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结构特征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长株潭城市群
教育资源与教育水平
教育资源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长株潭城市 群均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高等教 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等。这些地区 的高校数量和教学质量在全国处于领先 地位,吸引了大量优秀学生和教师。
VS
教育水平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些地区 的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普及 率、职业教育培训以及基础教育的质量等 方面都有显著提升,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社会治理与社区建设
社会治理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长株潭城市群在社会治理方面不断创新,积极探索 适合本地实际的社会治理模式。例如,推广社区治理、网格化管理等模式,提 高了社会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增强了社会的稳定性。
社区建设
这些地区还注重社区建设和发展,加大对社区公共服务的投入,提升社区居民 的生活品质。通过建设和完善社区基础设施、提供多元化的社区服务以及加强 社区文化建设等措施,促进了社区的和谐与繁荣。
02
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
1 2
珠江三角洲
以制造业为主导,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 服务业,逐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长江三角洲
以制造业和金融业为主导,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 和高技术产业,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
3
长株潭城市群
以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积极发展 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经济增长动力
珠江三角洲
依托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吸引大量国内外 投资和技术转移,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经济 增长极之一。
长江三角洲
依托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完善的产业链,成为全球重 要的制造业基地和商业中心。
长株潭城市群
依托产业基础和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经济持 续健康发展,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 极。
珠江三角洲的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
珠江三角洲的经 济发展以服务业 为主导,占据了 地区GDP的较大 比重。
服务业涵盖了金 融、商贸、物流、 旅游等多个领域, 为珠江三角洲的 经济增长提供了 重要支撑。
近年来,随着科技 的不断进步和政策 的支持,珠江三角 洲的服务业发展迅 速,涌现出了一批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企业。
汇报人:
航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等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航空枢纽,国内外航 班频繁。
港口:珠江三角洲地区拥有多个港口,如广州港、深圳港等,是国内外贸易的重要枢纽。
珠江三角洲地区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等多种交通 方式。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网络的覆盖面和通达性。
珠江三角洲属于亚热带季风气 候,降水丰沛,河流流量大
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为工 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必
要的水源
PART THREE
珠江三角洲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产量占全省的一半以上。
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科技含量高,生产效率高。
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以水稻、蔬菜、水果、花卉等为主的产 业体系。
人才和技术优势: 珠江三角洲地区 拥有众多高素质 的人才和先进的 技术,为经济发 展提供了强有力 的支撑。
人口密集: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人口压力较大。
资源短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资源相对较少,需要从其他地区进口原材料和能源。
环境污染:。
生态平衡
实施严格的环 保法规:限制 污染排放,加 大违法处罚力
度
推广清洁能源: 减少化石能源 的使用,降低
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分布与演变特征
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分布与演变特征□黄妍妮□高波□魏守华(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江苏南京21009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双重集聚外部性驱动下我国城市群的经济空间结构演变与政策引导”(71473115)引言“十一五”以来,我国就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区域发展重心在不断转移调整,过去传统的“东中西部”条状区域发展思路已经改变,以城市群为单位的“块状”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1]。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科学规划建设城市群,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深入发展,优化城市体系结构、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越来越成为国家城镇化战略的重点,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2]。
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是城市群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那么,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群的城市体系结构是否合理,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变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和规律,是本文要考察的重点。
关于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研究,现有文献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从形态学的范式研究城市群的空间形态[3];二是从动态的研究角度,即从网络密度、专项功能、综合功能等不同角度测度城市群的功能结构[4];三是利用静态数据进行分析,比如,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研究城市群空间格局的变化[5],通过计算帕累托指数[6]、mono 指数[7]、首位度[8]、集聚—碎化指数[9]、城市—区域均匀度[10]、城市—区域经济集聚力[9]等指标研究城市群空间结构发展的趋势,采用空间趋势面方法比较城市群的经济空间宏观形态特征[11]。
前两类方法由于存在对商务流和信息流获取的困难以及研究方法不够成熟的问题,现有文献多采用静态数据进行研究分析。
目前对我国城市群空间结构进行测度的文献不多,并且大多数文献都仅针对某一城市群或特定地区城市群进行分析,缺乏对更大范围的城市群进行测度和更加详尽细致地比较分析。
华南地理特征珠江三角洲、香港与澳门的繁荣
与内地经济合作日益紧密,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化与内地城市的互利合 作。
文化交流与国际影响力
文化底蕴深厚,中西 文化交融,形成了独 特的香港文化。
国际交流频繁,与世 界各国和地区保持着 广泛的经贸合作和人 文交流。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拥有众多国际知名的 文化节庆和展览活动 。
01 城市规划科学合理,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形成了独特的高楼林立、绿化覆盖的城市景观 。
02 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网络发达,公共交通系 统便捷高效。
02 住房保障政策得力,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人 均住房面积逐年提高。
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
经济多元化发展,以服务业为主导,金融、贸易、物流、旅游等行业繁荣兴旺。
。
气候水文条件
珠江三角洲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 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区域内河流众多,水量丰富,汛期较长,为工农 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生态环境状况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化进程较快,但也面临着一定的生态环境压力。
为保护生态环境,政府和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污染治理、推广清洁能源、建设生态 公园等,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珠江三角洲地区还注重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积极开展植树 造林、湿地保护等活动,努力打造绿色生态屏障。
柱之一。
澳门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历 史文化遗产、美食、购物、娱乐
等。
澳门特区政府积极推动旅游业发 展,通过完善旅游设施、提高服 务质量、加强宣传推广等措施,
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
经济发展模式及挑战
澳门经济以博彩旅游业为主导,同时积极发展会展、金融、中医药等产 业。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空间结构与发展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空间结构与发展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其包括广州、深圳、珠海和香港等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地理位置,因此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本文将探讨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空间结构与发展,并分析其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首先,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辐射形态。
广州作为核心城市,拥有先进的交通网络和发达的经济基础。
深圳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摇篮,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
珠海以及香港分别具有独特的地理和经济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
这些城市之间形成了一种紧密的联系,形成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空间结构。
在这种结构下,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可以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各城市在不同的领域形成互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次,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成为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极。
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企业和投资者,带动了产业的发展。
尤其是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经济实力的增长板块,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也带动了人口的流动。
大量的劳动力涌入这些城市,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然而,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还带来了环境问题。
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发展和资源消耗的速度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因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在发展中也需要全面考虑环境保护问题。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环境投入力度,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此外,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也需要在经济结构上实现转型升级。
过去,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主要依靠低成本的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国内转型的要求,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需要加大科技研发和创新力度,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
只有这样,城市群才能具有持续发展的动力。
最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还需要加强城市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生态安全空间分异与聚集特征
Spatialdifferentiationandaggregationcharacteristicsofecological securityofurbanagglomerationinthePearlRiverDelta
第 1期
李淼,等: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生态安全空间分异与聚集特征
97
securitytendtobeadjacenttocitieswithlowerecologicalsecurity,showingacomplementaryspatialpat tern.Thisspatialdifferentiationandaggregationcharacteristicshaveimportantguidingsignificanceforthe futureecologicalplanning,urbanecologicalconstructionandecologicalmanagementoftheurbanagglom erationsofthePRDandGuangdongHongKongMacaoGreaterBay. Keywords:setpairanalysis;MoransIindex;spatialdifferentiation;theecologicalsecurity;urbanag glomerationofthePearlRiverDelta
第 59卷 第 1期 2020年 1月
中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SUNYATSENI
(完整版)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协调发展的背景情况汇报
(完整版)珠江三⾓洲城市群协调发展的背景情况汇报珠江三⾓洲城市群协调发展的背景情况汇报珠江三⾓洲位于⼴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总⾯积41698平⽅公⾥,占全省的23.4%。
区内⽓候温和,⽔⽹密布,主要有西江、北江、东江、潭江等。
珠江三⾓洲海岸线长1059公⾥,拥有⼤亚湾、⼤鹏湾等天然深⽔良港。
珠江三⾓洲经济区包括⼴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市、江门市、中⼭市、东莞市及惠州市(龙门县除外)和肇庆市(⼴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除外)等9个地级市、下辖8个县级市和2个县。
珠江三⾓洲9个地级市市区⼈⼝和⽤地规模⼀览表注:佛⼭、江门两市按⾏政区划变动前的原城区统计。
2002年珠江三⾓洲9个地级市有关经济指标⼀览表注:惠州、肇庆两市包括了整个市域,⽽不是珠江三⾓洲经济区部分。
(⼀)社会经济与城乡发展1、主要成就·经济发展成就显著。
2002年,珠江三⾓洲国内⽣产总值9535.83亿元,⼈均国内⽣产总值31040元。
·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程度较⾼。
2002年珠江三⾓洲外贸总出⼝额1026.28亿美元;实际利⽤外资150.21亿美元。
·城市建设健康发展、城市化⽔平明显提⾼。
2002年珠江三⾓洲有设市城市17个,建制镇369个,城镇密度94个/万平⽅公⾥。
已发展成为⼀个以⼴州、深圳为中⼼,城乡⼀体、类型完备的城市群。
按“五普”⼈⼝统计,城市化⽔平已达72.7%。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交通、通信⽹络基本完善。
·环境保护取得较⼤进展。
深圳、珠海、中⼭、佛⼭、惠州、肇庆被评为全国卫⽣城市,深圳、珠海、中⼭、惠州还成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州、深圳、珠海、中⼭、肇庆、江门、惠州、佛⼭等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存在问题(1)⼯业发展后劲不⾜·产业发展档次不⾼且外向依赖性强,城市群尚未确⽴类似于上海⼀样能带动更⼴泛的地区和产业发展的中⼼城市。
·珠江三⾓洲与港、澳特别⾏政区之间的跨区域合作和协调关系,⽬前还受到较多的⾏政边界、物流瓶颈等制约。
《珠江三角洲地区》课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我国的位置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南部 沿海,面对浩瀚的南海,与东 南亚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 “南大门”。
主要城市
广州
深圳
珠海 澳门
香港
省会:广州 经济特区:深圳、珠海 特别行政区:澳门、香港广州ຫໍສະໝຸດ 深圳交通 京 广 线
3、生产出的产品有什么特点? 4、产品主要销往哪里?
珠江三角洲地区 香港
以轻工业为主 外销到香港、美国等
课堂小结
珠江三角 洲地区
地理位置 自然条件 外向型经济 香港和澳门
位置
城市和交通
气候 地形
出口创汇农业
经济模式 发展条件
前店后厂
区际联系和共同发展
1、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较早实行改革开放的地区,下列不属于其经 济发展优势的是
⑧ __京__广__线____ ; ⑨ ____京__九__线__ ;
D
河流:① ____珠__江____ ; 海洋:④ ____南__海____。
核电站:D __大__亚__湾__核__电__站_。
2、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工业的优势条
件和不利条件。
优势:地处沿海,交通便利,靠近 港澳和东南亚地区,市场广阔,还 有许多的地区是侨乡。
5、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方向是 A.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 B.大力发展钢铁等重工业 C.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 D.大力发展智力密集型产业
课后小测
1、写出图中数字和字母代表的地理事
物。
城市:⑦__广__州_____; ⑤ __深__圳______;⑥ ___珠__海____;
A ___香__港_____ ; B ___澳__门_____; 铁路线:
珠江三角洲区位及地形地貌共25页文档
有利条件
1、珠江水量丰富,每年带入海里的泥沙多。 2、珠江三角洲前身是个浅海湾,湾内有岛丘散布,
湾外有群岛为屏。 3、珠江口为弱潮区,潮差不大。 4、位于热带北部边缘,常年温暖,有利于海滩植物
生长
珠江( the Pearl River)河流是中国南方最大河系,与 长江、黄河、淮河、海河、松花江、辽河并称中国 七大江河。是中国境内第三长河。年径流量3300多 亿立方米,居全国江河水系的第二位,仅次于长江 是黄河年径流量7倍,淮河的10倍。全长2400公里。 原指广州到入海口的一段河道,后来逐渐成为西江、 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河的总称。
珠江三角洲是汉族广府 民系最重要的聚居地, 故大部分地区通行粤语。 另外粤剧和粤菜等也颇 具特色。
珠江三角洲的 形成过程
溺谷湾 三角洲平原
广州溺谷湾
通俗的来讲,广州溺谷湾就是一个和缓起伏 的海岸地区,今天沿珠江两岸分布的广大20 米高台地面即为当时的平原面,古平原上面 有不少汊河发育溺谷湾形成的内因是由于海 水侵蚀。
三角洲形成过程
珠江本来是指经过广东的一段河道,现已作为西江、 北江、东江等组成水系的总称,讲三江之水挟带着 大量的泥沙,到了古海湾头,摆脱了山丘的束缚, 自由漫溢,又受到海潮的顶托,当它们沉积的力量 大于水流冲刷力量的时候,则海滩渐广,陆地日伸 沧海桑田,然后和南海合力造成了这块著名的平原。
形成过程简单来,按照三角洲陆地的形成顺序,一 般是由三角洲的顶部顺序向海推进,但珠江三角洲 的情况却比较复杂,因为它的前身是个岛丘错落的 浅海湾,河水受岛丘的阻拦,泥沙常在岛丘附近先 行沉积,陆地环岛丘逐渐扩大,最后连成一片,所 以珠江三角洲的形成可以说是镶嵌式的。
珠江三角洲地区 包括广州、深圳 、佛山、东莞、 中山、珠海、惠 州、江门、肇庆 共9个城市。大 珠三角指广东省 、香港特别行政 区,澳门特别行 政区三地构成的 区域,面积约18
珠海:珠海三角洲中心城市的构架
珠海:“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的构架一、珠海“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的区域性定位国务院《批复》明确指出:珠海是“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东南沿海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
对于珠海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位,可以从以下4个层次展开:首先是珠江西岸地区的中心城市。
根据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城市化专题规划》,珠江口以西,银湖以东的地区,行政范围主要包括珠海市、中山市、江门市的部分地区为西岸都市区。
其次,珠海将成为珠三角连接粤西的中转站。
通过粤西沿海高速公路,从珠海可快速到达阳江、云浮、湛江等粤西地区,粤西地区将成为珠三角产业集群的重要延伸地和辐射承接地。
第三,珠海将成为珠三角连接广西、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的中转站。
珠三角经济区向西南地区的辐射和扩展,将使珠三角腹地更加广阔,市场空间也将有巨大拓宽。
第四,西南地区又与东盟国家紧密相连这实现粤东西两翼均衡发展进一步拓宽大珠三角的发展腹地,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以珠海为中心的珠江西岸地区将位受关注。
二、珠海成为“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的优势条件珠海的特区身份、地缘区位、城市魅力、文化资源、科技水平、龙头产业等优势条件,是珠江西岸地区的其他城市不能比拟的。
(一)特区优势,城市经济的国际化或经济开放性程度较高珠海是全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中央赋予的珠海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是珠海过去、现在乃至将来最大的优势所在。
经过25年的改革创新,特区在所有制结构调整、政府职能转变、投融资体制改革、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市场培育、中介机构规范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特区经济长期持续高速增长,经济较为发达,从而也保持了特区在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上,仍然具有区位和软硬环境两个方面的优势。
(二)地缘优势,海陆空交通设施齐备珠海地缘优势明显,东与香港隔海相望,南与澳门相连,西邻新会、台山,北接中山,距广州市约140公里,地处海滨,是海陆空交通设施齐备的国际交通枢纽。
珠江三角洲人文地理教案:了解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群
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最具活力和最具竞争力的城市群之一。
其由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组成。
该区域的人口数量较多,居民生活水平较高,交通网络发达,这些因素都为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珠江三角洲地理环境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东临南中国海,南依广东粤西山区,西近珠江西江,北隔花都和东莞与韶关连接。
本区域由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珠海、中山、江门、佛山、广州、惠州和肇庆市等地组成,面积达55416.16平方公里,人口逾5千万。
该地区因波澜壮阔的珠江和环境秀美而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旅游胜地之一。
二、珠江三角洲的人文景观珠江三角洲是融合古今文明的现代城市区域之一。
该区域的人文景观独具特色,包括如下文化景点:1.国际影城国际影城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一座五星级影院,座落在城市中心,集观影、休闲、购物、餐饮、娱乐为一体,是该区域著名的商业娱乐场所。
2.珠江三角洲科技馆珠江三角洲科技馆是一座科技文化馆,展出了许多有关科技、环保等方面的机器模型和实物。
这座科技馆受到了许多孩子和游客的喜爱。
3.岭南印象园岭南印象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湾欢乐世界旁。
这座公园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继承者,展示了珠江三角洲的传统文化,并融合了现代文化与艺术。
4.小蚝村小蚝村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山市,是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水乡古村落。
这座小镇有着独特的水上生活风情,游客可以欣赏到典型的岭南建筑和民俗文化。
5.明清古城明清古城是位于江门市的一座古城,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十三世纪,是一座从陆地到海洋的重要商业口岸。
这座城市有着典型的明清时期建筑和文化,因此也受到了许多游客的关注和喜爱。
三、珠江三角洲的资源经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最为富饶的地区之一。
沿海地区具有良好的港口和自然资源,是中国崛起过程中重要的制造业生产和经济中心,制造业对该地区GDP的贡献率接近七成。
1.珠江三角洲港口资源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沿海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发展与城市群空间格局研究
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发展与城市群空间格局研究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珠江三角洲迅速崛起为全国最重要的经济引擎和创新中心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发展和城市群空间格局,以及这对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影响。
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东省内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门,形成了一个高度集中和紧密相连的城市群。
这个城市群在过去几十年间经历了迅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
高速公路、铁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的迅速发展,使珠江三角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产业集聚区之一。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空间格局也在不断演变。
过去,广州一直是这个地区的中心城市,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它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的投资和人才。
然而,随着深圳的崛起,这个城市开始在全球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区,深圳发展迅速,成为一座创新和科技产业的重要中心。
同时,澳门和珠海也正在逐渐崛起为国际旅游和娱乐中心。
这种城市群空间格局的变化对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快速发展为中国提供了巨大的经济增长动力。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这个地区吸引了大量投资和国内外企业的设立。
由于高科技产业的兴起,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也逐渐由传统制造业向创新型经济转型。
此外,这个地区还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吸引了大量优秀的人才。
其次,珠江三角洲的发展对全球经济也具有重要影响。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基地之一,这个地区的商品出口量庞大,对国际贸易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同时,珠江三角洲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且相互促进的经济体系。
然而,珠江三角洲地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水质污染和空气污染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同时,城市化进程也导致了土地资源的紧张和人口过度集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珠江三角洲地区正在进行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和发展策略。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变化及其空间特征
THE CHANGES OF POPULATION SIZE HIERARCHY OF THE URBAN GROUP OF PEARL RIVER DELTA AND ITS SPATIAL CHARACTER SINCE 20 YEARS
AGO
作者: 张虹鸥[1];叶玉瑶[1];陈绍愿[1]
作者机构: [1]广州地理研究所,中国广东广州510070
出版物刊名: 经济地理
页码: 806-809页
主题词: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规模分布;变化;空间特征
摘要:城市规模分布研究是城市规划中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对准确预测城市人口规模以及合理确定城镇体系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市群20年来首位度、回归斜率、城市规模基尼指数等多项指标的变化以及城市规模成长空间特征的分析,初步揭示了城市群城市规模成长的基本规律。
同时对区域发展中的矛盾以及研究中的困扰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珠江三角洲地区》 讲义
《珠江三角洲地区》讲义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南部,是西江、北江共同冲积成的大三角洲与东江冲积成的小三角洲的总称。
它地处珠江入海口,濒临南海,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
其范围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等九个城市。
这片区域土地总面积约 55 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和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珠三角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河网纵横交错。
珠江水系在这里形成了众多的河口和三角洲,为农业和水运提供了便利条件。
2、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充足的降水和温暖的气候,使得珠三角成为了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和人口密集区。
3、自然资源水资源丰富,珠江及其支流为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同时,这里还有一定的矿产资源,如煤、铁等,但总体储量相对较少。
三、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1、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成就自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支持,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其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对外贸易活跃,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
2、产业结构(1)制造业珠三角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涵盖了电子、家电、服装、玩具等多个领域。
形成了众多的产业集群,具有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服务业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在珠三角地区的比重不断提高。
金融、物流、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
(3)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珠三角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
3、经济发展的优势(1)地理位置优越临近港澳,便于引进外资和技术,同时也便于拓展国际市场。
(2)政策支持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享受了一系列的政策优惠和先行先试的机会。
(3)劳动力资源丰富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为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研究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群逐渐成为了这个蓬勃发展的经济大环境的热点。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指广东省珠江流域地区和近海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汕头、汕尾、潮州、揭阳等城市。
这些城市协同发展,构建了一个复杂而紧密的城市群网络。
本文将探讨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形成、发展和未来的势头。
一、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形成有着长期的历史基础。
自古以来,三角洲地区就是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并且一直是中国海外贸易的重点区域。
1861年的南京条约和1885年的黄埔条约分别开放了珠江口和与广州相邻的香港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得以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最初是以广州、深圳和珠海为中心的。
1980年代之后,政府推动改革开放政策,并不断进行城市化建设,一系列的产业政策、海外投资和经济体制等层面的政策利好驱动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逐渐形成了以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这个城市群集聚了IT、电子、重工业、汽车、房地产等众多产业,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极。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区位优势是其发展的重要基础。
珠江三角洲地区既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又有完善的交通系统。
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一个沿海城市群,与上海、杭州、南京等重镇相连,有往来世界各地的贸易港口。
此外,珠江三角洲地区还具备开放、自由、浪漫的文化氛围,这些都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经济特色和优势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经济特色和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制造业特色鲜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最早创建经济特区的地区之一。
自1980年代开始,珠江三角洲地区先后开放了多个经济特区,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制造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许多世界知名的制造业企业都选择了在这里落地,如华为、富士康等。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双核”发展浅议——基于广州市和深圳市产业统计数据分析
4. 广州市与深圳市工业、三次产业发展对比分析
4.1. 广州市和深圳市工业发展比较
4.1.1. 基于区位熵分析区域优势产业
区位熵分析分别基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1和国家层面做了两次计算。分别以广州市和深 圳市工业细分行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比上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中国) 行业产值占中国 (珠 江三角洲城市群) 工业总产值比重得到。 第三产业区位熵计算则采用行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 增加值计算。 从下面所示两个表格看, 深圳市工业有 10 个行业全国区位熵超过 1, 而广州市有 17 个, 几乎为深圳的两倍。 深圳的优势产业门类较少且偏重于计算机、 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广州的优势产业门类分布相对均衡,体现出了重化工业和传统制造业在三角洲地区的优势。 全国层面,两个城市的优势产业有一定同质性,广州与深圳有 7 类优势产业门类相同, 分别为文教美工、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水的生产 和供应业、家具制造业、塑料制品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和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这说明二 者在这几类行业存在一定的竞争性。
ij>2
则表示该产业的生产主要为区外服务。
3.2. 波士顿矩阵法
又称四象限法,由美国管理学家布鲁斯·亨德森(B. Henderson)首创,起初用于分析 产品市场引力。基本原理是将在坐标图上,以纵轴表示企业销售增长率,横轴表示市场占有 率,各以 10%和 20%作为区分高、低的中点,将坐标图划分为四个象限,依次为“明星类产 品(★)”、“问题类产品(?)”、金牛类产品(¥)”、“瘦狗类产品(×)”。后被引用到产 业分析,基本方法是以各行业产值(或增加值)占所属产业总产值(或增加值)比重作为 X 坐标,该行业产值(或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作为 Y 坐标,与横坐标平行的直线 Y=b 表示该地 区某产业年均增长率;与纵坐标平行的直线 X=a 代表支柱行业的临界比重值,一般选 a=5%。 由这两条线将各工业产业分成以下四种类型:
珠三角城市群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简介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广州、深圳 、珠海、 佛山、东莞、中山、江门、肇庆、惠州等9个城市, 新扩容清远、云浮、阳江、河源、汕尾 5个城市, 一共14个城市所形成的珠三角城市群[1] ,大珠江 三角洲地区另外加上香港、澳门。是国家级三大城 市群之一。
气候:这里海拔200米以下,地势平坦;高温多雨,以南 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纬度位置: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是在北回归线以南(小 三角洲计),以大三角洲计,亦在北纬23°40'-21°30' 之间,即绝大部分属于热带范围。从气候上看,大三角洲 则属于南亚热带地区
交通
铁路:京广铁路、京九铁路、广九铁路、广茂铁路、广珠铁路、广梅
工业: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 1.工业中心: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佛山、惠州为副一级中心,包括珠江三角洲经济开 放区各城镇。 2.地位: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工业基地。 3.发展方向:发展以出口为主的多种加工工业、汽车制造、核电、旅游、石化、文化、电子
和制造业等。
科技:2015年珠三角研发经费支出比重达2.7%,百万人口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728件,万人 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3.33件,技术自给率超过71%。特别是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748家, 总数达560家。
年增长了45.8%,占全省79.1%;人均GDP达84563元,折合13454美元,
增长29.6%。
农业:当地人民创造了“桑基鱼塘”、“果基鱼塘”、“蔗基鱼塘”等
经营方式,即利用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又护养了农业生态系统。又由于 修筑堤防,建立电力排灌系统,防止了洪涝灾害和海潮侵袭,更促进了 农业的发展。盛产水稻、甘蔗、蚕茧、黄麻以及香蕉、菠萝等,淡水渔 业亦称发达。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工业生产空间格局、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
运用人工判读和目视解译方法进行工业生产 空间的矢量化处理,虽工作量较大,但优点也非常 明显,不仅能把集中连片的工业生产空间提取出 来,而且能将那些分散、零碎、边缘的工业生产空间 进行精准提取。珠三角城市群地区乡镇工业尤为 发达,分布较为零散,利用该方法提取出的工业生 产空间基本接近其实际的分布状况,精确性和实效 性也比一般的遥感图像解译方法高很多。 2.3 研究方法
周长和面积之间的关系来计算分形维数,其关系式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规划
城市群竞争态势
国际城市群竞争
在全球范围内,珠江三角洲地区面临着纽约、伦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圈的竞争 。为了提升国际竞争力,规划通过加强创新驱动、优化营商环境、提高人才吸引 力等措施,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国内城市群竞争
在国内范围内,长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也在快速发展,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 竞争压力。为了保持领先地位,规划注重发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比较优势和特色 ,加强与国内其他城市群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THANKS
促进产业升级与创新
总结词
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详细描述
通过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提升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和创新 能力。具体措施包括培育新兴产业、 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科技创新和人 才培养等。
推进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
总结词
绿色发展、生态优先
详细描述
坚持生态优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治 理,推进绿色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加强自然 保护区建设、治理水污染和空气污染、推广 清洁能源等。同时,要完善环境监管体系, 加强环境执法力度,确保各项环保政策得到 有效落实。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8年制定《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旨 在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示范和借鉴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 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05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规划面 临的挑战与对策
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压力
人口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结构特征(20141219)
发布于:2014-12-19 15:44:25 点击数:1700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结构特征
一、城市规模形成三大梯队
2000年,除广深GDP超过2000亿元外,珠三角其他城市均相对较低,佛山、东莞、江门、惠州等市GDP在500-1000亿元左右,形成了广深之外其他城市相对扁平的城市结构。
2003年开始,伴随珠三角整体经济快速增长,各市之间的差异也逐步显现,佛莞两市经济规模逐步形成。
从总体上看,各市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大致形成了三大梯队:第一梯队:广州、深圳。
GDP在1.5万亿左右(占珠三角的56.4%),人口规模大于1000万人。
第二梯队:佛山、东莞。
GDP在0.5-0.7万亿(占珠三角的23.6%),人口规模700-1000万人。
第三梯队:珠海、惠州、中山、江门、肇庆。
GDP不足0.3万亿(占珠三角的20%),人口规模150-450万人左右。
图1:珠三角各城市经济规模形成的三个层级(2000-2013年)
资料来源:《广东统计年鉴(2001-2014)》。
图2:珠三角各城市人口规模形成的三个层级(2000-2013年)
资料来源:《广东统计年鉴(2001-2014)》。
二、城市综合能级评估
从各市经济总量和城镇化发展水平来看,广州、深圳总体发展水平最高,佛山、东莞处于次一级发展序列,中山、珠海城镇化水平较高,但经济总量与惠州、江门、肇庆等外围城市处于同一层次。
从企业分布和跨市公司组织来看,广州、深圳拥有最大的企业数量,同时,跨市公司数量也远超其他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从跨市公司出度和入度数据分析,广州入度较高,表明广州的跨市公司多为分公司或分支机构,总部并不在广州;而深圳拥有最高的公司出度,表明深圳有大量的公司总部,并且在其他城市设立了分公司或分支机构。
对于此种现象可能的解释是,广州作为省会城市,独有的行政资源使其拥有大量央企、国企的分支机构,大型跨国公司和跨地区公司也都会在广州设立分公司或分支机构;深圳的本地民营企业较为发达,许多企业为拓展市场和业务,到其他城市设立分公司或分支机构。
比较而言,深圳在区域企业组织方面具有更大的主动性。
珠三角其他城市大部分都是入度大于出度,表明这些城市更多处于受支配地位。
图3:2012年珠三角各市GDP总量与城镇化率比较
图4:珠三角各市跨市企业分公司设置与企业总数关系
注:圆圈大小代表企业数量多少。
三、对外联系强度差异
从广州、深圳与全球100个世界城市的企业联系情况看,广州与深圳的全球企业联系程度远远不及香港对外联系的紧密,香港仍然在珠三角对外联系网络中扮演重要角色。
广州与世界城市的企业联系较为集中在国内的中心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和香港等,同时与纽约、伦敦、巴黎、东京、新加坡等全球城市有着频密联系,此外还与都柏林、马德里、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法兰克福、米兰、莫斯科、迪拜、孟买、新德里、曼谷、吉隆坡、雅加达、首尔、悉尼、洛杉矶、芝加哥、墨西哥城、多伦多、圣保罗、巴塞罗那等城市联系较多。
深圳与北京、上海、香港以及纽约、伦敦联系较为密切,但在联系密切程度上与广州有较大差距。
在与外部城市联系网络中,珠三角参与其中的门户为广州,而深圳作为次级联系门户,包括珠海在内的其余珠三角城市的影响力则较为微弱。
图5:香港、广州、深圳与100个世界城市的联系强度
四、对内联系网络
从珠三角内部各城市之间的企业联系来看,三大产业部类的跨城企业量明显增长。
根据2001年、2009年及2014年的数据比较,广州、深圳的双中心结构已经形成,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网络化趋势突出,城市联系呈现日益网络化。
图6:珠三角内部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一般服务业的企业联系网络演变
五、城市群功能网络结构
总体上看,珠三角各城市的功能网络从过去的以广州、深圳为核心,其他城市同属下一层级的扁平结构,逐步优化为以广、深为核心,佛、莞为第二梯队的层级式结构。
广-佛、深-莞形成功能强大、联系紧密的都市圈,并对区域发展发挥组织作用。
图7:珠三角城市群结构演化
香港作为区域内唯一的全球城市,具有最高的国际化程度和组织能力,其在改革开放初期大量的产业转移极大地推动了珠三角的成长,但因“一国两制”体制所限,香港并不深入直接参与对珠三角区域的组织,而更多的是通过与广州、深圳的密切联系进行传递。
澳门的情况较为特殊,一方面拥有很高的国际化程度,另一方面其对区域的影响力极为有限。
广州、深圳目前已形成珠三角的双核,各自拥有难以取代的中心地位。
广州作为行政中心,拥有许多大型骨干企业,在生产性服务、区域物流等方面具有强大的组织能力;深圳作为最为成功的经济特区,拥有高度成熟的市场环境,其众多本地民营企业已形成巨大而稳定的商业生态,并通过区域产业分工,产生强大的辐射能力。
同时,广深双核之间的联系在区域中最为密切,正是这种日益密集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换,驱动两个核心城市不断快速成长。
佛山、东莞尽管各自成长的路径和模式不同,且与外部城市的联系也较弱,但随着区域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均与相邻的广州、深圳融合,形成了连绵一体的都市圈,广-佛、深-莞的联系已不仅局限于生产,而是涉及广泛而密切的日常通勤和生活联系。
相比于广州、深圳以服务为主的中心地位,佛山、东莞
更多承担生产职能。
其中,佛山企业的自容性较高,表示其产业生态较为封闭,而东莞则更为开放,与区域发生更加多元的联系。
珠海、中山、江门、肇庆、惠州等城市基本同属一个层级,但相比较而言,珠海和中山的外向联系程度更高。
其中,珠海作为经济特区,与广州、深圳以及香港、澳门均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中山则更多地与深圳发生联系,从而对跨江通道建设产生较大需求。
惠州主要与东岸的深圳、东莞联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