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评分一、(27分)1.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复辟.(pì)恫.吓(hè)着.(zhuó)人送还谬种流传能曲能伸B.给.(jǐ)养诨.(hún)名曲学阿.(ē)世互相厮拼背景离乡C.包扎.(zā)炮.(páo)制呱.(guā)呱坠地翻然觉醒毕恭毕敬D.摒.(bìng)弃骨殖.(shi)书声琅琅(láng)决无妥协共克时艰..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米考伯太太告诉我,“她娘家的人”认定,米考伯先生可以_破产债务人法,请求释放。
②例如,老古·冯·居利希在自己的枯燥的材料汇集中的确____了能够说明无数政治事实的大量材料,可是他的著作又有谁读过呢!③今天,要____“三害”,要把它们从兰考土地上像瘟神一样驱走,必须进行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付出高昂的代价。
④门捷列夫根据原子量的变化,____了元素周期表,有人赞同,有人怀疑,争论不休。
⑤诚然,霍布斯看出了现今的人们对自然的____所作的种种解释的缺点,然而从他自己所作的解释中得出的结论就可看出,他的解释的着眼点也是错误的。
⑥革命导师们____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____,亲自作出了用实践去检验一切理论包括自己所提出的理论的光辉榜样。
A.援用搜集制服制定权力既……又B.使用搜集制伏制订权力既……又C.援用收集制伏制定权利不仅……而且D.使用制服制订权利收集不仅……而且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他们从欧美日本回来,只知生吞活剥....地谈外国。
他们起了留声机的作用,忘记了自己认识新鲜事物和创造新鲜事物的责任。
②走进屠宰场的动物发出的哀鸣,表明它们对所看到的恐怖情景是身临其境....的。
2023-2024学年潍坊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潍坊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周易·文言传》:“君子进德修业。
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忠信,是增进美德的方法;“修辞”出于诚信,是修行功业的方法。
“修辞立其诚”被历代文人学者阐释与发挥,对中国古代文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南朝文学评论家刘勰第一次从文学创作者的角度阐发了“修辞立其诚”,他要求创作者从自身出发挖掘自己的创作才能和创作潜力,创作出独具文心的文学作品。
其著作《文心雕龙》的宗旨就在“用心”二字,按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走心”,从其书名“文心雕龙”就可以看出来。
刘勰又说“立诚在肃,修辞必甘”,意思是说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态度是诚心诚意、端正严肃的,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也一定是“甘美”的。
这又是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来阐发“修辞立其诚”了。
一篇文章或一部文学作品的好坏,是否是作者的用心之作,读者是可以透过其中的“修辞”看出来并欣赏到的。
滋味甘与不甘,全在修辞者诚与不诚。
如果一个人怀有天下至诚之心,则可以尽天地万物之性,学究天人,与天地共参。
但是从一个创作者的角度来说,只要一个人诚心诚意未必一定是至诚——也能创作出尽人尽物尽心尽力之作。
毕竟各人资质不一,才气不同,心性各异,不能强求,能否达于至诚是个人的造化使然。
既然大家都是中人,只要付出一点诚心,无论是中人、中人以上者,还是中人以下者都能感同身受。
相反,如果是无情无义不诚之作,必然不能表明自己的真实想法,反而会暴露出创作者的不用心。
言不由衷,华而不实,读者也可以透过文本读出来。
东汉学者王充把文比作是一棵树,叶之荣华、亮之虚实与根之实诚是紧密联系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纵然树上花枝招展,果实累累,如果没有根之实诚,也是摇摇欲坠、壳内空空的。
所以王充指出“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这样才能“外内表里,自相副称”,若不然就会“有文无实”。
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2
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大家都知中国人喜讲“中庸之道”,一般人以为中庸之道是指平易近人,不标新立异,不惊世骇俗,调和折衷,不走极端而言。
然此等乃通俗义,非正确义,《中庸》上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无论何事都有两端,此两端,可以推到极处各成为一极端。
在此两极端间之中间都叫做中,此一“中”可以有甚长之距离。
所谓“中”,非折中之谓,乃指此两极端之全过程。
如言真善美,是此一极端,不真不善不美是那一极端。
但此真、善、美三分,只是西方人说法。
照中国人讲,此世界便是一真,不是伪,真伪不能对立。
若论美丑,此世界是浑沌中立,既非极美,也非极丑。
中国文化是人本位的,以人文主义为中心,看重了人的一面,则善、恶对立不能不辨。
但纵是一大圣人,亦不能说他已达到了百分之百的善。
纵是一大恶人,亦不能说他是百分之百的恶。
人只在善、恶两极端之“中道”上,既不在此极端,亦不在彼极端。
但必指出此两极端,始能显出此中道,始能在此中道上理论有根据、行为有目标,故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若非执其两端,则中道无可见。
真实可用者乃此中道,非其两端。
此乃中国人所讲“中庸之道”之正确意义。
在此等观念与意识之下,我认为中国文化尽可以借鉴西方文化,使中国文化更充实更光辉。
并不如一般人想法,保守了中国固有之旧,即不能吸收西方现代之新。
似乎大家总爱把一切事物作相反对立看,不肯把此等相反对立来作互通合一看。
所以我们中国所讲“执两用中的中庸之道”,此刻实该大大地再阐明。
这和我们当前所该采用的一切想法和做法实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人惟其有此中庸之道,亦可使各不同的宗教信仰也一样调和融通起来。
佛教、回教、耶稣教来到中国,不仅和中国传统文化无冲突,在此诸大宗教之相互间都能和平共存,没有大冲突。
你看中国社会上,这里一个天主堂,那里一个和尚庙:母亲信佛教,儿子信耶稣。
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附答案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泉州市高中教学质量监测2024.01高二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我们要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是对革命年代提出和实行的革命人道主义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革命人道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年代提出的口号,并在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过程中,把作为伦理原则的革命人道主义同革命斗争联系在一起,而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拿我们的军队来说,人民军队的军民关系、官兵关系亲如一家,团结友爱,世所仅见。
对俘虏也不虐待,愿意留的欢迎,愿意回家的发放路费。
这一切都是由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革命本质决定的。
同时,也体现了革命人道主义的伦理。
这种人道主义精神,不仅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比起革命的人道主义,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在新的基础上又扩大了范围和丰富了内容。
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理所当然地要求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的发展,并为在全社会的广大范围内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提供了制度基础和物质条件。
这种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从伦理方面体现出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社会对绝大多数人民的权利、利益、人格的尊重和关心,体现出绝大多数人民对共同利益的共同关心以及人民之间的相互尊重、友爱和关心。
尤其是在一方人民遭到重大灾害的时候,社会主义祖国、人民军队和全国人民的关爱,会立即凝聚成为紧急救援的举国行动。
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的救灾斗争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灾无情,人间有爱”。
全国各级党组织和政府、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视灾区群众为亲人,视支援灾区为己任,出现了规模空前的生命大营救,历经艰险的千里大驰援,处处涌动的爱心大奉献,共克时艰的社会主义大协作,汇聚成了全民族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强大合力。
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现代文阅读1语言文字作为人类思维的外化形式,也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原来只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但在信息时代,它更与信息工具融为一体,形成了人机对话,在社会发展中无所不在,而且直接被感受到、观察到,这时它便无可否认地具有了影响全民和全局的战略意义。
当计算机中的海量信息冲击着人们生活的时候,人对计算机技术的依赖越来越深,必然会滋长数据和技术万能论。
但是,理解、交流、分辨、思考,是网络时代每个人都需要做的事,而解决这些问题,不是首先应当从人的语言和思维素养问题着手吗?只要想到了这一点,语文教育与语言文字战略的交集便跃然纸上。
语文教育与语言文字战略实施的交集是由语文课程的特质决定的。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那么我们的现状是怎样的呢?互联网的普及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悄然而至,但我们对基础教育语文课程适应信息时代的推进,相对滞后了二十几年。
这二十几年,信息技术打破了经验性的知识传递,而信息时代需要的不是死的知识点,而是懂得解决问题的时候如何寻求有用的知识,并能够从网络上的海量知识中分辨出哪些是真学问,哪些是伪科学。
这二十几年,当信息社会要求人们具有创新能力时,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首要问题。
会“想”,对发展语言能力来说是最重要的。
语言是人的思维工具,也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而人如果不能积累和丰富自己母语的词汇,也就必然带来思想的贫乏;如果不能有逻辑地运用母语去表达,也就证明思维的混乱。
但是当今语文课训练的不是创造性思维以及探究真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是应对考题、制造高分的熟练程度。
这二十几年,在语言文字与信息技术渐渐融为一体的过程中,中国的信息走向了全球。
但是信息技术可以国际化,自然语言却没有全球标准——语言文字有着强烈的民族性. 汉语属于以音节为单位的词根语,汉字相应地成为“表意-音节”文字,在运用取之域外的信息技术时,汉语、汉字的特点绝不能被忽略。
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
台州市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试题语文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答案在最后)材料一:《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对话英国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记者:您刚刚提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中国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文明。
您认为中华文明得以长期存续的力量何在?伍德:简而言之,就是《论语》中孔子关于“斯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等)的著名论述。
这个理念一直风雨无阻地伴随着中国人,即使有汉末或唐末那样的天下大乱。
尽管文化和语言种类繁多,但人们相信汉文化和文明,尤其是作为基石的文字及包含中华价值观的核心文本。
记者:杜甫在中国被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
您为何认为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呢?伍德:我之所以要说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原因就在于杜甫的作品所涉及的范围极广。
其诗作既有关于战争的宏大叙事,也有他在三峡对于人与自然、风景以及宇宙之间关系的思考,还有关于亲情、友情的亲切描述,聚餐、画纸为棋局等生活场景的再现。
杜甫广阔的想象力,不仅表现在他写下了“中文最伟大的词语”,而且创造了“中国文化的道德和情感词汇”。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杜甫信奉儒家的仁义道德,这些在今天的中国社会运行及人际交往中仍然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我们说,这些因素“使社会运转”。
尽管杜甫寂然离世,但他以美妙的语言凝聚了中华文明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一直流传到今天。
记者:您认为以杜诗为代表的中国古诗在全球化的今天有何特殊意义?伍德:在我们这个时代,过去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从我们身边退去。
但是,人们依然可以在当下的中国寻找中国古代文化的含义。
因为在这表面之下,所奔流的依然是所有中国人共同拥有的深深的源泉,其中诗歌就是中华文化得以长期延续的一大源泉。
中国有地球上最古老的诗歌传统。
《诗经》中最古老的诗歌要早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今天人们依然公认,杜甫的言语从某些角度告诉我们,何为中国人。
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含答案)
2023学年第一学期温州市高二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语文试题(A卷)(答案在最后)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四部分,全卷共10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卷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园林是关于空间处理的艺术,中国人独特的空间观念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规划与设计。
中国古代园林不仅仅是主人休闲娱乐之地,还承担了古人对宇宙空间的认识与感悟。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虚实相生,正如老子说的那样:“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室”之所以为“室”,就是因为其内部“无”(空间)的存在。
所以,在老子那里,“无”并不是没有,而是另外一种存在的状态。
老子的观点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古典园林设计。
老子认为“道”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说的,因此对道的体悟需要借助某种媒介,而山水就有该种作用。
所以南朝文人宗炳说游山玩水的作用在于“澄怀味象”“以形媚道”,而在城市化进程加剧之时,园林便充当了自然山水“悟道”的功能。
园林的每个房间本来是与户外相隔离的,但通过窗户又与户外相联系,正如明人的小诗写的那样:“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
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
”这种“望”可以把周围的景色都纳入眼底。
中国古人对“望”有着特殊的情怀。
顾随教授说:“千古英雄志士,定是登高望远不得;一旦登了望了,那满腔经济学问、见识抱负,便要一起‘发作’,弄得不可开交。
”因此,古典园林中,不但走廊、窗子与“望”有关,而且一切亭台楼阁在设计时必是为了“望”。
这些园林中的建筑不必像民宅那样循序建造,也不需讲究方向次第,而是“按时景为精”“方向随宜”,空间开阔通透而不求封闭屏障。
古典园林中的“借景”即是为了达到园林“可望”的效果。
“隔”是与“望”相辅相成的中国古典园林的另外一个特点。
“隔”也是为了更好地“观望”,而不是单纯划分出封闭的空间。
山东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含答案)
语言文字运用Ⅱ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好漂亮啊!”我第一次看见玉雕般晶莹剔透的盐花,是在青藏铁路的格尔木工务段。
一排再普通不过的平房里,形态各异的盐花,如雪莲、如牡丹、如珊瑚、如蘑菇,成了独特的盆景。
天然的艺术造型,惟妙惟肖,可谓鬼斧神工,令人赞叹。
这些神奇的盐花生长于察尔汗盐湖,是盐在结晶后凝成的美丽形态。
我信步湖上,见脚下盛开着大片的盐花。
这些固化的雪浪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幻化着赤橙黄绿青蓝紫,呈现出霓虹般的绚丽色彩。
盐湖上是厚十五至十八米的盐盖,全长超过三十公里。
而这段青藏铁路,就铺设在盐湖之上。
那一刻,我①。
我不曾想到,在列车飞奔的滚滚车轮之下,是不惧艰难的建设者深入盐湖,奋力打下五万七千根支撑铁轨的挤密沙桩。
又到隆冬时节,察尔汗盐湖上一片银白。
穷极视野,②。
人的嗅觉器官是咸涩的,腾起的雾是咸涩的,连过路的风都是咸涩的。
年复一年,飘雪凝霜,养护铁路的工人,眉毛、胡须上都挂着盐粒的微雕,如果放大若干倍,就是肉眼可见的盐花。
察尔汗盐湖上盛开的盐花,犹如这铁路人绽放的青春,纯洁美丽,永不枯萎……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1. 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都使用了比喻,请分别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22. 文中加点的数量词语,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语境加以分析。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那个房间里有一个姑娘,头戴毡帽,身穿皮袄,脸容消瘦,脖子上露着青筋,不算漂亮,只有她的眼睛和眼睛上面扬起的两道眉毛却好看。
“喏,薇拉·叶夫列莫夫娜,你跟他谈吧,”年老的女主人说,“他就是公爵。
我走了。
”①“我能在哪方面为您效劳吗”聂赫留朵夫说。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评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鲁迅的散文抒情性浓郁,具有能穿透岁月的美感力量。
在那夜气如磐的年代里,鲁迅用他的文章表达对革命者和先驱们的崇仰与缅怀,寄托自己对未来的热烈向往。
深化思绪于曲折的层次中,让思绪在曲折的逻辑中出奇制胜地推演,这是鲁迅散文抒情的主要特点。
《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是在“说(写)”还是“不说(不写)”之间徘徊,往返起伏。
这构成了整篇文章内在的心理线索,也形成了“文气”的跌宕。
鲁迅的内心始终交织着两种情感欲求:一方面是情感喷发的冲动,另一方面却是克制激情的欲求。
正是这情感的喷发和反抑的内在冲突所形成的张力,赋予了鲁迅情感表达形式上一波三折的曲折性。
如第一节所显示的:将欲发,又觉“无话可说”;仿佛已是“痛定之后”,却因学者文人的阴险论调平添阵阵“悲凉”;决心显示“最大哀痛”,又顾及于“非人间”的“快意”;直至无可逃遁,才拼将一腔悲痛,全数掷出,化作灵前至哀至烈的声声哭诉。
情感的热流与冷流交错对流,汇合成了心灵的大颤动。
将感情渗入叙事,在极平静的叙述中,表现出最强烈的感情是鲁迅散文抒情的又一个特点。
他并没有身临其境,却能以雄辩的细节,描绘出现场感,把节制的情感释放出来。
这就把新闻报道的摘录变成了中国历史家所强调的“实录”,变成了春秋笔法的“寓褒贬”,没有直接的判断,义愤尽在叙述之中。
极强烈的情感包裹沉淀在极严峻冷静的写实中,出之以中国气派的简洁凝练,也就构成了鲁迅前期作品所特有的美学风格。
它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中国革命的艰难和中国知识分子选择道路的艰难。
鲁迅还善于运用多样的抒情手段,形成丰富多变的抒情风格。
他的情感,有时如火山奔突,瀑布直流;有时如清泉流水,细波微澜;有时又如深山幽谷,沉郁顿挫。
如果说在《记念刘和珍君》里,汪洋恣肆的激怒与哀痛,形成了诗意汹涌的感情波涛;那么,在《为了忘却的记念》里,却把那动人心魄的感情力量蕴藉在心,出之于笔端的,是深沉的纪实。
北京市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
江南江北,尽是潇湘意象那天写永州,突然发现,“潇湘夜雨”不该是一景,而应是一曲。
尤其在没电的古代,舟灯如豆,远看似萤,完全撑不起一江夜景。
这时,耳朵比眼睛要管用得多。
与其让眼睛独对一江黑魆魆、两岸墨坨坨,心事茫然,行举无措,不如像白居易诗中说的“睡美雨声中”,当然,这需要足够定力:不管朝堂远近,身世浮沉,我自一苇渡江,天马行空。
但这何其难也。
大多数人只能像马致远写的那样:“渔灯暗,客梦回。
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
”寒气夜侵,五更惊醒,发现美梦误人,家遥万里。
拥衾扁舟,夜雨如泣,江流如诉,山风如叹。
油灯扑闪,风来暗,风止明。
自己仿佛被整个世界遗弃了。
所谓“潇湘夜雨图”完全不是眼景,而是烦乱的雨声、孤寂的心境,是由飘零、清冷、凄凉、离忧、寂寥、渺茫、惶然……多种意绪组成的“遗世孤独图”。
继而我发现,所谓的“潇湘八景”,很多都看不见。
即便可见,能见度也很低。
此八景,更多的是一种心灵体验。
比如“江天暮雪”,薄暮冥冥,江天一色,世界混沌,大片大片的雪花,如飞絮漫舞。
这时披蓑戴笠,独立江畔,能看到什么呢?只能看见纷乱如麻的往事、沉浮难料的命运和诸路尽失的未来。
潇湘八景与其说是画,不如说是一种现在进行时的状态。
只有后世那些把光影、配音、表演、意境拿捏得恰到好处、糅杂得炉火纯青的抒情小视频,或可表现其七八分。
而只讲究光影效果的印象派油画,最多只能表现出四五分。
中国画单凭线条和墨色,其实很难把主题的意境表现出来。
只能靠构图的精妙和着墨的浓淡,来表现主题中深藏的人生况味和处世禅机..,算是内化于心,寻找神似。
至于外化于形,可能二三分都没有。
这样的潇湘意境画,不但去了日本、朝鲜、东南亚,还去了南北美洲和欧洲。
国内则有定论:“中国山水画,半源起潇湘”。
也有这么说的,“潇湘意境是中国山水画永恒不变的母题”,“潇湘八景图是中国山水画的摇篮”。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答案在最后)命题人、审题人:高二语文备课组命题时间:2024.1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春夏秋冬,年复一年,世间一切的生命都在有序地变化着。
那么,究竟是什么推动着生命有序变化?当新生命诞生,你可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他在某些方面像父亲,而某些方面则更像母亲,或是外表,或是性格。
在19世纪60年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给出了基因决定性状的经典遗传学定律,一定程度上回答了这个问题。
但是当某种性状在父母中有差异时,父母的基因又会如何继承和博弈?研究发现,后代中有的只表达父源的基因,而有的只表达母源的基因,这种只表达父源或母源的基因被称为印记基因,这种现象也被称为基因组印记。
基因组印记是一个重要的表观遗传学概念,它并没有改变DNA序列,但可通过特异性沉默不同亲本来源基因改变后代表型,拓宽了基因决定性状这一基本认识。
当印记基因表达被抑制时,婴儿可能会出现哺乳活动虚弱或缺失进而影响发育,也可能会出现体温调控失常,对婴儿的生命造成威胁。
父母的基因就如同天平的两端,表观遗传像一只无形的手,平衡父母双方基因,保护新生命茁壮成长。
不止幼年,在人的一生中,表观遗传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人们。
有研究发现,作为非编码序列的微小RNA似乎能够留住时光。
研究者发现微小RNA的不同调控可以让幼年线虫的柔嫩皮肤变得又老又皱,而老年线虫的皮肤又会变得又嫩又软。
更令人感到神奇的是,微小RNA在表观遗传调控中扮演着双重身份:在细胞质时,它会抑制基因的表达;当位于细胞核时,它又会激活基因的表达。
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影响着人们的衰老乃至更多生命现象。
这正是表观遗传带给我们的“力量”:我们可以通过行动影响自己的基因表达进而掌控自己的命运,即使它早已被刻在DNA上。
步入老年,癌症终究是一个人人都不想面对却又逃不开的话题。
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天津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总分评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年轻一代虽然不如现在的成年人稳健干练、经验丰富,但年富力强,蒸蒸日上,其势无比,前途无量,孔子对“长江后浪推前浪”的人才交替规律深信不疑,所以他断言“()”。
相反,人若到了四五十岁这个本该学有所成、业有所树的年龄,却仍寂寂无闻,那就不值得惧怕了。
由于个人的资质、兴趣、才能千差万别,所成之名也就各不相同。
换言之,在哪方面有所成就,要因人而异,不可(),更不能邯郸学步,践人后尘。
孔子善于因材施教,根据人的资质、禀赋、性格等的不同来循循善诱。
他经常借弟子侍坐之机,询志并评志,随时对弟子进行()、引导和鼓励。
____。
孔子设课多门、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弟子的成材广开门路。
在孔子的精心培养下,门徒们多能根据自身特点,扬长避短,有些逐渐成为出色的人才、闻名全国的人物。
孔子主张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踏实勤奋地进德修业,培养真才实学,忌沽名激进,要使实际的德才与名望相符合。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后生可畏勉为其难指点B.后生可畏急功近利指教C.后来居上勉为其难指教D.后来居上急功近利指点2.下列填入文中画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孔子利用这种询志评志的方法,促进了弟子之间的互相学习、砥砺,同时也加深了对弟子们的了解,便于相机教导B.孔子利用这种询志评志的方法,便于相机教导,加深了对弟子们的了解,同时也促进了弟子之间的互相学习、砥砺C.这种询志评志方法使孔子促进了弟子之间的互相学习、砥砺,同时也便于相机教导,加深了对弟子们的了解D.这种询志评志方法使孔子加深了对弟子们的了解,便于相机教导,同时也促进了弟子之间的互相学习、砥砺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节选自《礼记·大学》。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郑州市2023—2024学年上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
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如果说历史不会遵循稳定的法则,我们也无法预测未来的走向,那为什么还要研究历史?我们常常以为,科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预测未来:气象学者要预测明天是晴还是雨,经济学家要判断货币贬值是否会避免或造成经济危机,好医生能判断化疗或放疗能否治愈肺癌。
同样,我们也希望历史学家去审视前人不的行为,以便让我们善则从之、恶则改之。
但实际情况几乎永远不是这样,原因就在于现在和过去有天壤之别。
虽然历史学家偶尔也会提出预测,但历史研究最重要的目的,其实是让我们意识到一些通常不会考虑的可能性。
历史学家研究过去不是为了重复过去,而是为了从中获得解放。
我们每个人生来都处于某个特定的历史现实中,受特定的规范和价值观制约,也由独特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来管理。
我们都会觉得自己所处的现实是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一切纯属自然、不可避免、无法改变。
但我们忘了世界是由一连此串的意外事件创造的,历史不仅塑造了我们的科技、政治和社会,也塑造了我们的思想、恐惧和梦想。
研究历史,就是为了挣脱过去的桎梏,让我们能看向不同的方向,并开始注意到前人无法想象或过去不希望我们想象到的可能性。
研究历史并不能告诉我们该如何选择,但至少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选项。
那些希望改变世界的举动,常常发端于改写历史,从而使得人们能够重新想象未来。
新的历史会告诉他们:“现在的状况既非自然而然,也不会永恒变。
过去曾经是另一个样子,只是有了一连串的偶然事件,才创造出现在这个不公平的世界。
只要我们采取明智的行动,就能改变并创造出更好的世界。
”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者才要讲述资本主义的历史,女权主义者才要研究父权社会的形成,非洲裔美国人才要永远记住奴隶贸易的恐怖。
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含答案
南京市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答案在最后)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
人类的社会生活虽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虽是较之后者有不可比拟的生动丰富的内容,但是人民还是不满足于前者而要求后者。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
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
例如一方面是人们受饿、受冻、受压迫,一方面是人剥削人、人压迫人,这个事实到处存在着,人们也看得很平淡;文艺就把这种日常的现象集中起来,把其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造成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就能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
如果没有这样的文艺,那么这个任务就不能完成,或者不能有力地迅速地完成。
(摘编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材料二:文学的艺术真实不同于生活真实,在于前者被灌注了“生气”或“生命”。
巴尔扎克说道:“艺术家的使命就是把生命灌注到他所塑造的人物里去,把描绘变成真实。
如果他只是想去临摹一个现实的人,那么他的作品就根本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
”他在小说《玄妙的杰作》中,借一位艺术家之口,道出了如何使艺术形象获得生命的某些奥秘。
那位画家说,艺术的使命不是临摹大自然,而是表达大自然,否则一个雕塑家给人造型,依样画葫芦地捏成一个复制品就行了。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广西百色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评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为,强调制名(礼)教、规范人性。
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而两者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
诚如班固所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相反而皆相成也”。
人们经常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
其实,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
应当指出,在道家内部存在着消极无为和积极无为两种不同的学说,他们对于无为思想精神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
道家的庄子学派总的说来比较偏向于消极的无为,他们追求一种“堕肢体,黜聪明”的“坐忘”和“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吾丧我”的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
而道家的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
老子所谓的无为,主要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他强调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和“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即不自作聪明、不自以为是、不自居功劳、不自我夸耀。
所以,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为,而是主张为而不恃,是要以退为进、以曲求全、以柔胜刚。
韩非在吸收老子无为思想时,强调的只是君道的无为,而臣道是应当有为的。
韩非认为,君主的任务主要是把握原则、任用百官,如果事必躬亲,不仅忙不过来,也做不好,而更严重的是,它将极大地妨碍和打击臣下百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所以,君道的无为可以更好地发挥臣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里的无为,都具有相当积极的含义,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
由此可见,道家的无为思想并不是与有为截然不相容的,而从其积极精神方面讲,道家的无为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
同样,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合肥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考高二年级语文试卷(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学校: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今天,世界生态文学园地郁郁葱葱,枝叶繁茂,让人眼花缭乱,但如果我们细心品鉴,就会发现规整园地的三条基本原则,即生态学原则、具身性原则和环境公正原则。
所谓生态学原则,指的是生态学相互联系和万物共生平等的信条。
人类成为生态共同体中的普通成员或公民,既不比其他物种高贵,也不比其他物种低贱,是共同体中相互依存的同伴,是漫漫自然演进过程中的伴侣。
伴随着工业技术革命的全球蔓延、世界生态形势的持续恶化以及生态学科学的发展,生态文学家们的生态学意识逐渐增强,由朦胧变得明晰,他们甚至直接在生态科学原则的影响和指导下进行生态文学创作。
从总体上看,20世纪以来的生态文学处处透露出浓郁的生态科学精神。
在这些生态著作问世之初,大众一般都将其看成生态科普读物,《寂静的春天》就是如此。
具身性原则指的是生态作家们通过对人物肉身和非人类自然存在物身体的描写,凸显人和非人类存在物身体的生物性和跨身体性特征,揭示二者之间的相似性或共性,从而将人放归自然世界,以抵御人的中心性。
该原则旨在明证人与非人类世界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承认和尊重非人类身体的他者性,以强调人的生态责任。
对于非人类自然之具身性的描写,往往采取二重书写手法,即突出表现其物质性或生物性和精神性的共在现象。
许多少数族裔生态文学家不仅重视自然的精神性,而且还特别看重它的神圣性。
在他们的眼中,自然是天、地、神、人共栖的世界,因而伤害自然必遭报应。
生态文学家,尤其是传记体生态文学家和生态诗人及其著作中的人物,几乎总是身体力行,融入自然,用肉身去接触自然、感受自然,而后凭自己的直接经验,甚至遭遇自然时所留下的“伤痕”去确证自然世界的实在性、先在性、第一性和不可还原性,从而能更深刻地感悟自然,提炼出有关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沉思考。
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大连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
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
中华文化认同超越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等,把内部差异极大的广土巨族整合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越包容,就越是得到认同和维护,就越会绵延不断。
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
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就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
秉持开放包容,就是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无论是对内提升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还是对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都离不开融通中外、贯通古今。
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
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丈化。
(节选自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材料二:中华民族文化有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文化哲学。
吉林省白山市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吉林省白山市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生留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5、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观赏》。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世纪初,美国历史学家房龙在其著作《宽容》中讲,世界上只有小孩子和中国人不知道“透视”。
对于中国人的造型实力,他评价说,中国人画东西是“画不像的,还没有进入到艺术的地步。
但在一千多年前,苏东坡就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这是说论画只知道从形似的角度来看画,那就还没有达到艺术的程度,跟小孩子差不多,两种观念迥然不同。
其实,在秦汉及之前,中国人的造型实力就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
且不说秦始皇兵马俑和汉代的陶俑,只要到敦煌去看壁画和彩塑,用“活敏捷现”是不足以表达它的意味的,它的造型和色调的表现实力已经达到了极高的程度。
所以,中国并不是一个“画不像”的民族,这里面有内在的思想根源,这和中国人的哲学观念有关。
在六朝之前,中国哲学以儒、道哲学为主;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佛道哲学合流;到隋唐时期,孕育出一个新的思想时代。
这对中国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什么是真实?暮春的一天,白居易去庐山访友,写了一首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他感叹道,暮春山外桃花已然凋零,而深山中的大林寺桃花刚刚开放。
经常缺憾春天已经逝去,无法寻找,不知道却转入山寺中来。
他这里绝不是写不同空间存在的不同物质显现,也不是写时间流转中的气候变更现象,他要讲的是真实的桃花是恒久不落的。
这首诗就是要我们重视这个表象的世界背后的生命真实,世界的真实从外在形貌上把握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靠心灵去体会。
隋唐时期,进入了一种追踪“什么是真实”的课题之中。
中国画叫“丹青”,丹青就是以色调来呈现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时间过得真快,季老辞世已两年了。
今天重读他的来信,顿觉手泽犹存,音容宛在,一种温暖亲切之感倏然涌上心头。
B . 很多地方都提出“保姆式”服务的理念,建立了一系列制度,老老实实、心甘情愿地为投资者跑龙套,当服务员。
C . 一个企业要摆脱困境,就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克服举棋不定的保守思想。
D . 国际奥委会对奥运赞助设置了种种清规戒律,禁止奥运赛场上有任何广告行为,使得TOP赞助商只能通过其他途径,以此实现赞助计划。
2. (2分) (2016高三上·霞浦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6月7日下午,中美两国元首第一次会晤,双方讨论了各自国内发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B .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去世距今虽然只有近250年,可是他的生平事迹和创作情况,对我们实在是知之甚少。
C . 国务院近日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允许它们开展跨区经营。
D . 许多人认为中国人口很多,而且还在不断地增加,人口负增长可能永远不会出现,即使出现也应该在很遥远的将来——这实际上是一个错误的看法。
3. (2分)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有许多研究表明,如果滥用外部奖励,不仅不能促进学习,而且可能破坏学生的内在动机。
②虽然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促进作用,但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
③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奖励和惩罚对于学生动机的激发具有不同的作用。
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奖励,把奖励看成某种隐含着成功的信息,如何适时地、恰当地给予表扬应引起高度重视。
⑤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
⑥一般而言,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A . ③①⑥⑤②④B . ③⑥⑤②①④C . ④⑥③②⑤①D . ④③⑥⑤②①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4. (6分) (2016高二上·鸡泽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书信是一种古老的通信方式,也是一种情感交流方式,最早在周朝开始出现。
相传三千多年前,周幽王性情残暴,喜怒无常,宠信绝代佳人褒姒而把自己的王后申后幽禁在冷宫。
申后遂用宫女之计,为太子“修书”一封,商量废除褒姒的计谋。
“书”,最早并不作书信之解,而是做动词,是写的意思。
后来才做名词,演变为书信。
“家书”一词最早见于西汉,顾名思义,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的书信,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和爱人的信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书信形式。
明清是家书发展的巅峰时期。
不但许多文人学士的文集中都收有家书,而且也有个人尺牍专集和尺牍选本大量涌现,如汤显祖的《玉茗堂尺牍》、袁宏道的《袁中郎尺牍》、郑板桥的《郑板桥家书》、袁枚的《小仓山房尺牍》等家书佳作。
王守仁、唐顺之、张居正、汤显祖、袁宏道、王夫之、郑板桥、袁枚、纪昀、林则徐等人的家书流传甚广,内容包罗万象。
如立身方面,或云做人首先要立志为“天下第一等人”;或云“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不要蝇营狗苟于“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或云人要“益于当时,闻于后世”,从而上可以报效国家,下可以振兴自己的家族;或云“为人勿沾名士之气”,不要自认为有才华,目空一切,大言不惭,那样只会害人害己。
又如读书方面,或云“学贵变化气质,岂为猎章句,于利禄哉”,读书获得知识、提高素质放在首位,不是一味地灌输读书致仕的思想;或云不要科举入仕,而要努力进取,注重个人修养,做一个真正的有德之人;或云靠读书发迹,靠苦志厉行享誉盛名,光宗耀祖,不要妄自菲薄,甘居人下。
有志是基础,有识是前提,而有恒则是保证。
没有志向,只会歧路亡羊,盲目从事;没有见识,只会是井底之蛙,所见有限;没有恒心,只会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再如讲为官之道,或云要学苏武嚼毡、马援裹革,为了国家和老百姓的安危,宁可抛妻弃儿,置全家生死于度外,舍小利而取大义;或云“为官不宜数问家事”,要正确处理家事、私事同国事、公事之间的关系,以国事、公事为重,致力于为民“兴利除害”;或云“民生于三,事之如一”,一个人没有父亲不能有生命,没有君长的衣食俸禄不能活下去,没有师傅的教导不知道自己的亲属家族,所以对他们应该一样尊敬忠诚,学成归国后,立志做一个对上能够报效君亲,对下能造福百姓的“干城之器,有用之才”。
凡此种种,大都随想而至,挥笔自如,举凡议政论治、谈诗论艺、训子诫弟、抒情言志乃至言情论爱、儿女姻亲等家庭琐事,皆可入书。
父兄们总是用沧桑历尽的生活阅历、韬光养晦的人生经验、伟岸正直的道德人格来教益自家子孙。
时至今日,批卷览阅,仍觉熠熠生辉。
(选自《寻根·小议中国古代家书文化》,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家书作为一种古老的通信和情感表达方式,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开始出现,它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的主要形式。
B . 家书发展到明清时期达到巅峰,不但文人学士的个人文集中收录了大量书信,还大量涌现出了个人尺牍专集和尺牍选本。
C . 明清时代,家书佳作蓬勃涌现,流传甚广,内容涉及立身、读书、为官甚至政治、文学、婚姻、情爱等各个方面,包罗万象。
D . 明清时期的家书大都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其中各个方面的内容不仅有益于自家子孙,直到今日,批卷览阅,仍觉得受益良多。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书信”的最早含义应该是“写信”,“书信”的“书”是动词,虽然字面上与现在相同,但含义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B . 明清时代的家书中,有些强调做人首先要立志,做“天下第一等人”,即上可以报效国家,下可以振兴自己的家族。
C . 明清时期文人学士都注重读书,这在他们的家书中都有体现。
或希望子孙读书求知提升素质,或希望借此光宗耀祖。
D . 明清文人对为官之道的理解与认识不尽相同,但大多数希望家人做官之后要爱国忠君,这点在他们的家书中有所体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相传周王后申后被性情残暴的周幽王幽禁在冷宫,周室的宫女们为其策划了一个计谋。
中国的书信就来源于这一段传说。
B . “家书”是书信的一种,专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和爱人的信件,但凡与家庭琐事有关的事情都可以写信。
C . 家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少的一种书信形式,明清时期的家书内容大多积极向善,其数量之丰,流传至广,令人赞叹。
D . 明清文人学士写家书,或引用古人名言警句,或列举先贤动人故事,或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目的都是为了教育后人成才。
5. (18分) (2016高三上·永年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笛声化作民族魂乔忠延昆明甬道街边的聂耳故居很平常,三间土木结构的房屋,好在是座两层楼。
严格地讲,这不是聂家的祖业,是房东杨家的房产。
聂耳就出生于这里。
他童年在这里度过,直到十八岁振翅远飞。
进入院落,悠扬的音韵便萦绕在耳畔。
不过,那并不是《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而是竹笛吹出的稚嫩音韵。
对这笛音,小学课本中有篇文章曾有还原,“悠扬的笛声飘扬在林间小路上,许多行人被吸引了,都站在细雨中静静地听他吹笛子。
”确实,聂耳能把笛子吹得优美迷人,但是,那其实是后来的事,是聂耳勤奋地拜师学习提高技艺的结晶。
先前并不是这样,他吹出的声音不悠扬,也不婉转,甚至有些刺耳。
教聂耳吹笛子的师傅姓邱,名字如同姓杨的房东一般,没人记得。
可是,若是没有他的启蒙教导,就不会有后来响亮于神州大地的聂耳。
而且,这位邱师傅还不是音乐教师,只是一位木工。
吹笛子是他做木工活儿歇息时的业余爱好。
勤奋好学,让聂耳叩开了通向音乐的门扉。
不止如此,勤奋好学也让他叩开了通向知识的门扉。
聂耳上学不久后,父亲便去世了,家庭陷入困境,连他的学费也没有着落。
母亲卖掉心爱的八音钟才凑够学费,可还缺书钱。
在学校里,聂耳长知识,长思想,随着个头的增高,眼界也更加开阔了。
他看到祖国积弱积贫,时刻梦想着国家能富裕强大。
他把满腔热情寄托于变革,为之呼吁奔走,并鼓动同学和自己一道呼吁奔走。
然而,时局能忍受弱贫保守,却容忍不下激进变革,聂耳被列入另册,难以在昆明再待下去,只有告别昆明。
离开昆明后,聂耳飘零到上海,靠在商号当伙计维持一日三餐。
还是音乐,改变了聂耳的境遇。
有一天,他看到《申报》刊出联华影业公司音乐歌舞学校招收学员的广告,身上沉睡的音乐细胞马上被激活了,便去报考。
担任主考的音乐家黎锦晖,一眼看出聂耳身上潜在的音乐天赋,因此录取了他。
成为歌剧社的一员后,聂耳如鱼得水,他担任首席小提琴手,但是只要是歌剧社需要的事,他都主动干。
时不时还上场演出,要么扮演卖臭豆腐的小贩,要么扮演一身乌黑的煤矿工人。
他才华横溢,活泼可爱,大伙儿见他耳朵大,就亲切地叫他“耳朵先生”。
叫着叫着,干脆就叫成了“聂耳”——事实上,聂耳的原名是聂守信,此后称聂耳才名副其实。
就在此时,“九一八”事变发生了。
日寇侵犯,东北沦陷。
聂耳不再只想着歌唱,他要呐喊!他结识了作家、诗人田汉,参加了革命音乐组织,开始为电影和戏剧创作主题曲和插曲:《大路》《开路先锋》《码头工人之歌》《毕业歌》……聂耳创作了一首又一首明快激昂的歌曲,他要用歌声惊醒沉睡的雄狮,用歌声点燃焚烧侵略者的烽火!聂耳的激情在蕴积!聂耳的怒火在燃烧!1935年,一部以宣传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风云儿女》开拍了。
这是一部电影,更是呼唤共同抗日的呐喊。
剧组在呐喊,聂耳也加入了呐喊——聂耳的呐喊声化作了这部电影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创作于中华民族危难关头的《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唱出了抗日救亡时代万众的心声,表现出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后来更成为国歌,散发出永恒的魅力。
曾经,这浑厚昂扬的旋律,激愤着国人,奋起抗战、抗战,把侵略者赶出国门。
如今,这浑厚昂扬的旋律,又激励着国人,奋起建设、建设,把华夏神州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站在昆明甬道街聂耳故居里,听那悠扬的稚嫩笛音。
那笛音,经过千锤百炼,最终怒吼出的,是民族魂,中华韵!(有删改)相关链接:1935年2月,田汉被国民党逮捕入狱,由他创作剧本的影片《风云儿女》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