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带文课型分析 讲座稿
“以文带文”课的策略与方法十
2023-11-11contents •引子•“以文带文”教学方法•“以文带文”教学案例•“以文带文”教学效果•“以文带文”教学建议与展望•参考文献•附录目录01引子国家教育改革政策强调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语文教育界对“以文带文”课型的研究和探讨日益增多课程旨在通过阅读和写作的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课程背景课程目的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热爱阅读和写作,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文学鉴赏和审美能力02“以文带文”教学方法“以文带文”教学法是一种以一篇文章带动多篇文章阅读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旨在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流程,引导学生从一篇文章中获取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进而自主探索、阅读、理解和比较其他相关文章,以实现知识的拓展和迁移。
定义与特点定义与特点“以文带文”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通过一篇文章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多篇文章的阅读和比较;注重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定义与特点教学策略选取一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再以此为基础进行拓展和比较。
选取适当的切入点采用多种阅读方式,如略读、精读、跳读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策略。
多样化的阅读方式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文章的主题、结构、语言等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引导学生从文章中获取情感体验和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
注重情感体验和人文素养教学流程设计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阅读切入文章,并理解其主题、结构、语言等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策略。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情境导入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和内容。
拓展比较选取与切入文章相关的其他文章,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总结评价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和评价,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专题讲座《文本解读》
小学语文教师讲座文本解读从古至今文字在演变,人们的阅读也在发生着变化,有幸聆听了李老师的专题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在这次专题讲座中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李老师的博大精深。
文学拥有寓教于乐的特点,在阐述一般原理的同时传递着各种信息,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来发现文本潜在的各种美的功能和价值。
李泽厚审美的三个层次: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
新的部编版教材以简短、易懂的文字传递着深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易于理解和学习的,浅显欢乐的儿歌中传递着深深的意味。
细细品尝其中的文字,每一种理解解释其含义也是不一样的,就像一杯浓厚的茶让人回味无穷。
阅读必须有欣赏的自意识,即在融为一体、自失于对象之中时又仍然保持静观,不做出实用、伦理的现实反应。
强调欣赏自意识非常有意义,我们在沉迷、自失于剧中情节、小说人物命运、文章内容之中时,同时会在心里说,演得多好啊,写的多好啊,这就是自意识的欣赏,即同时指向艺术表现力、艺术形式了。
一切文学艺术都是假定的真实,都是虚构,但是它假得跟真的一样;一切正常读者的正常阅读,既不会全当真,也不会全当假。
读者沉迷、自失于优秀的作品,他就不仅获得了思想的熏陶,还会受到艺术表现力的感染,久而久之,其思想境界和读写能力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这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平常的教学中如果给学生布置的预习作业过多、过于具体。
过多的预习任务往往使学生带着先入为主的考虑进入“非纯”阅读。
选文的文章如果不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会给学生的阅读造成障碍。
“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是杰出作品反复出现的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规律,是其引人自失其中的深层原因,或者说奥妙、秘密,是读者审美自失时潜藏着的理性指向。
引导学生感受、揭示乃至学习这个秘妙是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重要的特殊矛盾,是其全部特殊矛盾之所在,是其能够成为一门学科乃至科学,赖以立身处世的最根本的依据。
引导学生感受、发现、揭示秘妙的阅读教学中,优秀作品吸引读者至审美自失,背后的深层原因就在那秘妙,但读者往往不自知,即使有所自知也有高下深浅之分。
小学语文中高年段“以文带文”课型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中高年段“以文带文”课型的策略研究▍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万里小学 刘 杨“进行有主题阅读,这是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
孩子们语文素养提高的根本点,就是一切要从读开始,要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这是崔峦老师提出的。
主题阅读,是以单元主题为核心主题来构建教学形式,展开教学流程的一种阅读教学法。
“以文带文”是核心课型,它巧妙地以教材主题为主线,将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拓宽了学生阅读的广度,延伸了学生阅读的深度,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当然,对教师而言,带什么文章?什么时候带?如何带?就需要教师对文本有较强的整合能力。
一、求同比异,区分相同与不同求同比异,是主题阅读“以文带文”课型的策略之一。
冯骥才先生的《刷子李》是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短文以“刷子李”的手艺高超为话题。
作者写“刷子李”的奇妙绝活时,首先写他手艺之高,“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然后,作者从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不愧为俗世奇人。
情节一波三折,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层层渲染,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起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教学时可以由课内到课外,由《刷子李》延伸到课外文本《王几何》。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感悟徒弟曹小三心情的变化,板书绘制出人物心情折线图。
带文《王几何》,要求学生自读文本,仿照板书试着画出作者心情折线图。
首先求同:引导学生发现不只写法相似,文章结构也相似,作者都是借一件富有戏剧性的小事来突出人物的大本领和大智慧,故事内容简单,但情节一波三折,语言朴素却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再次比异:引导学生寻找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
二、辅助印证,加深理解与感悟与求同比异相比,辅助印证要求低一些,难度小一些。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八册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雷利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
文本解读与教学有效性(讲座讲稿)
文本解读与教学有效性(重庆师范大学游泽生)一、“文本解读”何以成为语文界讨论的一个焦点热点话题?先看两个案例:案例1:《尊严》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年轻人的外貌、动作和语言的句子加以体会,理解这个年轻人的与众不同。
学生抓住了“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喉结上下动了动”体会到了年轻人饥饿难耐,从其语言感受到年轻人不会轻易吃别人的东西,一定要靠劳动换取食物。
师:当杰克逊大叔说不需要的时候,你又找到了哪句?生: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我从“不能、不能不”体会到他的态度的坚决,这个年轻人不劳动,决不会吃这些食物。
师:年轻人目光灰暗了,为什么灰暗?他的喉结动了动,这又说明了什么?生:灰暗,是因为杰克逊大叔说没有什么要年轻人做,他感到很失望。
生:喉结动了动,说明在咽口水,想吃。
师(走到一生身旁):如果是你,你吃吗?生:不吃,因为吃了这些食物就让我失去了尊严。
生:吃,因为我的肚子已经很饿了。
生:不吃,因为我不能因为食物失去尊严。
生:吃,因为我实在太饿了。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冒出了这么一个声音)生:不吃白不吃,如果饿死了,命都没有了,还要尊严干什么?(此话一出,教室里炸开了锅,马上有学生应和。
)生:对啊,没有了生命,还要尊严干什么?一定得吃!这个年轻人真笨。
……(两种观点相持不下,教师说我们学完课文后再来讨论“生命与尊严谁重要”,就按既定的教案进行下去,最后展开辩论,得出“生命有价,尊严无价”的结论。
)分析与点评:从这个教学实录片段可以看出,教师前面的教学较为对路,进行得也很流畅的,抓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描写来体会人物心理情感,学生也抓住了关键词句作了比较到位的认识与理解。
后来学生发出的“不吃白不吃,命都没有了,还要尊严干什么,真笨”等议论是教师万万没有想到的。
这异样的声音得到了应和,说明还不只是个别学生的看法,这是学生的真实想法,是他们阅读的初始体验和理解。
教师感到出乎意料,可见其对学生的阅读的初始体验,对学情关注不够。
专家报告以文带文课型文本解读示例ppt课件
《小桥流水人家》(五上)——流水,小桥,人家
《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
完整版ppt课件
9
5.围绕语言赏析读:
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他背已经驼了, 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 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 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通往广场的路不只一条》
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珍珠鸟》
完整版ppt课件
6
五下《井阳冈》
提 按定 劈 丢 揪 按 揪 踢 按下 抡 打
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 )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 半空( )下来。武松把半截哨棒( )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 花皮( )住,往下( )去。武松使尽气力( ),哪里肯放半点 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 )。武松把那只大虫一 直( )黄泥坑里去。武松用左手紧紧地( )住大虫的顶花皮,空 出右手来,( )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 )。 武松放了手,去树边找那条打折的哨棒,只怕大虫不死,用棒子又( ) 了一回,眼看那大虫气儿都没了,才丢开哨棒。
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
《安塞腰鼓》 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 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 了茫茫一片……
完整版ppt课件
12
五下《桥》
黎明的时候( )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发现语言特色。(拟人化的语言,生动诙谐。)
3.积累优美词句。
完整版ppt课件
“以文带文”课的策略与方法
未来的“以文带文”课将更加注重实践与应用,通过模拟 情境、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以文带文”课的实践意义与应用前景展望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以文带文”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 鉴赏水平,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拓展教师教学视野
“以文带文”课要求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面和深入的文本解读能力 ,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和合作。
实施评价
教师需要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可以采用 口头评价、书面评价等方式进行。
CHAPTER 03
“以文带文”课的课堂教学 方法
情境创设法
总结词
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文本信息。
详细描述
情境创设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模拟与文本内容相关的真实场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并在实 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的知识。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问题导向法
总结词
通过提出和解决与文本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文本信息。
详细描述
问题导向法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策略,通过提出与文本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法
总结词
“以文带文”课的意义与价值
• “以文带文”课的教学方式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与价值。首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一篇文章,然后带领学生阅读多篇文章, 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其次,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和知识面,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信息和知识。此外,通过“以文带文”课的教学方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 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人教版教育心得以文带文课型研究
文本整合,实现主题价值——大单元主题阅读课型研究之以文带文课主题阅读是塑造心灵的阅读。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生命成长史。
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思想,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情怀,一个主题就是儿童的一个智慧世界。
沿波而讨源,一年来,我们遵循教材特定主题单元,实施主题式教学研究,引领学生有主题的读书,使阅读文本相对集中,震撼学生心灵,强化认识,升华情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同时,在主题引领下的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升阅读速度。
经过一年的探索,撰写了《语文大单元主题阅读实施方案》,设置了主题阅读“七课型”,并对每种课型进行模式研究。
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比较阅读能力、阅读批注能力、快速记忆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基于“三环四步”基本模式进行教学方式优化:浅化内容挖掘——少讲解,少提问,多读书。
简化教学环节——变线型结构为模块结构。
强化语言赏析——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推敲品析。
在《东辰新教育》上发表了《实现生命成长的课堂》《剑指高效课堂——语文课堂“四度”改造》《追寻理想课堂》(廖业斌),交流《主题阅读学案科学优化方案》(梅晓丽)等。
特别是对“以文带文课”课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推出了《走进书法家》《梅兰芳》《文化使者》《居里夫人》《老人与海鸥》《走进爱国科学家》等具有研究价值和示范意义的以文带文课例。
现将我们对以文带文课的研究与大家分享,请指正。
以文带文课是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主体核心课型,三大功能价值:提升教师文本整合能力;扩大学生阅读广度;促进学生阅读思维、探究意识。
带文方式按课堂结构分为:课前带文、课中带文、课尾带文。
按功能可分为:引入式、比较式、补充式。
按整合原则可分为融合式、分散式、拓展式。
下面主要谈谈整合原则的分类:一、融合式带文所谓融合式带文即将同一主题内容的两篇文章或几篇文章进行整合,互为所用,比较阅读,系统思维,立体认知。
比如,将《跨越百年的美丽》和《居里夫人的三克镭》两文融合阅读,《跨越百年的美丽》对居里夫人提炼镭的情景、镭辐射对肌体容貌的侵蚀、一生淡泊名利等进行了描写,而《居里夫人的三克镭》仅仅是她一生中的一个小故事,将两文融合,以《居里夫人》为主题,将《居里夫人的三克镭》融合进《跨越百年的美丽》进行阅读,提升了学生对居里夫人的立体认识。
以文带文课例《威尼斯的小艇》
宁化县方田中心学校张清祥“以文带文”课型,是主题阅读的主打课型,是提高语文教案效益的主要手段,也是与传统语文教案法最大的区别。
所谓“以文带文”,就是在一堂课里,在同一主题的引领下,精读一篇文章外,还略读、浏览一篇、两篇甚至多篇文章的教案方法。
最大的特点和优势是阅读量大,教案密度高,节奏快。
效率是传统语文教案的2——5倍。
以文带文课型的基本式是:一篇精读文+一篇或多篇略读文(“两翼”中的文章)。
其中精读文与略读文时间比:一般为3:1。
“以文带文课型”带文的课堂分布1、先主后翼式带入:课堂前30分钟学习一主教材中的精读文;课堂的后10分钟带两翼读本中的略读文。
2、前后带入式:课堂前5分钟,背诵两翼读本中的一首诗;课堂中间30分钟学习一主教材中的一篇精读文;课堂后5分钟,学习两翼读本中的内容。
3、插花式带入:课前2分钟背诵两翼读本中的一首诗;课堂中间30分钟学习一主教材中的一篇精读文,在这30分钟的中间增加3分钟,用背诵过的关于诗或名句来感悟;课堂后5分钟学习两翼读本中的内容。
“以文带文”课型的课堂结构,一般为三个基本模块:1、读的模块(15分钟左右)读中认字;读中释词;读中品句;读中析篇;读中悟理……基本上不提问。
2、说的模块(10分钟左右)说自己喜欢的词句或段落;说心得体会;说学习方法……围绕一个问题展开。
3、背诵模块(5分钟左右)一学期完成课内30个片段背诵。
“读—说—背”都是学生的活动,从吸收到倾吐,从理解到表达,从感知到内化,将消极的语言转化为积极的语言,符合语言发展的规律。
附:五年级下册第入单元以文带文课例《威尼斯的小艇》以文带文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通过品读重点段落,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
4.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案重难点:通过品读重点段落,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以文带文课型分析-讲座稿
“以文带文”课的四种类型以文带文课从诞生那天起,为什么带文,带入的文章与课本中的文章是什么关系,链接二者的纽带是什么,此类问题就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以文带文的主要课型特点是一篇精读文带一篇或多篇略读文;二者的关系是:(1)得法于精读,用法于略读;(2)将精读文和略读文进行比较学习。
“主题阅读”是我们“大单元主题教学”的老师。
我们的以文带文课型是从“主题阅读”借鉴来的。
我们应认真地向“主题阅读”学习。
一、“得法于精读,用法于略读”,这是以文带文课的第一种类型——迁移运用型。
其基本特点就是人教版课本上的文章领悟方法,配套教材或其他选文阅读中迁移应用方法,目的是促进方法技能的内化和习惯的养成。
比如,《乡下人家》选自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导语中要求“走进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并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由此可见,本单元训练重点是语言品味积累,但在这之前,应先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
老师引导学生谈谈“乡下生活给你什么感受”,然后看看“文中描写了乡下人家哪几处生活场景”,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画成了如下思维导图——借助思维导图,整体把握了文章结构,再品味语言就不至于支离破碎。
画思维导图只是一种策略,借助思维支架理清文章结构、思路的策略。
之后,老师让学生应用“画思维导图”这种方法,阅读配套教材《语文帮》上的选文《故乡的芦苇》,画出作者的记叙思路。
这就是一个迁移运用型以文带文的实例,目的在于教会学生用画思维导图的方法理清文章结构、思路。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有必要,但不是语文本体性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悦生活美好,都只是阅读训练的活动载体,教会学生阅读策略才是这节课的本体性内容。
老师还教过《自然之道》,四年级下册第三组,单元导语要求“抓住文章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并围绕‘大自然的启示’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
课文阅读之前,王营营指导学生听写课文中几个四字词语:争先恐后、鱼贯而出、饱餐而去、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后悔莫及——然后让学生反复读一读,前后连起来说话。
以文带文分享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教学实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道理。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摸索出一种以文带文的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讨论、创作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分享我的教学实践。
二、以文带文教学法的内涵以文带文教学法,即以一篇文学作品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讨论、创作等环节,从而达到提升文学素养、培养阅读能力、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这种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三、教学实践案例1.案例一:以《红楼梦》为例,开展“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活动教学目标:通过阅读《红楼梦》,分析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1)阅读《红楼梦》原著,了解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2)分组讨论,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3)撰写分析报告,总结人物性格特点,如贾宝玉的叛逆、林黛玉的忧郁、薛宝钗的稳重等。
(4)展示分析报告,分享讨论成果。
教学反思:通过以文带文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了解了《红楼梦》的故事情节,还学会了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提高了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2.案例二:以《背影》为例,开展“亲情主题作文”写作活动教学目标:通过阅读《背影》,感受亲情,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过程:(1)阅读《背影》,了解作者朱自清对亲情的感悟。
(2)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和感悟。
(3)根据讨论成果,确定作文题目,如《我心中的背影》、《家的味道》等。
(4)撰写作文,注意运用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
(5)展示作文,互相评改,共同提高。
教学反思:以文带文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亲情,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了作文水平。
四、总结以文带文教学法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浅谈“以文带文”的课型以及操作策略
(一)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学生的具体学情
新课改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从以知识为本转向以人为本,因此教师要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法的设计、学法的研究。尤其是在进行“以文带文”教学时,课堂的容量非常大,教师就要思考怎样设计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求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咱们的教学活动就好比“让孩子摘桃子”,应该让孩子跳一跳就能够得着桃子。
(三)要考虑精读文与略读文内容的合理取舍
精读文与略读文内容的取舍是“以文带文”教学的难点和关键。对教学内容的取舍,是一次再创造,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全力捕捉“最具阅读价值点”。决定最具阅读价值点的,有三个要素:一是编者意图,大单元教学既要紧紧抓住单元主题这根藤,还要紧紧抓住单元专题训练点,落实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二是作者的写作思路;三是学生能力训练的发展点。
【关键词】“以文带文”;课型;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一、“以文带文”课的界定以及研究意义
所谓“以文带文”,就是紧扣所学课文所在单元的主题,在课内让学生拓展阅读相同主题或相同题材的几篇文章,在比较式阅读中增加阅读量,发展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它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感受、理解、评价和鉴赏能力,有助于培养其自主阅读习惯和阅读意识。之间的互相融合、补充
四年级下册《生命生命》这一篇课文以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三个事例回答了“生命是什么”的问题,分别从动物、植物、人类等不同侧面写出对生命的尊重以及热爱。在学习完课文后,我适时地引入汪国真《热爱生命》这一首小诗,既是文本内容的深化与拓展,让学生理解了作者对生命的渴望以及热爱,同时也希望借此诗歌能让孩子们汲取积极向上、勇于直面挫折困难的勇气。
以文带文课型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变革。
以文带文课型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强调以文本为中心,通过文本阅读、文本解读、文本应用等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为了更好地推进以文带文课型的实践与研究,我校于2023年X月X日开展了以文带文课型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以文带文课型的认识和理解。
2. 探讨以文带文课型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教学水平。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三、活动内容1. 以文带文课型理论讲座活动伊始,由我校语文教研组长李老师进行以文带文课型的理论讲座。
李老师从以文带文课型的定义、特点、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结合具体案例,让老师们对以文带文课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以文带文课型教学案例分享接着,由三位教师分别分享了自己在以文带文课型教学中的成功案例。
张老师以《背影》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文本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父爱;王老师以《荷塘月色》为例,介绍了如何通过文本应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刘老师则以《祝福》为例,探讨了如何通过文本比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以文带文课型教学研讨在案例分享的基础上,老师们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1)如何选择合适的文本进行以文带文教学?(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3)如何将文本解读与文本应用相结合?(4)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研讨过程中,老师们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
针对提出的问题,李老师也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和指导。
4. 教学观摩与反思活动最后,全体教师观摩了一节以文带文课型的示范课。
课后,老师们针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和评价,提出了改进意见。
四、活动总结本次以文带文课型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讲座、案例分享、教学研讨和观摩反思等环节,老师们对以文带文课型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并掌握了一定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以文带文打造高效课堂
“主题阅读”研讨活动说课稿以文带文打造高效课堂《玲玲的画》说课稿永济市电机小学王平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5课《玲玲的画》,课型是以文带文的课型,以文带文的主要课型特点是“一篇精读文带一篇或多篇略读文”。
“得法于精读,用法于略读”是以文带文课的第一种类型——迁移运用型,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玲玲的画》是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主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
《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
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语言朴实,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
因此我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本课时我确立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是教学的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难点。
“两翼”目标1、用画一画方式阅读《战胜困难的孩子》,体会人物心情变化,明白其中的道理。
2、正确、流利阅读《我喜欢你,狐狸》,知道狐狸的狡猾是聪明的表现。
三、说教学方法与过程(一)抓主线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浅显,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我以玲玲的情感变化:从高兴——到伤心——再到满意,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
浅谈“以文带文”课型的实施策略
浅谈“以文带文”课型的实施策略作者:杨秀珍来源:《学周刊》2018年第18期摘要:“以文带文”,就是在一堂课里,在同一主题的引领下,除精读一篇文章外,还要略读,浏览一篇、两篇甚至多篇文章的教学方法。
“以文带文”是“主题阅读”的课型之一。
当前语文教学倡导的是大阅读观、大语文观、大教育观的思想,更关注的是一个单元的教学效果,所以实施“以文带文”阅读,可以增大学生的阅读量。
关键词:以文带文;阅读;教学效果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8-0053-02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8.18.032近两年来,我们课题组学习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摸索、研究“以文带文”课型的方法和策略。
我们找与单元主题内容相似的表达方法,或相近的情感,或相近的结构,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语言文字的不同,体会表达方法的不同。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要实施“以文带文”课,就要处理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组合问题备课时,我会通读本组全部课文,从教学内容入手,将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课外拓展课文按课时搭配好。
搭配的文章题材、写法、结构、语言可以不同。
但是,其主题一定要是相同的。
因为“有主题的阅读”是“主题阅读的灵魂”。
精读文、略读文、课外拓展课文的组合是“以文带文”的基础。
通常我们在组合课文时会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整合。
人教版的单元主题课文是精读文,课外文章或诗歌是略读课文。
“以文带文”应该是“以难带易”,所以精读文比略读文的阅读难度稍微大些。
篇幅长短搭配做到“篇幅互补,长短相宜”,即精读文长,略读文就宜短;反之,精读文短,略读文就可长一点。
二、精读文如何带略读文“以文带文”的形式多样,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如何安排课文的出场顺序是我们课题组一直研究、思考的问题。
我们通常采用以下一些方式带出课文。
1.从节选文章带出原文。
如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从《最后一头战象》的节选文,带出《最后一头战象》的原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文带文”课的四种类型
以文带文课从诞生那天起,为什么带文,带入的文章与课本中的文章是什么关系,链接二者的纽带是什么,此类问题就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以文带文的主要课型特点是一篇精读文带一篇或多篇略读文;二者的关系是:(1)得法于精读,用法于略读;(2)将精读文和略读文进行比较学习。
“主题阅读”是我们“大单元主题教学”的老师。
我们的以文带文课型是从“主题阅读”借鉴来的。
我们应认真地向“主题阅读”学习。
一、“得法于精读,用法于略读”,这是以文带文课的第一种类型——迁移运用型。
其基本特点就是人教版课本上的文章领悟方法,配套教材或其他选文阅读中迁移应用方法,目的是促进方法技能的内化和习惯的养成。
比如,《乡下人家》选自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导语中要求“走进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并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由此可见,本单元训练重点是语言品味积累,但在这之前,应先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
老师引导学生谈谈“乡下生活给你什么感受”,然后看看“文中描写了乡下人家哪几处生活场景”,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画成了如下思维导图——
借助思维导图,整体把握了文章结构,再品味语言就不至于支离破碎。
画思维导图只是一种策略,借助思维支架理清文章结构、思路的策略。
之后,老师让学生应用“画思维导图”这种方法,阅读配套教材《语文帮》上的选文《故乡的芦苇》,画出作者的记叙思路。
这就是一个迁移运用型以文带文的实例,目的在于教会学生用画思维导图的方法理清文章结构、思路。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有必要,但不是语文本体性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悦生活美好,都只是阅读训练的活动载体,教会学生阅读策略才是这节课的本体性内容。
老师还教过《自然之道》,四年级下册第三组,单元导语要求“抓住文章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并围绕‘大自然的启示’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
课文阅读之前,王营营指导学生听写课文中几个四字词语:争先恐后、鱼贯而出、饱餐而去、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后悔莫及——然后让学生反复读一读,前后连起来说话。
学生发现,不经意间竟然概括出了文章主要内容!老师轻轻一点,学生就领悟了“抓住文中关键词语前后连缀起来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这种方法好用不好用?接下来,可以让学生读配套教材选文《蛇与庄家》。
这也是迁移应用型以文带文。
换一种教法,《自然之道》写了一件什么事?什么时间,什么人,到什么地方去干什么,遇到了什么事,他们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最后明白了什么道理——按照记事文章的要素提取主要信息,连缀起来就是文章主要内容。
这种方法更有普遍性。
感悟了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接着阅读其他文章,比如课本上小短文《“打扫”森林》。
反复应用,由懂到熟,熟能生巧,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就形成了。
说到精读、略读,我看法略有不同。
人教版课本上的精读、课外的略读,这只是“一般而言”,不必机械理解。
有时候,课本上的文章很烂,还有必要精读吗?几分钟、十几分钟看一看,放过去了事。
配套教材或老师自己选的文章是精品,反倒可以多花点时间。
那是另一个话题。
二、“比较异同型”,是以文带文的第二种类型,其基本特征正如陆恕老师所言:“将精读文和略读文进行比较学习”。
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是以“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为主题编排的,选入了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金钱的魔力》。
单元导语要求“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其中第一篇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就选入了《小嘎子与胖墩比赛摔跤》《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三个片段。
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的写法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如小嘎子侧重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严监生突出了伸着两个指头的动作细节,“凤辣子”则出现了大段的外貌描
写和语言描写。
即使是人物动作描写,具体写法也有区别,小嘎子是一连串的连续动作,严监生是伸着两个指头的动作特写。
老师教学这一课,一上课就打出“自学提示”,要求学生“比较阅读三个片段,划出其中的精彩语句或段落,想一想,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不同之处,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这里进行的就是比较阅读,是层次较高的一种阅读训练。
假如换一种教法,先重点指导学生精读《小嘎子与胖墩比赛摔跤》,分析作者描写人物用了哪些方法,为什么要用这些方法;然后再阅读《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两个片段,看看与描写小嘎子的方法有哪些异同,这便接近以文带文了,只不过带的还是课内的片段。
假如再换一种教法,先比较阅读课内三个人物描写片段,再拓展阅读配套教材《语文帮》里贾平凹的《我的老师》,比较人物描写方法的异同,这便是典型的“比较异同型”以文带文课。
同样,阅读了冯骥才的《刷子李》,也可以拓展阅读配套教材上的《苏七块》,这两篇同是冯骥才作品,风格相同,但写法上也有区别。
比较阅读要求跳出孤立的课文或片段,从更高的视点上整合、类化信息,拓展视野。
相同的写法,与课内文章相印证,加深理解感悟;不同的写法,与课内文章写法相比较,拓展认识,因而学生往往能获得更多的感悟。
三、印证巩固型是以文带文课的第三类,与比较异同型相比,要求低一些,难度小一点。
三河湖第一小学高爱静老师教三年级《太阳》一课,先围绕“远”、“大”、“热”三个特点揣摩作者“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接着阅读配套教材《语文帮》上的《月亮的自述》,看看文章写了月亮哪些特点,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这是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印证”刚刚领悟的三种说明方法,“巩固”学习收获,是典型的“印证巩固型”。
如果换一换教法:“看看作者在说明方法上与《太阳》一文有哪些异同”,要求进一步提高,就是“比较异同型”了。
四、以文带文还有第四种类型——“内容拓展型”。
同样是教学《太阳》一课,课文学完了,让学生拓展阅读《月亮的自述》,只要求学生“读读文章,看看能从中获得哪些科学知识”。
这便是内容拓展型。
学了《少年闰土》拓展阅读鲁迅小说《故乡》,只要求了解中年闰土的变化,不提出读写方法方面的具体要求,这也是内容拓展型。
“主题阅读”以文带文课没有明确的类型划分,我们区分出了四种类型,将课本文章与带入文章的联系进一步类化,更便于老师们具体操作。
教学实践中究竟采用哪种类型,既要看文本特点,又要看时间是否允许,更要看学生发展需要。
基本要求存乎于心,灵活运用,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发展,我们的意图就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