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案与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精选4篇)

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精选4篇)

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精选4篇)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精选4篇)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导学案篇1课程标准内容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活动建议:组织讨论,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作用标准解读:1、把秦汉时期定位为“统一国家的建立”有什么意义?统一国家是秦汉时期最重要的特征,也是这个时期对中国历史作出的最大贡献。

它不仅仅是秦汉时期的一个重要现象,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甚至是中国文明本身的一个重要特征。

换言之,把统一国家建立作为学习主题,是以整个中国古代时期统一国家发展的历史为背景和学习目标的,是把统一国家作为整个中华文明的重要方面或内容来学习的。

2、如何在统一国家建立的背景上“评价”古代帝王?首先要理解什么是“大一统”,这是古代人的说法。

汉武帝的“大一统”是借用了《公羊传》的说法,是用“春秋大一统”的观念,来表现当时加强集权的措施。

以此来评价汉武帝,可保证这个评价的基本方向是沿着统一国家建立的学习主题进行的。

同时也可说明,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顺应了统一国家建立的历史潮流,是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的,因而这个评价基本上是肯定的。

3、单纯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能否提供评价的全部资料?但评价历史人物不应仅仅停留在这样的一个方向上,任务是复杂的,他的历史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对历史的作用不是单纯的。

因此,除了在历史发展潮流的主流之外,还应考虑通过其他方面对历史任务进行全面认识和评价。

比如汉武帝,增加些有关他好大喜功、滥用民力、文学修养、过而能改、家庭不和、残酷杀戮等方面的小资料,可丰富其人物形象,有助于对他进行全面评价。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本课的讲授将与多媒体课件和历史小品有机结合,通过情景拟想、阅读概括、联系对比等多种方式启发学生思考。

并通过小论文的形式初步学习全面的评价历史人物。

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5、“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最相似的是()
A、实施背景B、根本目的C、实施过程D、实施结果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失作业,而大饱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相同颜色的马驾车),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
——《汉书·食货志》
(1)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
(2)汉初这样荒凉的景象是怎样造成的?
(3)材料中的“上”是谁?他和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改变这种景象?出现了什么结果?
学教反思
滦南12课大一统的汉朝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
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
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
教学重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西汉初期,经济萧条,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
和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和,注重发展。
2、文景时期,注重“”,社会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出现了繁荣景象,史称“”。
3、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的建议,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后来又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温馨提示:汉武帝的大一统,指政治上统一于皇帝,思想上统一于儒家思想。)
3、讨论:结合前一课中的秦始皇陵,对比汉文帝对修自己陵墓的要求,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为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1.识别历史人物,有助于了解历史。

下图中人物是( )A.汉高祖 B.汉武帝C.汉景帝 D.汉文帝2.汉武帝时设立的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的官吏是( )A.锦衣卫 B.刺史 C.太尉 D.节度使3.下图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

汉武帝为消除诸侯王对皇权的威胁,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削藩” B.推行分封制C.实施“推恩令”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班固《汉书》中“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记载的是汉武帝巩固统治的哪一措施( )A.实施“推恩令”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实行盐铁专卖 D.统一文字5.“贤良对策治春秋,抑黜诸家孔孟求。

儒术推明官学校,茂才时逢盛根由。

”这首诗歌中的场景开始于( )A.秦始皇统治时期 B.汉武帝统治时期C.汉高祖统治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6.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实施这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A.强化君权神授思想 B.繁荣思想文化C.扩大地方权力 D.强化大一统7.汉武帝为加强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采取的措施是( )A.建立刺史制度 B.实行盐铁官营、专卖C.实施“推恩令” D.实行休养生息政策8.他和卫青在漠北战役中大败匈奴,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府第,他却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为由拒绝收下。

这里的“他”是指( )A.蒙恬 B.主父偃 C.霍去病 D.王昭君9.[2017·柳州市期末考试]汉武帝时期,为了巩固大一统王朝所采取的措施有( )①颁布“推恩令”②削夺列侯爵位③实行禅让制④实行盐铁专卖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10.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 )A.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等全部统一于中央,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B.只是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C.消除王国的势力,使诸侯王不再与中央作对D.革除秦朝的一切弊病,沿用秦朝的政治制度11.某校七年级(1)班的同学们在学习本课时,对汉武帝的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措施进行了讨论,请你参与进来并回答相关问题。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选择题1.某部电视剧的开篇序幕中说: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请问,这里的“他”指的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成吉思汗2.汉初刘邦大封刘姓子弟为王,建立诸侯国,想以此确保刘家天下,但汉武帝却要“削藩”,其主要原因是( )A.为了推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为了进一步充实国库,发展国家经济C.国家已经强大,不再需要诸侯国的保护D.诸侯王势力膨胀,直接威胁到中央集权3.公元前106年,西汉武帝将全国103个郡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置刺史1人,刺史“奉诏条察州”,主要依据“六条问事”,因郡守和国相官秩为二千石,故在六条法律条文中有四条是针对“二千石”的。

这说明刺史制度的建立( )A.完善了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机构B.均衡了州郡和封国的地方权力分配C.消除了地方豪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D.重在发挥太守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4.汉武帝以后,地方上的诸侯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无力和中央抗衡。

下图中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项措施的关系最密切()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实行“推恩令”C.连年征战D.实行郡县制5.西汉在汉武帝在位时达到鼎盛。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有( )①收回地方铸币权②盐铁官营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④奖励工商业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6.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因为( )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发挥B.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儒家思想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D.汉武帝任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了大官7.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8.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封建帝王。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学案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学案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秦始皇实施的是暴政,刑罚残酷,激起反抗;汉文帝实施的是仁政,减轻刑罚,“以德化民”,反而促进社会的安定。秦始皇好大喜功,徭役、兵役繁重,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汉文帝奖励农耕,减轻徭役兵役,社会经济因而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17.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安定北边,都曾派兵大举反击啊一游牧民族的进扰( )
A.突厥B.女真C.契丹 D.匈奴
18观察右图,其反映的信息包括( )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击败匈奴,安定边疆
③铸造钱币,兴修水利 ④奖励耕战,变法图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19《大汉天子》是近几年的一部热播电视剧,“大汉天子”为推进我国首次大一统格局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方面,他采取的最重要一项措施是( )





1.文景之治,先引导学生阅读“导入框”,带入西汉建立庆功宴的喜庆氛围。后提出问题:“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
再进一步问 “汉初这样一片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荒凉景象是怎样造成的?”
讨论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是汉初统治者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2.学生归纳汉初统治者采取的主要措施:
A.设司隶校尉 B.实行“推恩令”
C.北击匈奴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汉武帝为解决诸侯国势力过大问题,曾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汉武帝是接受了哪位大臣的建议采取这项措施的?( )
A.董仲舒 B.主父偃 C.卫青 D.司马相如
21.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许多萃萃学子进人国家高等学府深造的梦。汉武帝时,学生要进人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必须到( )

七年级上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学案

七年级上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学案

七年级上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及表现;熟记汉武帝的大一统。

2、能力目标: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汉朝兴盛,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学习难点】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阅读课本1.复习导入,请一名学生自述汉朝的建立,引起学生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67页的引言,并找出汉高祖刘邦的话,你认为汉高祖的话有没有道理?汉高祖建立汉朝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汉朝统治者是怎样进行统治的?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本课。

二、精读教材,自主学习:1、西汉初年几代皇帝采取哪些措施发展经济的:(1)减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重_________________(2)提倡________________(3)重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取得的效果:粮仓____________铜钱___________ ,历史上把汉文帝,汉景帝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________________2、通过学习,给我们的启示:文景两帝----节俭治国---- _________秦始皇-----奢侈残暴---- _________3、汉武帝是如何逐步削弱诸侯国势力的?达到怎样的效果?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谁提出来的?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这一建议?4、填空。

⑴公元_______年,外戚_________夺取政权,西汉灭亡。

⑵公元_______年,参加过农民起义的西汉皇族________称帝,定都______,史称____________。

⑶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____________。

4、东汉的统治:三、交流展示,能力提升。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学案)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学案)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案)【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基本史实。

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前预习】1、西汉建立后,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2、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哪两措施?3、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哪家的学说?4、董仲舒的建议为什么被汉武帝所接受?【课前小练】1.汉初吸取秦亡教训,实行政策,文景时期重视“”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史称“”,2、汉武帝的大一统的措施(汉武帝的功绩)(1)政治上:接受的建议,削弱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2)思想上:接受建议,“、”,以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3)文化:推行教育,在长安兴办,以为主要教材;(4)军事上:派将军和取得反击匈奴的决定性胜利。

(5)民族关系上:两次派出西域,沟通了与西域的联系(6)经济上:盐铁官营,统一铸造钱币。

使西汉进入时期,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大一统。

【重难解析】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削弱封国势力,使其越分越小,再也无力与中央政权对抗,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使儒家思想成为法定的封建统治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当堂评价】1、我国古代最高学府太学创办于哪时?A.秦始皇时期B.汉文帝时期C.汉景帝时期D.汉武帝时期2、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A.孔子B.王充C.张衡D.董仲舒【归纳与反思】【课后作业】1、“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A.创立中央集权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C.稳固大一统局面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2、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颁布“推恩令”B.设西域都护府C.加强监察制度D.推行儒学教育3、董仲舒因功而受到汉武帝尊敬和后裔纪念,他最主要的功劳是A.提出“焚书坑儒”的主张B.提出与匈奴和亲的策略C.提出“独尊儒术”的主张D.提出“推恩令”的策略4、汉武帝为巩固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有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颁布推恩令③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④设置西域都护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5、初年曾经出现过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局面。

七年级历史 第12 课 大一统的汉朝 学案

七年级历史 第12 课  大一统的汉朝 学案

第12 课大一统的汉朝【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及表现;熟记汉武帝的大一统。

2、能力目标:学习本课,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汉朝兴盛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重点难点】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学习过程】导入框:汉高祖宴群臣的故事。

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他就是因为深得人心,知才善用,才打败项羽。

但是,得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难。

汉高祖建立汉朝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汉朝统治者是怎样进行统治的?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文景之治1.休养生息政策:原因: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2.文景之治措施: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④结果:①___________②__ ___________二、汉武帝的大一统:1、原因:① 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2、措施:①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②思想上,___________________3、结果: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始进入__________________三、东汉的统治1、西汉灭亡于__________年。

2、东汉建立于__________年,定都__________,建立者__________。

3、光武中兴是_________在位时的局面。

4、东汉衰落5、东汉瓦解合作探究:1、课本68页“动脑筋”。

2、汉武帝和秦始皇分别是怎样对待儒家学说的?3、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4、比一比:秦始皇与汉武帝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谁的功劳大?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四位皇帝在位的先后顺序是()①汉高祖②汉武帝③汉文帝④汉景帝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①③④②D、①④③②2.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政策的客观原因是()A.吸取秦亡的教训B.重视“以德化民”C.经济困难D.人心思安3.以注意节俭而著称的西汉皇帝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4.西汉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项是()A.中央实行盐铁专卖B.平定“七国之乱”C.颁布“推恩令”D.发行五铢钱5、汉武帝与秦始皇的做法最不同的方面是()A、政治制度B、对待匈奴的态度C、对待儒学的态度D、开发边疆地区6、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目的是()A、抨击其它学说B、推行儒家教育C、破格录用人才D、加强中央集权7、西汉的鼎盛时期是在()A、汉高祖统治时期B、汉武帝统治时期C、汉文帝统治时期D、光武帝统治时8. 阅读下列材料:“到这个时期(西汉),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

七年级人教版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课后训练.doc

七年级人教版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课后训练.doc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知识梳理一. 文景之治1原因:①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 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②文帝、景帝奖 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

2表现: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二. •汉武帝的大一统1在政治上,经济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① 政治: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② 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

2大一统的出现:汉武帝时候,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 鼎盛时期。

三. 东汉的统治1东汉的建立: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西汉灭亡。

不久,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

公元25年,参加过农民起义的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刘秀就是光武帝, 襄樊枣阳人。

2 “光武中兴”:为了使社会安定下来,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 吏,任用清廉官史。

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 武中兴”3东汉'的衰落: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十分黑暗。

整治黑暗的局面持续 到东汉末年,最终导致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爆发。

东汉名存实亡。

课堂预习1赭质文帝、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知识点二汉武帝的大一统2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3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

知识点三东汉的统治4公元25年,参加过农民起义的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互动课堂知识点一文景之治1. 西汉初,提倡节俭,重视农业生产,社会比较安定,开始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A.文景之治B.高祖之治C.武帝强盛2. 汉初统治者减轻农民负担的最终目的是(A )A.巩固封建统治B.发展农业生产C.使百姓生活富裕知识点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3.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是(D )A.卫青B.主父偃C.王莽4. 汉王朝进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鼎盛时期是在下列哪一个帝王时期(C )A.汉文帝时期B.汉景帝时期C.汉武帝时期D.汉元帝时期知识点三东汉的统治D.贞观之治 D.提局综合国力D.董仲舒5建立东汉王朝的帝王是(D )A汉武帝B汉文帝C汉景帝D光武帝课堂演练一单项选择题1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B )A诸子百家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C法家和墨家D道家和兵家2.为了实现在思想上的高度统一,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B )A.引入佛教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设立太学D.削弱王国势力3.为了宣扬封建正统思想,西汉时期出现了国家举办的学校,并成为我国古代最高学府的太学。

历史: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导学案(人教版七上)

历史: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导学案(人教版七上)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课程导入】秦朝灭亡后,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出现了强大的汉朝。

你知道汉朝为什么分为西汉和东汉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西汉初年将相出行乘坐牛车而不坐马车?后来为什么又会出现了“文景之治”?你知道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吗?为什么在汉武帝统治时期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你知道董仲舒吗?为什么他的陵墓叫做“下马陵”?西汉时期的“太学”和我们今天的大学是一回事吗?汉武帝汉代讲学图什么是“光武中兴”?“强项令”是谁?外戚和宦官在东汉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东汉政权是怎样衰落的?强项令跋扈将军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共同学习这一课,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知识网络】【学习探索】1.史书记载,汉朝初年,汉高祖刘邦上朝时找不到纯一色的四匹马,大臣上朝时只能乘牛车。

而在汉武帝时期,百姓都很富裕,国家粮仓装满粮食,国库钱币充足。

你能向同学们说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吗?2.如果你是一位汉朝的政治家,你会劝说汉武帝接受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政治主张来治理国家?为什么?思想家思想主张的相同点思想主张的不同点在政治上的影响韩非子董仲舒4.本课知识点较多,特别是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光武帝这几位皇帝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和作用。

你可以根据他们在位的先后次序,设计一幅历史线索图,形象直观地进行归纳。

【自我测评】一、选择题1.哪位皇帝在位时,西汉处于鼎盛时期?()A.汉高祖B.汉景帝C.汉武帝D.光武帝2.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它的主要教材是()A.儒家经典B.道家经典C.法家著作D.墨家著作二、辨识题下列三幅西汉和东汉的关系图中,哪一幅是正确的?请说出理由。

三、思考题想一想,什么是“大一统”?汉武帝的哪些措施促进和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资料下载】推恩之令及酎金夺爵刘邦建立汉朝后,不断分封自己的子弟为王。

这些诸侯王可以自己任命封地内的官吏,征收赋税,实际上成为独立的王国。

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联合楚、胶西等国,发动叛乱。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单项选择1.“推恩令”是汉武帝刘彻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颁行的一项重要法令。

提出“推恩”这一计谋的大臣是( )A.董仲舒B.卫青C.李斯D.主父偃2.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借鉴古今中外有益经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我国古代也不断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分封诸侯B.任命郡守C.设置刺史D.颁布“推恩令”3.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

……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

”这一改变开始于( ) A.秦始皇B.汉武帝C.汉高祖D.汉文帝4.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此建议( )①主张大力推行儒学教育②使太学在全国各地普遍设立③有利于思想上的大一统④使士人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A.①② B.①③C.②③D.①④5.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本质上体现了( )A.法家的衰落B.中央集权的强化C.加强思想控制D.注重儒家学说6.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实证。

下图所示文物,反映的基本史实是( )A.汉代学校的兴办B.商鞅舌战群儒C.孔子创办私学D.西域政权使者到长安7.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

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

这反映了汉朝( )A.实行冶铁官营B.铁官代行地方政务C.实行休养生息政策D.铁器成为官方专用8.他和卫青在漠北战役中大败匈奴,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府第,他却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为由拒绝收下。

这里的“他”是指( )A.蒙恬B.主父偃C.霍去病D.王昭君9.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

”使这个“新的朝代”开始进入鼎盛时期的帝王是( )A.汉高祖B.汉景帝C.汉光武帝D.汉武帝二、组合列举10.汉武帝针对国家面临的问题,采取了一些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代》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代》学案

《第12课大一统的汉代》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等大体史实。

2.通过试探和探讨“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培育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熟悉汉武帝的大一统关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进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课前预习、课内探讨】(我学习,我欢乐;我试探,我收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文景之治1.出现原因⑴汉高祖时:①②③⑵文帝、景帝时:①②③2.出现朝代:二、汉武帝的大一统1.措施:⑴政治上:⑵思想上:①②2.作用:3.结果:1.“汉初这样一片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荒凉景象是怎样造成的?”2.回忆一下前一课中的秦始皇陵,对比汉文帝对修自己陵墓的要求,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再对比一下他们在位时的作为,说说你的看法。

【自我测评】(细心造就成功!)1.汉武帝雄才粗略,他在位时期,公布“推恩令”,实行“免除百家,独尊儒术”的要紧目的是()A.增强中央集权B.排斥异己C.放权于侯国D.平定兵变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流……”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

其中“汉武”最要紧的功绩是()A.创建中央集权B.终止割据,实现国家统一C.稳固大一统局面D.统治期间显现盛世局面3.为了增强中央集权,减弱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汉武帝所采取的方法是()A.公布“推恩令” B.设西域都护府C.增强监察制度D.推行儒学教育4.董仲舒因功而受到汉武帝尊重和后裔纪念,他最要紧的功劳是()A.提出“焚书坑儒”的主张B.提出与匈奴和亲的策略C.提出“独尊儒术”的主张D.提出“推恩令”的策略5.观看右边的“讲经图”(汉代画像砖),这是哪一名皇帝时期兴办太学的实证?()A.汉高祖刘邦B.汉武帝刘彻C.汉光武帝刘秀D.蜀汉皇帝刘备6.电视持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大体了解,其治国核心思想源于()A.法家思想B.道家思想C.儒家思想D.墨家思想7.以下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是()..A.汉高祖B.汉武帝C.汉文帝D.光武帝8.汉武帝时期的学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同意儒家教育,必需到()A.长安B.洛阳C.咸阳D.开封9.阅读以下材料:“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七年级历史上册 《大一统的汉朝》同步练习3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大一统的汉朝》同步练习3 人教新课标版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1.西汉初年,牲畜奇缺,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有的只能乘牛车。

这表明当时经济,到处一片景象。

面对这种形势,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措施包括: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和负担,注重发展;奖励努力的农民,关心;提倡,以身作则;重视。

出现了的盛世局面。

1.萧条荒凉徭役兵役赋税农业生产耕作农桑节俭“以德化民”文景之治2.汉武帝雄才大略,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集权。

措施有;政治上允许诸侯王建立,削弱势力。

思想文化上实行“”;推行教育,兴办。

西汉王朝在、、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时期。

2.小诸侯国王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太学政治经济事文化全盛3.公元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西汉灭亡。

公元年,刘秀称帝,定都,史称。

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

3.9 25 洛阳东汉光武中兴例 1。

读下面材料可知,当年董仲舒晚年辞官在家著书,朝廷仍不断遣使向他请教。

在董仲舒死后,一次武帝经过他的墓地,特意下马,后称“下马陵”。

思考、讨论回答以下问题:(1)谈谈汉武帝为什么要这样做?(2)从这两件事你对汉武帝有何看法?它对现代有何启示?点拨:解答此题可结合汉武帝的人才观以点带面,由古到今进行说明。

从对董仲舒的器重联系到对其他人才的重用,如卫青、主父偃、霍去病等。

今天强国可借鉴古代兴汉的人才政策。

答案:(1)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这两件事都反映了汉武帝对董仲舒的怀念与敬仰。

两件事反映了汉武帝对人才的珍惜与尊重。

武帝即位后,就下诏令各郡县推荐人才讲亲自命题考察。

董仲舒等一批人才就是这样发现的。

出身贫寒的主父偃也得到了破格提拔,甚至一年竟将他升官四次。

出身奴仆的卫青,做了大将,都说明汉武帝的英明。

(2)像汉武帝这样尊敬人才、爱惜人才的观念,在今天应当效仿。

培养人才、广招人才虽然已成为一种风尚,但在使用人才上还有不少问题。

如不重视人才,重庸才、重阿谀逢迎之“才”的人也大有人在。

七年级历史上第12课 大统一的汉朝 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第12课  大统一的汉朝 学案

第12课大统一的汉朝一、学习目标:1、了解“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2、掌握并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难点:如何理解“大一统”的含义三、学习过程:(一)、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1、西汉建立:公元前年,建立汉朝,定都。

2、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减轻农民的、和赋税负担。

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提倡节俭,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

在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汉朝出现过第一个盛世局面。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1、政治上,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2、经济上,汉武帝将地方的、,收归中央;中央统一铸造发行,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3、思想文化上,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的建议,“,”,就是把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

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

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4、军事上:年,汉武帝派、进攻匈奴,取得胜利,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总之,汉武帝在位时,西汉出现了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

三、东汉的统治1、公元9年王莽夺权,西汉灭亡;2、公元年,(光武帝)建立东汉,定都。

经过刘秀改革,使社会安定,经济状况好转,历史上把这个时期的统治称为“”。

当堂练习题:1、儒家思想在我国占统治地位开始于()A、春秋战国B、秦朝C、西汉D、东汉2、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是()A、.开元盛世 B.、大一统C、.文景之治 D.、贞观之治3、西汉“大一统”这一概念的核心是()A、皇帝代表天统治人民,臣民听命于皇帝由、董仲舒发展儒家学说而提出C.、适应休养生息的要求D.、“大一统”即管辖疆域的大统一4、汉武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是()A.“推恩令”B.统一铸五铢钱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推行儒家教育5、阅读材料:材料一农业是天下的根本,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同步作业含解析卷 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同步作业含解析卷 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维度一、夯实基础,对点精练(精准练习显高效)知识点一“推恩令”的实施【重难点】1.(2022年湖北襄阳)东汉史学家班固在其著作《汉书》中称赞汉武帝雄才大略。

能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创立皇帝制B.颁布“推恩令”C.实行科举制D.废除丞相制2.(2022年江苏宿迁)“古之贵者不乘牛车,汉武帝推恩之末,诸侯寡弱,贫者至乘牛车”。

材料说明推恩令A.打击了豪强地主。

B.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C.解除了封国威胁D.强化中央对经济控制3.(2022年湖南怀化)西汉初年,湖南历史上第一个诸侯国长沙国建立。

长沙国建立初期,管辖面积相当于今天湖南面积的1.5倍,到了汉平帝时,长沙国的面积不及它建国初期的五分之一。

出现这种局面最有可能的原因是A. 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C. 刺史制度的建立D. “推恩令”的推行4.(2022·湖南长沙·一模)(汉武帝后)那总是穿插进诸侯国土之间,郡的土地与诸侯国的土地犬牙交错,使诸侯国不能连成片,并且郡县总是占据或扼守着有利地形。

这一做法的目的在于A.使诸侯国无力与中央抗衡B.促进民族间的交融与交流C.利用诸侯国牵制那县权力D.使尊崇儒术政策得以推行知识点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重难点】5.(2022年江西)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至汉成帝永始三年(公元前14年),梁国按朝廷命令共分出十七个侯国。

朝廷的这种做法A. 废除了郡县制度B. 增强了地方势力C. 导致了西汉灭亡D. 削弱了诸侯实力6.(2022年重庆A卷)汉武帝设《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后又将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官职名)一律罢黜,形成儒家独尊局面;还建立太学,培养儒生官僚。

这些举措A.适应了大一统王朝的需要B.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C.解除了诸侯对朝廷的威胁D.延续了“无为而治”思想7.(2022·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莘莘学子进入国家高等学府深造的梦。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一、文景之治1.原因(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

(2)汉高祖和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2.措施: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提倡节俭,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

3.结果: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史称“文景之治”。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1.措施(1)政治: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无力与中央抗衡。

(2)思想: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3)文化上: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这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

2.大一统的出现:汉武帝时候,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三、东汉的统治1.西汉灭亡: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西汉灭亡。

2.东汉的建立:公元 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3.光武中兴:光武帝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光武中兴。

4.东汉的衰落: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东汉末年,爆发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问题1】汉武帝为什么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探究:(1)汉初,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无法适应汉武帝时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核心是把儒家学说提升到“独尊”的地位,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3)汉武帝推行的“儒术”,与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它经董仲舒的改造、发挥,吸收了法家、道家学派的一些思想。

(4)这种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这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问题2】汉武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大一统”的局面?探究:(1)汉武帝时,西汉王朝进入全盛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推行和巩固大一统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学案(人教新课标)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学案(人教新课标)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学习目标】1、汉武帝的大一统(∨)【知识梳理】一、文景之治1、原因:吸取的教训。

2、人物:汉文帝、汉景帝3、表现:重视“”,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历史上称文景时期的统治为“”。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1、政治:接受的建议,实行政策,削弱诸侯国势力。

2、思想:接受的建议,“”,把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

3、文化:大力推行教育,在长安举办,以为主要教材。

4、影响:汉武帝时期,西汉在、、、经济和军事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时期。

【自主检测】一、选择题1、汉初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2、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是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3、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

汉武帝的治国核心思想来源于()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4、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令分子弟以地,侯之!’”文中的“上”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下列事件与他有关的是()A.始称皇帝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昭君出塞D.创立科举制度5、我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所用教材分别是()A.国学、道家经典 B.府学、儒家四书五经C.太学、儒家四书五经 D.太学、法家著作6、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二、非选择题1、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请回答:(1)材料中的“秦皇”在巩固统治的的措施中,在政治方面,除自称皇帝总览大权外,他还建立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2)材料中的“汉武”为完善“大一统”在思想上采纳谁的什么建议?(3)“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024-2025学年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学案1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024-2025学年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学案1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同步精品学案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核心素养】1.研读图文史料,了解汉武帝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方面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史料实证)2.识读《西汉形势图》,认识西汉是当时世界上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国家之一(时空观念、家国情怀)3.理解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评价汉武帝(唯物史观)4.通过学习汉武帝大一统,认识到国家统一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家国情怀)【知识梳理】一、削弱地方势力研读右栏史料,结合教材分析西汉初年中央面临着哪些问题。

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效果如何?1.问题:诸侯王势力强大,地方豪强兼并土地,这两股势力成为统一国家内部的离心力量。

2.措施:(1)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诸侯王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划归临近的郡管辖。

(2)下令将一些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打破其原有的社会关系。

3.效果: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二、推动经济的发展1.农业右图为汉代的新型农具,说出它的名称及作用。

除此以外,汉武帝还采取了哪些发展农业的措施?(1)农具:新型播种工具耧车的发明,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

(2)其他措施:重视兴修水利,新修建的六辅渠、白渠等水利工程,灌溉田地数万顷,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2.手工业:纺织、冶炼、制陶、酿造等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3.结合汉武帝时期所铸造的货币,完善这一时期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并回答这些政策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1)政策: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下令对商人征收车船税。

(2)作用: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大大加强,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三、尊崇儒术右图人物是谁?结合右图人物回答汉武帝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这些举措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1.人物:儒家董仲舒。

2.举措:(1)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同步练习3 新人教版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同步练习3 新人教版

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内容标准】(1)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选择题1.(2015·江苏连云港·29)右侧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

为消除图中反映的威胁兵权的因素,汉武帝()A.实行“削藩” B.推行分封制C.颁布“推恩令” D.宣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C2.(2015·江苏淮安·15)下列属于清朝加强君权措施的是()①焚书坑儒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设立军机处④大兴文字狱⑤设立锦衣卫A.①④ B.②③C.②⑤ D.③④【答案】D3.(2015·江苏泰州·32)提示历史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列因果搭配错误的是()A.刺史的设置——加强了对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监督检举B.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C.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D.闭关政策——导致了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答案】A4.(2015·浙江温州·17)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对中国政治形成了长期的影响。

下列能反映这一影响的史实有()①汉——颁布“推恩令”②唐朝——轻徭薄赋③北宋——杯酒释兵权④明朝——改土归流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5.(2015·浙江台州·14)长城增修加固后,长城沿线地区()A.汉族文明高度发展 B.边疆守备日渐废弛C.农耕经济不断繁荣 D.中央集权空前加强【答案】C6.(2015·山东烟台·2)“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文中“推恩之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A.削弱了王国势力 B.促成了“文景之治”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D.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答案】D7.(2015·山东东营·3)右图是《汉代讲学图》,请你判断一下,他们讲学的内容应该是()A.儒家学说B.法家学说C.兵家学说D.墨家学说【答案】A8.(2015·四川内江·1)汉武帝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溪中学七年级(上)历史学案
课题:第12 课大一统的汉朝主备:温敏敏审核:赵礼宏
【教师寄语】感知汉朝兴衰,借为振兴中华之用!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及表现;熟记汉武帝的大一统。

2、能力目标:学习本课,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汉朝兴盛对于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一、自主学习
1:文景之治
(1)文景之治的表现:
(2)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
2:汉武帝的大一统
(1)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王的实力,汉武帝接受的建议,采取的措施:。

(2)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下集聚了很多的门客,他们经常指着中央,批评皇帝的政策。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汉武帝接受的建议,“,”。

就是把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汉武帝大力推行教育,在长安举办。

,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以儒家的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

(3)汉武帝时期,西汉王在、、和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全盛时期。

4:东汉的统治
1、年,外戚夺取政权,西汉灭亡。

公元年,参加农民起义的西汉皇族称帝,建立东汉,刘秀就是汉光武帝。

在的统治期间,社会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这个时期史称“”。

二、合作探究
1、重温历史,感悟生活:假如你是西汉时期的文帝,景帝,为使国家富强,社会安定,你将采取哪些措施?结果怎样?
2、假如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名学生,要想到最高学府求学,应去哪儿?会学到什么内
容?和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何区别?
三、巩固练习
1、为巩固统一,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施的相同措施是()
A.统一文字
B.统一货币
C.统一度量衡
D.盐铁官营
2、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

下列情节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是()
A.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后来又让他负责修筑万里长城
B.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C.唐朝在广州、泉州等主要港口设市舶司,鼓励商人用交子进行商品交易
D.明朝时锦衣卫经常向皇帝汇报臣民的一举一动
四、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明察秋毫
1、“文景之治”是指()
A、西汉初年的清明政治统治局面
B、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
C、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安定局面
D、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
2、下列四位皇帝在位的先后顺序是()
①汉高祖②汉武帝③汉文帝④汉景帝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3、西汉时期,提倡节俭并能以身作则的皇帝,最突出的是()
A、汉文帝
B、汉高祖
C、汉武帝
D、汉景帝
4、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目的是()
A、抨击其它学说
B、推行儒家教育
C、破格录用人才
D、加强中央集权
5、汉武帝与秦始皇的做法最不同的方面是()
A、政治制度
B、对待匈奴的态度
C、对待儒学的态度
D、开发边疆地区
6、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本质上体现了()
A、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B、加强思想控制
C、注重儒家学说
D、中央集权的强化
7、西汉的鼎盛时期是在()
A、汉高祖统治时期
B、汉武帝统治时期
C、汉文帝统治时期
D、光武帝统治时期
8、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是()
A、卫青
B、主父偃
C、王莽
D、董仲舒
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夯实基础
材料一:民失作业,而大饥谨。

……人相食,死者过半。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
材料二: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

————汉文帝
材料三:农,天下之本也。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景帝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景象?造成这一景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三可以看出,文帝、景帝都很重视什么?在实践中他们又是如何去做的?
(3)结合今天的现实,谈一谈你对文帝、景帝的做法有何看法?
拓展延伸
10、毛泽东曾在《沁园春·雪》的词中满怀激情的写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惜秦皇汉武……”毛泽东在他的词中把“秦皇汉武”相提并论,请用一句话概括秦始皇、汉武帝的最主要的历史功绩?
教学(学习)反思:
第12课学案检测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A 4D 5C 6D 7 B 8 D
二、材料题:
(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社会贫穷;秦朝的暴政和秦末战乱导致。

(2)他们都重视农业生产;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戒百官关心农桑。

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3)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文帝、景帝的做法正是务本的表现。

目前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三农”问题,这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富强。

三、简答题: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汉武帝在位时期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第12课学案检测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A 4D 5C 6D 7 B 8 D
二、材料题:
(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社会贫穷;秦朝的暴政和秦末战乱导致。

(2)他们都重视农业生产;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戒百官关心农桑。

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3)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文帝、景帝的做法正是务本的表现。

目前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三农”问题,这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富强。

三、简答题: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汉武帝在位时期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第12课学案检测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A 4D 5C 6D 7 B 8 D
二、材料题:
(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社会贫穷;秦朝的暴政和秦末战乱导致。

(2)他们都重视农业生产;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戒百官关心农桑。

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3)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文帝、景帝的做法正是务本的表现。

目前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三农”问题,这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富强。

三、简答题: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汉武帝在位时期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第12课学案检测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A 4D 5C 6D 7 B 8 D
二、材料题:
(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社会贫穷;秦朝的暴政和秦末战乱导致。

(2)他们都重视农业生产;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戒百官关心农桑。

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3)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文帝、景帝的做法正是务本的表现。

目前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三农”问题,这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富强。

三、简答题: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汉武帝在位时期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第12课学案检测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A 4D 5C 6D 7 B 8 D
二、材料题:
(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社会贫穷;秦朝的暴政和秦末战乱导致。

(2)他们都重视农业生产;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戒百官关心农桑。

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3)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文帝、景帝的做法正是务本的表现。

目前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三农”问题,这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富强。

三、简答题: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汉武帝在位时期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