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合集下载

2015年高考政治生活二轮复习_专题五_公民与政府

2015年高考政治生活二轮复习_专题五_公民与政府

(3)有利于简政放权,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提高
政府的社会服务水平和行政效率。 (4)有利于防止权力的滥用和减少社会腐败现象,提高 政府威信。 (5)有利于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明确政府责
任,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水平。
问题4
如何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1)建设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政府、加强对权力的制
(2)公民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答题要素:内容+要求
①内容:行使民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参与民主 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
②要求:宏观上把握——依法有序的参与;中观上把
握——坚持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微观上把 握——各种民主方式的具体内涵、途径(渠道)和要求。
小专题二 政府职能转变与责任落实
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 工作方法
核心发散
我国政府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地位
(1)政府与人民: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为人民服务是
其宗旨,对人民负责是其工作原则,政府以维护好、实
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己任。 (2)政府与人大:我国政府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我 国的行政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3)政府与党:我国政府是人民和党的意志的执行者,接
遵循法律、规则、程序;正确处 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坚持有序政治参与
(3)把握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
参与途径 民主选举 具体表现(方式) ①按选举人分:直接选举、间接选举; ②按候选人分: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②专家咨询制度; 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④社会听证制度等 基层民主管理包括:①农村村民自治; ②城市居民自治
专题五
我国的公民和政府

公民政治参与度-精品文档

公民政治参与度-精品文档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度
黄凰 08思政 2019-10-05
提纲:


★政治参与&政治参与度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与现状 ★提高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度的意义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方式 ★影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度的因素 ★提高政治参与度要注意的问题 ★如何提高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度
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度:
序性参与的发生。二是体制的弊端政治生活高层化,使中 国的政治参与缺乏内在的动力。 )

第三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中国加 强了民主法制建设,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公民政治参与进入到 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



一是政治参与的社会基础日趋扩大,公民的参与热情 普遍提高。与此同时,公民民主、法治意识、参与技能 的缺乏,又严重制约着政治参与水平及功效。从总体上 看,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仍然较低,公民普遍缺 乏民主意识。 二是我国现有的政治制度为政治参与的进一步扩大提 供了空间,但政治参与的制度化程度低,参与体制的 自立性差。 三是我国社会自主空间的扩展和社会联系方式的飞速 前进为政治参与的扩大提供了物质条件,但作为我国 政治参与“生长点”的社会团体,政治参与能力普遍 较弱。



To 国家与社会:政治参与是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杠杆。 现代政治社会学研究表明,国家权力有着不断扩张的强大 惯性,如果缺乏足够的制约手段,最终将会吞噬整个社会 机体内部的自组织系统和自治能力。 对国家权力的制约不仅要求在体制内以权力制约权力,而 且要以社会权力对国家权力构成外在的平衡力量,而“民 主的政治参与可以在国家和社会之间稳妥的矫正政府的行 动与公民的意愿和选择之间的矛盾”。 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公民如何能够控制政府的行 为?通过充分而有效的政治参与实现民众对政府的有效控 制不仅是现代民主应有之义,而且是在国家与社会之间建 立权力平衡机制的关键所在。

有序的政治参与名词解释

有序的政治参与名词解释

有序的政治参与名词解释政治参与是指公民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参与政治活动,包括但不限于选举、示威抗议、游说、参与社群组织等。

有序的政治参与则是指在一定的规则和秩序下进行的政治参与活动,以确保公民的权益被有效维护,社会秩序被维护。

本文将对有序的政治参与相关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1. 公民责任:公民责任是指公民在国家和社会中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在有序的政治参与中,公民责任是指个人通过参与政治活动来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

这包括遵守法律、履行选举权、尊重他人权益等方面的责任。

2. 选举:选举是指公民根据一定的程序和规定,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代表自己权益的政治人物或团体。

选举是民主制度下最重要的一环,通过选举,公民可以参与政治决策,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愿。

3. 示威抗议:示威抗议是公民通过集会、游行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政治、社会问题的不满和诉求。

有序的示威抗议需要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进行,以确保公共秩序和安全。

示威抗议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参与形式,它可以引起公众和政府对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4. 游说:游说是公民或利益集团通过向政府、政治决策者传递信息和意见,以影响政策制定和决策的过程。

游说可以通过面对面交流、书信、媒体等方式进行,旨在使政府更加了解公众的需求和诉求,以提高政策的质量和合理性。

5. 社群组织参与:社群组织参与是指公民通过加入社会团体、公益组织等形式参与政治活动。

社群组织可以代表特定利益群体的需求和诉求,通过和政府、政治决策者的对话和合作,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和公共政策的改善。

6. 权益维护:权益维护是指公民通过参与政治活动来维护自身和群体的合法权益。

这包括但不限于维护经济权益、社会权益、文化权益等。

有序的政治参与可以为公民提供一个平台,使其能够有效地捍卫自己的权益,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7. 政府公开透明:政府公开透明是指政府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主动向公众提供信息和数据,公开行政决策、资金使用等。

新时期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

新时期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

新时期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孙雪凡(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摘要:目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表现出很多新特点和问题。

历史经验表明,新时期公民政治参与需求急剧增长与我国现有政治制度不能满足其需求之间的矛盾,有可能引发无序政治参与的激增,而无序政治参与的泛滥必然会阻碍经济发展、危害社会稳定。

因此提升公民政治参与水平、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就成为我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关键词: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图分类号:D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12)24-0001-01一、公民政治参与的含义及有序政治参与的益处公民政治参与是公民通过一定方式参与公共政治生活、表达自身作为公民的利益诉求、从而规范政府行为、影响公共决策的行为。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石和核心,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系统良性运行的基本条件,也是影响其政治系统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程度的高低是现代化政治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现代化国家政治体制建设进程中,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扩大能够为公民提供正常的利益诉求和利益表达渠道、增强社会的整合功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社会正常有序发展。

公民通过政治参与能够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直接或间接影响政府决策从而使自身的利益得到实现。

(二)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助于培育公民的民主意识成熟公民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让公民亲自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借以加深对政治生活的理解,从而提高其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责任感,培养成熟公民。

“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对国家政治文化建设以及公民个人成长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利于克服腐败现象就我国政治现状而言,国家权力具有不断加强的趋势,如果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加以遏制,国家权力的膨胀将会给社会的正常发展带来巨大的危害。

丰富民主形式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丰富民主形式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丰富民主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访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高新民教授作者:本刊记者殷书良网站编辑:杨宾日期:2005-09-06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坚持和完善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础的民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优势。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在广泛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领域,人民实现民主的方式和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的范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要继续“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如何贯彻这一重要精神,进一步丰富社会主义民主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带着这一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博士生导师高新民教授。

记者:今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把民主法治作为和谐社会六个基本特征的第一条,由此可见,民主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请您先谈一谈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高新民:民主的精神实质是平等。

虽然这种平等在私有制条件下只是法律意义上的平等而不是事实上的平等,但民主所蕴含的平等精神却是社会追求进步的标志之一。

因为追求平等,所以,在事实上不可能由全体人民直接掌握公共权力的历史条件下,才产生了选举、监督、公开等一系列民主制度。

也正因为民主的精神实质是平等,所以,当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形式出现时,其严格的字面意义被定义为“多数人的统治”。

民主与社会主义是不可分割的,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共产党宣言》中,我们处处可以体会到民主的精神,比如:“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是典型的民主精神;关于消灭阶级差别、城乡差别的论述,在更高的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平等的精神;关于建立人的自由发展的联合体的论述等等,则在严格的意义上体现了公共权力由多数人统治的精神。

参政议政

参政议政

[摘要]地方人大工作要以网络大发展为契机,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充分运用网络信息资源创新公民有序参政议政方式,全面提高地方人大立法和监督效能。

依托网络参政议政、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利于实现人大“开放式”工作模式转变,有利于人大代表履职“常态化”,有利于提高人大议政水平、实现科学民主决策。

[关键词]地方人大;网络参政议政;政治参与[中国分类号]D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9)12-0026-02一、网络参政议政的概念、特征、要素和可行性1网络参政议政的概念。

网络参政议政是指公众通过网络技术平台表达诉求、抒发己见、传递民意、建言献策等形式实现参政议政的新型民主形式。

网络参政议政产生、发展和发挥作用适应了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适应了人大工作任务和目标的复杂化、多样化要求,适应了人大工作对象思想变化、结构变化以及他们的工作、组织形式变化的要求。

网络最鲜明的功能是增强了社会公众利益表达和聚合的功能,并由此派生了网络参政议政的政治功能。

现行的人大工作方法主要是听取汇报、考察调研、开座谈会、查阅档案、受理举报、测评调查、明察暗访,等等。

这些方法在起到作用的同时,存在内容泛化、形式虚化、力度不够、效能不高等局限,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创新和完善,使人大工作方法更加符合实际、灵活多样、切实可行。

就人大工作而言,网络参政议政利用网络了解地方的网上舆情、开展社情民意信息的征集工作,有力地提高了地方人大工作的针对性和目标性。

近年来,全国和地方人大工作逐渐成为网民关注的焦点,通过网络实现草根民众有序参政议政已经不是不可实现的人大工作模式,而人大立法、检查执法、监督质询等工作职能也因为网络媒体的作用使工作质量明显得到提高。

2网络参政议政特征。

一是创新性。

网络参政议政是信息化发展中提出的先进理念,也是民主方式的重要创新。

二是过程性。

网络参政议政是随着信息化和民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

只要人大制度存在就没有结束。

[最新]新时期如何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最新]新时期如何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新时期如何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摘要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21世纪中国政治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是不断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的重要体现,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客观需要,也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现实需要,更是适应我国公民不断提高的政治参与热情的需要。

因此,现阶段如何促进和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政治参与;公民;有序;原则经过三十一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发展,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等各方面都取得另世人瞩目的成绩。

民众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不再是被动的、消极的生活,而是积极的、主动的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越来越多的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参与到公共事务的管理中来。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政治体制改革后,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政治参与的现实程度达到了新的水平。

民主政治的发展也为公民参与政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十六大报告提出“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到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可见党中央对公民的政治参与也给予了明确的支持和规定。

一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涵义及意义“政治参与”也称参与政治或民主政治,其概念来自西方政治学,是指“公民通过合法途径和方式,对国家的政治构成、政治运作、政治决策、政治结果的关心、利益表达和施加影响的行为及过程。

简略地说,就是公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

“有序的政治参与”即合法的政治参与,它是公民在我国宪法和法律所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的范围内进行的政治活动,是与我国社会历史条件相容的渐进式的政治参与,也是与世界政治文明的要求相一致的政治参与。

公民就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政府的决策活动,而且政治参与中的“参与”是指对本职工作以外的其它活动的参与,因而政治参与的主体只能是一般公民和公民团体,政治职业者、政府公职人员、党派要员的本职工作不能看作是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政治参与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政治参与论文题目一、最新政治参与论文选题参考1、四县农民政治参与研究2、论网络时代的政治参与3、论政治参与制度化4、探讨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5、长沙、广州两市农民工政治参与问卷调查分析6、民间商会与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浙江温州民间商会的个案研究7、中国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形式、意义和限度8、网络共同体:网络时代新型的政治参与主体9、律师的政治参与10、政治参与:涵义、特征和功能11、“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问题研究12、网络时代政治参与的难题及对策13、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现实意义及路径依赖14、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15、论转型期弱势群体政治参与与社会公正16、参与还是不参与: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社会心理分析——基于一项调查的考察与分析17、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和参政权18、当前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研究综述19、试论当前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20、中国地方治理改革、政治参与和政治合法性初探二、政治参与论文题目大全1、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特点2、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实现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条有效途径3、住房产权与政治参与:中国城市的基层社区4、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5、西方政治参与研究述要6、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7、新中国推进政治参与的经验和教训分析8、21世纪网络技术对中国政治参与的影响9、公民的政治参与权与政治防卫权10、网络政治空间与公民政治参与11、中国的社会政治参与:以社区为例12、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和谐社会视角的分析13、地方自治: 晚清新式绅商的公民意识与政治参与14、国外政治参与理论综述15、关于温州市民营企业家政治参与的调查16、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分析17、大学生政治参与对策研究18、论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公民政治参与19、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20、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农民工政治参与——不可忽视的“四农问题”三、热门政治参与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当前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问题探析2、“在商言商”与近代中国商人的政治参与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范式转换的新取向4、残疾人政治参与权利研究5、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6、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基本方式7、城市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问题研究8、男性劳动力大量外出背景下的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研究——关于留守妇女与非留守妇女的比较分析9、当前我国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10、论中国改革进程中农民的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11、湖南农民工政治参与权益保障问题研究12、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现实与网络两种方式的比较13、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农民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14、两性政治参与的同与异——从女性主义角度看浙江农村的村民自治15、良性互动: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新趋势——基于" "等典型网络事件的分析研究16、上海居民文化资本与政治参与——基于上海社会质量调查数据的分析17、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及执政党的政策引导18、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实考量与态势期望19、社会转型过程中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20、当前我国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原因探析四、关于政治参与毕业论文题目1、政治参与2、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程度、动机及社会效应3、武汉市农民工政治参与状况调查4、当代中国政治参与5、民营企业的政治参与、治理结构与慈善捐赠、6、社会资本与城市居民的政治参与7、“政治参与”概念辨析8、个人地位、企业发展、社会责任与制度风险:中国民营企业家政治参与动机的研究9、互联网公共论坛:政治参与和协商的兴起10、新时期中国社会的群体性政治参与11、从超经济强制到关系性合意——对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过程的一种分析12、建国以来中国公民政治参与模式的演变分析13、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涵义、特点及价值14、社会资本与城市居民的政治参与15、论我国改革过程中的政治参与16、政治文化与社会结构对政治参与的影响17、中国政治发展与扩大公民政治参与18、当前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一个比较政治学分析19、的逆向政治参与模式——群众路线20、民间商会与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 --浙江温州民间商会的个案研究五、比较好写的政治参与论文题目1、公众环境政治参与:公民社会的视角2、从业主福利到公民权利——一个中产阶层移民社区的政治参与3、政治冷漠症——转型期农民政治参与的心理障碍4、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分析5、论微博政治参与及其引导6、政治吸纳与先富群体的政治参与——基于浙江省的调查与思考7、当代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8、关于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理性思考9、男性劳动力大量外出背景下的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研究——对留守妇女与非留守妇女的比较分析10、清末新政时期的地方政治参与11、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边缘性12、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边缘性不可忽视13、论社会转型期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14、我国微博政治参与研究15、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途径16、论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17、试论政治参与水平的量度18、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及政治冷漠的原因与危害19、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五大特征 20、网络发展对政治参与的影响。

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识点

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识点

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识点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识点政治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政治生活作为高中政治必修,经常与国家时事政治放在一起进行考察。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高考满分必背术语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高考满分必背术语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高考满分必背术语考点04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必背术语]1是什么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 为什么(1)原因:①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宪法。

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A坚持人民民主的必要性: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B坚持专政的必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2)意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能确保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有利于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和稳定,有利于打击国内外极少数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3 怎么办: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的新的要求: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推进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等。

考点04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必背术语]1 是什么: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被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2 为什么:公民为什么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1)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3)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政府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的地位与作用

政府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的地位与作用
·45·
政治学研究
2011 年第 4 期
共 政 策 的 民 主 化 ,在 公 共 政 策 制 定 的 全 过 程 实 现 信 息 公 开 、行 政 透 明 ,主 动 搭 建 公 民 参 与 的 平 台,从政策调研、目标选定、方案设计到方案抉择,都能够及时发布消息,保障公民知情权。对 于 重 大 社 会 问 题 ,要 疏 导 社 会 舆 情 ,主 导 事 态 发 展 ,使 政 府 信 息 公 开 成 为 一 种 制 度 化 、法 制 化 的 行 为 。 没 有 公 民 对 政 治 权 力 运 行 的 知 情 ,就 不 可 能 真 正 打 通 公 民 政 治 参 与 的 渠 道 ,没 有 畅 通 的 参 与 渠 道 则 容 易 引 起 政 治 动 荡 。 而“由 于 国 家 政 治 制 度 化 程 度 很 低 ,对 政 府 提 出 的 要 求 很难 或 不 可 能 通 过 合 法 渠 道 予 以 表 达 ,因 此 政 治 参 与 的 急 剧 增 长 会 引 起 政 治 不 安 定 。”① 政 府 还 应 建 立 完 善 的 听 证 制 度 ,不 仅 要 使 公 民 能 参 与 政 策 制 定 ,更 要 能 影 响 政 策 制 定 。 特 别 是 涉 及 公 民 切 身 利 益 的 问 题 ,尤 其 要 保 证 公 民 的 参 与 和 认 同 。 其 次 ,政 府 公 共 政 策 执 行 过 程 要 开 放监督( 不涉及国家机密) ,推行政务公开,切实做到透明行政。“如果民主国家中,无论间接 或直接民主,有治理权的公民处于一无所知的状态,要想治理好这个国家是不可能的”②。
第二 ,参与渠道的疏 通 。 参 与 渠 道 的 畅 通 ,是 有 序 政 治 参 与 的 基 本 特 征 。 参 与 渠 道 的 构 建 、维 护 、疏 通 都 需 要 政 府 的 引 导 和 积 极 参 与 。 只 有 将 公 民 政 治 参 与 纳 入 制 度 化 参 与 渠 道 ,确 立 有 效 的 参 与 制 度 ,公 民 表 达 愿 望 的 态 度 和 热 情 才 能 够 得 到 有 效 释 放 ,公 民 的 个 人 利 益 与 公 共利益之间才能找到有效沟通的媒介。从公共行政的过程来看,在利 益 多 元 化 的 时 代 背 景 下 ,需 要 政 府 利 用 有 效 的 参 与 政 策 对 公 民 政 治 参 与 活 动 进 行 引 导 和 规 范 。 政 府 首 先 应 实 现 公

协商民主在中国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_罗振建

协商民主在中国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_罗振建

*本文为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招标课题《中国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子课题,课题编号:2010SCSYKT15。

〔收稿日期〕2011-11-16〔作者简介〕课题组负责人:罗振建,重庆社会主义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主研人员:林华山,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编辑部编辑;周潞资,重庆社会主义学院科研处讲师。

协商民主在中国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罗振建林华山周潞资(重庆社会主义学院,重庆,400064)【内容提要】协商民主是人民民主的重要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特色,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途径,是党和国家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也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

它具有对政治改革的促进作用、对政治稳定的维护作用和对政治文化的培育作用。

【关键词】协商民主中国政治体制地位作用【中图分类号】D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389(2012)01-0005-04在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中,协商民主的概念主要在作为政府形式、作为决策形式和作为治理形式三个层面上使用[1]。

在中国语境下,协商民主则是指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对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的民主意识、民主制度和民主实践的总和。

中国协商民主广泛地存在于中国政治体制中,协商民主和中国政治体制存在着紧密联系。

协商民主是中国政治体制的重要基础,在中国政治体制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和作用。

比如在宪法法律的修订、大政方针的制定、重大事项的决定、国家领导人选的产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政治体制是协商民主的重要保证,中国政治体制为协商民主的运行提供了行为准则和既有框架。

一是中国政治体制为协商民主提供了基本民主环境。

协商民主在中国政治体制中拥有广阔的作用空间。

中国政治体制中的民主协商特性明显,崇尚民主协商的政治理念,内含丰富的协商政治文化。

二是中国政治体制为协商民主的运行提供了基本制度载体,中国政治体制中的各项基本政治制度对协商民主均有相应的法律与制度规定。

新时期如何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新时期如何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新时期如何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新时期如何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摘要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21世纪中国政治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是不断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的重要体现,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客观需要,也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现实需要,更是适应我国公民不断提高的政治参与热情的需要。

因此,现阶段如何促进和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政治参与;公民;有序;原则经过三十一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发展,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等各方面都取得另世人瞩目的成绩。

民众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不再是被动的、消极的生活,而是积极的、主动的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越来越多的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参与到公共事务的管理中来。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政治体制改革后,我国公民在国家全部政治生活中处于首要地位,在制定国家各种制度中起决定性作用。

因此,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必须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推进民主选举,使人民代表更好地代表人民,接受人民监督。

无论是代表的选举还是对代表行使权力的监督,都需要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二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从现实中我们知道公民的政治参与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应如何促进和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需要从多方面来考虑,因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历史过程,有其自身发生发展的历史逻辑和运行规律,同时公民的政治参与又不是一个孤立的政治现象,有其运转的生态环境,所以探求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路径,扩大现阶段公民的政治参与,应先了解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而这就要考虑到我国的基本国情,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考虑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发生发展的时代环境和时代特征。

首先,传统的政治文化使公民丧失了政治参与的主体意识。

我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传统政治文化残余难以在短期内彻底消除。

民意表达

民意表达

不断健全和完善民意表达机制积极适应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的要求,必须通过完善民意表达机制,拓宽民意表达渠道,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不断扩大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不断增强党和国家的生机和活力。

积极促进民意表达健康发展,当前最重要的是建立“多元化、多向性、多维度、常态化”的民意表达机制,保证人民群众积极、快捷、畅通、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

多元化,就是要保证民意表达权利和机会的公平、公正,不断扩大民意表达的参与主体,实现主体的多元化。

多向性,就是要创新民意表达渠道,不断促进民意表达的快捷畅通,实现渠道的多向性。

多维度,就是要激发民意表达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丰富民意表达的具体内容,实现内容的多维度。

常态化,就是要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规范,不断强固民意表达的制度保证,实现民意表达的常态化。

第一,大力培育积极健康的民意表达理念。

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是民意表达充分发展的根本前提。

有了主体化的民意表达意识,人们对自己的利益要求才会有清醒的认识,才会更加自觉地、主动地追求合理的利益要求,并且采取正当的手段维护合理的利益要求。

因此,要教育群众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念,以及通过民意表达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勇气和信心,最大限度地激发公民民意表达的参与热情,塑造独立的主体人格。

人民群众的理性态度,是民意表达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理性化的民意表达是形成合理的社会利益关系的前提,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心理支撑。

因此,要引导人们以理性化的思维方式来思考自身的利益要求,以理性的审慎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民意表达权利,从而自觉地把民意表达视为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并且按照合法有序的方式进行表达。

尊重民意、敬畏民意的心态,是民意表达积极发展的先决条件。

各级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牢固确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在民意表达中增加开放度、透明度,增强亲和力、公信力,立足于“开”和“导”,变排斥民意为正视民意,变被动接受民意为主动收集民意,从控制、禁锢民意向虚心吸纳、正面疏导民意转变;要促进民意表达权利和机会的平等化,注重对弱势群体民意表达权的保护,实现民意表达主体从精英主导向广大群众普遍参与转变。

发挥人民政协自身优势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1)

发挥人民政协自身优势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1)

发挥⼈民政协⾃⾝优势扩⼤公民有序政治参与(1)发挥⼈民政协⾃⾝优势扩⼤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扩⼤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对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个重⼤理论和实践课题。

党的⼗七⼤强调:“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泛地动员和组织⼈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化事业。

”这是发展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举措。

⼈民政协作为我国政治⽣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对于扩⼤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畅通民主渠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笔者就如何发挥政协⾃⾝优势,扩⼤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谈谈⾃⼰⼏点浅见。

⼀、坚持正确⽅向,发挥引导作⽤⼈民政协在民主政治建设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决定了政协必然成为公民政治参与、表达民意的主要渠道。

⼈民政协要不断夯实⼯作基础,完善扩⼤公民有序参与管理政治、经济、⽂化和社会的机制,充分保证公民享有⼴泛的权利和⾃由。

⼈民政协可以充分发挥其群众基础好、凝聚⼒强的优势,正确引导,把握⽅向,促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稳定开展。

⼀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正确把握政治⽅向。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坚持党的领导,⾃觉接受党的领导,是⼈民政协⼯作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

实践证明,⼈民政协只有⾃觉服务于党的⼯作⼤局,把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履⾏职责统⼀起来,才能保证⼈民政协有效⾏使职权,充分发挥作⽤。

因此⼈民政协要⾃觉地接受同级党委的领导,切实维护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的领导核⼼地位,紧紧围绕党委的⼯作开展政协⼯作。

通过政协的⼯作,充分调动⼴⼤⼈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党的主张变成⼈民群众的⾃觉⾏动,使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变成⾃觉的⾏动。

⼆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团结与民主的两⼤主题,正确把握履职⽅向。

⼈民政协要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主题,发挥联系⼴泛、渠道畅通的优势,坚持把最⼴⼤⼈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群众的利益,保证参加政协组织的各民主党派、⽆党派⼈⼠、⼈民团体和各族各界⼈⼠有序表达利益诉求,有序参与国家和地⽅政治⽣活,实现政治参与的组织化、有序化。

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涵义_特点及价值_魏星河

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涵义_特点及价值_魏星河

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涵义、特点及价值魏星河内容提要: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在认同现有政治制度的前提下,为促进国家与社会关系良性互动、为提高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能力与绩效而进行的各种有秩序的活动,它包括各种利益表达、利益维护的方式,是有秩序、理性、自主、适度的行为,其核心价值在于:理性、和谐、正义、民主。

关键词: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在社会发展向政治发展提出诸多要求的背景下,挖掘现有体制内的政治资源并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开拓新的公民政治参与渠道,建立通畅的利益表达机制是中国共产党提出“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初衷与目的。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

多渠道与多层次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基本方面。

因为,实现依法治国,实现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程中推动民主的发展,均需要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一、秩序与政治秩序简要地说,秩序表示的是一种在服从或遵从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状态或情形。

在一个整体中,秩序是制度安排或约定俗成形成的。

因此,秩序是制度、规则被服从或是被遵从的结果。

秩序是一个社会或组织得以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是所有社会成员能够感受到的外部环境之一。

“秩序覆盖着一个共同体或社会的全体成员,对于他们来说,秩序既约束着其行为,也塑造着他们的行为预期以及彼此间相对稳定的关系。

”①秩序不是随意达成的状态,而是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形成的特定状态或情势,或是通过社会成员长期约定俗成带有规范性的软约束。

因此,秩序有经济秩序、政治秩序、社会秩序之分,而不同秩序的获得方式方法有差异。

我们主要研究政治秩序。

政治秩序指的是国家政治体制中各个政治主体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关系,即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法律制度和政治秩序得到普遍的认同与遵守,整个国家政治生活保持在既定制度设计的运行状态之中。

一般而言,政治秩序的获得,一是要有国家制度的供给,为公民行为提供规范的依据;二是国家提供的制度法律能够得到公民的尊重与遵守。

如何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

如何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

不断提高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质量【作者:吉林医药学院副教授李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强调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我国政治民主的一大进步,也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政治生活领域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尽管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在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的制度设计也在不断完善,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公民参与度不高、参与渠道不畅等问题,必须从以下环节着重加以推进。

一、加强公民意识培养,增强民主政治观念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指公民以合法的形式,通过制度化的渠道,自主、理性地参与政治生活和影响政治决策的行为过程。

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以公民意识的养成为前提,公民意识的确立,尤其是公民政治意识的成熟,会形成公民政治参与的内在主动性,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主体性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民主政治的发展,我国公民意识不断增强,通过政治参与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成为越来越多公民的选择。

但同时应注意到,由于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专制历史的国家,政治民主、公民权利在传统文化中没有深厚的根基。

公民的自主意识、权利意识虽然被不断唤醒,但是文化的传承性在人们心理上积淀下来的臣民意识仍根深蒂固。

从总体上来说,我国仍然是一个公民意识欠缺的国家,公民意识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公民政治参与实践的缺乏又导致公民政治参与能力低下,政治参与效果欠佳,公民政治参与处于低水平状态。

因此,要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首先必须通过有效的公民意识培养,增强公民的民主政治观念,激发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

第一,应大力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建立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为主要形式的公民意识教育的立体网络。

在学校教育中,实现小学、中学、大学各阶段公民意识教育模式间的有机衔接,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公民意识终身教育体系;要注意区分个体差异,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公民选择不同的教育重点和教育方法,改变以往教育过程中重灌输轻养成、重义务轻权利、重道德轻法治的泛政治化教育模式,尊重被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公民政治参与扩大与政治制度容纳——从政治协商制度视角考察

公民政治参与扩大与政治制度容纳——从政治协商制度视角考察

公民政治参与扩大与政治制度容纳——从政治协商制度视角
考察
江浩;王立京
【期刊名称】《江汉论坛》
【年(卷),期】2009(000)012
【摘要】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中最主要的问题是非制度性参与.通过强化有序的政治制度建设来容纳、消化无序的政治参与现象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可行之路.人民政治协商制度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能够充分反映各阶层利益,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在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总页数】4页(P13-16)
【作者】江浩;王立京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法所,湖北武汉,43007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2
【相关文献】
1.论公民政治参与视野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J], 马海磊
2.公民政治参与和政治制度化的关联 [J], 李照雨;
3.如何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J],
程竹汝
4.从政治制度视角看生态危机 [J], 周杨
5.《政治与法治》第六课“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教学设计 [J], 李祖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现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一条有效途径党的十六大在论述“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时,提出要“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这为实现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这一重要观点,不断健全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的制度和措施。

一、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最有利于公民的政治参与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宪法的以上两个条款,确认了当代中国的国家本质(或性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它标志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宪法关于国家根本制度的规定是当代中国其他制度的基础和依据。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就是建立在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以人民幸福为最高追求的根本基点之上的。

中国共产党一再向世界宣告,党没有自己的私利,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之一。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奋斗目标,广大劳动人民成了新国家和新社会的主人。

1956年又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

但要真正在整个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领域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经历很艰苦、很漫长的探索过程。

人民当家作主,意味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是国家的最高权力主体,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一切其他形式的具体化的国家权力,都是由这一最高权力主体产生和派生的。

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最本质的要求、反映和体现,它最有利于公民的政治参与。

但在现代国家和政治形式下,人民不可能都直接去行使民主权利,而是要通过各种各样直接的或间接的方式去实现民主权利。

在现代社会中,直接民主制只能在一个很有限的范围和领域内行使,更多的则是间接民主制形式。

在现代条件下,间接民主制主要表现为代议制。

在中国,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中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也是中国公民参与政治的最重要的政治方式。

它体现了在根本政治制度层面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理念和宪法理念。

除此之外,在广泛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等领域,人民实现民主的方式和公民参与政治的方式还有其他许多形式,还有很大的空间和余地。

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因此,我们要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前提下,探索多种形式的人民实现民主和扩大公民有序地参与政治的方式。

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决定了公民的政治参与应该是“依法、有序”地进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扩大公民有序地参与政治奠定了政治制度方面的保证。

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或者已经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所有问题。

从理论上讲,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最有利于公民的政治参与,但在实践层面,我们还需要经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

我们党经历了一段艰苦曲折的实践探索,才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逐渐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条道路即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公民有序地依法进行政治参与的法治道路。

我们党在1996年提出、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并于1999年将此正式载入宪法,作为一条宪法原则确认了下来。

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在用何种方式治理国家问题上取得的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成果和进步,也是对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方式和社会动员方式具有指导意义的重要方针和原则。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的政治建设方针,是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基本方略在公民政治参与问题上的具体化,也为今后的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个是“扩大”,一个是“有序”。

“扩大”,即在完善现有的公民政治参与方式的基础上,要不断探索出新的政治参与形式和政治参与方式,它既有“量”上的要求,也有“质”上的要求;而“有序”,即指“依法”。

依法是有序的必然方式。

要做到“有序”,就必然要“依法”。

历史经验证明,一般而言,从形式意义上讲,凡不依法的,就必然是无序的;凡依法的,就必然是有序的。

无法导致无序,依法形成有序。

依法和有序之间,形成一个难以割裂的因果关系和依赖关系。

这种依法和有序之间的因果关系和依赖关系,实际上反映了法律在实现社会秩序方面的价值关系和价值功能,即法律的秩序价值。

“依法”可分为以下几个层面:第一是依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宪法在第一章“总纲”的一些条款中,分别规定了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的原则性内容;而在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一些条款中,则规定了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的一些具体内容。

宪法的这些条款,为公民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宪法依据,是公民依法、有序的政治参与的首要内容。

第二是依实体法。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法制建设,我国在公民参政议政方面,已经颁布了许多实体法律,如选举法、代表法、工会法、集会游行示威法、行政监察法、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公益事业捐赠法等。

这些实体法律规定了或确认了公民参政议政的实体权利(有些法律也包括了程序权利),对于公民参政议政提供了法律依据,也是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的权利根据。

第三是依程序法。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讲,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主要的就是指依程序法。

在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序法方面,我们现有这样一些法律:立法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等等。

在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程序法律方面,我们还需要做许多工作,现在最缺乏、最迫切需要制订的是监督法(包括舆论监督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监督法律)。

三、健全和完善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具体制度按照十六大的精神,在“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方面,除了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外,还应重点健全和完善以下一些制度:健全和完善选举制度。

选举权是公民有序进行政治参与的最重要、最直接、最广泛的政治权利。

从我国现有的选举制度来看,公民直接参与选举的活动(即直选)有县及县以下的人民代表的选举、城市的居民委员会选举、农村的村民委员会选举。

它们都是我国公民通过行使选举权来参与政治的主要方式。

这三种选举制度也有许多需要改革的地方。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由于缺乏竞选制度,选民对被选举人的了解程度很弱,因而直接影响了选举权的行使和选举的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对选举法和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行修改,增加有关竞选内容,增加选民对候选人了解的透明度,使选举过程真正能够反映和体现选民意志。

并且,还要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完善对当选人的监督和罢免制度,使当选人接受选民的监督和制约。

除完善以上选举制度外,我们还应该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扩大公民直接参与选举的范围和领域。

比如,企业、事业单位的民主选举、国家机关内部官员的民主选举、社会团体的真正民间意义上的选举,等等。

健全和完善听证制度。

听证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的制度方式,也是公民有序地直接参与政治的一种较好的活动方式。

现代的听证制度可以渗透在立法、行政、司法等诸多活动之中。

立法听证,就是各级各类立法机关对于将要制订的新法律、法规等,要邀请新法律所涉及的相关机构、相关人(包括公民)举行听证会,公民可以就新法律涉及的权利义务等问题,向立法者、新法律所涉及的相关机构、相关人提出问题,使立法能够在通过之前,就将一些可能存在的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好,使立法更加增加它的透明度和适应性,有利于提高立法的质量和实施效果。

行政听证则是现代听证制度的主干内容。

在广泛的行政活动领域,对凡是与公民利益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行政决策,都应该举行听证会,直接听取公民的意见,使决策做到民主化、科学化、公开化,有利于政府的决策符合民意和接近民意,有利于政府决策的实施。

它也是政府克服官僚主义,改善工作作风、工作方式的一个好方法。

司法听证,实际上是一种证明案件事实的活动。

司法听证的结果,可以根据听证的内容分别归属于不同的证据种类。

并不是所有的案件都要举行听证,而只能对一些特殊类型的需要通过听证来弄清事实的案件举行听证。

司法听证,可以作为供法院、法官选择的一种方式。

对我国而言,以上三种听证制度都尚未做到制度化和规范化。

要健全和完善听证制度,我们需要在法律层面做出努力,通过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使听证制度逐步制度化、法律化。

完善公民对立法的参与制度。

近几年,我国在扩大公民对立法的参与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其中,最引起国内外关注的是对法律草案的全民讨论。

其次,是专家直接参与立法。

尤其是婚姻法修改所进行的全民讨论,是中国立法历史上公民参与最多、最广泛的一次立法活动。

我们应该认真总结经验,将全民讨论法律的形式逐步制度化。

当然,并非所有的法律都要交全民讨论,而是将那些与公民利益直接密切相关的法律草案提交全民讨论。

讨论法律草案的过程,是公民参与立法、参与政治的极好方式,是充分反映民意、体现民意的过程,也是向公民宣传、普及法律知识的过程。

健全和完善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的公民言论自由权、出版自由权、集会自由权、结社自由权、游行自由权、示威自由权等公民自由政治权利法律制度。

我们应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政治建设的高度,认识这些公民自由权利法律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加快上述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健全和完善公民批评制度、建议制度、申诉制度、控告制度、检举制度、信访制度、监督制度等。

要使这些制度成为公民有序的参与政治的法律机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有些城市如南京市开展的市长同市民的直接对话活动,也是公民直接参与政治的较好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健全和完善公民陪审制度,发展和扩大公民的公益诉讼制度。

陪审制度是公民直接参与司法活动、行使人民陪审权的重要制度;公益诉讼则体现了公民作为国家主人翁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关怀和关心。

这两种制度都是在司法过程和诉讼领域中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的重要制度和方式。

我们应该在制度层面逐步健全、完善这两种制度,使它们成为公民有序地参与司法、参与诉讼的有效方式。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