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6)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知识要点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重点章节)1、知识学习的类型2、记忆系统及特点3、遗忘进程特点4、遗忘原因及理论解释5、记忆规律的运用第一节知识学习概述一、知识的含义及实质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二、知识的类型(一)根据反应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所谓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
感知是人脑对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映。
表象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
所谓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概念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
命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规则、原理、原则,它表示的是概念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二)根据反映活动的内容的不同,知识分为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
具体知识是对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实或事实的反映,是对我们看到或听到的事情的心理再现。
具有情境性和时空依赖性。
抽象知识是对于已知事实的概括性的反映,表现为概念、原理、公式、法则等。
(三)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1.两者含义: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2.两者区别:首先,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目前学校教学传授的主要是这类知识。
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其次,从心理表征看,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
3.两者联系: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常常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程序性知识获得后也为获取新的陈述性知识提供了可靠保证。
4.程序性知识的亚类: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个亚类。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1

14
三、问题解决的策略
(一)算法策略 算法策略就是依照正规的、机械性的途径去解决问题。
Eg: 一个保险柜有三个旋钮,每个旋钮上都有0~9个数字。要求 用尝试错误法打开这个保险柜,就要将三个旋钮上的数字随 机组合,共有10×10×10=1000种组合
24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一)知识经验 (二)问题的表征 (三)问题情境 (四)定式 (五)功能固着 (六)动机和情绪状态 (七)个性差异 (八)人际关系
25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识经验
在问题解决时所需要的知识经验,有两层含义: 其一,指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经验的数量。
在通常情况下,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经验的数量 越多,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其二,指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经验的质量, 即在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也就是活 的经验,即专家知识。
30
➢ (四)定式
➢ 解决某些相似的问题后,会形成习惯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定势,其影响有积 极的,也有消极的。 卢钦斯量水实验(Luchins,42)
31
(五)功能固着(Functional fixation)
一种特殊类型的定势,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个 物品的惯常用途,而看不到其他方面的用途,尤其是对某物品 的初次用途印象深刻。
7
专栏5-1 问题解决的“尝试错误”说与“顿悟”说
桑代克迷笼实验 苛勒对顿悟的研究
8
桑代克迷笼实验
尝试错误是美国 心理学家桑代克 (Thorndike, 1898)从动物 学习实验而提出 的,就是人们在 解决问题的时候 也可能采用随机 尝试的方法,经 过多次尝试错误, 最后找到答案。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情绪情感与意志

联系: 情绪和情感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统称为感情,是表达感情的两个方面。
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得以表达。
体语言,如俯身弯腰,在日本社会中被认为是害怕,而在其他地方则不这样认为。
面部表情是指通过眼部肌肉、
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 表现各种情绪状态。
面部表情
布什总统的面部表情
身段表情
生理唤醒,是指由情绪情感所引起的生理反应。 如紧张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频率增加等。
三、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同一过程,同一现象,只是强调的不同方面,情感代表感情的内容,情绪代表感情的反映过程。
(四)意志的品质
▪ 自觉性(独立性):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的目的。 (受暗示,武断)
▪ 果断性:迅速地、不失时机地采取决定。(优柔寡断,卤莽草率) ▪ 坚韧性(坚定性):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永不退缩。(动摇,执拗) ▪ 自制性: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情绪和行动的能力。(任性,怯懦)
▪ 理智感:在智力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好奇心、求知欲、兴趣。
七、情绪的调节
1.什么是情绪调节 是指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使情绪发生一定的积极变化。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悲伤胃、恐伤肾。”《黄帝内经》
2.情绪调节的方式 (1)合理宣泄 (2)调整认知 (3)心理置换 (4)提高修养 (5)唤回理智 (6)注意转移 (7)文饰(合理化):酸葡萄效应、甜柠檬效应 (8)升华 (9)人际调节
教育心理学新编6章130912

6、记忆术 a.环境联结法 b.连锁法 c.数字-文字变换法
3.14159 26535 897 932 384 626 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
《南京条约》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 可以谐音记忆为“光(广州)下(厦门)不(福州)能(宁波)上(上海)”。
二、动机性遗忘理论
• 3.再现阶段的影响因素
• ①情境,主要指要求再现的方式(如是再认还是回忆),及再现时的气氛; • ②学习者再现时的态度; 所以,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克服遗忘要 从控制和调节这些因素中想办法。
第三节、认知结构与迁移和保持
1、认知结构
• 认知结构一般而论就是指头脑里的知识结构。 • 更精确地分析,认知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广义的认知结构——指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 • 狭义的认知结构——指学习者在某一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 的内容和组织。
•
C :高原效应 夫效应
D :芬雷斯托
• 16、在记忆圆周率的时候,把“3.14159”用 “山颠一寺一壶酒”来记忆,用的是 ( )
•
法
A :数字—文字变化法
B :连锁
• 18、贾德提出的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 • C:概括化理论
)
B:共同要素论 D:关系理论
•19、提出动机性遗忘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 • A:弗洛伊德
• C:布鲁纳
B:罗杰斯
D:斯金纳
• 20、最早提出迁移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
• 21、迁移的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 • A:官能心理学 • C:行为主义 B:人本主义 D:认知心理学
)
• 22 、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分类的最初提出者 是( ) • A:加涅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认知学习理论

感觉只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却认识了事物的整体;感觉
是单一感觉器官的活动的结果,知觉却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
结果;
12
感觉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知觉却受个人知识经验的
影响。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感觉是相同的,但对它的 知觉就会有差别,知识经验越丰富对物体的知觉越完善,越
全面。显微镜下边的血样,只要不是色盲,无论谁看都是红
8
(二)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来实现的 苛勒认为,学习是个体运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 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顿悟虽然常常出现在若干尝试与错 误的学习之后,但不是桑代克所说的那种盲目的、胡乱的冲撞,而是在做出 外显反应之前,在头脑中要进行一番类似于“验证假设”的思索。动物解决 问题的过程似乎是在提出一些假说,然后检验一些假设,并抛弃一些错误的 假说。动物只有在清楚地认识到问题情境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时,顿悟才 会出现。 学习是通过顿悟来实现的。强调学习者的知识经验的整体性和知觉经验的组 织作用。关注知觉和认知(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是一种智慧行为,是一 种顿悟过程,需要有理解、领会与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参与,并且它是一种突 现、速变、飞跃的过程。 。
托尔曼提出的。托尔曼是一位新行为主义者,但他是一位受格式塔学说 影响的行为主义者,经常用动物的动机、认识、预期、意向和目的来描 述动物的行为,他关心行为理论如何同诸如知识、思维、计划、推理、 目的、意向等概念相联系,他的理论称为目的行为主义、整体行为主义、
符号完形学说或与预期说。
学习认知-目的说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在刺激和反应间建立直接的联 结,而是存在一种中间变量。学习的结果也不是对一种刺激的反应,而
教育心理学第6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第六章知识的学习一、选择题:1、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些作业形式问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是【 C 】A.感性知识 B.命题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陈述性知识2、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拦河坝等形式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
这种学习属于【A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归属学习3、学生在学习“哺乳动物”这一概念之后,很方便就掌握了“鲸”这个概念。
这是【 B 】P86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概念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4、儿童在知道“苹果”、“梨子”和“香蕉”等概念之后,再‘学习“水果”概念,这种学习是【 B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5、学生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丁180。
”,这种知识属于【 C 】A.策略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6、个体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是【 D 】A.感性知识 B.命题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陈述性知识7、演示各种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现场参观访问等属于【D 】A.迁移 B言语直观 C.模象直观 D.实物直观8、观察和显示各种图片、图表、规模、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属于【 D 】A.迁移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模像直观9、通过观察事物、演示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方式获得直观经验,属于【 A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知识直观lO、历史课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属于【 A 】P85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程序性学习1l、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遗忘发展进程研究,绘成了经典的遗忘曲线,规律是【B】P99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平均下降 D.无规则变化12、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B】P99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匀速下降 D.不平衡13、根据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 A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倒U型! D.加速器14、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是【反例】(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住要属性和关键特征,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的例子是)【 B 】A.正例 B.反例 C.直观材料 D.高级概念)15、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这种思维形式是【 D 】A.判断 13.推理 C.概念 D.比较16、变化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突出本质特征。
四川—教育心理学6—理论大课—12.24

①培养知情合一的人
②学习在已有知识经验上进行
③有意义的自由学习
④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主张的是( )。
A.提倡有意义学习
B.提倡发现学习
C.主张非指导性教学
D.主张移情性理解
⑤以学生为中心
3.【2019.12·判断】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非指导性教育模式中,教师是作为学生学习的先知者而存 在的。( )
完成的任务,这种教学方式属于( )。
A. 支架式教学
B. 探究式教学
C. 情境性教学
D. 感染性教学
2.【判断题】提供教学支架是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
第五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马斯洛的学习理论 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一、马斯洛的学习理论【单选 判断】 (一)自我实现的人格观 p 自我实现的需要: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善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他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 p 条件:无条件的尊重和自尊。
个体已经形成的价值体系指导并控制着他的 行为,使其形成独特的生活方式。
按照助人为乐的价值观念,自觉经常地做出帮 助他人、乐善好施的行为。
动作技能
知觉 模仿 操作 准确 连贯 习惯化
例子
看游泳演示,能够感知正确的游泳方法 看完乒乓球的后,能以一定的精度来演示这一动作 进行一段练习之后,能在10级操作成绩表上达到7级水平。
①区分新闻报道的事实与观点 ②外语复合句的构成成分 ③分析记叙文的构成要素
①写作文②发表演说
①评定两篇报道哪一篇真实可靠 ②判断自己所写的作文是否切题 ③判断自己所证明的几何题的正确性
地位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六章知识的学习+实战演练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六章知识的学习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知识及知识学习的类型.(2)知识直观和知识的概括。
(3)记忆系统及其特点。
(4)遗忘的理论解释.(5)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考纲链接1.知识的含义。
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2.知识的类型。
(1)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
感性知识:主体对事物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理性知识:主体对事物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反映。
(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3)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反映活动的内容不同)。
具体知识:是对于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实或事件的反映,是对我们看到或听到的事情的心理再现。
抽象知识:是对已知事实的概括性的反映,表现为概念原理、公式、原则等。
3.知识学习的类型:(1)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根据知识的重复程度);(2)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4.知识学习的过程。
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知识提取三个阶段。
5.知识学习的作用: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6.知识的获得是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
知识获得的两个环节是:知识直观和知识概括。
7.知识直观.(1)类型:①实物直观;②模像直观;③言语直观。
(2)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①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②加强词与形象配合;③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⑧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教育心理学 第6部分:知识的学习 题库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教育心理学第六部分:知识的学习题库1、单选题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_____A: 实物直观B: 模象直观C: 语言直观D: 虚拟直观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题干中教师的做法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是模象直观。
2、单选题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
并使之相互联系的学习过程称为_____A: 下位学习B: 上位学习C: 并列结合学习D: 符号学习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下位学习概念的考查。
3、单选题保持信息在1秒钟以内的记忆是_____A: 短时记忆B: 长时记忆C: 感觉记忆D: 永久记忆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 【答案】C。
解析: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以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是刺激消失之后,感觉的信息能够在非常短暂的时间内保存下来。
感觉记忆的保持时间大约在0.25~2秒之间。
4、单选题闭卷考试是,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_____A: 识记B: 保持C: 再认D: 回忆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
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回忆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人们在头脑中把它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闭卷考试时,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回忆。
5、单选题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在头脑中的表征形式分别为_____。
A: 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B: 命题和命题网络C: 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命题和命题网络D: 命题和命题网络、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所谓知识表征是指:信息在人脑中记载和呈现的方式。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思维》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汇总

第六章思维知识点汇总第一节概述一、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思维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的特点。
思维概括性是思维通过抽取同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和事物间的必然联系来反映事物。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能对感官所不能直接把握的或不在眼前的事物,借助于某些媒介与头脑加工来反映,而感知觉只能反映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二、思维的基本过程(多选、简答)思维是高级的心理活动形式。
人脑对信息的处理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这些是思维最基本的过程。
(一)分析与综合。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过程的基本环节。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方面或个别特征的思维过程。
综合是在脑海里把事物的各个部分、一方面、各种特征结合起来进行考虑的思维过程。
(二)比较(三)抽象与概括抽象是把事物的共有特征、本质属性都抽取出来,并对与其不同的、不能反映其本质内容的舍弃。
概括是将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的过程。
三、思维的种类(多选、简答)(一)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单选/多选/填空)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1.直观动作思维。
又称实践思维,是凭借直接感知,伴随实际动作的思维活动。
如:幼儿在学习简单计数和加减法时常借助手指这种思维活动。
2.具体形象思维。
是运用已有表象产生的思维活动。
形象思维在青少年和成人中仍是一种主要的思维类型。
如:在头脑中用3个苹果加4个苹果等实物表象相加而计算出来的。
3.抽象逻辑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认识的思维,(概念)是这类思维的支柱。
(二)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根据思维过程中是以日常经验还是以理论为指导来划分,可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1.经验思维。
经验思维是以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判断生产、生活中问题的思维。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集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集--------------------------------------------------------------------------------教育心理学考试题(一)一、填空题(每个空1分,共15分)1、心理学家一般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以_____或_____表征。
2、概念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习得:______和______。
3、按迁移的性质,可把迁移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种。
4、教育心理学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
5、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过程。
6、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由_______、______和______组成。
7、已知高分组和低分组通过某项目(是非题)的人数百分比分别为PH=0.85和PL=0.35,则该项目的难度为_____,区分度为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A、最新的内容;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C、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D、事例或案例2、下列能代表高成就需要者的描述是()A、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B、宁愿担任专业工作而不愿做企业家C、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的工作D、倾向于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运气不佳3、“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的认知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4、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发现学习5、奥苏贝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A、强调直观教学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6、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A、学生考试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D、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7、经过人类复杂的认知操作活动形成的既有一定的信息意义又有一定的智能意义的命题,称为()A、联结性陈述知识;B、联结性程序知识;C、运算性陈述知识D、运算性程序知识8、关于认知策略能力的培养,得到心理学家们较一致赞同的方法是()A、独立开设思维训练课;B、象形式训练说所主张的那样,培养一般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等;C、在教学中侧重学生的思维结果;D、结合教材的内容,训练具体的策略并使之迁移9、某同学背一首诗,读12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读()A、4遍B、6遍C、8遍D、9遍10、关于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A、动机水平越高,学习效率也越好B、学习难度大时,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率好C、学习任务容易时,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率好D、不管学习任务的难度如何,均是中等程度动机水平时学习效率最好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教育心理学第6章练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第六章知识的学习一、选择题:1、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些作业形式问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是【 C 】A.感性知识 B.命题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陈述性知识2、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拦河坝等形式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
这种学习属于【A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归属学习3、学生在学习“哺乳动物”这一概念之后,很方便就掌握了“鲸”这个概念。
这是【 B 】P86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概念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4、儿童在知道“苹果”、“梨子”和“香蕉”等概念之后,再‘学习“水果”概念,这种学习是【 B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5、学生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丁180。
”,这种知识属于【 C 】A.策略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6、个体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是【 D 】A.感性知识 B.命题知识 C.程序性知识 D.陈述性知识7、演示各种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现场参观访问等属于【D 】A.迁移 B言语直观 C.模象直观 D.实物直观8、观察和显示各种图片、图表、规模、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属于【 D 】A.迁移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模像直观9、通过观察事物、演示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方式获得直观经验,属于【 A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知识直观lO、历史课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属于【 A 】P85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程序性学习1l、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遗忘发展进程研究,绘成了经典的遗忘曲线,规律是【B】P99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平均下降 D.无规则变化12、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B】P99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匀速下降 D.不平衡13、根据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 A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倒U型! D.加速器14、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是【反例】(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住要属性和关键特征,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的例子是)【 B 】A.正例 B.反例 C.直观材料 D.高级概念)15、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这种思维形式是【 D 】A.判断 13.推理 C.概念 D.比较16、变化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突出本质特征。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六)

(3)伊扎德等人提出,意识的产生、发展及其复杂组织的形成是情绪的功能。儿童最初的情绪体验就是最初的意识。
(4)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日渐稳定,逐渐形成情绪品质。情绪的品质特征是个性特征的组成部分。当情绪与认知相互作用而形成一定的倾向时,就形成了基本的个性(人格)结构。
9.学前儿童掌握的概念主要是()。
A.科学概念
B.抽象概念
C.日常生活概念
D.辩证概念
10.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主动对内疚”阶段所对应的年龄段是()。
A.1~3岁
B.3、4~5、6岁
C.6、7~11、12岁
D.11、12~17、18岁
11.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关于恒河猴行为发展的实验,即所谓早期隔离或剥夺实验,此实验证明了对心理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是()o
5.B【解析】在幼儿阶段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言记忆逐渐发展。
6.A【解析】儿童书面语言的产生,如同口头语言一样,是从接受性的语言开始,即先会认字,后会写字。
7.C【解析】最初语词概括的形成标志着儿童思维发生。
8.A【解析】略。
9.C【解析】学前儿童掌握的概念主要是日常生活概念。
10.B【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学前期(3、4~5、6岁)是主动对内疚阶段时间。
(4)拟人化想象:把客观物体想象成人,用人的生活、思想、语言等去描述。
25.【答案要点】案例中张颖具有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这是儿童理智感发展的重要表现。
正确的教育措施是:要为儿童多提供能产生提问的情境和条件。并对儿童的提问高度关注,尽可能做出科学的解答,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为今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讨厌孩子提问或对孩子提问加以指责,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别是智力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第6章:知识的学习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考试大纲解读:1、识记知识、知识直观和知识概括的类型、记忆的三个系统。
2、理解知识及知识学习的分类、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方法、提高知识概括效果的方法、遗忘规律及遗忘的原因。
3、比较三种知识直观方式的优缺点,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重难点提示:1、知识的类型.2、知识学习的类型。
3、三种知识直观的类型。
4、知识的遗忘及原因。
◆重点内容归纳:1、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2、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由于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
3、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根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由认知心理学家。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4、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分类。
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命题学习是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5、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根据新知识与个体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分类。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是在已经形成的某些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6、知识学习: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提取三个阶段。
在知识学习的三个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同化、保持和应用.7、知识学习的作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学生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8、知识直观: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主要有三种直观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 6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1.美国心理学家杜威与1910年根据自己大量的观察和逻辑分析,认为解决问题一般包括五个步骤:1、失调:感受问题的存在;2、诊断:确定和界说问题;3、假设:在分析问题空间的基础上,使问题情境中的命题与其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激活有关的北京观念和先前所获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形成假设;4、推断: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进行经验的或实际的检验,推断这些方法可能出现的结果,并对问题再作明确的阐述,以检验各种假设,并从中选择最佳方案;5、验证:找出经检验证明为解决某一问题的最佳途径的方法。
2.美国心理学家瓦拉斯1926年提出的关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理论模型,又称“创造性思维四阶段论”:1、准备期;2、孕育期;3、明朗期;4、验证期。
3.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1、发现问题;2、明确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4.发散思维指能从多种设想出发,不按常规地寻求变异,使信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辐射,从多方面寻求答案,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
创造性思维使“一种发散思维为核心,聚合思维为支持性因素的,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有机结合的操作方式”。
5.问题解决:指对问题形成一个新的答案,既超越所学规则的简单应用,运用一系列认知操作来解决某中疑难的过程。
6.创造性: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以知信息,产生出某中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通常也称创造力。
7.发散性思维:人们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的思维。
8.集中性思维: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
9、创造性思维的构成:(1)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相结合;(2)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3)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4)再造想象基础上的创造想象。
10. 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的基本步骤:1、建立接纳意见的气氛;2、鼓励学生仔细地界定问题;3、教育学生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4、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5、评价每个假设的优缺点;6、考虑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7、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并给予反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第六章背诵题答案

第六章学习动机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1.学习动机的三种功能,分别是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2.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分别是学习需要、学习期待。
3.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分别是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4.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被称为诱因。
5.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是一种倒“U”形曲线关系。
6.根据动机的来源,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7.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都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8.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是奥苏伯尔提出的认知内驱力。
9.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三个影响,分别是决定学习的方向、增强学习努力的程度、影响学习的效果。
10.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
11.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12.有的学生努力学习是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按照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这是一种低级动机。
按照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这是一种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13.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14.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1.成就动机由两种相反倾向组成:一种称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种称为避免失败的动机。
2.按照维纳的归因,努力的三个维度分别是内部、不稳定、可控。
3.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4.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
6.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7.学习动机的五个理论,分别是强化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自我实现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