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和尝试解决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分享行为的现状和有效措施
一、分享的涵义
所谓分享,即与别人共同享有,不为个体所独占拥有。在本文中,分享指幼儿将自己所拥有的物质或者所支配的物质或者事件、欢乐、幸福等与别人一起使用、体验的行为,如:玩具、食品、书籍等。二、分享现状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1、分享——交换
案例:晨间活动时小朋友们分享自己带来的玩具,孩子们都拿出了自己的玩具,有的在展示自己玩具的玩法,有的在与同伴交换玩具玩,似乎大家都很开心,不时传来他们欢快的叫喊声。这时,世棚走过来,泪眼朦胧的对我说:“熊老师,我没有玩具玩了,我把陀螺给文文玩,可她今天没有带玩具。”我安慰他说:“你动手能力最强了,老师给你小数块,咱们一起拼一个最眩的陀螺,好吗?”“那咱们拼好了给文文吧,我想用自己的陀螺换泽泽的小汽车。”
由此可见,分享是有条件的,要实行等价交换,双方各得所需。孩子与他人的分享都是从自己利益出发具有较强的利己性。这正是该年龄阶段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典型表现,也造成了幼儿分享行为的不稳定性。大多数幼儿乐于彼此交换玩具,但他们的“分享”不是真正的分享,仅仅是这种模式适合他们满足玩别人玩具的愿望,一旦
不是他们所要的,他们就不愿意“分享”了。
2、分享——功利
欢语是个很乖巧的小女孩,经常得到老师表扬。今天她带了一个时尚有趣的“皮皮熊”,一会儿唱歌,一会儿念诗,孩子们都喜欢。不一会,欢语笑眯眯的走过来说:“老师,我和雅棋交换玩具玩了,她的是一个小布娃娃。”我摸摸她的头说:“那你去玩吧。”她轻轻回应一声“哦”慢慢走开了。过了一会儿,欢语又过来说:“老师,我把皮皮熊借给菲菲了,她今天没有带玩具。”“你真是个乖孩子,那你跟她一块玩吧。”她一脸不自然的微笑,“好吧。”不久后,菲菲哭着来告状:“老师,欢语把玩具抢回去了。”我来到欢语身旁,只听见她大声对小朋友们说:“我不给你们玩了,我把玩具给大家玩,老师也不给我奖漂亮的印章。”
对于道德水平处于萌芽阶段的幼儿来说,“分享能够让自己和同伴感到快乐”是个抽象的概念。他们的分享行为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如我和小朋友分享玩具老师会表扬我,我把自己好玩的玩具换了一个小小的、不好玩的玩具,老师会夸奖我,我无条件的把自己的玩具借给小朋友,老师会奖我小星星或者漂亮印章等。在这种“功利”的驱使下才作出的努力的“分享行为”,真正的目的是希望自己的付出得到期盼的回报。这时的分享不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恰恰相反,它成了孩子获取利益的工具,这种分享动机违背了分享本身所蕴涵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功利性太强了。
3、分享——独占
一天,轮到小朋友玩塑料插片玩具了,老师请小朋友坐好后开始给每一桌的小朋友分玩具,谁知,老师刚把玩具放桌上,李博小朋友就两手齐上阵,把绝大部分玩具都抱到自己面前,还用手臂盖住,其他小朋友都惊讶的看着他,我很生气,但没有马上批评他,对于刚融入新集体的他,还是要给他机会的。我温柔的对他说:“李博,老师发的玩具是大家一起分享的,给其他小朋友分一点吧。”可他却理直气壮的说:“是我先抢到的,就是我的,我要这么多。”
像上面这种独占行为,幼儿园里也是屡见不鲜。有的幼儿不会想自己独占了以后,别人会怎么样。在分享玩具的过程中,总是以自己的需要来衡量,有的孩子甚至出现一个人独占很多玩具,可自己的拼摆却不需要这么多,仍然不愿意分给其他孩子。
三、导致出现分享障碍行为的原因分析
1、家庭结构和教养方式的原因
“四二一”的家庭模式,使孩子形成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习惯,缺乏和同伴分享的机会和经验,以及父母迁就与忍让的教育态度,都会让孩子觉得独占是理所当然的,很正当的行为。
2、孩子自身的心理因素
幼儿期的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对新鲜事物很敏感,但道德认识水平和社会道德感还处于较低阶段,是与非的评断往往以自我的需求为标准。年龄越小,自我中心意识越强。因此,分享水平受到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导致出现分享障碍。
3、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涉
幼儿愿意与人分享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受到对方物品的吸引而进行的分享,也就是说幼儿的分享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涉。比如:大家互换着分享玩具时,由于对方的玩具不够吸引人,所以拒绝交换分享;或者是幼儿对分享对象不够放心,怕别人不够爱惜自己的玩具而拒绝交换分享。
四、培养孩子分享行为的有效措施
针对我们班的分享行为现状,我做了详细的原因分析,并针对具体的原因尝试了多种解决的方法和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将分享活动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习惯中。
教师要正确认识、理解分享的含义,做一个有心人,将分享行为渗透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让分享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如:吃点心时,有意识的将食物以分享的形式进行;当有了快乐的体验时,以分享的形式说给幼儿听;在孩子玩玩具时,有意识的问幼儿“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你可以分我一点儿玩具吗?”,并仔细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发现分享行为要重点表扬和宣传,为孩子树立正面典范,为了能够继续成为别人的榜样他们会不断地强化自己的行为,而其余的幼儿为了能成为别人的榜样也会更加努力。久而久之,让分享行为成为每个孩子的习惯,并伴随孩子一生的发展。
2、创设浓厚的分享环境和氛围,让幼儿体验分享的乐趣。
(1)通过环境的创设,让幼儿参与、体验分享活动。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活动室是幼儿活动最多的地方,因此
这里环境的创设对孩子的发展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的。开学初期,我们在班级环境创设中布置了一棵“分享树”,给孩子提供一个平台,让孩子们经常带来一些物品、照片、玩具等“挂”在我们的分享树上,并开展“请听我说”的环节,让幼儿说说照片里的开心故事,请幼儿聊聊玩具的来历等,孩子们凭借照片等物品说起和自己相关的故事时眉飞色舞,讲的津津有味,听的小朋友也很感兴趣,并且迫不及待地想和别人分享自己有趣的事情,只要发生有趣的事情,孩子第一个就会把它挂在“分享树上”和大家共同分享。因此,我们的“分享树”成了孩子关注的热点和分享的源泉。
(2)让文学作品熏陶幼儿
在班级的“读书角”,我们请幼儿每个人带一本自己觉得最有趣的书送到我们的读书角,开展“分享书籍,分享快乐”的读书活动,教师利用“我和老师一起读”的环节渗透一些具有分享教育的文学作品,例如:《金色的房子》中的小姑娘有漂亮的房子,可她不愿意与人分享,她就失去了朋友,而当她与大家分享金色房子时,她就得到了朋友。教师可选择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分享,让文学作品真正走进幼儿内心。
在分享墙上,我们选择了幼儿诗歌“分享”
你拿小汽车,我拿布娃娃,
我开你的小汽车,你抱我的布娃娃。
你快乐我快乐,我们都快乐!
你分享,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