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四高效课堂教学设计:3.2.1PH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化学教案(选修四)授课班级课题:第三章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PH 的应用)课 时第一课时知识

技能

1、掌握酸碱中和滴定概念。

2、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3、熟记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用到主要仪器名称、仪器的用途。

4、掌握中和滴定实验计算的步骤和方法。过程

方法

1、通过中和反应实质、中和滴定原理的分析,体会化学家是怎样利用中和反应来设计化学定量测定方法的。

2、掌握酸碱中和滴定反应中的化学计算方法。教学目的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通过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到中和滴定方法等相互之间的联系的分析,理解化学反应在工农业、科研中的应用。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 点

中和滴定原理的认识难 点

酸碱中和滴定有在关计算课型讲授: 习题:

复习: 讨论: 其他:集体备课教案个人备课

教案

投影]展示所画的滴定曲线图:3-10

小结]接近终点(pH ≈7)时,很少量的酸和碱会引起pH 突变,酸碱反应终点附近pH 突变情况是定量测定酸或碱浓度时选择指示剂的重要依据。

五、中和滴定的原理

1、定义: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讲]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跟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所用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完全中和时的物质的量的比值,从而求得求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原理:C(B)==V(B)

V(A)C(A) 讲]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有两个:其一是要准确测定出参加中和反应的酸、碱溶液的体积,这需要选用精确度较高的实验仪器,并正确使用,其二是要准确

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这需要选用适当的酸碱指示剂,并通过颜色变化来准确判断

3、关键:(1) 准确地测定两种溶液的体积

(2) 准确地判断滴定终点

讲]中和滴定所用的实验仪器有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移液管或量筒、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等。中和滴定所用的试剂有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也称标准溶液、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也称待测溶液、适当的指示剂。在这里最为关键的就是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4、酸碱指示剂的选择

讲]酸碱恰好完全中和的时刻叫滴定终点,为准确判定滴定终点,须选用变色明显,变色范围的pH 与恰好中和时的pH 吻合的酸碱指示剂。通常是甲基橙或酚酞指示剂而不能选用石蕊试液。

投影]

中和情况

指示剂变色情况强碱滴定酸

无色—粉红色酸滴定强碱

酚酞粉红色—无色碱滴定强酸

红色—橙色强酸滴定碱甲基橙黄色—红色

讲]指示剂的用量一般是2-3滴。当指示剂刚好变色,并在半分钟内不褪色,即认为已达到滴定终点。

过]下面让我们讨论一下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操作

六、实验操作

1、滴定管的结构

投影]图3-9

讲]酸式滴定管有一玻璃活塞,因碱溶液与玻璃反应生成硅酸盐,是一种矿物胶,具有粘性,故不能把碱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而碱式滴定管有一段橡皮胶管,因此,不能装酸液,酸会腐蚀橡皮管;碱式滴定管也不能装有氧化性的溶液,氧化剂会把橡皮管氧化。

问]在使用滴定管前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检查是否漏水。

2、滴定管的使用

(1) 检漏 (2)润洗仪器。

讲]从滴定管上口倒入3~5mL 盛装的溶液,倾斜着转动滴定管,使液体湿润全

部滴定管内壁,然后用手控制活塞,将液体放入预置的烧杯中。在加入酸、碱反应液之前,洁净的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还要分别用所要盛装的酸、碱溶液润洗2-3次。

(3) 装液

讲]在滴定管下放一烧杯,调节活塞,是滴定管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使液面处于0或0以下某一位置,准确读数,并记录。

投影]图3-12

过]下面以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为例来讲述一下实验过程。

板书]3、中和滴定操作

投影]实验步聚:

讲](1)量取待测盐酸溶液20。00mL 于锥形瓶中,滴入2-3滴酚酞,振荡。(2)把锥形瓶放在碱式滴定管的下面,并在瓶子底垫一块白瓷砖,小心滴入碱液,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直到因加入一滴碱液后,溶液由元色变成红色,并在半分钟内不褪去为止,滴定结束。

(3)参考实验记录表,每隔一定体积,记录并测pH:

(4)根据实验数据,以氢氧化钠体积为横坐标,以所测的pH为纵坐标绘制中和反应曲线:

小结]中和滴定前,必须用滴定液多次润洗滴定管,以确保溶液的浓度不被剩余在滴定管中的水稀释变小;加入指示剂的量控制在2滴~3滴,以避免指示剂消耗酸或碱;临近终点时,滴液要慢,至指示剂变色“不立即”褪去或变为原色即为终点,避免过量。重视测定结果的复核。即重复实验测定2次以上,取实验平均值。根据计算公式,求出计算值。

过]当实验结束后我们又应该如何处理数据呢?

4、数据处理

讲]此题有两种方法,法一,即教材所给出的,先求出三次滴定时消耗的盐酸的中,并求出其耗用盐酸的体积的平均值。本法适用于每次所取待测液体积相同时的数据处理。方法二是分别未别求出NaOH溶液待测溶液的体积,再求平均值。本法适用于每次所取待测注的体积不同时的数据处理,若计算出的三个浓度的数据相差较大,表明实验失败,应重做。

结果偏小。但实际放出的液体体积偏大)

B、滴定完毕立即读数(V标读数偏大,结果偏大)

(2) 终点判断不当。

讲]终点判断是中和滴定的关键。以指示剂的变色,且半分钟不褪色为标准。投影]A、过早地估计终点(未完全中和,V标偏小,结果偏小)

B、用HCl滴定NaOH,以甲基橙做指标剂,溶液由黄—橙---红作为终点(HCl 过量,V标读数偏大,结果偏大)

(3)标准溶液配制不当

讲]标准液的配制或存放不当,会因在滴定中消耗标准液的体积改变而造成实验误差。此类问题采用极端假设法帮助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