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常见治疗炎症性肠病药物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病因不明的,以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为特征的肠道炎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
UC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范围多自远段结肠开始,可逆行向近段发展,甚至累及全结肠及末段回肠,呈连续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
CD为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病变可累及胃肠道各部位,以末段回肠及其邻近结肠为主,呈穿壁性炎症,多呈节段性、非对称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瘘管、肛门病变等。迄今为止,IBD 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已知肠道粘膜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所导致的炎症反应在IB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目前药物治疗炎症性肠病主要是通过控制肠道的炎症反应及调节免疫紊乱来实现。
常用的药物有:(1)柳氮磺砒啶:为磺胺类抗菌药。吸收部分在肠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5-氨基水杨酸和磺胺吡啶。5-氨基水杨酸与肠壁结缔组织络合后较长时间停留在肠壁组织中起到抗菌消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如减少大肠埃希菌和梭状芽孢杆菌,同时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以及其他炎症介质白三烯的合成。因此,目前认为本品对炎症性肠病产生疗效的主要成分是5-氨基水杨酸。由本品分解产生的磺胺吡啶对肠道菌
群显示微弱的抗菌作用。适用于轻、中型IBD患者,重型激素治疗缓解者。成人常用量:初剂量为一日2~3g,分3~4次口服,无明显不适量,可渐增至一日4~6g,待肠病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至维持量,一日1.5~2g。疗程至少三年。药物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皮疹、粒细胞降低及再障等。
(2)美沙拉嗪:是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活性成分。对肠壁的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美沙拉嗪可以抑制引起炎症的前列腺素的合成和炎性介质白三烯的形成,从而对肠黏膜的炎症起显著抑制作用。美沙拉秦可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减少PGE2在人结肠黏膜的释放。适用于轻、中型IBD患者,重型激素治疗缓解者。成人用量:(急性发作)每日4次,每次1g(4片),(维持治疗)每日3次,每次0.5g(2片)。相比柳氮磺砒啶,副作用轻微,可能引起轻微胃部不适。偶有恶心、头痛、头晕等。疗程推荐长期服用,有研究证实,长期服用可降低并发结肠癌的风险。
(3)泼尼松:主要是通过非特异性抗炎和抑制免疫反应来治疗炎症性肠病,适用于对柳氮磺砒啶和美沙拉嗪疗效不佳的轻中型患者,特别适用于重型活动期患者。成人用量40-60mg/天,口服。但长期应用可引起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如满月脸、水牛背、高血压、多毛、糖尿、皮肤变薄等。诱发或加重感染。诱发或加重溃疡病。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导致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延缓。诱发精神病和癫痫。导
致股骨头坏死。因不良反应较多,在活动期控制后,缓解期一般不主张长期应用。
(4)硫唑嘌呤:通过免疫调节机制来治疗炎症性肠病,适用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对糖皮质激素依赖的慢性活动性患者。成人用量1.5mg-2.5mg/kg·d,口服维持至少三年。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
(5)英夫利昔单抗:有研究认为黏膜T细胞的异常应答和黏膜正常微生物环境的相互作用是IBD发病的基础。在克罗恩病(CD)患者中,T细胞的应答表现为Th1型,产生大量的IFNγ、TNF和L-12。Th1分泌的细胞因子在CD患者体内显著升高,而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则更多地与溃疡性结肠炎(UC)相关。在此基础上,生物治疗应运而生,通过调节体内的免疫格局来达到治疗IBD的目的,抗TNF-α(英夫利昔单抗)是目前最常用的生物制剂。在0,2和6周时5mg/kg,然后每8周接受一次注射。有些开始对治疗有反应成年患者,如以后丧失反应增加剂量至10mg/kg可能获益。不良反应为可能导致结核、淋巴瘤,使用英夫利昔单抗的少数患者,乙肝的症状和病毒血症常常加重,所以这类药物用于乙肝患者要格外慎重。
(6)双歧杆菌三联活菌:为临床常用益生菌,虽然IBD发病原因不明,但有研究表明,IBD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补充益生菌可纠正肠道菌
群失调,达到治疗目的。另外,益生菌也可调节肠粘膜免疫功能,抑制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释放。不同于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长期应用的不良副作用,益生菌安全有效,副作用小。成人用量:420-630 mg/次,口服,2-3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