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真正优秀ppt

合集下载

《师说》ppt(优秀课件)

《师说》ppt(优秀课件)

知识卡片(四):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 是唐代中期韩愈、柳宗元提倡的一种文体和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他们提出“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文道合一”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故称作“古文”,并使之和“俗下文字”,即六朝以来流行已久的骈文对立。
(人们)爱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孩子们文字,(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老师),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有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不能解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有的(书本上的字句)向老师学习,有的(大道理的疑难)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反而)放弃(不学),我未能看出那种人(是)明白(事理)的!
对于
以……为耻
指示代词,那些
代词,指书
文辞的休止和停顿
指示代词,那些
宾前,不知句读
通否
第二自然段中“今之众人”在从师一事上存在自相矛盾的事实,这是怎样的一个事实?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习句读
惑不解
小学大遗未见其明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在对比中论证“学者必有师”的重要性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 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 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古之圣人”
“从师而问”
“圣益圣”
2
于其子
择师而教之
小学
于其身
耻师
大遗

《师说》ppt课件35张

《师说》ppt课件35张

研读文本: 第2 段: 批判不重视师德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
师的不良风气。
论证方法:
研读文本: 第2 段:批判不重视师德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
师的不良风气。 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
古之圣人:从师而问; 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对其子:择师而教; 于其身:耻学于师。
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群聚而笑之。
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分析并批判这种社会风气?运 用了什么论证手法?
论证思路:
第一段使用先总后分的论证思路, 首先,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然后,概述教师的职能; 其次,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阐明从师的必要性; 最后,提出择师的标准。
文章内容探究
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证的?
作者围绕“古之学者必有师”这一中心论点, 先阐述教师的职责,然后运用道理论证的 方法,阐明从师的必要性,最后提出择师 的标准。
研读文本:
第4 段: 赞许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说明 写作缘起。
一、提出中心论点(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之圣人 今之众人
对比论证: 对其子 于其身

二、论证: (2、3)
(批判不重视师 德的错误态度和 耻于从师的不良
百工之人 士大夫
风气)
正面论证: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

三、赞许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说明写 作缘起。
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韩氏是望族, 所以后人称之为韩昌黎,曾任吏部侍郎,故 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 “韩文公”。
古文运动
唐代中叶韩愈、柳宗元作为领袖发起的以提倡 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以“文以载道”为理论核心,以儒学复古为号 召,以先秦两汉优秀散文为楷模,用刚健质朴的散文 取代绮丽柔靡的骈文,以达到张扬道统,革新文风和 文体的目的。

2024版年度《师说》ppt课件

2024版年度《师说》ppt课件

《师说》ppt课件•背景与作者简介•文章结构与内容解析•师生角色定位及关系探讨•知识传授与学习方法论述•道德修养与人生观引导•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思考•课堂互动与思考题设计目录01背景与作者简介韩愈生平及主要成就《师说》创作背景及意义《师说》写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这篇文章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

《师说》的创作背景是当时的士大夫阶层普遍存在着一种耻于从师的风气,韩愈为了纠正这种风气,提倡尊师重道,写下了这篇著名的《师说》。

《师说》的意义在于它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阐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对当时和后来的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教育制度与文化传承02文章结构与内容解析引言部分论述部分结论部分030201总体结构框架梳理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关键段落解读与赏析语言表达技巧分析运用排比句式增强语言气势,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通过对比不同观点和态度,突出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引用典故来支持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文化底蕴。

语言简洁明了,易于理解,有助于读者快速把握文章主旨。

排比句式对比论证典故引用简洁明了03师生角色定位及关系探讨传统观念下师生角色定位教师角色学生角色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构建思考学生角色转变教师角色转变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探究者和创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师生关系重塑新型师生关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能力促进教师发展推动教育改革学生在主动参与和探究过程中,能够培养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与学生互动中,能够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助于推动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当代教育实践中应用价值04知识传授与学习方法论述韩愈关于知识传授观点提炼强调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作用01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02倡导尊师重道03有效学习方法介绍及启示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习应从基础开始,逐步深入,避免跳跃式学习。

《师说》ppt课件40张

《师说》ppt课件40张

3.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 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 使前后句子的头尾蝉联,上递下接。 本文有好几处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例如“古之 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内容简析
第一段:在正面阐述中,提出论点。 古之学者必有师 从师的必要性 人非生而知之者
第二段:从批判反面现象中,阐发论点。 对比论证
第二段下半段译文
不明白断句,不能解决疑惑,有的人向老师学习 , 有的人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 反而遗漏不学,我没看出他们的明智。巫医乐师和各种 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 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 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相仿,道德学 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 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哎!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 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 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为伍,现在他们的见 识反而赶不上巫医乐师百工这些人,真是奇怪啊!
解读第一段
课文讲解
古之学者必有师
者,代词,……人 。 学者,古今异义词。古: 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惑也
……者, ……也,判断句的标志。翻译时加是 ①‥‥‥的原因() ②用来 ‥‥‥的人、东西、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 道:道理,指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思想理论。 业:学业 惑:疑难问题 受:通授,传授
...的原因
语副词,表揣度,大概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代词,他的
自己 意动
adj,糊涂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
(助其)学习 古时指文章的断句

《师说》 课件(优秀课件) (46张PPT)

《师说》 课件(优秀课件) (46张PPT)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 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 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 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注:①魏晋氏以下:魏晋南北朝时以九品中正制选官,在 各州郡查访评定州郡士人,将他们分成九等,造成“上品 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情况。此风气至唐仍有所沿袭, 大家子都入弘文馆、国子监,学与不学都可为官。②抗颜 而为师。抗颜,不看别人脸色,态度严正不屈;抗颜而为 师,严正不屈的做起老师来了。③指目:手指而目视。④ 牵引:拉拉扯扯状。⑤增与为言辞:增添一些言辞(造谣) 来毁谤韩愈 。
成为愚人
表示推测语气,大概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 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其:代词,他的 而:连词,表示顺承关系 于:介词,对于 耻师:以从师为耻 焉:语气词;
惑:糊涂
之:代词,指童子
爱其子 2
于其身
从师而问 耻学于师
择师而教 耻学于师
百工之人 不耻相师
3 士大夫之族 群聚而笑之
结 果 论述中心
圣益圣 愚益愚
小学 大遗 士大夫之 智不及巫 医乐师百 工之人
批判不重师 道,耻学于 师的不良世 风,正反对 比,论证了 从师学习的 重要性。
圣人无常师1。孔子师2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 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 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1名词,老师;2意动用法,以……为师 徒:这些人,这类人 不必:不一定; 于:介词,比 攻:学习、研究

《师说》ppt课件45张

《师说》ppt课件45张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
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
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
dòu
dòu
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

作用:前后紧凑,气势通畅,前后事理有

机联系,充分阐明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
研读第二段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
从师的风尚
取独
承接连词
普通人
低于
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
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
超出(一般人)
以……为耻 尚且,还
代词,这些
以……为耻
拜别人为师 这类人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
代词,那些
名词作状语,成群
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
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
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
恢复

反问语气词 不屑与之同列
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
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

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

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tán cháng

《师说》ppt(优秀课件)

《师说》ppt(优秀课件)
学生被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缺乏 主动性和创造性。
单一评价标准
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忽视学 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
缺乏互动和沟通
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互动,导致教 学相长难以实现。
当代师生角色转变及其意义
当代师生角色转变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引导者和促进者 ,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和合作者。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
04
教育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
当代教育理念变革及其影响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全 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
终身学习理念
倡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 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 社会需求。
素质教育理念
《师说》ppt(优秀课件)
目录
• 引言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师生角色定位与关系探讨 • 教育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
目录
• 教师职业素养提升途径探讨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师说》背景与作者简介
01
《师说》背景
02
韩愈简介
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所作,是一篇论述教师职责、作用及从师学习的 必要性和原则的文章。
• 案例三:某高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实践。该校通过建设在线课程、使用多媒体教学等方式,丰富了 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 通过对以上案例的分析和反思,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教育理念的创新和实践探索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 创新性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应用是提高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反思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 应用教育理念和方法。
培养教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策略

《师说》ppt课件51张

《师说》ppt课件51张
韩师 愈说
作者简介
韩愈,字退之,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韩氏 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 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
韩愈768~824
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 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 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 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 八大家之首,
笑),
则曰:“彼与彼年相若 也,道 相 似 也 , 位 卑 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
则 足 羞,



(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耻辱,(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被认为
近 谀。”[相若:相似,差不多。]呜呼!师

近于谄媚了。”[谀(yú): 阿谀,奉承。」唉!(古代那种)求师问道
②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和愚处于主语的位置, 意为圣人、愚人,
小的问题,大的问题
特殊句式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宾语前置,之为提宾标志 不拘于时,学于余,
被动句式
介宾短语后置
三读 析结构
文章结构
一、总论从师的必要性 和择师的标准;
二、批判当时士大夫 耻于从师的不良风 气——从师的必要; 三、用具体事实进一步
4.其
1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3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4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6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 代词,他 2 代词,那些 3 代词,指圣人 4 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5 副词,大概
6 前指士大夫,后指这
道,作《师说》以 贻之。 古人之道,写了《师说》赠送给他。

《师说》ppt优秀课件-2024鲜版

《师说》ppt优秀课件-2024鲜版
重道的重要性。
影响
对于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教育制度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儒家
思想的传承和发展。
2024/3/27
21
哲学角度:儒家思想及其传承发展
2024/3/27
儒家思想
01
注重人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强调“仁爱”、“礼义廉耻”
等核心价值观。
传承发展
02
自孔子以来,儒家思想不断传承发展,形成了完整的哲学体系
修辞手法
运用排比、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 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
2024/3/27
语言运用
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 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易于理解和 接受。
20
历史角度:时代背景及其影响
时代背景
唐朝中期,社会动荡,儒家思想 受到挑战,佛教、道教等思想流
派盛行。
历史事件
《师说》在此背景下产生,旨在 维护儒家思想的地位,强调尊师
2024/3/27
3
作者及背景介绍
2024/3/27
作者
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创作背景
在唐代,士族子弟多通过门第关系进入仕途,而韩愈则提倡通 过学习和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他写下《师说》一文,旨在弘 扬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并抨击当时社会上不重视教育的风气。
4
文章主旨与思想内涵
《师说》ppt优秀课件
2024/3/27
1
CATALOGUE
目录
2024/3/27
• 古代教育名篇《师说》概述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拓展:古代教育制度与文化背景 • 思考讨论:现代教育观念下的《师说》启
示 • 跨学科链接:从多学科角度解读《师说》 • 课堂互动环节

《师说》ppt(优秀课件)

《师说》ppt(优秀课件)
重视家庭教育
学习《师说》中家庭教育的思想,重视家庭教育和家庭关系的建设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追求自我完善
通过学习《师说》,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追求自我完善和 进步。
培养良好品德修养
学习《师说》中关于品德修养的论述,培养自己的良好品德和修养, 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个人经历
韩愈自幼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曾三次赴考,最终考中进 士。他曾在朝中担任要职,但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潮州刺史 。在潮州期间,他深感当地文化落后,决定兴办教育,推广 儒家文化。
写作动机
《师说》是韩愈为了倡导尊师重道、弘扬儒家文化而写的一 篇议论文。文章通过阐述教师的职责和作用,批判当时社会 上轻视教师、轻视学问的不良风气,以期引起人们对教育的 重视。
03
韩愈认为,教师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能够有效
地传授知识给学生。
对学习态度的启示
勤奋学习,不断积累
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韩愈认为,学习需要勤奋努力,不断 积累知识,才能取得进步。
韩愈认为,学习需要持之以恒,坚持 不懈,不能轻易放弃。
虚心请教,不耻下问
韩愈认为,学习过程中应该虚心请教 ,不耻下问,不断吸取他人的优点和 长处。
对人才培养的见解
全面发展,注重综合素质
韩愈认为,人才培养应该注重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 质,包括品德、知识和能力等方面。
因材施教,发挥特长
韩愈认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特长进行因材施教,充分发 掘学生的潜力。
创新思维,培养能力
韩愈认为,人才培养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 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01
对比论证

10.2《师说》课件(共4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0.2《师说》课件(共4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吾师道也 或师焉,或不焉
孔子师郯子、苌 弘、师襄、老聃
2.之
(1)作代词
(2)作助词
指代人或事物;指代自己 古之学者
结构助词,“的”
放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师道之不复, 可知矣
表示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
表示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 (3)作动词,“到”、“往”;
辍耕之垄上
2.之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1 代词,他
5 .道 1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 吾师道也 3 道相似也 4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5 余嘉其能行古道
道理 道理 道德学问
风尚 风尚
6.无 1 无贵无贱 2 圣人无常师
无论 没有
7.师
1 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意动
2 而耻学于师
以……为耻,意动
3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低于,动词
4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 愚人 名词
1、课题的含义理解为“说说老师” 对不对?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
题 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
道理”来理解。”师说”的意思就是:
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 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与 “议”相比,随便些。
(四) 2、韩愈所说的“师”有什么独 解 特的含义? 题
综观全文,观点很清楚了:“学者必 有师”。
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 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 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 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 李蟠倡导从师。
《师说》怎样体现了“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
唐“古文运动”倡导:
①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 《师说》将“学者有师”、“尊师”、“重道” 的思想通过第一段的正面阐述、第二段正反对比 论证、第三段的例证得以系统而严密的阐发,是 文(形式)道(内容)统一的典范。

《师说》ppt课件37张

《师说》ppt课件37张

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群 聚而笑之
士大 夫之智不 及巫医乐 师百工之 人
通过正反 对比,论 证了从师 学习的重 要性,抨 击”耻学 于师“的 社会风气。
第三自然段举出孔子的例子,意在证明前文所说的什么观点?
孔子事例 孔子师郯子、苌弘、 师襄、老聃。
孔子曰:“三人行, 必有我师。”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研读第二段
文本研讨:第二段
嗟乎!师道①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 其出②人也远③矣,犹且④从师而问⑤焉;今之众人,其下⑥圣人也 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⑦益圣⑧ ,愚⑨益愚⑩ 。圣人之所以 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⑪皆出于此乎?
①师:动词,从师学习;道:名词,风尚; ②动词,超出;③多,形容词; ④还,副词;⑤请教,动词;⑥低,形容词;⑦圣明的人,名词; ⑧动词,圣明;⑨愚昧的人,名词; ⑩动词,愚昧; ⑪疑问副词,大概;
研读第三段
固定的老师
以……为师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
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
这类人
不一定
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
有专攻,如是而已。
介词,比 懂得道理
专门研究
代词,此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 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 说:“三个人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 人)。”因此,学生不一定(永远)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 (样样都)比学生贤能,(老师和学生的区别只是)听到道理 有的早有的迟,学问和技艺(各)有(各的)专长,(只是) 如此罢了。
分析第一自然段 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师说》ppt课件34张

《师说》ppt课件34张

补充资料:
不虚南谪八千里, 赢得江山都姓韩。
赵朴初《访韩文公祠口占》
韩山 韩江 韩渠 昌黎路 昌黎学校
——潮州 李渊父子虽然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没有听说哪山
哪河易姓为李,倒是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蛮夷
之地施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历朝历代有
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
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
他们
竟然 比得上 难道,表反问语气
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实在觉得羞愧,以官职
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
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君子们认为不值得一提,现
在他们的见识竟然反而比不上(他们),难道值得奇怪 吗?
1、中心论点

中 心
(一段)
提出中心论点, 2、师的作用 阐述师的作用 3、从师的必要性
圣人无常师。
2、本段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 3、孔子的例子,意在证明怎样的 观点?
“学者必有师”。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古之圣人-------从师而问”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第四段
圣人从师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
如:《捕蛇者说》、《马说》 、《爱莲说》等等都属“说”一 类文体。
听录音,注意字词注音
句读(d òu) 或不焉(fǒu )经传(zhuàn ) 从师(cóng) 读书(dú) 不能(b ù) 传道(chuán )从容(cōng) 聃(dān) 蟠(pán) 苌弘(cháng) 近谀(yú) 贻(yí) 冉(rǎn) 潘(pān) 长幼(zhǎng) 须臾(yú) 怡(yí)

《师说》ppt课件31张

《师说》ppt课件31张

单击• 此【处词编辑类母活版标用题】样式 • (1)名词作状语 • 则群聚而笑之(群,表动作的情态,成群) • (2)名词作动词 • ① 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 • 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 (3)名词的意动用法 • ①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 ② 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单击•此(处8编)辑母其版标题样式 • ①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 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 ④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 ⑤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 于“这不是……吗?”)
进入直播间的同学, 每人说一句,印象最 深的老师对你说的话
师 说
古 之 学 者 必 有韩 师愈 。
韩壹
虽 千

万 人

, 吾



写贰

唐 代

学 风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 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 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 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 东,如是者数矣。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 •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 ⑾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 • ⑿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复指主语,翻译时可以删掉) • ⒀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2024版年度《师说》精品优秀PPT课件

2024版年度《师说》精品优秀PPT课件
22
06
总结反思与启示
2024/2/2
23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教师的职责、作用 与重要性
教学方法与技巧探 讨
2024/2/2
《师说》的背景、 作者及历史地位
尊师重道的现实意 义
学生学习的态度与 方法
24
思考如何将《师说》思想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01
02
03
04
尊重他人,虚心向他人 学习
2024/2/2
不断自我反省,提高个 人修养
重视教育,关注下一代 成长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 族精神
25
展望未来,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修养
01
02
03
04
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
关注教育领域发展动态,不断 更新教育观念
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培养 更多优秀人才
践行尊师重道理念,推动社会 文明进步
2024/2/2
因材施教是指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能力等因素,采用不同的教学方
法和手段,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实现个性化教育。
02
实践应用中的具体措施
通过个别化教学、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落实因材施教原则,
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024/2/2
03
因材施教原则的实践效果
通过因材施教原则的实践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
元化评价方式。
2024/2/2
20
不同国家尊师重道习俗介绍
1 2
中国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学生见到老 师要行礼问好,逢年过节要拜访恩师等。
日本
日本文化中,教师被视为“圣人”,学生必须绝 对服从老师的教导,不得有任何违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中叶,韩愈、柳宗元发起了声势浩大 的古文运动,主张用散句单行的形式写作散文, 使这种散文逐渐代替了此前的骈文,并持续千 百年。在这场运动中,韩愈的开创之功是不可 没的,并且以卓越的理论和创作实践,为古典 散文的艺术生命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散文的历 史发展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所以,素来不轻 易称许别人的苏轼也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 作了“文起八代之衰”的千古赞誉。
程门立雪
解 题
“说”是古文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 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如 《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等都属于 这一种文体。 本文标题“师说”不是“说说老师”之 意,“说”古文为陈述和解说,即“解 说……的道理”之意。“师说”的意思应为 “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韩 愈 祠
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 之首。


“八代”指的是东汉、魏、晋、宋、齐、梁、 陈、隋,这几个朝代正是骈文由形成到鼎盛的时 代。另外,还可从虚的角度理解“八代”,即很 长时间。 “衰”是针对八代中的骈文而言的。一个 “衰”字,表达了唐宋古文家对骈文的贬斥和不 满。从骈文的发展看,这一描述虽不乏主观色彩, 但还是很准确的。因为两晋以后,骈文风气大盛, 不分内容场合,几乎无文不骈、无语不偶,走向 了形式主义歧途;内容上大多风花雪月,儿女情 态,无病呻吟,趋于堕落。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
之,著名文学家、哲 学家、古文运动的倡 导者。祖籍河北昌黎, 后人称其为“韩昌 黎”,后世又称他为 韩文公。他幼年贫穷, 刻苦自学,25岁中进 士,后任国子监祭酒、 吏部侍郎等职,中间 几度被贬。
2、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 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 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 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 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 章;主张语言要新颖。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 也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 出”。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 的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代实用散文的 基础。
阅读分析第一段
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人为什么要从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2、作者认为从师的标准是什么?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中 心 论 点 : 学 者 必 有 师
总 论 从 师 的 必 要 性 和 择 师 标 准
结构梳理
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要人没有疑惑就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 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 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 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 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
介词,在
介词,比
承接连词 发语词
以之为师 哪里知道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
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 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
取独 存在的地方 因此,所以
存,师之所存也。
出生在我前头(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早于我,我 (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出生在我后面(的 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 (他),把他当做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 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 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 师所在的(地方)。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韩愈
韩愈像
二、作者及古文运动

1、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 在河南省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也称 “韩昌黎”。万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 “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 文公”。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因在 散文创作方面有突出成就,被后人尊为八 大散文家之首。韩愈提倡儒家思想,他在 文学上最大的功绩是倡导古文运动,主张 学习先秦、两汉优秀散文传统,把当时的 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 定了唐代古文的基础。

“杏坛”,是传说中孔子聚徒讲学的地方,也 泛指聚众讲学的场所。后来,人们在山东曲阜 孔庙大成殿前为之筑坛、建亭、书碑、植杏。 北宋时,孔子后代又曲阜祖庙筑坛,种植杏树, 遂以“杏坛”命名。杏坛是孔子教育光辉的象 征。
杏坛讲学图
耻师之风
赠师说
知识卡片(二):尊师典故
子贡结庐守墓
孔子的学生子贡,聪颖好学。一次,一鲁 国大夫在人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子贡非常气 愤。他当即以房子为喻,说老师的围墙高数十 丈,屋内富丽堂皇,不是一般人看得到的;而 自己不过只有肩高的围墙,一眼就可望尽。他 还把老师孔子比作太阳和月亮,说他光彩照人, 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 孔子死后,子贡悲痛万分,在孔子墓旁结 庐而居,一直守墓六年。
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 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 “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 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古文运动】
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 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 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 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 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由于他对古 文的倡导,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指示代词,那些
对于
以„„为耻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
代词,指书 文辞的休止和停顿 指示代词,那些
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 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宾前,不知句读 通否 (人们)爱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 是)对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 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孩子们文字,(帮 助他们)学习断句的(老师),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 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有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的 (老师)。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不能解决(大道理 的)疑难问题,有的(书本上的字句)向老师学习,有的 (大道理的疑难)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 大的方面(却反而)放弃(不学),我未能看出那种人 (是)明白(事理)的!
代词,这些
以„„为耻
拜别人为师
这类人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
名词作状语,成群
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 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 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
竟 恢复
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不屑与之同列
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他们)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 一类(人),(一听到有人)称“老师”称“弟子”等等,就许多 人聚(在一块儿)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他们)就 说:“那个(人)同那个(人)(指老师和学生)年龄差不多,道 德学问也差不多啊,(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耻,(以) 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 (学习)的好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 乐师和各种工匠,君子们认为(是)不值得一提的,现在君子们的 见识竟反而比不上(他们),可真奇怪啊!
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 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 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 中求学。杨时那是已经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 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 其真传。 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 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 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 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是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 杨时阻拦了。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 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众望,终于学 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 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 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杏坛”和“杏林”两者之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 所指却不一样。前者指教育,后者指医道。 提起“杏林”,这里还有一段典故。据晋人葛洪《神 仙传·董奉》里说,有一个人叫董奉,平时他不种田, 专门给人看病。但是,他从来不收病人的钱,却有一 个要求:病重的好了以后种五棵杏树,病轻的好了以后 种一棵杏树。几年后,这些杏树都结果了。于是,董 奉又对人们说,如果谁要买杏的话,不要钱,只要用 谷子换。这样,董奉又有了许多的谷子。他用这些谷 子接济穷人和过路者旅资不够的人。后来,人们就用 “杏林”来形容董奉为民谋利益的事。再以后,人们 又将“杏林”引申为“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 但都是指那些医道非凡或医德高尚的人。


——韩愈
中国文化史上第一篇论述有关教师的不朽之作
杏 坛 —— 中 国 最 早 的 讲 堂

“杏坛”的典故最早出自于庄子的一则寓 言。庄子在那则寓言里,说孔子到处聚徒 授业,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休息的 时候,就坐在杏坛之上。后来人们就根据 庄子的这则寓言,把“杏坛”称作孔子讲 学的地方,也泛指聚众讲学的场所。后来, 人们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为之筑坛、 建亭、书碑、植杏。北宋时,孔子后代又 在曲阜祖庙筑坛,环植杏树,遂以“杏坛” 名之。


文以载道
成语,出自宋·周敦颐《通书·文辞》, 意思是用写文章来阐述道理。 古人说“文以载道”,用现在的话说, 写文章就是表达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