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如何导入新课 (获奖论文)
初中数学课导入方法[论文]
初中数学课导入方法探究常言道:“万事开头难”。
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几十年来,我一直努力探索和试验,总结出了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
一、温固知新导入法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
例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复习相交弦定理内容及证明,即“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然后移动两弦使其交点在圆外有三种情况。
这样学生较易理解切割线定理、推论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叙述定理内容,并总结圆幂定理的共同处是表示线段积相等。
区别在于相交弦定理是交点内分线段,而切割线定理,推论是外分线段、切线上定理的两端点重合。
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并且掌握了证明线段积相等的方法。
二、类比导入法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可以从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类比。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相等。
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怎么样?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三、亲手实践导入法亲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
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
从而从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
四、反馈导入法根据信息论的反馈原理,一上课就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的反馈效果给予肯定或纠正后导入新课。
如在上直角三角形习题课时,课前可以先拟一个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讨论。
五、有效提问的原则几乎无一例外,最初的有效教学都有一个朴素的追求,就是“如何有效地讲授”。
老师首先是“讲师”,是“教书先生”,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
一个能够把知识讲清楚的老师,差不多就是一个好老师。
为了能够把知识讲清楚,于是就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系列说法。
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定位在“如何有效地讲授”的时候,“接受学习”与“掌握学习”就成为普遍的学习方式。
新教法在新课程中使用(数学)论文
新教法在新课程中的使用(数学)(尤溪县实验小学福建三明365100)新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新课程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教育理念也要随之转变。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础。
所以,面对新课程就要有新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兴趣、发扬民主,让学生自主学习大多数学生都觉得数学课枯燥乏味,不如语文课生动、有趣。
因此,课堂教学中对数学真正感兴趣的学生并不多,学生之所以还要强打精神,甚至十分努力的学习数学实在是为了好的分数,教师的教学无疑也已经离开了数学的真谛。
素质教育不需要高分低能的书呆子,素质教育就是要将学生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快乐学习、创造性的学习。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各个方面的发展。
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不在于传授知识。
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对课程的创新和进一步开发的过程。
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听的”填鸭”式的教学,教师要创设民主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心理上不压抑,在课堂上感到安全、保持着自由轻松的心理,充分地表现和发展自己的思维,让他们兴致勃勃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来,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从而学到知识。
如让学生解答:”少先小队6人参加采集树种,按计划平均每人要采集100克,实际采集时,5人就完成了小队的采集任务。
这样实际平均每人多采集多少克?”很多同学都用了比较平常的方法解答出来,我对这些答案给予了肯定,这时我接着问同学们还有其它更简便的方法吗?同学们冥思苦想,有的同学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有的组成小组讨论起来。
初中数学导入新课有效方法见论文
初中数学导入新课有效方法之我见【摘要】导入新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它既能有效地组织起教学,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对新授内容的巧妙导入,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有效方法进行探讨.【关键词】数学教学;导入新课;有效方法导入新课是数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和关键. 教师新课导入得好,不仅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因此,掌握多种导入新课的方法,对于有效提高课堂质量是不无裨益的. 下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种导入新课的有效方法.一、复习导入法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 学生对与新知识联系最紧密的旧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必然影响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导入时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通过提问、练习等教学活动,提供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从“旧的”过渡到“新的”,从“已知的”拓展到“未知的”,既巩固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做了铺垫. 例如,在讲“圆柱体表面积”时,上课前,让学生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模型,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几个问题:1.展开后由哪几部分组成?2.正方体、长方体表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3.试用同样方法导出圆柱体表面积公式.在这样的几步引导下,学生很容易就得出了结论.此时若能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生活中各种各样圆柱体表面积的求法,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本节的知识,而且对于学生数学分类思想的渗透有很大帮助.二、情境导入法有效的情境导入,能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迅速、自觉地进入到新课学习的最佳境地,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增强教学效果.在执教“过三点的圆”时,我创设了如下的教学情境:我出示一块圆形玻璃镜残片,对同学们说:“我家一块圆形玻璃镜,昨天一不小心被我碰烂了,请教同学们,如果我只拿这块玻璃残片到玻璃店,可否划一块和原来形状和大小一样的圆形玻璃镜呢?”寥寥数语,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轻松进入新课的学习. 再如,我执教“幂的乘方”时,创设了如下的教学情境:先出示一正方体,当边长为m时,体积怎样求?(m3)把m换成a2,正方体的体积又是什么呢?[(a2)3].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又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幂的乘方,自然导入新课.三、实验导入法教师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引入,让学生从“做”中“学”数学,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比如在讲“勾股定理”时,利用开头章节的数学活动——18世纪英国的一位业余数学家佩里哥尔发明的一种数学学具. 通过剪凑,我们知道了以a,b为边长的小正方形面积等于以c为边长大正方形的面积,即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a2+b2=c2.让学生体验了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了解了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综合能力,并感受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转变为学习的动力. 这个实验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动手来实践,这就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这样学生的思想不容易开小差了,就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课堂上来了.四、提问导入法教学导入新课时,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设置疑问,能起到以石激浪的作用,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例如,“解直角三角形”可作如下引入设计:“同学们,如果你想知道操场边上那棵树有多高,可用些什么方法?”同学列举以下几种:方案一,“把树砍倒再量.”但这种“杀鸡取卵”的方案不可取,也违反《森林保护法》. 方案二,“爬上去量!”但嫩绿的树尖怎能承受得了强壮的身体呢?方案三,基础好的学生答道:“量出身高、人影、树影,用三角形相似的性质计算出来.”老师鼓励:“充满智慧的办法!但需要阳光或月光的配合,还有其他办法吗?”当大家冥思苦想、兴趣正浓,可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时,教师把握好时机给学生介绍本章将要学习的知识及其在生活实践中的一些应用. 这样导入,可以提高学生兴趣,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探求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五、故事导入法针对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可以先讲一个与本课题有关的数学故事、寓言、典故、趣闻等来提示课题,使学生在好奇中思索、探究问题答案. 实际上,以与教学有关的趣闻、故事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在平时的课堂导入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介绍,有时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当然,各种历史典故、名人轶事等在数学教师的精心组织和编排下,都可以成为沟通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交流的媒体,成为引用抽象数学问题的导线. 利用多媒体播放数学家的事迹,往往可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甚至可给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榜样,增强探究精神和学习数学的毅力,还能从中对他们有效地进行思想教育,进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总之,“导入有法,导无定法”,数学的导入法很多,其关键就是要创造最佳的课堂气氛和环境,充分调动内在积极因素,这样才能把数学课讲深、讲透、讲活,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果教师“导”得有方,学生就会学得有趣,也就乐于学,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导入三法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导入三法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较低,注意力很难集中,教师能否从上课一开始就把学生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直接影响着这堂课的成败。
对于数学课来讲更是如此。
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所说的:“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因此精彩的导入无疑会为数学课堂教学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此本人列举了有效导入新课三法:一、创设情境,巧妙导入《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实践也证明:小学生的学习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境,尤其学习抽象的数学,更离不开具体、直观、富有情趣的情境。
学生如果没有兴趣,活动将成为一种枯燥、被动的操作,对学生的发展无益。
因此,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需要,特别要重视学生的认知特点、年龄特征等,积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如低、中年级教师可以把动画、寓言故事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课堂,也可以创设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的社会化游戏;高年级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接近实际情境的活动中应用数学知识和经验去解决。
如在讲授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时候,我利用《西游记》中的人物,生成了下面的小故事:唐僧给师徒四人分西瓜,猪八戒分得西瓜的四分之一,孙悟空分得西瓜的八分之二……猪八戒一听就嚷嚷了:“不公平!不公平!哥哥分得多……”是不是不公平呢?通过这样的故事情节设置一个问题情境,直奔学习主题,同学们觉得很有兴趣,学习情绪空前高涨,参与探索过程尤为认真。
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学”数学,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质疑问难,激趣导入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小学数学课导入方式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课导入方式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导入虽是仅占几分钟或几句话,但它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和阶段,它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负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
那么如何更好地导入新课?本人结合实践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导入的几种方法: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1.开门见山式。
新课一开始,就直接揭示课题,将有关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
要求教师语言精炼、简短、生动、明确、富有鼓动性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感、紧迫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圆的认识”,在黑板面上,细绳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系一个小球,拉直细绳用力甩动,小球运动的轨迹形成一条首尾相接的曲线。
教师首先作如上说明,然后用粉笔代替小球在黑板上画出小球运动的轨迹,指出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圆”。
2.温故迎新式导入。
以旧知识作为桥梁,使学生知识不断递进,增加知识坡度,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建立联系的过程。
学生对新知识联系最紧密的旧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必然影响到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所以教师要掌握好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又不新,难又不十分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物或教具演示法。
学生学习新.知总是在一定的情感中进行的。
新授前,使学生在一节课开始,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
而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
4.巧设悬疑式。
学生学习新知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的情感,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内驱力。
在导人新课时,需要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愤”、“绯”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必然促使学生自觉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
对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技巧若干思考论文
对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技巧的若干思考摘要: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数学课堂相对较为枯燥,如何做好课堂教学的导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是我们每个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数学新课导入谈谈自己的几点见解,通过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教师能真正融入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新课导入教学艺术数学是一门思维严密、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但老师如果对所授内容平铺直述势必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如何让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产生学习的兴趣,我觉得关键在引入的时候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数学的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最终目的。
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新教村及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年龄及知识水平的差异,精心设计好新课导入,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上课开始的第一句话讲什么?第一件事做什么?怎样恰到好处地导入课题,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
而通过导入新课的不同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变得主动去学,乐意去学,让学生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在参与中感受到发现的乐趣和需要。
1.实例导入,喜闻乐见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日常生活中包含许多数学知识,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导入新课,学生会觉得亲切具体,易于接受。
比如我在同类项导入中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你们去过新华书店吗?如果老师想让你去买一本医学类的书和一本科技类的书,你能很快找到吗?你会发现这两本书在一块儿吗?你能发现这些书的摆放有何特征?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在有理数的乘方中的新课导入中我们可以这样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吃过拉面吗?知道一根粗面条捏合再拉伸反复几次后是多少根吗?2.游戏导入,妙趣横生新课程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教学是可以根据所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的做些游戏,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乐学,学得轻松。
初中一节数学课导入方法论文
浅谈初中一节数学课的导入方法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
好的导入,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
不好的导入窒息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给学生一种消极的心理定势,成为教学取得成功的障碍。
因此,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上好每一节课的导入,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使新知识的传授真正体现在会熟练应用数学公理、定理、法则、及计算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堂课的导入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它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学风格的光华,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
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类比导入法初中数学中的类比,处处可见。
何为“类比”,波利亚曾说过:“类比是一个伟大的引路人”。
在中学数学中,由2个数学系统中所含元素的属性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维形式被称为类比推理,运用类比推理的模式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称为类比法。
类比既是一种逻辑方法,也是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是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
这是我的一堂新课导入;本节课是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四节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这一节课是这一章的重点,难点内容。
本节的难点也是这一章的难点,突破本节难点,本章后面的问题就好解决了,因此这节课的导入显得尤其重要。
课前3-5分钟导入部分,我用单刀直入式引出问题, 再导入主题。
为了让学生一开始就能从根本上弄清楚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能明白每一步的算理,真正地掌握一种学习的方法,在讲授这节内容时,我类比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这样的讲解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
例如分两大组,第一组是复习前面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同时对基础差的学生给与帮助。
数学(心得)之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方法
数学论文之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方法高尔基在谈到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
”“万事开头难”,就像听故事,假如开头很出色,你肯定会希望一听到底。
其实,数学教学也是如此。
如果教师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好导入的方法,用贴切而精练的语言,准确、巧妙地导入新课,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新课的导入,用心研究导入新课的方法。
一、温故知新导入法教师在引课当中应注重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在提问旧知识时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从而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惧怕和生疏心理,及时准确地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如在讲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我先领着学生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学生解出后我再给予总结,很自然地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这样学生不仅复习了配方法,而且会因自己的成功而沉浸在喜悦之中,对这个新内容掌握得更牢固。
二、设置疑问导入法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
”因此教学导入新课时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设置疑问。
实践证实,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而学生的创新思维恰恰从疑问和好奇开始。
教师以提问适当的问题开始讲课,能起到以石激浪的作用,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其积极思考。
如有些教师在讲授“负数”时,先问学生“2-1=?”“1-2=?”这样的问题对初一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
对被减数小于减数的问题,学生会说“不够减”。
教师接下来会问:“欠多少才够减?”“欠1。
”这时可引进记号“-1”表示“欠1”,并指出:除0以外的数前写上“-”所得的数叫负数。
这样导入新课既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又弄清导入负数的目的。
但需要指出的是:所提的问题难度要适当,既要学生面对适当的困难,以达到引起探索的爱好,又不能太难,要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入手,不然就达不到导入新课的目的。
数学课几种导入方法论文
浅谈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导入新课是教学的重要和必要环节。
高尔基在谈到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象音乐里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万事贵乎始”就象听故事,如果开头很精彩,你肯定会希望一听到底。
因此精彩新课引入,不但会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还能起到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
一、以旧带新引入新课从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这种方式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
教师在引课当中应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在提问旧知识时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
这样不但使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而且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和陌生心理。
及时准确的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效果。
二、联系生活实例导入新课采用学生熟悉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学生会觉得亲切具体,易于接受。
尤其是对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
如讲“解三角形”时可以提问学生“不过河,能否测出河面的宽?再如讲“直角坐标系”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处在班级第几排第几列等等。
当学生从这些生活实例中领悟到“两个有序实数可以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时,教师再讲“直角坐标系”已是水到渠成了。
三、提问,质疑导入新课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教学导入新课时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设置疑问。
实践证明:质疑是问题思维的启发剂,而学生的创新思维恰恰从疑问和好奇开始。
教师以提问适当的问题开始讲课,能起到以石激浪的作用,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如,我在讲“负数”时,并不是象书上那样讲“零上”与“零下”,“上升”与“下降”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是先问学生“2-1=?”,“1-2=?”。
这样的问题对初一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
对被减数小于减数的问题,学生会说:“不够减”。
教师接下来会问:“欠多少才够减?“欠2”。
这时可引进记号“-2”表示“欠2”,并指出:除0以外的数前写上“-”(称为负号)所得的数叫负数。
初中数学新课引入的巧妙方法例谈
初中数学新课引入的巧妙方法例谈引入新数学课程时,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巧妙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
一、游戏法游戏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通过将数学知识与游戏结合起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引入代数的概念时,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找规律来填写表格。
通过游戏的方式,学生可以体验到代数的奥妙,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
二、故事法故事法是一个很好的引入数学新课的方法。
教师可以编写一个与数学内容相关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的初步了解。
在引入分数的概念时,可以编写一个关于厨师做蛋糕的故事。
在故事中,厨师需要根据食谱上的分数来计算食材的用量。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到分数的用途和意义。
三、实践法实践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
在引入新数学课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在引入几何的概念时,可以带领学生到实地观察,让他们亲自测量各种形状的边长、角度等。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几何的相关概念。
四、问题法问题法是引入新数学课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解问题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在引入平方根的概念时,可以提出一个问题:“有一根长度未知的绳子,如何找到它的长度?”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解欲望,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平方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五、启发法启发法是引入新数学课程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展示一个令人瞩目的数学现象或数学应用,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引入圆的概念时,可以展示一幅美丽的圆形图案,让学生欣赏圆的美妙之处。
通过欣赏和讨论,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圆的性质和特点。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新课导入的方法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新课导入的方法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平台,而导入新课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
良好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并将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
本文将围绕初中数学课堂新课导入的方法展开探讨。
一、利用故事导入法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利用有趣的故事情节来导入新课,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例如,在讲解平行线的性质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两条平行线上的蚂蚁相遇不相遇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引入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
二、利用问题导入法问题是学生思考的起点,通过引入一个有趣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在问题的解答中引入新课的内容。
例如,在讲解平面镜成像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站在一面平面镜前,我们会在镜中看到什么?”通过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并进一步引入光的传播和反射等知识。
三、利用实物和实验导入法通过展示实物和进行简单的实验,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物体和实际操作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
例如,在讲解面积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规则形状的面板和单位面积小卡片,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单位面积的意义,并通过测量实物的面积来引入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四、利用图片和视频导入法在当今信息时代,图片和视频是学生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和视频来展示一些鲜活生动的例子,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例如,在讲解概率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概率现象,如抛硬币的结果、掷骰子的结果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推理出概率的规律和计算方法。
五、利用游戏和竞赛导入法游戏和竞赛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和求胜心理,将新课的内容融入到游戏和竞赛中,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方程的解法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谁是算术王”的竞赛活动,让学生通过解方程计算来争取最高的分数,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和熟练掌握方程的解法方法。
课题研究论文:浅析数学导入新课的方法
126169 数学论文浅析数学导入新课的方法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153-01一、动手操作,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好奇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
组织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究发现规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手指上”这也就告诉我们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提高是从动手操作开始的。
因此,动手操作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潜能的“金桥”,是学生求知增智的重要环节。
那么,在数学课里,我们更要运用通过学生先动手,引起他们求知的欲望来展开新课的传授。
例如在“圆锥体积”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做与一个圆柱体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倒沙子的实验,学生在动手后自然对其体积的问题充满了兴趣。
又如在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时,让学生先摆10个三角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
教师问:“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圆同样多?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
”接着问:“同样多的有几个?三角形比圆多几个?”再启发学生想,三角形比圆多,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部分组成的?多的部分是几个三角形?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三角形多,圆少,三角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圆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圆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通过比较,激发学生的未知欲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类比就是一种相似。
”把两个数学对象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相似的地方,从而推出这两个数学对象的其他一些属性,也有类似的地方。
在我们新课导入时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比如教“加法结合律”时先给学生出示:(38+63)+37、38+(63+37)、38+63+37三道题让学生先计算,比较下得数,找出规律。
数学课堂论文导入方法论文:数学课堂的导入方法
数学课堂论文导入方法论文:数学课堂的导入方法摘要:作为一个数学老师,要想上好一堂高质量数学课,良好的导入是一节成功数学课的前提,也正视了新课先前的导入是多么的重要。
关键词:数学课堂;导入方法多年来,我一直努力对一节数学课所授知识的先前导入的探索和不断思考总结,正所谓万事开头难,有了良好的先前导入,才有很好的课末收尾,经过多年不断的努力和反复实验,我归纳出了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
下面几种方法只是个人的陋见,希望能够和大家共同学习,不足之处还希望各位同仁提出宝贵意见,并加以补充。
一、温固知新——导入法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很早以前的中国人就知道了这个道理,那么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究竟有何作用呢?这种方式可以将讲授过的知识和要讲授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在新授课时使学生能自然而然地将教师所讲的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新旧知识的共鸣,再则也能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和对旧知识的理解巩固。
例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复习相交弦定理内容及证明,即“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然后移动两弦使其交点在圆外有三种情况。
这样学生较易理解切割线定理、推论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叙述定理内容,并总结圆的定理的共同处是表示线段积相等。
区别在于相交弦定理是交点内分线段,而切割线定理,推论是外分线段、切线上定理的两端点重合。
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并且掌握了证明线段积相等的方法。
这种引导方式我们大多数教师或深或浅都是知道的,然而并不是每次上课都要采用此种方式,一定对本节课所讲的不同的数学知识而因地制宜,不要千篇一律。
二、知识的类比——导入法如果在讲授相似三角形性质时,我们可以从七年级下学期所学习过的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来进行类比。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对应面积等相等。
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究竟又是怎么样?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类似知识到新知识的迁移,能够发现新知识,更好地领悟新知识,更有助于我们对接下来相似三角形性质的讲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新课导入的方法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新课导入的方法一、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是成功导入新课的关键。
在导入新课的开始,数学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问题或者实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从而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浓厚兴趣。
在导入代数方程式这一新课时,可以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小明想知道自己的年龄和弟弟的年龄之间的关系,通过一连串的推理和计算,小明最终找到了解答。
这样的故事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来。
教师还可以通过音乐、视频、图片等多媒体素材来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导入平面图形的分类和性质时,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几何图形的图片或者视频,吸引学生的视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新知识。
二、通过引导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
由于问题往往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索,并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求知欲。
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选择一个有趣的数学题目,或者提出一个具体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索去解决问题。
在导入分类汇总统计的新课时,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在学校校园内,有多少株大树、有多少盏路灯、有多少个篮球场等等,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对统计和分类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和学习。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去讨论和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运用教具和实物具体操作,丰富导入新课的形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运用教具和实物来导入新课,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习趣味性和有效性。
教具和实物的具体操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这些教具和实物,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新知识。
在导入数学中的概率问题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色子、硬币等实物,让学生亲自操作,通过多次实验来感受概率的规律,从而更加直观地理解概率的概念和应用。
浅析数学导入新课的方法
浅析数学导入新课的方法导入新课是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正确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如何正确地导入新课呢?本文将从增强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和发散思维、注意任务的植入和环节处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增强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开始新课之前,往往会存在一些固定的观念和固有的想法。
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课程中来,需要在导入部分积极地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
一般来说,导入第一步的活动要求尽量简单,但同时也要引入一些关键的概念或思想。
有些教师往往会使用“说教”式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然而这种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参与性也会降低。
因此,教师在导入环节中应该尝试使用一些有趣、新颖、活泼的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性。
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导入部分,可以通过展示关于火箭竞赛的视频来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二次函数的应用。
二、启发学生思维和发散思维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发散思维。
很多数学概念和方法本身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
因此,导入部分应该积极刺激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
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问答、猜测等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关注一些与数学概念相关的问题,从而启发他们发散思维,提高思维灵活度。
例如,在学习圆周率的概念时,老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并与学生积极互动,从而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三、注意任务的植入和环节处理在整个教学中,导入部分对于随后的教学环节是至关重要的。
在导入部分,教师不仅需要引入新概念和新思想,还需要将任务与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可以为随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平面内向量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来看两个不同的图形,然后通过询问向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等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向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并在现实场景中应用。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技巧论文
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技巧【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始春色初展,鲜花含露,引人入胜.好的开头是师出建立友好感情的第一座格梁,为全堂的讲解定下基调.如果说一堂成功的数学课是一曲优美的旋律.那么引入便是这旋律的前奏;如果说一堂优质的数学课是一曲精彩的戏,那么民入便是这出戏的序幕。
【关键词】数学教学导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针对教学内容科学,巧妙地设计就深的导入,以促技学生产生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达到追求就知的最佳心理状态,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一、巧设疑问,引人入胜,导入就课。
“学起于思,思源疑。
学贵如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可见疑是打开思维的大门,激发兴趣的”金钥匙”。
如:教学”循环小数”时,教师出三道除法题,让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
第一题能除尽,第二题补”0”能除尽,第三题则补多少个”0”也无法除尽。
当学生计算到第三题时,纷纷举手问老师:老师您是否出错了题?有的同学甚至抱怨地说:”这第三道题算到哪辈子才能完呀!”学生产生很大的困惑,教师认为最佳的教学时机已到,立即引入”循环小数”的概念,学生的求知欲大增。
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不断设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巧设悬念,引发好奇,导入就课。
著名教育家苏霍姗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希望感到自己已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教师巧妙地设计是怎引发学生好奇,从而积极主动地发现,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教”年、月、日”时,我采取提出问题,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来导入。
如小华今年8岁,他的哥哥从出生到现在只过了三个生日,问他哥哥今年几岁?问题一提出:课堂沸腾了,同学们就议论纷纷,有的惊讶地说:”三岁”;有的说:小华都八岁了,他哥哥肯定不会是三岁,这时教师又说:”是啊,过了三个生日,按平时护送法应该是三岁,这就有意思,弟弟八岁,哥哥三岁,岂不是怪了,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呢?这样由问题引入就课,他设情境,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同时为学习平年与闰年的知识作好了铺垫。
浅析数学导入新课的方法
浅析数学导入新课的方法数学是一门抽象而逻辑严密的科学,也是一门应用面广泛的学科。
数学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推理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学生往往对数学产生困惑和恐惧。
因此,在数学课堂引入新课时,采用适当的方法来导入新课是非常必要的。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数学导入新课的关键之一。
一般来说,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学科,对很多学生来说,数学课常常被认为是枯燥的和困难的。
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趣味的问题或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例如,教师可以用故事情节、游戏、趣味实验等方法来呈现一个数学问题或概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主动参与到课堂中。
二、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在导入新课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数学知识来理解新的数学概念或解决新的数学问题。
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是他们的基础,只有将新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理解新的数学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相关知识,并激发学生思考如何将已有的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
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联系中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的数学内容。
三、启发学生的思维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探索的学科。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给出挑战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兴趣。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示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的方式逐步发现数学规律和解决方法。
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呈现新的数学概念在导入新课时,教师需要将数学概念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和复杂性,教师需要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或通过图片、图表等形象化的方式来展示,帮助学生建立概念的直观认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际操作、讲解真实生活中的应用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概念的内涵。
五、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学习导入新课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的数学概念或解决新的数学问题。
简论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技巧与方法
简论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技巧与方法简论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技巧与方法论文摘要由于数学基础的薄弱以及多方面的原因,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正逐渐地减淡。
众所周知,兴趣是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内在动力,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教师在数学课堂上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为此,新课的导入技巧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因此,根据数学课程的特点,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本文总结出适合该课程的几个新课导入方法。
论文关键词数学新课导入技巧与方法一、引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指出:“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很多学生,由于其本身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再加上数学教学本身严谨的推理思维性质,往往给学生造成一种枯燥乏味的错误认识,许多学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
如果能让抽象的数学不再枯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真正认识到数学并非神话,她就植根在我们的周围与生活中,真切体会到数学是丰富的,生动的也是有趣的,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不会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负担,反而会当作一种求知上的享受。
然而,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因此,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技能之一的新课导入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戏剧中的“序幕”,起着渲染气氛、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
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能促成学生的情绪高涨,步入智力振奋的状态,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二、新课导入技能与方法众所周知,兴趣是干好任何一件事情的内因和原动力,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是教师在进行教法改革时必须要考虑到的一件事情。
新课导入技能就是数学教学技能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如何导入新课
内容提要:通过“温固知新的导入、激发兴趣的导入、创设情境的导入、设置疑问的导入、做游戏的导入、唱歌谣、猜谜语的导入,直观演示法”几个环节说明,好的课堂导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吸引到课堂中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导入、兴趣、学生、课堂
不少人觉得数学课枯燥无味,老师累学生烦。
“万事开头难”。
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课堂导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吸引到课堂中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导入新课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温固知新的导入
温固知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
采用这种导入的方法时要避免生硬的复习旧的知识,然后导入新知,而要在复习的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引入新的知识,做到无缝连接。
如《小数乘小数》一堂课,小数乘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是本节课的难点。
我是这样导入的: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4.3×28,这其实就是在复习上一堂课学习的知识,在学生正确解答的基础上,我询问如果4.3×2.8那又该如何计算呢?这样就很自然的引出了这堂课要学的内容。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如果采用其它导入的方法就会显得累赘,甚至会失去数学课堂的“数学味儿”。
二、激发兴趣的导入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获得知识、扩大视野、丰富心理生活的最重要动力。
所以教学导入应注意培养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冲动。
学生学习任何知识、技能,教师都必须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在课堂的导入部分,能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的课堂学
习效率都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要尽可能地让数学课堂的导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六年级数学中常有这样一种题目:已知A× =B×,比较A和B的大小。
这种题目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所以我觉得第一次介入是很重要的,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玩过跷跷板吗?假如有两胖两瘦4个同学一起玩,你们觉得哪两个同学搭配在一起比较合适?学生会说一个胖的和一个瘦的同学组成一伙儿,让一个胖的和一个瘦的坐在一边,另两个同学坐在另一边,这样才能保持跷跷板两边的平衡,如果反过来,让两个胖同学一伙,这样两边就会失去平衡。
4个同学玩起来就不方便了。
老师乘机说其实在数学中也要运用到游戏中这样的简单道理,看起来复杂的题目就会变得简单起来。
此时学生的兴趣高涨,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我乘机出示本堂课要讲授的重点内容。
实践证明,这种导入的效果非常好。
三、创设情境的导入
为了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效率,在课堂的导入部分老师可以设计优美而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教学情境,具体可播放一段录象或出示一幅图片。
例如,一位数学老师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种教学情境:在一片平静的河面上游着5只鸭子,河岸上长着树,岸上还有3只鸭子在嬉戏,远处还有山和蓝天白云,画面不可谓不美。
老师可以让学生围绕着河里和岸上鸭子的数量提出分数和百分数的应用题,比如河里的鸭子比岸上的鸭子多几分之几?岸上的鸭子比河里的鸭子少几分之几?鸭子比岸上的鸭子多百分之几?岸上的鸭子比河里的鸭子少百分之几?这比教师干吧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更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这里老师也要注意提问的技巧,不能问:“你们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呀?”如果这样学生会说出一些无关的话来。
当然这种导入的方式容易出现学生随便说的现象,如果出现这种现象,老师要注意及时调控。
四、设置疑问的导入
疑是创新的种子,是真理的磨刀石。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有疑问才能促进学生去探索,去创新。
这样的数学课堂学习的效率才能提高,新基础教育也明确指出通过让学生“质疑”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培养大胆探索,勇于批判的创新精神。
所以设置疑问的导入是重要的导入方法之一。
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初步认识百分数以及体验百分数的用途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六1班要选同学进行投篮比赛,甲同学投了10次,中了8次;乙
同学投了20次,中了17次;丙同学投了15次,中了13次;选哪两个同学去比赛比较合适呢?这种疑问式的导入,吊足了学生的胃口,学生纷纷地陷入思考当中,很自然的就进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去。
五、做游戏的导入
此导入法,尤其注重寓教于乐教学原则的运用。
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一个好的游戏导入设计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因准备学习知识而产生的紧张情绪,学生可在愉快轻松、诙谐幽默的游戏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新知识,感悟深奥抽象的道理。
学生每天接触生活,接触实际,生活中处处有生活知识。
所以在教学《元、角、分》时,我采用了游戏导入法,找一个同学扮演售货员,在物品上标出价钱,让学生来购买。
通过游戏让学生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整堂课气氛活跃,情绪高涨。
学生借助已有知识、技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新知的主动探究。
六、唱歌谣、猜谜语的导入
儿童对歌谣、顺口溜和谜语兴趣浓厚,在导入新课时可根据教材内容编写符合学生情趣的歌谣等来导入新课,这样可以使学生很快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并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中。
如在学习称法时,我利用儿歌这样开讲:一只青蛙有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老师说出几只青蛙的时候,第一组的同学计算几张嘴,第二组的计算有几只眼睛,第三组的计算有几条腿,第四组的计算它们分别跳进水里所发出的声音:
师:三只青蛙——
生1:三只青蛙,三张嘴。
生2:六只眼睛。
生3:十二条腿。
生4: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
这样开讲形象生动、有趣,既训练了逻辑思维,又使学生印象深刻,不易忘记。
七、直观演示法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是建立在直觉形象的基础上,以表象为支柱的。
此法就是使用实物、模型、样品、图画、幻灯片、电视录像等直观教具或手段,由教师演示或学生动手操作,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观察思考,以形成表象,创设研究问题情境。
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通过直观实验、动手操作使学生了解三角形的意义,三角形的特点。
首先让学生找出日常生活中的三角形物体;拿出红领巾、小三角旗等三角形的物品。
学生共同观察并讨论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最后总结出三角形的特征。
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了学生求知欲,而且明确了思维方向,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激发了学生的喜悦感。
有时我们还可以采用故事导入的方法,因为小学生好奇心强,天生爱听故事。
在导入新课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好奇心转变为浓厚的学习兴趣。
当然,导入的方式还远不止这些类型。
关键是要结合所教学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合理的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为依据。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导入只是课堂的一部分,绝不是课堂的重点,要注意时间的把握,有的老师为了显示其精彩的导入,在课堂的导入部分花了大量的时间,这种喧宾夺主的做法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