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讲基因的分离定律

合集下载

笔记_分离定律

笔记_分离定律

P9小资料
直链淀粉(稀 碘液)蓝黑色 支链淀粉(稀 碘液)红棕色
F1花粉 鉴定法
配子形成时
发生基因分离的 直接证据。
4.分离定律的实质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观察到减数分裂。 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遗传因子后来改称为基因。 20世纪初证实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的片断。 成对存在的基因分别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 位置上。
1.4豌豆的一些品种之间具有稳定的、 可区分的相对性状
第一节 基因的分离定律
单因子杂交试验:
着眼于一对相对性 状,分析它在后代中的 表现。 揭示了基因的分离 定律。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正交:高茎(♀)×矮茎(♂) 反交:矮茎(♀)×高茎(♂)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P:亲代(父本、母本) ×:杂交 F1:子一代 ×:自交
7.2杂交育种
病原体为 真菌
7.1杂交育种
P 配子 抗锈病 BB B Bb bb 易感锈病 × bb b 配子 1/2 B 1/2 b 1/2 B 1/4BB 1/4 Bb 1/2 b 1/4 Bb 1/4 bb F2出现性状分离,选 择优良性状保留。 遗传图解的规范
F1 抗锈病
F2 基因型 :BB Bb
1 :2 :1 表现型:抗锈病 易感锈病 3 : 1
7.1杂交育种
F2表现型:抗锈病 选优 基因型 :BB 1/3 BB 逐代自交 BB 易感锈病 Bb 2/3 BB BB Bb 1/3 bb 1/6 2/5 Bb 1/5 bb 1/10 2/9 0 种“株行”
不发生性状分离
BB
自然界中长期自交的植物均为纯合体
基本概念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大写字母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小写字母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用同一字母表示。 相同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 位置上控制着相同性状表现的基因 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 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

基因分离定律

基因分离定律

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的得出采用的研究方法: 采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假说演绎法 统计学分析
➢萨顿用类比推理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果蝇实验证实 ➢沃*克提出“半保留复制”,同位素标记大肠杆菌证实 ➢遗传密码的破译:克里克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等
(5)自由(随机)交配 种群中所有雌雄个体间交配概率相同
基因的分离定律
二、基因分离定律的发现
1.实验材料:豌豆
➢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 ➢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归纳了7对) ➢花较大,易进行人工杂交实验 ➢子粒多,统计分析结果可靠(易种植)
思考:果蝇为什么常用做遗传实验材料?
基因的分离定律
显性性状 (3)
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体亲本杂交,F1表 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体亲本杂交,F1未 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F1自交,后代同时出现显性和隐形性状的现
象(出现不同于F1的表现型)
高茎
(5)性状重组
矮茎 高茎
F1自交,后代出现不同于P的表现型(性状 组合)
P 高茎×矮茎(正反交)
为什么F1全是高茎? 为什么F2矮茎又出现了?
F1
高茎
为什么会出现一定性状分离比?

为什么正反交一样?
F2 高茎 矮茎
思考:如何证明性状分离比的出现不是偶然?787 277
性状分离比是第几年统计的结果?
3:1
如果是粒形呢?
基因的分离定律
②分析问题、提出假说——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 P5
➢相对性状明显; ➢繁殖周期短; ➢子代数量多 ➢染色体数少。
基因的分离定律
介绍: 被子植物的两性花和单性花

高一生物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

高一生物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

高一生物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高一生物知识点基因分离定律一、基因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同源染色体的分开是有性生殖生物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特有的行为。

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3.细胞核遗传只有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基因随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

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数目不稳定,遵循细胞质母系遗传规律。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问题,分离规律不能直接解决,说明分离规律适用范围的局限性。

二、基因分离定律的限制因素基因分离定律的F1和F2要表现特定的分离比应具备以下条件:1.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基因控制,而且等位基因要完全显性。

2.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受精的机会均等。

3.所有后代都应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而且存活率相同。

4.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三、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点拨(1).掌握最基本的六种杂交组合①DD×DD→DD;②dd×dd→dd;③DD×dd→Dd;④Dd×dd→Dd∶dd=1∶1;⑤Dd×Dd→(1DD、2Dd)∶1dd=3∶1;⑥Dd×Dd→DD∶Dd=1∶1(全显)根据后代的分离比直接推知亲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

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③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2)配子的确定①一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分离规律。

如Aa形成两种配子A和a。

②一对相同基因只形成一种配子。

如AA形成配子A;aa形成配子a。

(3)基因型的确定①表现型为隐性,基因型肯定由两个隐性基因组成aa。

表现型为显性,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另一个不能确定,Aa或AA。

做题时用“A_”表示。

②测交后代性状不分离,被测者为纯合体,测交后代性状分离,被测者为杂合体Aa。

《基因的分离定律》课件

《基因的分离定律》课件

子二代(杂种后代)中出现与亲本不同的性状,称 为性状分离。
豌豆七对相对性状大杂交实验 亲代
参 考 课 本
显性
隐性
F1
显性
705
F2
隐性
224
× ×
P28
651
207
× ×
882
299
428
152
豌豆七对相对性状大杂交实验 亲代
参 考 课 本
显性
隐性
F1
显性
F2
隐性
×
5475
1850
×
×
P28
6022
对应例题:6、下面有关概念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基因型决定了表现型 B、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C、杂合子自交后代没有纯合子 D、性状分离是由于基因分离 解析: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有纯合子,例Dd的自交后代有三种基因 型,DD、Dd、dd,比例是1:2:1,其中DD和dd都是纯合子。 所以C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A、 B、 D的叙述是正确的。
授粉
套袋
(花蕾期)
2.人工异花传粉的一般步骤(8个字) 去雄
花蕾期
→套袋→
授粉
→套袋
3、研究方法及步骤: 假说演绎法
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形成假说 演绎推理
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孟德尔遗传实验科学方法及核心概念
[典例1]
孟德尔做了如下图所示的豌豆杂交实验,以下
描述错误的是 ( A ) A.①和②的操作同时进行
第三节 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研究人类遗传病

研究方法:系谱分析法 遗传病类型:显性遗传病和隐性遗传病 显性遗传病:在家族中往往每代都有患者出现,世代连续 隐性遗传病:在家族中往往表现出不连续传递的特点,呈隔代遗传 研究意义:利用遗传规律分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推断后代患病的风险 率,给患者及其家属提出建议与指导,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 。

基因分离定律教案

基因分离定律教案

基因分离定律教案篇一:基因分离定律教学设计《基因的分离定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1理解应用孟德尔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1.2理解并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在实践上的应用。

1.3知道基因型、表现型及与环境的关系。

2.能力目标2.1通过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2.3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试验结果――假说――试验验证――理论。

2.4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初步掌握在遗传学中运用符号说明遗传规律的形式化方法。

3.情感目标3.1孟德尔从小喜欢自然科学,进行了整整8年的研究试验,通过科学家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3.2通过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2.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3.教学疑点:相对性状,杂交方法【教学过程】(一)教师活动: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那么基因在传种接代中有什么样的传递规律,得先了解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

教师活动:介绍孟德尔简历,豌豆杂交试验,揭示遗传学的经典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5年后三位植物学家分别用不同植物证实了孟德尔的发现后,被埋没的真理重新展现光辉。

孟德尔的研究方法:杂交实验法。

此方法是研究遗传规律的基本方法。

什么是杂交试验法?显示《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对着图讲解父本、母本,如何去雄,如何传粉、受精,受精卵是第二代的起点,发育成胚直到豌豆种子。

孟德尔选用的实验材料――豌豆。

自花传粉,也是闭花受粉。

试验结果可靠又易于分析,这是他研究的特点,也是他研究成功的原因之一。

(一)基因的分离规律讲述:由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

基因分离定律的现代解释

基因分离定律的现代解释

基因分离定律的现代解释1. 基因分离定律的基础知识1.1 什么是基因分离定律?听说过孟德尔吗?对,那个种豆子的小哥!他发现了基因分离定律,这就像是在告诉我们,基因就像一个双胞胎,一起长大,但长大后却可以各自发展,各自精彩!简单来说,基因分离定律告诉我们,父母的基因在生孩子的时候会随机分开,就像抽奖一样,运气好就能抽到好基因,运气不好……那就怪基因了。

不过这可不是个坏消息,毕竟,基因的组合可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就像我们生活中的“惊喜包”一样。

1.2 现代的理解现代科学家们把这个定律拿出来,经过一番深挖,发现基因其实是复杂得多的。

比如,环境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这就像你有个好基因,但生活环境不太好,那结果可能就不会那么理想。

我们现在知道,基因和环境的互动是非常复杂的,感觉就像是编织了一张巨大的网,每一根线都有它的位置和作用。

说白了,基因分离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变数的旅程。

2.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2.1 性状的多样性基因分离定律还告诉我们,性状的表现是多样的,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有的人高,有的人矮,有的人爱吃,有的人爱喝,都是基因在捣鬼。

更神奇的是,这些性状不止是由一个基因决定的,而是多个基因的合作,像一支乐队,大家一起合奏,才能演绎出美妙的乐曲。

想想看,如果只有一种基因,那生活多单调啊,真是没意思。

2.2 性状的遗传而且,遗传性状就像是我们家族的“传家宝”,一代代传下去。

有些特征像蓝眼睛或者卷发,可能在家族里就像流行风潮一样,越传越广。

这也让我们每个人都带着一点儿祖辈的影子,听起来是不是很浪漫?当然,也不乏那些“遗传奇葩”,让你不得不感叹基因的奇妙。

比如,隔代遗传就像是基因的神秘游戏,让我们从曾祖父母那儿继承一些意想不到的特征。

3. 实际应用与影响3.1 基因科技的进步随着基因科技的发展,基因分离定律的现代解释也在不断深化。

比如,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就像给基因进行了一次“整容手术”,让我们能有机会改进一些遗传病的可能性。

1.1孟德尔分离定律共53张PPT课件

1.1孟德尔分离定律共53张PPT课件

(三) 结果
为什么子一代中只表现一个 亲本的性状(高茎),而不 表现另一个亲本的性状或不 高不矮?
F2中的3:1是一种规律现象 还是一种巧合呢?
F2表现型之比3∶1是不是巧合呢? 七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数据
性状 茎的高度
显性性状 787(高)
隐性性状 F2之比
277(矮) 2.84:1
种子的形状 子叶的颜色 花的位置 种皮的颜色 豆荚的形状 豆荚颜色
①显性遗传因子(如D) ②隐性遗传因子(如d)
2 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1)纯合子(如DD或dd):遗传因子组成相
同的个体 (2)杂合子(如Dd):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
个体
三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3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
不同的配子。每个配子中只含有成对遗传因子 中的一个。
显性性状:
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二) 几个基本概念:
隐性性状: 杂种子一代中未显现出来的 性状。
性状分离: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 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三) 结果
1. 子一代(F1)只表现出显 性性状;
2. 子二代(F2)出现了性状 分离,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 状的数量比接近3 :1。
配子 D
d
F1 高茎 Dd
茎高 高茎
F1
Dd × Dd
配子 D d D d
F2 DD Dd Dd dd
高 高 高矮
茎 茎 茎茎
三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P 高茎 DD × dd
配子 D
d
F1 高茎 Dd
高茎 高茎
F1
Dd × Dd
配子 D d D d
F2 DD Dd Dd dd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素养提升必修2第5单元孟德尔定律和伴性遗传第1讲基因的分离定律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素养提升必修2第5单元孟德尔定律和伴性遗传第1讲基因的分离定律

第1讲基因的分别定律构|建|网|络|情境试题规范作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母性效应“母性效应”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型由母体的染色体基因型确定,而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①。

椎实螺是一种雌雄同体的软体动物,一般通过异体受精繁殖,但若单独饲养,也可以进行自体受精,其螺壳的旋转方向有左旋和右旋的区分,旋转方向符合“母性效应”,遗传过程如图所示。

(1)“母性效应”现象遵循(填“遵循”或“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基因分别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肯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别,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F2中3/4的个体自交后代表现为右旋,这些F2个体的基因型为DD或Dd。

(3)螺壳表现为左旋的个体其基因型可能为dd或Dd。

欲推断某左旋椎实螺的基因型,请设计试验方案,并预期试验结果及结论。

试验方案:①用随意旋向椎实螺作父本与待测个体交配。

②视察并统计后代的表型。

试验结果及结论:若子代表现为左旋,则该左旋椎实螺的基因型为dd,若子代表现为右旋,则该左旋椎实螺的基因型为Dd。

【解题策略】真|题|再|现1.(2023·海南卷)某作物的雄性育性与细胞质基因(P、H)和细胞核基因(D、d)相关。

现有该作物的4个纯合品种:①(P)dd(雄性不育)、②(H)dd(雄性可育)、③(H)DD(雄性可育)、④(P)DD(雄性可育),科研人员利用上述品种进行杂交试验,胜利获得生产上可利用的杂交种。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 )A.①和②杂交,产生的后代雄性不育B.②③④自交后代均为雄性可育,且基因型不变C.①和③杂交获得生产上可利用的杂交种,其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别,故需年年制种D.①和③杂交后代作父本,②和③杂交后代作母本,二者杂交后代雄性可育和不育的比例为3∶1解析:①(P)dd(雄性不育)作为母本和②(H)dd(雄性可育)作为父本杂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均为(P)dd,表现为雄性不育,A正确;②③④自交后代均为雄性可育,且基因型不变,即表现为稳定遗传,B正确;①(P)dd(雄性不育)作为母本和③(H)DD(雄性可育)作为父本杂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为(P)Dd,为杂交种,自交后代会表现出性状分别,因而须要年年制种,C正确;①和③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P)Dd,②和③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H)Dd,若前者作父本,后者作母本,则二者杂交的后代为(H)_ _,均为雄性可育,不会出现雄性不育,D错误。

高中生物 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 1.1 分离定律教案 浙科版必修2-浙科版高一必修2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 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 1.1 分离定律教案 浙科版必修2-浙科版高一必修2生物教案

第一节分离定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举例说出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讲出分离定律中的相关概念〔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说出遗传规律中常用符号以及概念〔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对孟德尔的分离规律实验现象作出自己的解释2.能力与方法〔1〕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能够利用多种媒体搜集生物学的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

〔2〕通过本次学习,学生能分析问题,阐明与研究该问题相关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性模拟小游戏,提高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2〕通过疑问探究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积极思考问题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难点]重点: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显性相对性5.[教学准备]塑料筒2个,四色小球各10个,多媒体课件6.[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内容是按科学史的发展线索来安排的,学生在学习时缺乏减数分裂的知识,认知上有一定的难度。

通过科学史的学习,学会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论方法,能深刻体会到孟德尔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某某的科学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现象去分析和推理,通过背景材料,熟悉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说、得出结论〕。

通过讨论,明白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及相关概念,理解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及其结果。

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讨论,突破显性相对性这一难点。

7.[教学过程]1.情景引入课题八年耕耘源于对科学的痴迷,一畦畦豌豆蕴藏遗传的秘密。

实验设计开辟了研究的新路,数学统计揭示出一串的规律。

教师:同学们,谁知道这首小诗写的是我们生物史上的哪一位科学家?学生回答:孟德尔。

教师:对。

这首诗里所说的遗传规律大家也应该都知道了。

遗传,俯拾皆是的生物现象,其中的奥秘却隐藏至深。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1.1.1《分离定律的理论基础》教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1.1.1《分离定律的理论基础》教学案(含答案)

第1课时分离定律的理论基础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阅读教材P2~5)P(亲本)高茎×矮茎↓F1(子一代)高茎,↓⊗F2(子二代)高茎∶矮茎比例3∶1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及验证(阅读教材P5~7)1.理论解释(假说—演绎法的内容)2.遗传图解(1)杂交实验F2性状及比例:高茎∶矮茎=3∶1。

F2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DD∶Dd∶dd=1∶2∶1。

(2)验证实验——测交三、分离定律(阅读教材P7)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2.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是怎样设计的?2.孟德尔为解释实验结果如何进行假设?他设计了什么实验来验证假设?3.分离定律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共研探究]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一对相对性状,仔细观察下列实验过程图解,回答相关问题:1.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矮茎豌豆,母本是高茎豌豆。

在此实验中作亲本的两株豌豆必须是纯种。

2.操作①叫去雄,此项处理必须在豌豆自然传粉之前进行。

操作②叫人工授粉,此项处理后必须对母本的雌蕊进行套袋处理,其目的是防止其他豌豆花粉的干扰。

3.在当年母本植株上所结出的种子为子一代(或F1),其遗传因子组成为Dd,若将其种下去,长成的植株表现为高茎,孟德尔把它称为显性性状。

4.若将当年收获的种子种下去,让子一代植株自花传粉,子二代中出现的高茎与矮茎之比约为3∶1,所对应的遗传因子组成类型有DD、Dd、dd,比例接近1∶2∶1,这种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5.用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1)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为纯种。

(2)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总结升华]1.相关概念(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2)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显、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 1中表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F 1中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第5单元 基因传递的基本规律 第1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

第5单元  基因传递的基本规律 第1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
第5单元 基因传递的基本规律
第1讲 基因的分离定律
3.2.3 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 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杂交方法与程序
2.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假说-演绎法)
3.基因的分离定律 (1)细胞学基础(如图所示)
(2)研究对象、发生时间、实质及适用范围
答案:C
■逐点清(三) 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判断方法 1.自交法:此法主要用于植物,而且是最简便的方法。 待个测体―结―果―⊗分―析→若若后后代代无有性性状状分分离离,,则则待待测测个个体体为为纯杂合合子子 2.测交法:待测对象若为雄性动物,注意与多个隐性雌性个体交配,以产生更多的 后代,使结果更有说服力。
异,雌配子无差异,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性状分离比。
(√ )
9.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
提示: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是由于亲代是杂合子,子代出现了性
状分离,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二、分析作答——从关联思维上理解概念 1.(必修2 P2“相关信息”思考)自交都是自花传粉吗?请举例说明。 提示:不是。如玉米的花是单性花,其雄花的花粉落在同一植株的雌花的柱 头上也属于自交。 2.(必修2 P5“相关信息”分析)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在配子中单个出现。为什么他没能提出遗传因子在染色体上的猜想? 提示:当时生物学界还没有认识到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 ×)
6.某种二倍体植物的n个不同性状由n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杂合子表现显性性
状)。已知植株A的n对基因均杂合。理论上,n越大,植株A测交子代中不同表型个体数
目彼此之间的差异越大。

遗传学分类及其三大定律

遗传学分类及其三大定律

其他人在搜的遗传学相关内容定律
3.1 内容 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是连锁在一起,
作为一个单位进行传递,称为连锁律。在生殖细胞形成时,一 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对等位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交换,称为交 换律或互换律。 3.2适用范围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二,遗传学分类
1.经典遗传学 2.生态遗传学 3.分子遗传学 4.群体遗传学 5.数量遗传学
遗传学分类及其三大定律
目录
一,遗传学三大定律分类 二,遗传学分类
一,遗传学三大定律分类
1.分离定律 2.自由组合定律 3.连锁互换定律
1.分离定律
1.1 分离规律是遗传学中最基本的一个规律。它从本质上阐明了控制生物性
状的遗传物质是以自成单位的基因存在的。基因作为遗传单位在体细胞中是 成双的,它在遗传上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因此,在减数分裂的配子形成过程 中,成对的基因在杂种细胞中能够彼此互不干扰,独立分离,通过基因重组 在子代继续表现各自的作用。这一规律从理论上说明了生物界由于杂交和分 离所出现的变异的普遍性。
3.所有后代都应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而且存活率相同。
4.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2.自由组合定律
2.1内容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这就是说,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与另一对染色体 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彼此间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 去。
2.2适用范围
不连锁基因。对于除此以外的完全连锁、部分连锁以及所谓假连锁基因,遵 循连锁互换规律。
1.4 分离定律适用于下面四种情形。
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 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
3.细胞核遗传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1.5 限制因素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孟德尔对豌豆的其它相对性状进行杂交实验, 其结果也与茎的高度相类似。如下表:
性状 茎的高度 种子形状 子叶颜色 花的位置 种皮颜色 豆荚形状 幼果颜色 显性 高:787 圆:5474 黄:6022 叶腋:651 灰:705 饱满:882 绿:428 隐性 矮:277 皱:1850 绿:2001 顶端:207 白:224 不饱满:299 黄:152 F2之比 2· 84 :1 2· 96 :1 3· 01 :1 3· 14 :1 3· 15 :1 2· 95 :1 2· 82 :1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是偶然的吗?
遗传图解书写四要素 基因型 表现型 符号(亲本、子代、箭头、父本、母本) 比例
P
高茎 DD D
×
dd
矮茎
表现型——指 生物个体所表 现出来的性状
配子
F1
d
Dd
×
F2
DD
Dd
Dd
dd
基因型——指 与表现型有关 的基因组成。
高茎
矮茎
表现型:高茎:矮茎= 3:1 基因型:DD:Dd:dd =1:2:1
熟记6种交配的结果
① ②
AA× AA → AA(全为显性性状) aa× aa → aa (全为隐性性状)

④ ⑤
AA× aa → Aa (全为显性性状)
F2中出现的3:1的性状分离比不是偶然的,什么 原因导致遗传性状在杂种后代中按一定比例分离?
红发
a a
金发 ×
AA
卵细胞
a

精子
Aa
受精卵
金发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 遗传因子 决定的。 1、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 (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

苏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基因的分离定律》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的1.学习基因的分离定律,并了解基因的混合和表现规律;2.了解杂交及其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3.掌握植物杂交育种的基本方法;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及其规律和遗传现象;2.混合和表现规律;3.杂交育种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遗传现象;2.熟练掌握植物杂交育种的基本方法。

三、授课内容与教学方法1. 授课内容1.1 基因的分离定律1.1.1 恰当的实例以豌豆为实例,先通过课件和PPT展示豌豆特征相异的例子,引出遗传学这一概念,并引入亲代和子代这些术语。

1.1.2 基本假设英国生物学家门德尔,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这里要点重点说明:他的实验方法、观察结果以及结论。

1.1.3 分离定律的内容门德尔观察了豌豆的颜色、外形等性状,提出了两个规律:基因等位基的分离和随机组合原则。

说明这两条规律的含义。

1.1.4 遗传现象通过实验结果,引出遗传现象: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分析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1.2 生物体的遗传规律1.2.1 混合及其规律门德尔在实验中也观察到了混合现象,并总结出混合规律。

说明混合规律与基因分离定律的关系。

1.2.2 自由组合说门德尔的实验结果说明了基因自由组合的原则。

由此引发对自由组合说的讨论。

1.3 植物杂交育种1.3.1 植物杂交育种的基本方法说明常见的植物杂交育种方法,如人工杂交、自然杂交等方法。

2.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PPT与黑板讲解相结合的方法来授课。

PPT呈现图表与图片,直观生动地展现了基因分离定律和植物杂交育种的基本过程。

同时,运用多种举例,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课件中的思考题与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互动交流,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意识。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去理解豌豆的实验和实验过程,以及各个术语的分别含义,其中包括亲代、F1、F2等概念的区别。

新教材高中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专题讲义(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

新教材高中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专题讲义(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

1.1.3 基因的分离定律专题知识点一基因分离定律的特殊现象【知识点梳理】1.基因分离定律中其他特殊情况分析(1)不完全显性:如等位基因A和a分别控制红花和白花,在完全显性时,Aa自交后代中红:白=3:1,在不完全显性时,Aa自交后代中红(AA):粉红(Aa):白(aa)=1:2:1。

特别提醒: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镶嵌显性的辨析①完全显性: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1的全部个体都表现出显性性状,并且在表现程度上和显性亲本完全一样。

这充分体现了显性遗传因子的绝对性,即在成对的遗传因子中,只有显性遗传因子可表达出基因产物,而隐性遗传因子的表达受抑制。

完全显性现象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②不完全显性:在生物性状的遗传中如果F1的性状表现介于显性和隐性之间,这种显性表现叫不完全显性。

例如紫茉莉的花色遗传中,纯合的红花和白花杂交,F1为粉色花。

③共显性:在生物性状的遗传中,如果两个亲本的性状同时在F1的同一个体上显现出来,这种显性表现叫共显性。

例如红毛马与白毛马交配,F1是两色掺杂的混花毛马(红色和白色的毛发均匀混合,遍布周身)。

④镶嵌显性:双亲的性状在后代的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表现出来,形成镶嵌图式,这种显性现象称为镶嵌显性。

镶嵌显性与共显性并没有实质性差异,共显性是在同一组织或同一部位表现双亲各自的特点,而镶嵌显性是在不同的部位分别表现了双亲的特点,其实质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对遗传因子表达的时间不同。

例如大豆有黄色种皮(俗称黄豆)和黑色种皮(俗称黑豆),若用黄豆与黑豆杂交,F1的种皮颜色为黑黄镶嵌(俗称花脸豆)。

(2)复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是指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基因有多个。

复等位基因尽管有多个,但遗传时仍符合分离定律,彼此之间有显隐性关系,表现特定的性状,最常见的如人类ABO血型的遗传,涉及三个基因——I A、I B、i,组成六种基因型:I A I A、I A i、I B I B、I B i、I A I B、ii。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具有相同的细胞学基础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具有相同的细胞学基础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具有相同的细胞学基础文章标题:剖析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文章导语:在数学中,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组合数学中两个基本概念,它们各自揭示了元素之间的关系和元素排列的法则。

有趣的是,这两个定律居然具有相同的细胞学基础。

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一奇妙的现象,挖掘出其中的内在联系,并分别探讨它们在数学上的应用及实际意义。

正文:一、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1.1 基因的随机分离分离定律指的是基因的分离在遗传过程中是独立发生的,互不干扰。

这一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即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的分离和分配,称为减数分离。

有丝分裂后,染色体以一定的方式分离到不同的细胞,这个过程确保了个体染色体的稳定性和遗传多样性。

1.2 随机独立性的背后为了更深入理解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我们需要了解遗传物质DNA 的复制与分配过程。

细胞在有丝分裂时,DNA会复制成两份,然后均匀分布到两个子细胞中。

这一过程是通过纺锤体的形成将染色体分离并进行分配的。

在这个过程中,染色体与纺锤丝的结合形成可以移动的染色体对,然后这些染色体对会分别移向两极,分离并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二、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2.1 染色体的随机排列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基因在配子的组合时是独立、自由排列的。

这一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的随机排列和组合。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排列顺序是随机的,这使得不同的基因之间能够自由组合,从而产生遗传多样性。

2.2 染色体的交叉互换为了更深入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我们需要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交叉互换现象。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会发生交叉互换,即两条染色体互相交换部分基因片段,这一过程被称为染色体重组。

交叉互换的发生使得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配子的形成过程中能够产生多样的组合,从而增加了遗传的多样性。

三、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联系3.1 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异同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是基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分离、排列和组合现象。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二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和基因的分离定律。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孟德尔如何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豌豆植物的杂交实验,并揭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我们还通过实验操作,亲身体验了基因的分离和再组合的过程。这节课的学习不仅让我们深入理解了遗传学的基本规律,也培养了我们运用科学思维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2. 讲授新课(15分钟)
讲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讲解实验步骤、方法和结果。
强调基因分离定律:解释实验结果背后的遗传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的分离和再组合。
3. 享他们对基因分离定律的理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讨论分析: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拓展旨在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资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和基因的分离定律。通过拓展资源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掌握遗传学的相关知识,并了解遗传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通过拓展建议的实施,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学思维、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板书设计
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步骤:
6. 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内容:总结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和基因分离定律。
强调重点:提醒学生关注实验方法和基因分离定律在遗传学中的应用。
7. 拓展延伸(5分钟)
探讨遗传学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提出研究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引导学生课后深入研究相关问题。
② 实例说明:以红绿色盲为例,父母均为正常视力,但儿子出现色盲,说明色盲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3. 实验结果的遗传图解:
① 亲本遗传因子组成:AA × a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基因的分离定律[考纲要求]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2.基因的分离定律(Ⅱ)。

*导入P2问题探讨复习提问: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性状的稳定性。

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 柏拉图说在感情中谁投入更多,子女就长得像谁。

*新授一、孟德尔简介二、花的结构子房壁-果皮珠被-种子受精卵-胚受精极核-胚乳三、自花传粉与异化传粉:P2左下,P3上异化传粉的过程:用豌豆做杂交实验的方法①人工异花传粉的步骤为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

果实②去雄是指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自花传粉;应在开花前(花蕾期)进行。

去雄要求:干净,彻底,完全。

③套袋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干扰,从而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人工传粉后所结。

④异花传粉时,父本是指提供花粉的植株;母本是指接受花粉的植株。

四、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①在传粉方面表现为两性花,自花传粉,闭花受粉→保证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

②在性状方面表现为具有易于区分且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的性状。

③在操作方面表现为花大,便于进行人工异花传粉操作。

五、性状和相对性状①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

任何生物都有许许多多的性状。

例如:眼睛是黑的,头发是直的。

②相对性状的理解要点:“两个同”: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

“一个不同”:不同表现类型。

如:狗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豌豆的白花和绿叶、猪的黑毛和牛的黄毛都不能称为相对性状。

六、遗传图谱中的符号P:亲本♀母本(雌雄),♂父本(雄性)X:杂交:指基因型不同的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交配⊕:自交(自花传粉)基因型相同的动物个体之间交配,同类型相交F1:子一代,F2杂种二代......Fn第n代七、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分析P4:讲述正交:反交:P(亲本)纯种高茎♂X 纯种矮茎♀P(亲本)纯种高茎♀X 纯种矮茎♂F1(子一代)高茎F1(子一代)高茎P4上,讲述2,提出问题:为什么子一代(F1)中只表现出一个亲本的性状(高茎),而不表现出另一亲本的性状或者是不高不爱?在F1中另一亲本的性状是永远消失了还是暂时隐藏起来了?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看孟德尔是怎样做的。

他让F1(子一代)高茎豌豆自交,得到的子二代植株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

F1(子一代)高茎F2(子二代)高茎矮茎从子二代两种性状中,告诉我们矮茎在子一代中并没有消失,只是暂时没表现出来。

讲解:孟德尔把杂种一代中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如:高茎把为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形性状,如,矮茎子二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形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讲述3:P4高茎矮茎3 : 1讲述4:孟德尔想到:F2中的3:1是不是巧合呢?其他6对相对性状,发现子二代中都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且显性性状和隐形性状的数量比接近3:1,具有规律性。

面对这样的实验数据,你信服吗?那又做如何解释呢?八、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基因。

在孟德尔当时的时代,生物学还没有建立基因的概念,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后改称为基因)控制的。

P5上,假说1:假说2:假说3:+DD或Dd产生的配子是什么?D、d。

由于基因D对d的显性作用,所以F1(Dd)只表现出高茎性状,而矮茎性状表现不出来。

Dd产生D和d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

假说4:由于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F2便产生3中基因型:DD、Dd、dd,且数目为1:2:1.由于D对d的显性作用,F2的性状表现为两种类型,高茎和矮茎,且数量比为3:1。

表现型:生物表现出来的性状基因型:与表现型对应的基因组成和同学一起,再重新书写一遍遗传图解:分枝法或者棋盘法书写遗传图解:世代写清楚(P、配子、F1、F2)两型(基因型、表现型)符号(X、⊕、→)按照孟德尔的解释:亲本高茎的遗传因子(基因):DD亲本矮茎的遗传因子(基因):ddF1高茎的遗传因子(基因):DdF1各产生2种配子,雌配子,雄配子,且D雌配子:d雄配子=1:1,D雄配子:d雌配子=1:1,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产生3种组合,DD、Dd、dd,比例为1:2:1.由于D 对d的显性作用,F2在性状表现上只有两种类型,比为3:1。

例题:某水稻的基因型为Aa,让他连续自交,从理论上讲F2的基因型纯合体占总数的3/4。

九、F2性状分离比为3:1满足的条件: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包括如下:①F1形成的两种配子的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②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③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④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⑤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十、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十一、分离现象的验证——测交孟德尔为了验证他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是否正确,他又设计了另一个试验——测交。

1、所谓测交,就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组成,F1的配子种类及比例)2、测交遗传图解孟德尔所做的测交试验结果符合预期设想,从而证明了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发生分离,分离后的基因分别进入到了不同的配子中。

问:如何用测交来判断F1的基因组成?测交后代如果出现两种基因组成,即F1为杂合子;若F1后代只有一种基因组成,即F1为纯合子。

十二、分离定律:P7结合p1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遗传因子”即“基因”,再来看分离定律。

十三、杂交方法杂交:一般指基因型不同个体之间的交配自交:强调的是相同基因型间的交配,AAXAA,AaXAa,aaXaa对高等植物而言,指自花传粉;对动物而言,指世代雌雄个体间的交配。

测交,也可以说是特殊的杂交。

将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相交,如AaXaa。

十四、鉴定生物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的方法被测为植物:自交,测交都可以,但自交最简单被测为动物:常用测交,例如:在一个交配的季节里完成栗色雄马是否是纯种的鉴定→让该匹马与多匹白色雌马交配。

十五、假说演绎法显隐性判断,甲乙甲x乙→甲:甲为显性AAXaa→Aa甲x乙→甲+乙:无法判断显隐性Aaxaa→Aaxaa,aaxAa→aaxAa甲x甲→甲乙:甲为显性AaxAa→3A- 1aa甲x甲→甲:无法判断显隐性若甲为显性:AAXAA→AA,AaXAA→Aa若甲为隐性:aaxaa→aa十六、分离定律适用的范围1、只适用于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细胞核中的基因的遗传规律,而不适用于原核生物,不适用于细胞质的基因的遗传。

2、揭示了一对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行为,而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基因控制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的遗传行为不属于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3、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

十七、分离定律的作用时间:有性生殖形成配子(件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十八、果皮、种皮、胚、胚乳的基因型分析1、果皮(包括豆荚):由子房壁发育而来2、种皮:珠被发育而来以上两种基因型与母本相同3、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基因型与子代相同。

4、胚乳:有受精极核发育而来,基因型为两倍雌配子加上雄配子基因。

十九、一对相对性状的交配组合(用A和a表示)后代基因型AAXAA→AAAAXAa→AA AaAaxAa→AA Aa aaAaxaa→Aa aaaaxaa→aaAAXaa→Aa由此:若子代全为显性,则亲本之一必为显性纯合子;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则亲本组合为两个杂合子;AaxAa若后代分离比为1:1,则亲本为测交组合。

Aaxaa二十、分离定律的应用(1)农业生产:指导杂交育种①优良性状为显性性状:利用杂合子选育显性纯合子时,可进行连续自交,直到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即可留种推广使用。

②优良性状为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就能稳定遗传,便可留种推广。

③优良性状为杂合子:两个纯合的不同性状个体杂交的后代就是杂合子,但每年都要育种。

(2)医学实践:分析单基因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率;为禁止近亲结婚和进行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

二十一、杂合子Aa连续自交,第n代的比例分析显隐性判断,甲乙甲x乙→甲:甲为显性AAXaa→Aa甲x乙→甲+乙:无法判断显隐性Aaxaa→Aaxaa,aaxAa→aaxAa甲x甲→甲乙:甲为显性AaxAa→3A- 1aa甲x甲→甲:无法判断显隐性若甲为显性:AAXAA→AA,AaXAA→Aa若甲为隐性:aaxaa→aa阅读教材第5页图1-5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图解,思考问题:(1)若F1所产生的雄配子D∶d=2∶1,雌配子D∶d=2∶1, 则F2中高茎∶矮茎=8∶1。

(2)若D对d为不完全显性,杂合子为中等高度茎,则F2中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中等茎∶矮茎=1∶2∶1。

(3)若F2中只得到4株豌豆,则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值一定为3∶1吗?提示不一定。

(4)F1所产生雌配子总数(D∶d=1∶1)与雄配子总数(D∶d=1∶1)的大小关系一般是否会影响3∶1的出现呢?提示不会影响,只要保证每种配子中D∶d=1∶1即可。

例题:孟德尔遗传实验科学方法的应用分析1.为了验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正确性,有人用一株开红花的烟草和一株开白花的烟草作为亲本进行实验。

在下列预期结果中,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的是() A.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全为红花B.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全为粉红花C.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2按照一定比例出现花色分离D.红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红花;白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白花答案 C解析孟德尔认为,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在F1杂合细胞中,成对的遗传因子虽然存在于同一个细胞内,但彼此保持着独立性,互不融合。

在本题C项实验中,红花与白花亲本杂交,虽然F1只表现一种性状,但后代能按照一定的比例出现花色分离,这就有力地支持了孟德尔的遗传理论,从而否定了“融合遗传”的观点。

例2分离定律的实质与验证3.(2018·福州第一中学联考)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能直接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A.F2的表现型比例为3∶1B.F1产生配子的种类的比例为1∶1C.F2基因型的比例为1∶2∶1D.测交后代的比例为1∶1答案 B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则F1(Dd)能产生D、d两种配子,且比例为1∶1。

“四法”验证分离定律(1)自交法: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2)测交法: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3)花粉鉴定法:取杂合子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若花粉粒类型比例为1∶1,则可直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