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绿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4456-93绿茶Green tea1 主题内容与适应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绿茶的花色等级、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及贮运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炒青、烘青、晒青及其经整形、归类加工而成的精制绿茶产品。
2 引用标准GB 5009.57 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 7718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 8302 茶取样GB 8303 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干物质含量测定GB 8304 茶水分测定GB 8305 茶水浸出物测定GB 8306 茶总灰分测定GB 8307 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GB 8308 茶酸不溶性灰分测定GB 3809 茶水溶性灰分碱度测定GB 8310 茶粗纤维测定GB 8311 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GB 9172 花茶级型坯GB 9679 茶叶卫生标准GB 9833.5 紧压茶沱茶GB 11680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GB/T 14487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SB/T 10037 红茶绿茶花茶运输包装SB/T 10157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3 定义绿茶用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s)新梢的芽、叶、嫩茎,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制成的初制茶(或称毛茶)和经整形、归类等工艺制成的精制茶(或称成品茶),保持绿色特征,可供饮用的茶。
4 花色、档次4.1 初制茶根据干燥工艺,形态特征定品名,按产品质量分级。
4.1.1 炒青用炒滚方式为主干燥的茶,分长炒青或圆炒青。
4.1.1.1 长炒青呈长条形的炒青。
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
4.1.1.2 圆炒青呈圆形的炒青。
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
4.1.2 烘青用烘焙方式干燥,呈长条形的茶。
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
4.1.3 晒青用日晒方式干燥,呈长条形的茶。
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4.2 精制茶根据初制茶原料老嫩、加工工艺,按形态和色香味的品质特征定花色。
茶叶分类 国家标准
茶叶分类国家标准茶叶是我国的传统饮品,也是世界上广泛消费的饮料之一。
茶叶的种类繁多,不同的茶叶在制作工艺、品质特点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为了规范茶叶的分类,国家对茶叶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标准,以便消费者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和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茶叶。
一、绿茶。
绿茶是经过杀青、揉捻、烘干等工艺制成的茶叶,其外形条索紧细、色泽翠绿,具有清香、鲜爽的特点。
根据国家标准,绿茶分为碧螺春、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君山银针等多个品种,每个品种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特点。
二、红茶。
红茶是在发酵过程中形成红褐色的茶叶,具有独特的麦香和果香。
国家标准将红茶分为祁门红茶、正山小种、滇红等多个品种,每种红茶都有其独特的口感和品质特点。
三、乌龙茶。
乌龙茶是一种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半发酵茶,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墨绿,具有花香和果香的特点。
国家标准将乌龙茶分为铁观音、大红袍、水仙等多个品种,每种乌龙茶都有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四、黑茶。
黑茶是经过后发酵制成的茶叶,外形条索紧实、色泽红润,具有独特的陈香和厚重口感。
国家标准将黑茶分为普洱茶、六堡茶、湖南黑茶等多个品种,每种黑茶都有其独特的陈香和口感。
五、白茶。
白茶是一种未经发酵的茶叶,外形芽叶完整、色泽银白,具有清新、淡雅的特点。
国家标准将白茶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福鼎白茶等多个品种,每种白茶都有其独特的清香和口感。
六、黄茶。
黄茶是一种微发酵茶,其外形条索紧细、色泽黄绿,具有独特的鲜爽和鲜甜口感。
国家标准将黄茶分为君山银针、嫩黄蒲、徽州黄山毛峰等多个品种,每种黄茶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品质特点。
七、花茶。
花茶是在茶叶中加入各种花朵制成的茶饮,具有清新、芳香的特点。
国家标准将花茶分为玫瑰花茶、茉莉花茶、金银花茶等多个品种,每种花茶都有其独特的花香和口感。
八、其它茶。
其它茶包括了一些非传统茶叶,如菊花茶、菊花菜茶、大麦茶等,这些茶叶在国家标准中也有相应的分类和规定。
总结,国家对茶叶的分类标准十分详细,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可以根据这些分类来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茶叶。
茶叶国家强制标准的内容
茶叶国家强制标准的内容茶叶国家强制标准是指由国家制定并强制执行的茶叶相关标准,旨在规范茶叶产业发展、保障茶叶质量和安全。
下面是茶叶国家强制标准的内容和相关参考内容:1. 茶叶质量标准:- 外观标准:要求茶叶外观整齐、条索紧结、色泽艳丽、叶片柔软有光泽等。
- 干燥度:要求茶叶的含水率符合标准,不得超过一定限度。
- 茶叶香气:规定茶叶的香气应清香持久,不得有异味或杂味。
- 茶叶口感:茶叶的口感应鲜爽、回甘、醇厚等。
- 茶汤色泽:要求茶汤色泽鲜亮透明,不得有混浊或异常色泽。
2. 茶叶安全标准:- 农药残留限量:限制茶叶中农药残留含量,保证茶叶的安全性。
- 重金属含量:规定茶叶中重金属的含量不得超过一定限度,以免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 铅超标:规定茶叶中铅含量的限度,避免铅超标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 黄曲霉毒素:茶叶中黄曲霉毒素的限量要求,以防止黄曲霉素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 茶叶包装标准:- 包装材料:要求茶叶包装应使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材料,以确保茶叶的品质和安全。
- 标签标识:要求包装上应有清晰明了的茶叶品名、生产日期、产地、净含量等标识,方便消费者了解相关信息。
- 批次编号:茶叶包装上应有批次编号,方便追溯茶叶的产地、生产过程等信息。
4. 茶叶生产标准:- 采摘标准:规定采摘茶叶的时机、茶叶叶龄、采摘方式等,确保茶叶的品质。
- 加工工艺:茶叶加工应符合一定的制作工艺,以确保茶叶的色、香、味和形态。
- 生产环境:要求茶叶生产环境符合卫生标准,避免污染茶叶。
5. 茶叶质量检测标准:- 检测方法:制定茶叶质量检测的方法和程序,确保茶叶质量检测准确可靠。
- 检测项目:规定茶叶质量检测的项目,如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
- 检测限量:茶叶质量检测的限量要求,以保证茶叶质量和安全。
茶叶国家强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茶叶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统一茶叶市场规则,提高茶叶质量,保障茶叶消费者的权益,促进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茶叶检测的国家标准
茶叶检测的国家标准茶叶是我国的传统饮品,也是世界上广泛饮用的饮料之一。
为了保障茶叶的质量和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茶叶检测国家标准,以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茶叶检测的国家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茶叶检测的国家标准主要包括对茶叶质量、安全和标识的要求。
在茶叶质量方面,国家标准规定了茶叶的外观、色泽、干燥度、杂质含量、香气和口感等指标,以确保茶叶的品质。
在茶叶安全方面,国家标准规定了茶叶中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此外,国家标准还规定了茶叶的包装、贮存和运输的要求,以确保茶叶在整个流通环节中的质量和安全。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茶叶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消费者的权益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茶叶检测的国家标准是如何执行的呢?国家标准的执行主要由相关部门和机构负责。
这些部门和机构会对茶叶进行抽检和监测,以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安全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同时,它们还会对茶叶生产、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等环节进行监督和检查,以确保茶叶的整个生产流程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对于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茶叶,相关部门和机构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责令停产、召回产品、处罚违规企业等,以维护茶叶市场的秩序和消费者的权益。
最后,茶叶检测的国家标准对于茶叶行业的发展和消费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严格的检测标准和执行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茶叶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增强茶叶行业的竞争力,促进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茶叶质量和安全问题,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茶叶产品,共同维护茶叶市场的秩序和消费者的权益。
总之,茶叶检测的国家标准是茶叶行业的重要规范和保障,对于提高茶叶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促进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并遵守国家标准,共同维护茶叶市场的秩序和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希望茶叶行业能够不断完善国家标准,提高茶叶质量和安全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茶叶产品。
现行茶叶质量检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现行茶叶质量检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引用】现行茶叶质量检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011年05月31日分类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产品标准 1 GB/T9172-88 花茶级型坯本栏均为国家和行业推荐性标准,适用于生产、流通、贸易活动中表列各类茶叶。
2 GB/T9833.1-88 紧压茶花砖茶 3 GB/T9833.2-88 紧压茶黑砖茶 4 GB/T9833.3-88 紧压茶茯砖茶 5 GB/T9833.4-88 紧压茶康砖茶 6 GB/T9833.5-88 紧压茶沱茶 7 GB/T9833.6-88 紧压茶紧茶 8 GB/T9833.7-88 紧压茶金尖茶 9GB/T9833.8-93 紧压茶米砖茶 10 GB/T9833.8-93 紧压茶青砖茶 11GB/T13738.1-97 第一套红碎茶 12 GB/T13738.2-92 第二套红碎茶 13GB/T13738.4-92 第四套红碎茶 14 GB/T14456-93 绿茶 15 SB/T10167-93 祁门红茶 16 SB/T10168-93 闽烘青绿茶 17 GH016-84 屯、婺、遂、舒、杭、温、平七套炒青绿茶原国家供销社发布 18 WMB48(1)-81 茶叶品质规格出口茶标准 19 ZBB35002-88 炒青绿茶技术条件理化检验方法标准 1 GB8302-87 茶取样根据需要或贸易双方的有关协定和进出口标准要求,确定检验项目。
本栏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 2 GB8303-87 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 3 GB8304-87 茶水分测定 4 GB8305-87 茶水浸出物测定 5 GB8306-87 茶总灰分测定 6 GB8307-87 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 7 GB8308-87 茶酸不溶性灰分测定 8 GB8309-87 茶水溶性灰分碱度测定 9 GB8310-87 茶粗纤维测定 10 GB8311-87 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11 GB8312-87 茶咖啡碱测定 12 GB8313-87 茶茶多酚测定 13 GB8314-87 茶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 14 ZBX50001-86 出口茶叶取样方法 15 ZBX50002-86 出口茶叶磨碎试样干物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16ZBX50004-86 出口茶叶水分测定方法 17 ZBX50005-86 出口茶叶 18ZBX50006-86 出口茶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方法 19 ZBX50007-86 出口茶叶酸性不溶性灰分测定方法 20 ZBX50008-86 出口茶叶水溶性灰分碱度测定方法 21 ZBX50009-86 出口茶叶水浸出物测定方法 22 ZBX50010-86 出口茶叶咖啡碱测定方法 23 ZBX50011-86 出口茶叶粗纤维测定方法 24 ZBX50012-86 出口茶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方法 25 ZBX55001-86 出口茶叶中硒的荧光测定方法 26 WMB48(3)-81 茶叶检验方法感官审评 1GB/T14487-93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适用于各类茶叶品质、规格的检验 2GB/T10157-93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3 ZBX50003-86 出口茶叶品质感官审评方法 4 ZBX55003-88 出口茶叶感官卫生标准及检验方法标准 1 GB9679-88 茶叶卫生标准适用于各类茶叶,本栏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GB9679 代替GBn144《红、绿茶卫生标准》 2 GB5009.57-85 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3 GB5009.12-85 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 4 GB5009.13-85 食品中铜的测定方法 5 GB5009.19-85 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量的测定方法 6 ZBX50015-86 出口茶叶中六六六、滴滴涕残贸量检验方法水冲泡法 7 ZBX50016-86 出口茶叶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检验方法有机溶剂提取法 8 GB4789.15-94 食品中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本栏均为国家强制性标准,适用于各类茶叶 9 GBB13107-91 植物性食品中稀土限量卫生标准 10 GB13108-91 植物性食品中稀土限量测定方法 11 GB4809-84 食品中氟允许量标准 12 SN0497-95 出口茶叶中多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检验方法 13 GB5009.18-85 食品中氟含量测定本栏标准为国家茶叶卫生标准的补充 14 GB8321.1~2-87 农药合理使用标准(一)、(二) 15 GB8321.3-89 农药合理使用(三)茶叶包装运输贮藏标准 1 SB/T10035-92 茶叶销售包装通用技术条件本栏均为行业推荐性标准 2 SB/T10036-92 紧压茶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3 SB/T10037-92 红、绿、花茶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4 SB/T10094-93 毛茶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5 SB/T10095-93 茶叶贮藏养护通用技术条件 6 LY/T1170-95 茶叶包装箱用胶合板本栏均为出口茶叶强制性标准 7 WMB101-84 出口散茶运输包装瓦楞纸箱 8 WMB102-84 出口散茶运输包装牛皮卡纸板箱 9 ZBX50013-86 出口茶叶包装检验方法 10 ZBX50014-86 出口茶叶质量鉴定方法本栏为国家强制性标准适用于包括茶叶在内的食品 11GB7718-94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12 GBn147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 13GB9683-88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14 GB13432-92 特殊营养食品标签适用于营养保健茶类 15 WMB48(2)-81 茶叶包装适用于出口茶叶。
茶叶出口国和进口国国家标准
茶叶出口国和进口国国家标准茶叶检验标准分为茶叶生产国家标准和非茶叶生产国家标准两种类型。
各国茶叶检验标准分为茶叶生产国家标准和非茶叶生产国家标准两种类型。
前者以出口检验为主,后者以进口检验为主。
现在各国茶叶检验标准逐渐趋向于制定国家标准。
有些国家将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推荐转化为国家标准;同时还规定茶叶必须遵守各国的食品卫生标准和法规。
一、茶出口国国家标准茶叶出口国家制定检验标准的有印度、前苏联、土耳其、斯里兰卡、肯尼亚、盂加拉和毛里求斯等国。
印度:印度是世界上茶叶生产、消费和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95%以上是红茶。
制定的茶叶检验的国家标准有下列4种:印度早在1966年就把评茶术语列为国家标准。
茶叶品质感官审评,评茶师对茶叶品质的描述,专门有一套特殊的术语。
根据茶叶化学成分的分析,制定了红茶品质规格。
对粗纤维的规定为12-15%,并根据对本国有代表性茶样的分析,建议以12代替iso;3720规定的16.5%;水浸出物含量的最低限度为35%,为了提高印度茶叶品质,他们建议把最低限度提高到38%。
关于防止茶叶掺假的规定已列入1954年制定的印度防止仪器掺假法令。
违者没收茶叶并予以处罚。
为了与iso;3720保持一致,印度已修订了本国茶叶国家标准,政府用法令支持国家标准的实施。
为了保证茶叶质量,印度政府设有茶叶质量监管机构_茶叶局。
并订有茶叶质量管理条例,在产地和出运港口,实施检验,使规定的最低标准得到严格遵守。
斯里兰卡:订有红茶(cs:135-1979)、速溶茶叶(cs:401-1976)和禁止劣茶输出法标准。
所有茶叶在生产过程中或出口时,对茶叶的质量,都要受茶叶局监管,除经申请许可,用作提取咖啡硷、色素或其他工业用途(不包括提取速溶茶)者外,对不符合法令的低劣茶叶,不得出口。
日本:茶叶标准由农林、厚生、通商产业3省联合颁布。
订有茶叶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检验方法、包装条件、取样方法等。
质量标准包括品质的形状与色泽、水色与香味、水分、茶梗、粉末及卫生指标等项。
代用茶国际标准
代用茶国际标准茶国际标准是指国际茶叶行业所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茶叶的质量、安全性和可追溯性,以便消费者可以购买高品质的茶叶。
一、茶叶质量标准:1. 外观:茶叶应具有统一的外观特征,如整齐的形状、统一的颜色和光泽。
2. 气味:茶叶应具有独特的气味,如清新、芳香等。
3. 滋味:茶叶的滋味应该平衡、鲜爽,不应出现苦涩或过于淡薄的情况。
4. 叶底:茶叶的叶底应干燥、整齐,没有破碎或污渍。
二、茶叶安全标准:1. 农残限量:茶叶中的农药残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以确保其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 重金属含量:茶叶中重金属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以保证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3. 无机物质含量:茶叶中的无机物质含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以确保其无毒害成分。
4. 防腐剂使用:茶叶的防腐剂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确保茶叶的新鲜度和安全性。
三、茶叶可追溯性标准:1. 生产环节追溯:茶叶的生产环节应进行记录和追溯,以确保其来源和生产工艺的可追溯性。
2. 包装追溯:茶叶的包装应标明生产日期、产地和生产商等必要信息,以方便消费者了解茶叶的来源和真实性。
3. 产品追溯:茶叶的产品信息应进行追溯,以跟踪茶叶的销售情况和消费者反馈,并及时解决相关问题。
四、茶叶生产质量管理标准:1. 原材料选择:茶叶生产过程中应选择优质的茶叶原料,并确保其符合国际标准和相关安全要求。
2. 生产工艺:茶叶的生产工艺应符合国际标准,以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3. 设备和环境卫生:茶叶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应符合国际标准,并保持生产环境的卫生和清洁。
4. 质量控制:茶叶生产过程中应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抽样检测、品质评估等,以确保茶叶的质量稳定性。
总之,茶国际标准在茶叶行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为茶叶的生产、质量控制、安全性和可追溯性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规范。
这些标准的使用可以帮助茶叶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消费者的信任度,同时也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
茶叶标准有国家标准
茶叶标准有国家标准茶叶是我国传统的饮品,也是世界上广泛饮用的饮品之一。
茶叶的质量标准对于茶叶的生产、加工、贮存、销售等环节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国家对于茶叶的标准化工作一直十分重视,目前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茶叶国家标准体系,对茶叶的各项指标进行了规范和标准化,以保障茶叶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对茶叶标准的国家标准进行介绍和分析,以期对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首先,茶叶的国家标准主要包括了茶叶的外观、色泽、气味、口感、成分含量等方面的指标。
其中,茶叶的外观是消费者最直接的感受,国家标准对于茶叶的外形、叶片完整度、色泽等都有详细的规定。
此外,茶叶的气味和口感也是评价茶叶质量的重要指标,国家标准对于茶叶的香气、滋味、回甘等都有相应的规定。
而茶叶的成分含量则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关键,国家标准对于茶叶中的咖啡碱、氨基酸、儿茶素等成分的含量也都有详细的规定。
其次,茶叶的国家标准还包括了茶叶的生产、加工、贮存、销售等方面的要求。
在茶叶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国家标准对于茶叶的原料选择、采摘时间、加工工艺、贮存条件等都有详细的规定,以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在茶叶的销售环节,国家标准也对于茶叶的包装、标识、质量检测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再次,茶叶的国家标准对于茶叶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茶叶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茶叶的国家标准则是茶叶产业发展的基石。
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规范茶叶生产和经营行为,提高茶叶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增强茶叶行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最后,茶叶的国家标准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
随着茶叶产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茶叶的国家标准也需要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
在制定和修订国家标准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吸纳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专业意见,以确保国家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总之,茶叶的国家标准对于茶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茶叶质量和安全的保障,也是茶叶行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中国茶分类新国家标准
中国茶分类新国家标准中国茶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规范中国茶的分类,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最近发布了《中国茶分类新国家标准》,对中国茶的分类进行了全面的规范和调整。
本文将对新国家标准中的中国茶分类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根据新国家标准,中国茶可以分为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和黑茶六大类。
其中,绿茶是经过杀青、揉捻、烘干等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具有清香、鲜爽的特点;红茶是经过发酵、揉捻、烘干等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具有红润、醇厚的特点;黄茶是经过微发酵、杀青、烘干等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具有黄澄、鲜爽的特点;白茶是指未经发酵、烘干等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具有白毫、清香的特点;乌龙茶是经过半发酵、揉捻、烘干等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具有香气浓郁、滋味鲜爽的特点;黑茶是经过后发酵、整形、烘干等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具有陈香、醇厚的特点。
其次,根据新国家标准,每一类茶叶都有具体的分类标准。
例如,绿茶可以分为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碧螺春等,每一种绿茶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制作工艺;红茶可以分为祁门红茶、滇红、正山小种等,每一种红茶都有其独特的产地和口感;黄茶可以分为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每一种黄茶都有其独特的外形和香气;白茶可以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等,每一种白茶都有其独特的采摘工艺和口感;乌龙茶可以分为铁观音、大红袍、凤凰单枞等,每一种乌龙茶都有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黑茶可以分为普洱茶、六堡茶、安化黑茶等,每一种黑茶都有其独特的发酵工艺和口感。
最后,根据新国家标准,中国茶的分类还要考虑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口感等因素。
通过对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口感进行综合评定,可以更准确地对茶叶进行分类,使消费者能够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茶叶。
总的来说,新国家标准对中国茶的分类进行了全面的规范和调整,使中国茶的分类更加清晰明了,有助于提升中国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希望各茶叶生产企业和茶叶消费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新国家标准,促进中国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精品]茶的国家标准
[精品]茶的国家标准
1、一般规定
(一)茶的国家标准贯彻宪法和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定技术规范;
(二)茶的品质应遵循安全质量的原则,营养、安全、卫生等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三)茶的形态要求应遵循规范的规定,产品形态应符合市场促销、经济、环保等要求;
(四)茶的鉴定和标志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使消费者能够明确地分辨茶的品种
和级别;
(五)茶的包装产品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包装,以确保货物质量和防腐并易于流通;
(六)茶的食用要求应遵循行业安全规范、包装质量标准和标准注意事项,保证茶的
安全性和品质。
2、产品种类
(一)茶的国家标准规定,茶的产品种类主要有绿茶、乌龙茶、红茶、大红袍、普洱茶、铁观音、白牡丹茶、茉莉花茶、黄茶、兰花茶、乌铁茶和芝麻茶等。
(二)其中,绿茶包括龙井茶、碧螺春、黄山毛峰茶等,乌龙茶包括安溪铁观音、福
建武夷山乌龙茶等,红茶主要是选用出自云南、津巴布韦和台湾等地的红茶茶叶,山茶也
有一系列的类型如大红袍、普洱茶等。
3、质量标准
(二)其中,应当满足茶叶和茶制品质量标准(GB/T25882-2010)中规定的品种范围、单一品种规格、质量标准等;
(三)茶叶必须经来源检验。
茶叶应符合其品种特征和市场形态,并符合茶叶质量安
全要求。
(四)茶制品在制作过程中有特殊要求,应符合所属国家质量的认可要求。
(五)medicines,其中有个别使用中药成分做为调料的茶叶,除茶叶质量标准外,还
必须符合《中药成分中卫审评的食品安全相关要求》的要求。
茶叶的国家新标准
茶叶的国家新标准我们国家对于茶叶有着一整套相对完善并与时俱进的系统。
不仅如此,我们国家也是茶叶国际标准的成员国,主持制定乌龙茶国际标准、茶叶化学分类法等ISO标准。
茶叶标准有哪些我们国家的茶叶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等。
从指标限定来看企业标准严于地方标准,地方标准严于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之所以并不是最严格要求是为了让全国范围内的大部分企业能够达标,而企业标准如果没有比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更加严格也就失去了制定的意义。
从规定的范围来看,茶叶标准又有产品标准、术语、分类、检测方法、包装标准、冲泡和加工技术类的基础标准等涵盖涉及茶产业体系的各个方面。
从执行程度来看,茶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涉及到污染物限量等安全性问题的都是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
比如《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和《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等,毕竟这与民生息息相关。
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术语等则属于推荐性标准,可参照执行。
GB是国家标准的代号。
国家标准代码简称国标码,国家标准强制标准冠以“GB”。
推荐标准冠以“GB/T”。
国家标准的编号由国家标准的代号、国家标准发布的顺序号和国家标准发布的年号(发布年份)构成。
GB代号国家标准含有强制性条文及推荐性条文,当全文强制时不含有推荐性条文,GB/T代号国家标准为全文推荐性。
去当地的技术质量监督局备案,申请使用国标,质监局会发一本国标使用证书。
去当地的技术质量情报所,申请国标有效性查证,情报所会发一本标准有效性查证证书。
销售的产品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只需办理产品执行标准登记,这是不收费的。
只有产品没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就需要编制产品企业标准(自己编制也不收费),并申报备案(也不收费),但在备案前,需要产品检验、专家评审,这就需要一定的费用开支了。
茶叶生产许可证办理方法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茶叶产品包括所有以茶树鲜叶为原料加工制作的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及经再加工制成的花茶、袋泡茶、紧压茶,共9类产品。
茶叶国家执行标准一览表
以下是我国茶叶的国家执行标准一览表:茶树种苗GB1 1767-2003国家已发布实施。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GB/T 14487 -2017国家已发布实施。
茶叶标准样品制备技术条件GB/T18 795-2012国家已发布实施。
茶叶感官审评室基本条件GB/T1 8797-2012国家修改采用MODISO 8589:2007已发布实施。
良好农业规范第12部分:茶叶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GB/T 2 0014.12-2008国家已发布实施。
茶叶生产技术规范GB/Z 26 576-2011国家已发布实施。
茶叶分类GB/T 30766-2014国家已发布实施。
茶鲜叶处理要求GB/T 31748-2015国家已发布实施。
茶叶加工良好规范GB/T32744-2016国家已发布实施。
茶叶化学分类方法GB/T 35825-2018国家已发布实施。
国内茶叶执行标准
国内茶叶执行标准国内茶叶执行标准是指在我国茶叶生产、加工、贸易等环节中,为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茶叶市场秩序,规范茶叶生产加工质量和安全卫生标准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
下面将从标准的分类、制定机构、执行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标准分类国内茶叶执行标准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产品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各类茶叶的外观、色泽、香气、滋味等方面的要求。
2.食品安全标准:主要涉及到茶叶中残留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限制和检测方法。
3.工艺及加工技术标准:主要包括各类茶叶加工工艺流程及其技术要求等方面。
二、制定机构1.国家级机构: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AQSIQ)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联合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茶叶》(GB 2762-2017)。
2.行业标准: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和中国茶叶学会制定的行业标准,如《绿茶》(QB/T 4164-2011)、《红茶》(QB/T 4165-2011)等。
3.地方标准:由各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农业部门等制定的地方标准,如《浙江省绿茶质量标准》(DB33/T 1129-2015)等。
三、执行情况国内茶叶执行标准的实施情况参差不齐。
一方面,一些企业对标准的理解和执行不够到位,导致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另一方面,部分消费者对于国家级标准的认知度不高,容易被低价劣质产品所欺骗。
因此,加强对于执行标准的宣传教育和监督执法是非常必要的。
四、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于优质、安全、健康的茶叶需求也日益增长。
因此,在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完善茶叶执行标准体系,并加强对茶叶生产、加工、贸易等各环节的监管力度,以保障消费者权益和茶叶市场的健康发展。
五、结论国内茶叶执行标准是我国茶叶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茶叶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我们应该加强对于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和管理,并不断完善标准体系,推动我国茶叶行业向着更高水平的发展。
茶叶国家强制标准的内容
茶叶国家强制标准的内容
茶叶国家强制标准是指国家对茶叶产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方面所规
定的强制性标准。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保障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促进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首先,茶叶国家强制标准对茶叶的生产环节进行了严格规范。
在茶叶的生产过
程中,标准规定了茶园的选址、土壤的保护、茶树的栽培、农药的使用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茶叶的生长环境符合国家的环保标准,茶叶的原料质量达到国家的安全要求。
其次,茶叶国家强制标准对茶叶的加工过程进行了详细规定。
在茶叶的加工过
程中,标准规定了茶叶的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环节的操作规范,以保证茶叶的加工质量,防止茶叶受到污染,保持茶叶的原有香气和营养成分。
此外,茶叶国家强制标准还规定了茶叶的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的要求。
茶
叶的储存要求茶叶应保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受潮发霉;茶叶的运输要求茶叶应在干净、无异味的环境中运输,防止茶叶受到外界的污染;茶叶的销售要求茶叶的包装应符合国家的包装标准,包装上应标明茶叶的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方便消费者购买和使用。
总的来说,茶叶国家强制标准的实施对茶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规范茶叶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可以提高茶叶的质量,增强茶叶的市场竞争力,保护茶叶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茶叶生产企业和茶叶生产者应严格遵守茶叶国家强制标准,提高茶叶的生产质量,增强茶叶的品牌形象,推动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茶叶国家强制性标准
茶叶国家强制性标准茶叶是我国传统的饮品,也是世界上广泛消费的饮品之一。
茶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对茶叶的品质认知。
为了保障茶叶质量和促进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制定了茶叶国家强制性标准,以规范茶叶的生产、加工和质量控制。
首先,茶叶国家强制性标准对茶叶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规定。
茶叶的基本要求包括茶叶的命名、等级、外形、色泽、香气、滋味、汤色、杂质含量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要求旨在确保茶叶的外观、口感和品质符合国家标准,让消费者能够放心购买和饮用茶叶。
其次,茶叶国家强制性标准对茶叶的生产和加工过程进行了规范。
茶叶的生产和加工过程对茶叶的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国家标准对茶叶的生产和加工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茶园的管理、采摘的时间和方法、加工工艺等方面。
这些规定旨在保证茶叶的生产和加工过程符合卫生、安全和质量要求,确保茶叶的品质稳定和可控。
另外,茶叶国家强制性标准还对茶叶的包装和贮存进行了规范。
茶叶的包装和贮存直接关系到茶叶的保鲜和品质保持,国家标准对茶叶的包装材料、包装形式、标识要求、贮存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以确保茶叶在包装和贮存过程中不受到污染和变质,保持其原有的品质和口感。
总的来说,茶叶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对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消费者的权益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
茶叶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加强质量管理,提高茶叶的品质和竞争力;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国家标准对茶叶的品质进行评估和选择,保障自己的健康和权益。
茶叶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实施将进一步规范茶叶市场,促进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茶叶的整体品质和形象。
总之,茶叶国家强制性标准是茶叶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需要。
茶叶生产企业和消费者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国家标准的重要性,共同遵守和执行国家标准,共同推动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和茶叶品质的提升。
茶叶的安全标准
茶叶的安全标准茶叶是一种广受欢迎的饮品,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保健功能。
然而,随着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茶叶在种植、加工和销售过程中可能受到各种污染和有害物质的侵害,从而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制定茶叶的安全标准至关重要。
1.农药残留物茶叶中的农药残留物是指茶叶在种植过程中使用农药后,在茶叶中留下的有毒物质。
为了确保茶叶的安全性,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农药残留物标准。
在茶叶中,常见的农药残留物包括有机磷、有机氯、氨基甲酸酯类等。
按照我国国家标准GB2763-2019的规定,茶叶中的农药残留物不得超过以下限量:有机磷:不得超过0.5mg∕kg有机氯:不得超过0.2mg/kg氨基甲酸酯类:不得超过甲2mg/kg2.重金属重金属是指比重较大的金属元素,如铅、汞、镉等。
茶叶中的重金属可能来自于土壤、水源、农药等环境因素。
长期饮用含有重金属的茶叶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按照我国国家标准GB2762-2017的规定,茶叶中的重金属限量如下:铅:不得超过2mg/kg汞:不得超过0.2mg/kg镉;不得超过0.3mg/kg3.微生物茶叶中的微生物可能来自于种植、加工和储存等环节。
一些致病微生物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可能通过饮茶进入人体,导致食物中毒、腹泻等疾病。
因此,茶叶的微生物安全性也需要严格控制。
按照我国国家标准GB29921-2013的规定,茶叶中致病微生物的限量如下:沙门氏菌:不得检出大肠杆菌:不得检出4.食品添加剂为了改善茶叶的口感、色泽和香气等品质,一些食品添加剂如色素、香精、防腐剂等可能会被添加到茶叶中。
然而,长期饮用含有过量食品添加剂的茶叶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茶叶中的食品添加剂也应当严格控制。
按照我国国家标准GB2760-2014的规定,茶叶中的食品添加剂限量如下:合成色素:不得添加防腐剂:不得添加甜味剂:不得添加香精:不得添加(天然香精除外)5.营养成份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本标准5.1.3,5.5,8.1.1及5.4中表2的部分指标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轻工业局行业管理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广东乐百氏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旭日集团有限公司、大闽食品有限公司、统一企业食品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清渠、陈玉铭、李言郡、许志强、高昊峰、戴裕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茶饮料QB2499—2000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茶饮料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速溶茶粉为原料,经加工、调配(或不调配)等工序制成的饮料。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91-199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759.2-1996 碳酸饮料卫生标准GB 2760-1996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4789.2-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GB 4789.4-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5-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查GB 4789.10-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CB 4789.11-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溶血性链球菌检验GB 4789.15-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 4789.26-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GB/T 5009.11-1996 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GB/T 5009.12-1996 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GB/T 5009.13-1996 食品中铜的测定方法GB/T 6682-199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 7718-1994 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 9679-1988 茶叶卫生标准GB/T 10786-1989 罐头食品的 pH测定GB 10789-1996 软饮料的分类GB/T 10790-1989 软饮料的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GB/T 10791-1989 软饮料原辅材料的要求GB/T 10792-1995 碳酸饮料(汽水)GB/T 12143.1-1989 软饮料中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方法折光计法GB/T 12456-1990 食品中总酸的测定方法GB/T 13738.2-1992 第二套红碎茶GB/T 13738.4-1992 第四套红碎茶GB/T 14456-1993 绿茶GB/T 14771-1993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方法GB 16321-1996 乳酸菌饮料卫生标准GB/T 16344-1996 饮料中咖啡因的测定方法GB/T 16771-1997 橙、柑、桔汁及其饮料中果汁含量的测定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43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茶汤饮料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速溶茶粉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保持原茶类应有风味的茶饮料。
3.2 碳酸茶饮料在茶汤中加入水、糖液等经调味后、充入二氧化碳气的茶饮料。
3.3 奶味茶饮料‘在茶汤中加入水、鲜乳或乳制品、糖液等调制而成的茶饮料。
3.4 果味茶饮料、果汁茶饮料、其他茶饮料的定义按 GB 10789中的规定。
4 产品分类4.1 按原辅料分为:茶汤饮料和调味茶饮料。
4.1.1 茶汤饮料分为:浓茶型和淡茶型。
4.1.2 调味茶饮料分为:果味茶饮料、果汁茶饮料、碳酸茶饮料、奶味茶饮料、其他茶饮料。
4.2 按原料茶叶的类型分为:红茶饮料、乌龙茶饮料、绿茶饮料、花茶饮料。
5 技术要求5.1 原辅材料5.1.1 茶叶应符合 GB 9679,GB/T 13738.2, GB/T 13738.4或 GB/T 14456的规定。
5.1.2 其他原辅材料应符合 GB/T 10791的规定。
5.1.3 不得使用茶多酚、咖啡因为原料调制茶饮料。
5.2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5.3 净含量单件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负偏差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同批产品的平均净含量不得低于标签上标明的净含量 表 1要 求调 味 茶 饮 料 项目 茶汤饮料 果味茶饮料 果汁饮料 碳酸茶饮料 奶味茶饮料 其他茶饮料色泽 具有原茶类应有的色泽 呈茶汤和类似某种果汁应有的混合色泽 呈茶汤和某种果汁应有的混合色泽具有原茶类应有的色泽 呈浅黄或浅棕色的乳液具有品种特征性应有的色泽香气与滋味具有原茶类应有的香气和滋味.具有类似某种果汁和茶汤的混合香气和滋味,香气柔和,酸甜适口 具有某种果汁和茶汤的混合香气和滋味,酸甜适口 具有品种特征性应有的香气和滋味,香气柔和,酸甜适口.有清凉刹口感 具有茶和奶混合的香气和滋味 具有品种特征应有的香气和滋味,无异味,味感纯正外观 透明,允许稍有沉淀 清澈透明,允许稍有浑浊和沉淀 透明略带浑浊和沉淀 透明,允许稍有浑浊和沉淀 允许少量沉淀,振摇后仍呈均匀乳浊液 透明或略带浑浊, 允许稍有沉淀杂质无肉眼可见的外来杂质5.4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 2指 标茶汤饮料 调味茶饮料 项 目 浓茶型淡茶型果味型果汁型碳酸型 奶味型 其他型红茶400 250 乌龙茶 500 300 绿茶 600 400 茶多酚 mg/L ≥ 花茶 应符合相应茶坯类型的规定200 100 250 150 红茶70 40 乌龙茶 80 50 绿茶 90 60 咖啡因 mg/L ≥ 花茶 应符合相应茶坯类型的规定35 20 40 25 总酸(以一分子水的柠檬酸汁) mg/L ≥----- ------------ ------ 0.6 ----------PH 5.0-7.0 <4.6------ ---- ≤7.2 二氧化碳气容量 (20℃时容积倍数) ≥--------------- 2.0 ----------- 果汁含量 %(m/v) ≥ ---------- 5.0 ----------蛋白质含量 %(m/v) ≥ -------------------------- 4.0 --------食品添加剂 按GB 2760规定注:茶多酚、咖啡因、二氧化碳气容蛋白质含量、食品添加剂为强制性的,总酸、PH 为推荐性的。
5.5卫生指标5.5.1茶汤饮料、果味茶饮料、果汁茶饮料、其他茶饮料的卫生指标,除三片金属罐装茶饮料的微生物指标应符合商业无菌外,其他的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项 目 指 标砷 mg/L ≤0.2 铅mg/L ≤0.3 铜mg/L ≤5.0 菌落总数 cfu/mL ≤20 大肠菌群 MPN/100mL ≤3 致病菌 (系指肠道致病菌和致病球菌) 不得检出霉菌,酵母 个/mL ≤20 5.5.2碳酸茶饮料应符合 GB 2759.2的规定。
5.5.3奶昧茶饮料应符合GB 16321的规定。
6 试验方法6.1感官检验6.1.1色泽、外观及杂质浅色瓶装样品,迎光观察其色泽、外观,然后倒置,于明亮处观察其杂质:深色瓶、金属罐、纸塑铝复合包装样品需充分摇匀后,取约100 ml 样品于洁净的样品杯(或200 m I 浇杯)中,迎光观察其色泽、外观及杂质6。
1.2香气与滋昧开启包装后立即嗅其香气,品尝其滋味。
6.2净含量检验在(20+-2)℃条件—卜,将样液沿量筒壁缓慢倒入量筒中, l m in 后续取泡沫下的体积数。
6.3理化指标6.3.1可溶性固形物按 GB/T 12142.1方法检验。
6.3.2总酸按 GB/T 12456方法检验。
6.3.3 pH按 GB/T 10786方法检验。
6.3.4茶多酚见附录 A 。
6.3.5咖啡因按 GB/T 16344方法检验。
6.3.6二氧化碳气容量控 GB/T 10792方法检验。
6.3.7果汁含量按 GB/T 1677 方法检验。
6.3.8蛋白质含量控 GB/T 14771 方法检验。
6.3.9砷、铅、铜分别技 GB/T 5009.11,GB/T 5009.12, GB/T 5009.13 方法检验。
6.3.10菌落总数控 GB4789.2方法检验。
6.3.11大肠菌群按 GB/T 4789.3 方法检验。
6.3.12致病菌分别按 GB4789.4, GB4789.5, GB 4789.10, GB4789.11 方法检验:6.3。
13霉菌、酵得技 GB4789.15方法检验。
6.3.14商业无菌按 GB 4789.26方法检验7 检验规则7.1 组批同一班次、同一品种、同一条生产线、同一规格的产品为一批。
7.2出厂检验7.2.1应由生产厂检验部门按本标准逐批检验。
检验合格后,在包装箱内(外)队有合格得产品方可出厂。
7.2.2出场检验项目感官要求、净含量、总酸、 pH、茶多酚,二氧化碳气容量、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为每批必检项目,其他项目作不定期抽检。
7.3型式检验7.3.1型式检验每季度或一个生产周期进行一次。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亦应进行。
a)更改主要原辅材料或更改关键工艺时.b)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时C)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7. 3.2型式检验项目包括本标准技术要求全部项目。
7.4抽样方法和数量7.4.1出厂检验:每批随机抽取15罐(瓶、盒)。
其中6罐(瓶、盒)用于感官要求、净含量[3罐(瓶、盒)]、总酸、 pH、茶多酚、二氧化碳气容量的检验;i罐(瓶、盒)用于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检验时其余6罐(瓶、盒)留样备用。
三片金属罐装样品微生物指标的取样量按商业无菌的规定。
7.4.2型式检验:从任意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38罐(瓶、盒)。
其中9罐(瓶、盒)用于感官要求、净含量[3罐(瓶、盒)]、理化指标检验 c3罐(瓶、盒)用于卫生指标检验c其余6罐(瓶、盒)留样备用。
三片金属罐装样品微生物指标的取样量按商业无菌的规定。
7.5判定规则7.5.1出厂检验项目全部符合本标准,判定为合格品。
如有一项或一项以上不符合本标准,须加倍抽样复验不符合项目;复验后仍不符合本标准时,判定整批产品为不合格品。
菌落总数或大肠菌群不符合本标准时,判定为不合格品。
7.5.2型式检验项目全部符合本标准,判定为合格品。
如有一项(净含量除外)不符合本标准,判定整批产品为不合格品。
净含量有一罐(瓶、盒)负偏差超过允许负偏差,或平均狰含量低于标签标明的净含量时,须加倍抽样复验;如复验后仍不符合本标准,判定整批产品为不合格品。
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8.1标志8.1.2茶饮料标签应按GB 7718的规定标明:产品名称、产品类型、净含量、配料表、制造者(或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产品标准号、生产日期、保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