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损伤与处理

合集下载

放射损伤与处理

放射损伤与处理
放射性溃疡愈合较困难,面积小的可用VitB12或中药外敷,对严重感 染创面作细菌培养,选择敏感抗茵素湿敷,反复换药,对坏死纤维组 织可用弹性酶软膏去除,有利于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生长和愈合。同 时可采用VitB12肌肉注射。放射性溃疡药物治疗无效为了缩短疗程、 防止恶变可采用手术治疗。手术以切除皮损,按局部创面情况选择不 同的覆盖创面的修复方法,如皮片移植、皮瓣修复等方法。
中度疼痛,需止痛药; 3级:融合的纤维性粘膜炎,可伴重度疼痛,需麻
醉药; 4级:溃疡,出血,坏死。
处理
放疗中嘱病人戒烟酒,避免吃过热、过夜及刺激性食物,鼓励进食温凉半流 质高蛋白饮食,保持口腔清洁。反应明显时,可服清热解毒药、消炎止痛药, 含漱剂,含片,局部抗炎剂喷涂等处理。
①含漱剂:益口,洗必泰含漱剂,5%碳酸氢钠溶液漱口。 ②口腔局部止痛消炎药物:华素片,百多邦。 ③预防真菌感染:制霉菌素20#+ 碳酸氢钠20#+ NS250ml。一旦口腔炎或口
放射治疗时的注意事项
保持皮肤干燥、清洁。一旦出现湿性反应,可外 用利福平。
避免理化刺激,放疗中禁用湿敷、热敷、化妆品 及有刺激的药膏,避免烈日曝晒和严寒冷冻,不 要剃须。衣领要软。
禁忌搔抓、按摩,避免外伤。
处理
干性反应可不必处理,湿性反应轻者可用利福平,松花六一散或龙脂 策,也可涂冰片蛋清或蛋黄油,防止感染,一般在两星期后即能愈合。
的松100mg+VitB12500ug+NS30ml
全身性放射反应
1.消化道反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腹泻等,腹腔肿瘤照射时 难免, 应对症处理, 多饮水及补充大量维生素,适当用些镇静剂, 同时应解除病人顾虑,增强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2.造血系统抑制:白细胞和血小扳下降。白细胞低于3.0×109,血 小板低于80×109/L,要考虑暂停放疗。放疗中要注意病人的营养,对 已有下降者可用中西药治疗,必要时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输血,白细 胞过低时谨防感染。

放射性肺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放射性肺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优点:起效快,抗炎效力强。在症状重或病情急时
推荐静脉使用地塞米松
缺点:对HPA的抑制作用明显,半衰期长。不适宜
长程用药,在呼吸困难明显好转或3级稳定到2级后 应换成等效剂量的强的松并逐渐减量
糖皮质激素选择
甲基强的松龙(甲强龙)
优点:肺泡中浓度高,达峰时间短,半衰期短,HPA 抑制作用弱
缺点:抗炎作用较弱。
放射性肺损伤分级标准
CTCAE、RTOG、SWOG、Michigan、LENT-SOMA 等标准
CTCAE 4.0应用较多
CTCAE 4.0放射性肺炎分级
1级:无症状;仅有临床或影像学改变;无需治疗 2级:有症状;需要药物治疗;工具性日常活动受限(如做饭、 购物、使用电话、理财等) 3级:有严重症状;个人日常生活活动受限(如洗澡、穿脱衣、 吃饭、洗漱、服药、并未卧床不起);需要吸氧 4级:有危及生命的呼吸症状;需要紧急处理(气管切开或气管 插管) 5级:死亡
正常肺组织限量
NCCN指南:V20≤35%;V5 ≤65%;MLD ≤20Gy CAMS要求:单纯放疗 V20 ≤30%,V30 ≤20%;同步
放化疗或之前有化疗者 V20 ≤28%, V30 ≤20%;肺楔形 切除术后V20 ≤25%;肺叶切除术后V20 ≤20%;单侧肺 切除术后V20 ≤10%
PR 2016年10月复查胸部CT提示局部病灶进展 2016年10月27日至12月8日行局部放疗,95%PTV 60Gy/2Gy/30F 12月6日打乒乓球出大汗后感冒,高热,并咳嗽咳黄痰,活动后
稍有胸闷
放疗前
剂 量 曲 线
12月7日
肺炎诊治经过
放射性肺炎,2级,急性渗出期 治疗方案:激素+抗生素+止咳化痰 12月7日开始应用左氧氟沙星针0.6,QD,共10日 12月7日至10日,地塞米松针,7.5mg,QD 12月11日至14日,地塞米松针,5mg,QD 12月15日至19日,地塞米松针,3.5mg,QD 12月20日至24日,地塞米松针,2mg,QD 12月25日至29日,地塞米松片,1.5mg,QD

核与辐射事故医学处理及放射损伤救治

核与辐射事故医学处理及放射损伤救治

>6
>30
2015-3-27
7
2. 准确的分类应根据血液学检查结果,特别是在最初
几小时内观察到的白细胞计数升高和最初1~2天内观
察到的淋巴细胞绝对数下降的检查结果。对受照剂量
超过2Gy的患者,应再区分为骨髓型、肠型或脑型。
3. 进一步诊断(确定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
检查及专门的分析,如血液学检查和生物(细胞遗传 学)及物理计量学检查,综合分析判断。外周血淋巴 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分析是常用的生物剂量计,能够反 映均匀照射的剂量。
摄入镭和钍时应收集呼出气做氡的测量。有条件可做全身放射 性测量,必要时行甲状腺测量和肺部测量。
2015-3-27
15
2.放射性核素内污染的早期医学处理
尽快脱离污染现场
尽快清除初始污染部位的污染;阻止人体放射性核素的吸收;
加速排出人体的放射性核素,减少其在组织和器官中的沉积。
加速放射性核素排出治疗时,应注意防止可能给机体带来的毒
2015-3-27
24
3.治疗原则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
早期应用抗放药物,减轻损伤,改善造血;针对病程各阶段的发病特点, 采用以抗感染、抗出血为主的综合对症治疗。
肠型急性放射病:
早期应用减轻肠道损伤的药物;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矫正酸碱平衡
失调;尽早实施骨髓等造血细胞移植;积极进行综合对症治疗。
清洗宜用温水(40oC),不用热水,也不用冷水;
适时、慎重选用含络合剂的洗涤剂,勿用刺激性强的或可能促进放射性核素吸收的制剂; 去污次数一般不应查过三次; 将避免污染放射性核素吸收和播散作为贯穿整个去污过程的指导思想。
2015-3-27
14

辐射损伤医学处理规范

辐射损伤医学处理规范
辐射损伤医学处理规范
1
前言
本规范等效采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安全报告丛书第 2 号“辐射损伤的诊断与处理”(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Radiation Injuries. Safety Reports Series No.2 ,IAEA,1998),根据我国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及 我国多年来积累的辐射损伤临床救治经验进行适当修改和补充,以使其更适合我国情况。其主要目的是规 范和指导核或辐射事故时造成辐射损伤的医学处理工作。
呕吐(照后 1 小时) 和(或)其它严 重症状,如低血 压、颜面充血、 腮腺肿大
照后 3~6 小时或
&g期红斑并伴
有水肿
> 30
在专科医院治疗,尽快转 送到放射性疾病治疗中 心
2.4 损伤人员的医学处理原则 医学处理的首要任务是将受照或可能受照的人员进行分类。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估计的辐射损伤程度及
本规范不涉及放射生物学、放射性疾病发病机理以及一般常规治疗方法,但提供了一些需要进行特殊 治疗的指标。
2 事故照射类型和医学处理原则
2.1 事故类型 涉及核设施的事故,尤其是涉及核反应堆的事故,称为核事故;辐射事故是指密封或非密封辐射源事
故;这两种事故均可导致电离辐射或放射性物质向环境的释放失控。辐射事故的辐射源包括 X 线装置、主 要用于工业和医学的密封源(如钴-60、铯-137、铱-192 辐照源),以及核医学和科学研究中使用的非 密封源等。
第Ⅰ组辐射源包括核设施,如核动力反应堆及各种工业和研究用设施。第Ⅱ组源是在工业和医学设施 中最常见到的。第Ⅲ组密封源是工业和医学上广泛使用的源。最常见的事故发生在使用密封源的工业活动 中,医疗照射事故也不少见,尽管其中许多事故在医学文献中尚未报道,但这一组源已经发生过非常严重 的损伤和一些死亡事故。第Ⅳ组源的使用单位最多,但很少发生严重事故,因为使用的放射性活度水平低, 并且是短半衰期核素。

辐射损伤的处置流程与规范

辐射损伤的处置流程与规范

辐射损伤的流程放射性事故应急处理规范一、放射性事故应急处理程序(一)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通知同工作场所的工作人员离开,并及时上报卫生行政部门;(二)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召集专业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制定事故处理方案;(三)事故处理必须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在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和卫生防护人员的参与下进行。

未取得防护检测人员的允许不得进入事故区;(四)各种事故处理以后,必须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事故发生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凡严重或重大的事故,应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应急处理电话:4877二、放射事故处理(一)治疗患者过程中,发生超剂量照射时,应采取以下紧急措施:1.首先停止设备射线的输出。

2.如射线仍不能停止,应立即按下紧急制动按钮(红键)。

3.如射线还不停止,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切断电源,停止向机器供电。

4.打开机房门,迅速将患者从治疗床上安全的放下来。

5.立即向科室主任及设备科汇报。

6.如患者出现放射反应,应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抢救。

(二)当机器的保护连锁失灵时(如门未关就发出射线),应采取以下紧急措施:1.立即按下离自己最近的紧急制动按钮,停止机器发出射线。

2.将患者从治疗床上放下来。

3.向科室主任及设备科汇报故障情况。

(三)检查患者过程中,出现设备机械类故障,导致设备机械传动部分(C型臂机架、DR球管支柱、胃肠机检查床等)无法停止时,应采取以下紧急措施:1.立即按下离自己最近的紧急制动按钮。

2.如机械传动部分仍不停,应立即切断机器电源。

3.将患者从治疗床上安全的放下来。

4.向科室主任及设备科汇报故障情况。

针对以上可能发生的应急事故,科室应当定期组织操作演练,参加事故应急处理人员要针对以上可能发生事故遵守纪律,积极相互配合,最大限度地控制事故危害。

发生放射事故后,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事故的发生原因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争取杜绝再次发生同类事故。

放射事故医学处理原则

放射事故医学处理原则

放射事故医学处理原则引言放射事故是指核能、放射性同位素或其他放射源的非正常释放引起的意外事件。

这类事故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在处理放射事故时,医学处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详细介绍放射事故医学处理的原则。

原则一:快速反应与紧急处置在发生放射事故后,及时采取紧急处置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这包括: - 确定辐射源和辐射剂量; - 对受伤者进行初步评估,包括症状分析和辐射剂量测量; - 进行紧急治疗,如洗胃、给予抗辐射药物等; - 隔离受伤者以防止辐射传播。

原则二:个体防护个体防护是降低辐射暴露风险的重要手段。

以下措施可以帮助保护人员免受辐射伤害: - 使用适当的防护设备,如铅衣、防护手套等; - 保持距离辐射源的安全距离; - 减少暴露时间,尽快远离辐射源; - 尽量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

原则三:辐射剂量评估与监测准确评估受到的辐射剂量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以下是辐射剂量评估与监测的重要步骤: 1. 测量个人剂量:使用个人剂量仪器对受伤者和救援人员进行实时监测。

2. 测量环境剂量:使用环境剂量仪器对事故现场和周围环境进行监测,以确定污染程度。

3. 根据个人和环境剂量数据,计算累积剂量,并进行风险评估。

原则四:早期医学处理早期医学处理可以帮助减轻辐射损害的严重程度。

以下是早期医学处理的主要内容:1. 皮肤清洁:立即用温水和肥皂清洁暴露于放射源的皮肤区域,以减少放射性物质的吸收。

2. 伤口处理:对于辐射伤口,应进行适当的清洁和消毒。

3. 给予抗辐射药物:抗辐射药物能够减轻辐射损伤的程度,如促白细胞生成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原则五:治疗与康复放射事故后,受伤者需要接受适当的治疗和康复措施。

以下是治疗与康复的关键步骤: 1. 隔离与观察:将受辐射者隔离并进行观察,以监测症状变化。

2. 对症治疗:根据不同的症状给予相应的治疗,如抑制剂、液体补充等。

3.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受伤者克服心理创伤。

放射事故应急预案及处理措施规范及流程五篇

放射事故应急预案及处理措施规范及流程五篇

放射事故应急预案及处理措施规范及流程1、发生人体受超剂量照射事故时,立即上报上级领导,应当迅速安排受照人员接受医学检查或者在指定的医疗机构救治,同时对危险源采取应急安全处理措施。

(1)立即撤离有关工作人员,封锁现场;切断一切可能扩大污染范围的环节,迅速开展检测,严防对食物、畜禽及水源的污染。

(2)对可能受放射性核素污染或者放射损伤的人员,立即采取暂时隔离和应急救援措施,在采取有效个人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组织人员彻底清除污染并根据需要实施其他医学救治及处理措施。

(3)迅速确定放射性同位素种类、活度、污染范围和污染程度。

(4)污染现场尚未达到安全水平以前,不得解除封锁。

2、通过个人剂量计、模拟实验、生物和物理检测、事故现场样品分析等方法迅速估算人员的受照剂量。

根据受照剂量给予医学检查和必要的医学救治。

3、及时收集与事故有关的物品和资料,做好调查研究工作,认真分析事故原因,并采取妥善措施,尽量减少事故影响,保护国家财产及公众的安全。

4、发生放射源丢失、被盗事故时,事故单位应当保护好现场,并及时认真配合公安机关、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侦破。

5、发生或者发现放射事故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尽快向卫生行政部门、公安机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两小时。

《放射事故报告卡》由事故单位在二十四小时内报出。

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报告当地环境保护部门。

6、未经主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任何个人和科室不得随意向外界披露相关内容。

7、对事故处理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扬和奖励;对违规而发生事故,并隐瞒不报的单位和个人,应视事故情节轻重作出行政处理,触犯法律者要追究法律责任8、放射事故按人体受照剂量或者放射源活度分为:一般事故、严重事故和重大事故。

混合放射事故,按其中最高一级判定(具体分类分级参照国家标准)。

第二篇放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一、目的x射线穿透人体将产生一定的生物效应,如果剂量过大或接触时间过长,对人体将产生一定程度的损害。

核辐射对皮肤的损伤与治疗方法

核辐射对皮肤的损伤与治疗方法

核辐射对皮肤的损伤与治疗方法核辐射是指核能物质放射的电离辐射,包括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当人体暴露在核辐射下时,皮肤是最先受到损害的部位。

本文将探讨核辐射对皮肤的损伤及其相关治疗方法。

一、核辐射对皮肤的损伤核辐射对皮肤的损伤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1. 急性辐射损伤急性核辐射损伤通常发生在高剂量、短期暴露的情况下,如核事故或放射治疗过程中。

急性辐射损伤的表现包括红斑、水肿、疼痛和紫斑等。

严重的急性核辐射损伤可能导致皮肤坏死和溃疡形成。

2. 慢性辐射损伤慢性核辐射损伤通常发生在低剂量、长期暴露的情况下,如放射治疗后的患者或从事核能相关工作的人员。

慢性辐射损伤的表现包括皮肤干燥、脱屑、红斑和色素沉着等。

长期受到低剂量核辐射的作用可能导致皮肤肿瘤的发生。

二、核辐射对皮肤的治疗方法针对核辐射对皮肤的损伤,有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并促进皮肤的修复。

1. 温和清洁对于急性辐射损伤,温和地清洁受损皮肤是非常重要的。

使用温水和含有温和洗涤剂的纱布轻轻清洁受损皮肤,避免磨擦和使用过于刺激的洗涤剂。

2. 保湿核辐射损伤后,皮肤容易干燥、脱屑和瘙痒。

因此,保持皮肤的湿润非常重要。

可以使用保湿剂或植物油轻轻涂抹在受损皮肤上,以增加水分保持。

3. 局部药物治疗对于急性核辐射损伤,局部药物治疗可以帮助减轻症状。

例如,使用类固醇类药物能够减轻红斑和疼痛,抗生素类药物可以预防继发感染。

4. 光疗对于慢性核辐射损伤,光疗可以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式。

蓝光治疗、激光疗法和紫外线治疗等光疗方法可以改善皮肤的色素沉着和红斑等问题。

5. 手术治疗严重的核辐射损伤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可以包括切除坏死组织、植皮和皮肤移植等方法,以修复和重建受损皮肤。

综上所述,核辐射对皮肤的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但通过适当的治疗方法可以缓解症状并促进皮肤的恢复。

了解核辐射损伤及其治疗方法的重要性,有助于预防和减少核辐射对皮肤造成的不可逆损伤。

辐射损伤处置流程

辐射损伤处置流程

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核医学)辐射损伤处置流程一、辐射损伤应急救援应遵循以下原则:(一)迅速报告原则;(二)主动抢救原则;(三)生命第一的原则;(四)科学施救,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扩大的原则;(五)保护现场,收集证据的原则。

(六)损伤人员的医学处理原则医学处理的首要任务是将受照或可能受照的人员进行分类。

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估计的辐射损伤程度及所需的医疗类型和水平。

一般可将受照人员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受到大剂量照射或可能受到大剂量照射的人员。

这类人员若有危及生命的损伤症状,如创伤、外伤、出血、休克、烧伤和(或)化学污染,应进行紧急医学处理,还应同时进行特殊检查(如血细胞计数、细胞遗传学检查和HLA配型取血样),以便估计损伤程度和提供最初的治疗依据。

若条件许可,应尽快在现场进行必要的检查。

第二类,是可能已经受到外照射的人员、有体表或体内污染的人员或怀疑受到某种剂量水平的照射而需要进行一定等级医学处理的人员。

对这类人员,需预先制定行动计划,并应在事故医学处理中心进行再分类。

可把这些受伤人员再分成三个亚类,即全身受照者、身体局部受照者和受放射性核素污染者。

同时应确定可供利用的地区级和(或)国家级医疗设施。

照后一段时间,多数受照者可由内科医师处理,以便进行适当的检查和随访。

这些基本检查应按我国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进行。

对损伤严重程度的进一步分类应主要根据临床和生物学指标。

第三类,是可能只受到低剂量照射而无其它损伤的人员,对这类人员应作为门诊病人登记,并定期进行观察。

二、辐射损伤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执行以下程序:(一)当事人应立即通知事故工作场所的工作人员离开照射场所,并立即电话报告医务处或总值班;(二)医务处或总值班应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并根据指示通知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及应急救治专家组成员到场;(三)医务处或总值班报告应急领导小组后,应先行赶赴现场,组织人员封锁事故区域,防止事故扩大,同时应做好辐射事故涉及人员的信息登记;(四)领导小组到场后,应首先了解事故情况,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疾控中心、市环保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根据情况请派专家到场调查处理;(五)领导小组应以救治伤者生命为第一要素,保持抢救工作紧张有序进行;(六)医院划定区域,对接受过量辐射照射者集中诊治、集中观察,对病情危重者收ICU抢救;(七)应急医疗物资、药品应向诊疗区域集中,设备处、药剂科应重点保障相关应急医疗物资、药品的供应;(八)相关部门人员到场后,应由领导小组(副)组长陪同并协助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正常组织放射损伤

正常组织放射损伤

放射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
01 细胞凋亡
放射线作用于细胞后,可诱导细胞凋亡,导致组 织损伤。
02 血管损伤
放射线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管狭窄、 闭塞,影响组织供血。
03 免疫抑制
放射线可降低机体的免疫力,使机体易受感染和 肿瘤侵袭。
放射损伤的症状与体征
01 局部症状
皮肤红肿、疼痛、溃疡、坏死等。
肺纤维化
长期接受放射线照射,肺 部可能会出现纤维化,导 致肺部失去弹性,影响呼 吸功能。
胸膜炎
放射线照射后,胸膜可能 会出现炎症反应,导致胸 痛、咳嗽等症状。
循环系统损伤
心律失常
放射线照射后,心脏可能会出现 心律失常症状,如心悸、胸闷等。
心肌缺血
长期接受放射线照射,心脏可能会 出现心肌缺血症状,如心绞痛、心 肌梗死等。
预防感染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 换药,预防感染发生。
健康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放射损 伤的康复知识和注意事项, 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和保 护意识。
患者及家属的宣教与指导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 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营养与饮食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膳 食,保证营养摄入的 均衡和充足。
促进修复
采用生长因子、干细胞等 生物治疗方法,促进受损 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放射损伤,如 肠瘘、膀胱瘘等,可能需 要进行手术治疗。
05
放射损伤的康复与护理
康复治疗措施
物理治疗
01
包括按摩、温热疗法、冷敷等,有助于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促进血液循环。
运动疗法
02
根据损伤部位和程度,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肌肉锻炼和关节活

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预防与治疗

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预防与治疗

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预防与治疗简介放射性皮肤损伤是由于高剂量放射线的照射引起的一种肌肤损伤。

它可以产生一系列的不良症状,包括红肿、脱皮、水疱、溃疡等。

这对于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或者与放射源接触的人员来说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并发症。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讨论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关键在于减少接受放射线的剂量,并保护人体免受辐射。

以下是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几项重要措施:1. 优化放射治疗计划优化放射治疗计划是减少接受放射线剂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这一过程需要医生和医学物理师密切合作,确保放射线尽可能少地照射到正常皮肤组织。

通过使用合适的透照技术、剂量分层和剂量调整,可以降低正常皮肤受损的风险。

2. 皮肤保护在放射治疗中,正确使用保护措施对于预防皮肤损伤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皮肤保护方法:•明胶敷料:明胶敷料可以形成一个保护层,减少放射线对皮肤的直接照射。

这种敷料可以在治疗期间定期更换,以确保保护效果。

•保湿剂:在放射治疗期间,保持皮肤湿润是非常重要的。

医生可以建议患者使用适当的保湿剂,以保持皮肤的水分和弹性。

•避免摩擦和压力:患者需要避免在治疗区域施加过多的摩擦或压力,以防止皮肤受到进一步损伤。

3. 教育和指导患者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预防非常重要。

医生和护士可以向患者提供必要的教育和指导,包括放射治疗的注意事项、皮肤保护方法和可能的并发症。

这将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并遵守预防措施。

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如果不幸发生了放射性皮肤损伤,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治疗方法:1. 温和清洁和保湿对于轻度放射性皮肤损伤,温和清洁和保湿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患者需要使用温水和温和的洗涤剂轻轻清洁受伤区域,然后用柔软的毛巾轻拍干。

随后,可以使用医生推荐的保湿剂涂抹在受损皮肤上,以保持湿润。

2. 药物治疗对于较严重的放射性皮肤损伤,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和促进伤口的愈合。

射线辐射损伤的抢救措施

射线辐射损伤的抢救措施

射线辐射损伤的抢救措施引言射线辐射损伤是指人体暴露在放射性物质或放射线中所引起的损伤。

射线辐射损伤的程度取决于辐射剂量和照射时间。

辐射损伤的严重性可从轻微的暂时性损伤,到严重的长期影响甚至致命性损伤等。

在面对射线辐射损伤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对于减轻伤害和提高生存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射线辐射损伤的抢救措施,帮助人们对射线辐射损伤有更深入的了解。

1. 射线辐射损伤的分类射线辐射损伤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两种类型。

1.1 急性损伤急性损伤是指在暴露于高剂量辐射源后立即发生的损伤。

此类损伤通常发生在辐射事故或核灾难等情况下。

急性损伤可能导致严重的生命威胁,常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皮肤灼烧和放射性炎症等。

1.2 慢性损伤慢性损伤是指长期接触低剂量辐射源引起的损伤。

此类损伤常见于接触职业性辐射源的工人、密切接触放射性物质的人群,如核工业从业人员等。

慢性损伤较为隐匿和渐进,而且症状可能在辐射接触后的一段时间内才显现。

2. 射线辐射损伤的抢救措施射线辐射损伤的抢救措施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2.1 紧急救助在急性损伤的情况下,紧急救助是关键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紧急救助措施:•将受伤者迅速转移到安全区域,避免进一步暴露于辐射源;•剥去受伤者的污染衣物,并用清水彻底清洗皮肤;•尽早给予大量的液体,以增加射线物质的排出;•如果损伤严重,进行心肺复苏等紧急生命支持措施。

2.2 防止进一步暴露在抢救过程中,必须防止进一步暴露,以减少受到的辐射剂量。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措施:•将受伤者与其他人隔离开,减少辐射的传播;•确保救援人员和医务人员采取适当的防护装备;•尽量减少操作时间,以减少进一步暴露的可能性;2.3 修复造血系统射线辐射对造血系统的破坏是常见的损伤之一。

为了修复造血功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给予造血因子,如造血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等;•进行骨髓移植或干细胞治疗,以恢复造血功能。

2.4 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射线辐射可导致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受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02)下降,二氧化碳分压(C02)升高。 7 肺功能检查时轻者无异常,重者见肺顺应性减低,伴肺通气量/血灌流量
比例降低和弥散功能降低。
诊断标准
参考指标: 1 可伴有造血、免疫和消化系统等辐射损伤一系列生理、病理和临床表现。 2 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活性升高。 3 血浆内皮素Ⅰ活性升高。 4 血浆和/或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白介素-lβ(IL-1β)、细胞内粘
量/血流量比例下降,血气分析见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⑥ x线征象:肺部见明显边缘不清的模糊状阴影,呈团块状、网状
或条索状。
治疗原则
①一旦诊断为放射性肺炎,应及时脱离射线。 ②对症处理如吸氧、抗感染和增加营养等。 ③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减轻症状和控制病情发展。 ④应用细胞因子如干扰素等以减症状和控制病情。 ⑤应用抗氧化剂以控制病情。 ⑥尽早预防和控制并发症。 ⑦尽早吸入适量一氧化氮。 ⑧适当应用中药辅助治疗。 ⑨重度者辅助人工呼吸。 ⑩早期拟定肺移植方案,并做好全身放射损伤治疗与肺移植准备工作。
中度疼痛,需止痛药; 3级:融合的纤维性粘膜炎,可伴重度疼痛,需麻
醉药; 4级:溃疡,出血,坏死。
处理
放疗中嘱病人戒烟酒,避免吃过热、过夜及刺激性食物,鼓励进食温凉半流 质高蛋白饮食,保持口腔清洁。反应明显时,可服清热解毒药、消炎止痛药, 含漱剂,含片,局部抗炎剂喷涂等处理。
①含漱剂:益口,洗必泰含漱剂,5%碳酸氢钠溶液漱口。 ②口腔局部止痛消炎药物:华素片,百多邦。 ③预防真菌感染:制霉菌素20#+ 碳酸氢钠20#+ NS250ml。一旦口腔炎或口
⑤X线见肺部仅有少量局灶性云雾状阴影。
临床分度
重度放射性肺炎:满足下述2条以上可诊断。 ① 病变范围弥散或程度严重。 ② 有明显的呼吸功能障碍症状,如咳嗽、胸闷、气急、胸痛和呼吸
困难。 ③ 肺部呼吸音降低,并可闻及干、湿性罗音。 ④ 可有低热、白细胞升高或降低。 ⑤ 肺功能检查有明显呼吸功能障碍,表现为肺顺应性降低,肺通气
治疗后数月甚至数年后出现的反应。表皮萎缩变薄,浅表 毛细血管扩张,有时有色素沉着、脱屑、皮肤搔痒,易受 损馈破。常可合并感染,发生放射性蜂窝组织炎,有高热、 局部红肿热痛,应用抗菌素后多可抑制,但易复发。晚期 放射性溃疡,由慢性放射性皮炎进一步发展或由早期放射 性损伤糜烂未愈而转归而成,溃疡可向深部组织发展,甚 至累及骨组织,并发坏死性骨髓炎。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GBZl1O-2002《急性放射性肺炎诊断标准》 1 肺部受照剂量为8Gy以上(含8Gy)。 2 一般于照后1~6个月发病。 3 有咳嗽、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和低热等临床症状。 4 体征:轻者可无明显异常,重者呼吸音降低,出现干湿罗音。 5 X线检查发现受照射肺部出现网状、边缘不整齐的模糊。 6 实验室检查轻者可无明显异常,重者见WBC升高或降低,血气分析见氧分
放射性肠炎
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疼及腹泻为主,偶有出血、小肠梗阻、穿孔或 瘘管形成。放射剂量>500cGy,乙状结肠最易受损伤,可出现腹痛、 里急后重及便血等。肛门粘膜及肛门周围皮肤对放射线敏感,易局部 渗出、糜烂及继发感染。
放射性皮肤反应 急性反应
I度-干性皮炎:发生红斑,表现充血,潮红,有 烧灼和刺痒的感觉。最后可逐渐变成暗红,表皮 脱屑。
Ⅱ度-湿性皮炎:充血,水肿、水泡形成,发生 糜烂,有渗出液。
ш度-放射性溃疡:表现为灰白色坏死组织覆盖, 边界清楚,底部较光,呈火山口型凹陷或痂下溃 疡,有剧痛。
放射性皮肤反应 慢性反应
口腔口咽粘膜反应
一般在放疗后2—3周最严重,以后可自行 缓解,表现为充血-白点-融合成片一浅 表溃疡,有伪膜。有口腔痛,咽部不适或 疼痛,吞咽疼痛和声音嘶哑等膜损伤的RTOG分级:
0级:无变化; 1级:充血,可有轻度疼痛,无需止痛药; 2级:片状粘膜炎,或有炎性血清血液分泌物或有
附分子-1(CAM-1)及P、E选择素(selection)可增加。 5 必要时穿剌活检,支气管灌洗液和气道分泌物病理检查,可有助诊断。
临床分度
轻度放射性肺炎:满足下述2条件以上可诊断。 ①病变范围局限或程度较轻微。 ②临床症状轻微或不明显。 ③体检无异常发现或局灶性呼吸音降低和干、湿性罗音。 ④实验室检查和肺功能检查无明显改变。
放射性溃疡愈合较困难,面积小的可用VitB12或中药外敷,对严重感 染创面作细菌培养,选择敏感抗茵素湿敷,反复换药,对坏死纤维组 织可用弹性酶软膏去除,有利于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生长和愈合。同 时可采用VitB12肌肉注射。放射性溃疡药物治疗无效为了缩短疗程、 防止恶变可采用手术治疗。手术以切除皮损,按局部创面情况选择不 同的覆盖创面的修复方法,如皮片移植、皮瓣修复等方法。
腔溃疡发生,首先应判断是否为念珠菌感染(偶尔为单纯疱疹病毒引起), 针对它们有特异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④局部消炎减轻水肿:地米10mg+5%利多卡因20ml+庆大24万u+ NS500ml。 ⑤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金因肽,贝复剂局部用,促进溃疡愈合。 ⑥3级反应者:局部用药+抗生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4级反应者暂停放疗,抗 炎,补液,清热解毒中药处理。
放射损伤与处理
放射性肺炎
一般在照后l~6个月发病。主要表现为低热、咳嗽、胸 闷、胸痛,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及持续性干咳,可有少 量白痰或痰带血丝。体征:轻者可无明显异常。但有时 可以发现相应部位叩诊浊音,听诊发现胸膜摩擦音或呼 吸音降低、出现干、湿性啰音,临床症状严重者出现急 性呼吸窘迫、高热,常导致患者死亡。
放射治疗时的注意事项
保持皮肤干燥、清洁。一旦出现湿性反应,可外 用利福平。
避免理化刺激,放疗中禁用湿敷、热敷、化妆品 及有刺激的药膏,避免烈日曝晒和严寒冷冻,不 要剃须。衣领要软。
禁忌搔抓、按摩,避免外伤。
处理
干性反应可不必处理,湿性反应轻者可用利福平,松花六一散或龙脂 策,也可涂冰片蛋清或蛋黄油,防止感染,一般在两星期后即能愈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