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类枯萎病防治研究进展
加强管理防治甜瓜枯萎病
2023-11-11
contents
目录
• 甜瓜枯萎病概述 • 加强农业管理措施 • 药剂防治措施 • 生物防治措施 • 综合防治措施 • 案例分析与应用
01
甜瓜枯萎病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甜瓜枯萎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也称为甜瓜黄化 病。
症状
植株在发病初期表现为叶片发黄、萎蔫,部分叶片出现褐色 坏死斑,最终导致整株死亡。根部可能伴有腐烂现象。
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植物提取物的应用方法
03
可作为种子处理剂、土壤消毒剂等使用。
昆虫与病原菌的相互作用
1 2
昆虫对病原菌的传播作用
昆虫可以携带病原菌并在植株间传播,增加病害 的发病率。
病原菌对昆虫的影响
病原菌可以感染昆虫,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繁殖能 力。
3
昆虫与病原菌的相互作用机制
昆虫与病原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 响,如环境条件、昆虫种类和病原菌种类等。
影响
该病害不仅影响甜瓜的商业价值,还会对种植户造成经济损失。同时,由于病原 菌可存活在土壤中,病害的传播也可能对其他作物造成威胁。
02
加强农业管理措施
合理轮作
轮作周期
为减少甜瓜枯萎病的发生,应采取合理 轮作的农业管理措施,轮作周期通常为 2-3年。
VS
轮作作物
可以选择与甜瓜无明显共同病虫害、根系 不相互交叉的作物进行轮作,如西瓜、南 瓜等。
详细描述
广谱杀菌剂可以同时杀死多种病原菌,从而 防止病害的传播和扩散。它们通常适用于多 种作物和多种病害的防治,使用方便且见效
快。
使用生物农药
要点一
总结词
生物农药是由天然生物资源提取或发酵而成的药物, 对环境友好且对人类安全。
瓜类枯萎病
山寨版
• 蔓枯病:1症状:主要侵染茎蔓,也侵染叶 片和果实。叶片染病,出现圆形或不规则 形黑褐色病斑,病斑上生小黑点;瓜蔓染 病,节附近产生灰白色椭圆形至不整齐形 病斑,斑上密生小黑点,发病严重的,病 斑环绕茎及分权处。果实染病,初期产生 水渍状病斑,后中央变为褐色枯死斑,呈 星状开裂,内部呈木栓状干腐,稍发黑后 腐烂。
此法已成功用于黄瓜枯萎病的防 治。以中农3号等作接穗嫁接在 云南黑子南瓜砧木上,如采用嫁 接方法防治西瓜枯萎病,可选用 瓠瓜等为砧木。
科学用药:根据 不同的情况合理 的施药,因地制 宜。
瓜类枯萎病育种研究进展
抗性机理研究
导管分布 中央导管 管腔 细胞壁 管壁
形态学抗性 生理生化抗性
高抗品种 分散 少 小 厚 加厚 感病品种 集中 多 大 薄 薄
固定温室或塑
从不同地区比较来
料大棚黄瓜由
于多年连作, 一般比露地黄 瓜发病重些。
看,黄瓜栽培
历史长久的老 菜区一般比新 开发的菜区发 病严重很多。
土壤、地势、耕作、施肥
瓜类是浅根系喜温的作物,土质疏松肥沃,有良 好的保肥、保水及通气性,既利于丰产又可以提高 对枯萎病的抵抗性。 地势低洼、积水、土壤冷湿及土层脊薄、耕作粗 放、整地不平等对黄瓜的根系发育不利,均利于枯 萎病的发生。 土壤施肥不足尤其是缺乏有机肥及过多偏施速效 氮肥的发病亦重、中氮中磷及低钾病轻 作畦方式? 灌溉、土壤含水量?
我国对瓜类种质资源的抗病鉴定和利用起步较晚,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在西瓜枯萎病菌小种分化、西 瓜枯萎病的种质筛选及抗病育种等方面集中开展过较 系统的研究。 国内缺乏抗病种质而且栽培品种绝大部分是感病
品种。
用常规育种方法,将野生西瓜的抗枯萎病性状转
西瓜枯萎病的防治研究进展
偏碱 的钙 镁 磷 肥 和 矿 灰 作 为 添加 物 ,以 8 k / 抗病品种满足不 了生产的要求。 0g 66 7 2 6 .m 施入病重田可延缓发病期 ,栽瓜苗时伴随 13 轮作倒茬 . 窝施 ,效果更佳L 。土壤添加剂是一种有机、无机 2 J
轮作倒 茬是 生产 上最简便 、经 济、有 效 的办
号、抗丙苏红宝、台湾黑宝 灰等有机物改善 土壤生态环境 ,施 用 土壤添加剂 号 、红优 4号、掷抗 1 等 ,对该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江苏省农 科院 等对西瓜枯萎病具有一定的抗性 。但由于病 原菌的 植物保护研究所夏正俊等将河塘蚌壳粉 ,甘蔗渣 , 变异 ,抗病品种 栽培 3 a ~5 后失去抗病性 ,因此 ,
维普资讯
1 8
广
西
植
保
2 0 .9 () 06 1 4
文章编号 :10 —7 9 【0 6 40 1—2 0 38 7 2 0 )0 —0 80
西 瓜 枯 萎病 的 防治 研 究进 展
卢燕回 ,黎起秦
( 广西河池市罗城烟草局 ,河池市 , 44 0 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市 ,5 00 ) 1 5 60 ;2 305
1 农 业防治
1 1 土壤处 理 . ,
西瓜材料 P2 64 i 3 是国际上公认 的唯一抗西瓜枯萎 9 病3 个生理小种的抗源 。近年来利用生物技术将 J
N 6。 土壤酸度过高,钙含量下降 ,有利于病菌的活 瓠瓜 D A导入西瓜选育出了抗枯萎病种质资源 动,而不利于瓜类作 物的生长 ,导致发病率增 高。 高抗西瓜枯萎病的品种有美 国 S mm t hr s n u i 、C al t eo r y 号 号、京抗 1 施用石灰可改变土壤酸碱度 ,利用蟹壳、堆肥 、石 G a 等品种和我国的丰收 3 、西农 8
甜瓜枯萎病的病原鉴定及药剂筛选研究
I s o l a t i o n a n d Fu n g i c i d e S c r e e n i n g o f Cu c u mb e r Fu s a r i u m Wi l t
WU Yu - h u a n , L U J i a n - b i n 2 , YU We n - b i n 3 , WU Ya - mi n g ’ , Z HA NG Ho n g - j i e
3 O 9 / 6 氟菌唑 WP和 5 O 多茵灵 WP按 2: 1配比毒 力作 用最强 , 其 次为 3 0 甲霜灵 WP和 5 0 多
茵灵 WP按 2: 1 配比。
关键词 : 甜瓜枯萎病 ; 病原菌 ; 杀菌剂 ; 增效作用
中图分类号 : S 6 5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0 0 0 9 ( 2 O 1 4 ) O 3 —0 1 1 4 一O 4
・
植 物保护 ・
北方 园艺 2 0 1 4 ( 0 3 ) : 1 1 4 ~ 1 1 7
甜瓜枯萎病 的病原鉴定及药剂筛选研究
何 玉 会 ,白 庆 荣 ,杜 佳 朋。 ,商 圣 平 ,瞿 小 杰
( 1 . 长 春科技 学 院 , 吉林 长春 1 3 0 6 0 0 ; 2 . 吉林 农业 大学 农 学 院 , 吉林 长春 1 3 0 1 1 8 ; 3 . 上饶 师 范学 院 , 江西 上饶 3 3 4 0 0 1 )
艺植 物的 栽培 与养 护 。E - m a i l : 4 1 9 6 8 4 7 0 9 @q q . C O I T I . 责任作 者 : 白庆 荣 ( 1 9 7 5 一 ) , 女, 博士, 副教 授 , 硕 士 生导 师 , 研 究 方
西瓜枯萎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进展
西瓜枯萎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进展摘要西瓜枯萎病是国内外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病害,给西瓜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通过对西瓜枯萎病发生规律的研究,从农业防治、抗病育种、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几方面展开论述,并提出我国在防治上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关键词西瓜枯萎病;发生规律;防治西瓜枯萎病又称蔓割病、萎凋病、萎蔫病等,是一个世界性的毁灭性的土传真菌病害,我国各地栽种西瓜均有枯萎病发生。
枯萎病可造成西瓜产量下降30%,有些地块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
由于近年来西瓜栽培面积迅速扩大,重茬西瓜面积增多,西瓜枯萎病的发生越来越普遍和严重。
因此,深入研究西瓜枯萎病的发生规律、有效防治方法及抗性育种等,己成为当前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西瓜枯萎病发生规律1.1 症状西瓜枯萎病自幼苗至成株均可发病,以座瓜期和瓜膨大后期发病最重。
1.1.1 幼苗期症状。
幼苗受害,出苗前可造成烂种;出土后发病,子叶、真叶呈失水状萎蔫,茎基部变褐收缩呈猝倒状,拔出苗子可见根部黄褐色腐烂。
1.1.2 成株期症状。
成株期受害,初期病株下部叶片呈失水状萎蔫,似水烫状,茎蔓基部向上褪绿。
最初萎蔫中午尤为明显,但早晚可恢复,3-6d后整株叶片枯萎下垂,不能复原,后期病部呈棕褐色,发软,常纵裂,有松脂状胶状物溢出,俗称吐“红水”。
在潮湿条件下病株基部布满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即病原的分生孢子,剖视茎基部至根部,可见维管束变黄褐色。
病根根系变暗褐色腐烂,极易拔起。
严重时瓜秧枯死,但叶片不脱落。
1.2 发病条件温度高、湿度大是发生病害的原因之一。
病菌在24-32℃和高湿条件下侵染力强,发病快;连阴2d以上、降雨量大及土粘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管理粗放的连作地块均有此病发生。
肥料配比不合理是引起发病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底肥不足,氮肥过量,磷、钾肥不足,使用未腐熟好的带病菌的有机肥,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都可以导致西瓜枯萎病的发生。
因此,在施肥上一定要进行土壤化验,采取配方施肥有利于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减少一些病害发生,达到高产、稳产。
西瓜枯萎病研究进展及其防控措施
西瓜枯萎病研究进展及其防控措施作者:杜艳红杨贵春王殿发来源:《吉林蔬菜》2022年第03期摘要:本文旨在对前人研究成果总结概述,从西瓜枯萎病致病机理、侵染途径和防控措施等方面为该病害进一步研究及防治提供相关参考。
西瓜枯萎病被称为瓜类病害癌症,是由尖抱镰刀菌侵染引起的[1],是一种发生普遍的毁灭性土传和种传真菌性病害,造成西瓜品质劣化,使产量下降30%~40%,重病地块减产80%以上,甚至造成绝收。
我国是西瓜生产消费第一大国,栽培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球首位。
西瓜生产对调整产业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发挥着重要作用。
西瓜生产面积不断扩大和重茬种植,尤其是保护地设施栽培西瓜,多年重茬栽培致使西瓜枯萎病愈发严重,给西瓜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和资源浪费。
研究西瓜枯萎病致病机理、侵染途径和防控措施越来越得到广大西甜瓜生产者及科研人员的重视,也是保障西瓜生产增收关键。
1 西瓜枯萎病发生因子及致病机理1.1 西瓜枯萎病病原菌与生理小种:目前为止,由尖抱镰刀菌西瓜专化型侵染引起枯萎病已得到公认。
尖抱镰刀菌属半知菌类真菌,归属于丛杆抱目,瘤座抱科[2],1955年,俞大绂第一次鉴定出我国镰刀菌有44种、35个变种[3]。
1987年,白逢彦研究分离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多株镰刀菌,初步确定了40个种、变种,并且对每个种都作了详尽的形态描述,发表了一个新种、5个新纪录种,有力推进了我国镰刀菌分类研究进展。
目前已知可致病的西瓜专化型镰刀菌有8条酶带,但它们之间存在3条不同酶带。
目前人们已知的已有4个生理小种,分别是生理小种0、小种1、小种2 和小种3[4-5]。
生理小种3可使较抗病的瓜类植株萎蔫,导致维管束组织变褐[6]。
产生的毒素物质阻塞维管束的畅通和营养输送,使其侵染和危害性不断扩大和加强[7]。
1.2 致病机理:在有关枯萎病致病机理的研究中,一直存在着导管阻塞说和毒素说之争,导管阻塞说认为病原菌侵入导管内完成堵塞,从而阻碍水分流动,致病菌扩展到植株导管周围薄壁组织,其果胶分解酶活跃,破坏细胞膜中间层,导致维管束组织阻塞影响水分上升,引起植株萎蔫。
瓜类作物抗蔓枯病研究进展
瓜类作物抗蔓枯病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蔓枯病对瓜类作物的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导致生产效益降低。
蔓枯病是由侵染植物组织的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其主要症状包括叶片枯黄、卷曲、干枯、果实腐烂等,严重影响了瓜农的收成。
由于蔓枯病菌具有较强的侵染性和传播能力,传统的防治方法往往效果不佳,因此急需开展抗蔓枯病研究,以提高瓜类作物的抗病能力和生产效率。
目前,国内外科研人员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探讨了瓜类作物抗蔓枯病的遗传、生理和分子机制,取得了一定成果。
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瓜类作物抗蔓枯病相关基因的功能及调控机制,开发更多的抗蔓枯病品种,提高抗病能力。
本文旨在总结近年来瓜类作物抗蔓枯病研究的进展,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实际应用前景,为瓜农提供科学有效的抗病栽培管理策略。
1.2 研究意义瓜类作物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受到蔓枯病的严重威胁。
蔓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土壤、种子和空气中的孢子。
病害发生后不仅会导致瓜类作物的减产甚至绝收,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
研究瓜类作物抗蔓枯病的意义在于,通过深入了解蔓枯病的病原、抗性机制和抗病品种筛选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为瓜农提供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有效减少蔓枯病对瓜类作物的危害。
研究抗蔓枯病品种的抗性机制和生物技术在抗病研究中的应用,有助于培育更加耐病的瓜类作物品种,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促进瓜类作物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深入研究瓜类作物抗蔓枯病的相关问题,不仅有助于提高我国瓜类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有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蔓枯病的病原蔓枯病是由蔓枯病菌引起的病害。
蔓枯病菌属于真菌,主要通过土壤传播和侵入瓜类作物根部引起病害。
蔓枯病菌的主要特征是在寄主植物内生长,造成根部黑褐色腐烂,最终导致植物死亡。
蔓枯病菌主要依靠土壤中的植物残体和土壤微生物侵入植物体内,破坏植物细胞壁并分解细胞内物质,引发植物组织坏死。
瓜类枯萎病又称蔫萎病
瓜类枯萎病又称蔫萎病、蔓割病最近,根据笔者在陕西的岐山、眉县、凤翔等老瓜区调查发现,枯萎病已经成为瓜农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病害之一。
尤其是连作地发病严重,常可造成全田毁灭,给广大瓜农带来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现就西瓜枯萎病的防治办法介绍如下:瓜类枯萎病又称蔫萎病、蔓割病。
自1894年斯米士(smith)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发现该病以来,已经分布于世界各产瓜区,是一种世界性瓜类土传病害。
症状西瓜整个生长期都能发病,以抽蔓起到结瓜其发病最重。
苗期发病,幼茎基部变褐缢缩,子叶、幼叶萎蔫下垂,突然倒伏。
成株发病,病株生长缓慢,下部叶片发黄,逐渐向上发展。
发病初期,白天萎蔫,早晚恢复,数天后全株萎蔫枯死。
枯萎植株的茎基部的表皮粗糙,根茎部纵裂。
潮湿时茎部呈水浸状腐烂,出现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座和分生孢子。
病部常流出胶状物,茎部维管束便成褐色。
病株的根,部分或全部变成暗褐色、腐烂,很容易拔起来。
发病规律西瓜枯萎病菌为半知菌丛梗孢目镰刀菌属中的真菌。
病菌在土或粪肥中的病残体上越冬。
也可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
病菌的生活能力很强,可在土壤中存活5-6年,透过牲畜的消化道后依然可以存活。
种子、粪肥和水流等都能带菌传播。
病菌从根部伤口侵入,也可直接从根毛顶端侵入。
病菌在导管内发育,分泌毒素,堵塞导管,影响水分运输。
引起植株萎蔫死亡。
病菌在8-34℃均能生长,以24-32℃最为适宜。
ph值4.6-6的土壤中发病较重。
另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底肥不足,氮肥过量,大水漫灌和连作地,都会引起或加重枯萎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①实行轮作倒茬,及时拔除病株。
发生过西瓜枯萎病的田块,最好间隔三年以上再种西瓜。
发病病株立即拔掉烧毁,并在病株穴中灌入20%的新鲜石灰乳,每穴灌药液500毫升。
黄瓜枯萎病研究进展
黄瓜枯萎病研究进展杨侃侃;刘晓虹;陈宸;黄亚莉;周赓;梁志怀;陈惠明【摘要】黄瓜枯萎病是一种由土壤传染,病原菌通过黄瓜的根或根颈部侵入,在维管束内寄生的系统性病害;是中国和世界范围内黄瓜生产中最具破坏性的疾病之一,因此对黄瓜枯萎病抗性育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黄瓜枯萎病的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鉴定方法、黄瓜枯萎病的症状及病情分级等方面,分析了黄瓜枯萎病的致病机制、抗病机制和抗性遗传规律,总结了其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今后黄瓜枯萎病的抗性育种和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期刊名称】《湖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9(000)006【总页数】4页(P121-124)【关键词】黄瓜;枯萎病;病原菌;综合防治;抗性育种【作者】杨侃侃;刘晓虹;陈宸;黄亚莉;周赓;梁志怀;陈惠明【作者单位】湖南大学研究生院隆平分院,湖南长沙 410125;湖南省蔬菜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125;湖南省蔬菜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125;湖南省蔬菜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125;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湖南大学研究生院隆平分院,湖南长沙 410125;湖南省蔬菜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125;湖南大学研究生院隆平分院,湖南长沙 410125;湖南省蔬菜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125;湖南大学研究生院隆平分院,湖南长沙 410125;湖南省生物技术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湖南大学研究生院隆平分院,湖南长沙 410125;湖南省蔬菜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1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6.421黄瓜(Cucumis sativus L.),属葫芦科,是全球重要、目前设施栽培最大、经济效益最高的蔬菜作物之一。
黄瓜为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生产过程中受病虫害的影响日益严重,黄瓜枯萎病是黄瓜生产过程中三大病害之一。
黄瓜枯萎病(Cucumber fusarium wilt),是一种真菌性土传病害,其特点是难以防治且破坏力度极大。
农学专业毕业论文
农学专业毕业论文篇一:农学本科毕业论文东北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学号:A02050107抗、感枯萎病西瓜不同生长发育期的光合特性和产量相关研究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所在院系:所学专业:研究方向:李显毅潘凯园艺学院园艺专业蔬菜学东北农业大学中国·哈尔滨20xx年5月摘要本试验以对枯萎病抗性不同的西瓜品种为材料,通过浸根法对6个抗枯萎病性能不同的黄瓜品种根系分泌物进行了收集和测定,采用培养基培养的方法研究其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病原菌生物量及病原菌产孢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1.抗病品种根系分泌物对病菌孢子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根系分泌物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愈显著;感病品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根系分泌物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愈显著;中抗品种在低浓度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根系分泌物浓度的增加促进的显著性愈小,当浓度达到3株/mL时促进作用消失。
2.抗病品种根系分泌物对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感病品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一抗性品种根系分泌物不同浓度之间对病原菌菌丝长度无显著影响。
3.抗病品种根系分泌物对病原菌的生长量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根系分泌物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愈显著;感病品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根系分泌物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愈显著;中抗品种低浓度时无明显作用,高浓度时起显著的抑制作用.4.抗病品种根系分泌物除Ⅰ1外均对病原菌产孢量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根系分泌物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愈显著;感病品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根系分泌物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愈显著;中抗品种根系分泌物在低浓度下抑制作用不明显,高浓度下抑制作用显著。
关键词: 黄瓜;根系分泌物;枯萎病。
1前言1引言西瓜(Citrullus vulgaris Schrad) 为葫芦科西瓜属植物,原产于非洲热带草原,是一种世界性园艺作物,是大众化夏季水果,其栽培面积与总产量在世界十大之列,中国是世界西瓜的第一种植大国。
每年我国西瓜种植面积为300多万公顷,西瓜是我国的重要经济蔬菜作物之一。
瓜类枯萎病及其防治技术
瓜类枯萎病及其防治技术
戴惠学
【期刊名称】《上海蔬菜》
【年(卷),期】1997(000)004
【摘要】瓜类枯萎病又称萎蔫病、蔓割病,是瓜类的主要病害。
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以黄瓜、西瓜发病最重,冬瓜、甜瓜次之,南瓜发病较轻。
黄瓜常年病株单10%-30%,严重时可达80%-90%。
发病以后出现死苗、瓜蔓枯萎.可全部无收。
此病仅为害瓜类作物,坦各种瓜类的病原菌存在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
一、病害症状枯萎病的典型症状是萎蔫,一般在植株开花结瓜前后,即在田间陆续出现。
发病初期病株表现为叶片从下向上逐渐萎垂,似缺水状,中午更为明显,早晚尚能恢复,数日后,整株叶片枯萎下垂,不再恢复常态。
病茎基部软化稍缢缩,常纵裂,先呈水渍状,后逐渐干枯,有的植株被害部缢出琥珀色胶粒。
【总页数】1页(P33)
【作者】戴惠学
【作者单位】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6.42
【相关文献】
1.瓜类枯萎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J], 童鸿鑫;钱玉明
2.瓜类枯萎病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J], 佘小漫;何自福;罗方芳;虞皓
3.瓜类枯萎病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J], 戴惠学
4.瓜类枯萎病综合防治技术 [J], 佘小漫;何自福;罗方芳;虞皓
5.瓜类枯萎病元公害防治技术 [J], 童鸿鑫;钱玉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瓜枯萎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黄瓜枯萎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摘要对黄瓜枯萎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其生物防治因子类型、作用机制等内容,以为研究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黄瓜枯萎病;生物防治;因子类型;作用机制黄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引发的一种比较严重的土传病害。
尖孢镰刀菌是一种病原真菌,其从黄瓜根部开始繁衍,并且发展迅速,控制十分困难,严重时能导致黄瓜大范围减产,极大地阻碍了黄瓜的生长。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环境的破坏程度随之加重,土壤中的病原菌也不断增多,导致黄瓜枯萎病越来越严重。
如果采用化学农药等进行治理,只能得到短暂缓解,但无法从根源上真正解决病害的发生,而且会使黄瓜产生一定的抗药性,不但影响黄瓜的质量,也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而生物防治不但可以解决黄瓜枯萎病等病害,更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因此,要积极开展生物防治黄瓜枯萎病的研究工作,促进农产品的健康发展。
1 黄瓜枯萎病的生物防治因子类型1.1 真菌1.1.1 非致病尖孢镰刀菌。
这种真菌的主要作用在于对致病菌株进行直接拮抗,多年的实践证明,其能对土壤和根表中的营养起到竞争作用,可以将尖孢镰刀菌抽离原来的寄生植物体,不但可以对黄瓜枯萎病进行防治,还能提高黄瓜的重量和新鲜程度,增加黄瓜的产量。
1.1.2 木霉属真菌。
这种真菌目前正备受关注,它对导致植物病害的病菌也能起到很好的拮抗作用,是生物防治的重要体现,随着木霉菌株的广泛应用、研究和利用,其重要的开发价值也正逐渐被人们所熟知。
其主要的方式是营养竞争、位点竞争的抗生作用。
通过试验发现,木霉菌不但对黄瓜枯萎病能起到47%的防治效果,并且有增产效果。
1.1.3 淡紫拟青霉。
淡紫拟青霉的分布范围非常广泛,具有多项性能优势,包括容易培养、寄主比较广泛、功效高等。
多年的研究证实,这种病菌也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
1.1.4 丛枝菌根真菌。
它在各个农田生态系统都有分布,可以和大部分植物根部形成菌根,利用多种途径提高植物的营养吸收力,增强植物的生长能力。
瓜类枯萎病的综合高效防控
瓜类枯萎病的综合高效防控作者:敖礼林等来源:《科学种养》2016年第04期瓜类枯萎病是西瓜、甜瓜、黄瓜等瓜类的普发、多发、重发土传性病害,也被称为死秧病、蔓割病等,广发于全国各栽培区,发病轻的部分植株枯萎死亡,严重的大部分植株枯萎而死,几乎绝收。
由于气候和栽培方式的变化,此病近些年为害趋重,要引起重视。
一、发病症状瓜类枯萎病从瓜类幼苗期至结果期的整个生育期都会发生,是一种能够全生育期为害的病害。
瓜类种子播种后至出土前染病,种子不能发芽出土,会烂于土中。
幼苗发病,发根明显减少,叶片先渐渐失绿,继而发黄枯萎,茎蔓基部变淡黄色,后凋萎枯死。
成株发病,初期下部叶不断失绿,渐渐萎蔫,特别是晴天的中午最明显,但傍晚和早晨似能恢复,3~4天后叶片黄化并枯萎,再也不能恢复正常,病重的植株会慢慢枯死。
瓜类开花、坐果期最易发生该病,受害也最重。
患病的植株基部多有凹陷的长条形病斑,阴雨潮湿加气温适宜时,基部病茎蔓会纵裂成丝线样,生长出白色或粉红色的霉状物,有的病茎蔓有胶质样红褐色物生成。
病株因根部和茎蔓基部腐烂,极易拔起;病重植株皮层与木质部分离,维管束褐变,这是诊断该病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病原与发病规律病原为尖孢镰刀菌,已分化出西瓜、甜瓜、黄瓜、葫芦等几个专化型,同一专化型内还有不同的生理小种,加重了防控难度。
病原的菌丝和厚垣孢子能在病株体内、土壤中等处长期生存并越冬、越夏,病株、病残体和带病菌的土壤、粪肥、种子、生产工具等是传染源,风、雨、水流、昆虫、农具等也可传播该病。
病原可从根系的伤口或根毛顶端细胞侵入,进入导管并繁殖扩展和产生毒素,堵塞导管,阻碍水分和养分的输送,最后导致细胞死亡、植株枯萎。
瓜类连作,病菌基数会不断增高,发病将多而重;气温适宜、多天阴雨后骤晴升温,发病会加重;土壤黏重、田块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土壤偏酸、土壤含水量大、串灌或漫灌、偏施化学氮肥等,会加重发病;施用未经腐熟的粪肥发病会增多;温室栽培的西瓜、甜瓜等,如气温较长时间保持在25~26℃、相对空气湿度在90%以上,则该病将多发和重发;瓜类栽种过密、光照差、通风不良、缺肥和水等,亦会促发该病。
瓜类枯萎病的识别与诊断及综合防控技术初报
瓜类枯萎病的识别与诊断及综合防控技术初报作者:王萍肖艳曾敬富桂良杰宋卫平来源:《现代园艺》2010年第02期瓜类枯萎病又称蔓割病、萎蔫病,是瓜类作物上的一种重要的土传病害,以黄瓜、西瓜发病最重,冬瓜、甜瓜次之,南瓜上发生较少。
在黄瓜、西瓜上,一般病株率在10%~30%,重病地60%~70%。
此病菌仅为害瓜类作物,但各种瓜上的病菌有生理分化现象。
1识别与诊断瓜类枯萎病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开花结果后发病较重,以结瓜期最盛。
苗期发病,子叶先变黄,幼苗顶端呈失水状,不久萎垂,茎基部缢缩变褐,或呈立枯状。
结果期发病,多从距地面或根茎部较近叶片开始,发病初病株叶片自下而上逐渐萎蔫,似缺水状,植株白天萎蔫,早晚尚能恢复,以中午为明显,后萎蔫逐渐遍及全株,早晚不能恢复,4~5天后枯死。
病株茎基部软化缢缩,初呈水渍状,后逐渐干枯,病部易纵裂,常流出脂状物,湿度大时产生粉红色霉状物,容易拔起,根部变褐色,纵剖茎部可见维管束变褐,在节部尤为明显。
2病原病原Fusarium omysporum(Schl)属真菌界半知菌类。
为害瓜类的有4个专化型:2.1 黄瓜专化型F.ox主要侵染黄瓜,也侵染甜瓜,轻度侵染西瓜、冬瓜。
气生菌丝白色,棉絮状,培养基底色呈淡黄色、淡紫色或蓝色;小型分生孢子无色,量多,长椭圆形,单胞或偶有双胞;大型分生孢子无色,量少,纺锤形或镰刀形,具1~5个隔膜,多数为3个隔膜;厚垣孢子顶生或间生,量少,圆形,淡黄色。
2.2 西瓜专化型F.oxysporum.f.sp.nivenm主要侵染西瓜,也侵染甜瓜,轻度侵染黄瓜。
2.3 甜瓜专化型F.oxysporumf.sp.melonis主要侵染甜瓜。
2.4 丝瓜专化型F.oxyspornmf.sp.lutrae主要侵染丝瓜。
3流行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及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和未腐熟的有机肥中越冬,种子也能带菌。
这些都成为第2年病害的初侵染源。
病菌腐生性极强,在土壤中能存活5~6年,厚垣孢子和菌核通过牲畜的消化道后仍存活。
瓜类枯萎病的防治
瓜类枯萎病的防治
张元恩
【期刊名称】《南方农业学报》
【年(卷),期】2001(000)003
【摘要】@@ 西瓜、甜瓜、黄瓜等瓜类的枯萎病是生产上危害严重的病害,尤其在重茬地一年比一年加重,几乎无法种植,一般年份损失2~3成,严重年份几乎绝收,成了瓜类生产上的癌症.
【总页数】1页(P168)
【作者】张元恩
【作者单位】100094,北京北农绿亨科技发展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
【相关文献】
1.瓜类枯萎病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2.瓜类枯萎病的防治
3.拮抗菌肥对瓜类枯萎病防治效果对比试验
4.瓜类枯萎病综合防治技术
5.拮抗菌肥对瓜类枯萎病防治效果对比试验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坛与综述瓜类枯萎病防治研究进展金扬秀, 谢关林*(浙江大学植物保护系,杭州 310029)摘要:瓜类枯萎病是国内外重要的土传病害,本文就抗病育种、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方面介绍了该病的防治研究进展。
目前各种防治方法对该病均具局限性,因地制宜地开展综合防治才是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 植物病理学; 综合防治; 瓜类枯萎病中图分类号: S436 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542(2002)06-0043-03瓜类枯萎病(Fusar um oxysporus Schl.f.sp. cucumer irum Ow en.)又称蔓割病、萎凋病,是一种世界性土传病害,主要危害西瓜、黄瓜和甜瓜,冬瓜、南瓜、瓠瓜、葫芦等其他葫芦科属植物也有发生。
1894年Smith首次报道西瓜枯萎病。
我国近几年由于瓜类栽培面积扩大,瓜类枯萎病几乎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吉林、辽宁、山东、湖北、北京等18个省市许多地区发生严重[1,2]。
瓜类枯萎病菌厚垣孢子在土壤中可以存活10年以上,离开寄主的情况下也能存活5~8年。
在长期种植感病植物的情况下病原菌大量累积;重病田连续种植非寄主作物辣椒、茄子、玉米、大豆等能使病原菌数量下降。
病菌主要存在于瓜类作物根表及根围土壤中,从根尖或根部伤口处侵入植株,可与土壤中的根结线虫发生复合侵染,加重病害的发生。
由于瓜类枯萎病菌的上述特性,对该病的防治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人们曾以多种方法控制枯萎病的发生,但仅为抗病育种、嫁接换根、轮作、土壤消毒等方法对枯萎病的防效较为显著,现分述如下。
1 瓜类枯萎菌专化型与抗病育种利用抗病品种控制瓜类枯萎病是一种经济有效的理想途径。
瓜类枯萎病菌在全世界分布广泛,目前报道的有8个专化型,即黄瓜专化型,西瓜专化型,甜瓜专化型,还有丝瓜、葫芦、苦瓜、冬瓜专化型[3]。
各专化型的菌株存在着明显的生理小种分化现象,目前西瓜共有3个生理小种[4],1963年Crall首次指出佛罗里达州存在2个生理小种[5];意大利的Cirulli把西瓜枯萎病菌划分为生理小种0和1;1973年在以色列报道有致病性更强的小种2[6]。
我国大多数研究者认为以生理小种1占主导。
野生西瓜材料PI29634是国际上公认的唯一1份抗西瓜枯萎病3个生理小种的抗源[5];近年来利用生物技术将瓠瓜DNA导入西瓜选育出了抗枯萎病种质资源[6],通过进行抗性研究和利用培育抗西瓜枯萎病良种。
高抗西瓜枯萎病的品种有美国Summit、Charleston Gray等品种和我国的西农8号、京抗1号等。
1978年Armstrong等提出甜瓜专化型有8个生理小种[7];黄瓜枯萎病菌生理小种至今已鉴定出4个,在美国、以色列和日本分别鉴定了生理小种1、2、3。
我国翁祖信和罗希成命名了生理小种4[8]。
近年来培育出的甜瓜抗枯萎病品种有美国U.CPmR4s和法国M17-18等[9];黄瓜抗枯萎病品种国内有长春密刺、津研6号、7号等[9]。
这些抗瓜类枯萎病品种在生产上起到了一定的防病效果。
但是抗病育种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首先是种质资源比较缺乏,抗枯萎病品种资源更为稀少,收集和筛选困难,是育种工作的一大障碍;其次,一般抗病育种工作拟采用常规育种方法,新品种的培育需要较长时间,而瓜类枯萎病菌包括许多专化型和小种,而且不稳定,易出现新的生理小种,导致品种抗病性在短期内很快丧失;此外,瓜类对枯萎病的抗性遗传比较复杂,多由隐性多基因控制[4,9,10],抗性利用有一定难度,而且抗性水平易受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再是抗性鉴定方法多采用田间鉴定,工作量大,周期长。
采用离体鉴定方法可以缩短育种周期,但只是在黄瓜上进行了研究[10]。
因此单一利用抗病品种,在不少情况下难以满足生产的需要。
收稿日期: 2002-06-10基金项目: 浙江省科技厅资助项目。
*通讯作者。
2 农业防治2 1 轮作轮作是防治瓜类枯萎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日本枥本县报道与百合科的大葱、大蒜、十字花科的甘蓝等轮作或混植对该病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在瓜类连年种植的情况下,枯萎病亦不发生[11]。
在国内也提倡与葱属植物轮作或混植,可以减少其后茬土壤中枯萎病菌的数量,减轻病害的发生。
另外水旱轮作,土壤淹水能够大大降低病原菌数量。
但是轮作需要年限时间长,我国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难以大面积推广。
2 2 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在日本利用蟹壳、堆肥、石灰等有机物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减轻枯萎病的危害,在重病田效果尤佳[10]。
马利平等利用家畜沤肥浸渍液防治黄瓜枯萎病,其中猪粪沤肥浸渍液防效可达92 5%[11]。
土壤添加剂是一种有机、无机营养混合物,我国台湾中兴大学研制的S-H混合物可抑制西瓜枯萎病菌厚垣孢子萌发,促进瓦解芽管,诱发土壤细菌分解菌丝[12]。
近年日本在夏季利用太阳能进行土壤消毒并结合增施有机物的综合防治方法已经很快推广[10]。
希腊用太阳能暴晒土壤结合覆膜高温处理连续14d,大大降低土壤中病原菌数量。
然而在我国由于土地及栽培管理条件的限制,这一方法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2 3 嫁接换根国内外的大量研究结果证明,采用抗病砧木嫁接换根,可以有效地防治瓜类枯萎病,克服连作障碍,增加产量。
在日本主要采取嫁接法防治瓜类枯萎病,以切断胚轴扦插法为好。
西瓜的砧木以葫芦和南瓜为主,在我国一致认为瓠瓜是西瓜的最适嫁接砧木。
黄瓜的砧木以黑仔南瓜为主,甜瓜以南瓜为主。
嫁接换根方法成本低,效益高且简便,但由于需要一定的技术,在我国集约化栽培程度不高的情况下,有些地方尚未大面积推广。
3 生物防治采用非致病性尖孢镰刀菌等拮抗微生物降低病原菌的密度或削弱病原菌的致病力从而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
其防治机理主要包括产生嗜铁素抑制病原菌的增值、与病原菌之间的位点及营养竞争、诱导寄主产生抗性及交叉保护作用。
Park等从健康黄瓜根中分离非致病性Fusarium oxysp orum菌株C5和C4,当和Pseudomonas p utida一起加入土壤时,可以有效的抑制黄瓜枯萎病菌在根围或根表的定殖[13];Robert等从西瓜根际分离的非致病性F.oxysporum在大田土壤处理中能降低病害发生率35%~75%[14]。
生防真菌研究较多的有Tr ichoder ma har z ianum、T viride 及Gliocladium virens等,作用机理主要是竞争、抗生及寄生作用。
P.f luorencens、P.p utida、Serr atia marcescens和Ar thr obater sp.是比较好的生防细菌,能很好地定殖在作物根际,通过产生荧光嗜铁素或几丁质裂解酶等细胞壁降解酶阻碍病原菌在寄主体内的增殖和扩展。
Singh等利用几丁质裂解细菌Paeni-bacillus sp.300和Strep tomy ces sp.385单独或者混合施入可以很好的控制黄瓜枯萎病[15]。
国内生物防治的研究多是筛选在根部有定殖力且无致病性或弱致病性菌系,中国科学院研制的农抗120抗菌素通过抑制病原菌和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对西瓜枯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分子遗传学的逐步深入,利用细菌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进行生防微生物的遗传改良,构建新型高效生防菌。
M aurhofe等将融合质粒pM E3090导入P.f luorencens CHA0获得融合菌株,大大提高了对黄瓜枯萎病的生防能力[16];Chen Wen -shaw等利用花粉管基因转导技术获得10株抗西瓜枯萎病植株[17]。
瓜类枯萎病生物防治因生防因子具有防治效果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抑菌范围窄等缺点,而尚未成功地应用于大田,然而就其防治潜力而言,仍不失为值得进一步探索的有效途径。
4 化学防治利用化学农药防治瓜类枯萎病,在苗期主要是用多菌灵盐酸加平平加或高锰酸钾溶液浸种处理,用多菌灵进行苗床消毒和利用溴甲烷、棉隆等进行土壤熏蒸处理等预防措施。
在发病初期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绿亨一号等药剂喷洒发病植株或灌根,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绿亨一号对西瓜和黄瓜枯萎病田间防效达80%以上,同时具有增产作用。
用化学药剂如敌克松等进行土壤消毒,效果也较好。
但是化学防治由于缺乏高效、低毒、无环境污染的杀菌剂,易造成农药残留,对人畜有伤害,而且由于枯萎病为土传病害,难以实行大面积的土壤药剂处理。
综上所述,由于目前各类防治措施对瓜类枯萎病都有其局限性,采用一种方法控制枯萎病比较困难,所以应因地制宜,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
参考文献:[1] Booth C.陈其瑛译.镰刀菌属[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2] 黄仲生,杨玉茹 中国黄瓜枯萎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防治[J].华北农学报,1994,9(4):81~86[3] 戚佩坤 瓜类枯萎病菌专化型研究简介[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5,16(4):110~114[4] 许 勇,张海英 西瓜抗枯萎病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研究[J].遗传学报,2000,27(2):151~157[5] 肖光辉,吴德喜,刘建雄,等 外源DNA导入创造抗枯萎病西瓜种质资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6,25(6):453~454 [7] 孙玉宝,张国桥,杜念华,等 甜瓜抗枯萎病的遗传与育种[J].长江蔬菜,2000,2(2):1~3[6] 冯东沂,李宝栋 黄瓜枯萎病病原菌研究及抗病育种进展[J].中国蔬菜,1994,(5):56~58[7] 黄秀娟,吴定华.黄瓜抗枯萎病离体鉴定技术的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22(1):39~41,45[8] Yoshih i sa Homma.日本土传病害防治现状(下)[J].世界农业,1993,(6):41~43[9]马利平,高 芬,乔雄梧 家畜沤肥浸渍液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及作用机理探析[J].植物病理学报,1999,29(3):270~274 [10] 郝秀娟,王万立,刘耕春,等 土壤添加物防治作物土传病害研究概述[J].天津农业科学,2000,16(2):52~54[11] Robert P,Larkin,Donald L,et al.Suppression of Fus ariumw i lt of w atermelon by nonpathogenic Fusar iu m oxyspor um and other microorganisms recovered from a disease-suppressive soil [J].Phytopathology,1996,86(2):812-819[12] S i ngh P P.Biologi cal control of Fusarium w i lt of cucum ber bychitinolytic bacteri a[J].Phytopathology,1998,89(3):92-99 [13] M aurhofer M,Keel C,H aas D,e t al.Influence of plant specieson disease suppression by Pseudomonas f luor encens CHA0w ith enhan ced anti biotic production[J].Plant Pathology,1995,44(1):40-50[14] Chen Wenshaw,Ch i u ChienC hih,L i u HoYih,et al.Genetransfer via pollen-tube pathw ay for anti-Fusarium w ilt in water-melon[J].Biochemistry and M olecular Biology International.1998,46(6):1201-1209植物他感化合物在植物保护上的应用研究及展望张 强1, 罗万春2(1 天津市农药检定所,300061; 2 山东农业大学农药毒理与应用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泰安 271018)摘要: 植物他感化合物对昆虫具有引诱、驱避、拒食以及毒杀、增效等作用,利用植物他感化合防治害虫和抗虫育种在植物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