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

七年级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

七年级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2)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和爱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

(2)运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山陵的艺术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

2. 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三、教学难点1. 中山陵的建筑特点的详细解读。

2. 中山陵艺术价值的深入探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展示,生动形象地展示中山陵的图片和相关信息。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山陵的认知和感受。

3. 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山陵的艺术价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中山陵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提问:同学们对中山陵有哪些了解?2.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如占地面积、建筑风格、结构布局等。

(2)引导学生关注中山陵的艺术价值,如雕刻、建筑风格等。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4. 比较分析(1)教师展示其他类似建筑,如南京明孝陵、北京天坛等。

(2)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中山陵与其他建筑的异同,深入探讨中山陵的艺术价值。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2)提问:如何保护和传承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3)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爱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6. 布置作业(1)请学生课后搜集有关中山陵的资料,加深对中山陵的了解。

(2)写一篇关于中山陵的短文,阐述自己对中山陵的认识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课堂氛围等方面。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巍巍中山陵》优秀教案

初中语文《巍巍中山陵》优秀教案

初中语文《巍巍中山陵》优秀教案初中语文《巍巍中山陵》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山陵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了解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学习他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

2、能从中山陵的建筑中体会华夏文化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学习他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认识孙中山,交流孙中山的生平事迹及思想。

出示孙中山的图片,问:认识这个人吗?(学生介绍孙中山的生平、思想及贡献。

)孙中山 (1866-1925)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广东香山(中山)人,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

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推翻清朝。

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的思想:民主博爱、天下为公孙中山的贡献:领导中国革命二、对于孙中山这样举世景仰的伟大的革命家,他逝世后,如果请你设计他的陵墓,你认为,将他葬于什么样的地方、建造怎样的陵墓比较合适?(学生讨论、发言、交流)出示一组紫金山、中山陵的图片给学生欣赏。

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在南京市东郊钟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

今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笔墨,去瞻仰《巍巍中山陵》。

三、释题:巍巍,高大的样子。

既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也指它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这两个字是这篇文章的文眼。

四、钟山的地形、环境能烘托出中山陵的巍巍气势吗?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描写。

(主要见课文第二节)明确:(正因为钟山山形雄伟而险峻,景色鲜丽而和谐,中山先生才有身后要埋葬于此的愿望。

)五、陵园的设计方案是怎样入选的?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哪些特点?(联系《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一课)明确:陵园的设计方案是通过竞争入选的。

“密封评议的方式”,避免了后门、人情等弊端,保证了设计方案的最优化。

巍巍中山陵(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巍巍中山陵(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巍巍中山陵(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2)培养学生对我国优秀建筑文化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合作的能力;(2)引导学生运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2. 中山陵的艺术价值和在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中山陵建筑风格的独特性;2. 中山陵在我国建筑史上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资料:中山陵的照片、平面图等;2. 视频资料:关于中山陵的纪录片或介绍视频;3. 参考资料:关于中山陵的历史、建筑特点、艺术价值的书籍和论文;4. 网络资源:关于中山陵的网页、论坛、博客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中山陵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中山陵的建筑特点;(2)提问:“你们知道中山陵是谁设计的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2)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途径,搜集关于中山陵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其艺术价值和在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

3. 课堂讲解(1)讲解中山陵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孙中山先生和中山陵的关系;(2)分析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如风水、布局、建筑风格等;(3)阐述中山陵的艺术价值,如雕刻、建筑材料、设计理念等;(4)讲解中山陵在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如对后世建筑的影响等。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5. 总结拓展(1)总结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艺术价值和在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建筑文化。

6. 布置作业(2)选择一座我国优秀的现代建筑,进行观察和研究,了解其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七年级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

七年级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

教案:七年级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中山陵的壮丽和历史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1. 教师展示中山陵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教师简要介绍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中山陵的详细信息。

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中山陵的感受和认识。

5.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强调中山陵的历史文化价值。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第二章:中山陵的建筑特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如布局、建筑风格等。

2. 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中山陵的建筑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中山陵的建筑艺术。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1. 教师展示中山陵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教师简要介绍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如布局、建筑风格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

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中山陵建筑艺术的感受和认识。

5.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强调中山陵的建筑艺术价值。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欣赏能力。

第三章:中山陵的历史意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山陵的历史意义,如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等。

2.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中山陵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中山陵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1. 教师展示中山陵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教师简要介绍中山陵的历史意义,如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感受中山陵的气势——《巍巍中山陵》教案2

感受中山陵的气势——《巍巍中山陵》教案2

感受中山陵的气势——《巍巍中山陵》教案2。

中山陵建于1926年,历时三年有余才全部竣工。

整座陵墓建筑独具东方风情,风格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山陵歌词“千秋功罪”,更表示了孙中山先生是一位标志性人物。

中山陵气势磅礴,文化内涵丰富,使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雄伟壮观的景象,同时还能领略孙中山先生的伟大贡献。

仪式感与历史感并重中山陵不仅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也是历史的见证。

中山陵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采用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创作构思到建造,都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

对于孙中山先生来说,中山陵为他所创造的一切而代言,并将其伟大的历史功绩永久地记录在历史的长河中。

中山陵建筑磅礴壮观,衬托出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形象,历史教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使中山陵成为了一个集文化与历史于一体的地方,游客们在参观时,不仅可以欣赏到陵墓雄伟的壮观景象,还能够了解到孙中山先生的义举思想、革命事迹和人物形象等。

品味中山陵的文化节奏中山陵充满了中国文化的传统节奏。

建筑、雕刻、造型和配色之间的和谐统一,以及建筑风格所表达的深厚文化底蕴,从种种形式层面彰显了其文化的内涵和历史的价值。

中山陵的建筑风格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斗志,残留着“革命”的烙印,道出了革命理念的重要意义。

同时,中山陵还非常注重文化气息的强调,牢固根植在人民群众心中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底蕴也得到了充分显示,这样的安排体现了对孙中山先生对于中国民族空前的贡献的高度赞扬。

亲历中山陵的文化底蕴中山陵是一座充满人文烟火的文化场景。

从建筑风格、地域文化到历史气息,中山陵所体现的伟大文化底蕴值得我们深度体会。

在参观考察中山陵时,我们除了能够直接感受到历史水印的烙印,还能够通过几代人之间不断继承和传承的民族精神,领略中国传统工艺、民俗文化等方面的丰富内涵。

在中山陵碑廊中,我们可以看到孙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精彩呈现。

这里展示着孙中山先生一生的实践经验和革命理念,他的敬业精神和社会伦理,以及他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的创业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劳动精神和奋斗精神的价值观。

巍巍中山陵(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巍巍中山陵(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巍巍中山陵(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中山陵的背景介绍1.1 教学目标了解孙中山先生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掌握中山陵的建筑背景和历史意义。

1.2 教学内容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介绍中山陵的建筑背景中山陵的历史意义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中山陵的建筑背景。

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或视频了解中山陵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意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山陵的了解和感受。

1.4 教学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二章:中山陵的建筑特点2.1 教学目标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设计理念。

掌握中山陵的主要建筑和布局。

2.2 教学内容中山陵的建筑特点中山陵的设计理念中山陵的主要建筑和布局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设计理念。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了解中山陵的主要建筑和布局。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山陵建筑特点的理解和感受。

2.4 教学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三章:中山陵的文化价值3.1 教学目标了解中山陵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掌握中山陵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3.2 教学内容中山陵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中山陵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中山陵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了解中山陵的文化价值。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山陵文化价值的理解和感受。

3.4 教学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四章:中山陵的保护与传承4.1 教学目标了解中山陵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掌握中山陵的保护措施和传承意义。

4.2 教学内容中山陵的保护工作中山陵的传承意义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中山陵的保护工作和传承意义。

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或视频了解中山陵的保护措施。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山陵保护与传承的理解和感受。

4.4 教学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五章:中山陵的教育意义5.1 教学目标了解中山陵的教育意义。

巍巍中山陵教案

巍巍中山陵教案

巍巍中山陵教案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教学重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教学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教学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教学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教学评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和布局,掌握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分析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归纳总结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12 教学重难点121 教学重点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内涵。

122 教学难点理解中山陵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和精神价值。

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系统地讲解中山陵的相关知识,包括历史背景、建筑特色等。

13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中山陵的重要意义,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133 阅读分析法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分析其中的关键信息和表达方式。

14 教学资源141 教材文本《巍巍中山陵》的课文内容。

142 多媒体资料中山陵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

143 相关文献有关中山陵的历史研究、文化解读等文献资料。

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通过展示中山陵的图片或讲述孙中山的事迹,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152 初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了解中山陵的概况。

153 精读分析教师引导学生逐段分析课文,深入探讨中山陵的建筑特色、布局等。

15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中山陵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象征意义。

155 总结归纳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强化重点知识。

15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

《巍巍中山陵》教案12(表格式)

《巍巍中山陵》教案12(表格式)

《巍巍中山陵》教案12(表格式)课题巍巍中山陵课时1 课时(总第课时)科任教师授课时间三维目标1、把握中山陵的特征,感受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2、学习文章是如何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中山陵的。

重难点重点:把握中山陵的特征,感受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难点:学习文章是如何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中山陵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1—2分钟)介绍孙中山">孙中山先生欣赏有关中山陵的图片出示教学目标1、把握中山陵的特征,感受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2、学习文章是如何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中山陵的。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出示自学提纲1、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中山陵的特征是什么?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体现这一特征的?3、阅读课文5-11小节,把课后练习2的中山陵钟形布局图填完整。

思考:作者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中山陵的?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通过提问、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形式解决问题。

1、解决自学提纲中的问题:2、合作解决学生自主发现的问题。

3、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重、难点。

“巍巍”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二是指中山陵以及墓主孙中山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从三个方面体现其特征:(1)用钟山的雄伟气势衬托;(2)用具体的数据说明其高大;(3)从孙中山">从孙中山先生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来表现。

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课文由外到内,由总体到局部展开说明。

先说明中山陵圆的(),后说到陵园的(),再说到()。

在说明陵墓时,又按“()”的顺序,即由外而内的顺序予以说明。

这种()自然的反映了事物本身的逻辑顺序,说得明白清楚,使读者面前清晰的浮现出“巍巍中山陵”的形象。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陵园的设计方案是怎样入选的?吕彦直设计的钟型图案有哪些特点?自主备课记录自主备课记录教研活动记录教研活动记录板书设计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巍巍(含义)它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教学反思注:写教学反思的切入面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

《巍巍中山陵》教案

《巍巍中山陵》教案
《巍巍中山陵》教案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Contents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步骤 • 教学难点与重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作业布置 • 教学反思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中山陵的历史背 景和建筑特点。
掌握中山陵的地理环 境和周边景观。
了解中山陵在中国近 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和意义。
05
作业布置
作业一:中山陵的建筑特色总结
总结词
总结中山陵的建筑特色,包括外观、内部结构、装饰等方面。
详细描述
学生需要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山陵的建筑风格和特点,总结出其外观、内部 结构、装饰等方面的特色,并撰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总结。
作业二:中山陵的历史意义分析
总结词
分析中山陵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和 意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我关注学生的参与度,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通 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我注重因材 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 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教师自我评估
总结词
教学相长、持续改进
详细描述
在完成《巍巍中山陵》的课堂教学后,我进 行了自我评估,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我认为自己在引导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方面做得比较好,但在课堂节奏的把握 和教学难度的层次上还有待提高。未来,我 将继续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
重点2
中山陵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特点。中山陵的建筑风格独特, 设计精妙,是本课的重点之一,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 。
重点3
中山陵的文化意义和价值。中山陵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历史 的见证,更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其文化意义和价值是 本课的重点之一。

巍巍中山陵(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巍巍中山陵(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巍巍中山陵(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和爱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观察、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

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中山陵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和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弘扬民族精神的情感。

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中山陵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和价值。

2. 教学难点:中山陵建筑艺术风格的分析和解读。

培养学生对中山陵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中山陵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环境布局。

学生分享对中山陵的了解和印象。

2. 教学新课:教师介绍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学生通过图片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

3. 课堂互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山陵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和价值。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互动交流的能力。

关注学生对中山陵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和爱护意识。

2. 作业评价:教师布置相关的写作或绘画作业,让学生表达对中山陵的感悟和认识。

评价学生的作业质量,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图片资源:展示中山陵的图片,包括建筑外观、环境布局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图片。

2. 视频资源:播放关于中山陵的纪录片或介绍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山陵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关于中山陵的资料,包括历史背景、建筑特点、艺术价值等方面的信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观察、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七年级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

七年级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

七年级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2)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

(2)学会欣赏和评价历史文化遗产,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历史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 中山陵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点。

三、教学难点1. 中山陵建筑风格的理解和分析。

2. 学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中山陵的相关图片、资料和视频。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中山陵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环境氛围,激发学生对中山陵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中山陵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点,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4. 欣赏评价教师组织学生欣赏中山陵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评价中山陵的美。

5.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对中山陵的认识,用自己的彩笔描绘出中山陵的画面。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中山陵的历史文化价值。

7. 课后作业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给出建议和意见,促进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操作成果,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文化景点,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感受。

2. 开展历史文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

《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

《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1教学课题:巍巍中山陵教学目的:1、体会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行和不朽的精神2、学习介绍陵园建筑以空间为序,由总到分展开说明的方法。

学习重点:目标2教学方法:研读、商量沟通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一、阅读序幕孙中山,一个世纪的伟人。

伟人,自有伟人的思想,自有伟人的追求,自有伟人的归宿!那巍巍的中山陵,就是伟人孙中山的归属。

中山陵,有怎样的特征?中山陵,有怎样的气魄?巍巍乎,中山陵!中山陵,巍巍乎!二、阅读主场〔一〕学生快速自读课文1-5段,获取介绍的主要信息,画出气泡图,小组沟通,班上发言。

1段:交代中山陵的方位:“位于南京东郊中山南麓〞2、3段:交代中山陵建筑于中山南麓的缘由:⑴地理环境有巍巍气概⑴人文环境丰富⑴中山先生生前愿望4段:交代中山陵的设计方案、特点及修建经过:⑴钟形图案⑴采纳中轴对称的总平面布局、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大面积绿化⑴1926年1月—1931年10月5段:交代中山陵的具体位置。

〔二〕按“讨论.练习二〞的要求,讨论6-11段。

先找出标号①-⑩所代指的建筑物名称,在班上试作游览解说沟通。

〔三〕由〔二〕的沟通引出对说明顺序的归结。

以空间为序,由总到分展开说明。

〔四〕重点阅读2、5、9、10段,划出段中描写的句子,体会并沟通描写在说明中作用。

2段:描写山形——“山顶坡悬崖峭〞,“山腰以下渐趋平缓〞,紧接着又以“大自然图画〞作比方,呈现了林海与山的幽美景色。

这些从上到下的描写,气象宏阔,生动的衬托出中山陵的巍巍气概。

5段:采纳描写手法,从道上写到外丘岗坡坨。

道上是“浓翠蔽日〞,丘岗坡坨上是“林丛复叠,莽苍深邃〞,极力渲染了陵园庄严厉穆的气氛。

9段:呈现中山陵的建筑特征。

“方山如屏,秦淮似带〞,“城犹潜蛇,山若伏鳖〞。

变化无穷的四时景色,起到了烘云托月的效果,山河宽阔壮丽,钟山巍巍气概,陵园庄严厉穆,这正是中山陵建筑的特征。

七年级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

七年级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

七年级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中山陵的基本信息,激发学生对中山陵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建筑的尊重之情。

教学重点:1. 中山陵的基本信息。

2. 中山陵的历史背景。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了解中山陵的历史意义。

2. 如何激发学生对中山陵的兴趣。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1. 向学生介绍中山陵的基本信息,包括位置、建筑风格、占地面积等。

2. 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历史背景。

3. 引导学生思考中山陵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二章:中山陵的建筑特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历史建筑的尊重之情。

1. 中山陵的建筑特点。

2. 中山陵建筑艺术的价值。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中山陵的建筑艺术价值。

2. 如何激发学生对中山陵建筑特点的兴趣。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1. 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如牌坊、祭堂、墓室等。

2. 引导学生分析中山陵建筑风格的艺术价值,如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对称与和谐等。

3.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中山陵建筑特点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中山陵的历史背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增强学生的历史素养。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教学重点:1. 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和贡献。

2. 中山陵建设的历史背景。

1. 如何引导学生了解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和贡献。

2. 如何激发学生对中山陵历史背景的兴趣。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图片和文献资料。

教学过程:1. 向学生介绍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和主要贡献,如辛亥革命、民主思想等。

2. 通过展示图片和文献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山陵建设的历史背景。

3. 引导学生思考中山陵对于孙中山先生的意义,以及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七年级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

七年级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

七年级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2)培养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

(2)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地展示中山陵的壮观景象,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增强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敬仰之情。

二、教学重点:1. 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 中山陵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点。

三、教学难点:1. 中山陵建筑风格的理解和把握。

2. 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中山陵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

3. 合作探讨:4.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欣赏评价:学生欣赏中山陵的图片和视频,提高审美情趣。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

2. 搜集更多关于中山陵的资料,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 参观当地的历史文化景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中山陵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 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4. 比较法:引导学生将中山陵与其他文化遗址进行比较,加深对中山陵的认识。

七、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中山陵的相关课件,展示中山陵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教材:准备七年级下册的《巍巍中山陵》课文。

3. 参考资料:搜集关于中山陵的历史、建筑、艺术等方面的资料。

4.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巍巍中山陵》教案

《巍巍中山陵》教案

《巍巍中山陵》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

3、体会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

4、感受孙中山先生的伟大精神和人格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和空间顺序。

(2)品味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2、难点理解中山陵的建筑设计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孙中山先生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中山陵的视频或展示几张中山陵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巍巍中山陵》这篇课文,领略中山陵的雄伟壮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检查预习情况,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3、思考: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山陵的哪些方面?(三)精读课文,分析建筑特征和空间顺序1、分组讨论:中山陵的总体特征是什么?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中山陵的?2、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中山陵的总体特征是“巍巍”,即高大雄伟。

文章是按照由南往北的空间顺序来介绍的,依次介绍了中山陵的入口、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

3、请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中山陵各个部分建筑特征的语句,进行分析和品味。

(四)品味语言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进行圈点批注。

2、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体会。

3、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品味文中准确、生动的形容词、动词和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五)探究内涵1、思考:中山陵的建筑设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它体现了孙中山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进行适当点拨。

3、明确:中山陵的建筑设计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伟大精神,如博爱、民主、平等。

(六)拓展延伸1、介绍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巍巍中山陵_教案教学设计

巍巍中山陵_教案教学设计

巍巍中山陵_教案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巍巍中山陵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山陵这一重要的革命纪念地。

2.培养学生对先烈的敬仰之情。

3.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综合运用。

三、教学准备1.PPT2.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3.纸和笔四、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介绍中山陵的视频,让学生了解中山陵的基本情况。

2.知识讲解(15分钟)2.1中山陵的历史背景讲解中山陵的建设背景,介绍中山陵的命名由来。

2.2中山陵的基本情况介绍中山陵的位置、规模以及建筑风格等基本情况。

3.图片展示(10分钟)通过展示中山陵的图片,让学生感受中山陵的宏伟壮丽,引发学生对先烈的敬仰之情。

4.小组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位伟人,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他们的事迹,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每个伟人对他们的影响。

5.整合讨论(10分钟)要求每个小组代表分享他们选取的伟人的事迹和对他们的影响,让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并对其他小组的分享进行评价。

6.延伸活动(15分钟)将学生进行分组,要求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与他们选取的伟人相关的地点,并进行PPT展示,介绍该地点的历史背景、意义以及相关的文化传承。

7.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对中山陵的感悟和对先烈的敬仰之情的文章,并明天上交。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学生能够了解中山陵的基本情况和历史背景,通过小组活动和展示,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一些伟人的事迹和对他们的影响。

通过展示和延伸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写作作业,可以让学生对中山陵有更深的思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历史文化素养。

《巍巍中山陵》教案 3

《巍巍中山陵》教案 3

《巍巍中山陵》教案 3《巍巍中陵》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在熟悉的基础上,能从“十五字”初步掌握内容;(2)把握中陵的特征以及感受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3)学习是如何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中陵的;(4)结合有关数字说明和描写的语句,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和生动;2.过程与方法: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合作探讨的重点难点,采用自主研究和全班交流的方法,理解建筑物的特征和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的学习,加深对我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的了解,从“巍巍”的中陵中感受到他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不朽,继续培养自己对革命者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教学设想:1.重点:理清说明时采用由总到分,由外到内的顺序和是如何紧扣“巍巍”这一特征展开介绍的;2.难点:如何体现孙中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的相得益彰。

教学时数:两时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同学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一个传统的节日,你知道这个节日有哪些风俗呢?(每至此日,人们会准备一些花圈和纸钱等去坟上祭拜祖先和已逝的亲人,因此这是一个纪念先人的节日)你能用一句诗形容清明节的情景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与其他节日相比,清明是唯一一个充满哀思的节日,是一个让人心情沉重的节日。

今天恰巧是清明,就让我们怀着这种日子特有的沉重心情悼念一个人。

他既不是我们的亲人,也不是“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但是他却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深情缅怀,因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他曾带领国人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

后人为了纪念他,就为他建造了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陵墓,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说到这里,你们肯定猜出知道他是谁了吧?(孙中)对,他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他死后所埋葬的陵墓就叫做中陵,现在让我们一起跟随着一位名叫刘叙杰的作者,一起去巍巍的中陵,缅怀这位伟大的人物。

(板书题)二.浏览,初步把握内容1.《巍巍中陵》是一篇介绍陵园建筑的说明,学习说明,我们脑海中应自然浮现出说明学习的“十五字”方法,有谁能为我们回忆一下?(明对象、抓特征、理顺序、找方法、品语言)那么通过昨天的预习,你能为十五字找到相应的答案吗?明确:明对象——中陵;抓特征——巍巍(高大);理顺序——空间顺序;找方法——列数字等;品语言——准确、生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洪泽外国语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把握中山陵的特征以及感受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2、学习文章是如何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中山陵的3、结合有关数字说明和描写的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简洁和生动4、通过课文的学习,加深对我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的了解,从“巍巍”的中山陵中感受到他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不朽,继续培养自己对革命者的崇敬和缅怀之情教学重点:理清说明的顺序和文章是如何紧扣“巍巍”这一特征展开介绍的教学难点:文章如何体现孙中山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的相得益彰课前预习:1、搜集孙中山生平事迹的资料及中山陵的资料。

2、给下列字注音:山麓.莽.原嵯峨..汲.取参.错灵柩.坡陀.深邃.牌坊.琉璃..门楣.趺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二.浏览课文,初步把握内容1.《巍巍中山陵》是一篇介绍陵园建筑的说明文,学习说明文,我们脑海中应自然浮现出说明文学习的“十五字”方法,有谁能为我们回忆一下?2.过渡:从上面五个方面,我们对文章的一些基本内容有了了解,但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知道这些皮毛,让我们在作者的带领下,走进陵园深处。

三.从设计方案的择优,理解中山陵的“巍巍”1.假设一下,如果请你为孙中山先生设计陵墓,那么你在设计时会考虑哪些因素?2.当时人们在为孙中山设计陵墓时也是煞费苦心的。

提出的设计方案很多,但只有40余份入选,其中最后只有一个方案被选中,它就是吕彦直的设计方案。

请大家各自朗读课文的第4段,想想这些设计方案是怎样入选的,为什么最后只有吕彦直的方案脱颖而出?3.交流:可用原话回答,鼓励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归纳,4.课文中简单的介绍了陵园的建造情况,谁愿意为我们读一下?提问:这段文字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些列举的数字能说明什么问题的?四.从地理位置的选择,理解中山陵的“巍巍”1.孙中山为什么会葬在南京的钟山脚下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2.那么,钟山为什么能得到孙中山的青睐呢?请大家阅读文章的第二小节,看看你能找到钟山吸引孙中山之处吗?3.这篇文章是介绍钟山陵的,但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的文字介绍钟山呢?是不是偏题了?谁能为老师解答一下疑惑?五.小结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从中山陵的组成部分,理解中山陵的“巍巍”1.过渡:从中山陵的设计方案、建造过程和地理位置,我们初步感受到了中山陵“巍巍”的特征,接下来,我们就要去看一看中山陵的“庐山真面目”,看看它本身是不是真的那么“巍巍”。

2.文章正式介绍中山陵建筑群体的是哪些段落呢?(从第5~11小节)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重点。

3.请大家阅读第5和第6小节,了解一下中山陵的总体设计和总平面图。

思考三个问题:(1)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值得称道”?(2)陵园大道旁为什么栽种如此多的树木?(3)既然文章第7~11小节具体介绍了陵园的主要建筑,为什么第6小节还要总写陵园平面布局?4.除了通过总体设计和布局,衬托中山先生博大的襟怀和不朽的业绩之外,哪些地方还以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直接表现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和伟大形象呢?哪些地方可以表现中山陵“巍巍”的特征呢?三.阅读第6~11段,理清说明顺序1.刚才,我们匆匆的游览了一下中山陵,对里面的建筑有了大致的了解,今天,我们就放慢脚步,细细地欣赏一番,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山陵由南北两区组成,南区包括石牌坊和墓道;北区包括陵门、碑亭、石阶、大平台、祭堂和墓室等。

这些内容都是在哪个小节里提到的?(第六小节)那么这一节与其他小节是什么关系呢?(总分)2.请对照着课文,边阅读边完成课后的图表,并思考两个问题: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中山陵的?如果请你当中山陵的讲解员,你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这幅平面图介绍清楚吗?3.学生自主完成图表,并交流:(1)说明顺序:由外到内,由整体到局部(2)讲解:要求语言简洁,条理清楚。

四.精段赏析,体会语言特色1.知识介绍2.现在,请同学们找出文中采用生动说明的语段,读一读,想想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2)在朗读中品味描写的精彩之处(3)感受精彩描写的作用五.总结全文板书设计:教学后记:命题人审核人审批人学生姓名班级评价批阅日期序号一、下面语段中划线处有语病,请按要求修改或指出病因。

①“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四位一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新格局的局面正在我市形成。

创作和发送红色短信已蔚然成风。

②通过开展发送红色短信,我们可以③在发展文化和传承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市民的素质。

①处重复哆嗦,修改方法是:②处“短信”后面应加上“的活动”,该句的病因是③处语序不当,修改方法是:二、仿造例句写一段话,使画线句的含义更加丰富、生动、形象。

失去了皑皑白雪,收获了美丽春天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这样,如果没有失去,就不可能有收获。

失去了,收获了;失去了,收获了;很多时候,在失去的同时,收获也随即而来。

三、现代文阅读门前三五步①前三五步是他的活动范围。

他渴望着能到远一些的地方去。

可是,他用板凳走路。

②十岁的时候,一天,姐姐和她的同学要去春游。

他倚在床上,瞪大了眼睛,叨念着:“姐姐,我也想去。

”声音很低,姐姐却听见了。

四目相视,他畏怯地躲开了姐姐的眼睛,低下头,像是做了什么错事,两只手在胸前绞呀扭呀。

姐姐噙着泪,满足了他。

这是他记忆中唯一的一次“远足”。

③看着人们骑着自行车去上班,看着人们飞跑着去追那将要起动的汽车,他的心,常常被那无可奈何的凄楚浸得发酸。

偷偷地,他用力撑着板凳,想站起来,去跑、去跳,去追赶生活的节奏。

但是,能力赶不上欲望的悲哀,每一次都那么深深地刺痛着他的心。

④修鞋的摊子摆在门口,他默默地守着它。

垂着眼皮,悄悄地看着行人们的腿和脚。

腿,脚,一双,又一双,健壮,有力。

他多想也有这样的一双腿和脚呀!“哪怕只有一天,不,半天也够了。

”他想。

⑤“师傅,给钉个后跟。

”“谢谢您了,师傅。

”是啊,一开口,人家就叫“师傅”。

“要是知道了我站不起来,还会这么叫吗?”这么想着,他用围裙把双腿盖得严严实实的。

⑥呼啦啦,一群青年围了上来。

是附近工厂的工人们。

他认识他们。

每天,他用那双呆滞的眼睛,迎他们来,送他们走。

他紧张地抓住身边的板凳,要是来寻开心的,他准备干一场。

⑦“喂,师傅,我们的鞋都钉后跟。

要皮的。

”为首的坐在他面前的马扎上。

捏住板凳的手松开了,他看见的是微笑。

⑧三个小时,他做了平时一天的活。

收钱的时候,他额上挂满了汗珠儿,手都禁不住微微发抖了。

⑨最后一只鞋修好,青年们一涌而上。

所有家什,眨眼间搬进了屋里。

“干什么?你们干什么?”他张大了眼睛。

“没什么,师傅,您也该有个星期日了。

上公园,怎么样?”哦,原来如此!他又垂下眼皮:“我是个残废。

”“今天我们过团日。

”答非所问。

⑩他“登”上了万春亭。

天,地,万物,这世界可真大,真美!他觉得自己要飞起来了。

今天他又坐在这儿了,深情地望着行人们的腿和脚。

他的活动范围,还是门前的三五步。

1.结合上下文分析,下面的心理、行动描写各表现了身有残疾的“他”的什么性格特点。

(1)第⑤段的“‘要是知道了我站不起来,还会这么叫吗?’这么想着,他用围裙把双腿盖得严严实实的”。

表现了“他”的_______ 。

(2)第⑥段的“他紧张地抓住身边的板凳,要是来寻开心的,他准备干一场”。

表现了“他”的______ 。

(3)第⑧段的“三个小时,他做了平时一天的活。

收钱的时候,他额上挂满了汗珠,手都禁不住微微发抖了”。

表现了“他”的_________ 。

2.小说写了附近工厂的青年工人们和“他”之间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表现了青年工人们是从哪两个方面关心残疾人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描写姐姐是满足他的要求带“他”去春游。

青年工人是热情邀请“他”一同过团日。

从“他要去”到“要他去”,作者这样写主要是为了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小说中两个画线的句子写的都是“他”看行人的腿和脚,为什么前面是“垂着眼皮”、“悄悄地看”,后面是“深情地望”?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偷偷地,他用力撑着板凳,想站起来,去跑、去跳,去追赶生活的节奏。

”句子中接连用了三个“去”字,有什么表达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自卑(2)自尊(3)自强2.青年工人请他修鞋,邀请他参加团日活动,表现了青年工人对他生活和精神方面的关心。

3.社会关心残疾人的生活和精神,主动热情地帮助他们。

来自社会的胜似亲人的关心和帮助,将会增加他们生活的勇气和希望。

4.要点:(1)他盼望有一双健壮的脚。

(2)为自己的残疾感到痛苦(或“凄楚”“悲哀”)。

(3)他得到社会的关心、帮助。

(4)他感到幸福。

5.真切地表现了他渴望自己能够像正常人一般地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