伤,但多表现为为暂
时性肝功 能异常 。采用静滴保 肝药 ,4 L 炎灵肌 内注射 l ̄ 5 后 , m肝 O 1d 肝功能基 本恢复正常 。另外 ,应用大量化疗药 物导致的毒副作 用 ,癌 细胞大量 死需要经 肾脏排 出,可造成 肾功能 损伤。所 以,术 后应鼓 励患者 多饮水 ,促进毒物 排泄 。同时 ,护士 应观察2 h 4 的尿量和性 状
【 摘要】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法 选择我院 20 年 1月至 2 1 年 1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08 01 的患者 6 O例,随机 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就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明显低 于对照组 ( O 5 。结论 心 尸< . ) O
脉动栓塞化疗是目 前公 认的最好的中、晚规原发性肝癌及其不愿手术 者的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临床实践表明,应甩此疗法不仅使瘤体得
以缩小 ,临床症状得 以改善 ,减轻药物产 生的毒副作用 ,还 具有少见 并 发症 、重复 治疗 的优点 ,从 而可 以提高 病患 的生活 质量 和生存 质 量 。尽 管存在上述不 利因素的影响 ,但只 要积极做好充分 的术 前准备 工 作 ,严密观察术后病情 变化并及 时处理 ,积极预防并 发症 的发生 , 可以大 幅度提 高治疗 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

心脏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

心脏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

护理目标和原则
1 目标
2 原则
确保患者手术安全、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个体化护理、严密监测、及时干预、重视合 并症、注意交流和沟通。
护理措施
术前准备
• 评估患者健康状况和手 术风险
• 准备必要的检查和检验 • 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
和教育
手术过程中
术后康复
• 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操作 •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手
护理评估与记录
护理评估包括术前评估、术中监测和术后观察,旨在了解患者状况变化并采 取适当的护理干预。护理记录要准确详,包括病情观察、医嘱执行情况等 内容。
护理质控和病例分享
护理质控
建立科学的护理质控指标,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提高护理质量。
病例分享
分享成功的护理案例,促进互相学习和提高护理水 平。
术进展 • 维持手术区域的清洁和无菌
• 监测患者恢复过程 • 提供合适的护理和药物治疗 • 进行必要的康复指导和教育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出血
监测伤口渗血情况,按医嘱进行处理。
血管损伤
密切观察肢体远端血液供应情况,及时评估。
感染
保持手术区域清洁,注意抗生素预防性使用。
心律失常
监测心率和心律,按医嘱适时干预。
心脏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 理
在心脏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中,我们将探讨其重要性、定义、护理目标和 原则、护理措施、常见并发症处理方法、护理评估与记录、护理质控以及病 例分享。
重要性
心脏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它有助于减少手术风 险、提高手术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定义
心脏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是指心脏介入治疗后至患者恢复至相对稳定状态的这 一过程。它包括手术前的准备、手术过程中的护理、手术后的康复等方面。

优质护理在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围术期的应用

优质护理在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围术期的应用

2 1 术 前 护 理 .
2 1 1 人 院时的护理 . .
向患儿家长介绍住院 环境 、 规章 制度 、 主
弹力 绷带 , 下地活动 。 2 2 3 严密观察心 电监 护 , .. 重视 患儿 主诉 , 发现 异常 , 告 医生 报
及时处理。
管 医师 、 负责护士 、 有关 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与检查方法 , 与家 长
挫折感 。家长尽 可能在床边 陪伴患 儿 , 以增加 患儿 的安全 感 , 减 少不 良情绪 的产 生。创造舒适 环境 减轻患 儿术后 的不 适。保持
股 静脉穿刺部位干燥 、 清洁 , 防止创 口污染 。部 分患 儿常 感觉 弹
就显 得更 加重要。笔者在介 入治疗 围术期积 极开展 了夯 实基础 护理 , 优质护理活动 , 证了手术 的顺利进行 , 保 同时提高 了家长 及
心血 管发育异常引起 的畸形疾病 , 常反 复发作 , 重威胁 患儿 身 严
长积极乐观地配合治疗 J 。 2 13 术前基础护 理 ..
2 2 术后 护 理 .
术前督 促或 协助 家长 为患儿 洗澡 , 做好
体健 康。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及心血管诊断和治疗 的发展 , 目前
对儿 童先 天性 心脏病的处理 , 向于尽早 而彻 底地 干预 、 倾 纠治 , 开 创了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的崭新局面 , 因其创伤小 、 效好 、 疗 安
量 。在 改善病 区环境 的同时 , 患儿 创造 了一 个 良好 的 心理 环 为
的感觉 , 这样才能与患儿家长进行有效 的沟通 。使患儿 及家长在 心理上接受 医护人 员 , 医护人员 增加 信任感 , 对 形成 良好 的心理
环境 , 消除对医院 的恐惧 j 。
境, 取得患儿家长 的支持 与配合 。同时 , 医护人 员也 应该 提高 护 理人员 的综 合素质 , 习幼儿心 理学 的知识 , 学 根据患 儿不 同 的信 息 和特征 , 因人施护 。在幼 儿先天性 心脏 病介 入治疗 过程 中 , 良 好 的心 理状 态和积极 健康 的情绪对 患儿 的术后康 复有着 不可估 量 的作用 , 提高 了患儿 的生活质量 , 面保证 了介人 手术 的J  ̄l 全 l t b 1

浅析先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

浅析先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

浅析先心脏病介入治疗围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方法对15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介入手术并给予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及术后护理。

结果 152例患者顺利完成介入治疗手术,并送回病房继续抗凝、抗感染等治疗并采取相应的观察护理后,心脏听诊无杂音,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均显示无残留分流,手术成功率99%。

患者均康复出院,出院后随访1~6个月,封堵器位置固定,无移位或破损。

结论全面完善术前心理护理与常规护理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术中密切配合与病情观察以及严密、细致的术后监测和健康教育可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护理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童常见心脏病,在成人中也不少见,既往外科手术是其唯一的治疗方法。

介入治疗作为先天性心脏病一种较新的治疗手段,它具有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住院时间短及皮肤完整性美观的优点,已被更多的医生与患者及家属所认可与接受。

我科于2006年1月至2012年7月在适应证范围内对152例患者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年龄1-70岁,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现将其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52例,男66例,女86例,年龄1-70岁,体重8-70kg。

所有病例均经过临床体检、心电图、X线胸片和心脏彩超检查确诊。

其中动脉导管未闭10例、房间隔缺损52例、室间隔缺损76例,肺动脉瓣狭窄12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室间隔缺损2例,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3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4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法洛氏四联症合并侧支1例。

1.2 方法8岁以下患儿术中行氯胺酮全麻,8岁以上患儿及成人给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

患者均选择右侧股动脉或股静脉作为穿刺部位,在大型C臂机和VV一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监测下进行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的封堵术。

房间隔缺损穿刺股静脉,建立股静脉一右心房一房间隔缺损口一左心房一左上肺静经脉轨道;室间隔缺损穿刺股动脉和股静脉,建立股动脉一主动脉一左心室一室间隔缺损口一右心室一右心房一下腔静脉一股静脉的“动静脉通道”;动脉导管未闭穿刺股动脉行主动脉弓造影,将输送导管经股静脉自主肺动脉侧PDA送入降主动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要点,进一步规范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与成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介入治疗的方法治疗先天性心脏病1148例, 其中男488例, 女660例, 年龄1-70岁, 体重10-65kg。

结果:1135例患者顺利完成介入治疗手术,并送回病房继续抗凝、抗感染等治疗并采取相应的观察护理后,行心脏彩超检查均显示无残留分流,心脏听诊无杂音,手术成功率98.9%。

患者均康复出院,出院后随访1~6个月,封堵器位置固定,无移位或破损。

结论:充分的术前护理,正确的术中配合,密切的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详细的出院指导,是预防、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安全、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54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202-02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及医疗器械的不断发展,无创、少创、微创等介入手段已成为当今国内外衡量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水平的
标志之一。

先心病的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成功率高、死亡率低、住院时间短以及术后不留疤痕等特点,且效果可与手术媲美,达到根治目的。

我院2005年2月~2011年6月共开展了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1148例,治疗成功1135例,手术成功率98.9%,效果满意。

现将护理措施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48例, 男488例, 女660例, 年龄1-70岁, 体重10-65kg。

所有病例均经过临床体检、心电图、x线胸片和心脏彩超检查确诊。

其中动脉导管未闭149例、房间隔缺损310例、室间隔缺损533例, 肺动脉瓣狭窄9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室间隔缺损1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25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0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7例,法洛氏四联症合并侧支2例
1.2 方法:患者均在局麻或全麻下完成操作,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 在x线和超声波的引导下, 将不同的封堵器, 通过导管送达异常通道部位, 穿刺部位压迫止血,用弹力绷带8字形加压包扎后送回病房观察。

1.3 结果:1148例患者中1135例均一次封堵成功,术后第三天再次行心脏彩超检查均显示无残留分流, 心脏听诊无杂音, 手术成功率98.9%。

本组患者平均住院日5天, 术后随诊观察未发生封堵器移位和再通。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介人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患者及家属对新的治疗方法往往顾虑、疑惑,对手术成功率表示怀疑,对术前的各种检查不理解,因此责任护士应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介入手
术的方法、优点、安全性、可靠性、疗效和可能出现的反应, 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手术各阶段的护理配合要点,增强对封堵治疗的信心,避免因心理紧张、焦虑、对护理方法一无所知而导致的配合不佳,甚至并发症发生[1]。

2.1.2 术前准备:介入治疗前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完善各项检查,与医生一起评估心血管功能状况,了解病情及封堵方案,充分估计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同时制定出对应的护理措施。

了解药物过敏史,做青霉素、碘过敏试验。

进行双侧腹股沟区备皮,一般术前不做股动脉、股静脉穿剌,以免损伤血管或形成血肿,影响经皮穿刺的成功率,必要时准备同型血。

禁食禁饮6~8小时,儿童患者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术前用药,麻醉诱导前保持胃排空,减少呕吐物误吸
的危险,确保麻醉安全。

准备好各种导管器械。

备齐各种抢救药品及器材保证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2.2 术中护理:患者入导管室时做好查对,检查术前医嘱执行情况,常规准备术中用药、手术器材、备好抢救药品及心电监护仪、除颤仪、临时起搏器、麻醉呼吸机、简易人工呼吸器。

协助患者平卧导管床上,用约束带约束四肢尽量使患者舒适。

心电监护仪的电极贴及导联线避开胸腹部,以免影响透视结果。

做好测压准备,与医生密切配合,熟悉操作过程,及时准确为术者提供器材。

操作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术中因导管刺激可引起一过性的心律失常发生, 特别是室性心律失常[2,3]。

基础麻醉的患儿应注意观察呼吸、
面色、麻醉程度,肩部垫高,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窒息。

2.3 术后护理
2.3.1 心电监护:术后常见各种心律失常大多由封堵器脱落、封堵器对心肌局部刺激、室间隔房室传导组织的水肿和封堵器选择过大对局部组织的挤压产生水肿影响传导束所致[4]。

因此,术后护士要密切观察,加强心电监护至少24小时,听诊心脏有无杂音,并结合患者主诉,正确判断有无病情变化。

2.3.2 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或血肿,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穿刺肢体皮肤颜色、温度。

特别儿童血管细, 手术大多使用较粗的鞘管,穿刺点不易压迫易渗血,加之术中肝素化,术后为防止形成血栓,需肝素抗凝,容易引起穿刺口出血和血肿。

2.4 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
2.4.1 封堵器脱落:封堵器脱落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限制介入治疗的重要因素[5,6]。

常见于asd封堵术,其次是vsd封堵术,少见于pda封堵术。

常为封堵器选择过小、病变解剖部位特殊、操作不当所致。

故要严格掌握操作常规, 选择适当的封堵器, 并在植入过程中应用超声监视,确认其处于恰当的位置并大小合适后再释放,如尺寸不合适, 撤出更换。

术后应嘱患者避免剧烈运动、咳嗽及哭闹,注意观察有无胸闷、呼吸困难等。

3个月后血管内皮细胞完全覆盖封堵器,这时运动不受限制。

一但发生脱落,可用介入技术取出,亦可经开胸手术取出同时行直视修补。

本组例患者均未发生封堵器
脱落。

2.4.2 血栓和溶血:asd患者易发生栓塞,因左右心房压力低,
血流缓慢,封堵器周围内皮细胞未完全覆盖之前极易导致血栓形成;房间隔缺损患者常合并房性心律失常, 血液粘滞性高, 加之心房
内有一异物,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后栓子脱落。

因此术中操作要谨慎,掌握好肝素用量,防止气体栓塞和血栓。

术后要遵医嘱给予肠溶阿斯匹林口服。

告知患者及家属抗凝治疗的重要性。

pda、vsd患者常出现溶血。

pda溶血是残余分流所致, pda应尽量封堵完全, 避免产生喷射性残余分流, 术后有残余分流者应严密观察尿量及其颜色,并查尿常规。

vsd溶血是个别植入封堵器后,会因高速血流穿过金属网眼时发生红细胞机械破坏。

避免不适当的抗凝治疗,使封堵器及时形成血栓是减少溶血发生的关键。

溶血轻者可保守治疗,贫血严重应酌情输血,重者用异物钳取出封堵器,上述方法无效需外科手术。

2.4.3 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asd、vsd患者易发生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时要及时调整封堵器位置,避免封堵器过大造
成传导障碍。

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及心律变化情况,若发生心律失常,应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和激素治疗。

2.4.4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防: 为预防感染严格注意无菌操作,保持病室环境清洁,按时通风换气,紫外线消毒。

术后按医嘱使用抗生素3~5天,术后注意监测体温的变化。

2.5 出院指导:保持情绪稳定,注意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过劳,按医嘱出院后1、3、6月定期来院复查,尤其应复查心脏彩超。

坚持按时服药(我院一般给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25~
100mg/d,服用1~6个月)。

用药期间定时监测血小板、肝功能及出凝血时间,指导患者用软毛刷刷牙,观察皮肤粘膜有无瘀斑及出血倾向,发现异常及时来院就诊。

对无自理能力的患儿,要向家属讲明按时服药的重要性,使家长协助患儿按时服药,以免发生不应有的并发症。

术后6个月内接受牙科和外科手术时,应向医生说明服用何类抗凝药物及已服用的总时间及剂量。

3 结果
通过对例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的围术期护理,本组无一例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术前与患者有效的沟通、术中医护密切配合、术后精心的护理也是保证手术成功、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杨省利,蔚虎文,惠昭岚,等.房间隔缺损伞堵术的配合与监护[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3):191- 193
[2] merle c. nursing considerations of the neonate with con genital heartd isease [j]. clin perinatol, 2001,28(1):223
[3] holzer r, hijazi zm. interventional approach to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j]. curr opin cardiol, 2004,19(2):84-90
[4] 胡海波,蒋世良,徐仲英,等.应用新型amplatzer 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初步研究[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3):237-240
[5] 蒋世良,黄连军,徐仲英,等.采用amplatzer 封堵器介入治疗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并发症防治[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
志,2004,12( 6) :323-325
[6] 蒋世良,黄连军,徐仲英,等.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分析及其防治[j].中国循环杂志,2001,16(增刊):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