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岩》为例指导中学生阅读红色经典名著的教学设计
(名师整理)语文中考《红岩》名著导读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中考《红岩》名著导读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768181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b3.png)
(名师整理)语文中考《红岩》名著导读优
秀教案
本文档整理了一份名著导读优秀教案,旨在帮助语文中考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研究《红岩》这部作品。
教案涵盖了《红岩》的核心内容和重点章节,通过教学引导和练题目的设置,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指导。
教案结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红岩》概述
通过介绍作品的背景和作者信息,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并简要概述了《红岩》的核心主题和情节梗概。
2. 重要人物角色分析
针对《红岩》中的关键人物角色,提供了详细的分析,包括角色的性格特点、生活背景以及在作品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和情感。
3. 核心章节导读
选取了作品中的几个核心章节,通过详细的导读,帮助学生掌
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情节发展以及人物关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
分析。
4. 主题探究与讨论
提出一些与作品相关的重要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5. 练与评价
设置了一些与作品相关的研究练题目,包括阅读理解、词语理
解等,帮助学生巩固研究成果,并提供了评价标准,以便学生自我
评估和教师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
本份优秀教案全面而简洁地呈现了《红岩》这部名著的核心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这一文学作品。
通过研究本教案,学生将提升语文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为应对语文中考做好准备。
以上是《红岩》名著导读优秀教案的概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红岩》课外阅读推荐的教学设计方案
![《红岩》课外阅读推荐的教学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e35a4a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3e.png)
《红岩》课外阅读推荐的教学设计方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红岩》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背景设定。
- 学生能够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和教师讲解,深入理解《红岩》的主题和情感。
-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阅读《红岩》,增强对我国革命历史的了解和尊重。
- 学生能够培养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 《红岩》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 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2.2 教学难点- 对《红岩》主题的深入理解和情感体验。
- 批判性思维的运用。
3. 教学过程3.1 课前准备- 学生自主阅读《红岩》。
- 教师准备教学PPT和相关资料。
3.2 课堂讲解- 教师对《红岩》进行详细讲解,包括情节、人物、文学手法等。
-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3.3 实践活动-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再现《红岩》中的经典场景。
- 学生撰写读后感,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4 课后作业-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了解《红岩》背后的历史背景。
4.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实践活动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5. 教学资源- 《红岩》原著、相关历史资料。
- 教学PPT、视频、音频资料。
6. 教学建议-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体验作品中的情感。
- 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以上是《红岩》课外阅读推荐的教学设计方案,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红岩》阅读教学设计
![《红岩》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e855c21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a6.png)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 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拓展 ,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革命 精神。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 值观。
鼓励学生追求真理、自由和正义 ,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03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新课
简要介绍《红岩》的背景和作者罗广 斌、杨益言。
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探究,如阅读相关历史资料、观看相关影 视作品等,加深对《红岩》的理解和认识。
05 教学评价与反馈
设计评价策略
阅读理解测试
01
通过设计针对《红岩》内容的阅读理解题目,评估学生对文本
的理解程度。
小组讨论表现
0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发言次数、观点表述、倾
听他人意见等方面,以评价其阅读深度和合作能力。
《红岩》阅读教学设计
汇报人:XX 2024-01-20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步骤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作业布置与课外拓展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传承红色基因
落实立德树人
通过《红岩》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了 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学 生的爱国情怀。
说的阅读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学生学习需求
学生渴望了解革命历史,学习革 命精神,需要通过阅读《红岩》
等经典作品来满足这一需求。
0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红岩》的背景 、主要人物和情节。
学习小说刻画人物形 象的方法和技巧。
理解小说中革命斗争 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意 义。
过程与方法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红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红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8d5b7e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55.png)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红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红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会阅读长篇名著《红岩》的方法;以“江姐"为例学会寻找细节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红岩”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阅读长篇名著《红岩》的方法;以“江姐"为例学会寻找细节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红岩”精神。
教学流程导入同学们,红,红色,烈士的鲜血;岩,岩石,脚下的土地。
方圆多少的土地,当然是960万平方公里,包括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
一、清明时节忆“红岩"可以说,没有烈士就没有我们的新中国,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怀着对烈士的无限崇敬,我们37中学的师生们在清明时节踏进牛驼寨烈士陵园,为英烈们扫墓。
同学们站在纪念碑前,静静聆听英雄的故事;站在烈士的墓碑前,深深地鞠躬,单膝跪地,轻轻擦拭浮在墓碑上的尘土,遥想烈士们的丰功伟绩,默默垂泪……今天,就让我们怀着真挚的情感捧读《红岩》。
二、至真至情捧《红岩》阅读计划:第一阶段(3月):快速阅读全书,大致了解故事情节。
第二阶段(4月):精读部分章节,对主要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第三阶段(5月):对书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类,进入深层次阅读,体会“红岩”精神。
第四阶段(6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读书交流会。
三、快速浏览读《红岩》1948年,国民党统治下的重庆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人运动书记许云峰同志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
江姐受上级派遣到华蓥山根据地送药品。
当她正满怀憧憬地想象未来的生活时,却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被敌人杀害,人头被高挂在城头。
见到纵对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强忍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
甫志高被捕并成了可耻的叛徒。
由于他的告密,许云峰、成岗、余新江和刘思扬等人很快相继被捕。
甫志高又带领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也不幸被捕,被关押在渣滓洞里。
在狱中,她受尽了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
初中语文教案阅读名著红岩
![初中语文教案阅读名著红岩](https://img.taocdn.com/s3/m/9ab939ae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c9.png)
初中语文教案阅读名著红岩红岩,是巴山蜀水间一个凹陷处的一座。
它以怪石嶙峋、山清水秀而闻名,也以它伟大的革命历史而被流传至今。
红岩作为一部经典的革命题材小说,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红岩》,能够增进学生对革命历史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本教案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阅读名著《红岩》,学生能够了解红岩这一地理景观的特点,并理解红岩在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文本、理解情境、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红岩》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珍视和平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红岩这一地理景观的特点,并深入了解红岩在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分析文本、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本解读的能力,加深对革命历史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红岩的图片,介绍红岩的地理位置和名字的由来,激发学生对红岩的兴趣和好奇心。
2.阅读与理解:指导学生阅读小说《红岩》的选段,并进行合理的分组讨论,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重要情节。
3.背景知识介绍:通过PPT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介绍红岩在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了解毛泽东领导的长征精神与红岩的关系,进一步引发学生对红岩的情感共鸣。
4.写作训练:让学生结合红岩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展开写作训练。
(1)要求学生以“我眼中的红岩”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作文包含红岩的地理特点、红岩在革命历史中的地位,以及自己对于红岩的情感体验。
(2)要求学生以“我的革命先辈”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作文回顾红岩中的革命先辈形象,表达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中学生阅读指导目录《红岩》导读设计
![中学生阅读指导目录《红岩》导读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05e730c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a7.png)
许云峰,从他一出场,就显示出他的高度的政治敏感。甫志高叛变,为了掩护李敬原同志,许云峰临危不惧, 迎着叛徒走去,保护了李敬原。这表现了他顾全大局、独当危难的英雄气概。狱中斗争,突出地展示了他钢铁般的 意志和丰富的斗志经验。最让人刻骨铭心的是,在阴森潮湿的地窖里,他竟然仅用自己的双手挖通了石壁。然而,他 没有从石洞逃走,而是把越狱的通道留给了其他同志。他自己则带着对胜利的坚定信念,从容就义。
“阶级出身不能决定一切,三民主义我早就研究过了,不仅是三民主义,还研究了一切资产阶级的理论和主义, 但我最后确认马克思列宁主义才是真理J
【赏析】刘思扬,乃是“资产阶级出身的三少爷二但他始终信仰着共产主义,坚信共产党。这便是信仰和信念的
量。也正是这种信仰和信念,后来,他在监狱里不折不挠,经受诱惑,为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阅读《红岩》,读者可以欣赏到地下工作者化装侦探、暗号接头、情报传递等跌宕起伏的情节,更可以感受到 革命英雄们坚持真理、无私奉献、团结一心、尽心尽智、舍己为人、坚强不屈等“红岩精神二
该书于1961年12月正式出版,重印100余次,册数超过了一千万。由此可见,该书在中国读者心目中的崇高地 位。
二、作家印象
【片段2】胜利的欢乐和永诀的悲哀同时挤压在孙明霞心头,她从未体验过这种复杂而强烈的感情。“江姐,我 宁愿代替你去……不能,不能没有了你!”
“明霞,别这样。你们要坚持到底,直到最后胜利。即使只剩下你一个人,也要坚持!”江姐略停了一下,又轻 声说道:“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一一脸不变色,心不跳J
用心倾听英雄的话语中钢铁一样的意志。比如城门前,江姐忽然发现,城门上被斩首示众的,竟然是自己的丈 夫彭松涛!此时,她热泪盈眶,悲痛无比!但想到党交给自己的任务,想到肩上承担的责任,便忍住悲痛,更加坚 强起来。她低声地,但却非常有力地对华为说:“走吧,不进城了J若非钢铁意志,岂能如此坚定?
红岩教学设计范文(3篇)
![红岩教学设计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123d135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ac.png)
红岩教学设计范文(3篇)红岩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红岩》的主要故事情节和艺术特色2、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和品质3、学习革命前辈的红色精神前置学习:1、作者作品简介1、《红岩》的作者是、。
2、狱中斗争是小说的主要部分,围绕、两位人物的斗争活动展开,真实地表现了共产党人英勇无畏的精神,揭露了敌人的残暴。
相关事件性格特点发现郑克昌可疑,立即命令放弃沙坪书店这个联络站;为掩护市区委书记李敬原,挺身而出,说自己是《挺进报》的领导人;用手和铁镣挖穿地牢,绝不自己逃生大义凛然面对死亡二、《红岩》中你最喜爱的人物事迹和性格相关事件性格特点示例一:许云峰示例二:江姐交互学习:一、梳理人物1、交流人物所做的事件及人物性格、精神品质2、片段欣赏(江姐的故事)结合书籍相关页码的故事情节二、总结归纳作品的主题1、请谈谈你对“红岩”二字的理解?2、“红色岩石永远刻下了你的容颜和故事”的意义是什么?红岩之魂是什么?三、中考考题预测:1、猜猜他是谁:“还有一点小消息,我也不想隐瞒。
”徐鹏飞再次露出奸笑,端详着许云峰满怀信心的脸。
“共产党的胜利就在眼前,可是看不见自己的胜利,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我不知道此时此地,许先生到了末日,又是何心情?”他无动于衷地笑了笑。
“这点,我完全可以奉告。
我从一个普通的工人,受尽旧社会的折磨、迫害,终于选择了革命的道路,变成使反动派害怕的人,回忆走过的道路,我感到自豪。
我已看见了无产阶级在中国的胜利,我感到满足。
风卷残云般的革命浪潮,证明我个人的理想和全国人民的要求完全相同,我感到无穷的力量。
人生自古谁无死?可是一个人的生命和无产阶级永葆青春的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那是无上的光荣!这就是我此时此地的心情。
” 他是他是长江兵工总厂厂长、中国共产党员,负责《挺进报》的印刷工作;遭受敌人的严刑拷打,绝不屈服;被敌人注射“诚注射剂”,凭借顽强的毅力保守党的秘密;在狱中实仍坚持办《挺进报》。
他是他是来自资本家家庭的共产党员,负责《挺进报》的收听、抄录工作;在监狱中同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红岩》课后阅读推荐教学计划
![《红岩》课后阅读推荐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bfd1357f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34.png)
《红岩》课后阅读推荐教学计划引言《红岩》是中国作家罗红光创作的一部革命题材小说,以描写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地下党员在四川红岩山区的斗争为背景。
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课后阅读推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情节,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历史背景的了解和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对革命精神和英雄主义的认识和思考能力。
-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独立阅读小说《红岩》- 学生每周阅读指定章节,并记录阅读心得和问题。
- 学生可以自行选择阅读的节奏,但要求每周至少完成一个章节的阅读。
2.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周进行一次小组讨论。
-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解答彼此的问题,并进行思想碰撞和交流。
3. 阅读笔记和写作- 学生需要每周整理并提交一篇阅读笔记,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理解和思考。
-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写一篇与小说相关的短文或评论。
4. 研究资源推荐- 提供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和文学批评文章,供学生深入了解和研究。
评价方式- 阅读笔记和写作的质量和完整性。
- 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程度和贡献度。
- 对抗日战争时期历史背景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教学成果展示- 学生可以选择将自己的阅读笔记和写作发表在学校网站或其他合适的平台上。
- 学生还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的阅读心得和理解,参加学校组织的读书分享会或其他相关活动。
结束语通过《红岩》课后阅读推荐教学计划,我们希望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思考,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精神,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获得成长和启发,成为有思想有情怀的人。
红岩教学设计 3篇
![红岩教学设计 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a3444b2ddccda38376bafef.png)
红岩教学设计 3篇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红岩》阅读指导课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红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使学生掌握读整本书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教会学生制定读书计划,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准备:1、《红岩》小说做到学生人手一本2、有关视频、图片、文字材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呈现活动内容,激发阅读兴趣1、播放影片《在烈火中永生》片段,激发阅读兴趣。
2、学生谈感受,教师适时推出《红岩》一书。
《红岩》是当代文学中一部优秀的革命英雄传奇,曾经震撼了许许多多青年读者的心。
《红岩》我曾经看过好多遍,每次都受到感动。
只有认真读完这部小说,才能理解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什么是真正的革命者,今天的阅读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红岩,去感受书中人物的英雄气概……板书课题:读《红岩》。
二、交流方法,指导阅读。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本好书《红岩》,这是一本大家可能没有读过的书。
请你看看它的外表,你想去读吗?为什么?1、引导学生欣赏封面、封底从封面中你都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明了:封面和内容也是也是息息相关的,有时是内容的浓缩,有时是本书思想内涵的体现。
本书封面红黑黄三色组成:红色仿佛烈士的鲜血浸染,黑色象征着当时的社会环境的黑暗,黄色象征着黎明前的曙光。
红岩上那棵傲然挺立的苍松正是英雄们坚强不屈的象征。
简析:小学生拿到一本新书,首先看的是封面。
教师应遵循儿童心理,启发观察封面、封底,产生了读新书的兴趣和愿望。
这样由表及里,为读书开了一个好头。
2.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在封面中除了书名还看到什么?教师简介作者。
要想了解更多关于作者的资料大家可以通过上网去查找。
3.引导学生关注前言和目录。
同学们刚才都在认真地读这本书。
那么在三分钟里,你们对书有了哪些了解呢?引导学生关注名家导读版中的作品简介、名著导读和章节目录,借助这些帮助理解主要内容。
简析:一本书一般包括前言、内容提要、目录、正文等几个部分。
《红岩》阅读课教学设计
![《红岩》阅读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336cf42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63.png)
《红岩》阅读课教学设计引言:《红岩》是一部经典的革命题材小说,它以鲜明的人物形象、紧张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受读者喜爱。
作为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红岩》的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扩大他们的思想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本文将以《红岩》为中心,设计一堂充满活力和趣味的阅读课。
一、课堂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红岩》的作者、背景和写作背景;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对文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3.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二、教学准备:1.《红岩》原文;2.相关的史实和资料;3.多媒体设备。
三、教学流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对《红岩》的简单介绍,引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介绍作者艾青的背景和写作背景,引导学生思考革命题材小说的意义和影响。
2.背景知识(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介绍抗日战争时期的背景,以及《红岩》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让学生了解革命斗争的艰辛和英雄人物的伟大。
3.阅读和讨论(30分钟)学生根据课前布置的阅读任务,阅读《红岩》的相关章节。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适时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事件发展和主题等。
4.个人写作(20分钟)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针对《红岩》中的一个人物或一个情节,进行个人写作。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指导,如如何描写人物的形象、如何展现故事的冲突和转折等。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观察,将文本中的人物和情节重新创作出来,反映自己对《红岩》的理解和思考。
5.展示与分享(15分钟)学生可以选择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分享自己对《红岩》的感悟和体会。
教师在展示过程中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适当的点评和引导。
6.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红岩》的重要价值和教育意义。
鼓励学生积极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阅读素养。
《红岩》阅读指导教学设计语文七年级下册
![《红岩》阅读指导教学设计语文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307a8dbb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fe.png)
《红岩》阅读指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用猜人物和片段赏析的方法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的阅读能力。
2.引导学生做有信仰、有抱负的新一代主人。
3.强化阅读革命文学经典的兴趣,引导学生走一段“红色阅读”之旅,逐步把读书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
教学重点用猜人物和片段赏析的方法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的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做有信仰、有抱负的新一代主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猜读《红岩》1961年12月,有一红色经典作品正式出版,此书重印113次,再版2次……册数则超过了一千万,轰动一时。
此书是在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基础上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后改编为红色电影《烈火中永生》。
主问题:此书是什么?(学生回答)现代作家罗广斌杨益言曾囚禁于重庆渣滓洞,出狱后根据亲身经历写下《红岩》一书。
这本书主内容是什么呢?(指名回答)《红岩》描写了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形势下,重庆的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
着重表现了以许云峰﹑齐晓轩﹑江雪琴等共产党人在狱中进行英勇战斗,最后惨遭屠杀的故事。
老师读罢《红岩》,我觉得它展示的是:生命的种种巅峰对抗最自由的追求和最沉重的束缚最繁华的生命场景和最惨痛的毁灭最高贵的生和最卑劣的人性最伟大的死和最崇高的信仰我想是信仰的力量使人“生之高贵,死之伟大”。
(板书:信仰的力量)二、读懂作品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课下自由读过这部作品,大家对情节和人物一定有所了解,下面我们交流一下。
1.猜人物(读经典情节、猜英雄人物)活动一:根据典型事件猜猜他是谁投影展示:他与无数普通工人在一起;即使是在被捕的紧要关头,他也不忘保护自己的同志;他粉碎了敌人的阴谋诡计,面对诱惑,拒不合作,面对酷刑,泰然自若;他即使被囚禁在与世隔绝、不见天日的地牢里,他依然徒手挖暗道,为同志们开辟出通向自由的道路……留取丹心照汗青——许云峰她有着沉稳的革命态度、丰富的革命经验;她深爱自己的丈夫,却亲眼目睹丈夫的头颅悬挂在城门之上;她深爱自己的儿子,可儿子却因她的意外被捕交由别人抚养,从此和她天各一方;她是女牢中最为弱小的那个,却承受了最为惨无人道的刑罚折磨;人们这样赞美她:“你是丹娘的化身,你是苏菲娅的精灵。
《红岩》课外阅读推荐的教学设计方案
![《红岩》课外阅读推荐的教学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8ad519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58.png)
《红岩》课外阅读推荐的教学设计方案1. 引言《红岩》是一本著名的革命题材小说,适合作为课外阅读推荐给中学生。
本教学设计方案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阅读并深入理解小说的内容和意义。
2. 研究目标- 了解《红岩》的背景和作者- 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分析小说中所揭示的社会背景和历史事件- 探讨小说中涉及的道德和价值观问题-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3. 教学内容和活动3.1 背景介绍- 向学生介绍《红岩》的作者余华,以及小说的创作背景和出版历史。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本小说被广泛认为是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
3.2 人物和情节分析- 分组讨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并展示给全班。
-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主要情节,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发展。
3.3 社会背景和历史事件- 分组研究小说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例如抗日战争和文化大革命。
- 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讨论,深入了解这些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3.4 道德和价值观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涉及的道德和价值观问题,例如个人奋斗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以及对权力的态度。
- 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辨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3.5 阅读理解和批判思维训练-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阅读和分析小说中的选定章节,然后进行简短的书面或口头总结。
-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释,培养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4. 教学评估- 设计小组或个人项目,要求学生根据对《红岩》的理解和思考,进行创作或写作任务。
- 通过学生的作品评估他们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参考资源- 《红岩》全文阅读材料- 余华的访谈和相关文章- 涉及历史事件的资料和文献以上是《红岩》课外阅读推荐的教学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红岩教学设计三篇
![红岩教学设计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f08f51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54.png)
红岩教学设计三篇一、背景分析1.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教学改进意见》中提出:在中学语文教学阶段,要为学生推荐表现中国人民为了解放事业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的革命历史作品,有效对学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使语文教学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之一。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完成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任务呢?“文以载道”是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弘扬精神的。
而众多的经典名著中蕴涵着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
教师要善于深入研读,挖掘这些资源,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使学生从“文”解“道”,从“文”悟“道”,学生在阅读名著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2.说文本《红岩》小说以解放前夕“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敌我斗争为主线,描写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与国民党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揭示了国民党的种种暴行。
这部小说,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品质的高度精华和浓缩。
由此小说而生的红岩精神包含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执着的追求、高尚的共产主义品德情操、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出污泥而不染的崇高的人格。
简单地来说,可以概括为八个字:爱国、团结、奋斗、奉献。
它集中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风貌。
小说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极其深广的。
对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的中学生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3.说学情本班学生思维活跃,有一部分学生喜欢朗诵激情饱满的诗文,重视阅读随笔,也经常在课余时间写一写随笔小诗。
《红岩》阅读指导与交流课教案
![《红岩》阅读指导与交流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f8509b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6c.png)
《红岩》阅读指导与交流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红岩》一书的阅读和讨论,达到以下目标:1. 了解中国革命年代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命运;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4. 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思辨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红岩》小说的背景和作者简介;2. 关键人物的角色和性格分析;3. 小说中的重要事件及其意义;4. 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5. 与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思考。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1. 复上次课所讲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小说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初步思考和猜测。
第二课时:角色分析1.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关键人物进行分析,介绍其角色、性格和行为表现。
2. 组内分享和总结,各组轮流介绍选择的人物。
第三课时:事件分析1. 指导学生找出小说中的重要事件,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引导学生思考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第四课时:主题和思想1. 指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去探索和思考。
2. 分组讨论,各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发表观点。
第五课时:分享与交流1.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思考,鼓励他们表达个人观点和看法。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辩论,促进思想碰撞和多元思考。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中的学生积极参与程度;2. 学生对关键人物、重要事件、主题和思想的理解程度;3. 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4.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和思考。
五、教学拓展1.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相关文学作品,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2. 组织观影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比较影视作品与小说的异同;3. 布置写作任务,鼓励学生撰写读后感或扩展阅读报告。
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反馈;3.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改进之处;4.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红岩》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红岩》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04d5c89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8c.png)
《红岩》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题名称:红岩阅读指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红岩》的内容,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通过阅读《红岩》,引导学生认识和感悟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理解《红岩》的故事情节,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
2. 难点:深刻领会作品中所表现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作品中的重点问题。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革命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教材《红岩》。
2. 学具:学生笔记本、阅读记录表、思考问题清单。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红岩》的影视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阅读指导:讲解《红岩》的故事背景和作者简介,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
3. 文本分析:分析《红岩》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4. 问题讨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探讨作品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5.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引导学生在情感上与作品产生共鸣。
教材分析:《红岩》是一部描写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党斗争的长篇小说,以真实的史实和感人的故事,展现了革命先烈们英勇斗争的壮丽画卷。
作品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很高的文学价值,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篇目。
互动交流:1. 讨论环节:在问题讨论环节中,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2. 提问问答:在文本分析和问题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并及时给予回答和解释。
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阅读《红岩》的感悟,写一篇读后感。
2. 答案:学生的读后感应包括对作品的理解、对人物的评价、对自己的启示等,具体内容因学生而异。
八年级上册(2024修订)第四单元整本书阅读《红岩》导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2024修订)第四单元整本书阅读《红岩》导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d409fb0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ea.png)
八年级上册(2024修订)第四单元整本书阅读《红岩》导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赤红之心,坚如磐石——《红岩》导读课教学设计教学价值认识价值:中国四十年代的战争与社会情况,感受黎明时刻的悲壮史诗。
精神价值:革命者的意志和信仰所焕发出的精神力量,在肉体摧残和心理折磨下的鉴定从容和识见。
思维价值:获得完整清晰的文学史思维,感受“红色经典"的社会现实意义。
方法价值:通过深层有效的活动,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学习“圈点批注”法,学习“人物卡片制作"方法,由仅知道情节的浅阅读上升到感知“人格力量”的深阅读,并能够认识“革命"时代的中国精神。
学习目标1.解读《红岩》封面,激发阅读兴趣。
2.通过浏览相关章节,走进人物群像。
3.运用制作人物名片的读书方法进行有效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1.解读《红岩》封面,激发阅读兴趣。
2.通过浏览相关章节,走进人物群像。
3.运用制作人物名片的读书方法进行有效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观看《囚歌》朗诵视频,学生谈感悟。
师补充介绍:这首诗篇是叶挺将军在被国民党反动派囚禁期间所创作的一首诗,从中你听到了什么?预设:对自由的渴望,对尊严的坚守,宁死不屈的决心,崇高的气节......在《红岩》这本书中,也有着一位位像叶挺将军一样的革命志士,有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斗争故事,真想迫不及待地读一读啊。
二、畅聊封面,初步感知1.观察封面,你看到了什么?预设:颜色选取红黄黑,图案选择青松和岩石。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有什么特殊含义吗?预设:红色指红色革命,也指革命者的鲜血;黄色代黎明;黑色是指反动派的黑暗势力。
在空旷的原野上高高挺立着一棵松树,这正是革命者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
3.主要内容:讲述了1948年至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在重庆“中美合作所”白公馆、渣滓洞集中营里,身陷囹圄的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志士与国民党反动派英勇斗争的故事,塑造了许云峰、江姐等可歌可泣、令人难忘的革命英雄形象,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红色经典教学红岩导读
![红色经典教学红岩导读](https://img.taocdn.com/s3/m/70f4ac1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ba.png)
红色经典教学红岩导读一、引言红色经典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
作为一名红岩导读员,我们有着重要的责任去传承和弘扬红色经典,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
二、背景介绍红岩导读是一项旨在让青年学生深入了解红色经典的教育活动。
其来源于我国革命时期“红岩精神”,通过让年轻一代亲身感受红色经典的力量,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报国之志。
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全面了解和理解红色经典的重要性和意义。
2.激发学生研读和学习红色经典的兴趣。
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观。
四、教学内容1.《红岩》《红岩》是我们学习红色经典的重要篇章之一。
通过这部小说,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党的历史,感受那个英勇奋斗的年代。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阅读,然后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充满了深刻的社会思考和人性洞察。
我们可以通过讲解和解读其中的经典章节,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观。
3.《红色信念》红色信念是我们党员和干部必备的品质之一。
通过分享革命先烈和优秀党员的事迹,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红色信念的力量,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
4.《红色旅游》红色旅游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和教育方式。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历史遗址,亲身感受那个曾经的战斗现场,让学生更加真实地了解红色历史和精神。
五、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将红色经典的内容传达给学生,让他们理解和消化其中的思想内涵。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和分享对红色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互相的启发和碰撞,加深学生对红色经典的理解和学习。
3.实地考察通过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红色经典所发生的地方,了解历史背景和相关事件,加深对红色经典的认识和理解。
六、教学评价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和领会红色经典的精神内涵,因此评价也应当注重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综合素质。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小组讨论的表现、学生个人的书面作业和课后总结等多种方式。
《红岩》课外阅读推荐的教学设计方案
![《红岩》课外阅读推荐的教学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353f1d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64.png)
《红岩》课外阅读推荐的教学设计方案介绍《红岩》是中国青少年文学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红岩山为背景,通过描写红岩山上的一群革命者的英勇事迹,展现了他们的革命精神和对国家的热爱。
该小说内容丰富,情节紧凑,适合作为课外阅读推荐给学生。
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惯。
2.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思考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
3. 增进学生对中国革命历史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书评等形式,让学生表达对《红岩》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内容安排1. 阅读指导:在学生开始阅读《红岩》之前,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2. 阅读分析: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问题或指导,进行对文本的分析和解读。
例如,学生可以思考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情节发展的逻辑、作者的写作手法等方面。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理解和感悟。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讨论,如主题思考、人物形象分析、情节评价等。
4. 书评写作: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撰写一篇书评。
书评既可以从文本的角度进行分析,也可以结合学生的个人经历和感受进行评价。
5. 课堂展示: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写的书评进行课堂展示,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和评论。
教学评价1.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阅读理解测试,检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程度。
2. 书评评价:对学生的书评进行评价,包括内容的深度和观点的独特性等方面。
3.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教学资源1. 《红岩》电子版或纸质书籍2. 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和作者介绍3. 阅读指导问题和讨论问题列表4. 书评写作指导和评价标准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方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和理解《红岩》这部作品,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写作能力。
《红岩》阅读指导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红岩》阅读指导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a9589b6f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f1.png)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红岩》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红岩》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红岩》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红岩》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红岩》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1)学生可能对《红岩》中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引导。
(2)学生可能在阅读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提供一些阅读技巧和方法的指导。
(3)学生可能对《红岩》中的复杂情节和人物关系感到困惑,需要教师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教学方法与策略
板书设计
1.教学内容提纲:
(1)时代背景
(2)主要人物
(3)故事梗概
(4)主题思想
(5)文学特点
(6)教育意义
(7)启示
2.重点知识点板书:
(1)许云峰:共产党员,坚定的革命者,组织难友进行斗争,争取合法权益。
(2)江姐:共产党员,勇敢的女性革命者,打入敌人内部,获取重要情报。
(3)成岗:共产党员,机智勇敢的地下工作者,策划越狱,成功营救出部分难友。
6.《红岩》的教育意义:
《红岩》作为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它教育我们要坚定信仰,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同时,它也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7.《红岩》的启示:
《红岩》告诉我们,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发扬革命优良传统,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同时,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防止敌人卷土重来,确保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红岩》课后阅读推荐及教学设计
![《红岩》课后阅读推荐及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3bf4656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bc.png)
《红岩》课后阅读推荐及教学设计
简介
《红岩》是由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著名小说,于1941年出版。
这部小说以中国革命时期的背景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年轻人在革命斗争中的奋斗和牺牲。
这部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生动的情节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阅读推荐
作为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红岩》适合中学生阅读。
以下是一些推荐的阅读方法和教学设计:
1. 阅读前
- 在开始阅读之前,老师可以简要介绍小说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动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 学生可以先了解一些关于中国革命历史背景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小说中描述的情节和人物。
2. 阅读过程
- 学生可以分章节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记录
下关键情节、人物形象和核心思想。
- 学生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促进彼此
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交流。
- 学生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的场景或对话,进行朗读或表演,以
增强对小说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3. 阅读后
- 学生可以撰写读后感或书评,表达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
- 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或创作小说的改编剧本,展示对小说
的理解和创造力。
-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或班级的分享会,交流彼此的阅读体验和
感悟。
教学设计
以下是一份简单的教学设计,供教师参考:
以上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和扩展。
希望这份《红岩》课后阅读推荐及教学设计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祝愿学生们能够通过阅读这部经典作品,增长知识,提高思维能力,感受文学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岩》读书指导课教学设计
零口中学周成文
设计思想:
《红岩》这部小说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具有强大的可读性。
被誉为“青少年成长不可不读的作品”。
因为青少年在受教育时期读什么书,不是无足轻重的问题,而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问题。
当今社会流行的“快餐式”文学作品,大多数作品无从评估其艺术性和思想性,它们属于成年人的休闲读物。
给青少年的阅读以正确的引导,用文学的经典著作滋养下一代,用革命文学的经典激励下一代,这是语文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巴金说过:“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
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是要人变得更好。
”
初中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崇拜偶像,崇拜英雄。
而《红岩》小说中的英雄人物个个当之无愧,正是时下孩子们缺少的应当崇拜的偶像。
歌星、球星固然可以成为学生狂热崇拜的偶像,但是青少年的偶像世界更应该有革命先烈的一席之地,不能让我们的孩子精神世界有空白和残缺。
教学目标:
1. 弘扬“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题,引导学生做有信仰、有抱负的新一代中学生。
2. 用复述和过电影以及记读书随笔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强化阅读革命文学经典的兴趣,引导学生走一段“红色阅读”之旅。
教学准备:
1.《红岩》小说做到学生人手一本。
2.有关视频、图片、文字材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从学生读书现状引出革命小说《红岩》的推荐。
教师指出学生需要拓宽的阅读面,从而引出革命文学《红岩》的推荐——战争的硝烟已经消散,烈士的血痕已经浅淡,但是历史不会忘记,民族不会忘记,我们这无数后来的人不会忘记,那些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舍生忘死,勇于献身的革命前辈。
我们应当发扬革命先辈无私无畏的伟大精神传统,前赴后继,完成革命先辈未竞的事业,未了的遗愿,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所以在我们的读书世界中,应该有革命文学的一席之地。
《红岩》就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励志读物”。
二、推荐《红岩》的若干理由。
1.请读过《红岩》的同学自由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预设:①故事特别吸引人,想一口气读完。
②长辈特别推荐,用心良苦。
③看电影和电视剧之后,没看够,想再读读原著。
……
2.教师在学生畅谈的基础上进行凝炼和补充。
①小说中的很多人物不是虚构的,而是有真实的人物原型。
字幕打出人物原型参考:
江姐(江竹筠)彭松涛(彭咏梧)成岗(陈然)小萝卜头(宋振中)华子良(韩子栋),1947年8月18日成功越狱(唯一越狱成功的革命志士) 大特务徐鹏飞原型人物:徐远举
叛徒甫志高原型人物:刘国定、冉益智、李文祥、涂孝文等
②作者也都是亲身经历这段历史的人。
杨益言、罗广斌都是在重庆解放前投身反蒋斗争的共产党员。
被捕后,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内目睹了许多革命者顽强不屈的斗争和壮烈牺牲的场面,并且自己也亲身经历了光明与黑暗的生死搏斗。
③《红岩》的故事取材于真实的历史。
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在重庆秘密监狱渣滓洞、白公馆制造了骇人听闻的“11.27”大屠杀。
它的历史背景是1948年至1949年重庆解放。
出示字幕:
渣滓洞仅有15人脱险成功:
肖钟鼎、刘德彬、孙重、傅伯雍、周洪礼、张泽厚、杨纯亮、陈化纯、杨培基、刘翰钦、周仁极、杨同生、钟林、李泽海、盛国玉(女)。
白公馆仅有19人脱险成功:
罗广斌、周居正、毛晓初、郑业瑞、任可风、段文明、贺奉初、杜文博、杨其昌、周绍轩、尹子勤、王国源、李荫枫、郭德贤(女)、郭小波、郭小可、江载黎、李自立、秦世楷。
学生阅读,谈感受和发现。
(罗广斌是《红岩》的作者之一)
④影响深远。
(第一版可以算作是珍藏版)。
1961年12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
在1997年已经第48次印刷。
被译为多国文字,发行量高达千万册,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成长,被誉为“青少年成长不可不读的作品”。
三、阅读《红岩》的方法。
1.读过的同学或者喜欢读书的同学谈成功的读书经验。
预设:
①顺序阅读法。
因为这个故事有清晰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所以很适宜从头读到尾,以便清楚地了解事情前因后果。
②写读书笔记阅读法。
因为这是一个令人热血澎湃的故事,每一个英雄人物,甚至反面人物都令人过目难忘。
读过之后,信笔写下自己当时的感受,可以更好地把握阅读的主要内容,体会主人公的感情,体会作者的感情,与作者及书中的人物心心相印。
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世纪新人。
③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法。
在浏览目录的基础上,认真读一读前言,对整个故事的梗概有大致的了解。
然后选择最想首先阅读的章节细细读来。
2.教师推荐适合这本书的几种读书方法。
①形成画面的方法。
读书把语言文字转化成鲜活的形象与画面,这是一个硬工夫,需要我们不断习练。
阅读这本书,可以在自己的脑子里边读边形成画面,这样可以读得特别深入,真正做到入眼,入脑,入心。
播放电视《红岩》视频片断,学生谈感受。
②复述情节的方法。
读过某个章节,我们被书中的情节与人物所深深吸引,情不自禁,特别想与人交流和沟通。
那么,我们可以在各自的小组或者在家里与爸爸妈妈绘声绘色地讲一讲所读的章节,这样还可以练习口语表达,提高口语水平。
学生课堂之上选读某个章节,说主要内容。
再试着在小组内讲一讲。
四、维持读书热情,培养读书习惯。
1.出示其它红色经典推荐书目。
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吴强的《红日》、徐光耀的《小兵张嘎》、张品成的《赤色小子》。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2.发出号召。
课堂只有短短的40分钟,我们所能读的内容特别有限。
可是如果大家能够将课外阅读养成习惯,“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贪婪地读书,利用一切可以挤出来的时间读书,相信一定会让大家受益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