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部编版上课用1

合集下载

部编版初中语文《陋室铭》教学课件

部编版初中语文《陋室铭》教学课件
7.苔痕上阶绿
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
名词作动词,灵验。 名词作动词,德行美好。 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方位名词作动词,长上。 形容词作动词,变绿。
细节探究
全文的主旨是哪句?说说它的含义和作用。
主旨句: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含义: 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
古今异义 1.无案牍之劳
形2.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
5.可以调素琴
4.无丝竹之乱耳
(古:身体 (古:品德高尚 (古:大
(古:弹奏
今:样子) 今:芳香) 今:鸿雁;书信) 今:调解)
(古:指弦乐器和管乐器 今:丝绸和竹子)
细节探究
词类活用 1.有仙则名
2.有龙则灵 3.惟吾德馨 4.无丝竹之乱耳 5.无案牍之劳形 6.苔痕上阶绿
这种文体,一般短小、精悍、押韵,内容上 有颂扬或警戒之意。
整体感知
朗读短文, 读准节奏, 读出感情。
整体感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 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 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 之有? (押韵:ing)
写朋友的贤良儒雅,反映出陋室主人高洁傲岸 的情怀。
细节探究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 案牍之劳形。”
正反对照,表明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
细节探究
陋室之景宜人 陋室之人高雅 陋室之事有趣
陋室不陋 呼应开头
“惟吾德馨” 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细节探究
整体感知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陋室铭》教学课件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陋室铭》教学课件

课后反思
1、今天的学习结束,你收获了什么? 2、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3、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学习心得与学习方法。
课后作业
1.完成教科书课后练习中的1、2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作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希望我的文档能 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云:何陋之有?9
9.有什么简陋呢?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 了龙就灵验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 (也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的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 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 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 琴,阅读珍贵的经书。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两耳,也没 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 有杨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4.品味诗人情趣
刘禹锡笔下的“陋室”陋不陋?从文中哪几句可
以看出呢?
斯是陋室 何陋之有?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有清幽、雅致的自然环境。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有渊博高雅的往来客人。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有高雅脱俗的主人。
陋室

室外景 景色之雅(自然环境清幽) 室中人 交往之雅(交往人物不俗) 室中事 生活之雅(生活情趣高雅) 诸葛庐 子云亭 何陋之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1是陋室,惟吾德馨2。
1.这
2.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3,往来无白丁4。
3.渊博的大学者 4.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调素琴5,阅金经6。
5.不加装饰的古琴 6.珍贵的经书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陋室铭》课件(29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陋室铭》课件(29张PPT)
陋室铭
你家的房屋是什么 样的? 你喜欢这个陋室吗?

刘禹锡
陋室铭
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 家。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 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 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 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 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 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 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 一间陋室。 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 铭》一文。
_____生活情趣。
巩 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
误的一项是( B )。
固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练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习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形
陋室铭
1、通过采访,了解身 边有关“人穷志不短”的 人物事迹,讲给大家听。
2、仿写《陋室铭》
形:形体
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
巩 ⑴①无丝竹之乱耳 之:
固 ②何陋之有
之:
①助词,处于主谓之间,
练 习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②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⑵①无丝竹之乱耳
乱:扰乱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乱:战乱
用原文回答 ①本文的主旨句是_斯_是_陋_室,_惟_吾_德馨
巩 ___________。 固 ②本文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
今天修复的安徽和州 刘禹锡陋室





刘禹锡





陋室铭
什么叫铭?古代刻在器

物上用来警戒劝勉或者述

功纪行的文字,后来成为一 种文体,文辞精练,有韵,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1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1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 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博学的人。 鸿:大。
平民
弹琴。调:调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
佛经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丝: 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 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陋室铭
孔南无可谈苔斯水山 子阳丝以笑痕是不不

云诸竹调有上陋在在

:葛之素鸿阶室深高

何庐乱琴儒绿,,,

陋,耳,,,惟有有
之西,阅往草吾龙仙
有蜀无金来色德则则
?子案经无入馨灵名
云牍。白帘。。。
亭之
丁青
。劳
。。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 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骈句为主,句 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了解到 “铭”这种文体的特点,疏通了课文大意。本文以远 在被贬之地、身居陋室的穷窘境况为背景,着力描写 “陋室不陋”,以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 道的志趣,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
拓展延伸
1. 请结合课文,发挥想象,描述一下陋室主人 一天的生活,并写出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正字音
惟吾德馨(dé xīn) 鸿 儒 ( h ón g r ú)
苔 痕 ( t ái h én ) 白丁(dīng)
案 牍 ( àn d ú)
字 词
陋室铭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 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

第17课《陋室铭》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陋室铭》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请描述“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所展现的画面。
碧绿色的苔藓在门前的台阶上映出淡淡 的痕迹,透过珠帘向外可以看到青青的草色。
作者日常生活中都和哪些人来 往?做了哪些事?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牍之劳形。(对比)
——生活情 趣之高雅
3.作者是怎样表现“陋室不陋”的呢?
往往的没有平民(读书人一般有功名 )。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调:调弄。 •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 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
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丝竹: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 乱:使……扰乱 。 • 劳:使……劳累。 • 形:形体、躯体。 •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
《陋室铭》题解
• 陋室:简陋的屋子; •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
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 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 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题目解说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 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 文体。这种文体一般形式短小,最短者 不足十字,与格言颇 相似。文字简洁,句 式工整,而且押韵。 读来铿锵有力,多用 托物言志的手法。
在《陋室铭》一文中,作者谈到 了自己的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你对刘禹锡的这种交 友方式有什么看法呢?
赞同。同“鸿儒”交 往,我们可以受到感染, 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所谓“近朱者赤”说的就 是这个道理。
不赞同。刘禹锡的这 种交友方式,很明显是瞧 不起普通的没有接受多少 文化教育的平民百姓。
的公文劳神伤身。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第17课《陋室铭》课件(共2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陋室铭》课件(共2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梳理文意
陋室铭
出名,有名。
神异 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

陋室,惟吾德馨。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 译 龙(居住)就显得神异。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 文 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研读课文—品味剖析,领悟意趣
1.文章起笔写山水似乎与陋室不相干,为什么要这样写?
山仙 水龙 陋室 吾
名 灵 德馨
不陋
以比兴手法开篇,以山 水作类比,引出陋室也 可因主人品德好而不陋。
类比:基于两种不同事物或道理间的类似,借助一方的特征,通过 联想、推论来对另一方加以修饰、描摹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也 是一种说理方法。
诸葛亮 扬子云
政治上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文学上万古流芳的高远志趣
将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类比,以诸葛亮、扬子云自比,意 在表明自己虽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圣贤一样具有远大志向、高尚 情操。
研读课文—品味剖析,领悟意趣
4.课文名为《陋室铭》,为何结尾是“何陋之有”?这是 否矛盾?
材料助读: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 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反问
孔子云:“何陋之有?”
拓展阅读,寻求共鸣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自比古贤扬子云。阅读下面的材料, 说说二人有何相似之处。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 为人简易佚荡,清静亡为,少嗜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不修廉隅以邀名当世。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自 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39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39张PPT)
10
骈句是指对偶句,是一种讲求对仗的艺术, 重视声韵的和谐。骈句是结构相似、内容 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骈 句是诗句的一种,与散句相对;散句相对 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 都是散句。骈句也有工整和不工整之分, 不工整的骈句在结构和字数上也可能不完 全合乎要求。
1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刘室
禹 锡

1
你们有属于自己的座右铭吗
铭是“警惕自己的文字”的意思。 铭”字还有什么意思呢? 刘禹锡是如何为他所居住的陋室作的
“铭”的呢?
2
题目解说
铭,是一种文体,多刻写于器物之 上,用于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文辞精 练,有韵,读来 铿锵有力;体制 短小,最短者不 足十字,与格言 颇相似。
3 写陋室中事的句子是: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34
填空: 4 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惟吾德馨
5 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 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 龙则灵。
35
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 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 的情趣,处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你如何 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
27

治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学







远大抱负












趣 28
9.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 有”,这些矛盾吗?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PPT课文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陋室铭》PPT课文课件

创作背景
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 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 判。和州知县故意刁难,只给刘禹锡一间只能容 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 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 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 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 《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基本知识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 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 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 “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 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 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 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感 谢 观 看
陋 室 陋
目 录
壹 背景知识 贰 识字识词 叁 课文赏析 肆 知识拓展
第 一 章
背景知识
点击此处添加文本内容,如关键词、部分简单介绍等。 点击此处添加文本内容,如关键词、部分简单介绍等。
情操高洁
描写居室环境即日常生活。作者从周围景 色入手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 环境宁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淡笑有鸿 儒,往来无白丁”是写室主人交往之雅。来来 往往的都是饱学之士,没有平头百姓。这些人 可以高谈阔论,纵情畅怀。“可以调素琴,阅 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闲下来 在室中可以抚琴弄弦,展卷读经修身养性。

部编版初中语文《陋室铭》教学课件pptx

部编版初中语文《陋室铭》教学课件pptx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原文朗读及注释
原文朗读
播放标准的普通话朗读,引导学 生跟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注释解读
对文中的生僻字、难字进行注音 和解释,帮助学生疏通文意。
逐句解读与意境描绘
逐句解读
对每一句话进行深入解读,引导学生 理解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意境描绘
通过多媒体展示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图 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感 受和理解文本所描绘的意境。
教师总结
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 评和总结,强调文章的核 心思想和修辞手法。
学生归纳
根据教师的总结和自身的 理解,对《陋室铭》的主 旨、情感和修辞手法进行 归纳和概括。
加深理解
通过思考和讨论环节,引 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和思想,提高学生的阅读 能力和文学素养。
06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朗读比赛,感受音韵之美
04
知识拓展与延伸
刘禹锡其他作品欣赏
1 2
《乌衣巷》
描绘朱雀桥边的野草开花和乌衣巷口的夕阳斜挂 ,表达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景象。
《秋词》
通过对秋天独特景色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生机 和活力,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
3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描写黄河万里的沙砾,在浪淘风簸中自天涯而来 的壮阔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
THANKS
感谢观看
,语言凝练。
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 章的艺术感染力。
简练生动、寓意深刻写作风格
文章语言简练,却意蕴丰富,表达了作者高洁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
以陋室为载体,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赞美,寓意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美 好品德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第17课《陋室铭》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陋室铭》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三、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一句,出自《论语·子罕》,原话是: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孔子想搬到九夷去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 孔子道:“有君子去住,就不简陋了。”
一方面:暗含以君子自居的意思,突出了主旨:说明有德者居之,陋室不陋; 另一方面:总结了全文,与“惟吾德馨”相照应,是画龙点睛之笔。
山不在高,有仙则 名;水不在深,有龙则 灵。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
灵:神异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成了名山。 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
是陋室, 吾德
斯:这。
惟:只。
馨:能散布很远的 香气,这里指德行 美好。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主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入:映入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水不一定要深, 有了龙就成为灵验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 (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长到阶上, 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说说笑 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可以弹奏素朴的古 琴,阅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 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 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苔痕 上 阶绿,草色入帘青。
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蔓延到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 室内染上青色。
谈笑有 鸿儒,往来无 白丁。
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读书 人一般有功名)。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可以 调 素琴,阅 金经。

第17课《陋室铭》课件(33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陋室铭》课件(33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我活了72,被贬 23年,秘诀在于 想得开,请叫我 “乐天派”
都是嘴硬惹的祸, 但是我绝不后 悔……
我不止有才华, 请叫我 “打不死的小强”
一个精神富有的大文豪
与柳宗元一起搞事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 在安徽和州县被知县欺压搬了三次家,面积一 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刘禹锡遂愤然提 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 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D.《陋室铭》是中国古典散文的精品,描写、叙述、议论、抒情等多种 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使得文章生动形象、观点鲜明、感情真挚。
(4)作者心目中的“陋室不陋”,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请用自己的语 言,加以概括。
①环境清幽:“苔痕”蔓延到台阶,绿意满眼;草色映入珠帘,室内生机盎然; ②交往不俗:来往朋友都是博学鸿儒,没有一个文盲野夫; ③情趣高雅:朋友们一起弹琴吟唱、诵经修行;没有公文案牍劳神伤情,非常惬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 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 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山 水 陋室

龙 德馨
类比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居室环境:清幽 交往之人:不俗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 之乱耳,生活情趣:高雅
无/案牍/之 劳形。
居室环境-----清幽 交往之人-----不俗 生活情趣-----高雅
惟吾德馨 (陋室不陋)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 陋/之有?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 陋/之有?
以自己的陋室与诸葛庐、子云亭相提并 论,表明自己也有先贤的志趣和抱负。

部编教材《陋室铭》课件完美1

部编教材《陋室铭》课件完美1


2.为了寻求地球水的渊源,人们还把 目光投 向了宇 宙。科 学家托 维利提 出假说 :地球 上的水 是太阳 风的杰 作。太 阳风即 太阳刮 起的风 ,但它 不是流 动的空 气,而 是一种 微粒流 或带电 质子流 。

3.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 一个心 灵。在 理论上 ,人人 都有一 个心灵 ,但事 实上却 不尽然 。有一 些人, 他们永 远被外 界的力 量左右 着,永 远生活 在喧闹 的外部 世界里 ,未尝 有真正 的内心 生活。
仿写作品之二:
为官铭(讽刺某些“公仆”)
位不在高,有官则名;学不在深, 有权则灵。这个衙门,唯我独尊。前 有吹鼓手,后有马屁精;谈笑有心腹, 往来有小兵。可以搞特权,结帮亲。 无批评之刺耳,有颂扬之雷鸣。青云 能直上,随风显精神。群众曰:“臭 哉此翁。”

1.有学者认为,这些水是地球本身固 有的。 在地球 形成之 初,地 球水就 以蒸气 的形式 存在于 炽热的 地心中 ,或者 以结构 水、结 晶水等 形式存 于地下 岩石中 。那时 ,地表 的温度 较高, 大气层 中以气 体形式 存在的 水分也 较多。
6,作者身居陋室却不觉其陋,表达了 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借他物来表明心 迹的手法叫什么?
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 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 借助某种
事物来抒发感情。

陋室

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山水
陋室
设喻引题 仙 龙比喻起兴 德馨
安 贫
陋 室 陋室不陋 铭
朗诵课文,把握节奏停顿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 灵。斯是/陋室,惟吾 /德馨 (xīn)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四单元第16课《陋室铭》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四单元第16课《陋室铭》教案
3.体会作者情感:深入剖析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文学常识:介绍刘禹锡的生平事迹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拓展学生的文学知识。
5.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6.课堂讨论与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言文句式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宾语前置句、排比修辞等,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章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现代生活中体现“德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模仿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创作一段表达个人理想的文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四单元第16课《陋室铭》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四单元第16课《陋室铭》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陋室铭》原文阅读与理解:通过对刘禹锡《陋室铭》的阅读,使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词汇及文章大意。
2.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分析《陋室铭》的起承转合,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情感态度的深入理解:学生需要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如何在简陋的环境中保持高尚情操,这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文学常识的积累:刘禹锡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强调。
在教学中,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
-对于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学习,可以通过例句讲解、互动问答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此外,课堂上的互动和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由于他们对文言文的兴趣不足或者自信心不足。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给予鼓励和肯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陋室铭》 (1)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陋室铭》 (1)
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含蓄无穷,发人 深思,表明作者—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思
想感情。
译文(补充பைடு நூலகம்料一)

山不一定要高,有闲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
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是简陋的房子,
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石阶铺上绿
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
lou ming xin hong ru tiao du
三你会正确朗读下列这些句子吗?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思考句式特点?
陋室铭 唐 刘禹锡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 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一 、解释划线的字
1 有仙则名 名:出名、有名
2 斯是陋室 斯:这
3 惟吾德馨 惟:只 /馨:原指香气此指德行美好
4 谈笑有鸿儒 鸿:大
5 往来无白丁 白丁:没有文化的人
6 可以调素琴,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阅金经
金经:泥金书写的佛经
7 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官府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
二 、词的活用
粗鄙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
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
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杨雄
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铭(补充资料二)
•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 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 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且文辞精炼,读来 铿锵有力;篇幅短小,与格言颇相似。可 分两类:一类记述死者生平事迹,叫墓志 铭;另一类刻在器物上用于警戒劝勉。

部编版七级下册 《短文两篇》之《陋室铭 》上课课件ppt

部编版七级下册 《短文两篇》之《陋室铭 》上课课件ppt
山 水引
板书设计
景 人描 事
淡泊名利
陋室铭
(德馨)
(不陋) 安贫乐道
庐 赞

托物言志
部编版七级下册 《短文两篇》之《陋室铭 》上课课件ppt
部编版七级下册 《短文两篇》之《陋室铭 》上课课件ppt
分析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托物: —— 陋室
(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 的日常生活进行描写。)
言志:——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
调素琴( ti)áo/ 调动( ) diào
3.辨析字形:
馨(x)īn德馨 / 罄( )罄qì竹nɡ难书 牍( d)ú案犊 / 读( )读d书ú 儒( r)ú鸿儒 / 濡( )相rú濡以沫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 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 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本文韵脚:名ing,灵ing,馨in, 青ing, 丁ing,经ing,形ing,亭ing
题目解说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 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文 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读来铿锵有力,多用 托物言志的手法。
1德 案 西.辨馨牍蜀音((( xs识dīh)))núǔ字:鸿重儒苔何点(重点字词(陋词()痕语) )
tái hónɡ
rú lòu
2.辨析多音字:
使……扰乱
指官府的公文。
译: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译文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译: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陋室铭》说课稿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教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中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陋室铭》。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等几方面来阐述。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作用。

《陋室铭》是久传不衰的经典古文。

全文语言优美凝练。

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篇,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铭》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

本单所选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对这些美德的呼唤。

阅读这些课文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人们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朗读背诵名篇佳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二) 教学重点、难点:本文篇幅简短,语言优美,音韵铿锵,读起来充满音乐美,把多形式的朗读文章的主旨托物言志的手法作为重点。

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和阅读理解能力。

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矛盾的句子定为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目标分析: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了解短文的思想内容,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充分理解作者的情怀。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4、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三、学情分析:经过上一学期的几篇文言文的学习,已初步了解了文言文的一些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方法有了一些了解掌握,而且本文篇幅短小,语音优美,容易理解。

学生们在朗读熟读的基础上,翻译理解课文,理解作者的情感,分析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深入了解作者思想,结合时代具有积极参与现实的意义。

四、说教法学法:教学设计理念是:张扬师生个性,突出学生主体,重视学生感受,强调朗读品味,渗透学法指导,实行合作探究,加强能力培养。

我采用诵读法、讨论法、问答法,合作探究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 文 9《陋室铭》(共17张PPT)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从正面实写,表现 主人生活的从容恬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牍之劳形”从反面虚写,表现主人对官场生√活 的厌弃。( )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淡雅中又生 机盎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恬淡中充满生机 的鲜活的生√活状态。( )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 (就不感到简陋了)。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
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 文 9《陋室铭》(共17张PPT)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 文 9《陋室铭》(共17张PPT)
1.入 草入月.色则色无入入..法帘户家青/乃拂_入_.士_见_映__/_入_出__在__入.__国__之内__迂__也____进__入____ 入.情入.理____合_乎_____
第9篇 陋室铭(十年未考)
[唐]
原文
译文
山不在高,有仙 则名。水不在深,有 龙则灵。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 绿,草色入帘青。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就 出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就 显得灵验。这是简陋的屋舍,只 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 到简陋了)。苔痕长到阶上,使 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 室内染上了青色。
【结构脉络】
【文章主旨】这篇铭文,作者通过对自己居所的描 写,阐述了“陋室”不“陋”的原因,表达了作者 不慕名利,要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志 趣。 【写作特色】①运用比兴手法。②借助陋室说理, 以抒情的笔调表明作者高洁的品格,事中见理,景 中显情,集描写、抒情和议论于一体。③托物言 志。④运用反向立意的手法,题目为“陋室铭”, 作者却极力写“不陋”。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 文 9《陋室铭》(共17张PPT)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 文 9《陋室铭》(共17张PPT)
无案牍之劳.形/劳.其筋骨_____使__…_…_劳__累____ 2.劳无奔走之劳.矣____劳__苦____
上自劳.军____慰_问_____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 文 9《陋室铭》(共17张PPT)

1.于普通民众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素养 ,有着 为官的 阅历和 广阔的 视野, 对下层 民众生 活有深 刻的了 解。他 们既可 以将下 情上迭 ,也可 以将官 方的意 旨贯彻 于民间 。
而是用借景抒情的方法表达出来,意境隽永、 韵味×深长。( ) (“借景抒情”有误,应是“托物言志”。)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 文 9《陋室铭》(共17张PPT)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 文 9《陋室铭》(共17张PPT)
7.从表达方式看,本文融描写、抒情、议论于 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 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 逸的情怀。 ()
原文
谈笑有鸿儒,往 来无白丁。可以调素 琴,阅金经。无丝竹 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形。南阳诸葛庐,西 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
译文
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 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可以弹琴,阅读佛经。没有 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 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 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 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 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8)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___指_官_府__文_书__ 形:__形__体_、_躯__体__
2.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 无丝竹之乱.耳 乱:__扰_乱_______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一定 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灵验。
2.斯是陋室,惟吾ຫໍສະໝຸດ 馨。伤身。 6.孔子云:何陋之有?(倒装句。宾语前置)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 打“×”。
1.文章从三个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环境 清幽宁静,交往人物博学,生活情趣高√ 雅。 ()
2.文章结尾列举诸葛庐、子云亭并引用孔子的 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生活闲适,“陋 室”就×不陋。( )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 文 9《陋室铭》(共17张PPT)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 文 9《陋室铭》(共17张PPT)
谢谢观看
Exit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 文 9《陋室铭》(共17张PPT)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 文 9《陋室铭》(共17张PPT)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 文 9《陋室铭》(共17张PPT)
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 文 9《陋室铭》(共17张PPT)
5.“素琴”“金经”暗示了陋室生活的枯燥无 味,“无丝竹之乱耳”表现了他对灯红酒绿生 活的×鄙弃。( )
(“素琴”“金经”暗示了质朴高雅的情趣。) 6.本文与《爱莲说》的旨意均非直白显豁道出,
【要点勾连】“丝竹”: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说 “无丝竹之乱耳”,体现出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说“宴酣之乐,非丝非 竹”,体现出追求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1.课下注释字词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____出_名__,_有_名_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____灵_验_____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____这______ 馨:______能_散__布_很_远_的__香_气_,__这_里_指__德_行_美_好__________
(4)谈笑有鸿.儒. 鸿:_____大_____ 鸿儒:___博_学_的__人___
(5)往来无白.丁. 白丁:_____平_民_,_指__没_有_功__名_的_人___ (6)可以调.素.琴. 调:__调__弄______ 素琴:___不__加_装_饰__的_琴____
(7)无丝.竹.之乱耳 丝:__指__弦_乐_器____ 竹:___指__管_乐_器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