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古诗鉴赏之借景抒情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古诗鉴赏之借景抒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古诗中借景抒情手法的概念、特点以及抒情的方式方法。

2、赏析古诗中景与情的关系,理解景在古诗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3、体悟诗人的情感,细心品味周围的景物带给我们的感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导学案初步了解并进行简单归纳。

2、学生为主体,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

3、教师小结,对课堂进行评价。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古诗,丰富他们的情感。

2、引导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并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学会思考。【教学重点、难点】赏析古诗中景与情的关系,理解景在古诗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情分析】初中的学生对古诗已有基本的概念,他们能够通过朗读掌握古诗的基本内容,但在深入分析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思方面,目前学生还比较模糊,思考的积极性不高,重点是缺乏对古诗的反复朗读。

【教学内容分析】古诗鉴赏中的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是中学学习古诗中最常出现的一种手法,这种手法的概念清晰,景物易辨,情感集中。教学时可以通过多个实例进行分辨,学生只要理清景和情的关系,再结合诗人写作的背景,就基本上理解诗中的情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深知浩如烟海的古诗总是带给我们一种美得享受,面对长江,我们去感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磅礴气势;登临泰山极顶,我们去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纵山小。”的豪情壮志;走进边塞,我们去寻找“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景象……跟随诗人,走遍祖国的名山大川,我们可以欣赏奇山异水,陶冶情操。为了更接近诗人的步伐,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二、导学

1、朗诵《登幽州台歌》区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

2、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自学,形成基本的概念。

3、教师以《秋思》为例,辨别诗中的景象,感知诗人的情怀,让学生学会初步感知借景抒情的手法。

3、教师小结借景抒情的概念。

三、小组合作探究

1、把班级同学分为五个小组,讨论探究古诗中借景抒情的方式。

2、教师在屏幕上出示要讨论的古诗。

3、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收集有用信息,派代表展示成果。每组回答一次加10分。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借景抒情的方式并归纳古诗中景物的特点。

明确: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乐景写哀情、悲景写豪情

四、由古通今融会贯通

同学们根据特定情景,增加词语,使下面的文字表现特定的内容,从而体现不同的情感。每段话不少于50字。

原句:早晨,太阳放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

(1)拓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欢快的心情。

示例:早晨,微风习习,暖融融的太阳发出金灿灿的光芒,树上的鸟儿迎着金色的阳光欢快地叫着,树下的流水轻快的流向远方。

(2)拓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苦闷伤感的心情。

示例:早晨,太阳虽然不时地从云端钻出来,但那光芒却是冷冷的,鸟儿在光秃秃的树上鸣叫,似乎在讲述着一个无奈的故事,树下的流水在清冷的早晨显得十分寒寂,疲惫苍凉地流向远方。

教师小结: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③、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④、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

⑥、深化作品主题。

五、课后作业,学以致用

同学们请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分析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这首诗。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六、教师小结

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初中古诗鉴赏中的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以景写情,不仅带给我们画面美,也把我们带进了诗人的情感中。希望同学们今后的写作中也能运用上借景抒情的手法。

七、板书设计

借景抒情

乐景写乐情

哀景写哀情

乐景写哀情抓住景物特点品味思想情感

悲景写豪情

【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教师通过对比和小组合作等形式开展教学,从初步掌握到逐步深入,教会学生从表面的现象去感知深层的情感。教师以引导为主,学生课堂表现较好,能独立思考,课堂能够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但小组讨论比较拘谨,气氛不够活跃,小部分同学为参与过来,再次是时间不充足,拓展延伸时间不足。根据学生作业的反馈,大部分学生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