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火教 简介
世界56个宗教名称及介绍
![世界56个宗教名称及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7617ae5f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9e.png)
世界56个宗教名称及介绍1. 教: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为救世主。
2. :是世界上第二大宗教,信奉真主阿拉和先知穆罕默德。
3. :是一种精神和哲学体系,通过修行和觉悟追求灵性解脱。
4. :是印度的主要宗教,融合了多种和神话传说。
5. 拜火教:拜火教源于古代波斯,崇拜火焰和光明,注重纯洁和道德。
6. 锡克教:锡克教是一种在印度产生的独特宗教,强调神圣的书籍《古鲁农师》。
7. 天主教:天主教是教的一个分支,信奉教宗和传统的教义。
8. :是教的一个分支,信奉教宗和东方教父的教义。
9. 亚洲民间:亚洲民间涵盖了多种古老传统,崇拜祖先和自然力量。
10.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崇拜雅威。
11. :是日本的主要宗教,崇拜神灵和祖先。
12. :强调寻求长生不老和与道合一的精神练。
13. 锡克教:锡克教是一种在印度产生的独特宗教,强调神圣的书籍《古鲁农师》。
14. 黑人传统宗教:黑人传统宗教是非洲的主要宗教形式,追溯到古代。
15. 自由神教:自由神教是一种新兴的美国宗教,强调自由和个人权力。
16. 呜伽:呜伽源于古印度,是一种心灵修炼和身体锻炼的综合学问。
17. :是教的一个分支,强调个人对的直接联系。
18. 神智学:神智学是一种综合了宗教、哲学和科学观点的精神体系。
19. 纳粹宗教:纳粹宗教是纳粹德国所推崇的一种极端体系。
20. 耶洛神教:耶洛神教是非洲的一种传统宗教,崇拜多神和精灵。
21. 现代异教:现代异教倾向于太阳崇拜和自然崇拜,提倡个人经验。
22. 教:教是中国的一个新兴宗教,崇拜一个自称为神的人。
23. 朴实教:朴实教起源于韩国,强调虔诚、从容和简朴的生活方式。
24. 新米赛亚教:新米赛亚教是一个起源于韩国的教新兴教派。
25. 传统中国宗教:传统中国宗教包括儒教、和民间。
26. 莫门教:莫门教源于中国,强调实践和体验。
27. 巴哈伊:巴哈伊认为所有宗教都是神的启示,追求全球团结。
28. 全能天主教:全能天主教是美国的一个新兴宗教,强调灵性成长和幸福生活。
《玛纳斯》中的丧葬习俗与拜火教遗风
![《玛纳斯》中的丧葬习俗与拜火教遗风](https://img.taocdn.com/s3/m/6b127e32376baf1ffc4fadec.png)
摘 要:祆教(拜火教 )是柯尔克孜族 历史上信仰过 的宗教之一 。在不 同的历史资料 中对柯尔克孜 族的拜火教 信仰有不 同的看法。由于某些原因它虽然对柯尔克孜族有 所影响 ,但不那 么深刻 ,现今 他们 的生 活中也只能看 到一些痕迹 。论文主要对柯尔克孜族重要历史资料之一—— 史诗《玛纳斯》中的柯尔克孜族袄教 (拜火教)信仰 的遗风进行分析 ,从而阐明柯尔克孜族祆教信仰和拜火教在他们生活 中的表现形式 以及对柯尔克孜族影响淡薄 的原 因何在。 关键词 :柯尔克孜族;拜火教 ;拜火习俗 ;丧礼习俗 中图分类号 :K8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432X(2010)02-0044-03
宝贵的观点。柯尔克孜族历史社会生活都在史诗 到中古早期都崇拜火教 。他们在丧葬习俗 中应该
中得 到反 映 ,祆教 (拜 火 教 )也 不 例 外 。袄 教 的 教 是先弃尸于野 ,然后再殡埋 。在史诗《玛纳斯》中
义礼仪 不 只 限于拜 火 ,它也 有 自己 独特 教 义 。【3】2卯 我们可以看到与这些丧葬习俗相似的描述。如史
祆 教产 生后 不 久就 传播 到 波斯 东部 和 中亚 地 区 ,对 生 活在这里 的各族人 民产生 影响பைடு நூலகம்。虽然柯 尔 克孜族信 仰过这 一宗教 ,但 还没有 确凿历 史资料 涉 及其 信仰祆 教 的具 体 时 间。只 是在 有 关资 料 中提 及柯 尔克孜族 信仰 祆教 ,而对 其信仰形 式及对 他们 的影 响等等都 没 有详 尽 的 资料 进行 记 载 。可 以说
柯尔克孜族祆教信仰 的研究 目前还是 比较欠缺。 对于袄 教传 人 中亚、新 疆 的 时间 ,不 同 的研 究者 有 不 同的看法 。我 国历史 学 家 陈坦 先 生根 据 一些 历 史和考古资料推论 ,火祆教人 中国,当在公元 516 年 至 519年之 间 。…然 而陈坦先 生所论 唯正史记 载 为据 ,考虑到琐罗亚斯德教徒东进路线,必由丝绸 之路而到中原 ,则火祆教传人新疆要更早。在新疆 吐鲁番等地 发现 的 萨珊 王朝 时 期 的历 代君 王 所铸 银 币上有袄 教 的特 征 ,说 明从沙 卜尔二世 一直到库 思 老二世及 何尔 马德斯 四世时止 ,时 间大约是从公 元 310年到公 元 590年 ,袄 教在 高 昌流行 。其 中 , 新疆 乌恰 山 中的 947枚银 币是 和 金条 一起 被 发现 于石 缝 中 的。 考 古 学 家 夏 鼐 先 生将 这 批 萨珊 银 币 的埋藏 时间定 在公 元 4世 纪 末 至 5世 纪初 。沙 卜尔二世时 ,萨珊王朝政权巩 固,武力空前强盛,其 地域 西接东 罗马 ,东 至呼 罗珊 ,这 一 时期 丝 绸 之路 贸易盛 行 ,尽 管各 割据 政 权互 相 争夺 势 力 ,却都 竭 力维持 与 中亚 各 地 的贸 易往 来 。琐 罗亚 斯 德教 作 为波斯 全 民族 的宗教信 仰 ,是 盛行于社会 各 阶层 人 民之 中的 ,因此波斯商 人 中也 有不少 教徒 。伴 随着 商业贸易的成功,琐罗亚斯德教也 自然地传人中亚
拜火教中国的古老宗教文化
![拜火教中国的古老宗教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e13f727d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53.png)
拜火教中国的古老宗教文化拜火教是中国的古老宗教文化之一,它起源于波斯,后传入中国并逐渐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
拜火教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影响,不仅在宗教信仰上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还在文化、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拜火教的起源与传入中国拜火教起源于波斯,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
拜火教崇拜火神,认为火是神圣的象征,可以净化人的心灵。
公元3世纪时,拜火教传入中国,开始在中国的西北地区传播。
随着时间的推移,拜火教逐渐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式拜火教。
二、拜火教的信仰与仪式拜火教的信仰核心是崇拜火神,认为火是神圣的象征,可以带来好运和福祉。
拜火教徒通常会在特定的场所建立火庙,供奉火神。
每年的特定日期,拜火教徒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包括点燃火焰、献上祭品、祈祷等。
这些仪式既是对火神的崇拜,也是对生活的感恩和祈求。
三、拜火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拜火教传入中国后,逐渐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式拜火教。
在中国,拜火教徒通常会在火庙中供奉不仅仅是火神,还有其他神灵,如财神、福神等。
这种融合使得拜火教在中国有着广泛的信仰基础,并且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四、拜火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拜火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拜火教的信仰与仪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影响了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
其次,拜火教的艺术形式也对中国的艺术发展产生了影响,如火焰舞蹈、火焰绘画等。
此外,拜火教的思想也渗透到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成为了中国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
五、拜火教的现状与保护目前,拜火教在中国的信徒数量相对较少,但仍然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为了保护和传承拜火教的宗教文化,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修复火庙、举办拜火教文化节等。
同时,拜火教的信仰和仪式也逐渐融入到中国的旅游文化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总结:拜火教作为中国的古老宗教文化之一,起源于波斯,后传入中国并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
民间传说中的神话和传统文化
![民间传说中的神话和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feba655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60.png)
民间传说中的神话和传统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许多神话和传统文化。
这些民间传说和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它们不仅仅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智慧,更是一种精神的表达和承传。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探索一些民间传说中的神话和传统文化,它们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表达,更是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
一、拜火教的神灵拜火教是一种伊朗教派,在中国的传承中其发展了自己的独特的文化和信仰,拜火教的信徒主要是在中国西北地区。
拜火教认为世界上有六个元素:火、土、空气、水、植物和动物,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火。
在拜火教的信仰中,火代表着生命与神灵,是人们祈福的重要对象。
拜火教中有许多神灵,在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亚瑟鲁。
据传说,亚瑟鲁是拜火教中最受人崇敬的神灵之一,他是一只神鸟。
亚瑟鲁是一个伟大的生命之花,他的血液是火,飞翔着到达天空,传递着拜火教徒的祈祷。
在很长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亚瑟鲁是神圣的,神圣得足以让他穿透永恒的时空,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好运和祝福。
二、唐装的花纹与意义唐朝是中国历史的鼎盛时期之一,其对于中国的文化和社会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的服装是华夏文明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其花纹、颜色和样式都代表了一定的意义。
唐装大多以明亮鲜艳的颜色为主,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红色。
唐朝时期的红色被视为吉祥、热情、勇气和幸福的象征,因此被广泛应用。
此外,唐装的花纹也很有特点,比较常见的有云纹、龙凤纹和莲花纹等。
唐代的云纹是以云朵为基础,结合了鱼、鸟等图案的统称。
而龙凤纹则代表着吉祥、荣耀和尊贵。
三、桃花仙的传说中国有许多传说和神话,桃花仙就是其中之一。
据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桃花仙从天而降,他形象威武阳刚,精神饱满,双目精光闪闪。
桃花仙这个名字来源于他所拥有的特殊能力,他能够在任何地方种植桃树,让桃花每年都可以繁盛。
桃花仙是中国人传统中的丰收之神,象征着新的生命和希望。
桃花仙一共有三位,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花仙子,她代表着爱情和美好的向往。
拜火教
![拜火教](https://img.taocdn.com/s3/m/879807cb6137ee06eff918a1.png)
(四)七位一体的善神崇拜宗教观 阿胡拉预见到安哥拉将破坏他创造的宇宙, 就事先创造了6位天神,充当他创造并保护 宇宙的助手。这6位天神分别是: 1.太空保护神(Khsathra Vairya ) 2.大地保护神( Spenta Armaiti ) 3.水神(Haurvatat ) 4.植物保护神(Ameretat ) 5.动物保护神(Vohu Manah ) 6.人类保护神( Asa Vahista )
琐罗亚斯德教 (拜火教)
一、 概况
琐罗亚斯德教又名马资达教、拜火教、二元神教、 麻葛教,是流行于古代波斯(今伊朗)及中亚等 地的宗教,是摩尼教之源, 由波斯人琐罗亚斯德在 公元前六世纪创立 。传入中国后被称为祆教、火 祆教、苏鲁支教、波斯教 。琐罗亚斯德教是在基 督教诞生之前中东最有影响的宗教,是古代波斯 帝国的国教。 拜火教现在全世界约有20万教徒,数量虽然不 多,却是名副其实的精英阶层,几乎都是富豪、 学者和专业人士等社会名流。前几年,福布斯公 布的世界富豪当中,名列第5位的印度富豪米塔尔 先生就是拜火教徒。米塔尔是世界第二大钢铁业 LNM集团的老板、身家约数十亿美元。
(五)善恶绝对对立的二元观 主张善恶二元论,认为火、光明、清净、 创造、生是善端,换句话说就是人生言行 应修持的最高标准;而黑暗、恶浊、不净、 破坏、死是恶端,也就是人生应戒除的行 为最高信条。祆教崇拜的善端的最高神是 阿胡拉·玛兹达,尊为智慧或主宰之神; 恶端的最高神是安格拉·曼纽,即最凶恶 的神。 祆教的道德箴言是“善思,善言,善 行”。认为火是光明、善的代表,是阿胡 拉·玛兹达的象征
寂没塔
六、拜火教在中国的情况
• 公元前4世纪祆教就己传入了新疆 • 公元4世纪,敦煌、姑臧出现千人以上的聚落,祆 祠几乎同时建立 • 公元5世纪,祆教已盛行于高昌。设有专管祆教事 务的官员。 • 祆教约在516至519年间传入中国北方(沈福伟: 约在公元二世纪中叶;公元四世纪中叶 ) • 路线:陆上丝路 • 途径:东来的粟特胡商、工匠;波斯萨珊王室成 员及其后裔;塞人 • 唐代是祆教在中国最受优待的时期 • 西北地区:焉耆、高昌、疏勒、于阗、凉州等地 都有祆祠存在,且很普遍 • 内地:唐代长安有四座祆祠 ;东都洛阳则有两处
综论印度文化的特点
![综论印度文化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634d6185ef7ba0d4b733b9b.png)
综论印度文化的特点历史•文化综论印度文化的特点朱明忠摘要:同中国文化一样,印度文化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体系之一。
它起源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印度河流域,至今已有4500多年的历史。
印度文化历经风风雨雨,起伏跌宕,从未中断,一直延续至今。
印度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内容和形式丰富而多彩。
由于印度地处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并且具有自己独特的社会人文发展背景,所以印度文化有着许多其他民族文化所没有的特点。
印度文化有它的八大特点:一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统一体。
印度自古就是一个多宗教、多种族、多种语言并存的国度,有一种“印度精神”把他们凝聚在一起。
二是具有强大的融合和同化能力。
三是信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世界观。
四是重精神、轻物质的人生价值观。
五是在思维方式上,追求永恒精神、崇尚内向直觉思维。
六是由于宗教文化的彩响,古代印度人不注重历史,历史观念淡薄。
七是印度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种等级分离制度,后来发展为种姓制度,这种制度对印度社会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彩响。
八是印度古代就发明了瑜伽术,后被各种宗教所吸纳,作为它们实现精神解脱的手段。
现在,瑜伽术已演化为成一种修心养性、强身健体的体育项目风靡于世界。
关键词:印度文化;多元文化统一体;同化能力;人生价值观;种姓制度;瑜伽收稿日期:2019-12-24作者简介:朱明忠(1943-),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印度哲学与宗教。
在人类发展史上,形成了四大文化体系或四大文化圈: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波斯一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和欧洲文化体系。
从东西方文化比较的角度看,前三者属于东方,后者属于西方。
每个体系都具有悠久的历史,鲜明的特色,广袤的影响地域,并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印度文化起源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迄今已有4500年的历史。
它历经风雨磨难,起伏跌宕,既有昌盛辉煌的时代,也有衰落低沉的时期,但从未中断,一直延续至今。
西域祆教文明
![西域祆教文明](https://img.taocdn.com/s3/m/0c186621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21.png)
作者: 周菁葆
出版物刊名: 西北民族研究
页码: 115-124页
主题词: 袄教;祆教;西域;太阳;拜火教;舞蹈;佛本生故事;帕米尔;公元;天神
摘要: <正>祆教,即古代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公元前六世纪,由波斯人琐罗亚斯得(Zoroa-ster)创建.因该教拜火,以火光代表至善之神崇拜,故名“拜火教”,同时,该教还拜日月星辰,故又名“祆教”.公元三世纪,波斯萨珊朝时,定火祆为国教,一时在中亚地区盛行.公元七世纪,大食(即阿拉伯)统治波斯后,伊斯兰教取胜,迫使祆教徒大批东移.一、祆教的传入与兴盛祆教传入中原时间,学术界一般认为在公元六世纪,即波斯邻近的滑国于公元516年通梁之时.但是,祆教传入西域应早于这个时间.据《魏书》卷101记载;“高昌国俗事天神”.《北史》卷97与此载同.《魏书》卷102记载:“焉耆国俗事天神”.《周书》卷50与此载同.。
拜火教的创始
![拜火教的创始](https://img.taocdn.com/s3/m/3b9984c4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ac.png)
拜火教的创始拜火教是一种源自于古代波斯(今伊朗)的宗教,其崇拜的对象是火焰。
拜火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左右,创始人被称为浑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拜火教的创始人以及宗教的发展。
一、浑沌的背景浑沌出生于波斯帝国的一个小村庄。
他在早年接受了充实的教育,并对宗教和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喜欢研究自然界的火焰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
二、拜火教的创立浑沌在年轻时立志于创建一个与众不同的宗教。
他深信火焰是连接人与神的媒介,可以带来光明和力量。
于是,他开始向人们传播他的信仰,并建立起第一个拜火教聚会的场所。
拜火教的仪式围绕着火焰展开,人们通过燃烧香料、祷告和跳舞等形式来表达对火焰的崇敬之情。
浑沌将火焰视为神圣的存在,他相信通过与火焰融为一体,可以与神进行交流。
三、拜火教的概念与教义拜火教的核心概念是“光明”和“净化”。
教徒们相信火焰象征着光明的力量,可以净化人的内心和灵魂。
他们认为通过拜火仪式,可以获得神的庇佑,并在精神上得到升华。
此外,拜火教还强调从小事做起,注重生活中的纯洁和道德。
教徒们被要求遵循一套道德准则,包括尊重他人、诚实正直等。
他们相信这样的生活方式可以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幸福。
四、拜火教的传播与影响拜火教在创立初期并没有受到广泛的认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扩散到波斯帝国的各个角落。
许多人被拜火教所吸引,并信奉这个宗教。
它不仅成为当时波斯帝国的主流宗教,还对其它宗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拜火教的传播过程中,一些仪式和信仰观念受到了其他宗教的影响,如印度教和佛教。
这使得拜火教的发展变得更为多元化和丰富。
五、拜火教的现状与未来在历经了数个世纪的传承和演变后,拜火教依然存在于一些地区。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变迁和人们价值观的多样化,拜火教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尽管如此,对于许多教徒来说,拜火教仍然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他们通过参与拜火仪式和坚持宗教准则来找到心灵的安宁和意义。
未来,拜火教可能需要更加开放和包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https://img.taocdn.com/s3/m/5e78f924bcd126fff7050bf8.png)
公元12世纪以后
唐代以后,由于中国经济 中心的南移,北方陷入战 火,生产停滞,这条贸易 之路渐渐荒废。直至元代, 蒙古帝国摧毁了以往在丝 绸之路上大量关卡和腐朽 的统治,令丝绸之路的通 行比以往各个朝代都要方 便一些。蒙古帝国和它在 中国的权利继承者,对这 些从西方前来的旅行者抱 以非常欢迎的态度,元朝 统治者甚至任命一些外国 人—主要是基督教徒,担 任地方的行政长官。不过 沿着丝路前进的人们,大 多是以宗教信仰及其他文 化交流为使命的人们,而 不再是以商人为主导的丝 绸之路了。 当丝路的历史步入14世 纪——中国称其为“明清 小冰期”的开端后,西域 地区脊背上已不再适合当 时的人类居住。西北丝绸 之路的东端几乎已经荒废。 而西域各古国大多已不复 存在,成为流沙之中见证 丝路辉煌的遗迹。
市 蜃 楼
沙漠 之 舟
商品交流
正 如丝绸之路”的名称,在这条逾7000公里的长路上,丝绸与同 样原产中国的瓷器一样,成为当时一个东亚强盛文明象征。丝绸不 仅是丝路上重要的奢侈消费品, 也是中国历朝政府的一种有效的 政治工具:中国的友好使节出使西域乃至更远的国家时,往往将丝 绸作为表示两国友好的有效手段。并且丝绸的西传也少许改变了西 方各国对中国的印象,由于西传至君士坦丁堡的丝绸和瓷器价格奇 高,令相当多的人认为中国乃至东亚是一个物产丰盈的富裕地区。 此外,阿富汗的青金石也随着商队的行进不断流入欧亚各地。这种 远早于丝绸的贸易品在欧亚大陆的广泛传播为带动欧亚贸易交流做 出了贡献。这种珍贵的商品曾是 两河流域各国财富的象征。当青 金石流传到印度后,被那里的佛教徒供奉为佛教七宝之一,令青金 石增添了悠远的宗教色彩。而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 波菜(又称为波斯菜)、黄瓜(汉时称胡瓜)、石榴等的传播为东 亚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西域特产的葡萄酒经过历史的 发展融入到中国的传统酒文化当 中。商队从中国主要运出铁器、 金器、银器、镜子和其他豪华制品。运往中国的是稀有动物和鸟类、 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
印度祆(xian)教
![印度祆(xian)教](https://img.taocdn.com/s3/m/24be572a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b.png)
播报编辑讨论上传视频袄教流传于印度的一支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印度祆教,袄教流传于印度的一支。
中文名印度祆教别名拜火教性质袄教流传于印度的一支原产地波斯简介印度祆教,即袄教流传于印度的一支。
袄教亦称琐罗亚斯德教或拜火教,原产生于波斯。
公元7世纪以后,由于伊斯兰教对波斯的侵入,大批袄教徒遭受武力排斥而逃亡境外。
8世纪初一部人来到西印度的古吉拉特地区,后集中于孟买附近,从事工商业生产,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集团,被称为帕西人(Parsis),意为“波斯人”。
约有教徒10万人,均是琐罗亚斯德教徒的后裔。
他们仍然遵守袄教的信仰和生活习惯,崇拜火神和圣火,儿童到成年时要举行成年礼,佩戴圣带,穿圣衫,颂《阿维斯陀》圣典。
但是由于长期生活在印度,也受到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影响。
[1]参考资料1. 黄心川主编.《南亚大辞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2月:第483页袄教袄的词语【拼音】:ǎo jiào【解释】:(xiānjiào)见〖拜火教〗。
袄教的扩展阅读袄教-介绍袄教,就是拜火教。
就是中国人定义的“索罗亚斯德教”。
索罗亚斯德教既崇拜火,也崇拜日月星辰。
中国人认为该教是拜天,故称为“袄教”。
“袄”者,天神的省义字,不称“天”而称“袄”,说明这是外国的天神,和中国自有的本土天神是有区别的。
隋唐之后,中国的史书逐渐将“索罗亚斯德教”统称为“袄教”。
现存的袄教经文,是用一种非常古老的波斯文字写成的,说明了其发源地及主要的传播区域。
袄教-历史袄教的历史,延续了超过1000年。
从公元前6世纪一直到后来阿拉伯人伊斯兰教的兴起。
公元前6——5世纪,是袄教在波斯高原的兴起,以后整个波斯高原,被马其顿人统治者。
后来波斯人(安息)于公元前247年起义,建立了波斯帕提亚王朝。
这期间的几百年里,袄教比较沉寂。
后来,公元224年,阿达希尔大帝建立了萨珊王朝,(公元226——公元240年在位)并推翻了帕提亚王朝。
浅析裕固族色彩
![浅析裕固族色彩](https://img.taocdn.com/s3/m/8ff802d14afe04a1b071def7.png)
浅析裕固族色彩作者:王佳琪张星来源:《艺术科技》2019年第15期摘要:色彩来源于自然,在充满力量的同时,也具有很多的功能性。
少数民族的色彩更是体现了人民的智慧,色彩比例、色彩分割、色彩搭配的差异,往往能展示出各民族的审美风格以及民族性格,本民族的色彩往往能引起本民族人心灵上的共鸣。
关键词:色彩;自然;裕固族1 裕固族的色彩背景1.1 环境及地域因素裕固族的初期形成可以追溯到古代北方几个少数民族,从裕固族发展史来看,有回鹘、蒙古族、藏族等的一部分影响。
裕固族的地理位置在河西走廊,属于南高北低的地势,地处戈壁滩,茫茫一片高原。
裕固族的色彩选取主要以暖色系为主,并且喜欢运用饱和度较高的色彩,与他们生活的环境正好有一定的反差,这样也方便他们识别。
1.2 宗教因素回鹘衰落后,大多数族人开始向西迁徙,一部分迁往新疆地区,成为了现在的维吾尔族,一部分前往河西走廊,成为了现在的裕固族。
在迁徙的过程中,也完成了一部分的民族融合,致使最后新民族的形成。
在此过程中,也有各种文化的融合,也使裕固族在历史上信奉过很多宗教,比如是萨满教、佛教和藏传佛教等,现在主要信奉藏传佛教。
萨满教在当时来说是范围较广、时间较早的一个古老宗教,北方民族普遍都信奉萨满教,从萨满教开始,崇尚自然的力量,赋予一切自然包括一些动物人格化色彩,充满了神秘的想象。
突厥信仰过一段时间的祆教又称拜火教,听名字就知道这个宗教对火十分崇拜。
随着东迁以及民族的融合,裕固族对火也有着不一样的敬畏之心,一般葬礼都会举行火葬,认为火葬是对死者最大的敬意。
裕固族举族向东迁徙后,全族人民开始信奉藏传佛教,但是仍然有祆教崇拜火的习俗痕迹,比如,在平时生活中不能对火有吐唾沫、扔垃圾等一切不敬的行为,每逢节日还要敬奉火神。
在春节的前一日,以火辞旧迎新,在傍晚时分燃起几个火堆,让牲畜从中走过,同时,一家人也要从火堆上跳过。
在新婚仪式中,新人在进婆家门时,都要举行“新媳妇儿过火堆”的辟邪仪式活动。
撒旦派名词解释
![撒旦派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5e2f4e5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51.png)
撒旦派名词解释撒旦派;撒旦主义;沙门派;佛教新宗派;拜火教;称为“异端”。
1、撒旦派;撒旦主义;沙门派;佛教新宗派;拜火教;称为“异端”。
1、宗教用语:犹太教及伊斯兰教认为耶稣基督是魔鬼撒旦,拜火教则以上帝作撒旦。
2、泛指邪教组织。
“恶魔派”,“恶魔主义”,“撒旦派”等。
此词也是人们对现实社会中许多以非正当手段得到财富者所冠以的贬义名词。
也有人认为是欧美的一些文艺创作者受古典神话和恐怖小说的影响而自行发明的“妖魔化”“魔鬼化”了的某些社会现象。
但,如果没有撒旦的支持与协助,其他魔鬼也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它们那么鲜明强烈的力量,并且取得人类的崇拜。
因此,它们也必须有着巨大而难以估量的作用。
2、撒旦教是中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原始基督教异端教派。
该教宣称耶稣是撒旦的儿子,是他父亲大魔王堕落后被驱逐出天堂之后,撒旦想要统治人间,就制造了耶稣。
3、基督教将恶魔列为魔鬼中的第一级首领,与上帝和人同级,即相当于人的灵魂的最高天使“撒旦”。
因此有了上帝的叛徒,就有上帝的儿子。
从信仰上看,撒旦一直是个矛盾的东西,他与上帝有冲突,又离不开上帝,是人格化的最复杂的魔鬼形象。
也因此一般的基督教信徒才称撒旦为魔鬼。
也因此,“撒旦”不仅是天使的敌人,也是人类的敌人。
在基督教的传说里,“撒旦”往往是上帝或耶稣的反面角色。
但是由于各个宗教传说故事的演变,“撒旦”的形象早已变得丰富多彩,多样化了。
3、撒旦主义(Satanism)指欧洲中世纪流行于法国等地,坚决反对教皇权威的封建贵族阶级的宗教改革思想。
撒旦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天主教神学家托马斯·阿奎纳(中国俗称“托马斯主义”)。
托马斯认为世界上有两种精神力量:善良意志和邪恶意志。
天主教神学认为,恶魔是恶良意志的体现,世界万物都是恶的产物,只有依靠人的意志战胜恶魔才能达到净化,走向幸福。
基督教把圣母玛利亚说成是天主教最好的化身,圣经中记载的耶稣基督是上帝赐给人类的一颗仁爱的心,善良意志的体现,具有无穷的智慧,可以战胜一切邪恶,创造一个理想的社会。
不灭的古波斯拜火教:金庸小说中真实的拜火教
![不灭的古波斯拜火教:金庸小说中真实的拜火教](https://img.taocdn.com/s3/m/9a3688eb33d4b14e852468f2.png)
[键入文字]不灭的古波斯拜火教:金庸小说中真实的拜火教无论国家和民族,火作为光明与温暖的象征,都深深地植入了他们的文化中。
中国古代有燧人氏的传说:“上古之世,民食果蓏(音裸,草本植物的果实)蚌蛤,腥臊恶臭,而伤肠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燧人氏”。
说书人常有“三皇五帝到如今”之言,三皇为远古中华民族的三位首领,燧人氏即为其中之一。
因发明人工取火而被推举为首领,足见其发明为民众带来了莫大的好处,并受到民众至高的尊崇。
在希腊神话中,有普罗米修斯传说。
普罗米修斯教导人类找到和制造了许多生活中许多必须的东西,火是最后一样,但最高神宙斯拒绝给。
于是普罗米修斯想方设法从宙斯驾驶的太阳车上获得了火种,并交给了人类。
为此宙斯大发雷霆,将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山上,还叫一只恶鹰天天去啄食他的肝脏。
火有如此大的用处和威力,作为人类世俗思想体系的宗教中处处都有他的存在也就不足为怪了。
拜火教(祆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现在世界各地也还有不少信徒。
火是其光明神阿胡拉的化身和主要祭祀对象。
其它的宗教,像在我国流行最广的佛教和道教,虽不以火为崇拜对象,但香火是万万不可断的,香火的多少更是其旺衰的象征。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要做饭必要灶,因此灶神(或称灶王爷)成为民间最大众化的神氏之一。
灶神的身份有不同的说法:一说是炎帝死后所托;二说为火神祝融之祀;三说为道教中在凡间查民情的“种火老母”。
虽说法不同,与火有直接的渊源却是一致的。
他不但管着灶头上的事,还监察世人的行为,每年农历的23 日或24 日上天向玉帝汇报决定一家来年的祸福。
因此民俗中年终祭灶神是春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火把节我国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传统节日,源于古时的火崇拜。
火把节彝语为“都则”,即为祭火之意。
凡经火烧过后,大部分的东西都或成灰或化烟消失了,因此火也是惩恶扬善的利器。
佛教中十八层地狱的第十六层1。
世界神话体系简介
![世界神话体系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76b105814791711cc7917c2.png)
1、基督神话体系,以犹太民族的上古传说为蓝本。
和犹太神话传说不同的是以耶稣为救主。
2、伊斯兰神话体系,以闪族上古历史为依托,闪族包含犹太人和阿拉伯人。
和基督神话不同的是以先知默罕默德为通往天堂之路。
3、犹太神话体系,其圣经被基督和伊斯蓝所引用,公称为天启宗教。
不过不承认耶稣为救主,认为救主至今未临。
4、中国神话体系,以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的道家学派为首,神话依托上古传说和古籍考证为主。
5、佛家神话体系,以北印度,现尼泊尔境内,古迦毗罗王子释迦摩尼佛陀创立佛教,引入古印度教,也就是婆罗门教的一些理念和神话传承体系,在波斯入侵后,佛教东渐,融入中国和周边国家,例如缅甸,老挝等国,和其民族神话相融合。
6、波斯拜火教神话体系,以古波斯历史为根基的神话体系。
7、希腊神话体系,以地中海沿岸古代希腊马其顿等城邦共和国之间战争为蓝本的神话传说。
8、北欧神话体系,以日耳曼民族,围绕斯堪的纳维亚历史而形成的神话传说。
9、玛雅神话体系,以印第安人历史为蓝本,或夹杂外星文明历史的神话
10、日本神话体系,以天照大神为主,日本古传说和战国史为蓝本的神话体系。
11、凯尔特神话体系,是广泛流传于欧洲的古典神话,在欧洲与希腊神话和北欧神话并列。
亚瑟王的故事就是其分支中著名的传说。
古老宗教的神秘仪式揭开拜火教的面纱
![古老宗教的神秘仪式揭开拜火教的面纱](https://img.taocdn.com/s3/m/0d595d01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2d.png)
古老宗教的神秘仪式揭开拜火教的面纱神秘仪式揭开拜火教的面纱拜火教是古老的宗教之一,起源于波斯地区,追溯至公元前6世纪。
这个宗教秉持着对于火的崇拜,被人们看作是圣洁与神奇的象征。
而拜火教的神秘仪式更是让人着迷,至今仍未被完全揭开面纱。
拜火教仪式的背景拜火教源于波斯弥特拉教派,最早起源于古代波斯的宗教现象。
这个宗教崇奉太阳和火焰为象征,相信火焰是神圣的能量,并具有净化和疗愈的力量。
因此,拜火教的仪式通常围绕着火焰展开,以表达崇敬和奉献之情。
火神寺庙与神圣仪式火神寺庙是拜火教最为重要的场所,也是举行神圣仪式的地方。
这些寺庙通常建在山顶,或高地上,以便更好地捕捉阳光与火焰之力。
火神寺庙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奇特的祭祀仪式而闻名。
拜火教的仪式中,最著名的要属火焰的奉献。
宗教信徒会在特定的仪式日,齐聚火神寺庙前。
火神寺庙的内部,会点燃一座神圣的火焰,并由教士手持火把将火焰分发给信徒,象征着火焰的神圣之力传递给每个参与者。
信徒会在火焰面前,虔诚地跪拜并奉献自己的祈祷。
他们相信火焰将代表神明的旨意和庇佑,因此他们会以最真挚的态度祈祷。
在这神圣的仪式中,信徒们会感受到深沉的宗教体验,仿佛与神明亲密接触。
仪式背后的神秘尽管拜火教的仪式广为人知,但其中的许多细节仍然被保持在神秘的面纱之下。
有关仪式方法和宗教教义的具体内容,很少有公开的记载或解释。
这也让人们对拜火教的神秘性产生更多的好奇。
宗教专家认为,拜火教的神秘性源自其起源的古老时代。
在过去,宗教信仰通常是面向少数人群或神秘团体的,而不是向公众开放的。
因此,神秘仪式和秘密口传的方式成为拜火教的特点。
此外,拜火教在历史上曾多次受到侵略和迫害,为了保护信仰的纯净性,他们选择对外宣传较少,保持低调。
这使得拜火教成为一个神秘而神秘的存在。
拜火教的当代意义虽然拜火教的精神已经流传了几千年,但在当今社会,拜火教在波斯地区的影响力已经大大减弱。
然而,对于宗教多元化和人类精神探求的研究来说,拜火教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对象。
阿拉伯半岛简介
![阿拉伯半岛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097c7427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b0.png)
● 迪拜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南部,波斯湾沿岸。自从上世纪70年代阿联酋独立以来,特别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 后,迪拜领导人以其高瞻远瞩的规划和良好的经济政策,使迪拜迅速发展成了以旅游、转口贸易、房地产、 金融等产业为支柱的国际大都市。世界最高摩天大楼、最大购物城、最大的人工岛、最豪华的酒店、最大的 室内滑雪场等,以及非常好的社会治安状况和和谐程度,使迪拜的知名度一跃而起。在迪拜,生活着来自全 球100多个国家的人,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使这个充满魅力的城市更加焕发出光彩。
● 有一个可能源于圣经的传说,曾讲到阿德南,也许还有夸坦,是亚伯拉罕之子伊斯梅尔(Ismail)的后代。这两-抗,随着 穆斯林对外征服,对抗也扩大到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1950年代,“北”阿拉伯人先知穆罕默德的后代赛义德派 (Zaydis)的伊玛目们被称为“阿德南人”,这种对抗甚至在北也门再次发生。
● 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西南,东临海湾及阿曼湾,西傍红海,南濒阿拉伯海和亚丁湾,西北界叙利 亚沙漠,北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面积320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与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并称亚洲三大半岛。
● 阿拉伯半岛是古老平坦台地式高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除西南端海拔2700-3200米的也门 高地外,仅在西南和东南部有小部分山地。其中,西岸南段的希贾兹山脉高1500米,山峰多为死 火山锥,最高峰哈杜尔舒艾卜峰海拔3760米。中部为广阔的沙漠,面积约120万平方千米,约占 半岛面积的40%,较大的沙漠自北向南依次为大内夫得沙漠、代赫纳沙漠和鲁卜哈利沙漠。其中 以鲁卜哈利沙漠为最大,面积65万平方千米。
● 阿拉伯半岛是伊斯兰教的诞生地,创教人穆罕默德在这里出生和生活。 以阿拉伯半岛为中心的阿 拉伯帝国曾横跨欧、亚、非大陆。21世纪阿拉伯半岛上所有国家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每年,世 界各地有不少伊斯兰教徒前往沙特阿拉伯西部的麦加和麦地那朝
拜火教创始人琐罗亚斯德简介
![拜火教创始人琐罗亚斯德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bc352eaee06eff9aef807e7.png)
拜火教创始人琐罗亚斯德简介琐罗亚斯德,出生于公元前628年的波斯帝国,是琐罗亚斯德教的创始人,琐罗亚斯德教又称为拜火教和祆教,这个宗教信仰不像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那样具有生命力,源远流长,琐罗亚斯德教的传播范围有限,在古代的中亚流行过一段时期,但是在公元551年,随着琐罗亚斯德的逝世,琐罗亚斯德教的影响和传播减缓许多,最终没有成为像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一样的世界性的宗教信仰,而只是局限成一个地区性的宗教。
关于琐罗亚斯德的生平,现有史料基本没有什么记载,只知道琐罗亚斯德出身于波斯帝国的贵族阶层,和佛教的佛陀经历尘世的繁华后,顿悟出家,在琐罗亚斯德20多岁时,他也弃家隐世了,在30多岁时因反抗当时的传统多神教,而被传统多神教的祭司迫害过,在琐罗亚斯德42岁时,他因为迎娶了大夏国的公主而成了大夏国国王的女婿,于是他所创立的琐罗亚斯德教,首先在大夏国流传起来,罗亚斯德也迎业了自己的人生高峰,随着大夏国的流行,琐罗亚斯德教开始辐射周边国家,在古代伊朗的东北地区,一个叫维斯塔巴国王改信琐罗亚斯德教,使他声名大振,这个伊朗国家在后世的流传中都保留了琐罗亚斯德传教的经历,据传说,琐罗亚斯德活到了77岁,但是在一次战争中,琐罗亚斯德被人杀死在了神庙中。
琐罗亚斯德,是琐罗亚斯德教也称拜火教和袄教的创始人,生于公元前628年,死于公元前551年,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即使在当今社会,还有琐罗亚斯德教的传人,主要集中在伊朗、印度地区。
琐罗亚斯德的成就,就是创建了琐罗亚斯德教,这个对古代伊斯兰教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平台,并对世界宗教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古老的琐罗亚斯德教。
琐罗亚斯德,出生于波斯游牧部落的一个贵族家庭,他在20岁左右,像佛陀一样顿悟,弃家隐世,开始创立琐罗亚斯德教,当时传统的多神教对新创的琐罗亚斯德教,进行了迫害,琐罗亚斯德也不得已转求别国,在40多岁时,成为大夏国女婿的琐罗亚斯德,把琐罗亚斯德教带到了大夏国,并在大夏国得到了传播流行,还使一个伊朗东北地区的国王改信了他的琐罗亚斯德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至少在理论上,拜火教信仰是受伊朗宪法明文保护的,有专门的款项扶持,议会里也有一个议席专门保留给拜火教信徒。
一批拜火教徒移居印度,形成了目前最大的拜火教信徒团体,以及印度重要的少数民族——帕西人(Parsi,其实就是波斯人的意思)。
原初有两位神:阿胡拉玛兹达 (善,光明) VS 安格拉曼纽(恶,黑暗)。他们都不是被造物。前者创造了一切善,六大善神,宇宙,世界和生灵,而后者创造了一切恶和对立。这是第一阶段。恶神不断侵袭世间,败坏道德,与善神作对,双方以及宇宙各被造物都参与到这个过程。这是第二阶段。而在善恶最终决战时,前者终将战胜后者,人类也会在救世主的带领下加入,善良的神和人将宇宙恢复到完美的状态。这是第三阶段。
向西,拜火教混合了中东和希腊地区的其他信仰,最终形成了密特拉教,并在罗马帝国早期大为兴盛,最后随着基督教的兴起而衰落。密特拉本身在原始印欧人的信仰中是三大阿胡拉之一,只是在琐罗亚斯德改革后退居二线,但依然受到不少人重视
中期(自萨珊波斯于公元3世纪兴起,至公元7世纪其被阿拉伯人灭亡)
萨珊波斯自命为阿契美尼德王朝Fra bibliotek后裔和继承者,大力扶植拜火教为国教,收集并整理经典,培养教士,形成了宗教(拜火教)、政权(萨珊波斯)、民族(伊朗人)的结合。
大流士一世应当是第一位明确表现出虔诚的拜火教信仰的。不过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君主们普遍采取宽容的宗教政策,对其他信仰并不排斥。
亚历山大入侵后拜火教信仰与波斯帝国一起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其后的时间里,波斯本土先后被塞琉古帝国和安息帝国(帕提亚)统治。安息人在文化上混合了希腊、巴比伦和波斯,拜火教在民间逐渐得到了一定的恢复。
在诸多希腊语文献中,琐罗亚斯德经常被认为是占星师。但这种说法基本可以肯定是以讹传讹。后来用于称呼占星师,贤者的 Magi 这个词原本就是指琐罗亚斯德和拜火教的教士。
前期(创始至公元前332年前后,也就是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帝国)
最早在琐罗亚斯德生前活动的范围内传播,主要是伊朗东部,阿富汗北部,中亚等,随后逐渐向中国西部,巴基斯坦,伊朗西部发展。大约在公元前6-7世纪,米底人和波斯人都已经开始信仰拜火教
摩尼大幅吸收了佛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思想,以及拜火教中的佐尔文派,改革了拜火教。他开创的宗派被称为摩尼教,也就是明教。“食菜事魔” 实际上指的是 “食菜事摩(尼)”。当然,和历史上诸多的宗教改革者一样,摩尼最后被拜火教教士和官方围攻,最终死于狱中。
回鹘汗国曾经以摩尼教作为国教。
后期(自阿拉伯人征服波斯至今)
在阿拉伯入侵中遭到重挫伊斯兰教在波斯境内传播并逐渐本土化,以及异教徒在语言、生活等方面受到了区别对待,同时由于伊斯兰教在诸多方面与拜火教颇为类似,大量拜火教徒转而皈依伊斯兰教。后来伊朗的萨曼王朝就是由拜火教改信伊斯兰的萨珊波斯后裔。
最终摧毁拜火教信仰的不是阿拉伯人,而是突厥人和蒙古人。信奉伊斯兰教的塞尔柱突厥、伊尔汗国、萨法维王朝、恺加王朝都对拜火教严厉打击和政策性歧视。比如,拜火教徒不能穿新衣服,也不能穿白衣服。直到1925年,巴列维王朝作为近千年来的第一个伊朗本土王朝,对待拜火教徒的态度有所松动,将他们作为伊朗民族主义的象征之一加以扶持,消失了千余年的Faravahar标志出现在了国徽上
因此,人类必须在思想、语言和行为上都保持善良,崇拜光明。死后会根据生前的言行接受审判,分别进入天堂(善)、地狱(恶)、以及阴暗之所(善恶相当)。最后,当宇宙进入第三阶段时,所有生者和死者都会接受最终审判,恶人遭受永恒的烈焰之苦,善人则会与诸神一起在乐园中获得永生
拜火教是不崇拜圣像的,阿胡拉玛兹达没有形象,Faravahar上的人形是国王或者天使,授予王权。拜火教在早期甚至没有神庙、祭坛、和祭祀,只有火坛。后期逐渐出现了神庙,但依然没有神像。
在波斯以外的地区,拜火教已经传播到了北印度,分别对孔雀王朝(印度人)、大夏(巴克塔利亚,上层的少数希腊人和下层的多数印度-伊朗人)和贵霜(月氏人,即吐火罗人)、以及没有形成强大国家但是势力一直不小的粟特人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粟特人。其他民族和国家中拜火教都不是主流,后来更是逐渐让位于佛教,而大部分粟特人都坚持了拜火教信仰,成为波斯人以外重要的拜火教徒团体,并影响到了突厥等周围民族,直到伊斯兰教兴起。
拜火教(Zoroastrianism,也称祆教)从印欧人早期对火的崇拜继承发展下来的。因此早期的神话、经典和仪式上都与古印度婆罗门教有相似之处。最早的考古证据是土库曼斯坦的 Gonur Tepe 遗址(大约公元前2500年),发现了拜火的祭坛、圣水等一系列与后来拜火教描述接近的文物。琐罗亚斯德(Zoroaster,又名查拉图斯特拉,苏鲁支)确立为拜火教的开创者琐罗亚斯德出生时间从公元前1400年到公元前700年都有可能。出生地点相对准确一些,大约是今天的伊朗东部、阿富汗、中亚一带。这与上面提到的早期拜火教遗址很接近。琐罗亚斯德大约30岁的时候受神启示,对传统的多神信仰进行吸收整理,专尊阿胡拉玛兹达(Ahura Mazda),开始传播一神信仰(这个年龄与耶稣和释迦摩尼差不多)。最初他身边的人普遍反对,也受到了官方打压,不得不前往他乡,最后成功说服了一个国王,以此为契机将改良后的宗教传播到各地。最后大约七十多岁的时候被入侵者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