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的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动静脉内瘘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的原因与预防

动静脉内瘘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的原因与预防

动静脉内瘘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的原因与预防【摘要】目的探讨血透患者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15 例血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原因及预防措施。

结果 15 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其中 1 例皮下血肿引起肢体肿胀缺血、内瘘血管狭窄,需行介入放支架治疗,维持内瘘血管通畅,其余 14 例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后内瘘正常使用。

结论引起自体动静脉内瘘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原因与护士穿刺、拔针操作不恰当、按压止血位置与力度不恰当、按压时间不足、以及患者自身原因有关。

采取合适的穿刺计划、提高护士一次穿刺成功率、恰当的拔针操作、有效的按压包扎、将穿刺作为护士交接班内容,加强患者健康教育,能有效预防和降低自体动静脉内瘘拔针后皮下血肿的发生。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 皮下血肿;拔针;血液透析; 护理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病人延长生命的一种主要治疗手段。

而自体动静脉内瘘是一种安全且能长久使用的永久通路,主要适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

皮下血肿是皮下组织内的血管破裂出血而产生液压性扩张,严重者可造成血液淤积于皮下而压迫血管,使内瘘血流量下降,甚至引起内瘘血管内膜增生而发生狭窄、闭塞等严重并发症[2]。

为了探讨血透患者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现将我院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自体动静脉内瘘拔针后发生的15例皮下血肿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15例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于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

均使用 16 G 穿刺针在吻合口 5 cm 以上穿刺透析,血流量200 ~250ml/min;护士使用折叠后的无菌纱布按压穿刺点,其中有10例是由患者手动按压,其余5例采用弹力绷带包扎固定; 15例血透患者于拔针后5分钟内发现皮下血肿,局部明显较拔针前隆起,表皮无渗血,其中2例患者于拔针后1小时内因内瘘肢体皮下肿胀明显,蔓延至上臂,需入院进一步治疗,其中一例需行介入放支架治疗,另一例无需手术治疗。

止痛消炎软膏外敷治疗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的护理体会

止痛消炎软膏外敷治疗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的护理体会

宜 昌
( 摘
要】 目的 : 探讨止痛消炎软膏外敷在动静脉 内瘘穿刺后皮 下血肿 中的应 用效果 。方法 : 将1 6例在 血液透析过程 中出
现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的患者 随机分 为对 照组 、 试 验组各 8例 , 对照组应用冰敷 一热敷 一涂搽 喜辽妥 的方 法 , 试验组加用止痛 消 炎软膏外敷皮下血肿处。结果 : 试验组 动静脉 内瘘 皮下血 肿的 消退 时 问、 疼痛持 续时 间 、 治疗前 后 淤斑 面积均低 于对 照组 ( P< 0 . 0 5 ) 。结论 : 止痛消炎软膏外敷 治疗 动静脉内瘘皮 下血 肿效果更 明显。 [ 关键 词】 动静脉 内瘘 ; 皮下血肿 ; 止痛消炎软膏 ; 喜疗 妥
0 . 0 1 ) 。见表 1 。
通过使用喜疗妥等软膏的治疗方 法在消炎消肿方 面有一定 疗 效 ,但在消除血肿 、皮 下淤斑 、软 化血 管等 方面效 果 欠佳 。 为此 ,选取我院近来 内瘘穿刺 后 出现血肿 的患 者 l 6例 ,通 过止痛消炎软膏外 敷治疗 动静 脉内瘘 皮下血 肿 ,效果 良好 ,
苦 、辛性 温 ,有镇 静止痛 、解毒 医疮 功效 ;生草 乌性 温,功 能祛风除湿 ,散寒 止 痛 ,麻醉 消 炎 ;皂 荚 味辛 ,散 结消 肿 , 缓解皮肤麻 木 ,对 某些皮肤真菌有 抑制作 用 ;诸 药配伍 ,共
奏 清热解毒 、消肿 止痛之功。通过两组 疗效 比较 ,虽然 提供
敷 。在冰敷 止血 后 ,取适 量 止痛 消炎 软 膏于 一次 性 治疗 碗
量1 5 0~ 2 0 0 m l / m l n ;无 效 :患 者疼 痛无 明显 改善 ,皮肤 周
围有血 肿、淤 斑 、硬 结 ,内瘘 搏 动 、震 颤 较 弱 ,血 管 弹性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发生血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12月16例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发生皮下血肿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结果:16例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发生皮下血肿,经过积极治疗护理后动静脉内瘘失功有1例,手术取栓后内瘘功能恢复有3例,其余均经过护理后内瘘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对于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维护需要护患双方的共同参与。

标签: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护理对策維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赖以生存的主要替代治疗手段之一,自体动静脉内瘘已经被证实是最常见的血管通路[1]。

如何提高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內瘘的使用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已成为医护人员越来越关注的问题[2]。

预防及有效处理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不仅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还为患者的长期存活提供了条件和信心。

我院血透中心2018年1月至12月有16例自体动静脉内瘘发生皮下血肿,现将使用过程中的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对象我院血透中心2018年1月至12月以自体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血肿有16例。

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30~76岁,平均年龄51岁。

原发病:慢性肾炎7例,高血压肾病3例,糖尿病肾病3例,其他3例。

1.2. 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1.2.1本组患者穿刺出现血肿有4例,拔针后出现血肿有4例,透析并发症引起内瘘穿刺部位血肿7例,患者肢体活动引起血肿1例。

1.2.2动静脉内瘘穿刺后出现皮下血肿的原因由于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在终末期肾脏患者中占多数,患者自身凝血机制障碍;血液透析需要使用的穿刺针锐利且管径粗大,如穿刺失败,固定胶布脱落,针头移位,拨针后按压不当均可导致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

如处理不当,可造成血液淤积并压迫血管,使内瘘血流量下降,造成引血不畅,甚至血栓形成,使血管狭窄闭塞导致内瘘失功。

血液透析本身能参与造成血小板功能障碍和出血倾向[3],以及透析全程肝素化、频繁穿刺后导致瘘口瘢痕形成,均易导致渗血[4]。

22例动静脉内瘘穿刺失误引起皮下血肿的护理体会

22例动静脉内瘘穿刺失误引起皮下血肿的护理体会

22例动静脉内瘘穿刺失误引起皮下血肿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失误引起皮下血肿的护理。

方法对22例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失误引起的血肿实施针对性护理,局部采用物理疗法,保持动静脉内瘘通畅及促进血肿的吸收。

结论通过我们所采取的措施无一例内瘘感染、堵塞、肢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皮下血肿;护理措施;并发症;护理体会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37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72-02血液透析作为一种开展50多年的医疗技术已成功地延长尿毒症患者的生命并提高生活质量[1],而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穿刺失误引起皮下血肿是难易避免发生,处理不及时会引起患者内瘘堵塞、感染、造瘘肢体功能障碍甚至需手术切开取出血凝块等严重并发症。

自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血透室透析患者2万余次,造成穿刺失误引起皮下血肿22人次,发生率为01%。

针对血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透析中因各种原因引起皮下血肿有22例,患者均为前臂动静脉内瘘,采用一次性动静脉穿刺针。

其中5例为穿刺上机后病人手臂运动引起的血肿;5例为穿刺后因为进针角度过深,病人穿刺部位缓慢出现血肿;6例为拔针后动脉端迅速出现皮下血肿;3例为拔针后数小时患者回家后发现静脉端血肿;3例为30分钟内松开绷带后动脉端迅速肿大出现血肿。

2原因21操作技术穿刺技术欠佳,操作时未仔细摸清血管走向。

穿刺方法不当,穿刺针直接通过皮肤刺入已动脉化的静脉,出现沿穿刺针周围小量渗血且多发于皮下脂肪较少,且反复穿刺同一针眼的患者[2]。

22内瘘过早使用,未发育成熟,过早使用的内瘘由于静脉壁薄弱而脆,压力过大易造成血管损伤导致血肿发生。

23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脆性大,慢性患者营养不良皮下脂肪缺乏,血管滑动不宜固定,加大穿刺难度。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发生皮下血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发生皮下血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第16卷第75期333投稿邮箱:sjzxyx22@0 引言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使用的永久性血管通路,长期存活的基本条件,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1]。

预防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的发生,如何保护好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保证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发生的血肿进行临床分析,总结相应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透析患者582例,共透析近45000人次。

动静脉内瘘穿刺占87%,发生动静脉内瘘穿刺后皮下血肿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18~85岁,慢性肾小球肾炎12例,高血压肾病8例,糖尿病肾病8例。

28例皮下血肿患者均无表皮出血,皮下肿胀明显,其中1例造成内瘘闭塞,2例肿胀特别严重,蔓延至上臂,疼痛明显,触摸皮下血肿部位比正常皮肤硬。

局部硬结影响透析血流量3例。

28例皮下血肿均表皮淤紫,穿刺点周围皮下血肿,局部明显隆起。

经及时处理至今均正常使用。

2 原因分析2.1 穿刺技术不熟练至穿刺出血内瘘过早使用,未发育成熟,过早使用的内瘘由于静脉壁薄弱而脆,压力过大易造成血管损伤导致血肿发生;穿刺方法不当,穿刺针直接通过皮肤刺入已动脉化的静脉,出现沿穿刺针周围小量渗血且多发于皮下脂肪较少,且反复穿刺同一针眼的患者[2];穿刺失败,由于穿刺技术不良,多次穿刺失败,造成静脉壁穿孔、撕裂,引起皮下血肿。

有8例是穿刺不当造成皮下血肿。

2.2 透析结束后压迫止血不当透析治疗结束后压迫止血位置不准确,只压到表皮穿刺点,内瘘穿刺点压迫不到位,导致渗血。

多发生在新入科护士,有7例是压迫不当造成皮下血肿。

2.3 透析结束后患者活动过度不慎将止血球移动位置,拔针后压迫时间不足就用力活动瘘侧肢体,造成止血球错位而渗血,有4例是由于止血球错位造成皮下血肿。

动静脉内瘘拔针后皮下血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动静脉内瘘拔针后皮下血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动静脉内瘘拔针后皮下血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自体动静脉内瘘( AVF) 因其方便、安全、使用寿命长、并发症少等优点而成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首要选择。

然而临床上因透析结束拔针按压方法不当造成皮下血肿,血液淤积于皮下而压迫血管,这对透析血流量和内瘘使用寿命的影响已不容忽视。

如何预防皮下血肿的发生及血肿形成后的应急处理,是临床护士的难题。

本文通过对皮下血肿的原因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便更好、合理地使用内瘘,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原因分析1、拔针方法不正确个别护士拔针动作过于粗糙,拔针撕胶布时未固定针柄,使针头在血管内左右摆动; 拔针方向与进针方向不一致,拔针角度>15°; 穿刺针未拔出时就重压血管穿刺处,均导致血管壁的损伤,引起血管穿孔致皮下渗血、血肿。

2、按压止血不到位只压迫到表皮穿刺点,而未按压到血管穿刺点; 按压止血时按压过轻和过重都能导致皮下血肿,或用棉球按压时不慎滑动棉球致穿刺点按压错位; 多发生在经验不足的新入科护士。

3、按压时间短因体外循环使用抗凝剂,内瘘血管压力大,致穿刺点愈合困难。

如果按压时间不够,可致血液入皮下引起血肿。

4、穿刺原因长期反复穿刺某一固定点致内瘘形成静脉瘤样扩张或假性动脉瘤,导致局部压力过大。

5、患者自身原因血压高致内瘘血管压力大; 糖尿病肾病全身动脉硬化,管壁僵硬、薄脆、因此易发生血肿。

按压后患者过早放下衣袖,活动时不慎将弹力绷带移位; 缺乏相应的护理常识; 对刚出现的轻度皮下血肿未予以重视。

护理对策1、正确的拔针方法加强护士正确拔针方法的培训,拔针动作应轻柔。

拔针时应固定针柄再撕胶布,避免穿刺针在血管内来回摆动; 拔针方向应与血管方向一致。

拔针角度不超过15°; 穿刺针未拔出时不要重压血管穿刺处。

2、有效的按压包扎方法套装采用坚压法。

具体方法是拔针前在针眼处贴上无菌创可贴,有利于止血。

使用无菌纱布折叠成小方块放在针眼上方,按压手指与血管走向一致,穿刺针未完全拔出之前不要重压血管穿刺处,能够有效避免皮下血肿及瘀斑的产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
血液 透析是终末期 肾脏疾 病患者 主要 的替代疗 法。进行
血液 透析首先要建立血管通路 , 动静脉 内瘘是通过手术将 动脉
使血 管不易滚动 , 一般从血 管右侧进入 ; 血管壁硬者 , 从血管上
方进针 , 且角 度宜 大 , 针头斜 面 已进 入血管 再平 行进 针少 许 。 穿刺 失败 时 , 不宜在 同一部位反 复穿刺 , 再穿刺时 , 一定要压迫 穿刺失败部位 , 避 开血 肿 , 选 同一血管时 , 静脉穿刺点要选近 心
2 0 1 3年 8月第 6卷 第 8期 上
C h i n J o f C l i n i c a l R a i t o n l a D r u g U s e , A u g u s t 2 0 1 3 , V o L 6 N o . 8 A

1 25 ・
3 胡大一. 缩小指南与实践差距 , 提高 心血管疾病 防治水平——第 7 6 届美国心脏协 会年 会 热点 简报 [ J ] . 中国心 血管 病 杂志 , 2 0 0 4 , 3 2
时处 理 , 确保透析充分 和患 者安全 。 2 . 5 正 确的止血方 法 拔针 时用弹力绷带 缠绕 固定压 迫球 , 手指按压 1 5~ 2 0 ai r n , 以皮肤 及 血管 进针点 为着 力点 , 力 度 以
本 组动静脉 内瘘患者 2 0例 , 男 9例 , 女1 1 例, 年龄 2 6— 6 8
轻轻 固定 , 待 回到家 ( 一般 0 . 5 h ) 后除去压迫球 , 以防途 中不小 心撞击 到穿刺点引起再 出血 。若 出现 内瘘 出血肿胀 、 疼痛 , 须
立 即按压 肿胀部 位 , 必要 时 回血透 室处 理 , 勿用 止血 带止 血。 每位 维持 性血液透 析 患者均 需频 繁作 血管 穿刺 , 穿 刺成 功与

内瘘穿刺拔针后皮下淤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内瘘穿刺拔针后皮下淤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壁报交流刺点约10cm处进行穿刺。

穿刺针选择小号(一般选17号),根据患者年龄、血管条件,选择不同的进针角度及穿刺方法,老年患者采用斜刺法,即操作者左手将穿刺部位皮肤绷紧,右手持针由血管旁开0.5cm,针头与皮肤呈20o刺入,从侧壁进入血管;皮肤弹性好肌紧张度高的年轻患者,采用直刺法,即皮肤与针头呈30-40度角,在血管上方进针。

穿刺针应固定在穿刺时的角度或接近此角度,透析过程中,在穿刺点粘贴一个弹性无菌贴。

拔针时两护士配合,用准备好的纱布卷轻放在穿刺针眼上,针头纵轴与血管纵轴平行,慢慢向外拔针,当针头即将拔出时左手快速加压,按压穿刺点,用手按压止血,用力适度,以不渗血及能触及血管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为宜,时间20min-30min。

内瘘穿刺失败须立即终止穿刺,压迫止血,暂不建议再行穿刺,局部血肿者24小时内用冷敷,24小时后用湿热敷以减轻疼痛,加快血肿吸收,第2天用马铃薯片外敷或海普林软膏等外用。

结果 37例患者均穿刺成功,其中33例患者拔针后未出现局部淤青、皮下血肿等,2例患者出现局部淤青,2例患者出现皮下血肿。

结论 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初期穿刺及护理对内瘘的使用寿命有重要的影响,正确的穿刺方法及护理技巧,可以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PO-515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或闭塞的介入治疗体会张丽红, 段青青, 王自强, 丁芳, 张云霞, 王保兴, 李英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 050051目的应用介入微创技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或闭塞,延长自体内瘘的使用寿命,减轻病人手术痛苦。

方法 自2009-8至2011-4期间我科对19例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患者行球囊扩张微创介入技术治疗,共手术26次。

19 例患者中,男11例,女8例,平均年龄 63.5 (39~82)岁,均为桡动脉-头静脉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18例为端侧吻合,1例为端端吻合。

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7例,糖尿病肾病3例,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4例,多囊肾3例,缺血性肾病1例,狼疮性肾炎1例。

内瘘穿刺血肿的处理

内瘘穿刺血肿的处理
2.5 患者的血色素、血小板低于正常,凝血功能下降。
药物因素
药物因素
血液透析过程中,抗凝剂的使用量过大,致凝血时间延长,易形成皮下血肿。
临床表现
血肿一部分发生在透析中,一部分发生在透析结束后数分钟,也可发生在半小时后或更长时间,可见穿刺周围皮肤肿胀、苍白、毛孔增大、皮下肿大边界清楚,次日穿刺点周围皮肤淤青、发红、发紫,肿块边界不清,水肿加剧,病人感疼痛、灼热,活动受限等。
预防
1
Y
2
F
2 掌握内瘘的使用时间 内瘘成熟一般至少需要4周,一般在内瘘成形术后8~ 12 周效果最佳。过早使用的内瘘由于静脉管壁薄而脆,开始几次穿刺时很容易发生皮下血肿而影响下一次穿刺。因此,在最初几次使用时由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操作,先评估内瘘的成熟情况后仔细摸清血管的走向,再进行穿刺,争取一针见血。穿刺点一般选择距瘘口较远的肘部或靠近肘部的内瘘血管。待内瘘进一步成熟后再向下移动穿刺点,以减少血肿的发生率。
1 掌握正确的穿刺技术提高直接动脉穿刺一次成功率 穿刺前认真评估内瘘,仔细摸清血管的走向,动脉穿刺点距吻合口至少3cm以上;进针时针尖与皮肤成30˚~ 40˚、针尖斜面朝左或右进针,使针与皮肤及血管的切割面较小,利于伤口的愈合速度问; 避免用针尖来回探找血管,否则易使血管的完整性受损;注意穿刺部位要轮流更换,可采取纽扣式或阶梯式穿刺,切忌定点穿刺,避免定点造成受用多的血管处管壁受损,弹性减弱,形成瘢痕,缩短了内瘘的使用寿命。
3 妥善固定
4 采用正确的止血方法
透析结束拔针后,用无菌纱布做成3 cm×5 cm的圆柱状纱布滚条,采用双点压迫止血法,即皮肤进针点和动脉进针点加强压迫止血。拔针时勿调整穿刺针的方向,且拔针时动作要迅速,要将穿刺针完全拔出后再立即压迫血管穿刺点,以免划伤血管内膜,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使用弹力绷带加压止血,压迫时间因人而异,一般压迫15~ 20分钟后缓慢放松,对于凝血机制不良的患者要适当延长压迫时间,并瞩患者抬高手臂,以减少静脉回流阻力,加快止血。压迫力度以止血效果好且内瘘穿刺点两侧能触及震颤为宜。

动静脉内瘘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的护理体会

动静脉内瘘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的护理体会

动静脉内瘘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分析总结自体动静脉内瘘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的原因、对策及预防措施。

方法:对自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期间本院透析中心24例患者使用动静脉内瘘行规律血液透析出现拔针后皮下血肿的情况进行观察统计,并总结动静脉内瘘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的原因及护理方法。

结果:24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皮下血肿,表皮无明显出血点,但皮下肿胀明显,经过护理处理后,均未出现内瘘阻塞现象,结果理想。

结论:导致动静脉内瘘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原因主要是与拔针方法、按压止血、按压时间、穿刺、患者自身等情况有关。

如不正确拔针、压迫止血方式不当等,所以通过正确的拔针顺序、拔针方法、止血方式等护理措施,同时给予患者正确的健康宣教,可有效避免或降低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发生率,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护理体会Nursing experience of subcutaneous hematoma after needleextraction of arteriovenous fistulaPan Xiao-feng,Huang Feng-lian,He Xiao-xiLongquanyi District of Chengdu Maternity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Sichuan Chengdu,610100[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causes, countermeasure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subcutaneous hematoma after needle extraction of 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internal fistula. Methods: From June 2020 to July 2021, observation and statistics were made on subcutaneous hematoma after needle extraction in 24 patientsundergoing regular hemodialysis with arteriovenous fistula in dialysis center of our hospital, and the causes and nursing methods of subcutaneous hematoma after needle extraction with arteriovenousfistula were summarized. Results: There were 2 cases of subcutaneous hematoma in 24 patients, no obvious bleeding point on the epidermis,but obvious subcutaneous swelling, after nursing treatment, no obstruction of internal fistula, the results were ideal. Conclusion: The causes of subcutaneous hematoma after needle extraction in arteriovenous fistula are mainly related to the method of needle extraction, compression for hemostasis, compression time, puncture and the patient's own situation. Like a incorrect needle, the improper oppression hemostasis, etc., so pull needle sequence, pull the needle through the correct way, hemostatic way nursing measures, such as atthe same time give patients the correct health education, which can effectively avoid or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rteriovenous fistula in subcutaneous hematoma, reduce the patient's discomfort,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arteriovenous internal fistula,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 : arteriovenous fistula; Subcutaneous hematoma; Nursing experience前言:自体动静脉内瘘又称内瘘(AVF),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维持血液透析永久性血管通路的方法,长期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动静脉内瘘进行反复穿刺,容易导致出现局部皮下组织及内瘘血管的损伤,所以,保护动静脉内瘘并延长使用寿命意义重大[1]。

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的预防及护理

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的预防及护理

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医疗护理质量㊂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Douglas JB ,Hedrick C.Infusion therapy in clinical practice [M ].WB Saunders Company ,2001,176~208.2㊀王萍,陈立.美国静脉输液护理专业化与我国静脉输液护理现状分析[J ].实用护理杂志,2003,19(7):66~67.3㊀王玉花,李旭英,谌永毅,等.湖南省三甲医院静脉治疗专业化发展现状调查[J ].当代护士:学术版,2014(9):163~165.4㊀陈永娟.基层医院静脉治疗护理小组的建立与实践[J ].微创医学,2012,05:558~560.5㊀Dougherty L.The benefits of an i.v.team in hospital practice [J ].Professional Nurse ,1996,11(11):761.6㊀朱春萍.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 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01:124~125.7㊀马贤会,谢世群.静脉输液管理小组的作用与效果[J ].淮海医药,2011,06:551~552.8㊀浦向妹.临床护士锐器伤防护进展[J ].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3):41~43.9㊀邢红.静脉输液技术发展及安全管理[J ].上海医药,2013,22:3~5.10㊀韩珺.护理人员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J ].天津护理,2012,03:200~201.11㊀邢秀亚,任珍.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实效[J ].北京医学,2012,12:1073~1075.12㊀管付岩,张芙蓉,赵彦.输液巡视记录卡的探讨和改进[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02:475~476.13㊀毕娜,王建荣,焦卫红,等.连续静脉输液最小安全余液量概㊀㊀㊀㊀念的建立及应用效果[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0:1~5.14㊀徐燕.优化输液流程在儿科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03:56~57.15㊀龚萍,陈传英,孟爱凤,等.静脉治疗电子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及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13,18:14~15.16㊀李冬梅,朱建英.医院静脉输液安全执行模式构建[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03:266~269.17㊀张跃晖.探讨如何建立系统的中心静脉置管管理机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07:782~783.18㊀李佩兰,芦雅琳,赵莺柳,等.静脉治疗联络员培训机制的建立与效果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1:378~379.19㊀王玉花,李旭英,谌永毅,等.湖南省三甲医院静脉治疗专业化发展现状调查[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9:163~165.20㊀肖莉银.老年癌症患者临床表现及家庭护理[J ].当代护士:学术版,2013(1):105~106.21㊀陈华双,周钢.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及风险对策初探[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8:153~154.22㊀林关聪,杨美媛,王景平,等.甩垂扎法加红花油在静脉穿刺困难的老年患者输液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护理,2010,04:16~17~15.23㊀谭慧嫦.儿童静脉输液的心理护理体会[J ].中外医学研究,2013,09:87~88.24㊀陈长荣.浅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1,36:431~432.(本文编辑:王㊀萍㊀田冰洁)工作单位:528403㊀中山㊀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谢爱华:女,本科,主管护师收稿日期:2014-08-22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的预防及护理谢爱华㊀王㊀琳㊀曾庆飞摘要㊀总结了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的预防及护理,主要包括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的原因分析及预防与护理㊂认为通过加强内瘘血肿形成的原因分析及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及内瘘血肿形成后及时给予护理,对减轻患者痛苦和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有积极的作用㊂关键词: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预防;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6-6411(2015)11-0025-04㊀㊀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以下简称为内瘘)因其方便㊁安全㊁使用寿命长㊁并发症少等优点而成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首要选择㊂在长期的血液透析治疗中,由于内瘘的反复穿刺,易造成局部皮下组织及内瘘血管的损伤㊁硬化及肿胀,给患者带来痛苦,同时影响内瘘的使用寿命㊂动静脉内瘘(AVF)皮下血肿是皮下组织内的血管破裂出血而产生液压性扩张㊂严重者可造成血液淤积于皮下而压迫血管,使内瘘血流量下降,甚至引起内瘘血管内膜增生而发生狭窄㊁闭塞等严重并发症[1]㊂现将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的原因及预防㊁护理措施综述如下㊂1㊀AVF皮下血肿的原因分析1.1㊀年龄㊀高孝杰[2]认为年龄与皮下血肿的发生相关,老年患者更容易发生皮下血肿,这可能与老年人动脉硬化㊁血管壁脆性大有关㊂1.2㊀抗凝剂的用量大㊀抗凝剂用量过大㊁凝血时间延长㊁导致血凝困难,从而引起皮下血肿[2]㊂高孝杰[2]对AVF皮下血肿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肝素剂量>0.5m g/kg者的皮下血肿发生率明显高于ɤ0.5m g/kg者㊂1.3㊀血管的情况1.3.1㊀AVF初期使用㊀AVF有成熟时间长和初期使用失败率高的缺点,并且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多数伴有各组织器官功能减退㊁营养不良等,皮肤增厚而松弛㊁皮下组织韧性增加㊁弹性降低㊁脆性增加,初次使用时容易形成皮下血肿[3]㊂另外患者首次穿刺使用内瘘,心理紧张的情绪也可能影响穿刺护士的操作㊂当治疗结束时,同时按压动㊁静脉2个穿刺点使动㊁静脉穿刺点之间的血管内压剧增,而新AVF管壁簿而脆,引起血管裂伤㊁血液渗出,使血管内压和吻合口内压增加,导致动脉穿刺点闭合困难,形成血肿[4]㊂1.3.2㊀AVF成熟不良㊀据文献报道,28%~53%的内瘘不能成熟㊂有学者认为:内瘘术后8~12周内瘘发育不良,不能满足透析需要,主要包括穿刺困难和(或)血流量不足㊂在实践中魏敏[4]总结出穿刺易失败的情况:内瘘静脉扩张不明显;侧支循环较多;靠近内瘘吻合口3cm以上近心端搏动和静脉扩张不明显,按照‘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动脉端穿刺点距内瘘口3cm 以上[5]㊂陈付梅[1]认为如果内瘘不成熟,过早使用内瘘由于静脉壁薄弱而脆,压力过大易造成血管损伤导致血肿发生㊂1.3.3㊀血管条件差㊀由于血管硬化的因素和反复穿刺导致AVF血管弹性差,虽然穿刺成功,血流量正常,但是在透析过程中,穿刺点会有持续的少量出血现象,导致穿刺点皮下淤血[4]㊂有些患者全身外周血管较细,穿刺关节处血管,将增加穿刺及固定的难度,易出现穿刺处血肿㊂1.3.4㊀患者的因素㊀患者治疗中因治疗时间长或因皮肤瘙痒而反复翻身及无意识活动等,尤其是老年及不配合治疗的患者易导致穿刺端肢体难以保持固定位置,从而易引起内瘘针移位㊁穿刺处肿胀等情况㊂魏敏[4]认为有的患者年龄大比较瘦,皮肤松弛,穿刺时血管在皮下组织中易滚动㊁固定不到位,使穿刺失败㊂欧阳惠清等[6]认为血压高致内瘘血管压力大,段美芹等[2]报道糖尿病肾病患者全身动脉硬化,血管壁僵硬㊁薄㊁脆,易发生血肿㊂邹琼芳等[7]观察到伴有肝脾疾患㊁糖尿病㊁血液病等全身凝血机制低下者易发生血肿㊂对刚出现的轻度皮下血肿未予以重视等因素易导致血肿的发生及增大[6]㊂1.3.5㊀穿刺的因素㊀未一次穿刺成功,治疗中血流量不足,需调节穿刺针位置而导致刺破血管,容易出现皮下淤血[4]㊂若选择在前臂桡骨外侧穿刺,患者手腕活动时易引起血管渗血[3]㊂而且按压时棉球滑动,也会导致穿刺处血肿[6]㊂1.3.6㊀按压的因素㊀压迫位置不准确,只压迫到表皮穿刺点,拔针方法不正确,按压时间短,按压的力度不够等原因可导致内瘘皮下血肿的发生[1,6]㊂血管内部张力过大或穿刺部位距吻合口较近,吻合口处的压力过大或血压过高;或静脉止血压力过大,致使吻合口周围压力升高,导致血管穿刺点闭合困难[2]㊂1.3.7㊀护理人员的因素㊀护士心理紧张或注意力不集中及各种原因会导致穿刺失败㊂陈付梅[1]认为护士责任心不强,穿刺前未准确评估,拔针后未对内瘘进行观察,对患者内瘘的日常维护健康宣教不到位;将增加皮下血肿的发生㊂2㊀预防措施2.1㊀初期使用内瘘的注意事项㊀有学者[2,8]认为新瘘管管壁薄而脆,穿刺时,很容易形成皮下血肿而影响下一次穿刺,故在最初几次穿刺时,最好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操作,尽量避免失误㊂朱亚梅等[9]总结出内瘘首次穿刺时,在内瘘针后面连接1个5 mL注射器,并打开内瘘针上的夹子,这样可使内瘘内动脉血的压力在穿刺的瞬间通过内瘘针释放到注射器内,可有效避免血管被穿破或形成针眼处渗血或穿刺时血液从针眼处溅出㊂石梅等[33,34,35]认为患者AVF术后8~12周,应由医生判断,并请高年资护士会诊认为AVF成熟后,开始启用内瘘㊂王丽明等[10,11]采用单针穿刺法即内瘘使用的前2~4次穿刺时仅动脉端穿刺在动静脉内瘘上,同时动脉穿刺点选择在远离吻合口的AVF血管震颤最远处(近肘部),尽可能地减轻压迫穿刺点对吻合口的刺激,而选择其他肢体较粗的静脉或留置的导管作为静脉回路,结论是单针穿刺法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穿刺法,有利于保护内瘘㊂石梅等[12]认为首次穿刺的患者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导致血管收缩,护士还应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㊂2.2㊀透析过程中严密观察㊀透析过程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穿刺针是否固定妥当,穿刺部位有无出血,管路连接是否紧密㊂尤其是老年患者,因皮肤松驰,皮下脂肪少,穿刺针容易从血管内滑出[13],对于不配合治疗的患者,适当约束㊂张仲华等[9]在治疗过程嘱患者勿活动穿刺侧肢体,对于精神障碍不合作或烦躁不安㊁意识障碍者协助固定穿刺侧肢体,避免活动导致穿刺针移位穿破血管引起皮下血肿㊂2.3㊀拔针的注意事项2.3.1㊀护理人员正确拔针是关键㊀拔针动作应轻柔,拔针时应固定针柄再撕胶布,避免穿刺针在血管内来回摆动;拔针方向应与血管方向一致㊂拔针角度不超过15ʎ,穿刺针未拔出时不要重压血管穿刺处,以免针尖损伤血管内皮[7]㊂2.3.2㊀采取有效的按压包扎方法㊀吉小静等[13]认为新内瘘前3次的使用由护士按压并不使用弹力绷带或大胶布,同时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的按压方法,并确保其能够掌握,一般按压为20m in左右,中途不可随意松开换手,防止发生出血㊂郝晶等[7]认为压迫点不但是皮肤的进针点,还包括内瘘血管的进针部位,所以压迫物应该集弹性韧性于一身,长度较穿刺针略长㊂目前报道的按压方法有坚压法[6]㊁棉球按压法[4]㊁用沙布卷压迫㊁高弹力松紧带包扎法㊂朱亚梅等[9]使用纱布叠成小枕,在内瘘针穿破血管处沿血管走向上用食指㊁中指㊁无名指3指的指腹进行压迫或拇指指腹按压法[7]㊂以上各种按压方法给实践被认为可降低AVF穿刺点出血㊁皮下血肿并发症的发生㊂任何一种按压法压迫穿刺处的力量以不渗血及能扪及震颤和听到血管杂音为宜㊂凝血功能较差的患者可以酌情延长按压时间㊂另外静脉穿刺点的压迫力量不要大于动脉端,否则会使瘘管部位的压力增高㊂2.4㊀护士角度㊀张仲华等[3]认为首先选择合理的穿刺部位,穿刺前仔细选择穿刺方向及穿刺点,动脉侧穿刺点应偏离桡骨,以免患者手腕活动时导致血肿的发生㊂并且穿刺时要聚精会神,即便是工作多年也不能掉以轻心㊂魏敏[4]认为当第一针穿刺失败后,仔细寻找另外的穿刺点,沉着穿刺或请另一名护士穿刺㊂再穿刺时一定要压迫穿刺失败的部位,在动脉穿刺点以下即远心端,避开血肿再做穿刺㊂若静脉穿刺失败,应在静脉穿刺点以上即近心端,避开血肿再做穿刺,血透继续进行㊂2.5㊀患者宣教㊀徐静等[3,14]认为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宣教维护好AVF的重要性及方法㊂并说明预防内瘘穿刺后血肿发生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出现血肿的症状和体征,一旦发生血肿,要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以便保证内瘘的正常使用㊂3㊀护理3.1㊀血肿发生后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㊀当内瘘皮下血肿发生后,易造成患者紧张㊁恐惧的心理,担心内瘘的功能,护理人员应要耐心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指导相关的护理方法㊂3.2㊀根据血肿的严重程度选择恰当的护理方法㊀在透析过程中发生的血肿,徐静等[14]的经验是如果确认内瘘针在血管内,并且血肿不大,可在该穿刺处略加压保护,继续观察,但如果血肿明显增大,应立即拔针,加压止血,并迅速选择新穿刺点㊂3.3㊀血肿发生后24h内冷敷护理㊀不管在透析中还是透析后发生的血肿,24h内建议用冷敷使血管收缩帮助止血㊂内瘘皮下血肿形成后,任志芳等[15]认为尽早消除血肿有利于改善或避免因内瘘血管硬化引起血流不良㊁静脉压高㊁内瘘闭塞等血管并发症㊂3.4㊀多种方法的护理效果比较㊀有文献[16,17,18]报道浓度为33%和50%的硫酸镁溶液可以使血管扩张㊁局部血流加速,促进外渗的血液加速吸收,还可降低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从而起到止痛作用㊂但硫酸镁的浓度调配及持续温热等难以控制,且血肿形成后过早热敷会加重血肿,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它在临床上的应用㊂而且实践证明此方法对消除AVF血管内的硬结效果不佳[16]㊂据文献[19,20]报道马铃薯具有清热解毒㊁消肿散淤㊁促进损伤组织细胞修复的作用,可有效防止AVF血管的肿胀㊁硬化㊁狭窄㊁疼痛等并发症㊂唐春苑等[17,18]用洗净的马铃薯切成切成0.1~0.3cm薄片外敷于肿胀处,对照组采用33%硫酸镁液浸透的纱布(以不滴水为宜)局部湿敷㊂结果证实马铃薯对内瘘有消炎㊁止痛㊁消肿的功能,疗效优于硫酸镁溶液湿热敷,无任何不良反应㊂程菲等[21]在血肿形成后立即用新鲜马铃薯薄片贴敷,24h后用湿毛巾热敷10~20min后再用马铃薯片贴敷,每日2次,效果优于止血处理24h后予湿热敷㊂李付珍等[22]在程菲等[21]处理血肿的基础上加用喜疗妥外擦,2~3次/ d㊂喜疗妥的成分是磺酸基粘多糖,具有抗炎,促进水肿㊁血肿吸收,刺激受损组织再生,软化瘢痕的功能[3]㊂张仲华等[9]发现喜疗妥软膏配合热敷能加速血肿吸收,减轻血肿肿胀引起的疼痛和缩短疼痛时间,可延长AVF的使用寿命,减轻患者痛苦㊂中医认为血肿的病理机制是局部的气滞血瘀,可辨为因热毒而肿,因湿毒而肿,因血瘀而肿[23]㊂余文燕等[23]自制的中药膏剂,具有清热解毒㊁消肿散结作用㊂在物理治疗方面,除了温水热敷及硫酸镁热敷,远红外线照射对AVF皮下血肿有很好的疗效,黄家莲等[24]报道远红外线照射联合马铃薯片外敷可有效治疗AVF皮下血肿伴疼痛㊁减少内瘘血管狭窄㊁提高内瘘的通畅率㊁延长内瘘使用时间㊂4㊀小结各种原因所致的AVF皮下血肿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是难免发生的,不仅会引起局部肿胀疼痛,同时也会对AVF血管造成不同程度的压迫,严重的可引起血管硬化及周围组织纤维化,直接导致AVF的狭窄和栓塞㊂如何预防AVF皮下血肿的发生极其重要,当血肿出现后,需快速有效的处理,从而保护AVF的功能,延长AVF的使用寿命㊂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陈付梅.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实用医药临床杂志,2012,16(14):42~43. 2㊀高孝杰.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相关因素分析[J].河北医药,2010,32(17):17.3㊀张仲华,吕英瑛,童辉,等.喜疗妥外搽联合热敷治疗动静脉内瘘处皮下血肿疗效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8,23(23): 17~18.4㊀魏敏.动静脉内瘘患者穿刺部位皮下於血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3):93~95.5㊀陈香美.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55.6㊀欧阳惠清,何东娟,林莲娇,等.动静脉内瘘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0):10.7㊀邹琼芳,施素华.内瘘穿刺拔针后皮下淤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9):7129.8㊀易晓.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6:111~112.9㊀朱亚梅,吕小林,潘雅娟,等.尿毒症病人内瘘首次穿刺前后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0,24(11):3036~3037.10㊀王丽明,马玉英,熊文.单针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初期使用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1,18(10B): 37~39.11㊀陈海燕,文艳秋,陈林.改良动静脉内瘘的早期穿刺方法及效果观察[J].华西医学,2008,23(5):1173.12㊀石梅,廖周谊,李亚娟.对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技巧与护理方法[J].西部医学,2012,24(7):1406~1407. 13㊀吉小静,陈静,黄静.循证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新瘘使用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3):29.14㊀徐静,刘淑娟,石春芳.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的预防及护理[J].青岛医药,2008,40(1):64.15㊀任志芳,赵洪梅,毛铁英.血液透析患者手肿胀综合征的护理干预[J].护理学杂志,2007,22(3):41.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16㊀朱鸿丽.硫酸镁液在尿毒症患者内瘘和静脉肿胀后的应用[J ].吉林医学,2011,11(32):6816.17㊀唐春苑,叶晓青,王饶萍,等.马铃薯外敷治疗动静脉内瘘肿胀的效果观察[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3):97~98.18㊀刘丽,矫健梅,安丽伟.马铃薯切片外敷治疗动静脉内瘘并发症效果观察[J ].护理学杂志,2009,24(15):14~15.19㊀王素梅,白艳凌.马铃薯外敷治疗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J ].护理学杂志,2004,19(23):25.20㊀田李清,王艳茹.巧用马铃薯保护动静脉内瘘[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17.21㊀程亚菲,潘恬,王晓梅.马铃薯贴片与湿热敷治疗动静脉内㊀㊀㊀㊀瘘并发皮下血肿的疗效观察[J ].海峡药学,2009,21(7):143~144.22㊀李付珍,陈银弟.马铃薯与湿热敷及喜疗妥治疗动静脉内瘘血肿的疗效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8)30~31.23㊀余文燕.散瘀膏治疗初次动静脉内瘘并发皮下血肿疗效观察[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3):208~209.24㊀黄家莲,李亚洁,梁云芳,等.远红外线照射联合马铃薯外敷治疗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的临床研究[J ].护理学报,2013,20(6B ):5~9.(本文编辑:王㊀萍㊀文益江)工作单位:1.236600㊀阜阳㊀安徽省太和县中医院护理部;2.230000㊀合肥㊀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外科靳萍:女,本科,主管护师,护理部主任收稿日期:2014-10-24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靳㊀萍1㊀谢㊀楠2㊀胡㊀敏1㊀苗㊀木1摘要㊀总结了糖尿病足的中药足浴治疗与护理,主要包括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㊁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的原则㊁中药方剂的选择㊁足浴的实施与护理㊂认为通过足浴时热㊁药的双重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改善周围组织营养,激发机体自身调节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㊂关键词:中药足浴;糖尿病足;护理中图分类号:R478.1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6-6411(2015)11-0028-03㊀㊀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良等原因,导致足部感觉神经㊁运动神经㊁自主神经损伤,或微血管及大㊁中㊁小血管狭窄㊁闭塞㊁血流障碍㊂临床表现为足部发凉㊁麻木㊁疼痛㊁间歇性跛行或(和)在有感染等理化因素的作用下引起的坏疽,常导致患者截肢㊁致残㊂糖尿病属中医 消渴病 范畴,而糖尿病足属中医 脱疽 范畴㊂现将其中药足浴的治疗技术及护理综述如下㊂1㊀中医对糖尿病足的认识糖尿病足是发生于糖尿病患者的与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㊁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㊂中医古籍中并无对糖尿病足相应病名的具体记载,多属于中医 消渴 ㊁ 脱疽 范畴㊂本病常由元气虚弱㊁情志失和㊁饮食不节㊁劳逸失度㊁外邪侵袭所致㊂气虚血瘀相互为因,日益加重,使经络阻塞,皮肉失养而枯槁坏死脱落而成脱疽之证[1]㊂其基本病机在于气阴两虚,瘀血阻滞,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2]㊂全身症状总体为阴虚证为主兼气虚证,干性坏疽以气虚证为主兼血虚证,湿性坏疽以阴虚证为主兼气虚证,混合性坏疽气虚证为主兼阴虚证㊂从局部症状看,表现为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正虚则为气虚㊁血虚㊁阴虚㊁阳虚相间出现,标实以燥热㊁血瘀为主[3]㊂亦有学者认为[4],其本在于气阴两虚,其标在于血瘀㊁热毒㊁痰湿,瘀血贯穿于糖尿病足的发病始终㊂消渴日久,必然会产生瘀血,瘀血是消渴发病的病理产物㊂瘀血阻络最终导致气血阴阳通行受阻,表里内外上下联络失常,营卫不能贯通,津血难以互渗,骨枯髓涸,终成 脱疽 ㊂2㊀中药足浴治疗糖尿病足2.1㊀中药治疗糖尿病的原则㊀中医治疗糖尿病足的原则以温阳通脉㊁活血祛瘀㊁调补气血㊁去腐生肌为主㊂研究显示[5],活血化瘀法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的黏附㊁聚集及释放反应,明显改善血管神经并发症,达到治疗糖尿病及延缓其各种并发症发生发展的目的㊂另外,肌腱变性坏死是影响糖尿病足伤口愈合的重要原因㊂去腐生肌是从整体出发,以调动患者自身正气为根本,采用独特的酶制剂对创面局部变性坏死的肌腱㊁筋膜进行选择性液化并使之排出体外;同时结合益气活血通络中药汤剂内服以及生肌油膏制剂偎脓长肉,在促进局部血液灌注的前提下改善创面生长环境,进而促进创面愈合[6]㊂脱疽机体内部多因湿㊁痰㊁浊㊁瘀㊁膏㊁脂等淤积于经络,阻塞经络致气血运行失常,无法供给肢体末端养分㊂。

1例内瘘穿刺发生皮下巨大血肿患者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1例内瘘穿刺发生皮下巨大血肿患者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1例内瘘穿刺发生皮下巨大血肿患者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摘要】动静内瘘是指通过手术将动静在皮下吻合建立的血管通路,是尿毒血液透析症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

动静脉内瘘被视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因此,保护内瘘成为护士的重要职责。

内瘘使用初期如按压不当会造成皮下血肿,不同程度损伤血管,造成下次穿刺困难或血流不足,严重血肿可导致血管硬化,周围组织纤维化及血栓形成等,造成内瘘闭塞。

通过对我院透析中心1例血液透析内瘘穿刺后皮下出血致内瘘闭塞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使内瘘的使用更安全,更合理。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皮下出血1、病例简介患者男,53岁,于2015年06月09日因"肾功异常1+年,心累伴下肢水肿1+天。

”入院,行透析治疗。

2015年06月12日患者于血透内瘘穿刺时左臂疼痛,静脉压力大,遂改用患者右侧颈内静脉导管透析。

透析后患者出现左前臂皮肤稍呈青紫、明显硬、肿,触痛明显,左前臂动静脉内瘘震颤可扪及,杂音较前稍减弱。

予以鱼精蛋白注射液20mg静脉缓慢推注,皮下注射血凝酶1ku,静滴卡络磺钠注射液80mg止血,并予以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5g静滴预防感染,局部压迫止血,冰袋冷敷。

患者左上臂肿胀及疼痛未能缓解。

左上臂血管彩超提示左上臂弱回声团:假性动脉瘤?左侧肱动脉出血?立即在左臂丛麻醉下行血肿清除术,取左肘正中"S"型切口,术中见左肘正中静脉可见一约1mm大小破裂出血口,并见左肘正中静脉壁薄,脆性大,出血口周围及肌间隙可见血肿形成,术中予以7.0血管缝线缝合修补破裂口并清楚周围血肿,术中探查左肱动脉未见明显活动性出血,操作顺利,术中出血及血肿共100ml。

术后患者自诉伤口疼痛不明显,左上臂内侧可见皮肤青紫,左上肢肿胀较前消退,张力不高,造瘘口无明显震颤及杂音,伤口敷料清洁固定,肢端温暖,手指活动可。

2原因分析1.患者在透析过程中使用肝素抗凝。

2.穿刺后压迫位置不准确,只压到表皮穿刺点,血管穿刺点压迫不准确,导致渗血。

动静脉内瘘穿刺处血肿的护理干预

动静脉内瘘穿刺处血肿的护理干预

护理园地·38·动静脉内瘘穿刺处血肿的护理干预汤黛玲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血透室 安徽 合肥 230011【摘要】维持性的血液透析是对于慢性性质肾功能衰竭的病患进行生命延长,并对其生存以及生活质量进行提升的有效的途径,而这类病患进行长期性质的血液透析疗程过程之中效果最佳的血管通路就是动静脉内瘘,也被称为病患的“生命线”。

所以对于在动静脉内瘘进行穿刺后,血肿的预防以及护理也是现阶段护理人员需要高度重视的关键环节。

本文针对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之中动静脉内瘘穿刺之中血肿的形成原因以及具体的预防以及护理手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期能够为病患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穿刺;血肿;护理现阶段在血液透析的临床治疗之中最为经常使用到的一种永久性质的血管通路就是动静脉内瘘。

因各种因素导致的动静脉内瘘穿刺部位之中形成血肿,会直接性的影响到透析的流量以及内瘘的长期的使用寿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1.动静脉内瘘穿刺处形成血肿的原因1.1 拔针方式有误:有一些护理人员在治疗结束之后的拔针过程之中,动作粗糙,在撕掉胶布的同时没有对针柄进行固定,使得血管之中针头不断的摆动。

此外就是在拔针时取用的方向与穿刺时的角度不同、在穿刺针没有全部拔出时就对于穿刺部位进行重压,也会造成血管损伤,在穿刺处形成血肿。

1.2 按压止血不足:有的护理人员在治疗结束拔针后对于穿刺部位进行的按压止血,仅仅对于表皮之上的穿刺点进行了压迫,没有进而按压住表皮之下血管之上的穿刺点。

在按压止血的过程之中,对于棉球的按压力度过轻或者是过重、按压错位等等,均会造成穿刺部位的血肿形成。

1.3 穿刺因素:长期之内对于同一个部位进行高频率的反复穿刺,就会使得动静脉内瘘之中产生静脉瘤形态扩张或者是嘉兴的动脉瘤,使得局部部位的压力增加。

另外在穿刺过程中如果无法一次完成就会造成血管壁被损伤。

对于穿刺部位的选择如果选择在前臂的桡骨的外侧位置上,就很容易造成在按压止血时棉球滑动使得按压错位,造成血肿的形成。

1例动静脉内瘘穿刺致皮下巨大血肿病人的护理

1例动静脉内瘘穿刺致皮下巨大血肿病人的护理

[ 3 ] 董荣芝, 张晓丽, 张佩 . 应用 留 置针 修 补 P I C C体 外 断 管 [ J ] . 护 理 学
杂志, 2 0 1 0 , 2 5 ( 9 ) : 4 2 .
[ 4 ] 李军 , 胡 艳群 , 赵宏 . 1例 小 儿 经 外 周 静 脉 置 人 中 心 静 脉 导 管 渗 漏 的修复E J 3 . 中华 护 理 杂 志 , 2 0 0 8 , 4 3 ( 1 2 ) : 1 l 3 8 . 作者简介 杨濡溪 , 护师, 本科, 单位 : 6 1 0 0 7 2 , 四川 省 医学 科 学 院 ・四 川 省 人 民 医院 ; 曾丽 、 温贤秀( 通讯作者) 单位 : 6 1 0 0 7 2 , 四川 省 医学 科 学 院 ・
导管 的 留 置 时 间 ; 不但避免 了患儿再次置管的痛苦 , 还 减 少 了 患
导管必须严格消毒 ; 如果消毒不严格 , 致 病 菌 可 通 过 皮 肤 与 血 管
间 的间 隙 逆 行 侵 入 , 造成细菌性静脉炎或血液污染 _ 4 ] 。第 二 , 患 儿导管 为 B D 3 F r 安全 型 P I C C导 管 与 B A RD 4 F r三 向 瓣 膜 P I C C导 管 配备 的 连 接 器 , 两 者 的直 径 差 距 较 小 , 基本匹配 ; 加 之 导管 材 质 为 硅 胶 , 具有柔软 、 弹性强 、 韧性好 的特点 , 将 导 管 连接 到 连接 器翼 形 部 分 的 金 属 柄 上 时 , 一 定 要 动作 轻柔 , 保 持 导 管 平 整, 避免刺破导管 。 2 . 5 修 复 术 后 的 护 理 2 . 5 。 1 心理护理 导 管 修 复 成 功 以后 , 患 儿 家 长 担 心 导 管 再 次
( 收稿 日期 : 2 0 1 3—0 9—2 8 )

内瘘穿刺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内瘘穿刺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内瘘穿刺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自体动静脉内瘘(简称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其功能状态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患者因血管条件差,穿刺失败、拔针后按压不当等易发生血肿,除致动静脉内瘘皮下组织血肿和疼痛外,重者可造成血管内膜损伤、渗血、血液淤积于皮下而压迫血管,使内瘘血流量下降,甚至引起内瘘血管内膜增生而发生狭窄、闭塞等严重并发症。

1 临床资料:将本中心2016-2017年透析期间发生的拔针后发生血肿的患者于20例,,患者内瘘均为前臂动静脉内瘘,均采用尼普洛16 G或是17G一次性动静脉穿刺针,穿刺部位距离动静脉吻合口3 cm以上,血流量180~280 mL/min,透析过程顺利,使用一次性护理包,拔针前先贴创可贴,再用棉棒压迫血管拔针,最后包扎止血带。

其中12例表现为拔针后动脉端迅速出现皮下血肿;5例表现为拔针后数小时患者回家后发现静脉端血肿,局部明显隆起;3例表现为10 min以内松开绷带后发现动脉端以上皮肤渐渐肿胀。

本组20例皮下血肿经过积极有效的护理,皮下淤血7~10 d消散,内瘘血管无硬结产生,内瘘均未受影响,血流量能达到200~280 mL/min。

2皮下血肿原因分析2.1动静脉内瘘相关因素当静脉呈动脉化(血管增厚,显露清晰,突出于皮肤表面,有明显动脉震颤或搏动),内瘘直径增粗,能保证成功的穿刺,提供足够的血流量才算成熟。

内瘘不成熟,过早使用的内瘘由于静脉壁薄弱而脆,压力过大易造成血管损伤导致血肿发生。

2.2护理人员相关因素穿刺技术不熟练,特别是新瘘,1次未成功反复穿刺更加容易发生皮下血肿;穿刺前未对血管进行认真评估;透析结束后压迫止血不当,拔针时棉棒压迫位置不准确,只压到穿过皮肤的针眼,未压到穿过血管壁的针眼,导致血液从血管壁针眼流入皮下,形成血肿,压迫力度过轻或过重都会造成皮下血肿,损伤血管;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拔针后未对内瘘进行观察;对患者的内瘘日常维护健康宣教不到位。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发生皮下血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发生皮下血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发生皮下血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皮下血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方法:选择本院血液净化中心2015年1月—2017年1月共15例发生皮下血肿的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血肿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5例患者中,1例影响透析血流量,其余14例均无内瘘堵塞,透析流量正常。

结论:引起动静脉内瘘穿刺皮下血肿与多方面因素相关,因此加强健康宣教,增强医护人员操作规范,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等能降低皮下血肿发生率,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5-0292-02尿毒症患者在病情末期,最主要的疗法是血液透析,这也是患者维持生命的主要方式,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因方便、安全、使用寿命长、并发症较少等优点而成为尿毒症患者的首选,但是在长期血液透析治疗中,由于AVF反复穿刺,容易造成内瘘血管及局部皮下组织硬化、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影响AVF使用寿命,现将本院15例发生AVF皮下血肿的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血肿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本院血液净化中心2015年1月—2017年1月,透析患者170例,共透析近27997人次。

动静脉内瘘穿刺占89%,发生动静脉内瘘穿刺皮下血肿共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30~85岁,慢性肾小球肾炎6例,高血压肾病5例,糖尿病肾病4例。

经过我们护理团队的精心的护理,15例患者中,1例影响透析血流量,其余14例均无内瘘堵塞,透析流量正常。

至今为止正常使用。

2.皮下血肿原因分析2.1 患者的个体因素2.1.1血管条件差糖尿病可由于氧化应激、蛋白质非酶糖化、蛋白激酶C激活等途径造成血管病变,导致血管硬化、纤维化及脆性增加[1],老年患者因身体衰老,血管壁增厚变硬,导致管腔狭窄,管壁弹性下降,脆性增加,从而增加了穿刺皮下血肿的发生率。

动静脉内瘘术后皮下血肿1例护理体会

动静脉内瘘术后皮下血肿1例护理体会

进)
动静脉 内瘘术后皮下血肿 1 护理体 会 例
逄 增艳 黄 爱 华 郑 玉 香
动静 脉 内瘘 , 一种 能 为 慢 性 肾衰 竭 患 者 进行 是
护理对 手 术 的成功 至关 重要 。如 果 护理措 施 不 当或
血液透 析 提供安 全 长期使 用 的永 久 性血 管通路 。一 个 理想 的动静 脉 内瘘 要 求 能够 提 供 足 够 的血 流 量 ,
患 者一 般情况 , 年龄 、 如 职业 、 化程度 、 姻 、 文 婚 民族 、 兴趣 、 好等 。 爱
12 护 士要 仪表 端庄大 方 , . 语言 温和 亲切 与 患者 接触 、 沟通 时 , 庄 、 方 的 仪表 可 以给 病 人 安 端 大
全、 亲切感 , 和 的语 言 可以让 病人 放松 , 除敌意 。 温 消 1 3 接纳 的态 度 要 坦诚 精 神 症 状 必定 会 影 . 响到病 人 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吐 、 为 , 为精 神 科 护 士 , 行 做 无论 病 人 是 什 么样 的人 , 应无 条件接 受 。应该 真诚 同情 、 都 关
造成 病人 不安 心住 院 、 恐惧 的原 因后 , 据具 体原 因 根 给予 相应 的对 策 。如 有 的病人 第 一 次 住 院 , 精 神 对 病 院不 了解 , 在偏 见 , 存 产生 恐 惧 心 理 , 士 详 细 给 护 病人讲 解精 神科 工 作 的方式 方 法 、 点 等 , 特 消除 病人 的顾虑 , 心住 院 , 安 配合治疗 。 2 3 对 激惹 性 高 、 . 态度 蛮横 、 冲动 的病 人 , 护士 应沉着 、 冷静 、 口气 平 和 , 抚为 主 , 不可与 病 人争 安 切
然后 再慢 慢涉 及病情 内容 , 促使 患 者 自然 流露 。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的原因以及护理情况。

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内瘘穿刺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的患者20例,分析其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

结果:原因包括动静脉内瘘、护理人员、药物以及患者自身四个方面,给予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可明显消除。

结论:加强护士穿刺技术的培训,提高护士职业感以及护理意识,正确处理内瘘拔针,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关键词】血液透析;内瘘穿刺;皮下血肿;原因;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6-0199-01近年来,需要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逐年增多,血液透析是延长肾衰等患者寿命的有效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步骤是动静脉内瘘,但是动静脉内瘘拔针后容易出现皮下血肿,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次针对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进行血液透析内瘘拔针后出现皮下血肿的20例患者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详细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内瘘穿刺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的患者20例,均为前臂动静脉内瘘,采用的均是尼普洛17G一次性动静脉穿刺针,穿刺部位在动静脉吻合口的3cm以上,血流量为180~280ml/min,透析正常完成,护理采用的是一次性护理包,拔针前在穿刺部位贴上创可贴,使用纱布卷压迫血管后进行拔针,最后采用绷带进行包扎。

20例患者中拔针后动脉端迅速出现皮下血肿的有11例,拔针10min以内松开绷带后动脉端以上的皮肤逐渐出现肿胀的有3例,拔针后数小时出现静脉端血肿的有6例。

患者经过针对性的护理后均在7~10d恢复正常,内瘘血管没有产生硬结,内瘘恢复正常,血流量为200~280ml/min。

2.皮下血肿的原因2.1 护理人员因素内瘘穿刺不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护理人员穿刺技术不熟练,尤其是对新瘘来说,若是第一次穿刺没有成功需要多次穿刺,皮下血肿发生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静脉内瘘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观察自体动静脉内瘘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方法观察5例动静脉瘘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的患者,分析其原因及护理方法。

结果对5例患者内瘘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的原因进行讨论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均未造成闭塞,能够正常使用。

结论引起内瘘拔针后发生皮下血肿原因与拔针方法不正确、按压止血不到位、按压时间短、穿刺原因以及患者自身原因有关。

采取正确的拔针方法与按压方法、提高穿刺技术、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正确护理皮下血肿,能有效预防和降低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发生,延长其使用寿命。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护理;血液透析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5例患者于透析拔针后内瘘发生皮下血肿。

均使用16 g内瘘穿刺针在吻合口5 cm以上穿刺透析,血流量150~250 ml/min,使用自制无菌干棉球按压穿刺点后弹力绷带包扎固定。

其中3例患者于透析拔针后立即发生皮下血肿,局部明显隆起,表皮无出血;2例患者于拔针当时未发生皮下血肿,于数小时后因内瘘肢体皮下肿胀明显,蔓延至上臂,出现疼痛后前来就诊,并出现局部硬结,造成穿刺困难影响了透析流量。

经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1周后恢复正常血流量。

5例患者内瘘均及时处理未造成内瘘闭塞,能够正常使用。

2 皮下血肿的原因
2 1 拔针方法不正确个别护士拔针动作过于粗糙,拔针撕胶布时未固定针
柄,使针头在血管内左右摆动;拔针方向与进针方向不一致,拔针角度>15°;穿刺针未拔出时就重压血管穿刺处,均导致血管壁的损伤,引起血管穿孔致皮下渗血血肿。

2 2 按压止血不到位只压迫到表皮穿刺点,而未按压到血管穿刺点;按压
棉球时按压过轻和过重均能导致皮下血肿,或不慎滑动棉球致穿刺点按压错位;多发生在经验不足的新入科护士。

2 3 按压时间短因体外循环使用抗凝剂,内瘘血管压力大,致穿刺点愈合困难。

如果按压时间不够,可致血液渗入皮下引起血肿。

2 4 穿刺原因长期反复穿刺某一固定点致内瘘形成静脉瘤样扩张或假性
动脉瘤,导致局部压力过大;透析时未一次穿刺成功,造成血管壁损伤;选择在前臂桡骨外侧穿刺易致按压时棉球滑动。

2 5 患者自身原因血压高致内瘘血管压力大;糖尿病肾病全身动脉硬化,
管壁僵硬、薄脆、因此易发生血肿[1]。

按压后患者过早放下衣袖,活动时不慎将弹力绷带移位;缺乏相应的护理常识;对刚出现的轻度皮下血肿未予以重视。

3 预防与护理
3 1 正确的拔针方法加强护士正确拔针方法的培训,拔针动作应轻柔。


针时应固定针柄再撕胶布,避免穿刺针在血管内来回摆动;拔针方向应与血管方向一致。

拔针角度不超过15°;穿刺针未拔出时不要重压血管穿刺处。

3 2 有效的按压包扎方法采用坚压法。

具体方法是拔针前在针眼处贴上无
菌创可贴,有利于止血,使用宽3~4 cm,厚2 cm的无菌棉球放在针眼上方,按压手指与血管走向一致,穿刺针未完全拔出之前不要重压血管穿刺处,能够有效避免皮下血肿及瘀斑的产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按压2~3 min后,再用弹性绷带固定,压力要适当,以能触及血管震颤或听诊血管有杂音而不出血为宜。

压迫10~20 min后检查动静脉穿刺部位无出血或渗血后,再解开弹力绷带,继续观察局部有无渗血。

凝血功能较差的患者可以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3 3 选择合适的穿刺点采用阶梯式、钮扣式等方法经常更换穿刺部位。

使
内瘘血管受力均匀,避免假性动脉瘤形成致局部压力过大。

提高穿刺技术,避免多次穿刺造成管壁损伤。

3 4 加强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绍内瘘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穿脱
衣服时避免移动按压棉球引起按压错位,导致内渗。

内瘘侧肢体不宜负重受压,积极控制高血压。

当出现局部有小肿块或疼痛时应及时就诊。

3 5 皮下血肿的护理方法出现血肿后立即压迫穿刺点[2],避免血肿向四
周扩散。

有血肿的内瘘暂停使用,以免损伤加重。

24 h内禁止热敷,先用冷敷。

具体方法为纱布浸湿50% MgSO4后敷于患处,外加自制冰块冷敷血肿周围,一次10~20 min。

反复到血肿减小为止。

注意观察内瘘血管有无搏动、震颤、预防内瘘堵塞。

若冷敷后24 h血肿明显减轻无继续扩大,可在局部涂抹喜辽妥软膏按摩5 min后改为热敷。

水温50℃~60℃。

3~4次/d,每次3~5 min,注意观察局部皮肤变化,特别需要注意防止烫伤患者。

以上治疗可促进血肿吸收,减轻疼痛,软化血管,避免硬结产生。

局部疼痛肿胀明显可配合理疗,肢体制动。

4 小结
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患者的主要血管通路[3],保持静动脉内瘘通畅和长期使用至关重要,皮下血肿的发生都会不同程度地损伤血管,造成下次穿刺困难或血流量不足,严重血肿可致周围组织纤维化,压迫血管造成内瘘堵塞。

通过原因分析,采取正确的拔针和按压包扎方法、提高穿刺技术、加强健康教育,对于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5例患者在发生皮下血肿之后经及时处理,均未造成内瘘闭塞,可以正常使用。

表明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段美芹.糖尿病肾病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体会.中华医学杂志,2005,11(4):1216.
[2]王越,杨金芳,张留平.两种外敷方法治疗透析病人血管穿刺后皮下血肿及硬结的疗效观察.护士进修杂志,2009,21(11):2011.
[3]高孝杰.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相关因素分析.河北医药,2010,32(17):24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