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纤维结构特征

合集下载

5.聚酯纤维

5.聚酯纤维

DMT法生产工艺
• 连续聚合工艺分为连续酯交换和连续缩聚两个 部分。
– 连续酯交换:DMT和EG酯交换生成对苯二甲酸乙 二酯
– 连续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缩聚生成聚对苯二甲 酸乙二酯。连续酯交换和连续缩聚反应在常压下连 续进行,在酯交换反应初期,由于生成物较少,体 系中粘度较低,甲醇容易排除,故平衡体系可以向 酯化方向移动。在反应后期,随着生成物浓度增大, 体系粘度增大,为了便于甲醇逸出及活化相间的传 质和传热过程,在立式酯交换器上采用鼓泡形式泡 罩塔,而卧式和串联的酯交换器采用机械搅拌装置。
W=Wf + We
式水中量W。表示切片的含水量,Wf自由含水量,We平衡含 自由水分属于表面吸附水分,存在于切片表面或孔隙
之中。 平衡含水属于分子间结合水,其中部分水分子与聚酯
大分子形成氢键,很难完全脱除。 水分的平衡:切片内部和表面的平衡、切片表面与干
燥介质的平衡。这一平衡过程对干燥的条件有很大的 依耐性。我们可以用亨利分压定律来简单地描述平衡 含水量与水汽分压的之间的关系:
聚酯纤维的生产技术及工艺
❖聚酯纤维的纺丝-采用熔体纺丝技术。 ❖根据原料的状态不同,可以将聚酯的纺
丝工艺分为直接纺丝和切片纺丝两类。
直接纺丝工艺流程: 聚合物熔体
纺丝
后处理 成品
切片纺丝工艺流程: 聚合物切片 干燥 熔融 纺丝 后处理 成品
直接纺丝与切片纺丝技术比较
直接纺丝
切片纺丝
优点: 工艺流程短:可省去切片的生产、运 输、混合、干燥、熔融等工序 设备投入小:单位产量建设资金投入 小 原料单耗及能耗低 缺点: 要求聚酯的聚合工序与纺丝工序配合 紧密,一体化程度高 聚合工序的故障或熔体的供应不足均 会影响纺丝工序,纺丝工序的严重故 障也可能会影响到聚合工序,因此要 求工艺和设备十分稳定 应用范围:适合于产品单一、生产规 模大、连续化程度高的情况下使用

纺织材料第3、4、5章作业解答,重点

纺织材料第3、4、5章作业解答,重点

第3、4、5章作业解答1.卷曲数、卷曲率、卷曲回复率和卷曲弹性率各表征纤维的什么性状? 卷曲数:表示卷曲的密度;卷曲率:表示卷曲波的深度;卷曲回复率:表示卷曲的耐久牢度;卷曲弹性率:表示卷曲的恢复能力。

2.纤维长度及其分布与纺纱工艺、纱线性能之间的关系如何? 长度与成纱质量、纺纱工艺的关系纤维长度与成纱强度的关系在其它条件相同下,纤维越长,成纱强度越大,在保证成纱具有一定强度的前提下,纤维长度越长,纺出纱的极限细度越细(棉纤维)。

纤维长度与成纱毛羽的关系:成纱的毛羽是由伸出成纱表面的纤维端头、纤维圈等形成。

在其它条件相同情况下,较长的纤维成纱表面比较光滑,毛羽较少。

纤维长度整齐度、短绒率与成纱强度、条干的关系:当纤维长度整齐度差时,短绒率大时,成纱条干变差,强度下降,生产高档产品时,需经过精梳以去除短纤维。

3.纤度相同的两种化学纤维,其粗细尺寸是否一样?为什么? 不一样。

γD N d 89.11= 当 21D D N N =时, 2211d d ⋅=γγ 而21γγ≠ 21d d ≠∴ 4.推导各纤维细度指标与直径的关系。

直接细度指标(直径d )与间接细度指标的换算:5.用中段切断称重法测等长化学纤维,已测得中段长度为20mm ,中段重量为15.8mg ,两端重量为43.6mg ,中段根数为2634根。

求该纤维的平均长度和平均细度,并说明该纤维是属于毛型、棉型还是中长型的?令C SO L L 2=若0=S W ,0=V W ,0=D W 则 T C O W W W == )(19.758.1520)6.438.15(mm W L W L C C O CW =⋅+=⋅= )(32026348.151000010000dtex nL W N C C dt =⨯⨯== γγγ∙===m den tex N d N d N d 112889.1168.35棉型化纤:30-40 mm中长纤维:51-65 mm毛型化纤:70-150 mm∴是毛型化纤。

叙述纤维素的分子结构特征

叙述纤维素的分子结构特征

天然纤维素中所有的CH2OH都具有tg-构象
(3)纤维素分子链的构象
二、纤维素的聚集态结构 (二次结构)
• 纤维素大分子的聚集态结构也叫超分子结构,它 表示纤维素大分子之间的排列情况,即由纤维素 大分子排列而成的聚集体的结构。
• 聚集态结构研究包括结晶结构(晶区和非晶区、 晶胞大小及形式、分子链在晶胞内的堆砌形式、 微晶的大小)、取向结构(分子链和微晶取向) 和原纤结构。
(2)伯醇 CH2-OH的构象
天然纤维素中,所有的-CH2OH都具有tg构象。 而再生纤维素则具有不同的构象。
第二节 纤维素的结构
一、纤维素的分子结构(一次结构) 二、纤维素的聚集态结构(二次结构)
一、纤维素的分子结构
1、纤维素分子链的结构单元及其连接方式。 2、纤维素分子链的构象。
1、纤维素分子链的结构单元及其连接方式
• 无定形区的特点是纤维素链分子排列松散,分子间 距大,密度较低(1.500 g/cm3)。无定形区对强度 的贡献小,但对纤维素参与化学反应贡献大。
为什么纤维素大分子易于形成结晶性结构?
40—50 20—30 25—30 40-50
2. 纤维素分子链的构象
(1) D-葡萄糖基的构象:4C1椅式构象。
1)在椅式构象中,各碳原子上的羟基均是平伏键,而氢原子是直立键。 平伏键与中心对称轴成109°28′。
2)O与C1、C2原子形成一个平面,C3、C4和C5原子在同一平面,这两 个平面平行;O与C2、C3和C5在同一平面,并与两个三角平面相交叉。
– 结晶区分子排列规则、紧密,呈现清晰的X-射线衍射 图谱;无定形区分子排列松散,但分子取向与纤维主 轴平行,没有清晰的X-射线衍射图谱。
– 结晶区和无定形区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是逐步过渡 的。

第5章-植物器官的结构及组织分化

第5章-植物器官的结构及组织分化

皮层细胞中往往含有淀粉,有的还含 有结晶。
皮层的最外层或外面几层可以分化为 外皮层,而它的最里面一层,一般分化为 内皮层,它们具有栓质化的细胞壁,所以 在组织化学上表现出有一定相似性。
外皮层:为1至多层排列较紧密的细胞,细胞体
积相对较小。根毛和表皮凋萎脱落后,外皮层细
胞壁增厚起保护作用。
外 皮 层
玉米根尖
大豆根尖
2根的初生结构
根的初生结构在不同种类的植物中 变化很大,但是和茎相比,相对地较简 单。这是由于根上无叶器官,不分化成 为节和节间,不会出现茎上节与节之间 的内部结构的差异。 通常从系统发育上认为根的结构比 茎更为原始。
在初生生长状态的根的横切面上,可以看 到层次分明的三类系统。
第五章 植物器官 第五章 植物器官的结构及组 的结构及组织分化
织分化
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十分复杂,其 植物体可以分为根、茎、叶和花、果实、 种子六类器官。
这些器官都由多种组织组成,共同 完成植物生命活动中某几种生理功能。 各类器官都有一定的形态结构特征 及其发生发育规律,不同类群植物的各 器官的形态结构存在一定差异,现分述 于下:
以后,由于初 生韧皮部内侧的原形 成层最早活动,并且 形成较大量的次生木 质部,使形成层逐渐 向外面,最后维管形 成层成了圆柱形。
根中维管 形成层活 动示意图
维管形成层进行平周 分裂,向外产生次生韧皮 部,向内产生次生木质部, 并通过垂周分裂增大其圆 周。 因此,在具有大量次 生组织的老根结构,除了 中央外始式的初生木质部 依然可区别外,其基本结 构图案与茎的次生结构相 似。
在这些植物中,分化成根毛的 表皮原细胞比不分化成根毛的细胞 小,这种细胞称为生毛细胞,它是 由于表皮层细胞不相等的分裂形成。

《纺织物理讲义》word版

《纺织物理讲义》word版

第一章纤维的结构概述1.纤维结构:纤维的固有特征和本质属性,决定纤维性质;涵盖微观到分子组成,宏观到纤维形貌;结构多样性与结构层次有多种划分。

2.结构层次的模糊,纤维的微细结构(fine structure):可以追溯到19世纪。

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结构理论的提出与验证是在20世纪的上半叶,近五十年又在许多纤维结构理论和分析方法上有新的突破。

3.纤维微细结构的研究,通常采用的研究方法有:※光学显微术(optical microscopy)和电子显微术(electron microscopy):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 射线和电子衍射法(X-ray &Electron diffraction)※红外(infra-red)、紫外(ultraviolet)、荧光(fluorescence)和喇曼光谱法(Raman spectrum)※核磁共振法(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表面分析法(surface analysis)※原子力显微镜AFM(atomic force microscope)或扫描隧道显微镜STM(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等方法※热分析法(thermal analysis)※动态和断裂力学法※质谱分析法(mass spectrometry)4.纤维结构的研究和发展、问题、未知性和不确定:※基本形式:对纤维微细结构作文字或简单模型图来描述。

※基本原因:结构的复杂和多样性、表征方法的局限性、人们的认识。

第一节纤维结构理论一、缨状微胞理论1.历史Nägeli理论;Meyer和Mark的微胞学;Spearkman模型。

30年代的争论:※纤维素及其他聚合物分子的长度的问题。

※关于纤维究竟是由分离的晶体所组成,还是由连续的均匀的分子所组成的问题。

Meyer认为分子是相当短的,其聚合度约为200。

而Staudinger则认为,在天然纤维素中,聚合度在2000以上。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五章 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五章 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

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聚焦考纲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2.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3.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4.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

知识梳理一、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它们都是由简单的结构单元重复连接而成的。

例如聚乙烯是由成千上万个乙烯分子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1)链节:组成高分子的重复的结构单元。

如聚乙烯的链节为-CH2-CH2-(2)聚合度:每个高分子里的链节的重复次数。

用n表示。

(3)单体:能通过聚合反应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小分子物质。

如聚乙烯的单体为乙烯。

所以我们把高分子化合物叫做聚合物或者高聚物。

聚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链节的相对质量×聚合度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三、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比较:四、判断高聚物的单体1、由加聚反应生成高聚物的单体的判断①凡链节的主碳链为两个碳原子,其单体必为一种。

将链节的两个半键闭全即为单体。

②凡链节中主碳链为4个碳原子,含有碳碳双键结构,单体为一种,属二烯烃:③凡链节中主碳链为4个碳原子,无碳碳双键结构,其单体必为两种,从主链中间断开后,再分别将两个半键闭合即得单体。

2、由缩聚反应生成高聚物的单体的判断从酯基中间断开,在羰基上加羟基,在氧原子上加氢原子得到羧酸和醇。

如:已知涤纶树脂的结构简式为判断合成涤纶树脂所需要单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五、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材料名称功能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概念既具有传统高分子的机械性能,又具有某些特殊功能的高分子材料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新型材料,分为基体和增强剂性能不同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具有不同的特征性质一般具有强度高、质量轻、耐高温、耐腐蚀等优异性能应用用于制作高分子分离膜、人体器官等用于汽车工业、机械工业、体育用品、航空航天、人类健康等疑难点拨一、聚合反应聚合反应是指小分子互相作用生成高分子的反应。

第2章 纤维的结构特征

 第2章 纤维的结构特征
(1)定义:大分子排列方向与纤维轴向吻合 的程度称作取向度 。
(2)取向度与纤维性能间的关系:
取向度大→大分子可能承受的轴向拉力也大,拉伸 强度较大,伸长较小,模量较高,光泽较好,各向 异性明显。
3、侧序(lateral order):在垂直于纤维取向轴方向 上分子链排列的有序性。
高聚物分子链间具有强次价力,例如氢键相互作用时, 分子间的侧向排列具有有序性,甚至完全规整的有序 排列。
一根纤维中各个大分子的n不尽相同,具有一定的分布。
3、聚合度与力学性质的关系
n→临界值,纤维开始具有强力;n↑,纤维强力↑;但增加的速 率减小;n至一定程度,强力趋于不变。
n的分布:n分布集中,分散度小,对纤维的强度、耐磨性、耐 疲劳性、弹性都有好处。
(三)、纤维大分子链的内旋性、构象及柔曲性
“两相结构” 模型 :纤维中存在明显边界的晶区与非晶区, 一些大分子的长度可以远超过晶区或无定形区各自的长度﹐足 够把若干个晶区和无定形区串连起来形成网络结构 。
取向和无序排列的缨状微胞(fringed micelle )结构 缨状:无序区中分子排列的状态;微胞:分子有序排列的结构块
Hearle教授的缨状原纤结构模型
巨原纤(macro-fibril):由多个微原纤或原纤堆砌而成的结构 体。横向尺寸一般约为0.1~0.6μm
细胞(cell):由巨原纤或微原纤直接堆砌而成的,有明显的细 胞边界。
名称 范德华力 定向力
诱导力 色散力 氢键
盐式键 化学键
产生原因
特点
产生于极性分子间,是由它们的永久偶 作用能量3~5千
桑蚕丝纤维纵横向照片 柞蚕丝纤维纵横向照片
第二节 纤维的结构特征与测量
典型天然纤维的结构与特征 棉纤维 麻纤维 羊毛 蚕丝

第5章 纤维的力学性质

 第5章 纤维的力学性质

纤维的力学性质
纤维的拉伸性质
拉伸性能指标 拉伸曲线 拉伸断裂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拉伸性质的测量
纤维力学性能的时间依赖性
应力松弛与蠕变 动态力学性能 纤维的弹性 纤维的疲劳
纤维的弯曲、扭转与压缩 纤维的表面力学性质
应力松弛(stress relaxation)
定义:在一定变形条件下,纤维内力随时间 增加而逐渐衰减的现象
纤维的力学性质
纤维的拉伸性质
拉伸性能指标 拉伸曲线 拉伸断裂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拉伸性质的测量
纤维力学性能的时间依赖性
应力松弛与蠕变 纤维的弹性 纤维的疲劳
纤维的弯曲、扭转与压缩
支点
重锤杆 L
上夹头
指针 标尺
纤维 G1
下夹头
G 转动机构
摆锤式强力仪
种类:Y161型单纤维强力机,Y162束纤维强力机, Y371型缕纱强力机和Y361型单纱强力机等
力传感器
上夹头 试样 v
下夹头

显示

单 元
打印绘图仪
换算单元 △l=vt
电子强力仪
Instron材料试验机(万能材料试验机),属于等速伸长型。 备有不同负荷容量的传感器,可以分别测定纤维、纱线、织 物或绳索的拉伸性能。 配有不同形式的夹头装置和附件,可以作拉伸、压缩、剪切、 弯曲和摩擦等性能。 可以进行定负荷或定伸长反复拉伸疲劳实验。 配有专门小气候,可在不同湿度条件下进行力学性能测定。
羊毛纤维在不同温度下的蠕变
伸长 (%)
负荷 (cN)
时间 (s)
羊毛纤维在不同负荷下的蠕变
提高温度和相对湿度可使纤维中大分子链间的次 价键力减弱,促使蠕变和应力松弛过程加速完成。
生产上可用高温高湿来消除纤维材料的内应力。

膳食纤维的结构

膳食纤维的结构

膳食纤维的结构膳食纤维的结构及特性1、纤维素纤维素不能被人体肠道的酶所消化。

纤维素具有亲水性,在肠道内起吸收水分的作用。

2、半纤维素在人的大肠内半纤维素比纤维素易于被细菌分解。

它有结合离子的作用。

半纤维素中的某些成分是可溶的。

半纤维素大部分为不可溶性,它也起到了一定的生理作用。

3、果胶果胶是一种无定形的物质,存在于水果和蔬菜的软组织中,可在热溶液中溶解,在酸性溶液中遇热形成胶态。

果胶也具有与利息结合的能力。

4、树胶树胶的化学结构因来源不同而有差别。

主要的成分是土套躺醛酸、半乳酸、阿拉伯糖及甘露糖所形成的多糖,它可分散于水中,巨头粘稠性,可起到增稠剂的作用。

5、木质素木质素不是多糖物质,而是苯基类丙烷的聚合物,具有复杂的三维结构。

因为木质素才在于细胞壁中难以与纤维素分离,故在膳食纤维的组成成分中包括了木质素。

人和动物均不能消化。

6、抗性淀粉抗性淀粉包括改性淀粉和淀粉经过加热后又经冷却的淀粉,它们在小肠内不被吸收。

膳食纤维的6大生理功能1、由于膳食纤维的吸水性,可以增强膳食纤维在肠道的体积,从而加强了胃肠道的运动速度,软化大便,预防和治疗便秘,加快排便速度和增强排便次数,直接减少有害物质在肠道逗留的时间,让肠道可以保持清洁,自然患有肠道疾病的机会减少很多。

2、膳食纤维能有效抑制体内胆固醇的吸收,对于预防高血脂和高血压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

3、膳食纤维对重金属等不利于人体健康的物质起到减缓作用,从而人体会吸收有毒物质的机会减少,体内的副作用也就变少。

4、膳食纤维还能对于肠道中的菌群起到改善之效,体内的微生态平衡能起到维持作用,而且有利于一些营养素的形成和结合。

5、水溶性膳食纤维具有的强大吸收功能,可以让体积和重量增加十几倍以上,人体食用后,很容易就有饱腹感,从而起到减肥健身之效。

6、可溶性膳食纤维还能够延缓葡萄糖的吸收速度,对能消化性的糖类,如淀粉的消化起到推迟作用,那进餐后血糖急剧加升的症状自然就会变低了。

第5章-3细胞外基质

第5章-3细胞外基质
白和多糖所构成的网络结构。
●功能:
将细胞粘连在一起构成组织,提供细胞外网架,维持 细胞形态;
胞外基质三维结构及成份的变化,改变细胞微环境 从而对细胞形态、细胞的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胞外基质的信号功能
Typical Extracellular matrix
胶原
纤连蛋白
层粘连 蛋白聚糖
7
真核细胞的细胞外结构 (extracellular structures)
33
◆ RGD序列
● 用蛋白酶消化纤粘连蛋白与细胞结合区, 发现这一
结构域中Arg-Gly-Asp三肽序列负责同细胞表面的 结合 ● Arg-Gly-Asp序列(又称RGD序列)同样存在于细 胞外基质和血液的其它类型的黏着蛋白序列中。 ● 是细胞识别的最小结构单位
34
◆ FN的功能:
● FN最主要的功能是介导细胞的黏着 ● 促进细胞迁移 ● 由于FN具有同时与细胞外基质各类成分相结合的特 点,并可促进细胞外基质的其它成分的沉积,故认为FN 是细胞外基质的组织者。
层粘连蛋白中至少存在两个不同的受体结合部位: 与Ⅳ型胶原的结合部位; 与细胞质膜上的整合素结合的RGD(Arg-Gly-Asp)
序列。
●层粘连蛋白在胚胎发育及组织分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层粘连蛋白也与肿瘤细胞的转移有关。
30
(二)、纤粘连蛋白 (Fibronectin, FN)
纤粘连蛋白是高分子量糖蛋白(220-250KD)
● 原胶原肽链具有Gly-X-Y重复序列,对胶原纤维的高级结构
的形成是重要的,通常:X:PrO,Y:Hypro or Hylys
即肽链形成过程中
13
Structural features
14

《材料性能学》课件——第五章 材料的疲劳性能

《材料性能学》课件——第五章 材料的疲劳性能
飞机的疲劳、腐蚀和磨损是引起飞机事故的3种主要模式。 据国外资料统计,飞机由结构引发的故障,80%以上是由疲 劳失效引起的。飞机疲劳寿命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因素:一 方面是飞机自身的内部因素,即飞机结构的疲劳设计、材料 和加工质量等;另一方面是飞机的外部因素,即飞机的实际 使用载荷。
前言
材料的疲劳问题研究从近150多年开始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原因 之一就是工程中的零件或构件的破坏80%以上是由于疲劳引起。
图5-5 疲劳微裂纹的3种形式
晶界或亚晶 界处开裂
1、疲劳裂纹的萌生 在循环载荷的作用下,会在试件表面形成循环滑
移带。循环滑移带在表面加宽过程中,还会出现挤出 脊和侵入沟,随着挤出脊高度与侵入沟深度的不断增 加。侵入沟就像很尖锐的微观缺口,应力集中严重, 疲劳微裂纹也就易在此处萌生。
图5-6 金属表面“挤出”与“侵入”并形
三、疲劳断口的宏观特征
机件疲劳破坏的疲劳源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 多个,它与机件的应力状态及过载程度有关。如单 向弯曲疲劳仅产生一个源区,双向反复弯曲可出现 两个疲劳源。过载程度愈高,名义应力越大,出现 疲劳源的数目就越多。若断口中同时存在几个疲劳 源,可根据每个疲劳区大小、源区的光亮程度确定 各疲劳源产生的先后,源区越光亮,相连的疲劳区 越大,就越先产生;反之,产生的就晚。
3、复合材料的疲劳破坏机理
疲劳破坏特点: (1)有多种疲劳损伤形式:如界面脱粘,分层、 纤维断裂、空隙增长等。实际上,每种损伤模 型都是由多种微观裂纹(或微观破坏)构成的。 损伤沿着最佳方位起始和扩展,可以一种或多 种形式出现。
3、复合材料的疲劳破坏机理
⑵复合材料不会发生瞬时的疲劳破坏,常常难以确 认破坏与否,故不能沿用金属材料的判断准则。常 以疲劳过程中材料弹性模量下降的百分数(如下降l %~2%)、共振频率变化(如1~2Hz)作为破坏依据。

第五章 植物基本结构简介(补充)

第五章 植物基本结构简介(补充)

(三)根的变态

由于适应生活环境的变化,根的形态构 造产生了许多变态。
主要有:贮藏根(肉质直根、块根)、 支持根、气生根、攀援根、寄生根、水生 根等。

根的变态:地下部分
根的变态:地上部分


一般双子叶植物的根不具髓,但有些植 物有髓,如乌头、龙胆、桑等。 单子叶植物的根有发达的髓部,如百部 块根。
形成层
根进行次生生长时,在初生木质部 和初生韧皮部之间的一些薄壁细胞恢复 分裂能力,转变为形成层。
形成层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向外 产生新的韧皮部。
韧皮部

由形成层向外分生,称次生韧皮部, 夹在初生韧皮部的内方形成。
次生韧皮部包括:筛胞、伴胞、韧皮 薄壁细胞、韧皮纤维。 韧皮射线:由形成层分生径向延长的 薄壁细胞呈辐射状排列。

双子叶植物茎和根状茎的异常构造是: ① 髓维管束,如海风藤、大黄。 ② 同心环状排列的异常维管组织,如 密花豆的老茎(鸡血藤)、常春油麻藤。 ③ 木间木栓,如甘松。
单子叶植物茎和根茎的构造特征


1. 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特征
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特征与双子叶植物茎相比,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 ①单子叶植物茎终身只有初生构造,一般没有 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②单子叶植物茎最外层为表皮,通常不产生周 皮。 ③有限外韧型维管束散生于薄壁组织中,无皮 层和髓及髓射线之分。

叶的形态主要反应在叶片上,形状多种 多样,千差万别。 叶形的确定是根据: ①叶片最宽处的位置 ②叶片长和宽的比例

二、叶的分裂、叶脉、质地、单叶和复叶
(一)叶脉:指叶片中的维管束,起着疏导 和支持的作用,可分为主脉、侧脉、细脉。

叶脉种类:平行脉、网状脉。 不齐的裂刻,按叶裂的深度分为:浅裂、 深裂、全裂。

第五章化学纤维

第五章化学纤维
用途:西服衬里、女装,与其他纤维交织生产各种绸缎。香 烟过滤嘴等。
• 二 聚乳酸纤维(PLA)
• 从玉米中提取的淀粉分解后得到葡萄糖,经乳酸菌发酵生 成乳酸,聚合形成聚乳酸。经熔融法或溶剂挥发法纺丝。
• 纤维结构:洁净度和取向度较高,横截面呈圆形,纵向平 直光滑。
• 性质:力学性能同聚酯纤维接近,强度高,伸长大,形态 稳定性好;吸湿性差W=0.3%,染色性差,抗紫外性好, 由于本身具有弱酸性,能抵抗细菌生长。具有生物降解性。

短纤维:包括集束、拉伸、上油、卷曲、干燥、定型、
切断、打包。

长丝:包括拉伸、加捻、定型、上油、络筒。
集束:将几个喷丝头喷出的丝束以均匀的张力集合成规定粗细的大股丝 束。
拉伸:一定倍数的拉伸———改善纤维中大分子的排列———取向度提 高———改善纤维的力学性质。 拉伸倍数越大,纤维强度高,伸长 小。根据拉伸倍数不同,可得到高强低伸型、低强高伸型、中强中 伸型化学纤维。
• 二 化学纤维的制造
• 一般经历三个过程:

纺丝液的制备——纺丝——后加工
• (1)纺丝液的制备
• 熔体法:将高聚物加热到熔点以上,使其熔融成较稳定 的粘性流动 的纺丝熔体。如:涤纶、锦纶、丙纶、乙纶。

因:熔融温度<分解温度
• 溶液法:用适当的溶剂将高聚物溶解成具有一定粘度的 纺丝液。 如:粘胶纤维、醋酯纤维、腈纶、氯纶、维纶。
• 3按形态结构分
• ① 长丝:化学纤维加工的到的连续丝条,不经过切断工 序的称之。

又分为单丝、复丝与变形丝。
• ② 短纤维:化纤在后加工中切断成为各种长度规格的短 纤维。分为等长、不等长,棉型、中长型、毛型等
• 4 按纤维性能差别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 20~40
尼龙-66 1.2~1.8 丁苯橡胶 15~20
维尼纶 6~7.5 顺丁橡胶 25~30
纤维素 50~100 氯丁橡胶 10~12
分子量及其分布
• 分布的“多分散性”
– 除了少数天然高分子如蛋白质、DNA等外,高 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量是不均一的。
– 实际上是一系列同系物的混合物。
• 分子量实质上都是指平均分子量。 • 统计平均方法的不同
化纤分类依据:PET、PP、PLA、PAN
近程链结构——链的类型
• 碳链高聚物
–C – PP、PAN、PE
• 杂链高聚物
– C,O、N、S等 – PA6、PA66、PET、棉、麻、RAYON、羊毛 – 主链含有极性集团,易水解、醇解、酸解。 • 梯形或双螺旋形高聚物 – 并列长链,碳纤维
近程链结构——共聚形式
– 单烯类高分子
近程链结构——旋光异构体
• 每一个结构单元 有一个不对称碳 原子
• 每一个链节就有 D型和L型两种旋 光异构体。
近程链结构——旋光异构体
• C-C链放在一个平面上,不对 称碳原子上的R和H分别处于平 面的上或下侧。
• 全同(或等规)立构
– 当取代基全部处于平面的一侧
• 间同(或间规)立构
2.2.4 成纤高聚物的结晶模型
• 来源:Nagely理论(淀粉及植物 的细胞膜微胞,均由亚微观的结 晶颗粒组成);
• 早期的微胞学说:大分子在一个 完整的晶胞中,晶胞之间是分离 的,连接是由微胞间质粘合在一 起。
缨状微胞模型
• 结晶微胞:长链分子间的规整排列 • 缨状须丛:伸出的无规则排列的排列 • 描述: • 分子将通过若干个微胞; • 微胞之间则为非结晶区(无定形区); • 长链分子连续通过晶区与非晶区; • 长链分子将微胞结合在一起。
CH3
聚甲基硅氧烷:
Si
CH3
橡胶 CH2 CH CH CH2 n
R NH CO O R' n
O
n
CH2 C CH CH3
CH2 n
刚性链
例如:
CH2 CH CH CH CH CH CH
聚聚乙乙炔炔::
CCHH CCHH nn
聚聚对对苯苯::
nn
影响高分子链柔性的结构因素 ——取代基
• 极性、体积、多少、分布位置 • 极性↑,柔性↓:分子间(基团 间)的相互
– 当取代基相间地分布于平面上下 两侧
• 无规立构
– 不规则分布
• 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 聚乙烯醇
近程链结构——支化异构
• 指的是高分子链的支化或交联结构
– 线形——溶解、熔融 – 交联——溶胀 – 支化——中间态 – 低密度聚乙烯
• 支链结构
– 高密度聚乙烯 – 碳纤维
1.2 纤维远程链结构
• 根据热力学定律,线形高分子在无外力作 用下,呈自然的曲线。
(2)柔顺性产生原因
• 长链结构是造成高分子柔韧性的必要条件, 根本原因是分子内单键的内旋转
• 高分子链的各个“环节”在不断运动,各 个化学键和各个原子在不停地转动和振动
– 如在室温时,C-C键地振动频率约为1013次/s,
其转动频率约为1011次/s。
6~8
86~114
易挥发液体,沸点 90~120℃
名称 甲烷
用途
天然气,用于都 市燃气等
石油英 溶剂
18~22
254~310
半固体,油脂状,沸 点300℃以上
凡士林
医药、化妆品等
20~30
282~422 固体,熔点45~60℃ 石蜡
蜡烛等蜡制品
2000~20000
28000~280 强韧的固体,熔点
第5章 纤维结构特征
第一节 纤维的基本结构及组成
• 不同层次的纤维结构 • 纤维分子链结构——
– 近程结构
• 构成——链节组成 • 构型——链节的空间排列
– 远程结构
• 分子量大小及分布、尺寸、构象
• 纤维聚集态结构——分子间结构
– 结晶和非晶结构 – 取向与非取向结构 – 织态结构
• 纤维形态结构
– 又如:无规立构聚乙烯:柔性好。等规立构聚 乙烯:结晶,所以刚性好,是塑料。
影响高分子链柔性的结构因素 ——外界因素
• 温度:T↑,柔性↑
– 例如顺丁橡胶 : – 常温:橡胶柔软 – 低温(-70~-120℃):橡胶硬而脆
• 外力(粘弹性)
– 外力作用时间长,柔性容易显示; – 外力作用时间短,柔性显示不出来,分子表现
– 表观形态、表面结构、微细结构
1. 纤维的分子结构
(近程结构和远程结构)
• ——构成该纤维成纤高聚物的单个长链分子的原 子组成以及这些原子或原子团相互间的在空间的 排列状态
• 近程结构(一次结构、一级结构)
– (1)链节的组成:原子和键的组成及序列 – (2)构型(链节的空间组成):构造异构体、立体异构体
85
45000 900
255
65
75000 500
250
65
75000 750
200
150 300000 3000
750
常见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塑料
HDPE PVC PS PC
相对 分子质量
/万
6~ 30 5~15 10~30 2~6
纤维 涤纶
相对 分子质量
/万 1.8~2.3
橡胶 天然橡胶

相对 分子质量
1.2.3 高分子链的柔顺性
• 表征高分子长链卷曲程度的特性 • 具有多种构象,不断变化 • 链段(若干链节组成)
– 链段长度表征长链分子柔顺
(1)柔顺性——形态原因
• 线形高分子链长度与直径之比是很大的。
– 例如聚异丁烯大分子
L 2.5 10 4 nm, D 0.5nm
L D 5104
– 长径比为5万倍。
僵硬
2. 纤维的聚集态结构 (分子间结构)
• 链间作用力 • 结晶与非晶结构 • 取向与非取向结构 • 织态结构
– 通过某些分子间共混方法形成
• 对于纤维聚集态的形式,上世纪40年代出 现了“两相结构”的模型。
2.1 分子间的作用力
• 范德化力 • 氢键
– 纤维素 – 蛋白质 – 锦纶
分子间作用力
– 纤维素中能生成内氢键链刚硬
– 蛋白质采取双螺旋构象,螺圈之间的氢键相连, 刚性越大。
影响高分子链柔性的结构因素 ——链的规整性
• 分子结构愈规整,则结晶能力愈强
• 高分子结晶,柔顺性大大↓,因为分子 中原子和基团都被严格固定在晶格上, 内旋转变得不可能。
– 例如:聚乙烯,分子链本身是柔性的,但因规 整性好,易结晶。所以材料不是橡胶而是塑料。


/nm


/nm
尼龙66 6000
50
40
24000 200
160
聚对苯二甲酸乙 二醇酯
8000
70
42
30000 250
160
聚丙烯腈 15000 300
聚乙烯醇 15000 300
纤维素 20000 130
聚偏二氯 乙烯
25000
250
聚苯乙烯 60000 600
85
45000 900
255
• 均聚物
– 高分子只由一种单体反应而成
• 共聚物由两种以上单体合成
– ●、○两种单体的二元共聚物 – 无规共聚物 – 交替共聚物 – 嵌段共聚物 – 接枝共聚物
近程链结构——构型
• 分子中由化学键固定原子在空间的排列 • 几何异构体
– 高分子主链上存在双键,双键不能旋转 – 内双键上的基团在双键两侧排列的方式不同
• (1)螺旋形生长的折叠链结晶 • (2)缚结分子连接的折叠链片晶
晶区 非晶区
2.2.2 大分子的非晶形态
• 指的是非晶区中的大分子链的排列结构。 • 一般描述为无轨线团或三维无序 • 影响吸湿、染色、热定形、力学弹性及伸
长等
序态
• 实际上从结晶结构(三维有序)到非晶结 构(三维无序),存在着序态的过渡
000
110~137℃
聚乙烯 薄膜等
分子量与强度
• 高分子的强度等物性 • 临界分子量M0——开
始出现强度。 • Ms——强度达到一定
值。
• 结晶性好,分子内极性 基团多,甚至形成氢键, 分子间作用力大的高分 子,其M0和Ms值较小。
纺织纤维分子量
MO
MS
高分子 平均分子 平均聚合 平均链长 平均分子 平均聚合 平均链长
• 远程结构(二次结构、二级结构)
– (1)大小及分布——分子量(聚合度)分布 – (2)链的尺寸——粗细、平均长度 – (3)链的构象——大分子链的空间形态
1.1 纤维的近程链结构
• 指单个大分子内与基本结构单元有关的结构。
– 包括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 – 键接方式 – 构型 – 支化和交联 – 共聚物的结构。
缨状原纤模型
• 结晶区是连续的缨状原纤,由许多长 链分子组成。这些分子沿着本身的长 度方向,在原纤的不同位置分裂出来, 有的进入无定形区,有的重新进入其 他的原纤组织中,晶格的缺陷和无序 排列是可能发生的。
• 原纤是由长的但并不完善的结晶区组 成,由许多聚合物分子间较短的结晶 聚集而成。
• 可能会出现二维或一维有序或部分有序, 也可能出现各种缺陷
• PAN的序态结构
2.2.3 结晶测量
• 纤维是结晶结构与非晶结构共存的材料 • 结晶度
– 纤维中结晶部分占纤维整体的比率
• 体积或重量
– 不涉及晶体的形式及分布
• 晶体类型、结晶大小和形状、晶区分布及非晶区 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