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地区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关中地区的区域环境特征 关中地区的区域环境特征
关中地区地形图
4
•关中地区的区域环境特征 关中地区的区域环境特征
关中地区黄土特征: 关中地区黄土特征:
黄土的物质成分: 黄土的物质成分: 黄土的矿物成分 矿物成分:黄土中粒径大于0.05mm的粗颗粒分 矿物成分 为轻矿物和重矿物。轻矿物含量占粗矿物含量的90%以上 (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碳酸盐)。重矿物仅占 粗矿物总量的10%以下,但种类很多。 上述矿物种类及含量在各地黄土中大致相似,只是同 时代分布在东南(如关中地区)较湿热的黄土,由于风化 作用较强烈,不稳定组分相对减少而稳定组分相对富集。 黄土的粒度成分 粒度成分:黄土高原黄土的粒度成分,总的情 粒度成分 况是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变细。关中地区黄土相较于西宁、 兰州一带,黄土颗粒显著变细,秦岭山地黄土颗粒则更细 。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成因
在黄土地区,水土流失实质 实质上是地表黄土侵蚀。究其原因 原因主 实质 原因 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两者大致以农耕出现为时段分界。 自然侵蚀作用受到促进侵蚀的因素 促进侵蚀的因素(如黄土岩性、流水、暴 自然侵蚀作用 促进侵蚀的因素 雨、风、地震等)和抑制侵蚀的因素 抑制侵蚀的因素(如植被、土壤层等)双方 抑制侵蚀的因素 力量消长的支配。 这种自然侵蚀过程,从黄土高原开始堆积算起,不少于250万 年。黄土高原现存侵蚀地貌结构,绝大多数是自然侵蚀作用的结果 。 农耕时代以后的现代加速侵蚀 现代加速侵蚀,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工程经 现代加速侵蚀 济活动造成的。 若从半坡时期原始农业算起,至今也有5000年。这种侵蚀作 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得先前防御作用的自然因素愈来愈丧失其 作用,而原先促进其侵蚀的因素,愈来愈发展其势力。
关中地区黄土湿陷性质
湿陷性黄土层厚度在低阶地一般为4-8m ,高阶地为6-12m。且本 区黄土粘粒含量高于陇西和陇东陕北地区,湿陷性和湿陷敏感性中 等,自重湿陷发展较缓慢,湿陷量小,自重湿陷对建筑物的危害比 陇西和陇东陕北地区为轻。 如兰州附近黄土湿陷系数为0.05-0.12;洛阳地区为0.02-0.03;西 安黄土湿陷系数为0.04-0.08,居于二者之间。
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黄土天然含水量总的变化、干容重、流限、塑限、塑性 指数等指标、抗剪强度均呈西北低东南高的趋势。
关中地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
黄土湿陷 黄土滑坡、 黄土滑坡、崩塌 水土流失 泥(石)流 土壤次生盐渍化 地面沉降和地裂缝
黄土湿陷
影响黄土湿陷的因素: 影响黄土湿陷的因素: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危害
严重的水土流失加剧了溯源侵蚀速度,使沟谷系统由少增多, 由小增大,分割、蚕食沟间地,使本来就十分珍贵的土地资源丧失 ,土层越来越薄,远远低于维持较高生产力所需的土层和土壤数量 。而土壤一旦流失就很难恢复,从而导致环境的恶化。 不难想见,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土地日益贫瘠,土地肥力 下降,农林收入自然随之减少,从而进入“越穷越垦越流失,越流 失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
地下水位抬升型黄土湿陷灾害
就关中地区而言,西安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 地下水位上升引起的黄土湿陷灾害最为典型。 西安地区于1955-1964年间地下水位普遍上升,十年间地下水 上升高度最小为1-3米,一般为5-8米,个别地段如城东兴庆宫公园 附近上升达15米左右。
黄土湿陷
地下水位上升的原因: 地下水位上升的原因 年降水量增大: 年降水量增大:从1958-1964年间,西安地区年降水量较历年平 均降水量多170-260mm,尤其是64年7、8月份,两月间降水量即达 到500mm,渗入地下的水量估计有30%-50%。 人为因素增加地表水入渗: 人为因素增加地表水入渗:随着工业发展,城市人口增多,用 水量大幅增加,原有排水系统被破坏,新建排水系统尚不完善,使 污水、废水大量渗入地下,从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蓄水库( 渗漏严重: 蓄水库(池)渗漏严重:如西安城东南的兴庆湖(小型人工湖 ),容积约15万立方米,未作防渗处理,漏水严重,1958年蓄水, 到1963年,湖周围地下水位标高上升了15m。 灌溉管道的渗漏严重: 灌溉管道的渗漏严重:西安西南郊的沣惠渠为农灌渠道,由于 当时未作防渗处理,58-60年连续三年行水,使管道沿线地下水水位 上升6-8m,局部低洼地段出现明水。
地震:地震引起的晃动会破坏坡体的平衡和稳定; 地震: 雨水、融雪: 雨水、融雪:降雨特别是大雨、暴雨和连阴雨,使地表水渗入坡 体,软化岩土或其中软弱面,形成空隙水压力而诱发崩塌; 地表水的冲刷、浸泡: 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不断冲刷、浸泡坡角,削弱 坡体支撑和软化岩土,降低坡体强度而诱发崩塌;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地下采空、水库蓄水和泄水等 改变坡体平衡状态的人类活动,易诱发崩塌。
黄土滑坡和崩塌
崩塌
关中地区崩塌主要发生于秦岭北麓,多为基岩崩塌,产生在陡峻 的斜坡地段,一般坡度大于75 度,坡面多不平整,裂隙发育,主要 分布于基岩斜坡地带、山区断裂破碎带及道路沿线。 如西安南郊的翠华山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大的山崩,崩石阻塞大 峪河,形成堰塞湖,现为我省第一个地质遗迹公园。
崩塌产生的外界诱发因素
5
•关中地区的区域环境特征 关中地区的区域环境特征
黄土的显微结构特征: 黄土的显微结构特征: 毗邻沙漠边缘的黄土骨架颗粒主要是表面比较干净的碎 毗邻沙漠边缘 屑颗粒,并夹有少量外形规则的集粒;典型黄土区 典型黄土区中的黄土 典型黄土区 骨架颗粒以碎屑颗粒为主,含有外形规则的集粒;而高原东 高原东 南部(关中地区)的黄土中,碎屑颗粒被嵌埋在微细物质之 南部 中而轮廓不清,各种形态的团块增多。
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主要是做好设计施工和维护工作。在设计时考虑周密,采用各 种必要防护措施;施工过程中合理安排施工程序,保证施工质量; 后期加强维护管理,定期检修。
黄土滑坡和崩塌
黄土滑坡的分布
就关中地区而言,滑坡主要分布可划分为如下几个带:(1)宝 鸡-常兴滑坡带;(2)横岭滑坡区;(3)白鹿塬滑坡带;(4)泾河 下游西岸沿渭河滑坡滑塌带;(5)秦岭北坡滑坡、滑塌、崩塌带。 其分布示意图如下:
研究意义: 研究意义:
关中地区地质灾害具有区域性 多发性 区域性和多发性 区域性 多发性的特点 ,基于目前的经济力量和技术条件,不可能对所 有潜在地质灾害点进行全面的工程治理。 因此,本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有效道路,即进 一步圈定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根据地质灾害特点 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地质灾害分布、特 征、发生规律研究,提出综合防治对策。 这对于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灾害的发生、优化 土地使用等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是事关关中 地区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方向。
影响黄土湿陷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地质界早已注意到黄土 的物质成分 湿陷性 物质成分与湿陷性 物质成分 湿陷性有密切关系。 黄土湿陷性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这与黄土颗粒成分由西北 向东南逐渐变细,即粘粒物质含量逐渐增高有关。此外,黄土的孔 隙状况对其湿陷性也有一定影响,黄土的大中孔隙含量越低,小微 孔隙含量越高,则土体稳定性越高。
黄土滑坡和崩塌
滑坡与崩塌的防治
首先,要搞好滑坡、崩塌灾害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使人们从 事工程经济活动时主动遵循自然规律,避免一些使斜坡“加载”及 削弱滑坡“抗滑能力”的工程以及大量爆破等诱发滑坡、崩塌的活动 。 其次,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勘察,防患于未然。在施工 以前要首先对场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勘察,弄清斜坡的稳 定情况。 再者,科学设计、合理选择施工方法,以免破坏斜坡的稳定性 。要设计科学合理的最小程度地破坏斜坡稳定性的施工程序和方法 。 最后,及时治理不稳定斜坡。在施工期间或工程、建筑物运营 后,若发现场地斜坡有不稳定迹象,要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整治, 控制其发展。 总而言之,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保护斜坡,规 范化人们的生产建设活动,一切按自然规律办事。
水土流失
关中地区水土流失历史原因
战国末年,关中被誉为“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后来, 随着大中城市尤其是都城的兴起与建设,特别是隋唐时期大规模的 城市建设和明清关中地区人口的大幅度增长 ,使森林遭到了严重 破坏。 秦、汉、隋、唐都曾建都于关中,建筑材料与燃烧的劈柴,皆 取之于秦岭森林,经过长期的砍伐,致使原始森林几乎损失殆尽。 宋朝没有在关中建都,秦岭的林木暂时得到了一定的恢复,经过元 代至明代早期,秦岭东端的华阴谷中,“高达千寻,粗逾十围”的 松柏还常见。可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开垦的加剧,大致从明代中叶 起,森林遭到了摧毁性的破坏。清朝前期,由于人口大增,耕地有 限,争田日益激烈,导致矛盾重重,清政府曾对关中地区采取鼓励 开垦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曾经尚且可见的高大树木消失殆尽, 许多山岗变为荒山。 因此,人为破坏经历时间相对于自然作用虽短,但无论在单 位时段上还是在单位面积内都能发生大量水土流失,其危害极其严 重。
黄土滑坡和崩塌
除了自然因素导致黄土滑坡,人为因素是导致黄土滑坡的重要 原因。在关中地区,根据人类触发黄土滑坡的工程-经济活动的性 质及作用的地貌部位,可将人为黄土滑坡分为三种类型。 改变地下水位型黄土滑坡:在修建水库、池塘、引水灌溉等活动 改变地下水位型黄土滑坡: 中改变了黄土原区水文地质条件,破坏了边坡稳定性,导致黄土滑 坡。 坡脚挖方型黄土滑坡:人工工程破坏自然斜坡力学平衡而导致黄 坡脚挖方型黄土滑坡: 土滑坡,如挖取建筑材料、修渠建路引起边坡失稳等。 坡面毁林毁草垦田型黄土滑坡:在已经稳定的古老滑坡体上大肆 坡面毁林毁草垦田型黄土滑坡: 毁林毁草耕种,尤其是修反坡梯田,增大地表粗糙度,加之引水灌 溉,地表水入渗增加,滑体处于饱水或近饱水状态,则古老滑坡体 复活。
黄土湿陷
黄土湿陷灾害都是由于水侵入建筑物基底 水侵入建筑物基底造成的 水侵入建筑物基底 ,按照浸水来源可将其分为地表积水入渗型 地表积水入渗型黄土湿陷 地表积水入渗型 灾害和地下水位抬升型 地下水位抬升型黄土湿陷灾害两种类型。 地下水位抬升型 地表积水入渗型黄土湿陷灾害
地表积水入渗,增大了地基土含水量,使其承载力锐减,从 而建筑物受损。 同时,地基渗水总是不均匀的,自渗水点向外围渗入水量逐 渐减少,直至接近原天然含水量。这样就造成了地基性能恶化程 度的轻重不等,沉降不均,从而极易造成墙体剪裂,导致建筑物 受损或被毁。
wk.baidu.com
水土流失
近现代致使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
近现代造成关中地区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主要有二: 水利建设引起的黄土流失: 水利建设引起的黄土流失:各地在兴建管道、塘堰、电站等过 程中,将大量废土砂石就地堆积在山坡上或直接侵入沟道里,造成 新的损失。特别是一些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既造成环境恶化,给群 众生产生活带来威胁,又影响到工程本身顺利进展和效益的发挥。 如秦岭北麓的蓝田县引岱蓄水灌溉工程,82-86年间共挖土方123.37 万立方米,随意弃土达113万立方米,占挖方总量91.5%,增加了河 道含沙量。 修建公路铁路引起的水土流失: 修建公路铁路引起的水土流失:近年来,交通事业迅速发展。 而在修建道路施工中,普遍不重视处理开挖面,随意向沟道、坡脚 或斜坡上倾倒弃土、石渣。一遇大雨,疏松的泥沙碎石顺坡流入河 沟,河水泥沙含量增高,淤积河床,压埋农田,危害严重。咸阳市 北部几个县,85-90年修路约400km,平均每年弃土287.173万立方 米。西延铁路,沿途弃土石800万立方米。大都倾倒沟道,没有采 取拦挡措施,给当地群众带来直接危害。
关中地区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导师: 导师: 答辩人: 答辩人: 专业: 专业:环境科学
论文主要内容: 论文主要内容:
本文从关中地区地形、地貌、黄土特征入手,分 析说明了关中地区各类主要地质灾害(黄土湿陷、 黄土滑坡、崩塌、泥石流、土壤次生盐渍化、地面 沉降和地裂缝等)的成因,状况,并提出了相应的 防治措施。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为因素 已经成为影响和作用于地质环境的重要力量,由此 引发的各类地质灾害更是不可忽视。本文即侧重论 述了关中地区地质灾害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并分析 了关中地区地质灾害系统中各要素(即各种地质灾 害)相互作用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