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诊全身望诊
中医诊断学望诊全身望诊PPT
青
皮肤青紫,多主寒 凝血瘀、疼痛或惊 风。
五色主病
黑
主肾虚、血瘀、寒证。
白
主气血亏虚、阳气不足。
青
主疼痛、惊风、寒证。
黄
主湿证、虚证。
红
主热证。
五色鉴别
01
青黑相间
多主寒凝血瘀。
02
黄白相间
多主气血亏虚或阳气不足。
03
红黄相间
多主湿热证。
04
白黑相间
多主肾虚或血瘀。
04
望形态
形体强弱胖瘦
形体强弱
神的分类与鉴别
正常神气
表现为精神饱满,思维 敏捷,语言清晰,目光
明亮等。
病态神气
表现为精神萎靡,思维 迟钝,语言错乱,目光
暗淡等。
阴邪神气
表现为精神不振,面色 晦暗,目光呆滞等。
阳邪神气
表现为精神亢奋,面色 红赤,目光炯炯等。
望神的临床意义
判断病情轻重
神气充盈者病情较轻,容易康复 ;神气虚衰者病情较重,预后较
全身望诊的方法与技巧
观察肤色
注意观察患者面部的肤色变化 ,包括是否红润、苍白、晦暗 等,以及斑点、色素沉着等情
况。
注意神态
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包括眼 神、表情、姿态等方面,以了 解其精神状况和体力状况。
检查体形
观察患者的体型、肌肉发育和 脂肪分布等情况,以了解其营 养状况和生长发育情况。
注意姿态
观察患者的姿势和动作,以了 解其骨骼和关节的状况,以及
案例二:肾病全身望诊表现
总结词
面色苍白,眼睑水肿,下肢水肿,舌 质淡胖
详细描述
肾病患者全身望诊时,面色苍白无血 色,眼睑常出现水肿现象,下肢也可 见明显水肿。舌质淡胖,舌苔白滑, 有时伴有腰膝酸软、乏力等症状。
中医诊断学望诊全身望诊
案例五:脾胃病全身望诊案例
总结词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与黄色、长夏相应。脾胃病患者通常会出现腹胀 、反酸、嗳气、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同时还会影响精神状态等方面。
详细描述
一位20岁的大学生,由于饮食不规律和暴饮暴食导致胃病。他感觉上腹部不适或 疼痛等饱胀感,同时伴有反酸嗳气、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伴有精神疲惫乏力 、萎靡不振。经过医生诊断,被确诊为慢性胃炎。
自然光线
最好在自然光线下进行全身望诊,因为自然光线能真实反映患者的皮肤色泽 和形态。
医生自身素质与技巧
专业素养
医生应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能够准确判断病情。
技巧运用
全身望诊需要医生运用多种技巧,如远观、近观、动态观察等,医生需要熟练掌 握并灵活运用。
患者状态与配合程度
患者状态
全身望诊时,患者的状态也非常重要,医生需要让患者处于 舒适状态,避免疲劳、紧张等情绪影响望诊结果。
THANK YOU.
案例三:心脏病全身望诊案例
总结词
心主血脉,与红色、夏季相应。心脏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心悸 、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等症状,同时还会影响面色、舌 质等方面。
详细描述
一位55岁的女性,患有高血压和高血脂多年。最近她感觉胸 闷、心悸、心前区疼痛等症状,同时伴有面色苍白、舌质紫 暗等症状。经过医生诊断,被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期。
望色
定义
望色是指观察患者的面色、皮 肤色泽、斑痣等,以判断病情
的方法。
分类
正常面色、病理面色。
临床意义
对于了解患者的气血盛衰、寒 热虚实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望形
01
02
03
定义
望形是指观察患者的体型 、胖瘦、姿态等,以判断 病情的方法。
全身望诊
3
概说
• 四、注意事项:
1. 光线充足、自然、柔和 2. 温度适宜 3. 充分暴露受检部位 4. 熟悉生理、病理,以常衡变 四诊合参、综合判断
4
第一章 望 诊
•
• • • •
全身望诊
局部望诊 望排出物 望小儿指纹 舌 诊
5
第一节 全身望诊
医生在诊察病人时首先对病人的精神、
面色、形体、姿态等整体表现进行扼要地观
•原理: 神以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并通过脏腑 的功能活动表现出来。 神与精气的关系密切,
精气充足则体健神旺,病轻、预后好; 精亏气虚则体弱神衰,病重、预后差。
意义:了解脏腑精气的盛衰, 判断病情的轻重、预后。
9
(二) 神的具体体现
眼神、神情、气色、体态等
10
1.眼神
[原理] 望眼神是望神的重点内容
(1)精亏神衰而失神 临床表现:
眼神:两目晦暗、目光无神
气色:面色无华,晦暗暴露
神情:精神萎靡,意识模糊
体态:形体羸瘦,反应迟钝 病机:精气大伤,脏腑衰败。 意义:慢性久病虚证,预后不良。
23
重病失神
• 形象两眼发直,目无神采; 面容瘦削,萎黄晦暗,夭然 不泽,口唇眼窝发黑。 • 主病脾肾俱衰;气血双亏; 阴精耗伤;阳气不振。 • 病例虚损: 脾肾俱衰,气血耗竭。 (风湿性心脏病,脑栓塞)
望 诊
1
概说
• 一、概念:医生运用视觉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
现,以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诊察方法。
• 二、原理:内部的病变可反映于体表,“视其外
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 三、地位:“望而知之谓之神”,望诊可作为
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中医诊断学望诊全身望诊
形态表现:包括体 型、皮肤、毛发、 面色、表情等。
望形态的技巧和方法
远近观察
远观整体,近观细节,注意光线和角度。
对比观察
对比左右两侧,对比患者与正常人之间的 差异。
顺序观察
从上到下,从外到内,注意对称性。
重点观察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经验,有侧重地观察 特定部位。
望形态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01
02
03
指导预防
根据全身望诊的结果,医生可以指 导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预防 潜在疾病的发生。
全身望诊的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
要点一
实践经验
要点二
案例分析
全身望诊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不断地实 践和学习,提高自己的诊断水平。
医生可以通过分析典型的案例,学习如何运用全身望诊 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诊断能力。
舌的表现
舌的颜色、形状、大小、位置等都能反映 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例如,舌色鲜红 、舌苔黄腻,可能提示热证或实证;舌色 淡白、舌苔薄白,可能提示寒证或虚证。
望舌的技巧和方法
望舌技巧
观察舌时,最好选择在自然光下,让患者把 舌头伸出口外,尽可能暴露舌体的全部。观 察舌的颜色、形状、大小、舌苔等,需要仔 细观察和比较。
表现
面色可分为正常、主病、善色、恶色几种。正常面色为红黄隐隐,明润含蓄;主病面色分为青、赤、黄、白、 黑五种,分别提示肝、心、脾、肺、肾五脏的病变;善色为有光泽、含蓄不露,提示病情轻、预后好;恶色为 枯槁晦暗、暴露明显,提示病情重、预后差。
望面色的技巧和方法
技巧
望面色时要注重整体观察,即观察整个面部肌肤的光泽度和颜色变化,而不是仅关注局部变化。同时 ,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舌脉象等信息综合分析。
全身望诊实践技能总结(优选4篇)
全身望诊实践技能总结(优选4篇)全身望诊实践技能总结第1篇一、临床技能(一)临床诊断能力1.中医四诊的方法、内容及应用能力;2.西医常规体格检查的方法、内容及应用能力;3.辅助检查的掌握及临床应用能力。
4.中医病证的诊断及类证鉴别能力。
5.西医病种诊断能力。
(二)辨证论治能力1.根据四诊检查结果运用中医基本理论进行辨证分析的能力;2.准确确立治则、治法的能力。
3.合理选方、用药(选穴、手法等)的能力。
4.合理确定中医调护方案的能力。
(三)中医病证的测试范围。
1.感冒 2.咳嗽 3.哮病 4.喘证5.肺胀 6.肺痨7.胸痹(真心痛)8.心悸 9.胃痛10泄泻11.痢疾12.腹痛13.胁痛14.黄疸15.鼓胀 16.积聚17.水肿 18.淋证19.消渴20.瘿病21.眩晕22.头痛23.中风 24.痹证25.不寐26.血证27.郁证28.呕吐29.便秘30.腰痛 31.虚劳 32.有机磷农药中毒 33.肠痈 34.颈椎病 35.痄腮36.急惊风37. 小儿泄泻38. 疳积39.崩漏 40.绝经前后诸证(四)西医测试病种范围。
1.上呼吸道感染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3.支气管哮喘 4.肺炎 5.肺结核 6.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7.充血性心力衰竭8.心律失常(1)心房颤动(2)室上性心动过速(3)房室传导阻滞(4)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9.急性胃炎、慢性胃炎10.消化性溃疡 11.上消化道出血 12.细菌性痢疾13.急性胰腺炎14.胆囊炎15.甲、乙型病毒性肝炎16.急性黄疸型肝炎17.肝硬化 18.胃癌19.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20.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 21.糖尿病2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3.高血压病24.缺铁性贫血25.脑梗死、脑出血26.风湿热27.类风湿性关节炎28. 有机磷农药中毒29.急性阑尾炎30.桡骨前段1/3骨折31. 颈椎病32.流行性腮腺炎33.小儿惊厥34小儿腹泻.35.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36.围绝经期综合征二、基本操作(一)体格检查(内科基本操作)(二)中医基本操作1.中医望诊、闻诊、切诊、针灸、推拿等中医临床技术操作能力;2.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
全身望诊
望
色
观察病人面部及全身皮肤的颜色与光泽。
色诊的原理
★ 五脏外应五色 “天有五气,食人入鼻,藏于五脏,上华面颐, 肝青、心赤、脾黄,肺白、肾黑、五脏之常”。 《医宗金鉴》
★面为气血汇聚之处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连空 窍”《灵枢· 邪气脏腑病》 故“五色修明,上见于面”《素问》(尤其是阳明胃 经多气多血,上布于面)
概 说 第一节 望舌体 第二节 望舌苔
第三节 舌质与舌苔的综合诊察
舌表面结构
舌质
舌苔
舌下络脉
舌系带
舌组织结构
一、舌诊的原理
1、舌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关系
①舌体与脏腑经络相连
②舌络与脏腑气血相通
③舌与脏腑分候部位:
舌尖——心肺; 舌边——肝胆 ; 舌中——脾胃; 舌根——肾。
舌根
寒湿壅盛 。 脾虚或气虚 。
望舌体· 舌态· 痿软舌
舌体软弱,无力屈伸,痿废不灵,称为"痿软舌"。 【主病】 气血俱虚;热灼津伤;阴亏已极。
望舌体· 舌态· 痿软舌
舌淡白而痿软
舌淡红而痿软
望舌体· 舌态· 颤动舌
舌体震颤抖动,不能自主,称为"颤动舌"。 【主病】 虚损、动风。
望舌体· 舌态· 歪斜舌
望舌体· 舌色· 红舌
舌红苔黄厚腻
望舌体· 舌色· 红舌
舌红苔光莹
望舌体· 舌色· 绛舌
较红舌更深的红色,称为绛舌。 【主病】 主热证 【分型】
在外感病若舌绛或有红点、芒刺,为温病热入营血。 若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则是阴虚火旺。
望舌体· 舌色· 绛舌
舌绛有点刺中剥苔
望舌体· 舌色· 绛舌
全身望诊_精品文档
五色配五脏:肝心脾肺肾—青赤黄白黑。
④预测疾病转归:
轻。
荣润光泽:为脏腑精气未衰,无病或病 晦暗枯槁:为脏腑精气已衰,病重。
34
3、面部分候脏腑 (1)《灵枢·五色》划分法
庭、颜—前额 阙——眉间 明堂——鼻 藩——颊侧 蔽——耳门
35
明堂脏腑色部
(1)《灵枢·五色》划分法
庭——首面 阙上——咽喉 阙中(印堂)——肺 阙下(下极、山根)——心 下极之下(年寿)——肝 肝部左右——胆 肝下(鼻端,准头、面王)—脾
( 2 )恶色
•恶色:面色枯槁晦暗 •表现:青如草兹,赤如衃血,黄如枳实,白如枯骨,黑如炲。 •病机: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荣于面。 •意义:久病,重病,阴病,预后较差。
42
常色与病色鉴别表
五色
正常面色
青 如以缟裹绀
轻病面色(善色) 重病面色(恶色)
如翠羽
如草兹
赤 如以缟裹朱
如鸡冠
如衃血
黄 如以缟裹栝萎实 如蟹腹
17
(三)神的分类及判断
1. 得神:有神,是指精充、神旺的表现。 2. 失神:虚、实之分。精亏神衰、邪盛神乱。 3. 少神:神气不足,介于得神与失神之间。
是指精气不足,神气不旺的表现。
4. 假神:是指久病、重病患者某些症状,突然出
现暂时“好转”的现象。
18
1.得神(有神)
概念:脏腑精气充足,神气旺盛的反映。 临床表现:
明润:面部皮肤光明润泽,为有神气。 表示精充神旺,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正常。
含蓄:面色红黄隐隐,含于皮肤之内,不特别显露, 为有胃气。 表示胃气充足,精气内含。
•分类:
39
常色的分类
( 1 )主色
望诊
淡红舌灰白厚腻苔
淡白舌黑燥苔
红舌花剥苔(地图舌)
淡红光莹舌(镜面舌)
望舌的意义
Ø判断正气的盛 Ø分辨病位深浅 Ø区别病邪性质 Ø推断病情进退
舌质 正气
舌苔
邪气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 面色青黄(苍黄)者, 可见肝郁脾虚,肝脉 瘀阻。 • 小儿眉间、鼻柱、唇 周见青色,为小儿惊 风。
一、全身望诊
(2)赤:主热证
满面通红(实热证)
两颧红赤(虚热证)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全身望诊
(3)黄:主脾虚、湿
• 萎黄:脾胃气虚 • 黄肿: 脾虚湿盛
阳黄:湿热证
阴黄:寒湿证
阴寒内盛—舌色淡紫带青,嫩滑湿润 热毒炽盛— 舌紫红、紫绛而干枯少津 舌青紫或紫黯—外伤 瘀血阻滞局部—紫色斑点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五、望舌
(2) 舌形 • 老舌:实证、热证 • 嫩舌:虚证、寒证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五、望舌 胖舌:主虚、湿
• 舌淡白胖嫩,苔白水滑,多 为脾肾阳虚,水湿停留; • 舌红绛胖大,苔黄厚腻,多 是脾胃湿热,痰浊停滞; • 舌赤肿胀而苔黄,乃热毒壅 盛,心脾有热; • 舌肿胀紫暗多为中毒。
淡白而胖嫩(虚寒证)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五、望舌
红舌:主热证
• 舌红苔黄(实热证)
舌红少苔(虚热证)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五、望舌
绛舌:主邪热炽盛、阴虚火旺
• 舌绛有苔—温热病热入营血,或脏腑内热炽盛; • 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久病阴虚火旺,或 热病后期阴液耗损。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五、望舌
青紫舌:主气血不畅
望诊部分──全身望诊
望诊部分──全身望诊望诊部分──全身望诊《素问·五脏生成》: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炲者死,赤如衃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
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
生于心,如以缟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绀;生于脾,如以缟裹栝楼实;生于肾,如以缟裹紫,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
《医原·望病须察神色论》:夫人之神气,栖于两目,而历乎百体,尤必统百体察之。
察其清浊,以辨燥湿;察其动静,以辨阴阳;察其有无,以决死生。
如是而望始备,而望始神。
……不论何色,均要有神气。
神气云者,有光有体是也。
光者,外面明朗;体者,里面润泽。
光无形,主阳主气;体有形,主阴主血。
气血无乖,阴阳不争,自然光体具备。
……盖以平人五脏既和,其色禀胃气而出于皮毛之间。
胃气色黄,皮毛色白,精气内舍,宝光外发,既不浮露,又不混蒙,故曰如缟裹。
……即重有神气之义。
盖有神气者,有胃气者也。
《医门法律·望色论》:人之五官百骸,赅而存者,神居之耳。
色者,神之旗也。
神旺则色旺,神衰则色衰,神藏则色藏,神露则色露。
……察色之妙,全在察神。
血以养气,气以养神,病则交病。
失睡之人,神有饥色,丧亡之子,神有呆色,气索自神失所养耳。
《望诊遵经·变色望法相参》:望诊之法,有天道之殊,有人事之变。
故凡欲知病色,必先知常色。
欲知常色,必先知常色之变。
欲知常色之变,必先知常色变中之变。
何则?饮酒者脉满络充,故目红息粗而色赤;肝浮胆横,故趾高气扬而色青。
食入于阴,气长于阳,故饱食者血华色而益泽;饥则气衰,甚则气少,故腹馁者色泽减而少气。
奔走于风雪中者,寒侵肌表,故色青而闭塞;奔走于暑日中者,热袭皮肤,故色赤而浮散。
房劳者,精气下泄,故目下色青;用力者,气血上趋,故面上色赤。
久卧伤气,面则壅滞;未睡伤血,色或浮赤。
怒则肝气逆,故悻悻然目张毛起而面苍;愧则心气怯,故赧赧然颜惭汗出而面赤。
中医诊断学望诊全身望诊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望姿态
观察患者的姿势、动作和体位等, 以了解患者的气质和
五脏与人体各部位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通过 观察人体各部位的形态可以了解五脏气血阴 阳的盛衰情况。如肝病可见两胁下膨隆;脾 病可见腹部胀满;肾病可见腰部沉重等。
六腑与形的关系
六腑与人体各部位也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通 过观察人体各部位的形态可以了解六腑功能 情况。如胃病可见食欲不振、胃脘胀满;肠
望体态
注意观察身体的挺拔程度、姿势是否自然 等。
神与脏腑的关系
肝主疏泄
肝的功能正常,则情绪稳定、 精神愉快。
肺主气
肺的功能正常,则呼吸顺畅、 精神振奋。
心主神明
心的功能正常,则神志清晰、 思维敏捷。
脾主运化
脾的功能正常,则气血充足、 精神饱满。
肾藏精
肾的功能正常,则精力充沛、 头脑清晰。
03
望色
作用
通过全身望诊,医生可以获取病人整体情况和病情的 初步印象,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全身望诊的未来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
随着中医诊断学的不断发展,全身望诊将更加注重定量 化和标准化,例如制定更加详细的望诊规范和标准等。
未来展望
未来,全身望诊可能会借助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高 医生的诊断效率和准确性,同时还可以通过大数据等技 术对中医诊断学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为中医诊断学的 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神的概念
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者。
神的表现
通过观察人的眼神、面色、言语、声音等,可以判断神是否充足、是否安详、是否清晰。
望神的方法和技巧
望眼神
注意观察眼神的明亮程度、集中程度、灵 活程度等。
望诊望全身
三 望形体
*概念:观察病人的强弱、胖瘦、体质形态和异常表 现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一)原理和意义 1 原理 1)五脏精气的盛衰及功能强弱可以由五体反映出来; 2)不同的体质结构因其阴阳盛衰不同,对疾病的 易感性和发病转归也不同。
2 意义 可诊察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抗病能力的 强弱,以及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和预后。
回光返照 残灯复明
5 神乱(精神错乱、神志失常)
1)焦虑恐惧—虚证 心胆气虚,心神失养
2)狂躁不安—阳证 痰火扰心 3)淡漠痴呆—阴证 痰浊蒙蔽心神 4)猝然昏倒—伴四肢抽搐,口吐涎沫,醒后如常。 痫病
(四)望神的注意事项 1 注意假神和重病好转的区别
1)重病好转是逐渐的;假神见于垂危病人, “突然”好转。 2)重病好转与全身状况好转相一致;假神好转与 整体不符,整体并不好转,且为时短暂,很快恶 化。 2 作到形神合参 一般情况下,形与神的变化是一致的,如体健 则神旺,体弱则神衰。但亦有不一致之时,如 久病形羸色败,则虽神志清醒,亦属失神;新 病昏迷烦躁,则随形体丰满,亦非佳兆。 所以,望形与望神要合参。
十法 浮
特色
主病 浮
动态变化 沉,表邪入里
面色浮显 表证
沉 清 浊 微 甚 散 抟 泽 夭
面色沉隐 面色清明 面色浊暗 面色浅淡 面色深浓 面色疏散 面色壅滞 面色润泽 面色枯槁
里证 阳证 阴证 虚证 实证 新病 久病 轻病 重病
沉——浮,里邪出表 清——浊,阳证转阴 浊——清,阴证转阳 微——甚,因虚致实 甚——微,实证转虚 散——抟,邪气渐聚 抟——散,邪气将解 泽——夭,精气渐衰 夭——泽,精气渐复
第一章 望 诊
*概念: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局部
中医诊断学二章1全身望诊
第一节
【检测】
全身望诊
2、下列除( E )外,均可见面赤: A、气虚证 B、阴虚证 C、实热证
D、戴阳证
E、以上均可
第一节
【检测】
全身望诊
3、面色青的主病是( E ) A、寒证 B、疼痛 C、血瘀
D、惊风
E、以上均是
第一节
【检测】
全身望诊
4、脾虚湿邪内停的面色是( C ) A、面色青灰 —血瘀
第一节
二、望色
4、五色主病 ⑶黄色
主 ①脾虚 ②湿证
全身望诊
阳黄
阴黄
萎黄虚胖
鲜明如橘皮—阳黄,湿热
黄疸
晦暗如烟熏—阴黄,寒湿
治疗黄疸的要药:茵陈
第一节
二、望色
4、五色主病
全身望诊
⑷白色
主 ①气虚-人参、黄芪、 ②血虚-当归、熟地、阿胶 ③阳虚-杜仲、续断、菟丝子 ④寒证-附子、肉桂 ⑤失血-白及、三七
第一节
一、望神
全身望诊
广义之神—“神气” 整个人体生命活动
望神的含义
+
狭义之神—“神志”
人的精神活动
第一节
一、望神
1、望神的原理
全身望诊
足
精
旺
神
精足———— 神旺,患病多轻,预后较好; 精亏———— 神衰,患病多重,预后较差。
第一节
一、望神
2、望神的要点
全身望诊
第一节
一、望神
3、望神的分类及判断
第一节
二、望色
4、五色主病
全身望诊
⑴青色 主 ①寒证 ②疼痛 ③血瘀 ④惊风 ⑤肝病
第一节
二、望色
4、五色主病
全身望诊
⑴青色 主 ①寒证 ②疼痛 ③血瘀 ④惊风 ⑤肝病
一全身望诊( 1望神)
第一节 全身望诊 ☆一, 望
神
一,望神☆
(一) 概念
狭义: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 狭义: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 活动. 活动.
神
广义:指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 广义:指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
神与精, (二) 神与精,形的关系 神
精
(先天, 后天) 先天, 后天) 物质基础 外在表现
(四)望神的方法和内容
神的表现: 目光,面色,表情,体态,感觉,言谈,声息,脉象
望神的重点:神情 眼神☆ 气色 体态
为什么望目为望神重点? ①目为心神之外候.所谓"神藏于心,外候在目". 人的精神活动往往无意中流露于目光,所谓"眼能传 神".《灵枢大惑论》:"目者,心之使也""心 者,神之舍也" ②五脏六腑之精气皆通过经脉而上注于目 ③目系通于脑
(五)望神方法及注意事项
(1)以神会神:一会即觉 以神会神: 以神会神 (2)神形合参:体健则神旺, 神形合参:体健则神旺,
体弱则神衰
(3)抓住关键症状和体征:神 抓住关键症状和体征: 抽搐等. 昏,抽搐等.
小 结
1,搞清概念 搞清概念 2,掌握内容 ☆ 临床表现 得神 少神 失神 假神 神乱 目 神 形 色 语 气 动
形
(三) 望神的意义
1.神的盛衰是形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 . 精充气足神旺——健康,体健 精亏气虚神耗——衰老,有病 2.望神可以了解——精气的盛衰 2.望神可以了解——精气的盛衰, 精气的盛衰, 病情的轻重, 病情的轻重, 疾病的预后. 疾病的预后. 失治, 失治,误治 精足病轻) 无神(精亏病重) 有神 (精足病轻) 治疗养护得当
☆临床意义 得神 正气充盛 少神 失神 正气虚弱 正气衰败
第二章 望诊 - 第一节 全身望诊
眼眶周 围发黑:
主肾虚水饮 或寒湿带下。
便( 虚 下 面 面色黧 血幽 , 唇 色 黑:肌 ) 门 虚 黑 黧 肤甲错 糜 火 斑 黑 烂上。, 者,多 变 炎 为 眼 由血瘀 形 , 便 窝 ,内血口 日久所 直 有 。 角 致。 肠瘀肾尤 溃血亏甚 疡。脾,
5.望色时的注意事项
*注意病色与常色的比较。 *注意望面色与其他部位的望诊相结 合。 *注意气候、情绪、饮食、昼夜、光 源、化妆品对面色的影响。
3.病色:人在疾病状态时面部出现 的色泽。其特点是晦暗、暴露。病色有 善恶之分,根据病人皮肤颜色有无光泽 和病色的显露程度而划分。 善色:病人面色异常,但色泽明润 含蓄。说明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荣于 面,,表示病情较轻,预后较好。
恶色:病人面色异常,但色泽晦暗 枯槁。说明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荣于 面,是凶兆, 表示病情严重,预后不佳。
淡白:
白光 白: 主阳 虚, 或阳 虚水 泛。
肾络 面 阳, 睑 虚口 虚 。唇 浮 独, 红隐 。约 主可 水见 肿红 。色 脾浮
为山 面 苍白: 咳根 色 主阳气 嗽 、 苍 暴脱或 。 口 白 肺角 而 阴寒内 肾 皆 浊 盛,或 气 黑 , 虚, 天 大失血。 口 庭 , 寒唇 、 饮暗 眼 内红 窠 盛。 、
假神例图→
望神——神乱
神乱:即精神错乱,神志异常,见于癫、狂、痫病人。 癫--表情淡漠,沉默寡言,郁闷不乐,神志痴呆,喃喃自 语,哭笑无常。多由痰气郁结,阻蔽神明;或心脾两虚, 神不守舍。 狂--狂躁不安,呼号怒骂,打人毁物,登高而歌,弃衣而 走,不避亲疏。多为痰火扰心;或阳明热盛,热扰神明; 或蓄血瘀阻,蒙蔽神明。
1.形体强弱
强--身体强壮,表现为胸廓宽厚,骨骼 粗大,皮肤润泽,肌肉丰满。说明内脏坚实, 气血旺盛。
中医诊断学-全身望诊
戴阳证
面色苍白、颧红如妆
全身望诊
白色----气血不荣
主病 特点
虚寒(阳虚)
气血亏虚 脱血 夺气
白
淡白或萎黄 淡白无华 苍白
全身望诊
黄色----脾虚湿蕴
主病
湿证 面黄而垢 萎黄:面色淡黄,干萎无泽 黄胖:面黄虚浮
特点
脾虚
黄疸
(血虚) (湿阻)
湿热 寒湿
阳黄:黄色鲜明如橘子 阴黄:黄色晦暗如烟薰
咳嗽、鼻煽,胸胁凹陷如坑,呼吸急促,多 为肺炎等所致的呼吸困难。
暴喘不能卧
3、望神的意义 了解人体脏腑精气盛衰 判断疾病的轻重及预后“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4.望神的要点: 神作为生命活动现象的高度概括,可以通过多方
面反映出来,如精神状态、意识思维、面色表情、
反应语言、呼吸体态、眼神活动等,均能突出地 反应神的情况。但望神时应重点观察神情、两目、 气色和体态。
5.诊察眼神为什么是望神的重点
灵活进行,不必呆板教条。
地位:“望而知之谓之神”。望诊在四诊中占有重
要地位。因为,人们在对客观事物认识过程中,视
觉与其它感官相比较,其获取信息较早,占有信息
量也较多,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个重要感官。
人体无论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均有大量的信息反
映于外,尤其是人的精神状态、形体强弱、面部色
泽、舌象变化等,这些重要的生命信息,只有通过
视觉观察才能获取,而且其它方法也无法代替。
望诊注意:
一是注意光线
二是注意诊室温度
三是注意受检部位充分暴露
四是注意整体判断 五是注意动态观察 六是注意望诊与其它诊法有机结合
全身望诊
一、望 神
1、神的概念 广义——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狭义——人的精神思维。 2、神的产生及与形体的关系:“两精相搏谓之神” 先天(化生) 表现于外 精气 充养形体 神 后天(滋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神——得神(有神)
表现:
目光:两目灵活,明亮有神。 面色:荣润含蓄
表情:丰富自然。
意识:神识清楚。
体态:动作自如,反映灵敏。 言语:清晰
假神例图→
望神——神乱
神乱:即精神错乱,神志异常,见于癫、狂、痫病人。
癫--表情淡漠,沉默寡言,郁闷不乐,神志痴呆,喃喃自 语,哭笑无常。多由痰气郁结,阻蔽神明;或心脾两虚, 神不守舍。
狂--狂躁不安,呼号怒骂,打人毁物,登高而歌,弃衣而 走,不避亲疏。多为痰火扰心;或阳明热盛,热扰神明; 或蓄血瘀阻,蒙蔽神明。
,属阳黄,乃
湿热为患;面 黄晦暗如烟熏 色者,属阴黄 ,乃寒湿为患
阳黄,病色红黄,两 目黄赤,面容消瘦 。 为湿热蕴结,气滞血 瘀。
赤色:主热证,亦可见
于戴阳证。
多因有热而面部脉络 扩张,气血充盈所致,但 亦见于虚阳上越的病人。
满面通 红:主实
热。是因 邪热亢盛 ,血行加 速,面部 脉络扩张 ,气血充 满面通红,两腮、口鼻尤 盈所致。 甚。为头痛、牙痛。胃热
角弓反张--项背肌肉强直,头向后仰,躯干前挺,身体呈弓状。属肝风内动。
痿证--肢软无力,行动不便而不痛,为阳明湿热,或脾胃气虚,肝肾不足。
痹证--关节肿痛,肢体行动困难,多由风寒湿三气侵袭肢体经络所致。
中风--突然昏倒,不醒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为中风之中风入脏;若神志清楚,仅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为中风之风中经络。 痛处也多特殊姿态--「护处必痛」
望诊全身望诊
2020年4月28日星期二
望诊概述: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对病人的外
部情况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收集病情 资料、测知内脏病变的一种诊察方法。
望诊的临床意义:以表知里。通过 望诊可以诊察机体内部的病变。
望诊的方法:在充足的天然光线下 进行,充分暴露受检部位。
望诊的内容:
全身望诊 局部望诊 望排出物 望小儿指纹 舌诊
肝火(高血压病)
两颧潮红 :主阴虚 。因阴虚 阳亢,虚 火上炎所 致。可见 面色发白,两颧潮红 于肺痨等 ,眼圈发黑,为阴虚 病人。 潮热,见于肺肾阴虚
肺痨病人。
戴阳证:症见久病重病,
面色苍白,却时而泛红如妆 、游移不定者。 主久病脏腑
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 上越,属病危。
青色:主寒证、疼痛、气
黑色:主肾虚、寒证、水
饮、瘀血。
多由肾阳虚衰,水寒内 盛,血失温养,脉络拘急, 血行不畅所致。
面黑暗淡:主肾阳虚。
因阳虚火衰,水寒不化, 血失温煦所致。
面黑干焦
:主肾阴虚。
因肾精久耗, 阴虚火旺,虚 火灼阴,机体 失养所致。
眼眶周 围发黑 :主肾虚
水饮或寒湿 带下。
面色黧黑,眼窝口角尤甚, 下唇黑斑。为便血。肾亏脾 虚,虚火上炎,内有瘀血。 (幽门糜烂变形,直肠溃疡 便血)
3.病色:人在疾病状态时面部出现 的色泽。其特点是晦暗、暴露。病色有 善恶之分,根据病人皮肤颜色有无光泽 和病色的显露程度而划分。
善色:病人面色异常,但色泽明润 含蓄。说明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荣于 面,,表示病情较轻,预后较好。
恶色:病人面色异常,但色泽晦暗 枯槁。说明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荣于 面,是凶兆, 表示病情严重,预后不佳
面色萎黄,暗淡不泽,口 唇尚红,准头明润。为虚 损。脾胃气虚。
萎黄: 面色淡 黄而晦 暗不泽 为萎黄 。主脾 胃气虚 。
面目虚浮胖肿,色浊淡黄无光 ,鼻柱发黑,口唇色淡。为阴 水。脾肾阳衰,湿浊上泛。
黄胖: 面色淡 黄而兼 虚浮为 黄胖。 主脾虚 湿蕴。
黄疸:面目一
身俱黄为黄疸
:其中面黄鲜
明如橘皮色者
滞、血瘀、惊风。
多由寒凝气滞,或痛则 不通,或瘀血内阻,或筋脉 拘急,使面部脉络血行瘀阻 所致。
面色淡青或青黑:主寒盛
、痛剧。
为阴寒内盛,或痛则不通 ,使面部脉络拘急,气血凝滞 所致。可见于阴寒腹痛病人。
面色青灰:主心 气、心阳虚衰, 血行瘀阻的胸痹 。若突见面色青 灰,口唇青紫, 肢凉脉微,主心 阳暴脱,心血瘀 阻,可见于真心 痛等病人。
弱--身体衰弱,表现为胸廓狭窄,骨骼 细小,皮肤枯槁,肌肉消瘦。说明内脏脆弱 ,气血不足。
2、形体胖瘦
胖瘦:过胖或过瘦都可能是病理状态 。
胖而能食,为形盛有余,脾胃健旺; 胖而食少,为形盛气虚,脾虚有痰。 瘦而能食,为中焦有火; 瘦而食少,为中气虚弱。
3、体质类型
1)阴脏人 特点:偏寒、抑郁、多静。 表现:形体偏胖,容易疲劳,面色偏白。 多见阴盛、阳虚证。
2.常色:即正常面色,是人在正常 生理状态时面部皮肤的色泽。其特点是 明润、含蓄。常色有主色客色之分。
主色:凡属个体特征,终生不变的 面色。中国人的正常面色是红黄隐隐, 明润含蓄。
客色:人体受季节、气候、饮食、 环境、工作、情绪、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有相应变化的正常肤色(面色)。举例 :因为季节变化而发生的面色的改变。
5. 望色时应注意哪些事项来诊察 疾病的方法。
(一)望形诊病的原理及意义
原理:察外知内
意义:根据形体的强弱胖瘦等表现以 了解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
(二)望形的内容:强弱、胖瘦、体质
1.形体强弱
强--身体强壮,表现为胸廓宽厚,骨骼 粗大,皮肤润泽,肌肉丰满。说明内脏坚实 ,气血旺盛。
痫--突然昏倒,口吐涎沫,牙关紧闭,四肢抽搐,醒后如 常。多因肝风内动,夹痰上逆,蒙蔽心窍所致。
二 、望 色
望色,又称色诊,是指通过观察病人全 身皮肤(主要是面部皮肤)色泽变化来诊察 病情的方法。
1.面部色诊的原理及意义:《素问.邪气脏腑 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 上于面而走空窍”。全身各脏腑的精气皆通过 经络而上荣于头面,而且脏腑在面部都有其 相应的感应区,面部色泽是脏腑气血之外荣 ,所以望面部色泽可以了解脏腑气血之盛衰 及邪气对脏腑气血的影响。
第一节 全身望诊
概述
全身望诊,是指对病人的精神、色泽、 形体、姿态等进行仔细的观察,旨在对病人 的整体病情获得一个总体印象。
全身望诊的内容:望神、望色、望形体 、望姿态四个方面。
一、望 神
(一) 望神的原理:望神,可以了解机体精气
的盛衰和病情的轻重与预后。一般来说:精气充盛 --神旺,即使患病也轻。精气亏虚--神衰,有病亦 多重。
少神例图→
望神——失神(无神)
表现:目光--目无光彩,瞳仁呆滞 面色--晦暗暴露
表情--淡漠或呆板
意识--朦胧
体态--身体沉重,反应迟钝,动作失灵
言语--断续
呼吸--微弱或喘
肌肉--周身大肉已脱
表示:正气大伤,精气衰竭,病情严重,予后不良。
若神识昏迷,语言错乱或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卒然昏 倒、目闭口开、手撒遗尿,是失神重症,病情更为严重, 表示阴阳离绝。总之,失神是脏腑功能衰败的表现,予后 不良。
呼吸:平稳。
肌肉:不削。
意义: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虽病亦较轻浅,
或当前即使病情较重,但其预后也多良好
得神例图→
望神——少神(神气不足)
表现:精神萎靡,健忘困倦,懒言声低 ,倦怠乏力,动作迟缓。
意义:多由气血虚弱,心脾两虚,肺肾 不足。
从得神→少神→失神,常提示疾病又 轻到重,脏腑精气日见衰减。
面睑虚浮,隐约可见红色浮 络,口唇独红。主水肿。脾 肾阳虚。
白光 白: 主阳 虚, 或阳 虚水 泛。
面色苍白而浊,天庭、眼窠、 山根、口角皆黑,口唇暗红。 为咳嗽。肺肾气虚,寒饮内盛 。
苍白: 主阳气 暴脱或 阴寒内 盛,或 大失血 。
黄色:主脾虚、湿证
。
多由脾虚机体失养 ,或湿邪内蕴、脾失运 化所致。
面色青灰,沉而不浊, 舌紫暗,苔白腻灰黄。 为胸痹。胸阳不振,痰 浊瘀阻,有化热之势( 冠心病,心绞痛)。
面色青黄 相间,又 称苍黄。
主肝郁脾 虚。
面色青黄,色沉浊暗,眼睑浮肿 ,目精无光,口唇略红 。为肝 木乘脾,脾肾阳虚,湿郁化热
小儿眉间、鼻柱、唇 周发青:主惊风。
多因邪热亢盛,燔灼筋 脉,筋脉拘急,而使面部脉 络血行瘀阻所致,可见于高 热抽搐患儿。
面色黧 黑:肌 肤甲错 者,多 由血瘀 日久所 致。
5.望色时的注意事项
*注意病色与常色的比较。
*注意望面色与其他部位的望诊相结 合。
*注意气候、情绪、饮食、昼夜、光 源、化妆品对面色的影响。
小结与复习思考题:
1.常色与病色的特征如何? 2.善色和恶色分别有何临床意义 ?
3.简述五色主病的内容。 4.何谓黄疸?阳黄和阴黄有何不 同?
4.五色主病
病色可分为白、黄、赤、 青、黑五种,分别见于不同的 脏腑和不同的疾病,其具体的 表现和主病如下:
白色:主虚证、寒证、
脱血、夺气。
多由气虚血少,或阳 衰寒盛,气血不能上充于 面部脉络所致。
面色淡白,准头明润,口唇 淡红。主虚损。气虚证,逐 渐康复(贫血,已有好转)
淡白: 面色淡白 无华,唇 舌色淡。 主血虚证 或失血证 。
2)阳证人 特点:偏热、亢奋、多动。 表现:形体偏瘦,面色偏红,畏热喜冷。 多为实证、热证。
3)平脏人 表现:胖瘦适中,寒热中和。
四、望姿态
望态:是观察病人的姿势和动态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一)原则:阳主动,阴主静,故喜动者为阳证,喜静者为阴证。
(二)姿态异常及意义 1. 卧态:病人卧位,身轻自能转侧,面常向外,多为阳证、热证、实证;如身重不能转侧 ,面常向里或蜷卧成团,多为阴证、寒证、虚证;仰面而睡属于阳;睡而伏者属于阴 2. 坐态:若坐而仰首,喘粗痰多,多是痰涎壅盛的肺实证;若心悸、浮肿、坐而不得卧, 卧则气逆,多是心阳不足,水气凌心;若但坐不得卧,常是心肺病人多见;若坐而俯首, 气短懒言,多属肺虚或肾不纳气; 3. 活动异常:振颤--眼睑、面、口唇或手指、足趾不时颤动。见于急性热病,为动风先兆 ;见于慢性久病,为血虚,血不养筋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