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饮酒
初中语文《饮酒》教案
初中语文《饮酒》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饮酒》这首诗,使学生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其超然物外的思想境界。
2. 能够理解并背诵《饮酒》全诗,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 学习并运用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背诵。
2.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学习。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简介陶渊明:东晋时期著名诗人,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他的诗歌以田园诗最为著名,表达了回归自然、超然物外的思想。
2. 简介《饮酒》诗:这是陶渊明的一组田园诗中的一首,表现了诗人饮酒赏月、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饮酒》诗,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诗歌的背景和创作意图,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 逐句解析诗歌内容,解释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讲解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关注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意象、关键词等。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古典诗词鉴赏方法,对《饮酒》诗进行鉴赏,分享自己的感悟。
2. 教师点评并引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背诵诗歌(5分钟)1. 让学生集体背诵《饮酒》诗,巩固学习成果。
2. 教师检查背诵情况,对背诵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饮酒》诗的主题和情感。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陶渊明的《饮酒》诗,使学生了解了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到了其超然物外的思想境界。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同时,通过背诵诗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对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解释,以及诗歌意境的感悟,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初中语文文言文陶渊明《饮酒》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陶渊明《饮酒》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赏析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20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
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可见其用心的良苦。
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
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
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
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饮酒教学案苏教版
饮酒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饮酒》全文带拼音
《饮酒》全文带拼音yǐn ji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jié lú zài rén jìng, ér wú chē mǎ xuān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wèn jūn hé néng ěr, xīn yuǎn dì zì piān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ǎi jú dōng lí xià, yōu rán jiàn nán shān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shān qì rì xī jiā, fēi niǎo xiāng yǔ huán此景与人心,共通一奇观。
cǐ jǐng yǔ rén xīn, gòng tōng yī qí guān何方能广志,乘舆达南冠。
hé fāng néng guǎng zhì, chéng yú dá nán guān解析:本诗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所作。
全诗描绘的是诗人在闲暇之时饮酒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出诗人以隐居的方式生活,没有车马喧嚣的困扰,只是不离人世间找个安静的地方。
第三、四句写出诗人舒适自在地领悟到了“心远地自偏”这个道理,观察自然景色并不一定非得去远方,只要内心静心观察,就能把南山的美景尽收眼底,并且与山气、飞鸟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最后两句诗人表示,这种景色与人的感受是共通的,不同的人可以从这幅景色中获取到各自不同的心境和启示,那些能够广度志向、追求卓越的人就能一路向南,达到成功之地。
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简洁但意味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词之作。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饮酒》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饮酒》含答案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9.下列对“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忘言”二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和自然之趣,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B.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刚要把它说出来,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
C.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人生真意,这种乐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会意者无须叙说。
D.“忘言”指找不到合适的语言表达,知音难觅,对不明白人生真意的人无须多说。
10.在“经典诵读”诗会活动中,小豫认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以改成“望”,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答案】9.D 10.示例:我不赞同。
“见”字写出了此时诗人不是有目的地刻意远望,而是以纯粹的心灵意外发现、不期而遇,这样才能达到和自然融为一体的闲适淡泊的效果。
“望”字带有目的性和刻意成分,不符合诗人当时的心境。
【解析】9.本题考查对诗歌词句的理解。
D.“知音难觅,对不明白人生真意的人无须多说”理解错误;这里“忘言”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故选D。
10.本题考查诗歌炼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是: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
“见”字描写诗人采菊时无意间偶见南山,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与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相融合,营造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自由和惬意。
而“望”是有目的性的,比较刻意,不符合诗中诗人无意间所看到的景象的场景,因此“见”字更合适。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背诵篇目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背诵篇目《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假设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明媚,假设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山坡羊潼关心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难过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guì〕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bǐ〕,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biàn〕,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sháo)。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第26课《诗词五首》之《饮酒》教案
-在讲解陶渊明的生平背景时,可以结合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东晋时期的社会环境,进而理解陶渊明为何选择归隐。
-对于韵律感知,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比赛,通过对比不同组别的朗读效果,感受韵律变化对诗歌情感表达的影响。
-在分析意象时,教师可以提供多首含有类似意象的诗歌,让学生比较分析,从而深入理解意象的丰富内涵。
4.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陶渊明的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了解陶渊明东晋时期的生活背景,以及他归隐田园的经历,从而理解其诗歌中反映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诗歌韵律分析:《饮酒》的韵律特点,如平仄、押韵等,通过分析韵律来感受诗歌的音乐性。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更深入地分析诗歌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的诗词。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饮酒》这首诗的背景、意境、意象和表达手法。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进一步体会了陶渊明诗歌的魅力。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自然之美,寻找内心的宁静。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第26课《诗词五首》之《饮酒》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26课《诗词五首》之《饮酒》教案,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诗词五首》中的《饮酒》一首。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了解东晋诗人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创作背景;
2.掌握《饮酒》诗的韵律、意象、意境,学习其表现手法;
3.领悟诗人通过描绘田园生活表达出的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情怀。
-意象和意境的把握:识别诗中的关键意象,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理解这些意象构建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初中语文《饮酒》(其五)说课稿
《饮酒》(其五)说课稿一、说教材《饮酒》这首诗是在义务教育2016版教科书中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当中的第一首。
在此之前,学生学习过边塞诗、思乡诗之类,现在让他们感受田园诗的不同与独特风采。
二、说教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我选择教学方法是依据教学的任务、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的发展水平。
我在教学中重于引导,希望为学生搭建舞台,让学生从听说读写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说学法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合作探究与自主思考的方式结合,充分地体现出了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在布置预习时,明确预习的任务,使学生能够通过查找资料,加深印象;在结尾处的古诗文配曲环节,寓教于乐,使学生很快记住诗文。
四、说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了解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2.通过朗读、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
3.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了解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查找有关陶渊明的生平及其作品,体会他那种不愿屈己从俗、决然舍去的高尚节操。
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歌曲《又见炊烟》导入;“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
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多让人心醉的田园风光!旧时代的一些文人由于对现实社会不满,便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抒写情志,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这些人就是田园诗人。
陶渊明就是最具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耳朵听到的远不如亲自体会来得真切与深刻,让我们一起欣赏《饮酒》这首诗!2.预习检测字音检测;学生搜集的作者的相关知识3.作者简介4.通过反复朗读,体味诗人的感情和诗的意境美。
学生散读诗文,琢磨读法;师生共同讨论朗读时对语调、语气和节奏的处理听录音范读生自读并指名学生朗读诗文;集体齐读5.通过想象、联想,体会诗的意境美,体味诗人的心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景、情、理交融于一体的名句,富有意境。
初中语文《饮酒》教案范例
初中语文《饮酒》教案范例教学目标:1.了解《饮酒》的主题和中心思想;2.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2.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隐喻和借代的意义;2.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3.阅读与理解相结合。
教学资源:1.课文《饮酒》;2.教学PPT;3.黑板和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引入课题,并和学生一起进行简单的讨论,引发学生对饮酒这一话题的思考。
二、学习新课(20分钟)1.学生阅读课文《饮酒》,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以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1)文章的主题是什么?(3)文中的“浊酒”,“倒立杯中的浊酒”,“满瓶的酒缸”,“江河,山川都被酒浸透了”,这些词语的意义是什么?三、导读中心(15分钟)1.教师解读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借代和隐喻的意义。
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并总结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3.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教师提供指导和补充说明。
四、深化学习(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阅读理解题目的练习,并与组员共同讨论答案。
2.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1)文中的“满瓶的酒缸”、“江河、山川都被酒浸透了”等句子中的借代和隐喻是什么意思?(3)你对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有何理解?3.学生展示答案,教师提供指导和讲解。
五、总结(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复习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以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反思:。
12饮酒-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决胜古诗文”专题讲义
【诗歌原文】饮酒(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诵读点拨】饮酒(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家作品】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
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东晋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被誉为“田园诗派之鼻祖”。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代表作有《归田园居》《桃花源记》《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译文】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没有车马的喧闹。
问我为何能如此?因为心远离了尘世,住地就自然显得僻静了。
在东篱附近采摘野菊,抬头就可以悠闲地南山的景色。
暮色山中的云气很好,鸟儿结伴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意,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句析]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运用设问的修辞,一问一答,回答了“无车马喧”的原因。
“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心与山融为一体,悠然自得。
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以飞鸟自喻,借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的景象,表达出诗人弃官归隐的情怀。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真意”指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
[赏析]本诗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诗。
第26课《饮酒》(其五)教案
举例说明:
-教学重点中的诗句感悟,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不同朗读版本的《饮酒》诗其五,让学生对比感受不同的韵律美,进而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中的诗句深层含义理解,教师可以举例解释“悠然自得”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悠闲自在,而是代表了一种超脱物欲、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第26课《饮酒》(其五)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26课《饮酒》(其五)教案,本节课将围绕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饮酒》诗其五进行深入学习。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阅读并理解《饮酒》诗其五的全文,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2.分析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对偶、排比、设问等。
3.解读诗中的关键字词,如“悠然”、“自得”等,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陶渊明的人生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陶渊明哲学,分析其价值,并探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实践。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饮酒》(其五)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陶渊明的隐逸思想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对于诗中的“悠然自得”和“采菊东篱下”等诗句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教学中存在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首先,关于诗句的理解,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但在深入挖掘诗句背后的深层含义时,部分学生仍显得有些吃力。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品味诗句,例如通过对比、联想等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诗词的意境。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背诵篇目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背诵篇目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背诵篇目《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guì)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bǐ),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biàn),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sháo)。
公将鼓之。
九年级语文下册《饮酒 结庐在人境》复习教案 苏教版
教学目的:理解诗歌表现出的诗人情怀,学习作者运用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一、诗歌以及翻译: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翻译]自己的房屋建造在人们集居的地方,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你问我怎么能这样,心既然远离尘嚣,那么处于众人集聚之境,也就如同偏僻清净之地了。
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闲地抬起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山间的云气到傍晚的时候显得很美,这时飞鸟也结伴归巢了。
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
二、理解诗歌:(一)知识提示: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人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
这类诗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
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陶渊明(365-427),名潜,又名元亮,世号靖节。
义熙元年(405)任彭泽县令,在职81天,因不满现实黑暗,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田。
(二)主题与写法的理解他共写《饮酒》诗20首,诗前有小序,序中说,这些诗是其“闲居寡欢”,“既醉之后”所作。
《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而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
这首诗记结庐之事,写田园之景,抒隐居之情,以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表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此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说理、抒情、写景交融一体。
(三)理解诗歌: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题: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答:自己居住的地方非常安静,没有什么人前来打扰。
地方并不偏僻,“而无车马喧”是说没有什么有地位的来拜访他。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问题:这里富有怎样的哲理?答:哲理是:心既然远离尘嚣,那么处于众人集聚之境,也就如同偏僻清净之地了。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饮酒》含答案4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饮酒》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中“结庐”的意思是建造屋舍,作者选择了一个人间仙境来建造房屋,当然不会有车马的喧闹声。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诗人的自问自答,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生活的真谛。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了傍晚时分山上的气象愈发美好,在这从容而浑然的暮色里,飞鸟一群群地结伴而还,诗人从中悟出了返璞归真的人生真谛。
D.结尾两句抒发感情,是对全诗的总结。
“真”即人的自然本性,“忘言”是指本想说明白,却又不知怎样表达。
33.朱光潜说:“情趣不同则景象虽似而实不同。
”《饮酒(其五)》与《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两诗都写到了菊,但诗人借菊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答案】32.A 33.《饮酒》中写菊,诗人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闲地抬起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展示出诗人悠闲自得、热爱自然的情感。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写菊,写诗人在远方思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想象它们此时可能寂寞地盛开在战场的旁边。
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解析】3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两句诗,实际上描述的是诗人在人世间建造了他的住所,却远离了尘嚣和车马的喧嚣。
这里的“人境”指的是人们居住的地方,而不是什么“人间仙境”。
故选A。
33.本题考查诗人情感。
理解诗歌中的感情,要结合诗中的景物描写和创作的背景来分析。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开在环境优美的篱笆旁,与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形成了和谐的画面。
九年级语文课件饮酒 课件 (4)
田园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菊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离骚》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 周敦颐《爱莲说》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 白居易《咏菊》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苏轼《赠刘景文》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离骚》
饮酒(其五)
陶渊明
朗读
饮 酒 结庐在人境, 问君何能尔? 采菊东篱下, 山气日夕佳, 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 而无车马喧。 心远地自偏。 悠然见南山。 飞鸟相与还。 欲辨已忘言。
(字音、语速、节奏……)
朗读
饮 酒 结庐在人境, 问君何能尔? 采菊东篱下, 山气日夕佳, 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 而无车马喧。 心远地自偏。 悠然见南山。 飞鸟相与还。 欲辨已忘言。
从这几句诗中, 你觉得诗人生活在什么地方?
隐居
饮 酒 结庐在人境, 问君何能尔? 采菊东篱下, 山气日夕佳, 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 而无车马喧。 心远地自偏。 悠然见南山。 飞鸟相与还。 欲辨已忘言。
从全诗看,诗人生活在一个怎样的地方?
隐居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有,为何说“无”?
隐居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凡圣无异居,清浊共此世。 心闲偶自见,念起忽已逝。
——苏轼《和陶桃花源》
“奇绝不可及之语”
——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隐居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饮酒(其五)》中考真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饮酒(其五)》中考真题含答案阅读《饮酒(其五)》,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诗的开头,诗人虽然“结庐在人境”,却感受不到“_____”;诗的结尾,诗人已得“_____”,却“欲辨已忘言”。
2.“心远地自偏”一句中的“心远”意指远离俗世生活。
依据这首诗的内容,你认为诗人理想的生活场景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描述。
(不得抄写原文)【答案】1.车马喧真意2.示例:在南山下的几间草屋中隐居,悠闲地漫步在庭院中的菊花从里,随意地采摘几朵。
偶然间抬起头来,看那夕阳西下,雾气在山峰间缭绕,让人心旷心怡。
鸟儿结伴回到巢穴,使人倍感温馨。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诗的开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意思是: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诗人虽然身居闹市,却感受不到“车马喧”。
“车马喧”形象地表现了世俗交往的喧扰。
诗的结尾,“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意思是:大自然中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表达,却已忘记了怎样表达。
表现了诗人已得“真意”,享受田园之乐,体悟自然的美好,表现了诗人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
用诗歌中的原词句填空即可。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描述。
这首诗,写出了作者理想中的生活场景,作者沉醉其中,自得其乐。
可根据“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进行扩展,结合诗句含义以及作者情感,加入适当的修饰成分呈现画面即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是:秋日里,诗人来到庭院东边的篱笆下,弯下腰一朵一朵地采摘着菊花,菊香飘逸扑鼻,好不惬意。
不经意间,诗人抬起头来,远处的南山尽收眼底,多么悠然自得啊!“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思是: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美好好,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饮酒》》教案
苏教版语文学科九年级下册陶渊明《饮酒》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设想:1、朗读作为基础。
2、品析欣赏作为难点。
3、写、说作为语言积累的途径和正确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形成的导向。
二、教材分析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本诗选自《陶渊明集》,《饮酒》诗共20首,都是酒后所作,这里选的是第五首,这首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饮酒》编排在九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学习这个单元的诗歌的教学重点,要求学生在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主旨。
这首诗文字浅易,但理解主旨仍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作家作品的背景来理解。
三. 学情分析九(1)、九(2)班都是慢班,虽然学生对古诗词比较喜爱,但学生普遍不爱主动发言。
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小组合作的活动,目的是帮助他们先小范围的发言,然后循序渐进地大胆在全班发言。
如何把诗的韵味和意境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是诗歌教学的重难点。
个人认为,作为初中生,由于生活阅历和知识水平等的限制,能够悟到一些就足够。
所以,本节课重在朗读,通过诵读来感受诗意。
四.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能够熟读背诵。
2、品读诗句,体会作者闲适恬淡的感情。
3、感悟诗中营造的“物我合一”的意境。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3。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以读为本,读中悟意,读中领情,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读读、议议、讲讲、练练。
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七、课前准备;让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并让学生查一查作者的简略,我们学过他的哪些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教师根据学情设计好课件及朗读录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