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政治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政治《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政治《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3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个框题内容,本课是对全面两课的一个提升,同时对接下来学习第三、四单元的知识具有指导作用。
文化创新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和探索实践性。
在前面两课中,学生基本明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
而怎样进行创新是本节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识计文化创新的途径;理解文化创新过程中要认识和处理好两对基本关系: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②使学生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汇集实例,情景探究,阐述文化创新的途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热情并关注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善于学习各民族文化长处的思想意识。
3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处理好的两对关系(2)教学难点: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4、教材处理:由于教材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原则上遵循教材的原有结构,结合德化陶瓷文化开展探究,所以对教材部分探究活动进行适当地取舍与调整。
二、学法指导1、学情分析:针对高二学生普遍具有视野开阔,思维敏锐,接受性强的特点,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综合能力,而且学生生源主要来自德化,对陶瓷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借助这地源优势加深对文化创新的途径的理解。
2、学法设计:(1)小组合作学习法。
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2)讨论法:把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加以讨论交流,达到明辨是非,提高认识。
(3)赏析法。
对图片、视频进行赏析能够透过现象研究本质。
5.2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4.围绕“文化创新与当代社会”的主题,撰写一篇演讲稿,从青年学生的角度谈谈如何在学习、生活中践行文化创新,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不少于800字。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文化创新的途径”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选取一个方面(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古建筑等)进行创新设计。要求结合所学知识,体现文化创新的途径,形成一份创新设计方案,不少于500字。
2.结合现实生活,观察身边的文化创新现象,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阐述其成功之处和启示。文章结构清晰,观点明确,不少于800字。
5.根据课堂所学,绘制一份关于“文化创新途径”的思维导图,要求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涵盖本章节的主要内容。
6.分组合作,每组选择一个文化创新途径,制作一份PPT,展示该途径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要求PPT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每组不少于10页。
1.作业1、2、3、4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体现个人观点和思考。
2.作业5、6鼓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4.教师点评,总结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强调文化创新途径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化创新案例。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3.练习题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互相借鉴学习。
6.个体差异:学生在文化素养、创新能力、表达沟通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教师需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高中政治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

高中政治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
(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1)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2)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3)文化传统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探究交流】课本第53页
“孝”,至今仍被我们视为稳定家庭、凝聚民族的重要因素。
你能否根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从中看到道德继承中的文化创新?
(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2、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3、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同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探究交流】课本第55页
在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方面,这个事例对你有什么启示?
(三)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1、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3、唯有在内容和形式上努力创新才能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四、教后感
用心爱心专心。
最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五课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分析】1、立足单元与教材结构: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二框是第三、第四两课的一个延伸和升华,文化多样性要求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的继承性则要求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2、立足课时结构:《文化创新的途径》则是在第一框社会实践与文化的“决定与反作用”知识原理讲解后,进一步了文化如何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进行创新,即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最后则分析了文化创新中两种错误的倾向,归纳出我们文化创新的基本原则。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基本途径:正确处理两对基本关系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通过实例的播放,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辨别文化呈现的特色与不足(2)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范围的合作讨论,产生智慧的火花。
(3)深入、辨证地思考问题与创新的能力:结合具体生活实例,感悟生活,思考生活,初步具备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提出富有创意的方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文化与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初步具备事物不断发展,文化需要创新,人生追求进步的价值发展观和人生观。
(3)能辨证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反对文化生活中的“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教学重、难点】(1)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处理好的两对关系。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坚持的正确方向。
【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三二一”教学法(三学:学生自学,小组竞学,教师导学;两练:课上练,课下练;一小结)情景教学法【教学过程】环节一:检查课前预习情况学生展示自学成果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___________,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高中政治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文化创新的途径】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思想政治第三册《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二框的内容。
本框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一方面,针对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另一方面,针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从而清晰地告诉我们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
培养青年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仅要反对“守旧主义”,而且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学生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已具备一定归纳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能够自主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文化行为,但看问题往往比较偏激、片面,缺乏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所以,在文化创新的途径上要对他们进行指导,以免走入误区。
另外,文化不仅是人的精神砥柱和智慧之光,而且也是社会走向文明和发达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标志与源泉。
文化要涵负这样的功能和承载这样的责任,它本身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创新。
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并真正实现了创新的文化,才是有价值、有意义、有魅力的文化。
这样就促使他们对文化的创新途径探究产生浓厚的兴趣。
〖设计思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依据新课程要求,以学案为载体,以多媒体为教学辅助形式,以问题设计为主要表现形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完成确定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初步运用辩证观点说明文化的传承,文化发展中应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现代技术手段展示文字材料、视频、音乐、图片、漫画等,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运用探究式、合作法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5.2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3)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入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创新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创新现象;
(2)运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作业提交时间:请学生在下一节课前将作业提交至教师邮箱。
作业评价: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对优秀作业进行表扬和展示,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文化创新现象,提出创新性观点。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1)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际视野;
3.学会分析社会现象,运用所学知识对文化创新案例进行解读,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生活,提出具有创新性的文化发展建议。
(二)过程与方法
本章节的教学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具体过程与方法如下:
1.通过案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文化创新现象。
(4)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文化创新的过程,培养实践能力。
2.教学策略:
(1)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5.2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本节课主要讲述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通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视频片段引入,首先导出本节课的内容:喜羊羊与灰太狼除了对传统的狼羊文化加以继承和发扬之外,还有没有借鉴其他的元素?目的在于悬念激趣,学生兴趣激发,进入新课学习。
其次,通过创设情境,讲授新课,引出本文的第一个知识点:这部片子对外国动画的制作模式的成功借鉴,对我们在文化创新上有何启示就是要借鉴外国动画有益成果,学习吸收外国先进文化,也就是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紧接着讲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办?最后,通过一个案例讲述在与其他民族文化进行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本节课的最后,留下一个思考题:围绕“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一目,结合教材P55的探究活动:(1)理解“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几种错误倾向。
(2)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传统文化、外来文化。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教案【教师引导】《喜羊羊与灰太狼》讲解的是传统文化中的狼与羊的故事。
它除了对传统的狼羊文化加以继承和发扬之外,还有没有借鉴其他的元素呢?让我们跟着以下这段材料,一起来探究。
环节二:创设情境,讲授新课从《喜羊羊与灰太狼》中我们可以看见很多熟悉的情节和故事,如灰太狼一次次煞费苦心捉羊,却又一次次的遭到戏弄和失败,这和美国动画片《猫和老鼠》有几分相似;在狼与羊的斗争中,灰太狼和慢羊羊村长发明的各种高科技的产品,不禁让我们想起日本动画《哆啦A梦》里面的机器猫,从其大口袋里掏出的各种超时空机器。
【设疑过渡】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部片子对外国动画的制作模式的成功借鉴,对我们在文化创新上有何启示?【分析释疑】要借鉴外国动画有益成果,学习吸收外国先进文化,也就是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学流注意力高度集中。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5.2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5.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问题,以文化创新助力社会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注重情感教育,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我国文化创新事业贡献力量。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关注身边的文化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习惯。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文化创新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创设开放、轻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升。
1.回顾文化创新的途径,强调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醒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改进。
3.强调文化创新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文化创新现象,积极参与文化创新实践。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本节课所学的文化创新途径,观察并记录生活中至少三种文化创新现象,分析其创新点及产生的影响。要求:不少于300字,下节课分享。
3.强化师生互动,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文化创新的相关问题。
-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如:“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外来文化如何本土化?”等,激发学生的思考。
-鼓励学生提问,师生共同探讨,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高。
3.现代文化创新:分析现代科技对文化创新的影响,如网络文学、短视频、虚拟现实等新兴文化形态的诞生。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教师点拨:战狼2》的故事背景是非洲发生的暴乱,中国海军辅助撤侨。在片尾处,人们扔下枪械,主角举起国旗,穿过交战区这是利比亚撤侨的真实一幕。影片映照着当下时代潮流和中国在全球化下的新位
〈过渡语〉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那么实现文化创新我们有没有其他途径可走
1
课题
文化创新的途径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2.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3.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能力目标
1.提高归纳与分析的能力;
2.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赏析电影作品,使学生感悟文化创新必须立足社会实践;
2.激发学生学习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的热情,投身于社会实践,积源自进行文化创新。教学重点、难点
1.文化创新的途径。
2.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教学方式和手段
教学方式: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
猜一猜:2017年可以说是中国电影“逆袭好莱坞”的一年,有创新性的作品层出不穷。目前为止,哪一部电影是中国票房冠军?
问题:这部创新性的影片,给我们进行文化创新带来了怎样的启
●教师归纳,引出课题
〈过渡语〉首先我们明确本节课的课标要求和学习目标,请大家拿出导学案,将关键词标注出来,带着这些目标,走进我们今天
【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创新的途径》【创新教案】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11.教学内容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题。
本框题分为三个目。
第一目“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主要是说明文化传承于创新的关系;第二目“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主要是谈对外来文化的态度问题;第三目“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主要强调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克服“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2.学生分析本课是对前面两课的一个提升。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了文化多样性要求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的继承性则要求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无论是文化的传播还是文化的继承发展,其最终的落脚点在于文化的发展,而文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文化创新。
本课主要就是谈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对此,学生比较感兴趣,认为有实际意义。
但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把握水平还不够,缺乏框架性的认识;另外,一部分学生的活动能力、自我探究能力还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
3.设计思想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重点。
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创新的精神,更是成为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
面对现代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多渠道,课堂教学已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传授知识已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也已不再是单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对学生能力培养、智力开发的指导。
为此,针对已有的学情以及本课的实际内容,本课采取“情境——质疑”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所谓“情境——质疑”教学模式,即:创设出与教材理论相关事实情境,从感性直观的事例中设置悬念,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看书思考,讨论质疑,总结归纳出正确的答案。
其特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自觉寻求问题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2.5.2 文化创新的途径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2.5.2 文化创新的途径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具体方式2、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把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文化创新的两个基本途径:难点: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预学区: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1.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也是文化创新的_____________。
2.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3.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______________,空谈文化创新。
另一方面,体现___________,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________________的努力之中。
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1.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过的过程。
实现文化创新,需要____________。
2.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使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的过程;实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的过程。
由此可见,______________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_____________的重要基础。
3.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_______________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4.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政治《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个框题内容,本课是对全面两课的一个提升,同时对接下来学习第三、四单元的知识具有指导作用。
文化创新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和探索实践性。
在前面两课中,学生基本明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
而怎样进行创新是本节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识计文化创新的途径;理解文化创新过程中要认识和处理好两对基本关系: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
②使学生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汇集实例,情景探究,阐述文化创新的途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热情并关注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善于学习各民族文化长处的思想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处理好的两对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4、教材处理:
由于教材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原则上遵循教材的原有结构,结合德化陶瓷文化开展探究,所以对教材部分探究活动进行适当地取舍与调整。
二、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针对高二学生普遍具有视野开阔,思维敏锐,接受性强的特点,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综合能力,而且学生生源主要来自德化,对陶瓷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借助这地源优势加深对文化创新的途径的理解。
2、学法设计:
(1)小组合作学习法。
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2)讨论法:把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加以讨论交流,达到明辨是非,提高认识。
(3)赏析法。
对图片、视频进行赏析能够透过现象研究本质。
(4)实例分析法。
运用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
1、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2、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图片资料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地去解决认知发展的不平衡,启迪学生的思维,
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合作探究法。
围绕本课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关注身边实际,组织探究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探究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提纲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1)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文化创新应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五、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以德化县陶瓷文化为主线与切入点,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并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力争突出思想政治课堂的“三性”:时代性、生活性、实践性。
教学过程以“情景——质疑”的模式展开,即创设出与教材理论相关陶瓷文化事实情景,从感性直观的事例中设置悬念,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看书思考,讨论质疑,总结归纳出正确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自觉寻求问题答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程序如下:
教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启发提示——指导归纳、拓展思路
主程序:展示情景——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归纳延伸、实际运用
学生:感知情境——思考问题——讨论质疑——整理观点、举一反三
通过陶瓷博物馆七大篇章引导学生感受德化陶瓷文化:一、水土宜瓷,千年窑烟;二、宋元瓷器,崭露头角;三、明代白瓷,独树一帜;
六、教学小结与反思
1、本堂课用学生身边实际——德化陶瓷导入,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引出“文化创新”的课题。
选材典型,环节精巧,教法灵活,活动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特点。
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本堂课教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闪光点的发现者和向学生学习的学习者的“五位一体”;学生知识参与、思维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既重视学习过程又重视学习结果,既是合理使用音像资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课;也是师生互动交流,促进双方完整生命成长的课。
2、不过,要上好这堂课对学校的硬件和软件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首先,要求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
其次,要求师生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前要有真正的实践活动,收集好充分的第一手资料。
再次,上课的地点要比较先进,要有带多媒体设备的网络教室。
因为,有些文化的具体内容,光靠老师说是达不到那种身临其境的效果的,学生无法真正的得到体验和感悟,也就达不到新课改的目标。
因此,应重视硬件和软件的完善。
2019-2020年高中政治《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
一、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设计依据课程标准并参考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文化生活》第二元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二框的内容编写。
该框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一方面,针对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另一方面,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从而清晰地告诉我们文化自生发展过程。
教学内容要求培养青年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仅要反对“守旧主义”,同时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高二学生思路活跃,已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自主地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文化行,但看问题往往比较偏激、片面。
所以,在文化创新的基础上要对他们进行指导以免走入误区。
另外,文化不仅是人的精神砥柱和智慧之光,而且也是社会走向文明,发达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标志和源泉。
文化要涵负这样的功能和承载这样的责任,它本身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创新。
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并真正实现了与时俱进的文化,才是有价值、有意义、有魅力的文化。
这样就促使他们对文化的创新途径探究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设计思路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依据新课程改革要求,以社会实践为载体,以多媒体为教学辅助形式,以问题设计为主要形式,创设教学情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完成确定的教学任务。
四、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社会实践的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的途径之一;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初步运用辩证观点说明文化的传承,发展中应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在文化发展的问题上既要克服那种一味固守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倾向,又要克服那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六、教学过程
1、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师生之间的互动,是一种师生与教学资源,媒体的相互作用。
教师应当充当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含作者和指导者,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实践主体,本框教学改变了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
教师适时,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引导和归纳,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伙伴。
2、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
”教师要匠心设计教学情境和教学问题,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的。
本框运用大量的视频、图片资源,给学生充分的刺激感,是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作用。
3、本框教学目标制定得比较具体,全面,准确,能从情境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方面来确定教学要求,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