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4.1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doc

合集下载

湘教版天气与气候教案

湘教版天气与气候教案

湘教版天气与气候教案【篇一:湘教版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microsoft word 文档 (4)】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区别“天气”和“气候”的概念;②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③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组织游戏、角色扮演,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和联系,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认识卫星云图,了解天气预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①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②理解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学会看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教学难点:学会看天气预报和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预习任务】回家后收看中央一台19:30分的天气预报,注意卫星云图及以下城市天气情况。

北京、哈尔滨、乌鲁木齐、广州、上海、海口。

任务一:阅读教材p57前两框题,可以知道:(1)天气是指,其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 气候是指,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由此可看出,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主要表现在______及______两个方面。

(2)完成教材p59上2 、3题。

任务二:阅读教材第三框题部分,完成以下各题:(1)天气预报是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2)读图4—1,描绘出常用天气符号(相近符号的区别;风向、风级的识别)晴阴多云降雨霜冻雷雨降雪雾浮尘扬尘沙尘暴台风冷锋暖锋风(西风5级)(南风6级)(3)仔细观察p58图4-2“卫星云图”,思考图中不同颜色代表的地理事物有什么不同?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绿色表示,白色表示________,白色越浓表示,的可能性越大。

在卫星云图上可大致根据云雨区移动方向进行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

1(4)读图4—3,以下三城市的天气状况为:北京______、℃;莫斯科_______、_____℃;悉尼_____、℃;展示交流精讲点拨(一)展示交流1、预习交流:小组内交流,要求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把不会的标出来2、预习展示:依据多媒体课件提供图片,拟请第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湘教版七上地理 第四章 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上地理 第四章 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

在讲授了走进地理、地球概况与世界的居民后,安排学习世界的气候。

气候是自然环境中的基本要素,也是学习的重点。

天气与气候是本章第一节,分为“天气”“气候”“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三框内容。

课标要求学生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本课是后边三节学习的基础和铺垫。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为主体,并向逻辑思维转换的过程。

本课应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积极动手、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尤其是天气与气候的概念,所以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辨析过程与实践练习。

另外,初一学生生性活泼,课堂形式不宜单调。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4、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别。

2、学会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和天气预报图。

【教学难点】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区别。

【学法指导】1、“学习有用的地理”。

从生活实际入手,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有用的“地理”。

2、“在游戏中学习地理”。

天气预报的符号多且不好记,怎样才能快速有效地记住呢?我采用比一比、试一试,进行看图识天气抢答比赛等游戏,帮助学生记忆。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同学们,今天你们觉得外面怎么样?阴?晴?冷?暖?这些都是描写哪些方面的知识?(生:天气、气候)我们常说的天气与气候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它们有区别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天气与气候。

讲授新课:一、天气的概念及特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练一练:下列词语哪些描述的是天气,哪些描述的是气候?风和日丽 四季如春 东边日出西边雨天 气 气 候 天 气过渡:“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知道每天的天气状况呢?”(多媒体播放收看天气预报) 师:“通过什么来知道天气状况呢?”生:“要靠卫星云图”。

【教学设计】湘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1《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湘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1《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全国湘版地理教材课改实验区首届课堂教学大赛教案设计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感受着天气的变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使学生了解有关天气的具体知识,又为以后学习气候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教材最具特色的一点是加强了对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的培养。

首先是以贴近生活实际的方法,将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天气状况,进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归纳出天气的概念及其特点,之后又附以大量的图片、地图,引导学生如何使用图,培养了学生阅读天气预报图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活动”栏目中的题目设计,紧密联系实际,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了天气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反映了当前我们所倡导的学习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教材最后还提供了大气环境监测的阅读资料,这种既贴近生活实际,又具有前瞻性的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当前大气环境质量,知识难度的处理恰到好处。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2.熟记常用的天气符3.看懂简单的天气图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常用天气符号的学习,能够做简单的天气预报。

2.通过学习卫星云图,结合实际情况,能够大致地描述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关注日常生活,认识到收听天气预报的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对空气质量的关注,树立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教学重点: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熟记常用的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意义。

教学难点:常用的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含义。

在重点的突出方面,教师精心选取材料,通过分析图片,观察视频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锻炼与掌握。

在难点的突破方面,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步步深化,针对学生学习的心理,在活动中在学生愉悦而便捷的记忆常用天气符号的意义,并能够通过模仿天气预报员做天气预报,深刻理解与区分常用天气符号的意义。

七年级地理上册 4.1 天气和气候教学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 4.1 天气和气候教学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案

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学目标】1.能够区别天气和气候,区分描述天气和气候的语言。

2.正确描述某时的天气状况和某地的气候特征。

3.能识别常用天气符号和看懂简单天气图。

【课前预习】1.阅读课本67页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天气?描述天气的词语有哪些?天气的特点是什么?(2)什么是气候?描述气候的词语有哪些?气候的特点是什么?(3)概括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2. 阅读课本68页的“卫星云图”,回答:(1)如何根据卫星云图判别天气状况?(2)说出“卫星云图”上我国青藏高原、首都、家乡所在地大体的天气情况。

图4-3,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课堂突破】本节涉及的天气、气候等知识内容难度不大,主要是能够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区分天气和气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运用地理比较法。

如本节中对天气与气候的比较,可以从含义、特点和表述语言等方面进行比较,从中把握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自我测评】B.秋高气爽,水碧林红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挑花始盛开D.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A. 这里天空蓝极了,偶尔有云飘过来B. 这场大风真厉害,把马路两边的座椅都掀翻了C.一场寒流过后,气温降到了零下二十多摄氏度D.这里四季分明,夏季热,常下雨,冬季冷,很干燥3.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多云的是4.据下面的天气预报图,回答下列问题。

(1)播报城市的天气状况。

某某:___________________。

某某:___________________。

某某:___________________。

某某: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会有雷阵雨的城市是________。

(3)播报下列海域的风向风力状况。

A(东海附近海面)_________________。

B(南海附近海面)_________________。

第4题图【反思】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有:2.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存在的困惑是:3.我今后在地理学习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地理课程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案

教案:天气和气候【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67-P70。

主要包含“天气”、“气候”、“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等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掌握并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3.能够解读简单的天气预报信息,理解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天气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通过小组合作,识别并解释天气符号。

3.运用多媒体资源,模拟天气预报播报,提升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2.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挑战。

3.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常用天气符号的识别与应用。

•天气预报的基本解读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气候的复杂性及其对地理环境的长期影响。

•运用天气符号和天气预报信息,分析特定地区的天气状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天气符号、天气预报视频、气候类型图片等)。

•常用天气符号卡片。

•学生预习材料(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天气预报的基本要素等)。

•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情境导入:播放一段不同天气下的生活场景视频,如晴天下的户外活动、雨天中的行人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场景有什么不同?它们与什么有关?”从而引出天气的话题。

•明确目标:简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了解天气与气候、掌握天气符号、解读天气预报。

二、新知讲授(20分钟)1. 天气与气候(10分钟)•概念讲解:通过PPT展示,讲解天气与气候的定义及其区别。

强调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而气候是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案例分析:选取一两个典型案例,如“北京的一年四季天气变化”或“南极洲的寒冷气候”,分析天气与气候对当地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 常用天气符号(5分钟)•展示符号:利用多媒体展示常见的天气符号,如晴天、多云、雨天、雪天、雷阵雨等。

4.1 天气和气候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4.1 天气和气候 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天气和气候天气与战争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虽然有夜视和红外设备,但由于沙漠地区气候炎热,飞沙漫天,扬起的尘土曾使军事雷达,无线电设备受到干扰,而导弹,卫星,飞机都难以正常工作,多国部队一些非战斗而死亡的人员,其死因多与天气条件导致的武器失灵有关.(一) 了解天气与气候的联系和差别.1.你有留意天气预报吗?请你收集相关的天气资料,预报本地天气基本情况.据你观察,天气预报通常会播报多长时间的情况呢? .2. 你曾留意有关气候的报道吗? 气候数据的作用在哪里? 请看下面的一个例子.寒假期间, 在北京读书的王芳决定去广州旅游. 同时她的妈妈则参加了新加坡的出国旅游团. 为了准备行装, 王芳特地去图书馆查了有关广州和新加坡的资料( 如下图所示). 王芳看到后, 立刻将原来放进行李的羽绒服拿出来, 又叫妈妈多带两套夏装去. 这是为什么,你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吧,观察上面的两份资料,你会发现::①无论描述天气还是气候,都围绕和两方面。

②天气反映的是一个地方的大气状况,天气的两个重要特点是和。

③气候反映的是一个地方的天气状况,气候的两大要素是_和。

④天气具有 (多变、稳定) 的特点,天气所表述的是 (短、长) 时的大气状况;气候是对 (短、长)时天气状况的概括,气候所表述的特点是 (多变、稳定) 的。

(二)下列材料反映天气对人类的影响,请将代号填入与之相应的空格内:材料一:1979年1月,欧洲遭到了一次大风雪的袭击,德国北部大雪不停地飘了48小时,积雪3尺多深,许多汽车陷入雪中无法开动。

材料二:1854年11月,历史上著名的克里来亚战争正在进行,这时候,黑海上突然狂风大作巨浪滔天,英法联军不战自溃,几乎全军覆灭。

材料三:瑞雪兆丰年。

材料四;今年寒假我要去东北的长白山旅游。

听说那时侯那里每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真够冷的,但我喜欢,可以乘雪摩托车上山。

材料五:今年春天的那场大风真厉害,马路两边的水泥坐椅都大风掀翻,许多房屋被吹倒。

湘教版七上地理 4.1天气和气候 教案

湘教版七上地理 4.1天气和气候 教案

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一、教材:《天气和气候》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的开篇。

从教材结构看,它是继续学习气温、降水和气候知识的基础。

从教材内容看,教材以天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为切入点,体现了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中、服务于生活的新理念。

教材中图片的使用形象易懂,避免了学生对某些天气现象的陌生感,也便于学生理解,且培养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课内活动和课外延伸活动其实践性很强,,体现了新教材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节教材特色之一是从实践出发,联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初步学会看懂简易天气预报。

(3)知道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掌握他们的区别。

(2)通过“走进直播间”活动,学生初步学会看懂简易的天气预报图。

(3)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讨论,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地理、分析地理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讲地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讨论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让学生认识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难点:识别天气符号并能阅读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四、说学情:学生对本节知识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体验。

但是,青少年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一生理特点,运用直观生动生动的图像或事件,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在课堂。

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分析法、直观教学法、多媒体辅导教学、合作学习法、讨论探究法六、教学过程:因为准备了微课,让学生提前了解掌握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和区别,所以这节课我没有新课导入,教学过程就主要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四个学习任务。

湘教版七上4.1天气和气候教教案设计

湘教版七上4.1天气和气候教教案设计

4.1天气和气候教学案设计主备教师:引出天气和气候。

活动一:认识天气聊天时间:根据泗洪某天的天气状况,说明描述天气的主要要素。

展示天气状况,学生分析说明。

归纳: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况。

描述天气的要素:阴晴、冷热、风雨等。

根据当天从早到晚的天气变化,联系不同地区的实际,说明天气的特点:1. 时间短,变化快;2. 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天气不同;3. 同一地方,不同时间的天气不同活动二:认识气候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举例说明:泗洪大部分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归纳:天气和气候的异同“小试牛刀”,学生回答。

A.天气现象,具有相对稳定性B.气候现象,具有相对稳定性C.天气现象,具有多变的特点D.气候现象,具有多变的特点2.8日上午8时以后,表示北京大气状况的符号是()A B C D四、课堂检测选择题(每空10分,共100分)()1.下列叙述中,描写天气的是A.山前桃花山后雪B.终年炎热干燥C.昆明四季如春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用天气符号表示“晴转阴”,正确的是()3.下图表示一日中四次气温的观测记录,其中能正确反映14时气温状况的是()4. 下列符号表示西北风六级的是()5.在卫星云图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绿色表示海洋 B.蓝色表示陆地C.白色表示云区 D.云层厚的地方一定下暴雨()6.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对人体健康。

A.大、有利 B.大、有害 C.小、有利 D.小、有害()7.下列做法中,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A.农田里焚烧秸杆肥田 B.提倡家庭用煤炉生火做饭C.为了出行方便,提倡购买小汽车 D.人们在房前屋后栽花种树()8.表示的天气状况是A.雨夹雪 B.大雨转晴 C.晴转大雨 D.雾转多云()9.下列属于对气候现象的描述的是A.大风降温 B.四季如春 C.北风吹,雪花飘 D.多云转阴()10.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A.稳定 B.多变 C.固定不变 D.周期性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天气和气候一、天气1.概念2.特点二、气候1.概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1《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1《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1《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1《天气和气候》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了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差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掌握天气和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了解天气和气候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天气和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天气和气候的深入理解还存在困难,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天气和气候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天气和气候的实际情况观察和分析能力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掌握天气和气候的主要特征,了解天气和气候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天气和气候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天气和气候的关注,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及其区别。

2.天气和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差异。

2.观察法:观察天气和气候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候对生产、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相关案例和图片。

3.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天气和气候吗?它们对我们有什么影响?”2.呈现(15分钟)通过讲解和展示图片,向学生介绍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差异。

讲解天气和气候的定义、特点和区别,让学生理解天气和气候的不同。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天气和气候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和分析能力。

可以让学生观察学校的天气变化,或者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图片,让学生分析其特点。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电子教案1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电子教案1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热带沙漠气候回归线经过
的大陆内部
和西岸地区
终年少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纬度30附近
大陆东岸
夏季高温
多雨,冬
季温和少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
地中海附近
夏季高温
少雨,冬
季温和多

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选择题:
1、下列地区的气候类型属于地中海气候的是 ( )
A.意大利的罗马 B.中国的上海 C.东南亚的新加坡 D.俄罗斯的莫斯科
2、下图是A、B两地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和各月降水分配图,读图回答:
教学过程设计
以上一组图片所描述的景观是温带、
寒带和高山高原气候。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它们
的神奇和秀美。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温带的气候类型
1、自主学习
(1)温带有哪些气候类型?
(2)结合P80-83文字和图片,分别探讨:温带海洋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分布地区、气候特征(3)展示表格,个人总结四种温带气候的分布地区及特征
气候类型
分布地
区特征
对应景

温带季风气

温带海洋气

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

七年级地理上册 4.1 天气和气候教案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4.1 天气和气候教案 湘教版
自学:卫星云图中各种颜色的含义
通过自学,让学生会看简单的卫星云图
用电子白板展示卫星云图直观清晰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多媒体使用及分析(交互式电子
白板使用功能)


识别简单的天气符号,并学会表述简单的天气预报
1、师生共同观看一段天气预报
2、自学:识别各种天气符号
3、交流互动,共同识别难认的天气符号
了解天气和气候对我们人类的影响
让学生们分别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讨论交流天气和气候对我们人类的影响
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候对我们人类的影响,感受学习天气和气候知识的重要性
用电子白板展示交流内容,直观清晰,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感官上起到引导性
知道获得天气信息的途径
1、让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获得天气信息的途径
②利用聚光灯功能,让学生识别各种天气符号。
③利用电子白板,创设气氛,让学生播报天气预报,锻炼其表达能力。
④利用电子白板播放视频,突破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一定学习地理的经验,学习习惯基本养成,学生的学习
兴趣浓厚,学习的积极性较高。
教学方法
白板展示、任务驱动、问题式引导及合作交流
天气和气候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课名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教师
课时
第一课时
年级
七年级
课标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知识目标
1.会区分描述天气与气候的语言,并能正确描述某时的天气状况和某地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天气和气候》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四章世界地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主要介绍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培养对天气和气候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和区别。

b. 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

c. 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2. 能力目标:a. 能够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

b. 能够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

c. 能够运用气候图谱进行气候类型的识别。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b.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和区别,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天气和气候有一定的日常认知,但对于其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

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较为薄弱,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操作进行培养。

部分学生可能对气候图谱的阅读和分析较为陌生,需要进行引导和训练。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教师呈现天气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天气的注意和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对天气和气候有什么了解?有什么区别?”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二环节:概念解释教师通过板书的方式,解释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和区别,并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两者的概念。

第三环节: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教师讲解和多媒体展示,介绍天气和气候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

重点解释大气环流、地球倾斜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地区的气候不同?”鼓励学生进行讨论。

第四环节:气候类型及其特点教师讲解并展示气候图谱,介绍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精品).doc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精品).doc

第四章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气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

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生产来说,它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

本节主要讲述了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及其区别,以“当你清晨背起书包走出家门最先感受的是什么?”为切入点,用身边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体现课改中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归纳出天气的概念。

之后又通过天气符号、卫星云图以及相关图片,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天气预报的知识,更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小活动”题目的设计也是结合实际,让学生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反映了当前课改的提倡的“学习有用的地理”。

教材的最后还提供了大气环境检测的阅读材料,这种贴近生活的知识,对于引导学生关注当前大气环境质量、关注健康、增强环保意识都有重要作用。

教法指导:1、让学生发现问题、师生探究解决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2、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报纸、图书、网络等查找资料,培养比较、分析、概括能力。

并通过学生播报天气预报,让学生体验做天气预报员的感受,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利用学生了解的当地素材和电视新闻中的实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情景设计:开放式的学习氛围。

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词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地判断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

4、能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

5、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氛围中对所学知识渗透。

通过本节的学习,更加关注各种地理现象以及各类经济活动,使学生逐步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课时安排:1课时引入: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同学们,这个元旦我要到海南去旅游,可我为带什么服装犯了愁,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给我参谋一下?(生答略)。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1《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1《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1《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1《天气和气候》是学生在学习地理基础知识后,对天气和气候这一重要主题的深入学习。

本节课通过介绍天气和气候的定义、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地理环境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

但天气和气候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定义、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和特点。

2.天气和气候形成的原因。

3.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天气和气候的定义、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等内容。

2.观察法:观察天气和气候的实例,引导学生从实际中认识和理解天气和气候。

3.实验法:进行简单的气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形成过程。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天气和气候的认识和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教具:地图、图片、气象实验器材等。

4.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地区的天气和气候现象,引导学生对天气和气候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讲解天气和气候的定义、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等内容,让学生对天气和气候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气象实验,如制作简易风向标、气温计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形成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4.1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的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2.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前三章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
些学习地理的方法,并且学生对自己身处其中的天气和气候也有一定的了解,运用有关地图和图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本节学习的难度应该不是很大,值得
注意的就是别混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3.教材分析
“天气与气候”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教材编写对于本条“标准”定位为:能够区分描述天气和描述气候的语言,并能正确描述某时的天
气状况和某地的气候特征,学习的重点不在于理解什么是“天气”和“气候”,而在于要描述某时
的天气或某地的气候时,分别关注哪些要素以及两者的主要区别。

对称,教材把重点放到了对“天
气”和“气候”描述语言的差异上。

而对于“不同的天气状况”则采用了符合初一学生认知特点的
景观图形式加以表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直观的图像信息,对不同的天气现象能做出正确的描述,
如晴、雨、风力大、气温高、气温低等。

“天气预报和常用的天气符号” 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
气图”。

在现代社会中,天气变化和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能听懂、看懂一般的天
气预报也就成为本节的一个学习目标。

而要看懂天气预报,则需要学生知道常用的天气符号。

“空气质量日报” 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在日常生
活中,人们除关心每天的天气状况外,对空气质量状况也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

应让学生了解人为原
因形成的空气污染物,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

本节教材最具特色的一点是加强了对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紧密联系实际,使学生切实感
受到了天气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反映了当前我们所倡导的学习有用地理的课程理念。

【教学目标】
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使用这两个词语。

2.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会看卫星云图。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难点:“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课时安排】
【评价任务】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正确使用这两个词语。

2.读图 4-3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语:同学们今天的天气如何呢?刚才同学们说
的这些都是表示天气的一些词语。

那到底什么是天气
呢?天气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四章第
一节—天气和气候。

(板书课题)
一、导入环节(二)出示学习目标看学生候课时间
(2 分钟) 1.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使用这两个词是否准时进入教室,学语。

习用品是否拿出并摆
2. 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放整齐。

初步会看卫星云图。

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过渡语:明确了学习目标,让我们带着目标开始学
习。

拿出学案,根据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一)出示自学指导(读课本 67-70 页图文资料, 1. 读图 4—2 卫星在课本上划出并记住以下问题的答案。

)云图,指图说出各地的
1. 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的大气层在天气状况。

内的具体状态,突出特点是。

2. 气候是指一个地方的状 2. 读图 4—3说出
况,它具有相对的。

常用的天气符号。

3. 卫星云图中绿色表示____ _,蓝色表示_
___,白色表示 ____ __ 。

云的
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
二、先学环节( 15 分钟)降水的可能性越 _____。

3. 说出风向、风尾
4. 记住课本68 页图 4-3“常代表的含义。

用的天气符号”。

5.(补充:记在课本68
页)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每一道风尾代表 2 级风,
每一个风旗代表8 级风。

(看右图理解)
6. 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的程
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

(二)自学检测反馈
三、后教环节( 15 分钟)
判断下列词语或句子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
1. 风和日丽,
2. 暴风骤雨,
3. 四季如春,
4. 阴转多云,
5.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6.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三)质疑问难
1.组内解决自主学习中的疑问。

2.提出本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请其他小组帮助解
答。

3.点拨
1.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段
时段内的具体状态。

2.天气现象的突出特点是多变。

3.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
对的稳定性。

4.卫星云图中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
示云雨区。

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降水的可
能性越大。

5.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
大,空气污染越严重。

过渡语:通过刚才的检测,同学们基础知识掌握的
都很好,下面看同学们会不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

(一)学习任务和指导
(先自主学习,后小组内讨论。

小组内解决不了的 1. 重点评价学生问题,等待其他小组或老师解决。

)是否会运用所学知识,
1. 画出下列风的符号:解决地理问题。

东北风 6级西北风3级东风8级
2.课本 70 页活动题 3、 4 题。

(二)预设生成和点拨
1.要熟记天气符号,要联系生活实际经验考虑是否
妥当。

第四幅图妥当。

2. 组内同学是否
2. 各小组播报某个城市的天气情况。

能够积极讨论,大胆发
言。

三、训练环节( 13 分钟)
1. 下列不是描写天气现象的是()
A. 晴见多云
B.春光明媚
C. 风和日丽
D.冬冷夏热
2.卫星云图上通常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
白色表示云雨区,当北京为绿色时,说明北京地区当时 1. 学生是否独立是()完成。

A. 晴朗天气
B.阴雨天气
C. 阴转晴天气
D.晴转阴天气
3.以下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最适合户外运动的
是()
2. 完成后能否对
桌交换,互相批阅。

4. 下列词语中,用来描述天气的是()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B.昆明四季如春
C.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干燥
D.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5. 下列行为对空气质量没有影响的是()
A.秋收后,村民把秸秆烧掉,用秸秆灰肥田
B. 电动摩托车的使用3. 批阅完后能否
C. 城里的汽车越来越多,尤其是私人汽车及时纠正错题、进行巩
D. 许多家庭用煤炉生火做饭固。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风向是风吹去的方向
B.风力级数越大,风力越弱
C.风有“东、西、南、北”四个基本方向
D.台风一般在 5— 6 级
7.读图回答问题:
( 1)此时,新疆的北部以及黑龙江和吉林的大部
分地区为天气。

( 2)此时,山东半岛地区的天气是(风向)
(级)。

( 3)此时,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的天气为。

( 4)此时,在我国华北北部出现的特殊天气
是。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与
联系,请同学们梳理一下本节课的内容。

附:板书设计
天气和气候
一、天气
二、气候
三、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