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生物必修三知识汇编
第一章
一、细胞的生存环境
1. 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 多细胞动物: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养料O2
外界环境 ======血浆 =====组织液 === 细胞内液
废物CO2 淋巴
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 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同,最主
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
量较少。
4.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
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左右(一般不超过1℃)。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 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及皮肤)
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
稳态会遭到破坏
2.调节机制——反馈调节
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
3.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一、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细胞体
神经元树突
突体
轴突
2. 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判断各部分的
结构:神经节位置、突触的方向)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肌肉或腺体)
高一生物必修三第 1 页共8 页
3.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以电信号(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内负外正;兴奋时内正外负,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标准。
4.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
①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由轴突末梢膨大的突触小体的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细胞体或树突的膜
②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
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是神经元之间的兴奋是单向传递。
③在突触传导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所以比神经
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
5.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①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脑(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
其中大脑皮层的中枢是最高司令部,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血糖平衡的中枢
脑干:呼吸中枢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
②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
能
③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
④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有关(海马区);
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二、激素调节
1.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小肠分泌)
2. 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
激素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称激素调节
分泌激素名称化学性质作用部位生理作用
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激素(性腺、肾上腺)
蛋白质垂体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抗利尿激素蛋白质肾小管、集合管增加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排尿量
垂
体
生长激素蛋白质全身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促甲状腺激素(性腺、肾上腺)蛋白质甲状腺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
成和分泌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氨基酸类
物质全身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
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胰岛B细胞胰岛素蛋白质全身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浓度
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蛋白质肝脏使血糖浓度升高
睾丸或卵巢性激素固醇类全身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维持第二性征
肾上腺肾上腺素氨基酸类提高多种组织的兴奋性,加速代谢。升高血糖。肾上腺醛固酮保H20,Na+,排K+H+
#3. 血糖平衡的调节
①血糖正常值:0.8-1.2 g/L(80-120 mg/dl)
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去向: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
肝糖原的分解血糖的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肌糖原只能合成不能分解)
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高一生物必修三第 2 页共8 页
高一生物必修三第 3 页 共 8 页
②血糖平衡调节
③ 调节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存在着拮抗、协同关系) #4. 激素的分级调节
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SH )−→−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调节过程中存在着反馈调节) 5、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协同作用:如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 拮抗作用: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 #6. 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7. 水盐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
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CO 2),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a. 特点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b. 联系:二者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
(1)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C 、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