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写作差异浅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达介质——语言,具有截然不同的特点。汉语是象形文字,是意合语言,句子之间常靠内部的逻辑关系联系在一起,所谓“形散而神聚”;而英语是拼音文字,是形合语言,句与句之间往往靠各种语言形式紧密结合。
“形合”和“意合”是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所译。形合指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句法手段或词汇手段。意合指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语义手段。
英语注重形合,因为英语具有丰富的形式组合手段。词缀法、合词法、转类法的使用可以使英语词汇在词形、词义和词类上展示丰富多彩的变化,加前缀可以改变词的意思,例如:like——dislike;而加后缀则可以改变词的类别,例如:consequent——consequence;前缀也可以改变某些词的类别,例如:force——enforce,等等。
英语会用不同的时态表达不同时间发生的动作状态,例如:Figures and numerous facts prove that there are already and certainly that there will be too many people. 会用主动语态、被动语态表示主语与谓语之间的不同关系,用各种连接词表达主句与从句之间不同的关系。例如:Manhattan has been compelled to expand skyward because of the absence of any other direction in which to grow.
汉语主要依赖意义的内在衔接,形成一种隐约的意义脉络。汉语的意合结构主要体现在词序、主动语态上,以及紧缩句、四字格中。例如这些句子:(1)她不老实,我不信任她。(2)昨晚我盖了两床被子。(3)浑水摸鱼。(4)玩火自焚。这些句子隐含了内在的逻辑结构,懂汉语的人不用费劲便能理解其意义,但是在译成英语时则需将隐含信息翻译出来,以使译出的句子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译为:(1)I do not believe in her because she is not honesty. (2)Last night I slept on bed with two quilts covering on me. (3) 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s. (4)Those who play with fire will burn themselves.
写作表达介质的不同,其实也会直接影响到写作器物层面的其他要素,象形为主的汉语产生了软笔书法,甚至创造了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而以拼音文字为特征的英语,却长期都是用硬笔书写。打字机似乎是天生为拼音文字为特征的英语写作准备的;而电脑时代,汉语的构成方式又具有了英语所没有的优势。有研究表明,对于运用汉语这种象形文字进行写作的中国写作人而言,更容易在节奏、旋律、音乐、图像和幻想这样一些与写作密切相关的创造性活动中获得快感。
2.中英文写作差异之干:现象比较
上文通过文学的高度分析了中英文写作的差异,下面将从技术角度具体分析中英文写作的差异。
2.1.语篇结构
正如上文中所说那样,语言和写作是文化现象,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一无二的修辞
习惯,篇章的组织方式反映了人的思维模式。因此,英语的段落模式与汉语的段落模式有很大的不同,英语篇章的组织和发展是“直线型”,即直截了当地陈述主题,进行论述;汉语写作方式呈“螺旋型”,即不直接切入主题,而是在主题外围“兜圈子”或“旁敲侧击”,最后进入主题。英语段落呈直线性展开是指先有主题句,后接一个自然衔接的例证句,而后收尾;或与此相反,先有例证句,最后以主题句收尾,即典型的演绎与归纳型段落,其间不附加任何与主题没有直接联系的内容。所谓“螺旋型”是指作者不直接论证段落主题,而是在主题外围“团团转”,从各种间接角度来说明问题,使外国人读了,困惑不解。汉语中的螺旋型发展恐怕要追溯到“八股文”,虽说八股文对现代汉语写作的直接影响不大,但它却反应了一种习惯的思维方式。尽管这一点仍需进一步探讨,但中国人英语写作的有些习惯倾向却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予以克服。例如,外国人要求写作时立意要新,要有个人见解,并强调用逻辑推理论证个人观点,但却发现国人说明某一观点时,缺乏严密的推理层次,段落发展有两种常见的模式::一是大量引经据典,以“权威”之论为依据,以种种方式不断重复同一命题;二是遵循“开篇说明——历史回顾——现状解释——道德鞭策”的模式。在外国人眼里这种模式是只有论断而无论据。
2.2.语言风格
英汉在篇章结构上思维方式的不同直接表现在语言风格上。现代英语文章较简洁明了,而国人在英语写作中却使用大量的文学典故及比喻性语言,包括许许多多由汉语译成英语的习语套话。一个简简单单的请求可能用华丽的词藻,以迂回曲折的方式,不无夸张地提出。诸如此类的写作法,外国人的评语是:转弯抹角,华而不实。这些引用在英语论文中并不得到欣赏,被称为“陈词滥调”,英语的论文中喜欢使用某些自创的隐喻,或灵活使用一些惯用语,却很少照搬已有的成语或俗语,而中文论文却把这些固定成语、谚语或格言看作是全篇必备的“华彩乐章”,一种文采的体现。因此,中文中的引用不仅仅包括英语中常用的“观点回顾”,更重要的是用名家之言、古诗、古谚使自己的话更有说服力。这种应用成语俗语的习惯也常常被沿用到国人英语写作中,动辄“古语云”等。
汉语言文章多用引经据典,这样可以尽量避免分歧,减少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相反,英语文化喜欢竞争与冲突,因此,自己的观点尽量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避免步人后尘。英语文章不仅不喜欢使用“陈词滥调”,对自己的观点还常常从不同角度反证其可能性。而国人的论文则追求自圆其说,尽量减少不确定性。
2.3.篇章主题
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中发现,中心思想模糊不清、模棱两可是国人英语写作中的主要
问题之一。张在新等对包括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在内的200名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进行写作测试,结果发现59%的作文没有主题思想。蔡基刚对英汉文章中的中心思想句的明示与暗示按议论文、评论或杂文及记叙文四种体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论是:除英汉议论文中心思想句的处理上大体相似外,英文议论文明确提出主题思想的比例为90%左右,汉语议论文这种比例仅为60%左右,中文的文章总的来说其主题思想往往是含蓄的,需要读者自己体会出来,很少或几乎不用一个句子直截了当地表达出来。外国人对中国人英语写作主题思想处理的评价是:主题不鲜明、观点模糊不清。中国人英语写作的这种“主题不鲜明、重点不突出”现象或许与汉民族的文化心理与哲学思想有某种关联。
3.结语
通过上文中中英文写作差异的比较,特别是从其源头——文化差异,以及一些具体现象的分析和比较,可以看出中英文写作的差异最根本之处在于文化的差异,这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因此,要想提高英文写作能力,必须深入了解这种差异,在写作的时候认真考虑这些差异的存在,从而写出地道优美的科学论文。
参考文献
[1]曾琴. 中英文写作的文化学比较[J]. 思想战线, 2008, 6(34):129-130.
[2]程迎新. 中英文文化差异与英语写作教学[J]. 中国校外教育, 2009, 71, 82.
[3]Kaplan R B. Culture thought patterns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Language Learning [J]. 1966, 16-20.
[4]张莹.从霍夫斯特德的文化模式角度探讨国内外英语论文写作的差异[J].美中外语,2004,2(1):54-57. [5]蔡基刚.英汉写作对比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6]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外语教学与语言研究出版社,1989.
[7]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 外语教学与语言研究出版社,1999.
[8]胥懋云. 二十一世纪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外语教学与语言研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