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标准
茶叶等级区分标准
茶叶等级区分标准
1.茶叶等级划分标准为:根据茶叶的感官品质(外形、内质),可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等,其次也可以根据鲜叶指标进行区分,如一芽一叶、一芽两叶、一芽三叶,以及单片的含量多少来作为茶叶等级的标准。
特级:芽头比叶片长,芽长于叶(或者说芽头比叶片高),梢长不超过3厘米,一芽一叶初展大于等于70%(部分地区部分茶叶要求更高,一般要大于等于90%),一样两叶初展小于30%。
一级:芽与叶等长,一芽一叶初展大于20%,一芽两叶初展小于等于70%,二级:一芽两叶大于等于70%,一芽三叶初展小于30%。
2.看茶干整体:条索整齐,色泽匀整,无过多碎末杂质的为上;粗细不一,色差明显的为下,个体条索紧结,油润光泽,色泽自然的为上;条索粗散,暗哑无光,色泽过于鲜艳,或者特别干枯没有活力的为下。
正品的色泽自然悦目,冒牌茶会有不自然的感觉。
茶叶分等级的标准
茶叶分等级的标准
6. 品种:不同的茶叶品种也有其独特的分级标准。例如,绿茶常根据茶叶的嫩度、芽叶比 例等进行分级,红茶则根据叶底颜色、香气等进行分级。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茶叶的等级标准可能会有所差异,并且茶叶的等级标准也会随着市场 需求和消费者口味的变化而有所调整。因此,在购买茶叶时,最好参考茶叶的原产地、品牌 、口碑等综合因素,而不仅仅依赖于等级标准。
茶叶分等级的标准
茶叶的分等级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国家、地区和茶叶类型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般茶叶分 等级的常见标准:
1. 外形:茶叶的外形是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茶叶的整体形状、大小、卷曲度等都会影响 其等级。一般来说,外形整齐、均匀、紧凑的茶叶更受青睐。
2. 叶片完整度:茶叶的叶片完整度也是一个重要指标。完整、无碎片的叶片通常被认为是 高品质的茶叶。
茶叶分等级的标准
3. 颜色:茶叶的颜色也会影响其等级。一般来说,颜色鲜艳、均匀的茶叶被认为是高品质 的。
4. 香气:茶叶的香气是评判茶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香气浓郁、持久的茶叶通常被认为 是高品质的。
5. 叶底:叶底是指泡好的茶叶在杯底的表现。一般来说,叶底嫩绿、均匀、
茶叶的安全标准
茶叶的安全标准茶叶是一种广受欢迎的饮品,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保健功能。
然而,随着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茶叶在种植、加工和销售过程中可能受到各种污染和有害物质的侵害,从而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制定茶叶的安全标准至关重要。
1.农药残留物茶叶中的农药残留物是指茶叶在种植过程中使用农药后,在茶叶中留下的有毒物质。
为了确保茶叶的安全性,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农药残留物标准。
在茶叶中,常见的农药残留物包括有机磷、有机氯、氨基甲酸酯类等。
按照我国国家标准GB2763-2019的规定,茶叶中的农药残留物不得超过以下限量:有机磷:不得超过0.5mg∕kg有机氯:不得超过0.2mg∕kg氨基甲酸酯类:不得超过0.2mg∕kg2.重金属重金属是指比重较大的金属元素,如铅、汞、镉等。
茶叶中的重金属可能来自于土壤、水源、农药等环境因素。
长期饮用含有重金属的茶叶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按照我国国家标准GB2762-2017的规定,茶叶中的重金属限量如下:铅:不得超过2mg∕kg汞:不得超过0.2mg∕kg镉:不得超过O.3mg∕kg茶叶中的微生物可能来自于种植、加工和储存等环节。
一些致病微生物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可能通过饮茶进入人体,导致食物中毒、腹泻等疾病。
因此,茶叶的微生物安全性也需要严格控制。
按照我国国家标准GB29921-2013的规定,茶叶中致病微生物的限量如下:沙门氏菌:不得检出大肠杆菌:不得检出4.食品添加剂为了改善茶叶的口感、色泽和香气等品质,一些食品添加剂如色素、香精、防腐剂等可能会被添加到茶叶中。
然而,长期饮用含有过量食品添加剂的茶叶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茶叶中的食品添加剂也应当严格控制。
按照我国国家标准GB2760-2014的规定,茶叶中的食品添加剂限量如下:合成色素:不得添加防腐剂:不得添加甜味剂:不得添加香精:不得添加(天然香精除外)5.营养成份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等。
茶叶的合格标准
茶叶的合格标准
喝了那么多茶,相信很多朋友是不知道茶叶标准有哪些的,其实在中国也有这么一套关于茶叶的强制性标准,歪好小编今天来简单科普一下,顺便带大家见识下那些奇葩的农药成分名称。
一、茶叶产品国家标准
1、紧压茶:花砖、茯砖、米砖、青砖、康砖、金尖、沱茶、紧茶。
2、红碎茶:叶、碎、片、末四个类型
3、绿茶:产品标准1个,适用于炒青、烘青、晒青毛茶及精致茶产品。
4、花茶级型坯:产品标准1个,烘青毛茶经过精致分级的窨制花茶用的茶坯。
二、茶叶“强制性标准”有哪些?
茶叶卫生标准
1、感官指标:具有该茶类正常的商品外形及固有的色、香、味,不得混有异种植物叶,不含有非茶类物质,无异味、异臭、霉变。
2、理化指标:铅≤2mg/kg(紧压茶为3),铜≤60mg/kg,六六六≤0.2mg/kg(紧压茶为0.4),滴滴涕≤0.2mg/kg。
茶叶卫生指标
1、茶叶污染物限量:铅≤5mg/kg,稀土≤2mg/kg。
2、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六六六≤0.2mg/kg,滴滴涕≤0.2mg/kg,氯菊酯≤20mg/kg,氯氰菊酯≤20mg/kg,氟氰戊菊酯≤20mg/kg,溴氰菊酯≤10mg/kg,顺式氰戊菊酯≤2mg/kg,乙酰甲胺磷≤0.1mg/kg,杀螟硫磷≤0.5mg/kg。
茶叶国家强制标准的内容
茶叶国家强制标准的内容茶叶国家强制标准是指由国家制定并强制执行的茶叶相关标准,旨在规范茶叶产业发展、保障茶叶质量和安全。
下面是茶叶国家强制标准的内容和相关参考内容:1. 茶叶质量标准:- 外观标准:要求茶叶外观整齐、条索紧结、色泽艳丽、叶片柔软有光泽等。
- 干燥度:要求茶叶的含水率符合标准,不得超过一定限度。
- 茶叶香气:规定茶叶的香气应清香持久,不得有异味或杂味。
- 茶叶口感:茶叶的口感应鲜爽、回甘、醇厚等。
- 茶汤色泽:要求茶汤色泽鲜亮透明,不得有混浊或异常色泽。
2. 茶叶安全标准:- 农药残留限量:限制茶叶中农药残留含量,保证茶叶的安全性。
- 重金属含量:规定茶叶中重金属的含量不得超过一定限度,以免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 铅超标:规定茶叶中铅含量的限度,避免铅超标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 黄曲霉毒素:茶叶中黄曲霉毒素的限量要求,以防止黄曲霉素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 茶叶包装标准:- 包装材料:要求茶叶包装应使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材料,以确保茶叶的品质和安全。
- 标签标识:要求包装上应有清晰明了的茶叶品名、生产日期、产地、净含量等标识,方便消费者了解相关信息。
- 批次编号:茶叶包装上应有批次编号,方便追溯茶叶的产地、生产过程等信息。
4. 茶叶生产标准:- 采摘标准:规定采摘茶叶的时机、茶叶叶龄、采摘方式等,确保茶叶的品质。
- 加工工艺:茶叶加工应符合一定的制作工艺,以确保茶叶的色、香、味和形态。
- 生产环境:要求茶叶生产环境符合卫生标准,避免污染茶叶。
5. 茶叶质量检测标准:- 检测方法:制定茶叶质量检测的方法和程序,确保茶叶质量检测准确可靠。
- 检测项目:规定茶叶质量检测的项目,如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
- 检测限量:茶叶质量检测的限量要求,以保证茶叶质量和安全。
茶叶国家强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茶叶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统一茶叶市场规则,提高茶叶质量,保障茶叶消费者的权益,促进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茶叶产品执行标准
茶叶产品执行标准为了确保我国的茶叶产品质量,调控茶叶产品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自然形成了一系列的茶叶产品执行标准。
以下是对其中几个常见的执行标准的介绍:1、GB/T 17401.1-2019 茶叶第1部分:一般要求该标准规定了茶叶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以及茶叶的要求和质量指标。
其中规定了茶叶的基本构成、外观特征、气味和香气、干燥后含水量、色泽、滋味、滋味特征、振动性或脆性等,以及茶叶的杂质、质量偏差等指标。
通过这些指标的要求,确保茶叶产品的品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GB/T 18766-2017 茶叶饮用茶分类与定级该标准主要是对我国茶叶的饮用茶分类和等级方法进行了规范。
主要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和白茶五个大类,按照茶叶的内在品质和外在特征,分为不同的等级。
该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茶叶的分类和统一等级,增强茶叶产品的供需协调,以及保障消费者的消费选择权。
该标准主要是为了检测茶叶对人体生理作用的影响,以定量的方法说明茶叶对人体的保健作用。
该标准涉及了茶叶的抗氧化、保护心脏、降低血脂、抗癌、抗菌、降低血压等多方面的保健功效。
这些保健功效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实验数据得到证明和评定,为茶叶的食品安全提供了确凿的科学依据。
该标准规定了茶叶中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精确识别和测量茶叶中水分的含量。
水分是茶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茶叶中的高含水量不仅会影响茶叶的品质,还可能导致茶叶发霉或者腐烂。
该标准通过精准而可靠的测定方法,确保茶叶产品合格率,并保证了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
总之,茶叶产品执行标准的制定是为了确保茶叶质量、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促进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市场规范。
各种执行标准在茶叶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茶叶产业的规范化和品牌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茶叶选购标准
茶叶选购标准
茶叶的选购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条索:条索紧细、圆直、匀齐、身骨重实的茶叶为好,粗松、弯曲、短碎、松散的茶叶为差。
2. 嫩度:主要看芽头多少、叶质老嫩和条索的光润度。
一般红茶以芽头多、有峰苗、叶质细嫩为好;绿茶的炒青以峰苗多、叶质细嫩、身骨重实为好;烘青则以芽毫多、叶质细嫩为好。
3. 色泽:红茶以乌润为好,绿茶以嫩绿、光润为好。
4. 净度:主要看茶叶中是否含梗、碎末或其他非茶类的夹杂物,以无梗、碎末和其他夹杂物的为好。
5. 汤色:一般要求是清澈明亮,无混杂的为好。
红茶以红艳明亮为优,绿茶以嫩绿色为上品。
6. 香气:质量好的茶叶一般都香味纯正,沁人心脾。
若茶叶香味淡薄或根本无香味,甚至有异味,则不是好茶叶。
7. 滋味:茶叶的滋味是通过人的味觉器官来区别的。
一般要求是苦、涩、甜、鲜、酸等滋味浓弱程度适中,醇和而不淡薄,入口后有回甘。
在选购茶叶时,可以综合考虑以上几个方面,选购到符合自己口味和需求的茶叶。
六大茶类投茶量的标准
六大茶类是指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投茶量是指泡茶时使用的茶叶的 量,不同茶类的投茶量会有所差异。以下是一般的茶叶投茶量的标准:
1. 绿茶:一般来说,每杯使用2克至3克的绿茶叶。如果是用玻璃杯泡茶,则可适量增加 茶叶的用量,以增加茶汤的浓度。
2. 白茶:每杯使用3克至4克的白茶叶。白茶的叶子较大,所以相对于其他茶类需要稍微 多一些的茶叶量。
六大茶类投茶量的标准
3. 黄茶:每杯使用3克至4克的黄茶叶。黄茶的叶子较大,所以相对于其他茶类需要稍微 多一些的茶叶量。
4. 乌龙茶:每杯使用3克至5克的乌龙茶叶。乌龙茶的叶子较大,但茶汤的浓度可以根据 个人口味和喜好进行调节。
5. 红茶:每杯使用2克至3克的红茶叶。红茶的茶叶较细,所以相对于其量的标准
6. 黑茶:每杯使用3克至5克的黑茶叶。黑茶的茶叶较大,所以相对于其他茶类需要稍微 多一些的茶叶量。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茶叶投茶量只是一般的标准,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喜好 进行调整。同时,茶叶的质量和新鲜度也会影响茶汤的浓度和口感,所以在投茶量上也可以 根据具体的茶叶品质和个人喜好进行适当的调整。
我国茶叶标准的分类
我国茶叶标准的分类茶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标准的分类对于规范茶叶市场、提高茶叶质量、保护消费者权益以及弘扬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我国茶叶标准的分类,涵盖了茶叶品种、产地、生产技术、质量等级、包装标识、安全卫生、检验方法和流通规范等方面。
一、茶叶品种根据茶叶的植物学分类和制茶工艺特点,我国茶叶标准将茶叶品种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类。
每种茶叶品种都有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品质特征。
二、茶叶产地茶叶产地标准主要规定了茶叶的地理来源和产地环境。
通过明确茶叶产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以确保茶叶的独特品质和风味。
同时,产地标准也有助于保护地方特色茶产业和茶文化。
三、茶叶生产技术茶叶生产技术标准规定了茶叶生产的整个过程,包括种植、施肥、采摘、初制和精制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通过规范生产技术,可以提高茶叶品质,降低农药残留和其他有害物质含量,确保茶叶的安全卫生。
四、茶叶质量等级茶叶质量等级标准是根据茶叶的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等因素,将茶叶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不同等级的茶叶具有不同的品质特征和价格水平,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和口味。
五、茶叶包装标识茶叶包装标识标准规定了茶叶包装的基本要求和标识内容。
包装应能保护茶叶品质,防止污染和异味侵入,且符合环保要求。
标识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规格、产地、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信息,方便消费者了解产品信息和使用说明。
六、茶叶安全卫生茶叶安全卫生标准规定了茶叶中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和其他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以确保茶叶的安全性和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此外,卫生标准还对茶叶生产过程中的清洁卫生和防止交叉污染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七、茶叶检验方法茶叶检验方法标准规定了茶叶品质、安全卫生等指标的检测方法和操作规程。
这些方法应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检验方法标准还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更新和完善。
八、茶叶流通规范茶叶流通规范标准规定了茶叶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流通过程中的操作要求和管理制度。
茶叶品质要求范文
茶叶品质要求范文
中国茶叶品质要求
中国的茶叶品质要求十分严格,所有茶叶都必须经过全面的检测才能保证品质。
以下是专门针对不同茶叶类型实行的品质检测标准:
一、新鲜茶叶
1、外观:新鲜茶叶外观应该完整、漂亮、干净,芽头绿润,叶色应念,叶毫不褪色。
2、气味:新鲜茶叶应有清香,不得有异味。
3、叶型:新鲜茶叶应尽量保持其原有的叶型,不得有变形的现象。
4、质地:新鲜茶叶应具有柔软的质地,而不是硬而破裂的。
二、叶茶
1、外观:叶茶应是完整的、整齐的,没有明显的破损现象。
茶叶的色泽应在进行发酵过程中保持均匀,不得有灰色的叶子出现。
2、气味:叶茶应是柔和清香的,不得有异味。
3、质地:叶茶应保持较软的质地,不得出现完全硬碎的现象。
三、花茶
1、外观:花茶应保持花朵的完整性,花朵具有足够的色泽,没有出现枯萎或变褐的现象。
2、气味:花茶应有清香,不得有异味。
3、质地:花茶应尽量保持其自然质地,不得出现硬而掉落的情况。
四、普洱茶
1、外观:普洱茶外观应是完整的,叶色应该黑色明亮、叶质柔软、没有任何破损的现象。
2、气味:普洱茶应有淡淡的香气。
茶叶品质等级标准
茶叶品质等级标准茶叶等级划分标准茶叶等级划分标准为茶叶的感官品质(外形、内质),可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等,其次也可以按照鲜叶指标进行区分,如一芽一叶、一芽两叶、一芽三叶,以及单片的含量多少来作为茶叶等级的标准。
茶叶的质量等级标准茶叶的质量等级标准大宗绿茶的分级标准一级:一芽两叶一芽两叶占比50%以上,一芽三叶占比不超过30%,其它不超过20%二级:一芽两叶及一芽三叶初展一芽两叶占比20%左右,一芽三叶占比50%左右,其它不超过30%三级:一芽三叶一芽三叶初展15%左右,一芽二、三叶40%左右,其它不超过45%。
名优茶等级区分特级(精品)芽头比叶片长,芽长于叶(或者说芽头比叶片高),梢长不超过3厘米,一芽一叶初展大于等于70%(部分地区部分茶叶要求更高,一般要大于等于90%),一样两叶初展小于30%一级芽与叶等长,一芽一叶初展大于20%,一芽两叶初展小于等于70% 二级一芽两叶大于等于70%,一芽三叶初展小于30%。
茶叶国标等级茶叶的等级是根据国家标准《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对茶叶的条索外形、色泽、整碎、净度、内质、香气、滋味醇厚度、汤色、叶底来分类。
特级:紧细、匀整、显毫、匀净、陈香浓郁、浓醇、红浓明亮、褐红细嫩;一级:紧结肥嫩、匀整、较显毫、匀净、浓纯、浓醇、红浓明亮、褐红肥嫩;二级:紧结较肥嫩、匀整、条匀较显毫匀净、浓纯浓醇、红浓、褐红柔嫩;三级:条索紧结、匀整、尚显毫、匀净、浓纯、醇厚、红浓褐红尚亮。
茶叶产品等级质量茶叶也一样,茶叶分为九等,最高等级的茶叶就是一级等茶,如果自己喝当然等高些的好,一级茶在市场一般买不到,就找店子里等级高的买。
茶叶质量等级有好多等级,特级一级二级等等茶叶质量等级一级茶叶的级别划分:宫廷/特级/1级/2级/3级....9级,有的还有10级特级:紧细、匀整、显毫、匀净、陈香浓郁、浓醇、红浓明亮、褐红细嫩;一级紧结肥嫩、匀整、较显毫、匀净、浓纯、浓醇、红浓明亮、褐红肥嫩;二级紧结较肥嫩、匀整、条匀较显毫匀净、浓纯浓醇、红浓、褐红柔嫩;三级条索紧结、匀整、尚显毫、匀净、浓纯、醇厚、红浓褐红尚亮;四级肥壮紧结、匀整、尚显毫、有嫩梗、浓纯、醇厚、红浓、褐红欠匀;五级条索紧实匀整、略显毫、匀净、纯正、醇和、深红、褐红欠匀;六级壮实、尚匀整、褐红、匀净、纯和醇和、深红、褐红欠匀;七级肥壮紧实、尚匀整、褐红、匀净、纯和醇和、深红、褐红欠匀;八级粗壮、尚匀整、褐红、匀净、纯和、醇和、深红、褐红欠匀、九级粗大尚紧实、尚匀整、褐红、有梗、纯和、平和、深红、褐红欠匀;十级粗大稍松、欠匀整、褐红稍花、有梗。
评判茶叶的四个标准
评判茶叶的四个标准
评判茶叶的四个标准是外形、香气、汤色和滋味。
外形是指茶叶的形状、色泽和大小等。
好的茶叶外形应整齐、匀齐,色泽鲜亮,大小均匀一致。
香气是指茶叶散发出的香味,应具有清香、浓郁、持久的特点。
好的茶叶香气独特而不杂,让人闻后心生舒畅之感。
汤色是指冲泡后茶叶所形成的液体颜色,好的茶叶汤色清澈明亮,色泽鲜翠。
最后是滋味,即冲泡后茶叶所带来的口感和味道。
好的茶叶滋味回甘,口感饱满,苦中有甘,涩中有韵,余味悠长。
综合这四个标准,可以帮助我们评判一款茶叶的品质好坏。
茶叶的品质与自然环境、采摘和加工等因素密不可分,因此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好茶要持续尝试和体验。
第 1 页共 1 页。
辨别好茶叶的五大标准---不看后悔
辨别好茶叶的五大标准---不看后悔好茶叶主要从五个方面来看,即嫩度、条索、色泽、整碎和净度。
1.好茶叶的嫩度嫩度是决定品质的基本因素,所谓“干看外形,湿看叶底”,就是指嫩度。
一般好茶叶的嫩度,容易符合该茶类的外形要求(如龙井茶之“光、扁、平、直”)。
此外,好茶叶的锋苗好,白毫显露,表示嫩度好,做工也好。
如果原料嫩度差,做工再好,茶条也无锋苗和白毫。
但是不能仅从茸毛多少来判别嫩度,因各种茶的具体要求不一样,如极好的狮峰龙井是体表无茸毛的。
再者,茸毛容易假冒,人工做上去的很多。
芽叶嫩度以多茸毛做判断依据,只适合于毛峰、毛尖、银针等“茸毛类”茶。
这里需要提到的是,最嫩的鲜叶,也得一芽一叶初展,片面采摘芽心的做法是不恰当的。
因为芽心是生长不完善的部分,内含成份不全面,特别是叶绿素含量很低。
所以不应单纯为了追求嫩度而只用芽心制茶。
2.好茶叶的条索条索是各类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规格,如炒青条形、珠茶圆形、龙井扁形、红碎茶颗粒形等等。
一般长条形的好茶叶,看松紧、弯直、壮瘦、圆扁、轻重;圆形的好茶叶看颗粒的松紧、匀正、轻重、空实;扁形的好茶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规格。
一般来说,好茶叶的条索紧、身骨重、圆(扁形茶除外)而挺直,说明原料嫩,做工好,品质优;如果好茶叶的外形松、扁(扁形茶除外)、碎,并有烟、焦味,说明原料老,做工差,品质劣。
以杭州地区绿茶条索标准为例: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细紧有锋苗紧细尚有锋苗尚紧实尚紧稍松粗松。
可见,以紧、实、有锋苗为上。
3.好茶叶的色泽茶叶色泽与原料嫩度、加工技术有密切关系。
各种茶均有一定的色泽要求,如红茶乌黑油润、绿茶翠绿、乌龙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
但是无论何种茶类,好茶叶的均要求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润鲜活,如果好茶叶的色泽不一,深浅不同,暗而无光,说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质劣。
好茶叶的色泽还和茶树的产地以及季节有很大关系。
如高山绿茶,色泽绿而略带黄,鲜活明亮;低山茶或平地茶色泽深绿有光。
判断茶叶品质的五个标准
判断茶叶品质的五个标准1.⽣津的速度。
⽣津是很容易的,很多原因可以令⼈⽣津。
所以,过份注意⽣津的感觉反⽽会1.⽣津的速度。
混淆。
从茶汤⼊⼝到⾆⾯散发感出现的时间,为⽣津的速度。
同样品种者,速度越快,则越优。
2.回⽢的彻底程度。
真正优质的茶,从回⽢⼀开始,苦涩就彻底结束,没有⾆⾯附着感,整个⼝腔有种很甜润的感觉。
3.⾹⽓的融合度。
闻起来和喝下去后的⾹⽓程度⽐例,优质新普洱茶的⾹⽓是喝下去后再从喉3.⾹⽓的融合度。
咙⾥⾯出来,持续时间长久,很清悠。
不能喝完茶后有不适或不悦之感。
4.喉感的深度和持久度。
喉感很深的茶,喝起来会有⼝腔感觉没有喉部感觉强烈的体验,且喉4.喉感的深度和持久度咙深处的触感会有⼀段时间的持续。
5.喉韵清雅悠长。
喉韵是指:在喉部的⽢化开之后,形成的⽢甜⽣津及⾹韵四溢的舒爽感受,5.喉韵清雅悠长。
也是品茗的⼀⼤关键。
⽆底韵者则失于粗鄙。
韵者,以舒爽⾼洁、持久稳定为上。
喉韵愈是悠长,则茶性愈是稳定。
茶性愈稳定者,其收藏价值亦愈⾼。
有⼏个经常误区必须需要注意:第⼀:把回⽢当甜。
甜是⼊⼝即甜的感觉,也只有内质丰富的好茶,才能⼊⼝就能感受得到。
能够回⽢者,则多矣!丝毫不⾜为贵。
第⼆:把苦涩理解为霸⽓。
时常听闻有茶友说不苦不涩的茶,便没有霸⽓、没有转化提升的空间。
事实上,好的⽣普洱苦、涩味迅速被⼝腔感受到,⼜迅速地消退,转成甜味。
反观劣茶,则苦、涩味则消退很慢,乃⾄历久不退,令⼈极其难受。
第三:另外购茶有不少讲究。
⾸先应确定欲购什么茶类的好茶叶及其等级或价格。
对于初学者,可以对照下列⼏条,较简单地选购茶叶。
⼀是茶叶的轻重,⼀般地说嫩度好的茶,品质较好,分量较重。
⼆是看茶叶是否均匀,包括⾊泽是否均匀、⼤⼩是否均匀,⾊泽不均、⼤⼩不均的茶是经掺和的;三是看⼲燥程度,这关系到茶叶是否受潮变质和⽇后如何保存的问题。
如⽤⼿⼀捏即成粉末状的是未受潮的,⽤⼿⼀捏成⽚状或条索绵软者,说明已经受潮,容易变质,不宜选购。
茶叶国家执行标准一览表
以下是我国茶叶的国家执行标准一览表:茶树种苗GB1 1767-2003国家已发布实施。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GB/T 14487 -2017国家已发布实施。
茶叶标准样品制备技术条件GB/T18 795-2012国家已发布实施。
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GB/T1 8797-2012国家修改采用MODISO 8589:2007已发布实施。
良好农业规范第12部分:茶叶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GB/T 2 0014.12-2008国家已发布实施。
茶叶生产技术规范GB/Z 26 576-2011国家已发布实施。
茶叶分类GB/T 30766-2014国家已发布实施。
茶鲜叶处理要求GB/T 31748-2015国家已发布实施。
茶叶加工良好规范GB/T32744-2016国家已发布实施。
茶叶化学分类方法GB/T 35825-2018国家已发布实施。
茶叶检验等级标准
不同的茶叶等级分类办法也是不同的,茶叶的等级是根据国
家标准《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对茶叶的条索外形、色泽、整碎、净度、内质、香气、滋味醇厚度、汤色、叶底来分类。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茶叶的等级划分。
茶叶的等级划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特级、1级、2级、3级....9级,特级:紧细、匀整、显毫、匀净、陈香浓郁、浓醇、红浓明亮、褐红细嫩;
1、一级:紧结肥嫩、匀整、较显毫、匀净、浓纯、浓醇、红浓明亮、褐红肥嫩;
2、二级:紧结较肥嫩、匀整、条匀较显毫匀净、浓纯浓醇、红浓、褐红柔嫩;
3、三级:条索紧结、匀整、尚显毫、匀净、浓纯、醇厚、红浓褐红尚亮;
4、四级:肥壮紧结、匀整、尚显毫、有嫩梗、浓纯、醇厚、红浓、褐红欠匀;
5、五级:条索紧实匀整、略显毫、匀净、纯正、醇和、深红、褐红欠匀;
6、六级:壮实、尚匀整、褐红、匀净、纯和醇和、深红、褐红欠匀;
7、七级:肥壮紧实、尚匀整、褐红、匀净、纯和醇和、深红、褐红欠匀;
8、八级:粗壮、尚匀整、褐红、匀净、纯和、醇和、深红、褐红欠匀、九级粗大尚紧实、尚匀整、褐红、有梗、纯和、平和、深红、褐红欠匀;
9、九级:粗大稍松、欠匀整、褐红稍花、有梗。
10、通常来讲,嫩度越好、含芽量越高的茶叶定级越高。
六大茶类投茶量的标准
六大茶类投茶量的标准
茶叶的投茶量是决定茶汤口感和浓淡的重要因素,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投茶量标准。
下面是六大茶类的投茶量标准:
1. 红茶:红茶一般每杯茶叶量为3-5克,使用200毫升的水冲泡。
2. 绿茶:绿茶的投茶量相对较少,一般为2-3克,使用200毫升的水冲泡。
3. 黄茶:黄茶的投茶量与绿茶相似,一般为2-3克,使用200毫升的水冲泡。
4. 白茶:白茶也是一种轻淡的茶类,投茶量一般为2-3克,使用200毫升的水冲泡。
5. 乌龙茶:乌龙茶的投茶量相对较多,一般为5-7克,使用200毫升的水冲泡。
6. 普洱茶:普洱茶的投茶量较多,一般为5-10克,使用200毫升的水冲泡。
投茶量可以根据个人口感喜好进行调整,但以上的标准茶量适用于一般的冲泡方式。
茶叶的质量和水质也会对投茶量产生影响,所以建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茶叶 执行标准
茶叶执行标准本标准旨在规定茶叶的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及质量等级划分等方面的执行标准。
1.品种选择茶叶的品种选择应考虑适应地方气候、土壤和环境等因素,选择品质优良、产量稳定、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
同时,应注重品种的多样性,避免单一品种的过度种植。
2.采摘标准茶叶的采摘应遵循适时、适度、优质的原则,根据茶叶生长情况和采摘标准,制定合理的采摘计划。
茶叶采摘标准包括采摘时间、采摘方式、采摘标准等。
3.加工工艺茶叶的加工工艺应注重保持茶叶原有的色泽、香味和营养成分,同时符合食品安全卫生要求。
加工工艺包括杀青、揉捻、发酵、干燥等环节,不同品种的茶叶加工工艺可能会有所不同。
4.包装标识茶叶的包装应符合食品安全卫生要求,采用环保材料,保证密封性、防潮性、防虫性和耐久性。
茶叶标识应包括产品名称、生产厂家、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级等内容。
5.质量等级划分茶叶的质量等级划分应考虑茶叶的品种、产地、采摘时间、加工工艺等因素,根据茶叶的综合品质指标进行评估。
质量等级划分包括特级、一级、二级等不同级别。
6.储存运输要求茶叶的储存运输应保持干燥、通风、阴凉、防潮等条件,避免受到污染和变质。
同时,应采用符合食品安全的包装材料,确保运输过程中茶叶不受污染。
7.食品安全卫生管理茶叶的生产过程应遵守食品安全卫生法规,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条件和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加强员工食品安全卫生知识的培训和宣传。
8.生产记录与档案管理茶叶的生产过程应建立生产记录和档案管理系统,记录包括种植、采摘、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等环节的信息。
这些记录应保存两年以上,以便追踪溯源和质量控制。
同时,应定期对档案进行整理和归档,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目录国家标准(110项)GB 2762-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7718-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 8302-2013 茶取样GB/T 8303-2013 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GB/T 8304-2013 茶水分测定GB/T 8305-2013 茶水浸出物测定GB/T 8306-2013 茶总灰分测定GB/T 8307-2013 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GB/T 8308-2013 茶酸不溶性灰分测定GB/T 8309-2013 茶水溶性灰分碱度测定GB/T 8310-2013 茶粗纤维测定GB/T 8311-2013 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GB/T 8312-2013 茶咖啡碱测定GB/T 8313-2008 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GB/T 8314-2013 茶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GB/T 9833.1-2013 紧压茶第1部分:花砖茶GB/T 9833.2-2013 紧压茶第2部分:黑砖茶GB/T 9833.3-2013 紧压茶第3部分:茯砖茶GB/T 9833.4-2013 紧压茶第4部分:康砖茶GB/T 9833.5-2013 紧压茶第5部分:沱茶GB/T 9833.6-2013 紧压茶第6部分:紧茶GB/T 9833.7-2013 紧压茶第7部分:金尖茶GB/T 9833.8-2013 紧压茶第8部分:米砖茶GB/T 9833.9-2013 紧压茶第9部分:青砖茶GB 11767- 2003 茶树种苗GB/T 13738.1-2017 红茶第1部分:红碎茶GB/T 13738.2-2017 红茶第2部分:工夫红茶GB/T 13738.3-2012 红茶第3部分:小种红茶GB/T 14456.1-2017 绿茶第1部分:基本要求GB/T 14456.2-2008 绿茶第2部分:大叶种绿茶GB/T 14456.3-2016 绿茶第3部分:中小叶种绿茶GB/T 14456.4-2016 绿茶第4部分:珠茶GB/T 14456.5-2016 绿茶第5部分:眉茶GB/T 14456.6-2016 绿茶第6部分:蒸青茶GB/T 14487-2017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GB/T 18526.1-2001 速溶茶辐照杀菌工艺GB/T 18625-2002 茶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量的简易检验方法酶抑制法GB/T 18650-2008 地理标志产品龙井茶GB/T 18665-2008 地理标志产品蒙山茶GB/T 18745-2006 地理标志产品武夷岩茶GB/T 18795-2012 茶叶标准样品制备技术条件GB/T 18797-2012 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GB/T 18798.1-2017 固态速溶茶第1部分:取样GB/T 18798.2-2008 固态速溶茶第2部分:总灰分测定GB/T 18798.3-2008 固态速溶茶第3部分:水分测定GB/T 18798.4-2013 固态速溶茶第4部分:规格GB/T 18798.5-2013 固态速溶茶第5部分:自由流动和紧密堆积密度测定GB/T 18957-2008 地理标志产品洞庭(山)碧螺春茶GB 19296-2003 茶饮料卫生标准GB/T 19460-2008 地理标志产品黄山毛峰茶GB/T 19598-2006 地理标志产品安溪铁观音GB/T 19691-2008 地理标志产品狗牯脑茶GB/T 19698-2008 地理标志产品太平猴魁茶GB 19965-2005 砖茶含氟量GB/T 20014.12-2008 良好农业规范第12部分:茶叶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GB/T 20354-2006 地理标志产品安吉白茶GB/T 20360-2006 地理标志产品乌牛早茶GB/T 20605-2006 地理标志产品雨花茶GB/T 21003-2007 地理标志产品庐山云雾茶GB/Z 21722-2008 出口茶叶质量安全控制规范GB/T 21726-2008 黄茶GB/T 21727-2008 固态速溶茶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GB/T 21728-2008 砖茶含氟量的检测方法GB/T 21729-2008 茶叶中硒含量的检测方法GB/T 21733-2008 茶饮料GB/T 21824-2008 地理标志产品永春佛手GB/T 22109-2008 地理标志产品政和白茶GB/T 22111-2008 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GB/T 24710-2009 地理标志产品坦洋工夫GB/T 26530-2011 地理标志产品崂山绿茶GB/T 22291-2017 白茶GB/T 22292-2017 茉莉花茶GB/T 22737-2008 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茶GB/T 23193-2017 茶叶中茶氨酸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23204-2008 茶叶中519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T 23205-2008 茶叶中448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 23376-2009 茶叶中农药多残留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T 23379-2009水果、蔬菜及茶叶中吡虫啉残留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23776-2009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GB/T 24614-2009 紧压茶原料要求GB/T 24615-2009 紧压茶生产加工技术规范GB/T 24690-2009 袋泡茶GB/T 30357.1-2013 乌龙茶第1部分:基本要求GB/T 30357.2-2013 乌龙茶第2部分:铁观音GB/T 30357.3-2015 乌龙茶第3部分:黄金桂GB/T 30357.4-2015 乌龙茶第4部分:水仙GB/T 30357.5-2015 乌龙茶第5部分:肉桂GB/T 30357.6-2017 乌龙茶第6部分:单丛GB?T 30357.7-2017 乌龙茶第7部分:佛手GB/T 30375-2013 茶叶贮存GB/T 30376-2013 茶叶中铁、锰、铜、锌、镍、磷、硫、钾、钙、镁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GB/T 30377-2013 紧压茶茶树种植良好规范GB/T 30378-2013 紧压茶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B/T 30483-2013 茶叶中茶黄素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30766-2014 茶叶分类GB/T 31740.1-2015 茶制品第1部分:固态速溶茶GB/T 31740.2-2015 茶制品第2部分:茶多酚GB/T 31740.3-2015 茶制品第3部分:茶黄素GB/T 31748-2015 茶鲜叶处理要求GB/T 31751-2015 紧压白茶GB/T 32719.1-2016 黑茶第1部分:基本要求GB/T 32719.2-2016 黑茶第2部分:花卷茶GB/T 32719.3-2016 黑茶第3部分:湘尖茶GB/T 32719.4-2016 黑茶第4部分:六堡茶GB/T 32742-2016 眉茶生产加工技术规范GB/T 32743-2016 白茶加工技术规范‘GB/T 32744-2016 茶叶加工良好规范GB/T 34778-2017 抹茶GB/T 34779-2017 茉莉花茶加工技术规范供销合作行业标准(17项)GH/T 1070-2011 茶叶包装通则GH/T 1071-2011 茶叶贮存通则GH/T 1076-2011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GH/T 1077-2011 茶叶加工技术规程GH/T 1090-2014 富硒茶GH/T 1091-2014 代用茶GH/T 1115-2015 西湖龙井茶GH/T 1116-2015 九曲红梅茶GH/T 1117-2015 桂花茶GH/T 1118-2015 金骏眉茶GH/T 1119-2015 茶叶标准体系表GH/T 1120-2015 雅安藏茶GH/T 1124-2016茶叶加工术语GH/T 1125-2016茶叶稀土含量控制技术规程GH/T 1126-2016茶叶氟含量控制技术规程GH/T 1127-2016径山茶GH/T 1128-2016天目青顶茶ISO标准(24项)ISO 1572:1980 茶已知干物质含量的磨碎样制备ISO 1573:1980 茶 103℃时质量损失测定水分测定ISO 1575:1987 茶总灰分测定ISO 1576:1988 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ISO 1577:1987 茶酸不溶性灰分测定ISO 1578:1975 茶水溶性灰分碱度测定ISO 1839:1980 茶取样ISO 3103:1980 茶感官审评茶汤制备ISO 3720:2011 红茶定义和基本要求ISO 6078:1982 红茶术语ISO 6079:1990 固态速溶茶规范ISO 6770:1982 固态速溶茶松散容重与压紧容重的测定ISO 7513:1990 固态速溶茶水分测定ISO 7514:1990 固态速溶茶总灰分测定ISO 7516:1984 固态速溶茶取样ISO 9768:1998 茶水浸出物的测定ISO 9884.1:1994 茶叶规范袋第1部分:托盘和集装箱运输茶叶用的标准袋ISO 9884.2:1999 茶叶规范袋第2部分:托盘和集装箱运输茶叶用袋的性能规范ISO 10727:2002 茶和固态速溶茶咖啡碱测定(液相色谱法)ISO 11286:2004 茶按颗粒大小分级分等ISO 15598:1999 茶粗纤维测定ISO 14502.1:2005绿茶和红茶中特征物质的测定第1部分:福林酚(Folin-Ciocalteu)试剂比色法测定茶叶中茶多酚总量ISO 14502.2:2005绿茶和红茶中特征物质的测定第2部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茶中儿茶素ISO 11287:2011 绿茶定义和基本要求THANKS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