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古诗鉴赏之借景抒情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沁园春》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沁园春》教学设计

1《沁园春雪》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理解诗句中的“妖娆”、“风骚”、“一代天骄”等字词的意义;⑵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表达出来的感情;⑶注重诗句朗读节奏的把握。

2、过程与方法:诵读感悟法、品读法、联想想像法、合作探究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赞美祖国山河和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表达出来的感情;2、注重诗句朗读节奏的把握;3、学习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语言的表意丰富的特点;4、品味词中所蕴含的诗人对河山热情赞美之情,体验革命领袖毛泽东的胸怀。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以其博大恢宏、奇恣纵肆的激情,成为当代诗坛一曲品格、个性强烈,画面色彩斑斓的绝唱。

《沁园春•雪》便是他文情并茂、最有气魄之作。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词作,去感受豪放之风。

二.美读诗词,感悟诗意(一)教师示范朗读,思考问题:(老师朗读词的时候,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1.听读这首词,你从这首词中感受到什么?2.思考这首词的上下两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二)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读并思考问题。

(三)听读完后,老师提问:1.听读这首词,你从这首词中感受到什么?明确:豪迈,气势磅礴,充满激情,力量……(这种磅礴的气势,洋溢的激情和力量是毛泽东同志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境中爆发并用文字抒发出来的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2. 介绍写作背景。

(大屏幕显示)本词写于1936年抗战前夜。

当时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日本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侵略,而国民党反动派奉行不抵抗主义,中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锋队准备东渡黄河,开赴抗日战争最前线,渡河前,适逢大雪,毛泽东曾于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观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强信念,豪情激荡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古诗写法之借景抒情 初中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

古诗写法之借景抒情 初中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

教师姓名刘冬梅单位名称来宾市实验学校填写时间2020年9月20日学科语文年级/册九年级上册教材版本部编版课题名称第三单元13课《水调歌头》难点名称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理解借景抒情的定义及特点,初步掌握借景抒情手法在诗词中的运用,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教学方法1.通过情境诵读,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讨,理解借景抒情的定义及特点。

3.掌握借景抒情手法在诗词中的运用。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一、借景抒情的定义及特点定义: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二、以《水调歌头》为例,理解借景抒情手法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两句中,词人通过写明月、酒、青天来描绘人间的中秋月夜之景,这是实景。

2.“不知天上宫阙”“又恐琼楼玉宇”两句中,词人通过写宫阙、琼楼玉宇来象征朝廷,这是虚景。

词人运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中秋月夜之景,表达了想回到朝廷但又恐惧害怕的心情。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三、小试牛刀:拓展演练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如何运用借景抒情手法表达诗人的情感?明确:李白听闻好友王昌龄被贬后,深感不平和悲伤,通过托付天上的明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关切之情。

2.李商隐《夜雨寄北》寄托了对妻子怎样的感情?明确:这首诗是诗人写给远方的妻子的一首诗,此时,诗人远在巴蜀做官,十分想念家中的亲人。

于是通过“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诗,借一场秋雨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3.杜甫《望岳》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诗人通过“造化钟神秀”一句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看到泰山的高耸入云和高峻险拔,诗人不禁发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

诗词中的借景抒情微课教案

诗词中的借景抒情微课教案

诗词中的借景抒情微课教案借景抒情微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诗词中的借景抒情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掌握相关的诗词知识和技巧。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辞技巧。

3.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诗词中的借景抒情,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

(1)了解诗词中的借景抒情的特点和表现形式;(2)掌握相关的诗词知识和技巧。

2. 难点。

如何通过诗词中的借景抒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播放一段与诗词相关的视频或音频,或者朗读一首与诗词相关的名篇,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

(1)讲解诗词中的借景抒情的概念和特点,介绍相关的诗词知识和技巧;(2)通过课文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借景抒情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3)通过诗词鉴赏和欣赏,让学生感受诗词中的借景抒情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修养。

3. 实践。

(1)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和表演,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诗词中的借景抒情;(2)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幅自然景色图片,写一首诗或一篇散文,借景抒情,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四、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诗词中的借景抒情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掌握相关的诗词知识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辞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

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在诗词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力量,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思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初中借景抒情的教案

初中借景抒情的教案

初中借景抒情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借景抒情的概念,学会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进行写作。

2. 通过借景抒情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借景抒情的概念与意义。

2. 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与技巧。

3. 借景抒情的实践训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借景抒情的文章,如《春》、《济南的冬天》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借景抒情的魅力。

2. 讲解借景抒情的概念与意义:借景抒情是一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作者情感的写作手法。

它将景物与情感相互融合,使文章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3. 分析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与技巧:a.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突出景物的特点。

b. 将景物与情感紧密结合,通过景物表达作者的情感。

c.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d. 合理安排文章结构,使景物与情感相互映衬。

4. 实践训练:让学生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write an article. 要求描绘一个自己熟悉的自然景物,并通过景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5. 展示与评价: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优秀文章,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 运用实践训练法,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3. 采用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展示作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借景抒情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借景抒情手法的熟练程度。

3. 学生写作兴趣的提高程度。

六、教学资源:1. 优秀借景抒情的文章。

2. 写作素材库。

3. 网络资源,如相关写作指导文章、视频等。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借景抒情写作技巧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借景抒情教案(五篇范文)

借景抒情教案(五篇范文)

借景抒情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借景抒情教案《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作文教学设计》[导写过程]:一、说事情,引出写法。

1、激趣导入:教师板书“情”字,问:认识这个字吗?读一读,谁来组个词?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的心情的词语?高兴、激动、平静、烦躁、失望、伤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释放一下,抒抒情,愿意吗?2、读下面句子,你知道作者抒发什么情感吗?(高兴、激动、平静、烦躁、失望、伤心……)①啊!终于到星期六了,太阳从窗外照进室内,像一个个快乐的小精灵,我也怀着无比快乐、幸福的心情打开了大门。

②又是一天好时光,清早的阳光温暖又明媚,空气清新而舒适,通往学校的林荫小道上充满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引得枝上的鸟儿们也随声附和,唱着悦耳的歌。

路边的小草努力的吮吸着晶莹的露珠,向着阳光漫布的地方伸展着。

③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

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④满天的乌云遮住了阳光。

刹时,瑟瑟(sè)的寒风夹带着密密的雨丝,发出阵阵呜呜的悲鸣.我静静地坐在窗前,呆滞(zhì)地望着窗外。

板书:心情————————景物开心太阳、花儿、小鸟、清风……(鲜明的景物)总结:借景抒情-----------借助景物表达心情2、过渡:同学们,小学我们已经毕业了,你们知道有哪些抒情的方法吗?3、点名说。

(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包括①借景抒情②借物抒情(托物言志)③借古抒情④情景交融)4、小结:正如刚才同学们所列举的一样,抒情的方式方法有很多。

借景抒情有什么妙处,又该怎样恰当地运用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起来领悟,一起来实践。

二、说图画,感悟写法。

(一)说第一幅漫画,感悟借景抒情之妙。

1、出示第一幅漫画(一女学生考了48分,无精打采地走在回家路上的情景)。

2、问:从画面上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谁能用一句话把它概括出来吗?①今天我考了第一个不及格,心里难过极了。

古诗词赏析(人教版九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词赏析(人教版九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词赏析(人教版九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课程标准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情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诗词的鉴赏已成为近年来中考的一个热门话题,试题涉及的内容大多是教科书中所学内容和要求背诵的古诗。

二、命题规律总结1、考点分析中考对于这一考点的要求如下:(1)能正确理解诗词曲的内容,如对词语的理解、句意的理解、文意的分析和概括等。

(2)会赏析其语言(从遣词、用句、修辞等方面揣摩、理解作者炼字达意的技巧。

(3)熟悉与作品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品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命题特点古诗词曲的鉴赏就是对其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全面的评价、鉴别和赏析。

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不乏对古诗词赏析类的考题,而且有扩大的趋势。

所选内容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

一般比较短小。

对于古诗词曲的鉴赏考查,是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出现得比较普遍的形式,考查的方式比较稳定。

(1)从考查的主要材料看,多以爱国诗、离愁诗、送别诗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等题材的诗词为主。

(2)从考查的题型看:以主观题为主,以客观题为辅,分值大多为2——5分。

(3)由对知识的单一内容的考查向对知识的全面考查转化。

(4)由考查课内知识为主向考查课内外知识相结合方面转化。

3、诗歌欣赏是近几年中考新增的考试内容。

从考试情况来看,考生往往在这样几个方面出现-失误;一是难以把握诗词的具体形象所暗示或启迪读者的东西;二是难以领悟诗此中的比喻、象征的内涵;三是难以通过诗词具体形象的表现呈现。

出现这些失误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诗词常识欠缺,特别是古代诗词常识;另一方面是接触古今诗词作品太少。

4.命题趋势。

诗歌鉴赏类题型的命题趋势:以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来考查“整体感知古诗词、曲的内容”的能力,今后仍会出现。

二。

赏析诗歌重点词句的试题,综合性很强,它能全方位考查对诗歌的掌握程度,难度较高,也是今后中考的热点。

三。

语言分析是一道传统试题,历年中考频频出现,应引起重视。

古诗鉴赏之抒情教案

古诗鉴赏之抒情教案

古诗鉴赏之抒情教案古诗鉴赏之表达技巧- -关于抒情一抒情方式(一)、总论情与景关系: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

为了达到这侧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阙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

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

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在中国的诗歌中,都可找到诗人成功地处理情与景配合或交融的例子。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

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

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

人物是将军和征夫。

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

饮浊酒,愁不能寐。

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

现在看下面这首七绝《题金陵图》 (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金陵就是南京。

六朝是吴;东晋、宋,齐、梁、陈(公元317—589年)。

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时间短暂。

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

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

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1伤感。

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

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这两种手法来写。

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

(二)、抒情手法分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古诗鉴赏之借景抒情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古诗鉴赏之借景抒情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古诗鉴赏之借景抒情教学设计初中古诗鉴赏之借景抒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古诗中借景抒情手法的概念、特点以及抒情的方式方法。

2、赏析古诗中景与情的关系,理解景在古诗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3、体悟诗人的情感,细心品味周围的景物带给我们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目标】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导学案初步了解并进行简单归纳。

2、学生为主体,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

3、教师小结,对课堂进行评价。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古诗,丰富他们的情感。

2、引导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并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学会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赏析古诗中景与情的关系,理解景在古诗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情分析】初中的学生对古诗已有基本的概念,他们能够通过朗读掌握古诗的基本内容,但在深入分析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思方面,目前学生还比较模糊,思考的积极性不高,重点是缺乏对古诗的反复朗读。

【教学内容分析】古诗鉴赏中的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是中学学习古诗中最常出现的一种手法,这种手法的概念清晰,景物易辨,情感集中。

教学时可以通过多个实例进行分辨,学生只要理清景和情的关系,再结合诗人写作的背景,就基本上理解诗中的情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深知浩如烟海的古诗总是带给我们一种美得享受,面对长江,我们去感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的磅礴气势;登临泰山极顶,我们去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纵山小。

”的豪情壮志;走进边塞,我们去寻找“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的壮观景象……跟随诗人,走遍祖国的名山大川,我们可以欣赏奇山异水,陶冶情操。

为了更接近诗人的步伐,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二、导学1、朗诵《登幽州台歌》区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

2、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自学,形成基本的概念。

3、教师以《秋思》为例,辨别诗中的景象,感知诗人的情怀,让学生学会初步感知借景抒情的手法。

《古代诗词赏析》(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诗词赏析》(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诗词赏析》(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古代诗词赏析》教案初三语文专项复习系列之——古代诗词赏析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理解诗词的内容,能赏析其语言。

2、要熟悉与作品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品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教师要向学生说明《课程标准》对古代诗词阅读鉴赏的考查要求和评价建议。

3、结合近几年来中考命题形式,注重讲练结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谈出对古代诗词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读诗,如同在倾听古人吟唱情感之歌。

正是有了这一颗颗情感的种子,诗人的笔下才会盛开出一朵朵绚丽的诗词之花。

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只有把握住了这首诗的情感坐标,才算真正贴近了诗的灵魂,才能走入这首诗所构筑的美学殿堂。

二、出示练习,提出《招生考试说明》要求和评价建议。

(一)让学生自主完成下列练习(课件出示)。

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1、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

其感情基调是凄婉。

2、“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有何妙处?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以麻丝喻离愁,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处理(二)语文《招生考试说明》中提出《课程标准》对古代诗歌阅读鉴赏的考查要求和评价建议。

近年来,古诗词鉴赏题在各地中考试卷中逐渐增加,以考查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分析理解能力。

古诗词赏析题的命题依据是《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就是①积累古诗词中的经典名句;②理解、鉴赏诗句内容以及表达效果;③把握诗词曲中的意境,体会其思想感情。

古诗词的命题注重能力立意,以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积累、理解和领悟为主,并将逐步加大鉴赏和运用的分量,并逐步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客观性试题的分量逐渐减少,主观性试题将会不断增加。

三、指出考查要点(讲练结合)(一)理解诗意: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诗词鉴赏之借景抒情 (共14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诗词鉴赏之借景抒情 (共14张PPT)

(三)表达技巧
• 提问方式 1.本诗用了怎样的表现 手法? 2.有什么表达效果? 3.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 的? 答题步骤 1.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 手法? 2.结合诗句阐述怎样用 的这种手法? 3.分析此手法传达出诗 人怎样的感情?

晚春
韩愈
问: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 何妙处?(表现手法)
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飞雪。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 景二端。”请从景与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本诗写诗人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又 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是一句一景,且每个画 面均有特色。但是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 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 景都显出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 凉、孤寂之情。
课堂练习
答案:整句运用拟人的手 玉楼春 法,赋予…… 宋祁 ,绿杨如烟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 笼罩,虽是清晨,寒意却 东城渐觉风光好,皱波 杏枝头春意闹。” 纹迎客棹。绿杨烟外 轻,红杏在枝头闹春光。 历来成为千古名句, 晓寒轻,红杏枝头春 尤其是“闹”字, 一个闹字,生动传神的写 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 王国维说着一“闹” 出了杏花的茂盛,整句描 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写了生机盎然的初春美景, 字而境界全出。请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 分析鉴赏。 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向花间留晚照。 之情。
答 “都”,表示普遍性,新年了都没有花木发出芳香,表达 了对春来的过晚,花开过迟的遗憾和抱怨之情。惊”,到 了二月才第一次惊喜见到草芽,表达了诗人在久盼的春色 终于来临后的新奇惊喜之情。“嫌”“穿”运用拟人写春 雪,赋予雪以人的情感,也在嫌春色来的晚,也穿过庭树 当作飞花,要给人带来春的气息,为诗增添了浪漫气息, 描绘出了一幅优美的白雪飘飞图,渲染了一种热闹和欣喜 之情。

中考语文作文系列 第十七讲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教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教案

中考语文作文系列 第十七讲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教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教案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知识要点:1、景物描写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体现,具有说明事情发生的环境、烘托人物心情等作用。

2、借助具体的物象,含蓄地表达文章的主旨。

3、满怀真情,做到融情于物,借物抒情,使人能受到感染。

考试说明:1、写景三注意景物描写在记叙文写作中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可是许多同学在写作中不懂得景物描写的特点,有的描写模糊不清,有的分不清主次,有的缺乏情感,出现了许多不应有的败笔。

那么,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应该怎样去描写自然景色呢?具体来说,景物描写应注意一下三个问题:(1)写景要有顺序。

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或定点环顾,或边走边看。

描写时也应该“顺其自然”。

例如老舍先生的《某某的冬天》一文,描写某某城周围的环境时写道:“小山把某某整个儿围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点口儿。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某某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景物描写与作者的定点鸟瞰相吻合,自然清晰,形象准确。

又如凡妮的《野景偶拾》一文,按照沿途所见,依次描写绕村的溪流,山梁的小路、盆地的高粱、山坡的谷穗、旷野的幽静、落日的霞光、宛如绸带的河流和公路、华美如贝雕的田野和山林。

移步换形,有如移舟前进,时过景迁,景观随之改换,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2)写景要有选择。

写景时应要有所取有所弃,抓住最能代表彼时彼地特征的景物加以描写,其它的景色则略写或不写。

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为了突出天气变化的过程,就着力描写了杨柳的动态:“一点风也没有时——枝条一动懒得动;有一点凉风时——枝条微微动了两下;风大起来时——柳条横着飞。

”通过杨柳的动态。

显示了风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而对暴风雨降临时其它景象的变化,作者作了简略处理。

这样,抓住特征,既形象地表现了天气变化的过程,又避免了描写的呆板重复,使得文字准确而精练。

(3)写景要有情致。

人们观赏景物总是要带有某种感情的。

因此,描写时也应该将这种感情一起表达出来,做到寓情于景,情景相映。

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反映旧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时,笔下的景色是“苍黄的天空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九年级语文上册 借景抒情与景物描写作文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借景抒情与景物描写作文教案 新人教版

作文指导课教学案一体化设计(教案)借景抒情及景物描写训练目标:通过学习能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及景物描写的方法。

训练重点:明确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及景物描写的方法。

训练难点: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的运用。

课前准备:留意初中所学课文中有景物描写的文章。

课时建议:2——3课时训练过程:一、活动导入:师:回顾这一单元的内容,我们能从诗中领略到诗情画意、品味到诗歌的语言美、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感悟到诗人澎湃的内心激情,那么诗人是如何来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蕴含其中的呢?(学生发言略)师:作者借助于借景抒情,象征等表现手法,运用联想和想象,通过含蓄、精炼、优美的语言来传达诗人的情感,那么今天就如何借景抒情,如何写景,大家来展开讨论,学习。

二、例文导学1、教师质疑:什么是借景抒情的写法?2、学生讨论。

3、教师谈话: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文学作品中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是一种写作手法。

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人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

又如《沁园春雪》中的写景,词上半阕写北方的雪景,先写眼前的实景,再写想象的虚景,词的意境开阔,气魄宏大,句句写景,句句又都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

实是作者胸中先有情,然后通过景抒发出来。

在写作中,抒情而不直写情,绘景而不止写景,借景抒情,情以景兴,能使文章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4、教师质疑:下面是一段借景抒情的文字,请大家读一读,悟一悟,看它是借什么景、抒发什么情,怎样借景抒情(先有情,再确定借什么景),有哪些地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例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诗词三首》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诗词三首》教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在这两个时代,涌现出了大批的诗人词人,他们在中国文化史上都留下了不朽的名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宋时期的三首诗词。
听。
由唐宋诗词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来引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写作背景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明月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圆?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以来难以周全。但愿离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月色的明媚皎然。
笔记。
标出节奏。
笔记。
积累文学常识。
培养学生正确朗读诗词。
行路难整体ຫໍສະໝຸດ 知1、走近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他生活在盛唐时期,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文本探究
1、诗的首联给我们写了些什么?
明确:首联叙事,交代了被贬之地的荒凉和被贬时间的漫长。表现了诗人被贬时痛苦而又寂寞的心情。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诗词赏析之景与情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诗词赏析之景与情

诗词赏析之情与景教学目标了解诗歌特点,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教学重点找到诗歌鉴赏的规律,总结鉴赏诗歌的方法教学设想:讨论法,总结法导语设计:“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述着难以言尽的情愫,“斜晖脉脉水悠悠”荡漾着无限的惆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激荡着年轻的梦想。

在脍炙人口的古诗词里,我们可以穿越时空,领略中华名族的文化瑰宝。

但提到赏析诗词,不少同学感觉到题型繁多,无法把握。

今天我们就从情与景两个方面对诗歌进行鉴赏,从而探讨诗歌鉴赏的一些规律和方法。

一:写景技巧一切景语皆情语。

好的景物描写,容易把读者带入所描绘的境界里,使人有所感,有所悟。

一般会使用如下技巧:1、使用修辞方法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方法有对偶、双关、借代等。

例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莺燕人的情感,,从而使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和生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拟人的修辞,用花落泪,鸟惊心来表达作者的感伤时局,怅恨离别的感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春花喻冬雪,生动形象地写出雪洁白,鲜润的特点,描绘出边塞绮丽的雪景,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情怀。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比喻,双关的修辞,诗人用春蚕,蜡烛比喻自己,用丝谐音双关“思”“泪”语义双关表面上指烛泪,实际上暗指暗指相思之泪,表达了对所爱之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后人又用这两句诗来表达忠诚执着与奉献之意。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运用比喻,形象地将残月比作玉钩,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钩”谐音“勾”,勾起词人的离愁别绪,为下文直抒胸臆铺垫蓄势。

鉴赏这类诗句,要先指出修辞手法,写出描绘的景象的特点,最后点明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2、炼字巴山夜雨涨秋池(涨:富于动态形象,写巴山夜雨使秋池水面渐高的雨夜景象,又表现诗人内心愁绪随着夜雨越来越绵长深重)•烟笼寒水月笼沙(笼: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展现一副朦胧淡雅又冷清愁寂的画面,渲染朦胧凄清的气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古诗鉴赏之借景抒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古诗中借景抒情手法的概念、特点以及抒情的方式方法。

2、赏析古诗中景与情的关系,理解景在古诗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3、体悟诗人的情感,细心品味周围的景物带给我们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导学案初步了解并进行简单归纳。

2、学生为主体,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

3、教师小结,对课堂进行评价。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古诗,丰富他们的情感。

2、引导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并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学会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赏析古诗中景与情的关系,理解景在古诗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情分析】初中的学生对古诗已有基本的概念,他们能够通过朗读掌握古诗的基本内容,但在深入分析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思方面,目前学生还比较模糊,思考的积极性不高,重点是缺乏对古诗的反复朗读。

【教学内容分析】古诗鉴赏中的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是中学学习古诗中最常出现的一种手法,这种手法的概念清晰,景物易辨,情感集中。

教学时可以通过多个实例进行分辨,学生只要理清景和情的关系,再结合诗人写作的背景,就基本上理解诗中的情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深知浩如烟海的古诗总是带给我们一种美得享受,面对长江,我们去感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的磅礴气势;登临泰山极顶,我们去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纵山小。

”的豪情壮志;走进边塞,我们去寻找“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的壮观景象……跟随诗人,走遍祖国的名山大川,我们可以欣赏奇山异水,陶冶情操。

为了更接近诗人的步伐,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二、导学
1、朗诵《登幽州台歌》区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

2、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自学,形成基本的概念。

3、教师以《秋思》为例,辨别诗中的景象,感知诗人的情怀,让学生学会初步感知借景抒情的手法。

3、教师小结借景抒情的概念。

三、小组合作探究
1、把班级同学分为五个小组,讨论探究古诗中借景抒情的方式。

2、教师在屏幕上出示要讨论的古诗。

3、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收集有用信息,派代表展示成果。

每组回答一次加10分。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借景抒情的方式并归纳古诗中景物的特点。

明确: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乐景写哀情、悲景写豪情
四、由古通今融会贯通
同学们根据特定情景,增加词语,使下面的文字表现特定的内容,从而体现不同的情感。

每段话不少于50字。

原句:早晨,太阳放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

(1)拓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欢快的心情。

示例:早晨,微风习习,暖融融的太阳发出金灿灿的光芒,树上的鸟儿迎着金色的阳光欢快地叫着,树下的流水轻快的流向远方。

(2)拓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苦闷伤感的心情。

示例:早晨,太阳虽然不时地从云端钻出来,但那光芒却是冷冷的,鸟儿在光秃秃的树上鸣叫,似乎在讲述着一个无奈的故事,树下的流水在清冷的早晨显得十分寒寂,疲惫苍凉地流向远方。

教师小结: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③、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④、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

⑥、深化作品主题。

五、课后作业,学以致用
同学们请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分析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这首诗。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六、教师小结
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初中古诗鉴赏中的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以景写情,不仅带给我们画面美,也把我们带进了诗人的情感中。

希望同学们今后的写作中也能运用上借景抒情的手法。

七、板书设计
借景抒情
乐景写乐情
哀景写哀情
乐景写哀情抓住景物特点品味思想情感
悲景写豪情
【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教师通过对比和小组合作等形式开展教学,从初步掌握到逐步深入,教会学生从表面的现象去感知深层的情感。

教师以引导为主,学生课堂表现较好,能独立思考,课堂能够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但小组讨论比较拘谨,气氛不够活跃,小部分同学为参与过来,再次是时间不充足,拓展延伸时间不足。

根据学生作业的反馈,大部分学生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