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稳态的调节知识点总结44013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

高中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

高中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高中生物课程中,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是一个重要且广泛的知识点。

内环境指的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的一组恒定的内部条件,包括体温、血液浓度、pH、离子浓度等,而稳态则是指维持内环境恒定的能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知识点。

一、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关系人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

人体需要从外界获得能量、营养物质和氧气,排泄代谢产物和碳 dioxide等,因此与外界保持物质交换。

同时,人体还需要与外界进行热量和水分交换,从而维持体温和电解质稳定。

二、重要的内环境参数1.体温:人体平均体温是37℃,上下波动范围在36~37.5℃之间。

体温的调节是维持人体功能正常运作的关键。

2.血液浓度:血液中的物质浓度需要保持恒定,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葡萄糖和脂肪酸的浓度、蛋白质的浓度以及水分的浓度等。

3.pH值:细胞内和细胞外的酸碱度需要保持恒定,维持在适合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的范围内。

人体的正常pH值为7.4左右。

4.电解质浓度:维持体液中的离子浓度(如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等)恒定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关键。

5.压力:正常的血压和气压维持是维持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正常运作的前提。

三、维持内环境的机制1.反馈调节:人体通过反馈调节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恒定。

负反馈调节是一种常见的调节方式。

它是指当一些参数偏离正常范围时,机体会通过一系列的反馈信号来调节该参数,使其恢复到正常范围内。

2.神经调节: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冲动传递和调节内环境恒定。

神经冲动可以传递到各个器官和组织,调节各种生理反应。

3.激素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和调节,对各种生理过程进行调控。

例如,甲状腺素可以调节代谢速率,胰岛素可以调节血糖水平等。

4.呼吸系统的调节:呼吸系统通过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维持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水平的恒定。

5.肾脏的调节: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产生和排泄,调节体液的电解质浓度和酸碱平衡。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第一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知识点一人体的内环境知识点二内环境的稳态知识点三稳态的调节1.人体的体温调节2.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考点一︱内环境及其稳态1.内环境的成分(1)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比较: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②从①血浆透过毛细血管壁①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归纳串记]内环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质(1)存在的物质主要有:(2)不存在的物质主要有:①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及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

②存在于消化道中的食物及分泌到消化道中的消化酶。

(2)几种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举例: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营养物质: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循环系统→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组织细胞。

(2)空气中的O2: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组织细胞。

CO2的排出途径正好相反。

(3)其他代谢废物:经过内环境及循环系统的运输,到达肾脏、皮肤等器官以尿液或汗液的形式排出。

[学法指导]图解法分析物质的穿膜层数(1)葡萄糖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进、出上皮细胞(2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4层)+进组织细胞(1层)=7层。

(2)O2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进、出肺泡壁细胞(2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4层)+进、出红细胞(2层)+进组织细胞(1层)+进线粒体(2层)=11层。

3.人体pH稳态的维持(1)稳态维持的原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NaHCO3—H2CO3、NaH2PO4—Na2HPO4等。

(2)维持机制: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

[易误提醒]几组易混淆的概念(1)血液和血浆。

①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②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

(2)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

①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

②血浆蛋白是血浆中200多种蛋白质的总称。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对于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生物系统,各个器官、组织和细胞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通过一系列的调节机制来保持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本文将探讨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的机制。

一、体液平衡的调节人体的大部分细胞都生存在体液中,维持体液平衡对于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至关重要。

体液平衡主要通过肾脏、肺、皮肤和消化系统等多个器官共同协作来实现。

1. 肾脏调节体液平衡肾脏是体内最主要的排泄器官,通过调节尿液的排出量和浓度来维持体液平衡。

当体液中水分过多时,肾脏会增加尿液的产生,从而减少体内的水分;而当体液中水分不足时,肾脏则减少尿液的产生,以保持体内的水分稳定。

2. 肺脏调节体液酸碱平衡肺脏除了呼吸作用外,还能通过排出二氧化碳的同时排出一部分酸性物质,起到调节体液酸碱平衡的作用。

当体内产生过多的酸性物质时,肺脏会增加呼出的二氧化碳量,以调节体液的酸碱度。

3. 皮肤和消化系统的调节皮肤通过出汗的方式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热量,并通过调节血管的舒张和收缩来控制体温的稳定。

消化系统通过对食物中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和排除来平衡体液中的成分。

二、体温的调节人体内部的温度需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保证生化反应的进行和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

体温的调节主要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来完成。

1. 神经系统的调节当体温过高时,神经系统会促使汗腺分泌汗液,通过蒸发的方式散热;而当体温过低时,神经系统会收缩血管、刺激肌肉颤抖以产生热量,从而提高体温。

2.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分泌来调节体温。

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的代谢产生热量,而肾上腺素则通过刺激脂肪组织中脂肪的分解来增加体温。

三、血糖的调节血糖是维持身体正常运作所必需的能量来源,而血糖的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血糖的调节主要通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来实现。

1. 胰岛素的作用胰岛素是由胰腺分泌的激素,它能够促使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高考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01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1 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前者占三分之二,后者占三分之一。

细胞外液是内环境。

汗液、泪液、唾液、尿液、消化液不是细胞内液也不是细胞外液,不是体液。

1.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中,多细胞生物绝大多数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

少数细胞能够与外界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1.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还有其它如脑脊液。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1.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不是血液。

2.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血红蛋白在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3.大多数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免疫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4.激素、抗体、细胞因子在内环境中存在。

血红蛋白、载体、呼吸酶不在内环境中。

5.血浆与组织液是双向物质交换,组织液单向形成淋巴,淋巴单向汇入血浆。

6.血浆与组织液成分最相似,三者主要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组织液,淋巴中含量较少。

7.细胞外液类似海水的盐溶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钠离子在细胞外液浓度高,钾离子在细胞内液浓度高。

8.内环境三项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9.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百分之90以上取决于钠离子和氯离子。

10.PH在7.35-7.45之间,主要的缓冲物质碳酸和碳酸氢钠,多余的碳酸氢钠由肾脏排出。

11.温度37摄氏度左右,一个人一昼夜体温波动不超过1摄氏度。

1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密切相关。

13.消化系统的主要场所小肠,呼吸系统主要器官肺,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

14.代谢废物的排出主要通过肾脏,另外也可以通过皮肤排汗的方式。

15.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至少跨过9层膜。

16.氧气从外界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跨过11层膜。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内部环境在生命活动中需要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稳态。

如同一个生态系统中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联系,共同维持生态平衡一样,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也需要通过一系列调节机制来维持。

本文将讨论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机制。

一、体温调节体温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6.5℃~37.5℃,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人体生命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人体通过多种方式来调节体温,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神经和体液的调节。

当体温过高时,神经系统会促使汗腺分泌汗液,以散发体热,同时血管也会扩张,增加散热面积;当体温过低时,神经系统会促使肌肉颤抖,以产生热量,同时血管会收缩,减少散热面积,从而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二、酸碱平衡人体内细胞和组织液的酸碱平衡对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至关重要。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pH值应该维持在7.35~7.45的范围内,偏离这个范围会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

人体通过呼吸、排泄和酸碱缓冲系统来调节酸碱平衡。

呼吸系统通过调节二氧化碳的排出来维持酸碱平衡;肾脏通过排除酸性代谢产物和吸收碱性物质来调节酸碱平衡;酸碱缓冲系统则通过一系列反应来中和体液中的酸碱物质。

三、血糖调节血糖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代谢活动非常重要。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糖的浓度应该在一定的范围内,并且在餐后和餐前有所变化。

人体通过胰岛素和葡萄糖激素来调节血糖水平。

当血糖浓度过高时,胰岛素会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降低血糖浓度;当血糖浓度过低时,葡萄糖激素会促进肝脏释放储存的葡萄糖,提高血糖浓度,从而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四、电解质平衡人体内的电解质包括钠、钾、钙、氯等,它们在维持细胞功能和酸碱平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体通过消化、吸收、排泄等过程来维持电解质的平衡。

肾脏是电解质平衡的重要调节器官,通过排泄多余的电解质和保留需要的电解质来维持平衡。

五、水分平衡水分是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它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和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高中生物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
一、稳态
1、总体稳态:生物体由于具有应激能力、内环境稳态与外界环境相适应能力、代谢再循环能力等特征,使之能够维持其内部的自然状态的稳定,这一稳定的状态可以称为总体稳态。

2、器官稳态:当器官机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我们可以称为器官稳态。

3、细胞稳态:细胞内生物水质结构以及细胞内物质比例的相对稳定,可以称为细胞稳态。

二、调节
1、激素调节:激素是生物体的内环境调节作用的重要因素,通过改变体内激素的水平,使体内各种代谢作用处于适宜的程度。

2、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指利用神经系统对生物体体内环境和机能的监护,以及与外界环境做出不同反应,使生物体体内和外界保持稳定态,以达到调节程度。

3、血液调节:血液调节是指利用血液介质中的物质,如蛋白质、糖、温度等,使体内各机能和部位处于一种保持体温的最佳状态,使体内的各种反应达到最佳的效果。

4、细胞调节:细胞调节是指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自动调节,它是生命活
动的基本过程,利用细胞的形态、器官的大小以及分子的反应活性,完成调节机能的必要过程。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

一、内环境与稳态血细胞 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和组织液 不同的细胞生存的内环境不同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和组织液 组织细胞 组织液 淋巴细胞 淋巴 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 组织水肿的原因 营养不良 淋巴循环受阻二、神经调节分类 非条件反射 先天性 大脑皮层以下 条件反射 后天性 大脑皮层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受损结果:无感觉、无效应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传导方式:局部电流二、电位变化:静息状态 外正内负 +K 外流(未受刺激时) 兴奋状态 外负内正 +Na 内流(受到刺激后) 三、特点:双向性一、突触结构:三、能量变化:电能 化学能 电能四、信号变化: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存在场所:突触小泡 (递质存在场所不属于内环境)发挥作用的场所:突触间隙 作用: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应用 递质发挥作用后没被相应的酶分解递质未发挥作用被分解神经元间的传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刺激传导方向 传导方向传导方向 传导方向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二、突触类型及数目(轴突—细胞体)型 (轴突—树突)型 突触小体中能量变化 突触中的能量变化 突触中的信号变化 突触小体中信号变化内含递质(递质发挥作用的场所属于内环境) 五、递质 持续兴奋或抑制,肌肉僵硬 肌肉松弛大脑皮层 高级中枢言语调节中枢:W,V,S,H区 下丘脑: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中枢 脑干:与呼吸中枢和循环中枢有关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脊髓:调节身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膝跳反射,缩手反射,婴儿排尿反射) 周围神经系统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脊髓的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三、激素调节激素调节 (主要) (一)体液调节2CO 、H 、组织胺(三)酶和激素的区别:(四)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七)水盐平衡的调节(八)反馈调节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四、免疫调节(二)抗原与抗体蛋白质或糖蛋白:球蛋白①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从而清除抗原②存在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中(抗体发挥作用的场所属于内环境)B细胞识别抗原后经分裂增殖形成的效应B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球蛋白只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

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解析:人体内环境是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组成,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递质小泡存
于神经细胞内也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故选 A
答案:1.D 2.D 3.D 4.C 5.B 6.D 7.B 8.C 9.B 10.B
考点 5 对稳态和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概念: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 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调节机制
人体需要的无机盐主要来自饮食,通过尿液、汗液、粪便将无机盐排出体外 ③ 调节激素:醛固酮。(它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主要功能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吸 Na+排 K+,从而使
血钠升高、血钾降低。) ④ 无机盐平衡的调节过程:
⑤ 调节方式:激素调节。(主要通过肾脏完成) ⑥ 调节机制:负反馈调节。 补充:肾脏排盐的特点
(
)
A.血浆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组织液
8.对内环境的论述正确的是
(
)
A.内环境指的是体液
B.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内液
C.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 D.内环境指的是组织液、血浆和体腔液
9.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
(
)
A.细胞外液 B.血浆 C.组织液 D.淋巴
10.血浆的主要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
(
)
该受体,则可能导致 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答案:A
7. .某同学感冒发热 39°C,伴有轻度腹泻。与病前相比,此时该同学的生理状况是 A.呼吸、心跳加快,心肌细胞中 ATP 大量积累。 B.汗液分泌增多,尿量减少,血浆 Na+浓度降低 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 D.糖元合成增强,脂肪分解加快,尿素合成增多

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

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

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一、稳态与调节的基本概念1. 稳态的概念稳态指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理过程和器官等系统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生物体的内环境能够保持相对恒定的化学成分和生理功能状态,以维持生命体的正常活动。

稳态是生物体内部环境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是生命体内各种组织器官功能的统一体现。

2. 调节的概念调节是指生物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相应变化,以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调节是生物体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生物学机制,通过调节作用,可以使生物体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维持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3. 稳态与调节的关系稳态和调节是生物体内部环境维持相对恒定状态的重要手段,二者密切相关。

稳态是调节的目标和结果,是通过调节机制维持的动态平衡状态。

调节是通过一系列生物学机制,使生物体维持稳态状态,确保生命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二、生物体内的稳态和调节机制1. 内环境的稳态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态是生命体能够保持相对恒定的化学成分和生理功能状态,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

内环境的稳态是由一系列生理过程和生物学机制共同维持的,其中包括体温、血糖、酸碱平衡、电解质平衡等多种生理指标的稳定。

2. 调节机制生物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包括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两大调节系统。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的传导来实现快速的调节作用,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来实现慢速的调节作用。

这两大系统通过复杂的生物学机制相互配合,维持生物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三、调节失常对生物体的影响1. 神经系统的失调神经系统失调可能导致各种生理功能的异常,如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失调等。

神经系统的失调也可能导致情绪和行为的异常,甚至影响到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2. 内分泌系统的失调内分泌系统失调可能导致激素分泌的异常,引起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方面的问题。

内分泌系统的失调也可能引起内分泌性疾病的发生,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

3. 调节失常的影响调节失常会导致生物体内外环境的不稳定,影响到正常的生命活动,甚至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

稳态及调节知识点总结

稳态及调节知识点总结

稳态及调节知识点总结稳态和调节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涉及到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对于生物体的生存和繁衍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物体内部环境中,各种生理过程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以维持生物体的正常功能和生存状态。

调节是生物体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各种反应,以维持内部稳定状态的能力。

稳态和调节是密切相关的,二者共同维持了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对于生物体的正常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稳态的概念及特点稳态是生物体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各种生理过程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稳态的维持是生物体内部各种器官和系统相互协调合作的结果,通过形成一系列反馈调节机制,使生物体的内部环境在外界环境变化的同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稳态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相对稳定性:稳态是相对的稳定状态,即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而不是绝对的永恒不变。

2. 动态平衡: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指的是生物体内部环境各种生理过程以一定速率进行着动态的调节和平衡。

3. 反馈调节:稳态的维持是通过形成一系列反馈调节机制来实现的,包括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4. 适应性:稳态使得生物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保持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同时,进行各种生理活动。

稳态的维持主要依靠各种生理过程的调节和协调合作,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通过对体温、血糖、血压、酸碱平衡等的调节来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性。

二、神经系统的稳态调节神经系统是生物体内部环境稳态调节的重要调节系统,它通过神经元的传导和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对外界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快速调节和适应。

神经系统的稳态调节主要包括对体温、血压、呼吸、心率等生理参数的调节。

1.体温调节体温是一种重要的生理参数,对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体温调节主要通过体温感受器、下丘脑和交感神经系统等进行调节,当体温升高时,体温感受器将信息传递给下丘脑,下丘脑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来调节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使血管收缩、出汗增多等来进行降温,从而维持体温的稳定。

高二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

高二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

高二稳态与调节知识点总结高二生物课程中,稳态与调节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涉及到生物体内环境的稳定以及各种生理过程的调节机制。

本文将对这一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重要性内环境稳态,又称为体内稳态,是指生物体内各种生理过程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正常进行,细胞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条件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种稳态是生物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例如,人体通过呼吸、循环和排泄等系统来维持血液pH值的稳定,保证细胞代谢的正常进行。

二、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内环境的稳定是通过多种调节机制实现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神经调节:神经系统通过快速的电信号传递,对生物体的各种生理活动进行调控。

例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控,人体可以在寒冷环境中通过颤抖来产生热量,以维持体温的稳定。

2. 体液调节:体内的一些化学物质,如激素和代谢产物,通过血液循环对远处的器官或组织产生影响,从而调节生物体的生理功能。

例如,胰岛素和糖皮质激素共同调节血糖水平。

3. 免疫调节: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和清除外来病原体和体内异常细胞,保持内环境的稳定。

例如,当有病原体入侵时,免疫系统会被激活,产生抗体来消灭病原体。

三、稳态失衡的后果当内环境稳态被打破时,生物体可能会出现各种疾病。

例如,血糖水平的持续升高或降低都可能导致糖尿病或其他代谢性疾病。

此外,体温的持续升高可能引起发热,而体温过低则可能导致低体温症。

四、稳态与调节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稳态与调节机制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自然选择,那些能够有效调节内环境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物种更有可能生存下来。

例如,能够在极端温度下生存的物种,往往具有更为复杂的体温调节机制。

五、稳态与调节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现代医学中,对稳态与调节机制的研究和应用极为广泛。

例如,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来治疗内分泌失调,或者通过免疫调节疗法来治疗某些疾病。

此外,对稳态与调节机制的深入理解也有助于开发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高二生物人体的稳态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人体的稳态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人体的稳态重要知识点总结高二生物人体的稳态重要知识点总结1.如何理解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我的思路: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只隔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毛细血管壁,毛细血管壁具有较高的渗透性,当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物质(如血浆蛋白)之外,水和其他小分子的物质(如葡萄糖、无机盐、氧气等),都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渗入到组织液间隙中,形成组织液。

组织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以后,大约90%的组织液又可以渗回毛细血管,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和CO2等也渗回血液中,其余大约10%的组织液则渗入到毛细淋巴管内形成淋巴。

毛细淋巴管的一端是盲管,其内的淋巴流动是单向的,淋巴通过淋巴循环,最后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注入血液循环。

2.细胞是怎样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我的思路:外界的食物、养料等通过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进入循环系统(即内环境),然后进入组织液,由组织液进入到细胞中,在细胞中发生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CO2进入组织液,由组织液进入到循环系统,最后通过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等把废物和CO2排出体外。

所以,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中间环节。

3.稳态对生物体有什么意义?我的思路:内环境稳态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保证细胞行使正常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内环境的调节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新陈代谢的紊乱,并导致疾病。

4.血糖的来源、利用的途径有哪些?我的思路:血糖来源主要有3种途径:①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②肝糖原的分解;③非糖物质的转化。

血糖的去路也主要有3种:①氧化分解;②合成糖原;③转变成非糖类物质(如脂肪、某些氨基酸)。

在正常的情况下,血糖的来源和利用总是保持着动态的平衡,使血糖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5.在血糖的体液调节中主要涉及哪些激素?它们分别具有哪些功能?我的思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并促使血糖转变成脂肪等非糖类物质;又能够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人体的稳态知识点总结

人体的稳态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人体的稳态》知识点一、学习目标1、稳态的生理意义;2、体温调节;3、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二、重点知识归纳讲解(一)稳态的生理意义1、内环境及各成分间的关系(1)人体内环境由细胞外液组成,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2)体内细胞与内环境及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

(3)内环境的重要性: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体内细胞直接从内环境中吸收养料和氧气,向内环境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而且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理解稳态的概念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控下,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

稳态是人体对多变的外界环境的适应。

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有赖于反馈调节(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

3、稳态的生理意义:稳态是人体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二)体温调节1、人的体温及其意义(1)概念:人体内的温度。

平时所讲的体温实际上是测量口腔所得的温度,平均为37℃(正常体温)。

(2)测量部位口腔温度为36.7℃~37.7℃,平均温度为37.2℃;腋窝温度为36.0℃~37.4℃,平均温度为36.8℃;直肠温度为36.9℃~37.9℃,平均温度为37.5℃。

三个测量部位最常用的部位是口腔和腋窝,最接近人体温的是直肠温度。

(3)体温恒定的原因体内的产热量和散热量维持相对平衡,即产热量=散热量。

(4)体温恒定的意义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过程中酶的活性,正常的体温是酶活性最适宜的温度。

因此,体温恒定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2、体温相对恒定的调节机制分析:(1)图中的上半部是人体在寒冷环境中调节体温的图解式模型,请在下半部建构人体在炎热环境中调节体温的图解式模型。

(2)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什么重要意义?体温能够保持相对恒定,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知识点笔记)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知识点笔记)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内环境的组成①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组织液(细胞间隙液)、淋巴等体液②三种细胞外液之间的关系注:【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组织液液只能单向渗透到淋巴管内】③细胞外液的成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

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二、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无机盐浓度)在37度时约为770kpm,相当于生理盐渗透压(2)酸碱度①、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②、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3)温度(37℃,波动一般不超过1℃)三、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①代谢活动均在细胞中进行,故细胞中CO2浓度最高②直接与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系统有四个(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循环系统),器官有一个(皮肤)四、内环境的稳态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2、稳态的调节:神经 ----- 体液 --- 免疫共同调节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体内液体≠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毛细血管壁细胞【组织水肿】(1)组织水肿:是在不同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液浓度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细胞内液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引起的水肿现象。

(2)组织水肿的原因①过敏反应: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总结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总结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总结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是指人体内部环境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个稳态是通过调节机制来维持的,包括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和体液调节等。

以下是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稳态的概念稳态指的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人体内部环境的各项生理指标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对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非常重要,如果稳态被打破,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二、稳态调节机制1. 神经调节: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传递信号,调节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例如,当体温过高时,神经系统会通过出汗来散热,使体温回到正常范围内。

2. 内分泌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例如,胰岛素的分泌可以调节血糖水平,使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3. 体液调节:人体内的体液包括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外液等。

体液调节通过调节体液的成分和体积来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例如,肾脏可以通过尿液的排泄来调节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三、稳态的重要指标1. 温度:人体内部的温度需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通常为36.5-37.5摄氏度。

2. pH值:人体内部的酸碱平衡需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通常为7.35-7.45。

3. 血糖水平:血糖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需要保持在一定范围内,通常为3.9-6.1毫摩尔/升。

4. 血压:血压是衡量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需要保持在一定范围内,通常为收缩压120-139毫米汞柱,舒张压80-89毫米汞柱。

四、稳态失调的后果当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被打破时,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酸中毒等都是稳态失调的结果。

五、保持稳态的方法1. 健康饮食:合理摄入各类营养物质,保持饮食均衡,避免偏食或暴饮暴食。

2. 适量运动:定期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和调节能力。

3. 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和作息规律,避免长时间熬夜或过度劳累。

4. 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知识点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知识点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知识点
以下是 8 条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知识点:
1. 人体内环境那可是超级重要啊!就像我们生活的小天地,得保持稳定呢!比如你发烧了,体温不正常,这就是内环境出问题啦!
2. 你知道吗,血液就像是人体内环境的快递员,带着各种物质跑来跑去!要是血液出问题,那可不得了哇!就像送快递的乱了套。

3. 人体内的酸碱度得平衡呀,不然身体能舒服吗?你想想,要是水变得要么太酸要么太碱,那多难受呀,就像喝了怪味道的水!
4. 细胞外液就像是细胞住的小区,得舒舒服服的才行呢!要是小区环境乱七八糟,细胞能好好过日子吗?比如水太多或太少!
5. 稳态就像一场完美的音乐会,每个乐器都得配合好才行!身体的各个系统也是这样相互配合,来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呀!你说神奇不神奇?
6. 人体内的各种离子也很关键呀,跟体内的活动息息相关!就像建房子的砖头,少了可不行,多了也麻烦,你说是不是?比如钾离子不正常了,心脏可能就乱跳啦!
7. 渗透平衡也很重要哇,不然细胞都不知道是胖了还是瘦了!就像气球,气多了气少了都不行呀,对吧?
8. 神经和体液调节就像是两个好伙伴,一起努力让内环境稳稳当当的!要是它们闹矛盾了,那身体可就倒霉咯!就像两个人合作干活,一个捣乱那就完啦!
我觉得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真的太重要了,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的身体呀,让它处于良好的状态!。

高考生物核心知识回顾:7 个体稳态与调节

高考生物核心知识回顾:7 个体稳态与调节

高考生物核心知识回顾七、个体稳态与调节一、知识点总结1.内环境及其稳态(1)体液和内环境的关系(2)内环境的成分:水、无机盐、营养成分(如葡萄糖)、代谢废物(尿酸、尿素等)、气体(O2、CO2)、其他物质(激素、抗体、细胞因子、血浆蛋白等)。

(3)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及细胞内液的关系(如图所示)(4)组织液、血浆、淋巴液在成分上的最主要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5)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①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②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③在37 ℃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

(6)内环境的稳态:指内环境的各组成成分、理化性质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7)内环境异常举例: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分析。

(8)稳态的调节方式: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2.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调节同一器官,且作用一般相反。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判断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2)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其中,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组成的,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3)完成反射的两个条件:①有完整的反射弧;②有适宜的刺激。

(4)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①根据是否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

②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

③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人体稳态的调节
一、内环境稳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内环境:
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组成。

内环境成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淋巴银子、神经递质、极速、CO2、尿素等。

2.存在于内环境的分子、离子等都属于内环境成分。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3.稳态是指内环境各组成成分、理化性质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4.血浆中酸碱缓冲对(H2CO3/NaHCO3等)对进入血浆的酸碱物质进行调节,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

5.免疫调节清除病原体维持了内环境的稳态。

下丘脑:
1.下丘脑是内分泌的中枢,下丘脑通过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通过控制垂体的功能来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2.下丘脑内有血糖调节中枢,该中枢通过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3.下丘脑还是体温调节中枢。

4.下丘脑还是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

1)血糖调节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为拮抗作用;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为协同作用。

2)体温调节
3) 渗透压调节
4) 免疫调节
B 细胞、T 细胞、效应T
细胞、记忆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能够识别抗原;
吞噬细胞无特异性,但能识别抗原;
浆细胞有特异性,但不能识别抗原。

抗体又称抗毒素、凝集素、免疫球蛋白等,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与其合成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①体液免疫(针对外毒素)
②细胞免疫
二、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前者是动物生来就有的。

2.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如下图:
3.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感觉中枢是机体感觉形成的部位。

4.运动性书写中枢——失写症;运动性语言中枢——运动性失语症;听觉性语

疫功能过
弱免疫缺陷病
肿瘤的形成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感染T 细胞致死)
言中枢
——听觉性失语症;视觉性语言中枢——失读症。

5.位于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受大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信号的传导:
1.神经元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时刻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突触间隙中分布的液体是神经递质。

2.静息电位时膜外K+多,膜内Na+多,钾离子外流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导致神经元内外的电位差增大,静息电位增大。

3.神经元细胞兴奋时,细胞膜Na+通道打开,膜外Na+从高浓度区大量流入膜内低浓度区,膜电位倒转,表现为内正外负。

Na+运输属于被动运输。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双向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单向传递,信号转换方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5.兴奋传导过程
(1)神经纤维上传导过程: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

(2)神经元间兴奋传递过程:神经冲动→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细胞体膜或树突膜)→下一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3)感受器被破坏无法产生兴奋;传入神经被破坏兴奋无法传导;神经中枢被破坏,无法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

(4)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5)兴奋传导的基本形式是神经冲动,而神经冲动的传递是通过膜电位的变化实现的。

(6)递质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对有相应受体的神经细胞产生特异性反应(兴奋或抑制),递质的释放应属胞吐作用,并不是跨膜运输。

(7)突触后膜的受体对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因此某些药物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传递过程,阻断或者加强突触的传递。

如麻醉剂可阻断痛觉传导。

6.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1)在神经纤维上
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表不偏转。

(2)在神经元间
①刺激b点(ab=bd),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表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a点不兴奋,d点兴奋,电流表只发生一次偏转。

例题:
1.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②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③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④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⑤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

⑥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⑦若由图中m表示免疫分子,则m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

⑧若由图中n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n的分泌量仅受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2.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伸肌肌群内只有感受器没有效应器
B.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C.若在Ⅱ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D.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3.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其调节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
②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③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
④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
⑤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核糖体较多
⑥健康人在精神紧张时常有明显的出汗现象,说明汗腺的分泌活动受神经活动影响。

4.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①正常人即使闭眼,伸出手指也能触摸自己的鼻尖,这个动作属于大脑皮层中央前回控制的活动
②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
③针刺指尖引起的缩手反射受高级中枢控制
④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和脊髓
⑤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5.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
部分,1、2是指反射弧中的两位点),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②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
③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④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⑤若在1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2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⑥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⑦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
⑧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⑨神经细胞释放的乙酰胆碱需经血液运输发挥作用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