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习题精选

合集下载

(完整版)短文两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完整版)短文两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短文两篇》练习题成语和名句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现在常用来赞美客观条件并不优越而主观因素好的一些事物。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现在常用来形容居住环境的幽雅,生活安适。

七、对联: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居有仙之山德馨,临有龙之水志远八、填空:①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 ,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②《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

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德馨”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作者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诸葛亮,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扬雄。

运用类比,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④刘禹锡以因仙、龙成名的山、水来比自己德馨而不陋的陋室,用陋室内外的情景,衬托自己的德馨,而自比古贤,表现出自己安贫乐道的崇高情怀。

⑤文中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九、全文分三层。

①开头到“惟吾德馨” ,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居“陋室” 的人品德高尚。

②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 ,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③从“南阳诸葛庐”到最后,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

十、用原文语句回答:1)、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 情趣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表明陋室主人居室内生活和品行高尚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5)、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6)、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8)、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1)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惟吾德馨13)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狡(xiá) 者鄙读书,无知者(xiàn) 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

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读书时不可存心拮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①,数学使人②,科学使人③,伦理学使人④,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1)根据拼音写汉字,改正加点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字。

改为改为(2)请从下列选项中给文中①~④处选填合适的词语。

(只选序号)选项:A.周密 B.庄重 C.灵秀 D.深刻我会选:①②③④2.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B.中学生读书,须对意蕴深刻的内容推敲细思。

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C.我们不要为一棵树而放弃了整片森林,为一朵鲜花而放弃了整个春天。

读书也是这样,不要处处死抠字句,有时不求甚解....,反而收获颇丰。

D.有些书是你人生的导师,必须精读;有些书是你人生的伴侣,必须随身;有些书则是你人生中的过客,只须匆匆一瞥,不求甚解....,粗观其貌即可。

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书能教你为人宽厚、心地善良,使你生出纯真、热情的气质。

书能教你谦虚谨慎、持重内向,使你生出成熟、稳健的气质。

书能教你自强不息、不畏艰难,使你生出刚毅、坚定的气质。

书能教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使你生出深沉、进取的气质。

A.读书是一种“美容”,可以使人由粗俗、鄙陋变得文雅、睿智B.书能影响人的心灵,而人的心灵和人的气质又是相通的C.读书能美化人的心灵,弥补外貌的不足,培养人的内秀D.书能改变人的气质,优雅的气质会使人“因为可爱而美丽”二、综合性学习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完整版)短文两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完整版)短文两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短文两篇》练习题成语和名句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现在常用来赞美客观条件并不优越而主观因素好的一些事物。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现在常用来形容居住环境的幽雅,生活安适。

七、对联: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居有仙之山德馨,临有龙之水志远八、填空:①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②《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

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德馨”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作者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诸葛亮,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扬雄。

运用类比,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④刘禹锡以因仙、龙成名的山、水来比自己德馨而不陋的陋室,用陋室内外的情景,衬托自己的德馨,而自比古贤,表现出自己安贫乐道的崇高情怀。

⑤文中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九、全文分三层。

①开头到“惟吾德馨”,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②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③从“南阳诸葛庐”到最后,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十、用原文语句回答:1)、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情趣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表明陋室主人居室内生活和品行高尚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5)、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6)、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8)、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1)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惟吾德馨13)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短文两篇》习题含答案.doc

《短文两篇》习题含答案.doc

《短文两篇》习题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共9题)1.《陋室铭》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朝代)著名诗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全唐文》唐代刘禹锡难度:中等知识点:作家作品2.__________________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__________________韵。

有__________________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答案】名、灵、馨、青、丁、经、形、亭难度:偏难知识点:字形3.《陋室铭》处处紧扣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难度:中等知识点:诗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

”《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难度:中等知识点:诗5.《爱莲说》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时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家,“元公”是他的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周元公集》周敦颐北宋哲学谥号难度:中等知识点:作家作品6.《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__________________为莲的总陪衬,以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上语文《短文二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八上语文《短文二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11 短文二篇【经典永流传】闷歌行十二首(其十二)[宋]杨万里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

近看两日远三月,气力穷时会自休。

【锦书】【微赏】纵使风大浪高,也不要慌,少则两天,多则三月,风力减弱后,浪头自会平静下来。

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境。

一课一赏·豁达夯基厚积致远1.正字音(1)夕日欲颓(tuí)(2)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3)水中藻(zǎo)、荇(xìnɡ)交横2.晓词义(1)五色交辉交: 交相(2)五色交辉辉: 名词用作动词,辉映(3)四时俱备四时: 四季(4)晓雾将歇歇: 消散(5)夕日欲颓欲: 将要(6)夕日欲颓颓: 形容词用作动词,坠落(7)沉鳞竞跃竞: 争相,争着(8)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9)念无与为乐者念: 考虑,想到(10)怀民亦未寝寝: 睡觉(11)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共同,一起(12)相与步于中庭步: 名词用作动词,散步(13)相与步于中庭于: 在(14)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15)盖竹柏影也盖: 大概是(1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 只是3.写句意(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省略句)译文: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倒装句)译文: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4.默名句(1) 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2)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记常识(1)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

南朝齐梁(朝代)时思想家。

(2)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习题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习题

《短文两篇》一、单选题(共14题;共28分)1.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

用古名贤之室类比自己的“陋室”,表明作者以古名贤自况,即自己也有向古名贤学习的愿望和决心。

B. 刘禹锡诸葛亮和扬雄,他们都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住在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草堂中的杜甫,也可以说是他们的同类。

C.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象征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志洁行廉,仪态端庄,美名远扬。

D. 《爱莲说》写菊、写牡丹是为了衬莲,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水陆草木之花B. 莲,花之君子者也C.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D.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濯清涟/而不妖B. 可爱者/甚蕃C.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 同予者/何人4.下面对《陋室铭》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B. 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C. 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D. 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无丝竹之乱耳A. 孔子云:何陋之有B. 无案牍之劳形C. 春冬之时D. 观之正浓7.读《陋室铭》,本文在写作方法方法典型的特点是()A. 借景抒情B. 借物抒情C. 运用象征D. 动静结合8.读《陋室铭》,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习题与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习题与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短文两篇》习题与答案《短文两篇》习题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独处幽居处世判事设身处地处境危险B.歪曲其意委曲求全曲高和寡曲径通幽C.强词夺理强人所难牵强附会富国强兵2.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更正。

开卷有义()味同嚼腊()提练()高谈扩论()烂加非议()逻缉()不求圣解()能言善辨()要决()3.下列外国文学名著你读过吗?请把它们与相应的作者和国籍相连。

《红与黑》海明威俄国《简•爱》列夫•托尔斯泰美国《复活》夏洛蒂•勃朗特法国《老人与海》司汤达英国4.填空。

《论念书》的作者是________国哲学家、作家________,马克思称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

5.请将下列有关念书的名言补充完整。

(1)念书足以怡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书破万卷,________________。

(3)念书费时过量易惰,________________。

(4)书犹药也,________________。

6.前人刻苦念书的典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个)7.如何看待课外阅读,语文老师要求大家发表意见?A.甲同窗以为凡课外书籍都应该看。

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乙同窗却持相反的观点,以为凡是课外书籍都不该该看。

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 C.丙同窗对甲、乙两同窗的观点都不同意。

他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说:______________二、课内阅读①读史令人明智,读诗令人灵秀,数学令人周密,科学令人深刻,伦理学令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令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②人之才干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③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习题副标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9小题,共38.0分)1.下列对文章《爱莲说》第1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B.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

C.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表现了作者对菊的爱慕之情。

2.下面对《陋室铭》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 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 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 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3.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随风直到夜郎西/中通外直B. 香远益清/益习其声C. 回清倒影/清荣峻茂D. 过中不至/明道中E.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无丝竹之乱耳4.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 可爱者甚蕃(pān)惟吾德馨(xīn)B. 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无案牍(dú)之劳形C. 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ái)清涟而不妖D. 谈笑有鸿儒(rú) 陶后鲜(xiān)有闻5.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B.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官府文书)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多)C. 濯清涟而不妖(洗)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竖立)D.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靠近赏玩)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艳)6.下列句子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A. 问女何所思B. 尝射于家圃C. 何陋之有D.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7.选出下列加下划线词词义不同的一项()A. 同予者何人何陋之有B.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调素琴C. 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 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8.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陋室铭》开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短文两篇》练习题及答案

《短文两篇》练习题及答案

《短文两篇》练习题及答案一、夯基达标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之”通常有以下五种用法,指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

A.助词,“的”B.代词C.动词,“往,到”D.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E.宾语前置的标志(1)孔子云:何陋之有?()(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3)无案牍之劳形。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晋/陶渊明/独爱菊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山不/在高,有仙/则名4.揣摩作者的精妙构思,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1)《陋室铭》处处紧扣“”一句来写。

开头以类比发端,用、喻陋室,自然引出正题:颂扬陋室。

中间从、、三个方面来写“陋室”不陋。

最后奇峰突起,列举三位古人的事例来证明“陋室”不陋。

(2)《爱莲说》以为线索,以和作为莲的正衬和反衬,借花喻人,表达了作者对争名夺利者的厌恶,对完美道德者的礼赞。

5.理解填空。

(1)《陋室铭》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3)《爱莲说》中表明莲具有高雅、庄重气质的句子是:。

二、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蕃.()(2)濯.清涟而不妖()(3)不蔓不枝.()(4)陶后鲜.有闻()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八年级短文两篇练习题

八年级短文两篇练习题

八年级短文两篇练习题《短文两篇练习题》一、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德馨()苔痕()鸿儒()案牍()诸葛庐()2、解释下列加点词。

(1)斯是陋室斯:_____(2)惟吾德馨馨:_____(3)谈笑有鸿儒鸿儒:_____(4)往来无白丁白丁:_____(5)无丝竹之乱耳丝竹:_____(6)无案牍之劳形劳形:_____3、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无丝竹之乱耳B 何陋之有C 花之君子者也D 莲之爱4、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陋室铭》,完成 5 8 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5、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6、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陋室的?7、作者在文中提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有什么作用?8、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二)阅读《爱莲说》,完成 9 12 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解释下列加点词。

(1)可爱者甚蕃蕃:_____(2)濯清涟而不妖妖:_____(3)不蔓不枝蔓:_____(4)香远益清益:_____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莲花的?12、作者在文中将莲比作君子,那么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三、拓展延伸13、请你结合《陋室铭》和《爱莲说》,谈谈你对古代文人“安贫乐道”思想的理解。

第17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第17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一、知识点整合(20分)1.一词多义(6分)之(1)无案牍之.劳形:(2)何陋之.有:(3)水陆草木之.花:(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鲜(1)陶后鲜.有闻:(2)芳草鲜.美:2.词类活用(7分)(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无丝竹之乱.耳:(4)无案牍之劳.形:(5)不蔓.不枝:(6)不蔓不枝.:(7)香远.益清:3.辨析下列古今异义词(3分)馨:古义今义形:古义今义鸿:古义今义4.翻译句子(4分)(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二、课内外阅读(40分)(一)课内精读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4分)(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谈笑有鸿.儒()(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4)无丝竹..之乱耳()2.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3分)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短文两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短文两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句。

(2)朗读并背诵全文,体会文章精妙的构思和音韵美。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文章主旨。

《短文两篇》练习题一、基础知识题1.给下列汉字注音。

陋()馨()儒()牍()案()苔()2.读拼音写汉字。

yū泥() zhuó清涟() xiè玩()隐yì() xiǎn有闻()3.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①惟吾德馨()②阅金经()③谈笑有鸿儒()④亭亭净植()⑤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⑥斯是陋室()⑦濯清涟而不妖()⑧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⑨陶后鲜有闻()⑩宜乎众矣()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苦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5.填空。

①《陋室铭》作者_________,是_______朝诗人。

②《陋室铭》中押韵的字是名、______、______、青、_____、经、_____和______。

③《爱莲说》的作者是_______,字______,宋代________家,学者称他_______先生。

④《爱莲说》以________和________衬托莲。

⑤“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__或者________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陋室的环境。

⑦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列句子。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③无案牍之劳形。

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二、阅读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期末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期末练习(含答案)

第17课《短文两篇》期末练习(建议完成时间:45分钟)一、基础积累(20分)1.理解型默写。

(10分)(1)《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陋室铭》中暗示陋室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陋室铭》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暗示陋室不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爱莲说》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A.山 / 不在高,有仙 / 则名B.苔痕上 / 阶绿,草色 / 入帘青C.谈笑 / 有鸿儒,往来 / 无白丁D.无 / 丝竹之乱耳,无 / 案牍之劳形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A.有仙则名.(形容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B.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C.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D.香远.益清(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陋室铭》的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

《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是宋代著名的哲学家。

B.“铭”是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D.在我国,不同的植物往往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如“菊花”象征高洁,“莲花”象征隐逸,“牡丹”象征富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word版 有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word版 有答案)

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3.下面对《记承天寺夜游》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是苏轼写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他贬官黄州时期。

B.文中作者自称“闲人”,充满自豪与庆幸,庆幸自己做官清闲,才得以饱览这样美的月色。

C.“欣然”与“念无与为乐者”都是心理描写,前者写出作者的兴奋、喜悦之情,后者写出他遭贬后的寂寞之感。

D.最后三句是借景抒情,寥寥数语,种种微妙复杂的情感尽在其中。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B.“好吧。

”他说,“我相信你能行!”C.面对别人的成功,你是为别人喝彩,还是不屑一顾?D.甘孜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海螺沟、甲居藏寨、稻城亚丁等……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他那崇高的品德,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B.端午节前夕,许多厂家推出了物美价廉的节日礼盒,来满足消费者馈赠亲友的需求。

C.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登顶。

D.多所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

二、综合性学习6.“文明”是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近年,我们湛江一直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而努力。

为了响应我们湛江的文明创建活动,你的学校组织了“文明先锋小队进学校”的活动。

(1)活动一: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活动二:学校开展“文明志愿者”活动,假使你发现有人在公共场所吸烟,你该如何劝导他?(不超过50字)。

七年级语文上册 《短文两篇》 习题精选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短文两篇》 习题精选 人教新课标版

《短文两篇》习题精选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卑微()收敛()聒噪()宽恕()一丝不苟()2.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零落颤动继续贝壳B.沙粒嘈杂精致观察C.图样钱币淘洗痕迹D.脆弱短暂把玩透名3.解词卑微:收敛:宽恕:一丝不苟:4.根据课文回答问题(1)《蝉》和《贝壳》两篇文章的共同点是由事物感悟出。

(2)《蝉》和《贝壳》两篇文章得出的感悟分别是:《蝉》:。

《贝壳》:。

5.文中说:“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写一句你知道的名人名言,要求与本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致。

答:6.根据要求分别写一段话,每段话都要包括下面的三个词语,词语的顺序可以不分先后,字数在20——30个,要求思想健康,语意连贯。

想像雾倾听(1)表现“欢快”:(2)表现“忧愁”: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贝壳席慕容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

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

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

怪不得古时候的人要用贝壳来做钱币。

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在海边捡起这一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

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呢!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1.为什么古人用一枚小小的贝壳来做钱币?(限15字之内回答)(2分)为贝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第三段的思考是由什么引发的?(20字以内回答)(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文两篇练习题

短文两篇练习题

短文两篇练习题短文一:《春天的早晨》春天的早晨,阳光透过窗帘,温柔地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窗外,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花儿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孩子们在公园里追逐嬉戏,笑声清脆悦耳。

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花草的清香,一切都显得那么生机勃勃。

练习题:1. 根据短文内容,春天的早晨有哪些特点?2. 描述一下孩子们在公园里的情景。

3. 短文中提到的“泥土和花草的清香”象征着什么?4. 短文的写作手法有哪些?请列举至少两种。

5. 你认为短文的主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短文二:《夜晚的城市》夜晚的城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

高楼大厦的霓虹灯闪烁着五彩斑斓的光芒,街道上行人匆匆,或回家,或赶往下一个目的地。

夜市里,各种小吃摊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摊主们热情地招呼着顾客。

远处,不时传来悠扬的吉他声,为这座城市的夜晚增添了一抹文艺气息。

练习题:1. 描述一下夜晚城市的特点。

2. 短文中提到的“车水马龙”是什么意思?3. 夜市里的小吃摊和摊主们有什么特点?4. 短文是如何描绘夜晚城市中人们的活动的?5. 短文中提到的“吉他声”对整个夜晚城市的氛围有什么影响?参考答案:短文一:1. 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孩子们在公园里玩耍,空气中有泥土和花草的清香。

2. 孩子们在公园里追逐嬉戏,笑声清脆,充满活力。

3. “泥土和花草的清香”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大自然的生机。

4. 写作手法包括拟人和比喻,如“阳光温柔地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和“花儿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5. 主旨是赞美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以及大自然和人类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

短文二:1. 夜晚的城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高楼大厦霓虹灯闪烁,街道上行人匆匆。

2. “车水马龙”形容街道上车辆和行人非常多,非常繁忙。

3. 夜市里的小吃摊品种繁多,摊主们热情好客。

4. 短文通过描述行人的匆忙和夜市的热闹,描绘了夜晚城市中人们的活动。

5. “吉他声”为夜晚的城市增添了文艺气息,使整个城市的氛围更加丰富多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两篇》习题精选
1.给黑体字注音。

欲颓()沉鳞()未寝()藻荇()
2.解释黑体的词。

五色交辉: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沉鳞竞欲:
念无与为乐者:
末寝:
相与步于中庭:
积水空明:
但少闲人:
3.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第二个“书”的意思是________。

本文宛如一幅清丽的_________,又像一首流动的________,语言精练且生动。

(2)《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光下庭院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旨句为:__________。

阅读下列语段,然后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解释黑体字。

(1)欣然起行_____________(2)遂至承天寺__________
(3)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___________
5.用“/”给下列句子划节奏。

(1)念无与为乐者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选择与“相与步于中庭”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何有于我哉
B.达于汉阴
C.责任重于泰山
D.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7.翻译。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8.“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课外拓展
书上元夜游
苏轼
己卯上元①,余在儋州。

有老书生数人来过②,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
然从之。

步西城,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③杂揉,屠沽④纷然,归舍已三鼓矣。

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⑤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⑥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⑦未必得大鱼也。

【注】:①上元:旧以阴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

②过:访问。

③民夷:指汉族和当地少
数民族。

④屠沽:卖肉者、卖酒者,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

⑤过:苏过,字叔党,苏轼幼
子。

当时跟从苏轼贬居海南。

⑥韩退之:指韩愈。

⑦走海者:走到大海边上的人。

这里苏轼
隐指自己,当时他在海南岛,称得上走海者。

9.解释下列黑体字。

归舍已三鼓:
已再鼾矣:
步西城:
放杖而笑: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2)放杖而笑,孰为得失?
11.填空。

(1)写元宵节夜游气氛热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中心论题是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

12.“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这句的深刻含
义是什么?
13.在现实生活中,“得”与“失”相依相成,“得”中有“失”,“失”中也有“得”。

请你写出自己曾有过的一次类似的经历。

(50字左右)
(二)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
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
②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
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

夜半月出无
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

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14.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月色人户木兰当户织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时闻风铎隔簋竹,闻水声
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道不通,度已失期
15.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
项是( )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16.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17.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
18.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

19.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
(三)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一日与棐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②间,海外
诗④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
往往以多相夸。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⑤,而人或谓之不韵⑥。

注释:①棐: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

②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

③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

④海外诗:指东坡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

⑤气索:气短。

⑥不
韵:不雅。

20.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

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21.⑴解释下列句中黑体词。

①前后类如此
②是时朝廷虽尝禁止
⑵翻译下列句子。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22.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

”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
品格?
【参考答案与提示】
1.tuí;lín;qǐn;xìnɡ
2.交相辉映;四季;消散;坠落;潜游在水中的鱼;考虑,想到;睡;共同,一起;
形容水的澄澈;只是
3.(1)书信、山水画、山水诗;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高兴的样子、于是、到、原来、我们、罢了
5.念/无与为乐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6.D
7.(1)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8.此句字面上看表达作者惋惜无人赏月之情,暗指世人都汲汲于名利,为俗物所羁绊,表达豁达乐观的性格。

9.动词,击鼓。

古代夜间击鼓报时,一夜报五次、第二、散步、表承接
10.(1)家人关门熟睡,已经睡过第二觉了。

(2)放下手杖笑起来,游玩和睡觉,谁得谁失?
11.步西城、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得失
12.作者借韩愈的比喻(把人生比作钓鱼),把上元夜游的得失,推及为人生的得失同
样也是没有确定的标准,流露出苏轼对人生的深刻空漠之感及其追求解脱的心理。

13.【提示】:只要讲得“得”与“失”的辩证关系,言之有理即可。

14. D
15. A
16.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17.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每处1分)
18.用比喻来描写夜色。

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

19.月色美好;幽静。

(意思对即可)
20.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21.(1)①像②这(2)士大夫没有熟读过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有面子(气短)。

22.要点:开阔的胸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