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结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结构特征(20141219)
发布于:2014-12-19 15:44:25 点击数:1700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结构特征
一、城市规模形成三大梯队
2000年,除广深GDP超过2000亿元外,珠三角其他城市均相对较低,佛山、东莞、江门、惠州等市GDP在500-1000亿元左右,形成了广深之外其他城市相对扁平的城市结构。2003年开始,伴随珠三角整体经济快速增长,各市之间的差异也逐步显现,佛莞两市经济规模逐步形成。从总体上看,各市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大致形成了三大梯队:第一梯队:广州、深圳。GDP在1.5万亿左右(占珠三角的56.4%),人口规模大于1000万人。第二梯队:佛山、东莞。GDP在0.5-0.7万亿(占珠三角的23.6%),人口规模700-1000万人。第三梯队:珠海、惠州、中山、江门、肇庆。GDP不足0.3万亿(占珠三角的20%),人口规模150-450万人左右。
图1:珠三角各城市经济规模形成的三个层级(2000-2013年)
资料来源:《广东统计年鉴(2001-2014)》。
图2:珠三角各城市人口规模形成的三个层级(2000-2013年)
资料来源:《广东统计年鉴(2001-2014)》。
二、城市综合能级评估
从各市经济总量和城镇化发展水平来看,广州、深圳总体发展水平最高,佛山、东莞处于次一级发展序列,中山、珠海城镇化水平较高,但经济总量与惠州、江门、肇庆等外围城市处于同一层次。
从企业分布和跨市公司组织来看,广州、深圳拥有最大的企业数量,同时,跨市公司数量也远超其他城市。值得注意的是,从跨市公司出度和入度数据分析,广州入度较高,表明广州的跨市公司多为分公司或分支机构,总部并不在广州;而深圳拥有最高的公司出度,表明深圳有大量的公司总部,并且在其他城市设立了分公司或分支机构。对于此种现象可能的解释是,广州作为省会城市,独有的行政资源使其拥有大量央企、国企的分支机构,大型跨国公司和跨地区公司也都会在广州设立分公司或分支机构;深圳的本地民营企业较为发达,许多企业为拓展市场和业务,到其他城市设立分公司或分支机构。比较而言,深圳在区域企业组织方面具有更大的主动性。珠三角其他城市大部分都是入度大于出度,表明这些城市更多处于受支配地位。
图3:2012年珠三角各市GDP总量与城镇化率比较
图4:珠三角各市跨市企业分公司设置与企业总数关系
注:圆圈大小代表企业数量多少。
三、对外联系强度差异
从广州、深圳与全球100个世界城市的企业联系情况看,广州与深圳的全球企业联系程度远远不及香港对外联系的紧密,香港仍然在珠三角对外联系网络中扮演重要角色。
广州与世界城市的企业联系较为集中在国内的中心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和香港等,同时与纽约、伦敦、巴黎、东京、新加坡等全球城市有着频密联系,此外还与都柏林、马德里、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法兰克福、米兰、莫斯科、迪拜、孟买、新德里、曼谷、吉隆坡、雅加达、首尔、悉尼、洛杉矶、芝加哥、墨西哥城、多伦多、圣保罗、巴塞罗那等城市联系较多。深圳与北京、上海、香港以及纽约、伦敦联系较为密切,但在联系密切程度上与广州有较大差距。在与外部城市联系网络中,珠三角参与其中的门户为广州,而深圳作为次级联系门户,包括珠海在内的其余珠三角城市的影响力则较为微弱。
图5:香港、广州、深圳与100个世界城市的联系强度
四、对内联系网络
从珠三角内部各城市之间的企业联系来看,三大产业部类的跨城企业量明显增长。根据2001年、2009年及2014年的数据比较,广州、深圳的双中心结构已经形成,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网络化趋势突出,城市联系呈现日益网络化。
图6:珠三角内部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一般服务业的企业联系网络演变
五、城市群功能网络结构
总体上看,珠三角各城市的功能网络从过去的以广州、深圳为核心,其他城市同属下一层级的扁平结构,逐步优化为以广、深为核心,佛、莞为第二梯队的层级式结构。广-佛、深-莞形成功能强大、联系紧密的都市圈,并对区域发展发挥组织作用。
图7:珠三角城市群结构演化
香港作为区域内唯一的全球城市,具有最高的国际化程度和组织能力,其在改革开放初期大量的产业转移极大地推动了珠三角的成长,但因“一国两制”体制所限,香港并不深入直接参与对珠三角区域的组织,而更多的是通过与广州、深圳的密切联系进行传递。澳门的情况较为特殊,一方面拥有很高的国际化程度,另一方面其对区域的影响力极为有限。
广州、深圳目前已形成珠三角的双核,各自拥有难以取代的中心地位。广州作为行政中心,拥有许多大型骨干企业,在生产性服务、区域物流等方面具有强大的组织能力;深圳作为最为成功的经济特区,拥有高度成熟的市场环境,其众多本地民营企业已形成巨大而稳定的商业生态,并通过区域产业分工,产生强大的辐射能力。同时,广深双核之间的联系在区域中最为密切,正是这种日益密集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换,驱动两个核心城市不断快速成长。
佛山、东莞尽管各自成长的路径和模式不同,且与外部城市的联系也较弱,但随着区域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均与相邻的广州、深圳融合,形成了连绵一体的都市圈,广-佛、深-莞的联系已不仅局限于生产,而是涉及广泛而密切的日常通勤和生活联系。相比于广州、深圳以服务为主的中心地位,佛山、东莞
更多承担生产职能。其中,佛山企业的自容性较高,表示其产业生态较为封闭,而东莞则更为开放,与区域发生更加多元的联系。
珠海、中山、江门、肇庆、惠州等城市基本同属一个层级,但相比较而言,珠海和中山的外向联系程度更高。其中,珠海作为经济特区,与广州、深圳以及香港、澳门均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中山则更多地与深圳发生联系,从而对跨江通道建设产生较大需求。惠州主要与东岸的深圳、东莞联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