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及其化合物学案
氮及其化合物大单元教学设计
氮及其化合物大单元教学设计氮和它的化合物可真是个有趣的话题,简直就像打开了一个科学的宝箱,让我们一起探险吧。
大家可能觉得氮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空气中有足足78%的氮气。
想想看,我们每天都在呼吸它,真是个老朋友。
不过,氮不光是个普普通通的气体,它可是一位化学界的多面手,参与了很多重要的反应,像是肥料的主要成分,让农田里作物长得好好的。
嘿,谁不想有个丰收的季节呢?要是没有氮,咱们可就得吃“青菜豆腐”了,光吃素可不行呀!说到氮的化合物,那可真是琳琅满目。
比如说,氨气,哎呀,那个气味真是让人记忆深刻,像是个小魔头,扑面而来,真是不好招架。
不过,氨气可不是光会“捣乱”,它可是咱们生产化肥、清洁剂的好帮手呢。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氨气,农田里能不能开花结果?真是不可想象啊!而且氨气在工业上也有大用处,制冷剂、合成树脂等等,都是它的“拿手好戏”。
再说说一氧化氮,那可是个神秘的家伙,平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在人体里可发挥着大作用。
它帮助血管扩张,维持血压,简直像是身体的小卫士。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吹牛皮”的说法,一氧化氮就是那个让我们更能“吹”的助力,让我们的身体运转得更顺畅。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平时要多吃点含氮的食物,比如肉类、坚果,既能补充营养,还能保持身体的“动力”。
还有氮氧化物,那简直是环境保护的大敌,污染物中的“公敌”,汽车尾气、工业废气中可少不了它们的身影。
想想,蓝天白云的美好,咱们可不能让这些坏家伙来捣乱呀!所以,大家平时出门记得少开车,多骑自行车,或者走路,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顺便说一句,城市里的空气质量可真是让人捉急,时不时就能看到“雾霾天气”的预警,真是心累。
我不由得感慨,化学真的无处不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和氮打上交道。
比如,咱们平时喝的水、吃的饭,甚至是用的洗涤剂,背后都可能藏着氮的身影。
学习氮及其化合物,不光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理解这个世界的运转。
谁不想做个知识渊博的人呢?当然了,学习化学并不意味着要埋头苦读,嘿,学得轻松点也不错。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重要的非金属元素第一节氮及其化合物第三课时硝酸酸雨及防治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氮及氮的固定、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氨和铵盐、硝酸、酸雨及其防治。
本课时主要研究硝酸化学性质和酸雨及其防治。
工业制硝酸的生产原理为载体,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含氮化合物的转化,使学生认识到从一种原料转化成多种产品,路径之一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改变主要元素的化合价,提升“变化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
教材编入“酸雨及其防治”内容以及“测定雨水的pH”的研究与实践活动,综合运用硫和氮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寻求证据参与社会性议题的讨论,分析硫酸工业、合成氨工业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和对环境的影响,有意识地渗透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目标1、结合实验探究,了解硝酸的主要性质——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知道硝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2、了解酸雨的概念,知道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进入大气,知道酸雨会严重危害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核心素养1、通过对浓硝酸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强化学生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能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实验的设想。
2、通过学习酸雨的形成原因和防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认识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化学过程对自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权衡利弊,勇于承担责任,和积极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决策。
重点: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酸雨的概念。
难点:硝酸的强氧化性。
准备实验仪器药品,查找酸雨的相关知识。
一、硝酸课件投影:黄金大劫案之王水溶金GIF动图。
教师讲述: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体积比为1:3)叫做王水,能使一些不溶于硝酸的金属如金、铂等溶解。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教学设计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认识氮单质的性质。
2、掌握氮的氧化物(NO、NO₂)的性质,理解其产生的环境问题。
3、理解氨和铵盐的性质、用途,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4、认识硝酸的性质,了解硝酸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氮及其化合物之间转化关系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化学与社会联系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氮的氧化物、氨和硝酸的性质。
2、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二)教学难点1、氮的氧化物之间的转化。
2、硝酸的强氧化性。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展示雷雨发庄稼、人工固氮合成氨等图片。
【提问】这些图片都与氮元素有关,那么氮元素在自然界中是如何存在的?氮及其化合物又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和用途呢?(二)新课讲授1、氮单质【讲解】氮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游离态存在于空气中,氮气占空气体积的 78%。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
【化学性质】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通常情况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但在一定条件下,氮气能与氧气、氢气等发生反应。
N₂+ O₂= 2NO(放电条件)N₂+ 3H₂⇌ 2NH₃(高温、高压、催化剂)2、氮的氧化物(1)一氧化氮(NO)【展示】一瓶 NO 气体【讲解】NO 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2NO + O₂= 2NO₂(2)二氧化氮(NO₂)【展示】一瓶 NO₂气体【讲解】NO₂是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3NO₂+ H₂O = 2HNO₃+ NO【思考与讨论】氮的氧化物对环境有哪些危害?如何防治?3、氨(1)氨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氨气,引导学生观察氨气的颜色、状态、气味,做喷泉实验让学生观察氨气的溶解性。
复习学案11氮及氮的化合物(2)
A.颜色变浅B.逐渐变深C.没有改变D.变棕黄色
知识网络:
NH4Cl
NH3← N2→ NO →NO2→ HNO3
NH3·H2O
【巩固训练】
1、(05江苏)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
A、浓硝酸保存在无色玻璃试剂瓶中B、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
【例3】将足量的铜加入到浓度均为2 mol·L-1的HNO3和H2SO4的混合溶液100ml中,充分反应后,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A、0.6mol B、0.8molC、0.45mol D、0.4mol
知识点3.与NO3-有关的离子共存问题:
在水溶液中,NO3-本无氧化性,但当水溶液中有大量H+存在时,NO3-就表现出强氧化性,如在有H+、NO3-存在的溶液中就不能存在Fe2+、S2-、I-、SO32-、Br一等还原性离子。
常温下,浓硝酸(浓硫酸)将铁、铝表面氧化成致密的氧化膜而使其。故常温下可用Al、Fe材料制成的密闭容器盛装浓HNO。
⑵不稳定性——加热或见光分解,且浓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快
4HNO3=======,一般将硝酸保存在里,并放置于
处。浓硝酸通常显黄色是由于分解产物NO2溶入其中所致,向里面通O2可以除之,方程式:
济北中学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学案11氮及氮的化合物(2)
编制:艾霞审核:王道河使用日期:9月日
高考要求
重难点提示
应对策略
1.了解硝酸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能综合应用氮及氮的化合物知识
硝酸的主要性质
掌握硝酸的重要性质,形成知识网络,记忆重要的特殊性质
【基础知识回顾】
知识点1:硝酸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5.2氮及其化合物 学案讲义 知识点汇总及配套习
5.2氮及其化合物1氮与氮的氧化物 ........................................................................................................ - 1 - 2氨和铵盐 ................................................................................................................... - 8 - 3硝酸、酸雨及防治 .................................................................................................. - 18 - 4 含氮化合物的转化、计算和综合实验 .................................................................. - 25 -1 氮与氮的氧化物 学 习 任 务 1.结合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理解N 2的主要性质和氮的固定,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2.根据实验认识NO 与NO 2的主要性质,培养“科学探究与科学态度”的核心素养。
知识点一 氮气及氮的固定1.氮元素的位置、结构与存在(1)氮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第ⅤA 族。
氮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5个电子,既不容易得到3个电子,也不容易失去5个电子。
因此,氮原子一般通过共用电子对与其他原子相互结合构成物质。
(2)氮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氮分子的形式存在于空气中,部分氮元素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蛋白质中,还有部分氮元素存在于土壤、海洋里的硝酸盐和铵盐中。
2.氮气的物理性质N 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ρ(N 2)<ρ(空气),难溶于水。
20232024人教版新教材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案
课题: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雷雨茂盛的庄稼课标要求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化合价的角度,预测氮气及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转化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氮的氧化物的主要性质,结合真实情境认识氮的氧化物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主要性质及应用【情景导入】学习过程设计某山谷经常电闪雷鸣、雷雨交加,但树木、灌木、草等植被非常茂密,但很少有人敢进入这个山谷。
你能解释该山谷植被茂密的原因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氮的氧化物。
【问题探究D1.No和NOz分别采用什么方法收集?说明原因。
提示:常温下NO能与O?反应,只能用排水法收集;NO,能与水反应生成N0,故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2.NO?转化为No的变化中,NO?只能作氧化剂吗?提示:NO?与水反应转化为No的同时生成HN(λ,NOz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问题探究2】某山谷经常电闪雷鸣、雷雨交加,但树木、灌木、草等植被非常茂密,但很少有人敢进入这个山谷。
你能解释该山谷植被茂密的原因吗?提示:雷雨天时在闪电的作用下,空气中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N0,然后发生NOfNO2fHNO3的反应,HNOs随雨水进入土壤,为植被提供了丰富的氮肥。
【问题探究3】1.要使充满N(λ和。
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扣水槽中,让水充满试管,必须按什么样的体积比混合?提示:由3NO2+H2O===2HNO3+NO和2NO+O2==2NO2得4N02+02+2⅛0===4HN03,即当NOZ和。
2的体积比为4:1时可完全溶于水。
2.将IOmL充满NO?和O?的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置在水槽中,反应停止后试管内剩余2mL的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为多少毫升?提示:①若剩余的是N0,由反应3NO2+H2O=2HNO3+NO,得NO2体积为2mLX3=6mLo则原有。
2体积为(10mL-6mL)×^γ=0.8mL0②若剩余的是。
2,则有10mL-2InL=8mL叫和的混合气体按反应4NO2+O2+2HQ=4HNO3进4行。
复习学案10氮及氮的化合物(1)
1、“雷雨发庄稼”是一句俗语,它包涵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从化学的角度来看,下列的方程式在这个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2、起固定氮作用的化学反应是()
A.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B.硝酸工厂用NH3氧化制NO
C.NO遇到空气中的O2转化为红棕色的NO2D.由NH3制碳酸氢铵和硫酸铵
3、氮的氧化物: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如,其中HNO3、HNO2的酸酐分别是、。气态的氮氧化物几乎都是剧毒性物质,在太阳辐射下还会与碳氢化合物反应形成。NOx的排放也是形成的主要原因。
NO:色,溶于水。常温下,极易被氧化为,方程式。
(NO作为一种神经系统信使分子,在使血管扩张、免疫、增强记忆力等方面有及其重要作用。被评为明星分子或称为信使分子。)
11、(1)Ca(OH)2+2NH4Cl CaCl2+2NH3+2H2O O2碱石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2)①挤压装水的胶头滴管,打开a、b②产生“白烟”③挤压装水的胶头滴管后,再打开a、c,然后再关闭a,打开b
3、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其推进剂引燃后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引燃后产生的高温气体主要是CO2、H2O、N2、NO,这些气体均为无色,但在卫星发射现声看到火箭喷出大量红烟,产生红烟的原因是( )
A.高温下N2遇空气生成NO2B.NO遇空气生成NO2
C.CO2与NO反应生成CO与NO2D.NO和H2O反应生成H2和NO2
7、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下列装置中不适宜做NH3的尾气吸收的是( )
8、在如图所示喷泉实验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的气体a,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并轻轻振荡。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整个烧瓶。则a、b分别是()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教案:氮及其化合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氮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以及与生物、环境的关系;2.掌握氮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理解氮的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及其性质。
二、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课堂上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复习氮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量、元素符号等基本知识,引发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兴趣。
2.学习氮的特性(20分钟)a.介绍氮的性质、存在形态和重要性。
阐述氮气在自然界中占据的比例很高,是地球大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并且具有不可燃性和不支持燃烧的特性。
b.说明氮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包括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必需元素,以及氮循环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c.介绍氮的制备方法,包括通过空气中的液氧和活性炭的吸附分离氮气的方法。
3.学习氮的化合物(30分钟)a.讲解氮的常见化合物,如氨、硝酸、硝酸盐等,以及它们的命名规则。
b.详细介绍氨的制备方法、性质及其应用。
包括通过氨水和盐酸的反应制备氨、氨的燃烧性质和氨水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c.介绍硝酸的制备方法、性质及其应用。
阐述硝酸对生产化学品的重要性,以及硝酸盐在农业中的应用。
4.实验展示(20分钟)a.进行氮气的制备实验演示,通过活性炭吸附空气中的氧气,制备纯净的氮气。
b.进行氨的制备实验演示,通过氨水和盐酸的反应制备氨气。
5.讨论(15分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a.氮的化合物对生物体有何重要性?b.硝酸的制备方法有哪些?有何应用?c.氮气的制备方法有哪些?有何特性?6.巩固与评价(15分钟)a.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进行总结。
b.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的理解程度。
三、教学资源:1.教材、课件、图表等相关资料;2.氮气制备实验所需材料和器材。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氮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氮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和重要性,以及掌握氮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展示和讨论环节的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和综合能力。
《氮及其化合物》 导学案
《氮及其化合物》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氮的固定。
2、掌握氮气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理解氮的氧化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和相互转化。
4、掌握硝酸的性质,包括强氧化性。
5、了解氨气的性质、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
6、理解铵盐的性质和检验方法。
二、知识梳理(一)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氮元素是一种重要的生命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氮气(N₂)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78%。
此外,氮还存在于一些无机物和有机物中,如硝酸盐、铵盐、蛋白质等。
(二)氮气(N₂)1、物理性质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在标准状况下,氮气的沸点为-1958℃,熔点为-2098℃。
2、化学性质(1)稳定性氮气分子中存在氮氮三键(N≡N),键能很大,所以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通常情况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2)氮气与氧气的反应在放电或高温条件下,氮气与氧气会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NO):N₂+ O₂= 2NO(3)氮气与氢气的反应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生成氨气(NH₃):N₂+ 3H₂⇌ 2NH₃(三)氮的氧化物1、一氧化氮(NO)(1)物理性质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①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2NO + O₂= 2NO₂②具有还原性,能被某些氧化剂氧化,如硝酸等。
2、二氧化氮(NO₂)(1)物理性质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①与水反应:3NO₂+ H₂O = 2HNO₃+ NO②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能与一些还原性物质反应。
(四)硝酸(HNO₃)1、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
2、化学性质(1)强酸性硝酸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具有强酸的通性。
(2)不稳定性浓硝酸受热或见光易分解,产生二氧化氮、氧气和水:4HNO₃=4NO₂↑ + O₂↑ + 2H₂O(3)强氧化性①与金属反应(除金、铂等少数金属外),一般不产生氢气,而是生成氮的氧化物。
2015届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三章 第三节氮及其化合物学案
氮及其化合物梳理基础一、氮气及氮的氧化物 1.存在及用途。
N 2在大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主要用作合成氨的原料气,以及填充气和保护气,液态氮可做________等。
答案:1.78% 冷冻剂2.氮的固定。
(1)定义:将空气中________的氮转化为________的方法。
(2)方式:氮的固定⎩⎨⎧固氮⎩⎪⎨⎪⎧ 固氮生物固氮 固氮⎩⎪⎨⎪⎧合成氨固氮答案:2.(1)游离态 含氮化合物 (2)自然 高能 人工 仿生3.氮气。
(1)物理性质。
________色、________味、________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____水。
(2)化学性质。
1.了解N 2、NO 、NO 2的重要性质及NO x 对大气的污染。
2.掌握NH 3的重要化学性质、NH 3的实验室制法及NH +4的检验。
3.能设计实验探究各种喷泉实验,推断题目中隐蔽考查NO -3(H +)的强氧化性。
4.掌握硝酸的性质与用途,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写出Mg 3N 2分别与水、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1)无 无 气 略小 不溶于(2)N 2+O 2===========放电或高温2NO N 2+3H 22NH 3 N 2+3Mg=====点燃Mg 3N 2 Mg 3N 2+6H 2O===3Mg(OH)2↓+2NH 3↑ Mg 3N 2+8HCl===3MgCl 2+2NH 4Cl答案:4.无 红棕 有 有 不 易 2NO +O 2===2NO 2 3NO 2+H 2O===2HNO 3+NO 血红蛋白 酸雨 光化学烟雾 3Cu +8HNO 3(稀)===3Cu (NO 3)2+2NO↑+4H 2O 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二、氨及铵盐 1.氨气。
(1)物理性质。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学案:4.4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必修1)
第四节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高考新动向】【考纲全景透析】一、氮的单质及其氧化物1.氮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与转化 (1)氮元素的存在与氮的固定2氮气 (1)物理性质颜色:无色;气味:无味;状态: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溶解性: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3.NO 和NO 2的性质比较二、氨和铵盐1.氨气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易液化(可作致冷剂) 2. 氨气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氨水呈碱性,原理:NH 3+H 2ONH 3·H 2ONH 4++OH -氨气是唯一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常用此性质检验氨气。
(2)与酸反应与挥发性酸(如浓盐酸、硝酸)的反应NH 3+HCl=NH 4Cl 现象:产生白烟 与硫酸反应:2NH 3+H 2SO 4=(NH 4)2SO 4(3)与盐反应:向AlCl 3溶液中滴加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 3++3 NH 3·H 2O=Al(OH)3↓+3 NH 4+(4)氨气的还原性NH 3中的N 呈—3价,所以NH 3具有还原性,能被O 2、CuO 、NO x 、Cl 2等物质氧化。
3.实验室制法:2NH 4Cl +Ca(OH)2=====△2NH 3↑+CaCl 2+2H 2O 。
4用途:制HNO 3、铵盐、纯碱、尿素,制冷剂等。
5.铵盐(1)物理性质:都是无色或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①不稳定性: NH 4HCO 3 = NH 3↑ + H 2O + CO 2↑(30℃以上可分解),NH 4Cl = NH 3↑+ HCl ↑ ②与碱反应:a. 在稀溶液中不加热: +-+====⋅432NH OH NH H Ob.加热时或浓溶液: +-+↑+432NH OH NH H O(3)NH 4+的检验:取少量样品,与碱混合于试管中,加热。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管口,试纸变蓝色,说明样品中含有NH 4+;也可以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管口,若有白烟产生,说明样品中含有NH 4+。
高考第一轮复习——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案含解析)
一. 教学内容: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二. 教学目标: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把握氨的化学性质;了解铵盐的性质;把握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把握NO、NO2的重要性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了解氮的固定,把握氮气的性质。
认识硝酸的重要性质;明白得浓、稀硝酸与金属反应的特点。
三. 教学重点、难点:氨及铵盐、氮的氧化物和硝酸的性质四. 教学过程:(一)氨及铵盐的性质:1、氨是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氨极易溶于水且能快速溶解,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氨,氨专门容易液化,液氨气化时要吸取热量,故液氨常用作致冷剂。
2、氨分子中氮的化合价为-3价,分子中含有极性键,键角为105.5℃,分子构型为三角锥形,属于极性分子。
3、氨溶于水时,大部分NH3与H2O结合,形成NH3•H2O。
NH3•H2O能够部分电离生成NH4+和OH-,NH3+H2O NH3•H2O N H4++OH-因此氨水显碱性,它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4、氨具有还原性:能被Cl2、O2等物质氧化:2NH3+3Cl2=6HCl+N2(当NH3过量时,也可生成NH4Cl);4NH3+5O2=4NO+6H2O5、铵盐:常见的铵盐有:NH4HCO3、(NH4)2CO3、NH4NO3、NH4 Cl等。
铵盐均为易溶于水的白色晶体,都能与碱反应,NH4++OH-=N H3•H2O,受热时产生NH3;铵盐受热均易分解。
6、NH3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一样用生石灰或Ca(OH)2与NH4Cl 混合加热来制取氨气,Ca(OH)2+2NH4Cl=CaCl2+2NH3↑+2H2O;反应属于“固+固”反应,故装置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相同,但氨气必须用向下排气法收集,并用潮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所是否收集满。
7、化学氮肥:化学氮肥要紧包括铵态氮肥(要紧成分为NH4+)、硝态氮肥(要紧成分为NO3-)和有机态氮肥——尿素(CO(NH2)2)。
[说明]1、喷泉形成的原理:容器内外存在较大的压强差。
氮及其化合物的导学案
氮及其化合物的导学案初三《氮及其化合物的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 基础知识目标1) 掌握氮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及作用;2) 掌握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3) 掌握氮及其化合物中的各种氮元素与化合物的构成和反应;4) 掌握氮及其化合物中的相关理论知识;2. 过程能力目标1)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氮及其化合物中的各种氮元素与化合物的构成;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反应问题;3) 运用所学知识,总结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3. 情感态度目标能够尊重氮及其化合物,对氮及其化合物有全面的认识,并能正确认识和使用它们。
二、教学重点掌握氮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及作用,掌握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掌握氮及其化合物中的各种氮元素与化合物的构成和反应以及相关理论知识等。
三、教学难点1.t理解氮及其化合物中的各种氮元素与化合物的构成或反应过程;2.t熟练掌握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作用。
四、教学准备1.t教学手段:多媒体电子教学。
2.t教学材料: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实验图片、图表。
3.t教具准备:实验器材、图片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t设计教学场景:在地球上,氮是一种重要的大气组成有机物,它在大气中以氮气形式存在,在地球表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将学习氮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概念,以及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作用。
2.t学习过程:(1)学习氮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概念:a.t什么是氮?氮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它是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养分。
b.t什么是氮的化合物?氮的化合物是氮原子与其他元素结合而成的物质,比如硝酸、硼砂、氮酸等。
(2)学习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作用:a.t氮的主要性质:氮元素具有极强的化学活性,它能形成绝大多数化合物,并且具有良好的溶解性、热稳定性等特性。
b.t氮的主要作用:氮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营养元素之一,它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氮肥,并参与植物体内的生物反应,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2022化学第三单元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学案
第2节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备考要点素养要求1.掌握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2.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3。
了解氮的重要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
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不同层次认识含氮化合物的多样性,并对其进行分类。
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根据氮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法,进行实验探究.考点一氮气及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必备知识自主预诊知识梳理1。
氮的固定2.氮气(1)物理性质:色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溶于水。
(2)化学性质: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②;③。
3。
氮的氧化物(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氮元素从+1~+5价都有对应的氧化物,如N2O、、N2O3、NO2(或)、N2O5,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N2O3、。
(2)NO和NO2的性质比较。
2NO+O2—2NO23NO2+H2O2HNO3+NO微点拨(1)氮的氧化物都有毒,其中NO2与N2O4存在平衡:2NO2N2O4,因此实验测得NO2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总是大于46。
(2)验证某无色气体为NO的方法是向无色气体中通入O2(或空气),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3)NO能用排水法收集,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而NO2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4)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
①光化学烟雾:NO x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了一种有毒的烟雾.②酸雨:NO x排入大气中,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HNO2,随雨雪降到地面形成酸雨。
③破坏臭氧层:NO2可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量增加。
④NO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自我诊断1。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N2分子的结构稳定,因而氮气不支持任何物质的燃烧。
()(2)豆科植物通过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属于氮的固定,是化学变化。
()(3)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故NO2是酸性氧化物。
氮及其化合物教案第一课时
《氮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氮气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 掌握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3. 理解硝酸的性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5.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2. 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3. 硝酸的性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硝酸的性质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和粉笔。
2. 投影仪和PPT课件。
3. 实验演示装置和试剂。
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氮及其化合物的初步认识。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 学生活动:进行实验演示、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知识,引出本课主题。
介绍氮气的化学性质(即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并引出“为什么在灯泡中充入氮气?”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进入本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通过讲解、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1)首先,通过讲解和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氮气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等。
同时,通过化学实验演示氮气的稳定性,即它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这种稳定性使得氮气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如用于制作化肥、灯泡的保护气等。
(2)接下来,通过讲解和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为例,介绍它们与水的反应以及在工业上的应用。
同时,让学生思考氮的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水反应后可能生成的物质,并引导他们推导出硝酸的化学式。
(3)在这一部分,首先通过讲解和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硝酸的性质,如强氧化性、挥发性等。
之后,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硝酸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制作化肥、药物、炸药等。
同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硝酸不能用于制作照明弹。
氮及其化合物学案
氮及其化合物学案(课时二)【学习目标】1、掌握铵盐的性质,掌握铵根离子的检验。
2、掌握喷泉实验。
3、.掌握硝酸的性质。
【重点难点】1、喷泉实验的原理应用。
2、关于硝酸氧化的计算。
【导学流程】一、了解感知1、快速浏览资料88页铵盐的知识,熟记铵盐的性质。
铵盐“三解”(1)铵盐的溶解:铵盐都易溶于水。
(2)铵盐的热解:①NH4Cl②NH4HCO3③(NH4)2CO3④特殊反应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NH4NO3,不要求反应,会配平就行。
(3)铵盐的碱解:任何铵盐遇碱共热都产生,这既是实验室制的方法,也用于的检验。
请写出铵盐与碱液加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思考:此性质有什么用途?如何检验铵盐?2、快速浏览资料90页铵盐的知识,熟记硝酸的性质。
尤其重点记忆硝酸与铜反应的原理。
稀硝酸与铜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浓硝酸与铜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深入学习1.有关喷泉实验问题(1) 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①气体在吸收液中被吸收的既快又多,如NH3、HCl用水吸收,CO2、S02等用NaOH溶液吸收等。
②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③烧瓶内气体纯度要大。
(2)喷泉实验的原理:是利用气体极易被一种液体吸收而形成压强差,使气体容器(烧瓶)内压强降低,外界大气压将液体压入气体容器内,在玻璃导管尖嘴处形成美丽的“喷泉”。
用右图中甲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氨气,引起水上喷的操作是该实验的原理是2、硝酸的氧化性(1)下列块状金属在常温时能全部溶于足量浓HNO3的是( )A.Ag B.Cu C.Al D.Fe(2).久置的硝酸呈黄色,如何除去?怎样保存硝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迁移应用1、.用一充满标准状况下氨气的烧瓶做喷泉实验,当水充满整个烧瓶后,烧瓶内氨水(设此氨水的密度为1g/cm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无法计算 B. C. D.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硫酸铵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共热NH4++S04 2-+Ba2+ +OH一✂BaSO4↓+NH3↑+H20B.氯化铵溶液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NH4+ +OH- ✂ NH3·H2OC.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共热NH4++OH一✂NH3↑+H20D.碳酸铵溶液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CO32- + CO2 + H2O ✂ 2HCO3-3、3中,铜完全溶解,生成的气体颜色越来越浅,共收集到标况下672ml气体。
高三化学一轮学案氮及其化合物二
氮及其化合物(二)【学习目标】1. 熟练掌握铵盐、硝酸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 灵活运用守恒法进行计算。
【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认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下课收齐。
下节课修改10 分钟后结合错题统计讨论10分钟,师生探究、学生展示20分钟,巩固落实5分钟。
标有★★的B层可不做,标有★或★★的C层可不做。
【基础自学】一、铵盐:1、结构:含有键,键。
2、物理性质:均溶于水。
3、化学性质(完成化学方程式)①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与碱反应:稀溶液:NH4+ +OH——— ________;加热条件:NH4+ +OH——— ____③受热分解:NH4HCO3——NH4Cl——4、检验铵盐固体中含有NH4+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1. 铵态氮肥能否与碱性物质草木灰等混合使用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 NH4Cl溶液加入石蕊试液,现象原因,加入Mg粉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练习1.下列关于铵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含有离子键,都是离子化合物 B . 都易溶于水C.受热都能分解放出氨气D. 都可以与碱反应放出氨气二、硝酸:1、物理性质:纯硝酸是色_味易液体。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氮气及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教学设计毕家海考纲要求:1.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氮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教学重点: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教学过程: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a:游离态 b:化合态2.氮气(1)氮气的性质。
(2)氮的固定3.氮的氧化物(1)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如N2O、NO、NO2、N2O4、N2O3、N2O5等(2)NO和NO2的比较思考:①如何收集NO 和NO 2②如何验证某无色气体为NO巩固练习:1. 写出俗语“雷雨发庄稼”中所涉及到的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2.下列环境问题与NO 2的排放有关的是_________。
A.酸雨 B.臭氧空洞 C.温室效应 D.光化学烟雾 E.PM2.5 F.水体富营养化3.标准状况下,一试管NO 2和O 2的混合气体(体积比为4∶1),倒置在水槽中,水充满整个试管。
假设试管中溶质不扩散,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4.随着我国汽车年销量的大幅增加,空气环境受到了很大的污染。
汽车尾气装置里,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NO 为氧化剂,N 2为氧化产物B.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 、NO 和N 2C.NO 和O 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D.催化转化总化学方程式为2NO +O 2+4CO =====催化剂4CO 2+N 2练后小结:常见的NO x 尾气处理方法 (1)碱液吸收法2NO 2+2NaOH===NaNO 3+NaNO 2+H 2O NO 2+NO +2NaOH===2NaNO 2+H 2O 一般适合工业尾气中NO x 的处理。
(2)催化转化: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 2)或NO x 与CO 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 2和CO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氮及其化合物学案课标解读知识再现一、氮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二、氮气的结构和性质1、氮气的电子式________,两个氮原子间通过_______个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并破坏这种_________,需要_________,因此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氮气的化学性质(1)氮气和氢气反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条件__________。
(2)氮气和氧气反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条件__________。
三、氮的氧化物及其性质1、氮的氧化物简介2、NO、NO2的性质、制法(1)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① NO和氧气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___________。
②NO2和N2O4的相互转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___________。
因此反应在______下进行,故通常“纯净”的NO2或 N2O4并___纯。
③NO2和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NO2和NaOH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硝酸工业用NaOH吸收尾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O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______SO2;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______。
(3)氮的氧化物溶于水计算的有关化学方程式原理:2NO+O2 =2NO2………①3NO2+H2O =2HNO3 + NO ………②①x 3 + ②x 2可得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 ② x 2可得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 ②可得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O 、NO 2的制取①实验室制取N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法收集。
②实验室制取NO 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法收集。
典题解悟【例1】氮的循环在自然界元素的循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些氮的转化是从氮气到氮的化合物。
有的转化是从氮的化合物到氮的化合物。
下列过程中,以游离态的氮为原料,最终产生氮的化合物的是 ( )A .工业合成氨B .硝化细菌的硝化过程C .动物尸体腐烂D .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E .盛夏时节,雷雨肥田,植物茂盛【解析】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为:3H 2 + N 2 2NH 3 ,硝化细菌的硝化高温、高压催化剂过程是将氨或铵盐转化成硝酸盐;动物尸体腐烂是从高分子有机氮到小分子有机氮的过程;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过程是在固氮酶的作用下将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雷雨肥田的过程为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转化为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转化为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进入土壤后转化为硝酸盐,被植物吸收,植物茂盛。
【答案】A、D、E【例2】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其推进剂引燃后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
引燃后产生的高温气体主要是CO2、H2O、N2、NO,这些气体均为无色,但在卫星发射现场看到火箭喷出大量红烟,产生红烟的原因是()A.高温下N2遇空气生成NO2B.NO遇空气生成NO2C.CO2与NO反应生成CO和NO2D.NO和H2O反应生成H2和NO2【解析】根据火箭喷出大量红烟这一明显现象可推知应为NO2,因此答案为B。
【例3】将盛有12mlNO2和O2的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还剩余2ml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体积是()A.1.2ml B.2.4ml C.3.6ml D.4ml【解析】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有以下几种情况:(1)NO2或NO2与N2(非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可依据:3NO2 + H2O 3HNO3+NO,利用气体体积差值进行计算。
(2)NO2和O2的混合气体溶于水时,由4NO2 + O2 +2H2O 4HNO3可知,当体积比V(NO2):V(O2)= 4 :1,恰好完全反应:1,NO2过量,剩余气体为NO< 4 :1,O2过量,剩余气体为O2(3)NO和O2同时通入水中时,其反应是:2NO+O2 2NO2,4NO2+O2+2H2O 4HNO3,总式为:4NO+3O2+2H2O 4HNO3当体积比V(NO):V(O2)= 4 :3 恰好完全反应> 4 :3 剩余NO< 4 :3 剩余O2(4)NO、NO2、O2三种混合气体通入水中,可先按(1)求出NO2与H2O反应生成的NO的体积,再加上原混合气体中的NO的体积即为NO的总体积,再按(3)方法进行计算。
值得注意的是:4NO2 + O2和4NO +3O2从组成上均相当于N2O5的组成。
即(2)(3)二式的方法,也为上述问题的解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即利用混合气体中的N、O原子个数比进行分析判断:< 2 :5 O2剩余N :O = 2 :5 完全反应 > 2 :5 剩余NO 本题依据的化学反应原理为: 4NO 2 + O 2 +2H 2O 4HNO 3 3NO 2 + H 2O 2HNO 3 + NO设O 2的体积为x ,剩余的气体有两种可能: ①若剩余O 2,则V 剩= 2)12(41=--x x ,得x=4。
②若剩NO ,则V 剩= 2]4)12[(31=--x x ,得x=1.2。
【答案】A 或D推断:一无色气体可能是由CO 2、HCl 、NH 3、NO 2、NO 、H 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将此无色气体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发现气体体积减少一部分,继续通过装有固体Na 2O 2的干燥管,发现从干燥管出气口一端出来的气体颜色显红棕色,再将该气体通入盛满水、倒立于水槽中的试管内,最后试管里仍然充满液体。
由此可知:(1)原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
(2)由最终结果可知,原气体中______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
课标解读知识再现1.氨分子的结构写出氨的化学式、电子式和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氨分子氮的化合价为____,分子中含有________(极性、非极性)键,键角为_____,分子构型为______,氨分子为_________(极性、非极性)分子。
2.氨的物理性质氨是没有颜色、有______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溶于水且能快速溶解,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____体积氨。
证明氨极易溶于水的实验是___________。
3.氮的喷泉实验(1)实验操作:(2)实验观察到的现象:(3)为什么【实验1】能形成喷泉?当挤压滴管的胶头,胶头滴管中的水进入烧瓶,氨迅速溶解,使烧瓶内______减小,在______作用下,烧杯内的水迅速进入烧瓶形成喷泉。
4.氨的化学性质(1)氨与水反应氨溶于水时,大部分NH3与H2O结合,形成NH3•H2O。
NH3•H2O可以部分电离生成______和______,所以氨水显碱性,它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请写出有关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与酸反应【实验2】①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实验结论:挥发性的强酸与氨气在空气中相遇便产生_________的现象,如HCl,HBr,HI、HNO3等遇氨气均有该现象产生,而H2SO4、H3PO4无此现象。
(3)氨的还原性工业上利用氨在催化剂(如铂等)存在的情况下跟氧气反应来制取硝酸。
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的氧化剂、还原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5.常见的铵盐有:______、______、______。
铵盐是____溶于水的____色晶体。
(1)铵盐的受热分解氯化铵、碳酸氢铵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特别是碳酸氢铵在______以上即可分解,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铵盐与碱反应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I.硫酸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II.硝酸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铵盐遇碱会产生_________________,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H3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一般用_____或_____与_____混合加热来制取氨气,不用硝铵或碳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不用NaOH,KOH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氨气的收集与验满:用_______收集,并用_________检验氨所是否收集满。
6.化学氮肥(1)化学氮肥主要包括铵态氮肥(主要成分为______)、硝态氮肥(主要成分为_______)和有机态氮肥——尿素_______。
(2)铵态氮肥①常见的铵态氮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历史上最长的氮肥。
②如何科学储存和施用铵态氮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铵盐受热易______,在储存铵盐时,应密封包装并放在____通风处。
施肥时,应将其埋在土下以保持肥效,且不能跟______物质如______、______等混合施用。
③尿素和复合化肥尿素的分子式________,它的含氮量高达______,是目前含氮量最高的氮肥。
尿素作为氮肥有什么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上是怎样合成尿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合化肥:目前使用较多的主要是含氮和磷的一类复合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