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课件4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

合集下载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剖析60页PPT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剖析60页PPT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剖析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ppt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ppt
听说法又被称为口语法、结构法、语言学 法、句型法、耳口法等。
2019-9-15
感谢你的欣赏
25
1、听说法的历史背景 2、听说法的主要代表人物
1)弗里斯(C.C Fries) 2)拉多(do) 3、听说法的理论基础 1)语言学的理论基础 2)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2019-9-15
感感谢你的欣赏
30
五、自觉对比法(附自觉实践法)
同母语比较 掌握系统的语言知识 大量的反复练习 最终达到熟巧
1、自觉对比法产生的背景 2、自觉对比法的理论基础
教育学 语言学 心理学
2019-9-15
感谢你的欣赏
31
3、自觉对比法的基本原则 1)用母语讲解外语 2)实践须有理论指导 3)理解地模仿 4)文字为基础 四会并重 5)典范的文学语言作为学习的材料
2019-9-15
感谢你的欣赏
1
2019-9-15
感谢你的欣赏
2
一、教学法的理论支柱
语言学原理 外语教学法的主要理论支柱 教学内容都跟语言(母语或目的语)有关
心理学原理 外语教学法的理论支柱之一 心理活动、心理过程、个性倾向、个性特征
等相当程度上影响外语教学方法
2019-9-15
感谢你的欣赏
类或分组 汉语韵母有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 汉语拼音方案类似音标(只作注音 不
作文字)
2019-9-15
感谢你的欣赏
5
2、汉语词语的特点与教学 汉语词语有趋向双音节的特点 汉语词语缺乏形态变化 汉语词语的词义引申特点
3、汉语语法的特点与教学 汉语不同层级内部组合的一致性 汉语语序的配对特点 汉语语序的变式
2019-9-15
感谢你的欣赏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与内容课件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与内容课件
汉语水平考试(HSK)实例
HSK是针对母语非汉语的留学生的汉语水平考试,主要测试留学生的汉语听、说 、读、写能力。通过分析HSK考试真题和评分标准,可以帮助留学生了解自己的 汉语水平,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汉语能力。
HSKK(汉语水平口语考试)实例
HSKK是针对留学生的汉语口语水平考试,主要测试留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和交 际能力。通过分析HSKK考试真题和评分标准,可以帮助留学生提高自己的口语 表达和交际能力,更好地适应汉语口语交流环境。
口语表达技巧
教授如何清晰、连贯地表达思 想,包括句子结构、词汇运用 和语调等技巧。
实用汉语表达
结合日常生活场景,教授学生 在不同场合下如何运用合适的 表达方式。
听力理解训练
01
02
03
听力技巧
教授如何提高听力理解能 力,包括快速捕捉信息、 推断和预测等技巧。
听力实践
通过听录音、看视频、听 新闻等多种方式,提高学 生的听力理解水平。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 与内容课件

CONTENCT

• 引言 • 汉语基础知识 • 汉语口语与听力 • 汉语阅读与写作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实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什么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定义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是指将汉语作为一门外语进 行教学,以培养学习者的汉语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
背景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开 始学习汉语,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教学对象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对象主要是非汉语母语者 ,包括外国人、华侨、华裔后代等。
为什么学习汉语
80%
文化交流
学习汉语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 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和传统,促 进中外的文化交流。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对比分析)PPT课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对比分析)PPT课件
简单来说,就是从一般到个别。先从整体描述两种语言,在选 择对比的语言项目,然后对比选出的语言项目,最后预测。
12
13
2.难度等级: 下面是二语习得专家Rob Ellis提出的六个难度等级(degrees)
⑴两种语言里语言成分相同。汉语和英语的语序都是“S+V+O”。
⑵学习者母语两个语言点对应目的语一个语言点。如英语中的 “borrow”和”lend”在汉语中都是“借”。 ⑶学习者母语中的语言点在目的语里没有对应成分。如英语中的定 冠词the、韩语敬词、泰语表示说话人性别的成分,汉语普通话中 都没有。
11
四、对比分析的步骤和难度等级
1.对比分析的步骤: ⑴描写(description): 对学生的母语和目的语进行准确、清晰的描 写。这种描写以一定的语法体系为依据。
⑵选择(selection):选择一定的语言项目、规则或结构进行对比。
⑶对比(comparison):对选择好的语言项目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对比, 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 ⑷预测(prediction):对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难点进行预测。
18
THANK YOU
19
17
⑵ 根据对比分析有些预测的错误并未出现,而出现的错误 却无法预测。 ⑶ 对比分析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影响下,只对语言的表层 结构进行对比,而且主要集中于语音、词汇、语法几个方面, 没有语义、语用、话语、文化等方面的比较,因此这种对比也 是不全面的。 ⑷ 对比分析最大的问题在于把学习者看作是机械刺激的对象, 行为主义心理学不能作为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因为语言的产出 是创造性的,不是那种刺激—反应的模式。
对比分析的背景对比分析的背景语言学家们试图为语言教师提供一种比较的方法来预测和语言学家们试图为语言教师提供一种比较的方法来预测和预防学习者在语言表达中经常出现的错误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2、都需要建立形式结构和语义结构的联系
人们学习语言都要通过形式结构了解语义结构,都要掌握 形式结构和语义结构的对应关系。 以“把”字句的学习为例: 公式:主语+“把”+“把”的宾语+谓语动词+其他成分 造句:我把书放在桌子上。 我把画儿挂在墙上。 老师把汉字写在黑板上。 * 我把饺子吃在食堂。 错误原因:形式结构和语义结构脱节。


对比分析之所以成为可能,也正是基于对 语言有如下的三点认识: 第一、各种语言之间有着许多相同点,也 有许多不同点。 第二、各种语言之间的异同点都是可以描 述的。 第三、各种语言之间的异同点是学习者在 第二语言学习中产生迁移的根源。

三、对比分析的步骤


描写→选择→对比→预测 对比分析在语言教学中的难度等级模式: A、迁移—零级:两种语言的相同点,如“主谓宾” 结构;英汉的辅音s;汉韩的“家庭”、“研究” B、合并—一级:母语中两项合并为一项,如英语动 词的时态和人称变化;越南语的有标志被动句介词 “bi”、“duoc”有是否如意之分,汉语只有一个 介词“被” C、差异不足—二级 :母语中存在目的语中无,如: 英语定冠词the,韩语的敬词;泰语中表示说话人性 别的成分


吕必松的结论:
不用“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习得”来区 分“学习”和“习得”也没有用“学习”和“习得” 来区分第二语言学习和第一语言学习。原因是:所 谓“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习得”并没有绝 对的界限,在自然环境中获得第一语言是不是都是 无意识的习得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论证。
这两个过程在实践上难以区分,第二语言习得既 包括下意识的过程也包括有意识的过程,既指自然 习得也指课堂环境的语言学习。

对外汉语教学通论2 第六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通论2 第六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
(1)偏误分析与对比分析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2)中介语理论与偏误分析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 (3)理论基础和最终目的不同 (4)对待第二语言学习者所犯错误的态度不同 有错必纠 撒手不管 重视错误、容忍错误、具体分析
第三节 汉语学习者语言系统描写
一、汉语学习者语言偏误分析 1、语音偏误: 鲁健骥《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汉语的语音偏 误分析》 中介语指的是由于学习外语的人在学习过程中 对于目的语的规律所做的不正确的归纳与推广 而产生的一个语言系统。 偏误指的是中介语与目的语规律之间的差距。 中介语的顽固性:大脑灵活性减退;抽象思维; 心理阻力
3、中介语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 (1)关于母语迁移的研究和应用 复合词、宾补共现、关联词语、“了”、“再”、 “又”、语音 (2)关于目的语知识迁移的研究和应用 过度泛化 (3)关于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研究与应用 回避、简化 (4)关于学习环境 (5)中介语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观念的影响 容忍错误、合理的教学设计
3、学习者自身的研究——心理语言学
个体特征(年龄、性别、情感、认知方式、学习策 略等)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4、学习者学习环境、文化背景、社会等级 对习得的影响——教育学、社会语言学、文化 人类学 苏曼(J.Schumann)的文化适应模式
(1)社会活动、心理 (2)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
二、语言习得环境
1、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言语输入环境、教学环境。
2、足够的语言输入是语言输出的基础,言语输入环境在 第二语言习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胡明扬 3、交互式的言语输入环境(儿向语言/教师语言)可为 学习者提供可理解输入,从而有助于第二语言习得— —李宇明 结论:充分发挥自然习得语言环境和课堂教学环境的共 同作用

二语习得与对外汉语教学课件

二语习得与对外汉语教学课件

第三组
*我希望去国外,可爸爸觉得女人一个人去 国 我希望去国外, 外很危险,所以他们不让我去国外。 外很危险,所以他们不让我去国外。 *满二十岁的男人和女人都要参加这个成人仪 式。 *过了一会儿,两个女人上车来,一个女人手 过了一会儿,两个女人上车来, 里抱着一个孩子。 里抱着一个孩子。 * 那个女人我认识。 那个女人我认识。
一、语言输入如何转变为语言输出? 语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入如何转变为语言输出?
语言输入→ 语言吸收→ 语言输入→ 语言吸收→学习者中介语的发展 系统 →语言输出
语言输入指学习者从不同的方面所接 触的任何语言素材。 触的任何语言素材。这些素材可能是从老师 那里或书本中来的,也可能是从同学、 那里或书本中来的,也可能是从同学、朋友或 非正式的学习场合听到、看到的。 非正式的学习场合听到、看到的。
3.偏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偏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语音、 汉字、词汇、语法、语用、篇章 语音、 汉字、词汇、语法、语用、 等各个层面。 等各个层面。
4.偏误产生的原因? 偏误产生的原因? 母语负迁移 目的语规则泛化 教学误导 交际策略的运用
5.如何分析偏误? 如何分析偏误? (1)鉴别偏误 失误——偏误 失误——偏误 系统前偏误——系统后偏误 系统前偏误——系统后偏误 显性偏误——隐性偏误 显性偏误——隐性偏误
对系统前偏误, 对系统前偏误,教学者一般应采取容 忍的态度,没有必要指出、解释、 忍的态度,没有必要指出、解释、纠正偏 因为, 误。因为,学习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已经远 远超出他的表达能力,即使指出、解释、 远超出他的表达能力,即使指出、解释、 纠正,也没有多少效果, 纠正,也没有多少效果,因为学习者还没 有能力接受、消化、应用。 有能力接受、消化、应用。

第二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与现状PPT课件

第二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与现状PPT课件
7
4、发展阶段(70年代末—21世纪初) a. 1987年7月,组成“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
常设机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 日常工作。 b. 现在全国有300多所高校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c. 20世纪70’s下半期开始是对外汉语教学确立学科时期。
d. 学科建设 1978年,第一次提出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个
24
《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
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分三等六级:
一等:Basic User初级使用者(A) 入门级(A1) 基础级(A2)
二等:Independent User独立使用者(B) 进阶级(B1) 高阶级(B2)
三等:Proficient User熟练使用者(C) 流利级(C1) 精通级(C2)
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书系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李泉主编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李泉主编对外汉语教材研究李泉主编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李泉主编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研究主编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主编对外汉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研究主编新世纪研究书系商务印书馆主编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主编对外汉语语音及语音教学研究主编对外汉语词汇及词汇教学研究主编对外汉语语法及语法教学研究主编对外汉字教学研究主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语言系统研究主编新世纪研究书系商务印书馆主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与汉语认知研究主编汉语水平考试hsk研究主编语言测试理论及汉语测试研究主编对外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研究主编对外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践研究主编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教师培训研究主编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主编新世纪研究书系商务印书馆新世纪研究书系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对外汉语教学设计导论崔永华2008对外汉语教学论文选评新世纪研究书系北京大学出版社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概说施春宏2009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要素教学毛悦2010新世纪研究书系北京大学出版社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语法杨建国2012国别化对韩汉语教学法上语言要素教学篇王海峰2011国别化对韩汉语教学法语言技能教学篇王海峰2011国别化对英汉语教学法汉英对比分析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吴中伟2009对外汉语听说教学十四讲杨惠元2009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陆庆和2006现代汉语词汇讲义钱玉莲2006新世纪研究书系北京大学出版社汉语综合课教学理论与方法李泉2011汉语阅读教学理论与方法周小兵2008汉语口语教学理论与方法吴勇毅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行为的理论与实践卢华岩2011汉语词汇教学理论与方法李红印汉语文化教学理论与方法张英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教材演示课件.ppt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教材演示课件.ppt

“十项原那么〞:定向、目标、特色、认知、
时代、语体、文化、趣味、实用、立体〔李 泉,2004〕
..
5
主要原那么及内涵
1〕针对性原那么 2〕实用性原那么 3〕科学性原那么 4〕趣味性原那么 5〕系统性原那么 6〕知识性原那么
..
6
➢ 针对性原那么
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
① 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学习时限 ② 针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 ③ 针对学生的国别、语种 ④ 针对学生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等
18
➢按教学原那么分:
构造型 功能型 构造功能型 功能构造型 话题型〔场景型〕 文化型 课文型
..
19
技能课型分类
通用教材 包含四种语言要素和听说读写
多种技能训练内容。 培养学习者的语言知识
与语言技能。 海外多用
专项技能教材
国内多用
专用汉语教材——特殊用途汉语 分为专业
汉语、职业汉语两类
与上面的区别
序渐进的原那么。 ④ 注意语法点、句型及重要词语的覆盖、重现
和循环,要符合大纲的要求。 ⑤ 注意吸收学科理论、汉语本体和教材教法的
新成果。
..
9
➢ 趣味性原那么
① 要结合实用性考虑趣味性,防止盲目的幽默 化和过度的稚化。
② 语料反映的现实生活内容应符合学生了解中 国的兴奋点。
③ 内容、形式要多样,包括题材、Leabharlann 裁、语言 风格、练习方式等各方面。
〔1〕练习的内容: 包括要让学生掌握的: 语言知识〔语言要素和语用规那么〕 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的技能,要注意课型的特点〕 交际技能〔对语境中各种因素的把握能力和应对
方式〕
..
30
〔2〕练习的一般要求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圣才出品】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圣才出品】

第六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第一节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性质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是什么?答: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发展到现在,跨越了近三十年的历史。

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随着自身的发展,其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不言自明。

(1)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性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具有跨学科的性质,具体表现在: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学密切相关正如Ellis(1994)曾经指出的那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学是一种相依共生的关系,二者彼此借鉴。

在这个意义上说,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不仅仅是语言学理论的消费者,而且是一个贡献者。

②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心理学密切相关语言的获得必然涉及学习者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机制。

这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和心理学共同关心的领域,因此二者密切相关。

③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心理语言学有共通之处(2)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特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具有跨学科特点,这种跨学科特点是由其研究对象的性质决定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第二语言习得过程涉及学习者语言系统的研究,与语言学研究相关。

②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涉及心理学的某些研究领域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不仅仅是语言系统的研究,它还涉及获得语言系统的一系列心理过程,因而必然涉及心理学的某些研究领域。

③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涉及心理语言学的某些领域学习者自身的研究包括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如年龄、性别、情感、认知方式以及学习策略等方面。

这些方面的研究与心理学以及心理语言学关系更为密切。

④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涉及人文学科的某些领域此外,学习者的学习环境、文化背景以及社会等级对语言习得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些外在因素的研究必然涉及教育学、社会语言学、文化人类学等人文学科。

2.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有何异同?答:近年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尽管如此,二者在研究对象上还是表现出一些异同。

(1)研究对象的相同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语言学都关注语言本体的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PPT课件

对外汉语教学PPT课件
3
对外汉语教学主要研究对象
“要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 的学科来研究”。
1978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召开 了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与会学者提 出了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学科的看法,这个建 议得到与会语言学家的支持,形成了会议的共 识,施光亨在会后发表了《北京地区语言学科 规划座谈会简况》,其中指出“要把对外国人 的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来研究”。
9
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成果(续)
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和语言习得过程均有不同,必须在没有现实语言交际 活动的条件下,创造学习汉语的环境,精心设计并组织教学和模拟的交际活 动。
针对上述特点,对外汉语教学过程始终要遵循实践性原则、与学生母语 进行对比的原则和启发学生自觉性的原则,并结合不同的文化背景具体地解 决外国学生的疑难。
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的定义和任务 对外汉语教学主要研究对象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况和研究现状 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成果 对外汉语教学法发展概况
对外汉语教学的价值、前景和问题
1
对外汉语教学的定义和任务
定义
对外汉语教学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外国的汉语教学,早在公元372年朝鲜就正式设立太学讲授汉 语(即高丽第十七代小兽林五二年);公元1世纪至10世纪佛教传 入越南,为研读佛经,越南人开始学习汉语和汉字;18、19世纪, 西方传教士将汉语教学带回德、法、意等欧洲国家,那里的汉语教 学往往跟汉学研究融为一体。
6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况和研究现状(续)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
年轻的学科,一般是指作 为外语或第二语言的汉语 教学。它是语言学与应用 语言学二级学科下的一个 分支学科。

对外汉语教学课件4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课件4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

注意:
上述四个学科既有共性也存在显著差异:有共同关 注的研究领域,但重合的研究领域均小于各自的研 究范围
SLA包含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等多维视角,虽然借 鉴了很多学科理论,但正是因为本学科的复杂性, 所以才必然涉及多种领域的研究,呈现出跨学科、 综合的特点。
4.2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
第二语言和外语 习惯上SLA包括对母语之外所有语言的习得研究 • 辅助语言 • 双语 • 多语 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习得 根据不同的社会环境: 第二语言习得是在目的语环境学习目的语,包括课
能力
• 刺激贫乏:语言输入与输出能力的不对称 • 语言是一种本能 • 语言习得是参数设置和词汇知识积累的过程
问题
• 无法从基因或神经生理学方面获得直接证据支持 该假说
• 无法确认普遍语法的存在,即使存在,也无法确 认其是否适用于第二语言习得
• 对外部环境的影响缺乏认识,忽略了学习者的语 言发展问题和个体差异
Dekeyser,2000
• 内隐(implicit)学习是一种凭经验自动进行的学 习,保证正常儿童能够通过接触就获得完美的语 言能力。依靠的是与生俱来的“特定领域知识”。
• 外显(explicit)学习是学习者有意识主动控制语 言学习来培养较高的语言能力。依靠的解决问题 系统在语言学习中的体现,即言语分析能力。
一种新观点:
Birdsong,2005
• 非本族性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可能源于双语现象, 可能源于语言学习机制。不能反映学习机制缺陷 的非本族性无法证实关键期假说。
• 检验关键期假说的最好标准或绝对标准并非是学 习者语言行为的非本族性,而是关键期前后语言 能力的不连续性。
关键期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 后期LAD发展为划分成两个层次的新名称——语 言机能。狭义的语言技能(FLN)本质是一个可 以生成无穷表达式(音义结合体)的抽象的计算 系统;广义的语言技能(FLB)除了核心的FLN 之外,还包括感觉运动系统和概念意图系统这两 个外围成分。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PPT课件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PPT课件
录音8:可是我写错了。
以上“了”都出现在“单音动词/形容词+了”这 一模式中,这类“了”有一种成句作用,学生使用 这类“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语气上的需要,因 为没有这个“了”,句子无法成立。
-
12
• 在以下该用“了”的地方,W都没有用: S:有人骑自行车吗?
W:有,可是不太多。有很多人骑自行车, 以后……(W比 划) S:摔倒了。 W:摔,摔,摔倒0。 S:你看见了吗? W:看见很多。我也摔倒0三次……(有一个老人)他下楼, 摔倒0。 S:摔倒了。 W:摔倒了。别的人没帮助他。……他们一定知道他摔倒0。 • 结论:对于W而言,她开始是因为音节和语气上的需要使用 “了”,接下去由于大量使用便逐渐形成了“单音动词/形 容词+了”这类固定结构,再下去出现过度泛化。
他们的…… (7)第一次去太大。一到了我到挂号处去挂号。填表,拿挂号
证和看医生都…… (8)平常私立的大学的程度比较高,可是也贵极了。 (9)看到了红灯你别吓了一跳,其实那不是风化区。
-
19
Table 5. Errors in 了Sentences by Types
Total Type1 244 Type2 121 Type3 9 Type4 185 Type5 117 Type6 79
(7)﹡看到了红灯你别吓了一跳,其实那不是风 化区。
-
22
• What is of great interest to us in this regard is Kong’s observation/conclusion that Chinese children
acquire “le2 ”prior to “le1” and that “double le”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课件4全篇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课件4全篇
只有“习得”才能直接促进第二语言能力
的发展,才是人们运用语言时的生产机制; 而对语言结构有意的了解,即“学习”的 结果,不是语言能力本身的一部分。
2监控假说
监控假说体现了“语言习得”和“语言学 习”的内在关系。二者的作用各不相同。 语言习得系统是真正的语言能力。语言学 习系统,即有意识的语言知识,只是在第 二语言运用时起监控或编辑作用。
“习得”是潜意识过程,是注意意义的自然交际 的结果,儿童习得母语便是这样的过程。习得 的语言系统处于大脑左半球语言区,是自发语 言运用的根本。
“学习”是个有意识的过程,即通过课堂教师 讲授以及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 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 “学习”的系统虽然在大脑左半球,但不 一定在语言区。
需要主观条件:
学习者的性格的影响
学习者知道语言规则
4、输入假说
(1)吸收可理解的输入: 形式上:句子短、语法较简单、语域窄、i+1 目的上:为了交际,重点是信息。 相当于:妈妈语、教师语言、中介语
(2)适量的i+1的信息
(3)语言习得是通过听力理解来实现的。 先通过听获得可理解输入,形成自己的理解能力,
4、评论:有待验证
(四)输入假说理论
1、代表人:克拉申 2、心理学基础: 认知主义心理学 3、理论组成: (1)习得与学习假说:习得是首要的,学习是辅助

(2)自然顺序假说:习得第二语言的语素有顺序 (3)监控假说: (4)输入假说: (5)情感过滤
1学习与习得假说
对“习得”和 “学习”的区分以及对它们各自 在第二语言能力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认识 是克拉申理论的出发点和核心。
1.相同点: 1)都是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相结合的结果。 2)都是为了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3)都需要建立声音和意义的联系,形式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教学课件4汉语作为第二语 言的习得研究
4.1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性质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跨学科性质
SLA与语言学 • 为了探索学习者获得第二语言的过程和规律,
SLA不仅关注语言本体的研究,更关注描写和研 究“学习者的语言系统” • SLA的研究对象就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系统 • SLA在语言学的方法基础上提出新的理论框架, 借鉴并发展语言学理论
• 儿童习得母语是在语言机能和普遍语法的制约下 进行的,存在消极证据和积极证据的影响。消极 证据是从他人纠错中获得的信息或某一语言中从 不出现的某种形式;积极证据是从环境中直接得 到正确、合法的话语信息。
六个假设 • 模块化:语言技能独立于其他认知功能 • 语法化:语言知识内化为语法 • 语言能力是语法能力,而并非语言使用和交际的
• 习得为重,学习为辅
• 有意识的学习及语言形式知识对已习得系统进行 话语产生前后的监察,这种监察需要一定条件( 监控假说)
自然环境的SLA和教学环境的SLA
• “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习得”并无明显的 界限:第一语言的发展离不开课堂教学,非目的 语环境中也可能习得第二语言。
• 自然环境中和课堂环境中学习和习得语言的过程 和方法不尽相同;儿童学习和习得第一语言和成 人学习和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方法也不尽相同。 但是,不同之处不在于意识的有无,也不在于外 部语言环境。
• 后期LAD发展为划分成两个层次的新名称——语 言机能。狭义的语言技能(FLN)本质是一个可 以生成无穷表达式(音义结合体)的抽象的计算 系统;广义的语言技能(FLB)除了核心的FLN 之外,还包括感觉运动系统和概念意图系统这两 个外围成分。
• 递归性是语言机能的核心特征,即生成性,也是 人类所独有的。
能力
• 刺激贫乏:语言输入与输出能力的不对称 • 语言是一种本能 • 语言习得是参数设置和词汇知识积累的过程
问题
• 无法从基因或神经生理学方面获得直接证据支持 该假说
• 无法确认普遍语法的存在,即使存在,也无法确 认其是否适用于第二语言习得
• 对外部环境的影响缺乏认识,忽略了学习者的语 言发展问题和个体差异
• 很难从更高层次继续深入进行问题的研究
普遍语法和二语习得
• 作为不同语言进行对比的一个成熟的语言理论和 分析工具,普遍语法既可以提出有关语言学习的 明确假设并加以验证,也可以将不同语言的研究 成果进行对比。
• 语言学习是学习语言的行为。虽然凡是语言器官 健全的人都具备获得一种或多种语言的能力,但 真正获得语言就必须学习语言。语言学习包括在 自然环境中学习(无计划)和在学校课堂中学习 (有计划)。
• 学习是一种行为,习得是一种过程。语言学习到 语言习得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 习得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都需要一个通过学习而 习得的过程,即语言习得过程
语言能力和语言表现(表达、运用)
• 语言能力是内化的语言知识,语言表现是对这种 语言知识的运用
• 在正常情况下,能力与表现基本上一致,能力决 定表现,表现反映能力
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
相同点: • 学习口语都要建立音义联系 • 都要建立形式结构和语言结构的联系 • 习得一种言语现象都要经过感知、理解、模仿、
注意:
上述四个学科既有共性也存在显著差异:有共同关 注的研究领域,但重合的研究领域均小于各自的研 究范围
SLA包含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等多维视角,虽然借 鉴了很多学科理论,但正是因为本学科的复杂性, 所以才必然涉及多种领域的研究,呈现出跨学科、 综合的特点。
4.2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
第二语言和外语 习惯上SLA包括对母语之外所有语言的习得研究 • 辅助语言 • 双语 • 多语 第二语言习得与外语习得 根据不同的社会环境: 第二语言习得是在目的语环境学习目的语,包括课
• 习得包含在语言学习之中,语言学习包括语言习 得,因此我们在学习中不对这两个概念做严格区 分
* 克拉申“学习-习得假说”
• 学习和习得是成人(区别于儿童)学习第二语言 的互相独立的两种途径。
• 语言习得是一个潜意识或无意识的过程,学习者 注意力在于意义的表达;语言学习是一个有意识 的过程,学习者注意力在于形式和语言规则。
第一语言
(思维)
第二语言
4.3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介绍与探讨
4.3.1 语言习得机制(LAD)假说
*例:在洒满阳光的教室里和对外汉语教学专 业的同学们一边听着老师讲课一边认真地记 笔记一边翻看着这本《对外汉语教学概 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语言机能说
•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习得机制(LAD)是人类先 天具备的习得语言的特殊能力。
普遍语法(UG)
• 普遍语法是语言机能在初始状态中就包含的一系 列关于语言的原则。
• 这些原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先天由遗传因素决 定的所有语言的普遍原则(language-invariant), 无需学习;一类是在不同语言中表现不同 (language-particular)的未定的各种参数,在假 设—演绎的不断习得过程中进行赋值。
SLA与心理学
• 虽然与心理学在研究对象和领域有很多重合, SLA并不为揭示人类普遍心理的规律和特点而存 在,而是希望通过揭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习得规 律,来描写和解释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 SLA关注的领域更“专”
SLA与心理语言学 • SLA与心理语言学并非是等同或领属的关系
• 两者在研究对象、学科归属、研究方法、研究领 域上都有较大区别
堂和自然环境;外语习得一般在非目的语环境下 进行,基本通过课堂环境实现
语言习得和学习
• 语言习得是通过学习而学会或获得语言。形成了 用这种语言进行思维和自由运用该语言的能力, 才能说是习得了该语言。第二语言习得主要研究 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和结果,以期对学习 者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进行客观描述和科学解 释。
记忆、巩固和运用几个阶段过程 • 为了培养交际能力,都要求掌握一定的语言技能 • 语法习得都遵照一定的顺序 • 语言习得都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结果
不同点:
• 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不同 • 学习目的和动机不同 • 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 • 文化因素习得有所区别 • 语言习得过程不同
不同的习得过程
实物、实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