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108式简谱

合集下载

传统杨氏108式太极拳拳谱

传统杨氏108式太极拳拳谱

传统杨氏108式太极拳拳谱第一段:01、预备式 02、太极起势 03、左棚式04、右揽雀尾 05、单鞭式 06、提手07、上势 08、白鹤亮翅 09、左搂膝拗步10、手挥琵琶 11、左搂膝拗步 12、右搂膝拗步13、左搂膝拗步 14、手挥琵琶 15、左搂膝拗步16、进步搬拦捶 17、如封似闭 18、十字手第二段:19、抱虎归山 20、右揽雀尾 21、左棚式22、肘底看捶 23、左右倒攆猴 24、斜飞式25、提手 26、上势 27、白鹤亮翅28、左搂膝拗步 29、海底针 30、闪通背31、转身撇身捶 32、进步搬拦捶 33、上步右揽雀尾34、单鞭式 35、左右云手 36、单鞭式37、高探马 38、右分脚 39、左分脚40、回身左蹬脚 41、左搂膝拗步 42、右搂膝拗步43、进步栽捶 44、翻身撇身捶 45、进步搬拦捶46、右蹬脚 47、左打虎式 48、右打虎式49、右蹬脚 50、双探掌 51、双风贯耳52、左蹬脚 53、转身右蹬脚 54、进步搬拦捶55、如封似闭 56、十字手第四段:57、抱虎归山 58、右揽雀尾 59、斜单鞭式60、右野马分鬃 61、左野马分鬃 62、右野马分鬃63、左棚式 64、上步右揽雀尾 65、单鞭式66、左玉女穿梭 67、右玉女穿梭 68、左玉女穿梭69、右玉女穿梭 70、左棚式 71、右揽雀尾72、单鞭式 73、左右云手 74、单鞭式75、下势 76、左金鸡独立 77、右金鸡独立78、左右倒攆猴 79、斜飞式 80、提手81、上势 82、白鹤亮翅 83、左搂膝拗步84、海底针 85、闪通背 86、转身撇身捶87、白蛇吐信 88、进步搬拦捶 89、上步右揽雀尾90、单鞭式第六段:91、左右云手 92、单鞭式 93、高探马94、进步穿掌 95、转身单摆辗莲 96、上步指裆捶97、上步右揽雀尾 98、单鞭式 99、下势100、上步七星 101、退步跨虎 102、转身双摆辗莲103、弯弓射虎 104、进步搬拦捶 105、如封似闭106、十字手 107、合太极 108收势。

老架杨氏108式太极拳拳谱战歌

老架杨氏108式太极拳拳谱战歌

老架杨氏108式太极拳拳谱战歌史文郁一式无极之式脚双重,全身放松乃静功。

二式起式开始手脚动,阴阳孕生静育动。

太极初招右捋式,捋臂拿肘含脚蹬。

三式四式捋后连变右抱球,摘肩掏心藏其中。

五式抱球变成揽雀尾,掤捋挤按四正生。

六式单鞭初现斜身举,鞭扫八面好威风。

七式鞭变鹞子来翻身,败中取胜诈招灵。

变成左捋来迎敌,功能乃和右捋同。

八式九式捋后连变抱球式,摘敌肩部掏敌胸。

十式引来白鹤来亮翅,阴阳二鱼在翻腾。

十一式初现搂膝拗步式,下搂膝脚上掌攻。

十二式手提琵琶亮门户,腋下藏花把门封。

十三式反复左右搂膝式,悟在插裆上取喉。

十四式再现正步搂膝式,拗步摇身藏后手。

十五式手提琵琶来献艺,剪手挫肘把门封。

十六式变成叉步抱球式,上压下挑含靠功。

十七式上步迎敌搬拦捶,猛似喷水一青龙。

十八式如封似闭招法巧,封敌钝肘插掌冲。

十九式变成十字来插花,有术无形变招凶。

二十式前斜搂膝拗步式,闪敌斜搂变在中。

二十一式后斜搂膝拗步式,闪敌防下裹钻掤。

二十二式变成抱虎归山式,双裹双砸含意重。

二十三式揽雀尾式二次现,正隅含招变意浓。

二十四式再次展现单鞭式,臂砸抽点悟意生。

变做白蛇来吐信,直扎咽喉取敌命。

二十五式二十六式肘底看捶来迎敌,下防上打把脸封。

二十七式变成倒撵猴上阵,阴阳插掌敌必中。

二十八式斜身弓步倒撵猴,撵中变招招更凶。

二十九式又现叉步抱球式,悟防悟攻抱中生。

抱球变做斜飞式,头顶拳挑威力增。

三十式三十一式鹞子二次来翻身,急翻臂砸暗含横。

三十二式再次出现左捋式,捋中育生膝前顶。

三十三式又变插招左抱球,阴阳虚实互变动。

三十四式白鹤亮翅拧腰战,上架下打肘顶中。

三十五式顺式搂膝拗步战,搂下打上掌按胸。

三十六式裹于海底捞针式,掌变裹挂钻劐拧。

三十七式顺式上步扇通背,双掌架推似山崩。

三十八式猛然转身撇身捶,防后破敌招法凶。

三十九式随后紧跟搬拦捶,拦敌发捶幽门中。

四十式抱虎归山来护身,肘钝拳砸育撞钟。

四十一式三现上步揽雀尾,招劲身步变化灵。

四十二式又见单鞭来展现,君悟单鞭多功能。

杨氏太极拳拳谱

杨氏太极拳拳谱

杨氏太极拳拳谱杨氏太极拳拳谱八式太极拳拳谱01. 卷肱势 02.搂膝拗步 03.野马分鬃 04.云手05.金鸡独立 06.蹬脚 07.揽雀尾 08.十字手十六式太极拳拳谱01起势 02.左右野马分鬃 03.白鹤亮翅 04.左右搂膝拗步05.进步搬拦捶 06.如封似闭 07.单鞭 08.手挥琵琶09.倒卷肱 10.左右穿梭 11.海底针 12.闪通背13.云手 14.左右揽雀尾 15.十字手 16.收势二十四式太极拳拳谱一、起式二、左右野马分鬃三、白鹤亮翅四、左右搂膝拗步五、手挥琵琶六、左右倒卷肱七、左揽雀尾八、右揽雀尾九、单鞭十、云手十一、单鞭十二、高探马十三、右蹬脚十四、双峰贯耳十五、转身左蹬脚十六、左下势独立十七、右下势独立十八、左右穿梭十九、海底针二十、闪通臂二十一、转身搬拦捶二十二、如封似闭二十三、十字手二十四、收势三十二式太极拳拳谱预备式第一段1、起势2、右揽雀尾3、左单鞭4、左琵琶势5、进步搬拦捶6、如封似闭7、搂膝拗步第二段8、右单鞭9、右云手 10、野马分鬃11、海底针12、闪通背 13、右揽雀尾第三段14、转体撇身捶 15、捋挤势 16、右拍脚 17、左分脚 18、右蹬脚 19、进步栽捶20、左右穿梭 21、肘底捶第四段22、倒卷肱 23、右下势 24、金鸡独立 25、左下势 26、上步七星27、退步跨虎28、转身摆莲29、弯弓射虎30、左揽雀尾31、十字手32、收势四十式太极拳拳谱1.起势2.上步揽雀尾3.单鞭4.提手上势5.转身白鹤亮翅6.左右楼膝拗步(3次)7.手挥琵琶 8.进步搬拦锤 9.如封似闭10.斜飞式 11.转身肘底看锤 12.左右倒卷肱(2次)13.左右穿梭 14.左右野马分鬃 15.云手(3次)16.单鞭 17.高探马 18. 右蹬脚19.双峰贯耳 20.左分脚 21.转身右蹬脚22.退步海底针 23.闪通臂 24.转身白蛇吐信25.右拍脚 26.左右披身伏虎 27.右下势28.左右独立式 29.进步指裆锤 30.上步揽雀尾31.单鞭 32.左下势 33 上步七星34.退步跨虎 35.转身摆莲 36. 弯弓射虎37. 进步搬拦锤 38. 如封似闭 39. 十字手40. 收势四十二式太极拳拳谱42式太极拳拳谱(国际竞赛套路):四十二式太极拳融合了陈式、杨式、吴式、孙式太极拳等动作精华,并且以杨式太极拳为主线,动作严谨规范,气势舒展宏大,劲力刚柔相济,速度匀速有变,形成了独具综合性的特点。

杨式太极拳拳谱

杨式太极拳拳谱

杨式太极拳拳谱一、起势1、双脚并拢,身体自然直立,双手自然下垂,置于身体两侧,掌心向内,手指向下。

头部正直,目光平视前方。

2、左脚向左轻轻迈出一步,与肩同宽,脚尖向前。

同时,两臂慢慢向前平举,掌心向下,与肩同高。

3、两臂屈肘内收,两掌下按至腹前,掌心向下,手指向前。

二、左右野马分鬃1、身体微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同时右手抱球,右手掌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

2、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脚跟先着地,然后全脚掌踏实,成左弓步。

同时,左手向前分出,掌心斜向上,高与眼平;右手向后下划弧至右胯旁,掌心向下。

3、身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外撇。

同时,左手下落,掌心向下;右手向前上方划弧至胸前,掌心向上。

4、上体左转,右脚向右前方迈出一步,脚跟先着地,然后全脚掌踏实,成右弓步。

同时,右手向前分出,掌心斜向上,高与眼平;左手向后下划弧至左胯旁,掌心向下。

三、白鹤亮翅1、上体微向左转,左手向左上方划弧,掌心向内;右手向左下方划弧,掌心向下。

2、上体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左脚跟提起。

同时,右手向上抬起,掌心向上,高于头部;左手下落至左胯旁,掌心向下。

3、左脚向前半步踏实,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跟提起,成左虚步。

同时,左手向前上方抬起,掌心向外,与右手相对,两臂成弧形。

四、左右搂膝拗步1、右手从体前下落,经右胯旁向后上方划弧至右耳旁,掌心向前。

同时,上体左转,左脚向前迈出一步,成左弓步。

左手由左胯旁向前上方搂膝,掌心向下。

2、身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外撇。

同时,右手向前推出,掌心向前;左手向下划弧至左胯旁,掌心向下。

3、上体右转,右脚向前迈出一步,成右弓步。

同时,右手由右胯旁向后上方划弧至右耳旁,掌心向前;左手由左胯旁向前上方搂膝,掌心向下。

4、身体后坐,重心移至左腿,右脚尖翘起外撇。

同时,左手向前推出,掌心向前;右手向下划弧至右胯旁,掌心向下。

五、手挥琵琶1、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右脚跟进半步,脚前掌着地,成右虚步。

杨式太极拳府内派老架108式套路拳谱

杨式太极拳府内派老架108式套路拳谱

杨式太极拳府内派老架108式套路名称1、无极式;2、太极起式;3、揽雀尾;4、单鞭;5、提手上势;6、白鹤亮翅;7、搂膝拗步;8、手挥琵琶;9、搂膝拗步;10、手挥琵琶;11、搬拦捶;12、如封似闭;13、豹虎推山;14、十字手;15、斜搂膝拗步;16、搂膝拗步;17、揽雀尾;18、揉球式;19、单鞭;20、肘底看捶;21、倒撵猴;22、撑掌;23、高探马;24、斜飞式;25、提手上势;26、白鹤亮翅;27、搂膝拗步;28、海底针;29、扇通背;30、撇身捶;31、进步搬拦捶;32、风摆荷叶;33、揽雀尾;34、单鞭;35、云手;36、单鞭;37、左右高探马;38、右起脚;39、左右高探马;40、左起脚;41、转身蹬脚;42、搂膝拗步;43、上步裹手栽捶;44、撇身捶;45、进步搬拦捶;46、左右高探马;47、二起脚;48、右打虎;49、双砸掏心捶;50、左打虎;51、中心脚;52、双峰贯耳;53、左右高探马;54、十字腿;55、退步搬拦捶;56、如封似闭;57、豹虎推山;58、十字手;59、斜搂膝拗步;60、回身三掌;61、揽雀尾;62、揉球式;63、斜单鞭;64、野马分鬃;65、玉女穿梭;66、风摆荷叶;67、揽雀尾;68、单鞭;69、云手;70、单穿掌、单鞭;71、展手燕形下势;72、金鸡独立;73、千斤坠;74、倒撵猴;75、撑掌;76、高探马;77、斜飞式;78、提手上势;79、白鹤亮翅;80、搂膝拗步;81、海底针;82、扇通背:83、撇身捶;84、进步搬拦捶;85、风摆荷叶;86、揽雀尾;87、单鞭;88、云手;89、左右穿掌;90、单鞭;91、高探马;92、转身单摆莲;93、指档捶;94、风摆荷叶;95、揽雀尾;96、单鞭;97、展手鹞形下势;98、上步七星;99、退步跨虎;100、转腰双摆莲;101、弯弓射虎;102、双撞:103、回身;104、搬拦捶;105、风摆荷叶;106、揽雀尾;107、单鞭;108、收式。

老架杨式108太极拳拳谱战歌

老架杨式108太极拳拳谱战歌

老架杨式108太极拳拳谱战歌杨式传统太极拳综合老架“108式”,及拆解的“定步十三式”、“动步二十五式”和“动步四十式”,是中华武术宝库里一颗灿烂的明珠。

是杨班侯先师与杨健侯先师共间研创,由杨健侯先师在清宫内传授。

由于清规戒律和师道尊严的限制,该诸路拳式在社会上流传很少,鲜为人知。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老架杨式108太极拳拳谱战歌。

老架杨式108太极拳拳谱战歌一式无极之式脚双重,全身放松乃静功。

二式起式开始手脚动,阴阳孕生静育动。

三式太极初招右捋式,捋臂拿肘含脚蹬。

四式捋后连变右抱球,摘肩掏心藏其中。

五式抱球变成揽雀尾,掤捋挤按四正生。

六式单鞭初现斜身举,鞭扫八面好威风。

七式鞭变鹞子来翻身,败中取胜诈招灵。

八式变成左捋来迎敌,功能乃和右捋同。

九式捋后连变抱球式,摘敌肩部掏敌胸。

十式引来白鹤来亮翅,阴阳二鱼在翻腾。

十一式初现搂膝拗步式,下搂膝脚上掌攻。

十二式手提琵琶亮门户,腋下藏花把门封。

十三式反复左右搂膝式,悟在插裆上取喉。

十四式再现正步搂膝式,拗步摇身藏后手。

十五式手提琵琶来献艺,剪手挫肘把门封。

十六式变成叉步抱球式,上压下挑含靠功。

十七式上步迎敌搬拦捶,猛似喷水一青龙。

十八式如封似闭招法巧,封敌钝肘插掌冲。

十九式变成十字来插花,有术无形变招凶。

二十式前斜搂膝拗步式,闪敌斜搂变在中。

二十一式后斜搂膝拗步式,闪敌防下裹钻掤。

二十二式变成抱虎归山式,双裹双砸含意重。

二十三式揽雀尾式二次现,正隅含招变意浓。

二十四式再次展现单鞭式,臂砸抽点悟意生。

二十五式变做白蛇来吐芯,直扎咽喉取敌命。

二十六式肘底看捶来迎敌,下防上打把脸封。

二十七式变成倒撵猴上阵,阴阳插掌敌必中。

二十八式斜身弓步倒撵猴,撵中变招招更凶。

二十九式又现叉步抱球式,悟防悟攻抱中生。

三十式抱球变做斜飞式,头顶拳挑威力增。

三十一式鹞子二次来翻身,急翻臂砸暗含横。

三十二式再次出现左捋式,捋中育生膝前顶。

三十三式又变插招左抱球,阴阳虚实互变动。

杨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分动拳谱

杨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分动拳谱

杨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拳谱(2009-08-15 刘振海整理)杨式太极拳是目前流传最广的太极拳流派,它是由河北永年人杨福魁创编的。

杨福魁,字露禅,早年曾在永年县“太和堂”药店学练陈式太极拳,并三下陈家沟拜陈长兴为师学拳;后来他在京城教拳,以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为基础逐渐演化创编了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拳架经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和其孙杨澄甫修改定型为“杨式太极拳八十五式”。

该拳特点是架式中正舒展,动作和顺圆活,速度均匀连绵。

1989年,中国武术研究院组织著名武术家、教练员和运动员,以传统杨式太极拳为基础创编了杨式太极拳竞赛套路40式,受到了广大太极拳教练员、运动员和爱好者的欢迎。

*********************************************************************************预备式一起势两臂平举沉肘按掌二揽雀尾撇转抱球侧弓左弸扣脚抱球弓步双弸坐转捋手弓步前挤坐腿后引弓步前按三单鞭左抹扣脚右抹收提弓步前推四提手上势扣脚打开双提合肘五白鹤亮翅撤步抱球提翻分手六搂膝拗步3转体落托弓步搂推转体托掌弓步搂推转体托掌弓步搂推七手挥琵琶跟转展臂虚步合肘八搬拦捶转体搬拳上步拦掌弓步打捶九如封似闭封合坐引弓步推按十斜飞势扣转抱手弓步分靠十一肘底捶扣转抱手摆脚抹掌虚步藏捶十二倒卷肱2转身打开虚步推掌转身打开虚步推掌十三左右穿梭2扣活抱球弓步架推左转抱球弓步架推十四野马分鬃2提踵合抱弓步分靠提踵合抱弓步分靠十五云手3摆云收脚右云开步左云收脚右云开步左云收脚右云开步十六单鞭右云提勾弓步前推十七高探马跟移打开虚步探掌十八右蹬腿活步提抱蹬脚分掌十九双峰掼耳收腿合手弓步贯拳二十左分脚撇脚落手分脚撑掌二一转身蹬脚丁步合手蹬脚撑掌二二海底针落转摆手虚步插掌二三闪通背立转合手弓步架推二四白蛇吐信转身握拳弓步撇推二五右拍脚盖步合手独立拍脚二六左右伏虎2落脚举手弓步架贯扣落推掌弓步架贯二七右下势仆步穿掌二八金鸡独立2弓步起身独立挑掌独立挑掌二九指裆捶摆脚抹掌弓步指裆三十揽雀尾同动作二三一单鞭同动作三三二左下势仆步穿掌三三上步七星虚步交拳三四退步跨虎退步分撑三五转身摆莲碾脚摆掌转身摆莲摆腿拍脚三六弯弓射虎弓步架冲三七搬拦捶同动作八三八如封似闭同动作九三九十字手转身展掌收脚合手四十收势并脚合。

老架杨氏108式太极拳拳谱战歌

老架杨氏108式太极拳拳谱战歌

老架杨氏108式太极拳拳谱战歌史文郁一式无极之式脚双重,全身放松乃静功。

二式起式开始手脚动,阴阳孕生静育动。

太极初招右捋式,捋臂拿肘含脚蹬。

三式四式捋后连变右抱球,摘肩掏心藏其中。

五式抱球变成揽雀尾,掤捋挤按四正生。

六式单鞭初现斜身举,鞭扫八面好威风。

七式鞭变鹞子来翻身,败中取胜诈招灵。

变成左捋来迎敌,功能乃和右捋同。

八式九式捋后连变抱球式,摘敌肩部掏敌胸。

十式引来白鹤来亮翅,阴阳二鱼在翻腾。

十一式初现搂膝拗步式,下搂膝脚上掌攻。

十二式手提琵琶亮门户,腋下藏花把门封。

十三式反复左右搂膝式,悟在插裆上取喉。

十四式再现正步搂膝式,拗步摇身藏后手。

十五式手提琵琶来献艺,剪手挫肘把门封。

十六式变成叉步抱球式,上压下挑含靠功。

十七式上步迎敌搬拦捶,猛似喷水一青龙。

十八式如封似闭招法巧,封敌钝肘插掌冲。

十九式变成十字来插花,有术无形变招凶。

二十式前斜搂膝拗步式,闪敌斜搂变在中。

二十一式后斜搂膝拗步式,闪敌防下裹钻掤。

二十二式变成抱虎归山式,双裹双砸含意重。

二十三式揽雀尾式二次现,正隅含招变意浓。

二十四式再次展现单鞭式,臂砸抽点悟意生。

变做白蛇来吐信,直扎咽喉取敌命。

二十五式二十六式肘底看捶来迎敌,下防上打把脸封。

二十七式变成倒撵猴上阵,阴阳插掌敌必中。

二十八式斜身弓步倒撵猴,撵中变招招更凶。

二十九式又现叉步抱球式,悟防悟攻抱中生。

抱球变做斜飞式,头顶拳挑威力增。

三十式三十一式鹞子二次来翻身,急翻臂砸暗含横。

三十二式再次出现左捋式,捋中育生膝前顶。

三十三式又变插招左抱球,阴阳虚实互变动。

三十四式白鹤亮翅拧腰战,上架下打肘顶中。

三十五式顺式搂膝拗步战,搂下打上掌按胸。

三十六式裹于海底捞针式,掌变裹挂钻劐拧。

三十七式顺式上步扇通背,双掌架推似山崩。

三十八式猛然转身撇身捶,防后破敌招法凶。

三十九式随后紧跟搬拦捶,拦敌发捶幽门中。

四十式抱虎归山来护身,肘钝拳砸育撞钟。

四十一式三现上步揽雀尾,招劲身步变化灵。

四十二式又见单鞭来展现,君悟单鞭多功能。

杨氏太极拳108式拳谱

杨氏太极拳108式拳谱

杨氏太极拳108式拳谱杨氏太极拳108式拳谱第一段1、预备式2、太极起势3、揽雀尾4、单鞭5、提手上势6、白鹤亮翅7、左搂膝拗步8、手挥琵琶9、左搂膝拗步10、右搂膝拗步11、左搂膝拗步12、手挥琵琶13、左搂膝拗步14、进步搬拦捶15、如封似闭16、十字手第二段17、抱虎归山18、斜揽雀尾19、肘底看捶20、右倒撵猴21、左倒撵猴22、右倒撵猴23、斜飞式24、提手上式25、白鹤亮翅26、左搂膝拗步27、海底针28、扇通背29、转身撇身捶30、进步搬拦捶第三段31、上步揽雀尾32、单鞭33、云手34、云手35、云手36、单鞭37、高探马38、右分脚39、左分脚40、转身左蹬脚41、左搂膝拗步42、右搂膝拗步43、进步栽捶44、翻身撇身捶45、进步搬拦捶46、右蹬脚47、左打虎式48、右打虎式49、回身右蹬脚50、双风贯耳51、左蹬脚52、转身右蹬脚53、进步搬拦捶54、如封似闭55、十字手第四段56、抱虎归山57、斜揽雀尾58、斜单鞭59、右野马分鬃60、左野马分鬃61、右野马分鬃第五段62、揽雀尾63、单鞭64、左玉女穿梭65、右玉女穿梭66、左玉女穿梭67、右玉女穿梭第六段68、揽雀尾69、单鞭70、云手71、云手72、云手73、单鞭74、下势75、左金鸡独立76、右金鸡独立77、右倒撵猴78、左倒撵猴79、右倒撵猴80、斜飞式81、提手上势82、白鹤亮翅83、左搂膝拗步84、海底针85、扇通背86、转身白蛇吐信87、进步搬拦捶第七段88、上步揽雀尾89、单鞭90、云手91、云手92、云手93、单鞭94、高探马95、左穿掌96、转身单摆莲脚97、进步指裆捶第八段98、上步揽雀尾99、单鞭100、下势101、上步七星102、退步跨虎103、转身双摆莲脚104、弯弓射虎105、进步搬拦捶106、如封似闭107、十字手108、收势合太极练好太极拳的技巧1、心专习练太极拳要高度专心入静用意,必须全神贯注,意念要灌到周身各个部位,乃至贯注至u中指指肚。

杨式太极拳108式拳谱(百花山原创)

杨式太极拳108式拳谱(百花山原创)

杨式太极拳108式拳谱(百花山原创)杨式太极拳108式拳谱(百花山原创)2008-06-29 14:46:40| 分类:百花山随笔 |字号订阅百花山整理校对第一段1、预备式2、太极起势3、揽雀尾4、单鞭5、提手上势6、白鹤亮翅7、左搂膝拗步8、手挥琵琶9、左搂膝拗步10、右搂膝拗步11、左搂膝拗步12、手挥琵琶13、左搂膝拗步14、进步搬拦捶15、如封似闭16、十字手第二段17、抱虎归山18、斜揽雀尾19、肘底看捶20、右倒撵猴21、左倒撵猴22、右倒撵猴23、斜飞式24、提手上式25、白鹤亮翅26、左搂膝拗步27、海底针28、扇通背29、转身撇身捶30、进步搬拦捶第三段31、上步揽雀尾32、单鞭33、云手34、云手35、云手36、单鞭37、高探马38、右分脚39、左分脚40、转身左蹬脚41、左搂膝拗步42、右搂膝拗步43、进步栽捶44、翻身撇身捶45、进步搬拦捶46、右蹬脚47、左打虎式48、右打虎式49、回身右蹬脚50、双风贯耳51、左蹬脚52、转身右蹬脚53、进步搬拦捶54、如封似闭55、十字手第四段56、抱虎归山57、斜揽雀尾58、斜单鞭59、右野马分鬃60、左野马分鬃61、右野马分鬃第五段62、揽雀尾63、单鞭64、左玉女穿梭65、右玉女穿梭66、左玉女穿梭67、右玉女穿梭第六段68、揽雀尾69、单鞭70、云手71、云手72、云手73、单鞭74、下势75、左金鸡独立76、右金鸡独立77、右倒撵猴78、左倒撵猴79、右倒撵猴80、斜飞式81、提手上势82、白鹤亮翅83、左搂膝拗步84、海底针85、扇通背86、转身白蛇吐信87、进步搬拦捶第七段88、上步揽雀尾89、单鞭90、云手91、云手92、云手93、单鞭94、高探马95、左穿掌96、转身单摆莲脚97、进步指裆捶第八段98、上步揽雀尾99、单鞭100、下势101、上步七星102、退步跨虎103、转身双摆莲脚104、弯弓射虎105、进步搬拦捶106、如封似闭107、十字手108、收势合太极。

永年曲陌秘传杨班侯太极拳谱

永年曲陌秘传杨班侯太极拳谱

永年曲陌秘传杨班侯太极拳谱永年曲陌秘传杨班侯太极拳谱民国二十五年岁次丙子旧历仲冬之上浣李铭西谨识太极拳姿势之名称及其次序列后李双斌先生注解十三势架1.太极 .注:将身立正,两足并立七八寸许可,垂手气沉丹田,两手指向前,掌心向上,势如掏水,随气上升与肘平为止,即反掌下按,将气复降至丹田,全身精神贯注于眼,用意观敌人动静,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2. 太极起势.注:起手向右前角,左掌合右掌仰,两手距离尺许,向左下转遂蹲身,两手自膝前过去,势如环形转至胸前止(即中定之义),如画阴阳鱼式,即太极生两仪之义。

解:有人用左手打来,我侧身闪过,用左手勾其手腕,用右手托彼之肘,往回一拉,彼即跌倒,又一人用脚向膝下踢来,我即侧身用手自膝前克去。

3,揽雀尾一次注:左手在前做到手护胸,右手贴于腰间,如捉雀尾形势,以待敌人进攻。

4.如封似闭一次注:前势胸前左手为引手,右手从腰间至膝,顺腿插下,防他人起脚,复自左肘外摸上,手指两手相平,距离尺许,掌心均向里,余防此。

解:有人用右手来捉我左手,我即用右手自左肘外翻上押彼之手。

5.抱虎推山一次注:前势两手心向里,势如抱虎,随即反向外一推,如将山推倒之势。

解:有人用手来捉我手,我即用一手押彼之腕,一手托彼之肘,用力一推。

6.揽雀尾二次,右手在前。

7.如封似闭二次8.抱虎推山二次9.揽雀尾三次,左手在前10.如封似闭三次11.抱虎推山三次(注解俱同前)12.单鞭注:两手如前势,向上微转相随向右,左手指向下一押,右掌向前推出,随即转身,右手指向下微撮(以防泄气),左掌自胸前推出,两腿左屈右伸。

解:有人用左手劈胸打来,我即用左手押彼之手腕,用右手掌照臂膀尖下打去,背后又一人用手打来,遂即转身用左手推出。

13.披身注:左腿随势伸开,左手按至脚面旁边,趁势一勾,即翻掌用虎口向前一推。

解:敌人进攻用腿插入我之裆内,我即趁势向后一坐,遂用左手掀彼之脚,彼用扫裆腿亦然。

14.提手上势偎身靠注:右手随腿提起向右边上步,右膊曲肘,左手伏掌帮助右膊用手一靠。

杨家太极老谱(杨氏太极拳拳谱)

杨家太极老谱(杨氏太极拳拳谱)

杨家太极老谱(杨氏太极拳拳谱)1、八门五步掤南,捋西,挤东,按北,采西北,挒东南,肘东北,靠西南——方位。

坎,离,兑,震,巽,乾,坤,艮——八门。

方位八门,乃为阴阳颠倒之理,周而复始,随其所行也。

总之,四正、四隅不可不知矣!夫掤、捋、挤、按是四正之手,采、挒、肘、靠是四隅之手。

合隅正之手,得门位之卦。

以身分步,五行在意,支撑八面。

五行者:进步火,退步水,左顾木,右盼金,定之方中土也。

夫进退为水火之步,顾盼为金木之步,以中土为枢机之轴。

怀藏八卦、脚跐五行,手步八五,其数十三,出於自然。

十三势也。

名之曰:“八门五步”。

2 、八门五步用功法八卦五行,是人生成固有之良,必先明“知觉运动”四字之本由。

知觉运动得之後,而後方能懂劲。

由懂劲后,自能接及神明矣!然用功之初,要知知觉运动,虽固有之良,亦甚难得之於我也。

3 、固有分明法盖人降生之初,目能视,耳能听,鼻能闻,口能食。

颜色、声音、香臭五味,皆天然知觉固有之良;其手舞足蹈於四肢之能,皆天然运动之良。

思及此,是人孰无?因人性近习远,失迷固有。

要想还我固有,非乃武无以寻运动之根由,非乃文无以得知觉之本原,是乃运动而知觉也。

夫运而知,动而觉;不运不觉,不动不知。

运极则为动,觉盛则为知。

动知者易,运觉者难。

先求自已知觉运动得之於身,自能知人;要先求知人,恐失於自己。

不可不知此理也,夫而後懂劲然也。

4 、粘黏连随粘者,提上拔高之谓也。

黏者,留恋缱绻之谓也。

连者,舍己无离之谓也。

随者,彼走此应之谓也。

要知人之知觉运动,非明粘黏连随不可,斯粘黏连随之功夫,亦甚细矣!5 、顶匾丢抗顶者,出头之谓也。

匾者,不及之谓也。

丢者,离开之谓也。

抗者,太过之谓也。

要知於此四字之病,不但粘黏连随之功断,且不明知觉运动也。

初学对手,不可不知也,更不可不去此病。

所难者粘黏连随,而不许顶匾丢抗,是所不易矣!6 、对待无病顶、匾、丢、抗,失於对待也,所以为之病者。

既失粘黏连随,何以获知觉运动?既不知己,焉能知人?所谓对待者,不以顶匾丢抗相对於人也,要以粘黏连随等待於人也。

精校杨氏太极拳谱【收藏篇】

精校杨氏太极拳谱【收藏篇】

精校杨氏太极拳谱【收藏篇】(1)八门五步方位八门,乃阴阳颠倒之理,周而复始,随其所行也。

八门者,四正隅也。

四正为掤捋挤按,四隅乃採挒肘靠。

合正隅之手,得门位之卦,以身分步,则生五行,以支撑八面。

五行者,进步“火”,退步“水”,左顾“木”,右盼“金”,中定“土”是也,以中定为枢轴。

怀藏八卦,脚踏五行,名之曰“八门五步”。

(2)粘黏连随粘者,提上拔高之谓也。

黏者,留恋缱绻之谓也。

连者,舍已无离之谓也。

随者,彼动此应之谓也。

学者欲求懂劲,当于此四字再三注意焉。

(3)顶匾丢抗顶者,出头之谓也。

匾者,不及之谓也。

丢者,离开之谓也。

抗者,太过之谓也。

初学者,每犯此四字之病,必于推手之时,密密觉察,随时改去,改之既尽,方能达感觉灵敏、粘黏连随之域。

(4)太极圈退圈容易进圈难,不离腰顶后与前。

所难中土不离位,退易进难仔细研。

此为动功非站定,倚身进退并比肩。

能如水磨摧急缓,云龙风虎象周旋。

要用天盘从此觅,久而久之出天然。

(5)对待用功法守中正欲求懂劲,须习对待,即“推手”。

推手分掤捋挤按四手,学者必于此四手,用不动步推法苦下工夫,须练至腰腿皆可粘黏连随,身形和顺,伸舒自如,无丝毫拙力,随感随应,方可谓基本之功足。

(6)太极避退不已功掤进捋退自然理,阴阳水火相既济。

先知四手得其真,採挒肘靠方可许。

四隅从此演出来,十三势架永无已。

所以因之名长拳,任君开展与收敛。

千万不可离太极,对待于人出自然。

由兹往返于地天,但求舍己无弥病,上下进退永连绵。

(7)太极体用解理为精气神之体,精气神为身之体。

身为心之用,劲为身之用。

心身有一定之主宰者,理也。

精气神有一定之主宰者,意诚也。

诚者,天道;诚之者,人道。

俱不外意念须臾之间。

要知天人同体之理,自得日月流行之气。

其气意之流行,精神自隐于微乎理矣。

夫而后言乃武乃文、乃圣乃神,则得矣。

特借后天之武事,论之于身心,用之于劲力,仍归于道之本也。

劲由于筋,力由于骨。

如以持物论之,有力者能执数百斤,是骨节皮毛之外操也,故有硬力。

杨氏(八十八式)太极拳拳谱

杨氏(八十八式)太极拳拳谱

(八十八式)太极拳拳谱1、预备式2、起势3、揽雀尾4、单鞭5、提手6、白鹤亮翅7、左搂搂膝拗步8、手挥琵琶9、左右搂膝拗步10、手挥琵琶11、进步搬拦捶12、如封似闭13、十字手14、抱虎归山15、斜揽雀尾16、肘底看捶17、左后倒卷肱18、斜飞式19、提手20、白鹤亮翅21、左搂搂膝拗步22、海底探针23、闪通背24、转身撇身捶25、进步搬拦捶26、上步揽雀尾27、单鞭28、云手(5)29、单鞭30、高探马31、右分脚32、左分脚33、转身左蹬脚34、左右搂膝拗步35、楼膝栽捶36、翻身白蛇吐信37、进步搬拦捶38、右蹬脚39、左披身伏虎40、右披身伏虎41、回身右蹬脚42、双封掼耳43、左蹬脚44、转身右蹬脚45、进步搬拦捶46、如封似闭47、十字手48、抱虎归山49、斜揽雀尾50 横单鞭51、左右野马分鬃52、进步揽雀尾53、单鞭54、左右穿梭(四角)55、进步揽雀尾56、单鞭57云手(5 )58、单鞭59、下势60、左右金鸡独立61、左后倒卷肱62、斜飞式63、提手64、白鹤亮翅65、左搂膝拗步66、海底探针67、闪通臂68、转身撇身捶69、进步搬拦捶70、上步揽雀尾71、单鞭72、云手(3)73、单鞭74、高探马75、左穿掌76、转身十字蹬脚77、搂膝打锤78、上步揽雀尾79、单鞭80、下势81、上步七星82、退步跨虎83、转身摆莲84、弯弓射虎85、进步搬拦捶86、如封似闭87、十字手88、收势。

传统杨式太极拳(一百零八式)

传统杨式太极拳(一百零八式)

传统杨式太极拳(一百零八式)第一段:01、预备式02、起势03、左绷04、右绷05、迎面掌06、揽雀尾07、单鞭08、提手上势09、斜靠10、白鹤亮翅11、左搂膝拗步12、手挥琵琶13、左搂膝拗步14、右搂膝拗步15、左搂膝拗步16、手挥琵琶17、左搂膝拗步18、进步搬揽捶19、如封似闭20、十字手第二段:21、抱虎归山22、揽雀尾(履、挤、按)23、斜单鞭24、肘底看捶25、倒撵猴(四个)26、斜飞式27、提手上势28、斜靠29、白鹤亮翅30、左搂膝拗步31、海底针32、扇通背33、翻身撇身捶34、白蛇吐信35、进步搬揽捶36、揽雀尾37、单鞭38、云手(四次)39、单鞭40、高探马(低式)41、右分脚42、左分脚43、转身左蹬脚44、左搂膝拗步45、右搂膝拗步46、进步栽捶47、翻身撇身捶48、白蛇吐信49、进步搬栏捶50、右蹬脚51、左打虎52、右打虎53、撤步右蹬脚54、双峰贯耳55、左蹬脚56、转身右蹬脚57、进步搬拦捶58、如封似闭59、十字手第三段:60、抱虎归山61、揽雀尾(履、挤、按)62、横单鞭63、右野马分鬃64、左野马分鬃65、右野马分鬃66、迎面掌67、揽雀尾68、单鞭69、玉女穿梭(四角)70、迎面掌71、揽雀尾72、单鞭73、云手(四次)74、单鞭75、下势76、左右金鸡独立77、倒撵猴(四次)78、斜飞式79、提手上势80、斜靠81、白鹤亮翅82、左搂膝拗步83、海底针84、扇通背85、翻身撇身捶86、白蛇吐信87、进步搬拦捶88、揽雀尾89、单鞭90、云手(四次)91、单鞭92、高探马(高式)93、穿掌94、转身十字蹬腿95、进步指挡捶96、揽雀尾97、单鞭98、下势99、上步七星100、退步跨虎101、转身穿掌(270度)102、双摆莲103、弯弓射虎104、窝心捶105、进步搬拦捶106、如封似闭107、十字手108、收势(含太极)。

杨式太极拳谱(8,16,24,32,40,42,48,85,88,108式)

杨式太极拳谱(8,16,24,32,40,42,48,85,88,108式)

杨式太极拳谱(8,16,24,32,40,42,48,85,88,108式)八式太极拳拳谱01 卷肱势 02.搂膝拗步 03.野马分鬃 04.云手05.金鸡独立 06.蹬脚 07.揽雀尾 08.十字手十六式太极拳拳谱01起势 02.左右野马分鬃 03.白鹤亮翅 04.左右搂膝拗步05.进步搬拦捶 06.如封似闭 07.单鞭 08.手挥琵琶09.倒卷肱 10.左右穿梭 11.海底针 12.闪通背13.云手 14.左右揽雀尾 15.十字手 16.收势二十四式太极拳拳谱一、起式 1、两脚开立 2、两臂前举 3、屈膝按掌二、左右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 2、转身上步 3、弓步分靠 4、坐腿转身撇脚5、抱球收脚6、转身上步7、弓步分靠8、坐腿撇脚转身9、抱球收脚 10、转身上步11、弓步分靠三、白鹤亮翅 1、跟步抱手2、坐腿转腰3、虚步分手四、左右搂膝拗步1、右臂前摆2、摆臂收脚3、屈臂上步4、弓步搂推 5、坐腿转身撇脚6、摆臂收脚7、屈臂上步8、弓步搂推9、坐腿转身撇脚10、摆臂收脚11、屈臂上步 12、弓步搂推掌五、手挥琵琶 1、跟步展臂 2、坐腿引手 3、虚步合手六、左右倒卷肱1、转体撒手翻掌2、退步卷肱3、后坐虚步推掌 4、转体撒手翻掌5、退步卷肱6、后坐虚步推掌7、转体撒手翻掌8、退步卷肱9、后坐虚步推掌 10、转体撒手翻掌11、退步卷肱12、后坐虚步推掌七、左揽雀尾 1、转体撒手2、收脚抱手 3、转体上步 4、弓步前棚 5、转体旋臂 6、后坐下捋7、转身后捋8、转体搭手9、弓步前挤10、弓步平分掌11、后坐引手 12、弓步前按八、右揽雀尾 1、转身分手2、收脚抱手 3、转体上步 4、弓步前棚 5、转体旋臂 6、后坐下捋7、转身后捋8、转体搭手9、弓步前挤10、弓步平分掌11、后坐引手 12、弓步前按九、单鞭1、坐腿转身扣脚云手2、云手、勾手、收脚3、转身上步4、弓步推掌十、云手1、坐腿转身勾手松开2、左云翻掌收步3、右云翻掌开步 4、左云翻掌收步5、右云翻掌开步6、左云翻掌收步十一、单鞭 1、右云勾手 2、转身上步3、弓步推掌十二、高探马 1、跟步翻掌 2、坐腿屈臂3、虚步探掌十三、右蹬脚 1、穿手收脚 2、上步翻掌3、弓步分手4、提膝抱手 5、分手登脚十四、双峰贯耳 1、收脚并手 2、落脚收拳3、弓步贯拳十五、转身左蹬脚 1、坐腿转身分手 2、提膝抱手3、分手登脚十六、左下势独立 1、落脚转身摆手勾手 2、屈膝开步3、仆步穿掌 4、弓步挑手 5、独立挑掌十七、右下势独立 1、落脚转身摆手勾手2、屈膝开步3、仆步穿掌 4、弓步挑手 5、独立挑掌十八、左右穿梭 1、落脚转身撇脚2、抱手收脚3、上步错手4、弓步架推掌 5、转身撇脚6、抱手收脚7、上步错手8、弓步架推掌十九、海底针 1、向前跟步2、坐腿抽手3、虚步下插掌二十、闪通臂 1、起身提手收脚2、上步翻掌3、弓步推掌二十一、转身搬拦捶1、后坐转身扣脚握拳2、摆脚搬拳3、收脚摆手 4、上步拦掌5、弓步打拳二十二、如封似闭 1、插手翻掌2、坐腿收手3、弓步前按二十三、十字手 1、坐腿转身分手2、回身两手下落扣右脚 3、收右脚、两脚成开立步4、两手举抱二十四、收势 1、翻掌分手 2、垂臂落手 3、并步还原三十二式太极拳拳谱预备式第一段1、起势2、右揽雀尾3、左单鞭4、左琵琶势5、进步搬拦捶6、如封似闭7、搂膝拗步第二段8、右单鞭 9、右云手 10、野马分鬃 11、海底针 12、闪通背 13、右揽雀尾第三段14、转体撇身捶15、捋挤势16、右拍脚17、左分脚18、右蹬脚 19、进步栽捶 20、左右穿梭21、肘底捶第四段22、倒卷肱23、右下势24、金鸡独立25、左下势26、上步七星27、退步跨虎 28、转身摆莲29、弯弓射虎 30、左揽雀尾 31、十字手 32、收势四十式太极拳拳谱1.起势2.上步揽雀尾3.单鞭4.提手上势5.转身白鹤亮翅6.左右楼膝拗步(3次)7.手挥琵琶8.进步搬拦锤9.如封似闭10.斜飞式 11.转身肘底看锤 12.左右倒卷肱(2次) 13.左右穿梭14.左右野马分鬃15.云手(3次)16.单鞭 17.高探马 18. 右蹬脚 19.双峰贯耳 20.左分脚 21.转身右蹬脚22.退步海底针 23.闪通臂 24.转身白蛇吐信 25.右拍脚 26.左右披身伏虎 27.右下势28.左右独立式29.进步指裆锤30.上步揽雀尾31.单鞭 32.左下势 33 上步七星34.退步跨虎 35.转身摆莲 36. 弯弓射虎 37. 进步搬拦锤 38. 如封似闭 39. 十字手40. 收势四十二式太极拳拳谱(国际竞赛套路):第一段1、起势2、右揽雀尾3、左单鞭4、提手5、白鹤亮翅6、搂膝拗步7、撇身捶8、捋挤势9、进步搬拦捶 10、如封似闭第二段11、开合手12、右单鞭 13、肘底捶 14、转身推掌 15、玉女穿梭16、左右蹬脚17、掩手肱捶18、野马分鬃第三段19、云手20、独立打虎21、右分脚22、双峰贯耳 23、左分脚 24、转身拍脚25、进步栽捶26、斜飞势27、单鞭下势28、金鸡独立 29、退步穿掌第四段30、虚步压掌31、独立托掌32、马步靠33、转身大捋34、歇步擒打 35、穿掌下势36、上步七星37、退步跨虎38、转身摆莲39、弯弓射虎40、左揽雀尾41、十字手 42、收势四十八式太极拳拳谱起势一、白鹤亮翅二、左搂膝拗步三、左单鞭四、左琵琶五、捋挤势(三)六、左搬拦捶七、左棚捋挤按八、斜身靠九、肘底捶十、倒卷肱(四)十一、转身推掌(四)十二、右琵琶势十三、搂膝栽捶十四、白蛇吐信(二)十五、拍脚伏虎(二)十六、左撇身捶十七、穿拳下势十八、独立撑掌(二)十九、右单鞭二十、右云手(三)二一、右左分鬃二二、高探马二三、右蹬脚二四、双峰贯耳二五、载蹬脚二六、掩手撩拳二七、海底针二八、闪通背二九、右左分脚三十、搂膝拗步(二)三一、上步擒打三二、如封似闭三三、载云手(三)三四、右撇身捶三五、左右穿梭三六、退步穿掌三七、虚步压掌三八、独立托掌三九、马步靠四十、转身大捋四一、撩掌下势四二、上步七星四三、独立跨虎四四、转身摆莲四五、弯弓射虎四六、右搬拦捶四七、右棚捋挤按四八、十字手收势还原传统杨式85式拳谱1.预备式2.起势3.揽雀尾4.单鞭5.提手上势6.白鹤亮势7.左搂膝拗步8.手挥琵琶9.左右搂膝拗步 10.手挥琵琶 11.左搂膝拗步12.进步搬拦捶13.如封似闭 14.十字手 15.抱虎归山 16.肘底看捶17.左右倒撵猴 18.斜飞势 19.提手上势 20.白鹤亮势21.左搂膝拗步 22.海底针 23.扇通背 24.撇身捶25.进步搬拦捶 26.上步揽雀尾 27.单鞭 28.云手29.单鞭 30.高探马 31.左右分脚 32.转身蹬脚33.左右搂膝拗步 34.进步栽捶 35.翻身撇身捶 36.进步搬拦捶37.右蹬脚38.左打虎势39.右打虎势40.回身右蹬脚41.双峰贯耳 42.左蹬脚 43.转身右蹬脚 44.进步搬拦捶45.如封似闭 46.十字手 47.抱虎归山 48.斜单鞭49.左右野马分鬃 50.揽雀尾 51.单鞭 52.玉女穿梭53.揽雀尾 54.单鞭 55.云手 56.单鞭57.下势 58.金鸡独立 59.左右倒撵猴 60.斜飞势61.提手上势 62.白鹤亮势 63.左搂膝拗步 64.海底针65.扇通背66.转身白蛇吐芯67.进步搬拦捶68.上步揽雀尾69.单鞭 70.云手 71.单鞭 72.高探马带穿掌73.十字腿 74.进步指裆捶 75.上步揽雀尾 76.单鞭77.下势 78.上步七星 79.退步跨虎 80.转身摆莲81.弯弓射虎 82.进步搬拦捶 83.如封似闭 84.十字手85.收势杨式88式太极拳拳谱1、预备式2、起势3、揽雀尾4、单鞭5、提手6、白鹤亮翅7、左搂膝拗步8、手挥琵琶9、左右搂膝拗步 10、手挥琵琶 11、进步搬栏锤 12、如封似闭13、十字手 14、抱虎归山 15、斜揽雀尾 16、肘底看锤17、左右倒卷肱 18、斜飞式 19、提手 20、白鹤亮翅21、左搂膝拗步 22、海底针 23、闪通臂 24、转身撇身锤25、进步搬栏锤 26、上步揽雀尾 27、单鞭 28、云手29、单鞭 30、高探马 31、右分腿 32、左分腿33、转身左蹬腿34、左右搂膝拗步35、进步裁锤36、翻身白蛇吐信37、进步搬拦锤38、右蹬腿39、左披身伏虎40、右披身伏虎41、回身右蹬腿 42、双峰贯耳 43、左蹬腿 44、转身右蹬腿45、进步搬栏锤 46、如封似闭 47、十字手 48、抱虎归山49、斜揽雀尾50、横单鞭51、左右野马分鬃52、进步揽雀尾53、单鞭 54、左右穿梭 55、进步揽雀尾 56、单鞭57、云手 58、单鞭 59、下势 60、左右金鸡独立61、左右倒卷肱 62、斜飞式 63、提手 64、白鹤亮翅65、左搂膝拗步 66、海底针 67、头通臂 68、转身撇身锤69、进步搬栏锤 70、上步揽雀尾 71、单鞭 72、云手73、单鞭74、高探马75、左穿掌76、转身十字蹬腿77、搂膝打锤 78、上步揽雀尾 79、单鞭 80、下势81、上步七星82、退步跨虎83、转身摆莲腿84、弯弓射虎85、进步搬栏锤 86、如封似闭 87、十字手 88、收势还原传统杨式108式太极拳名称1.预备式2.太极起势3.左棚式4.右揽雀尾5.单鞭6.提手7.上势 8.白鹤亮翅 9.左搂膝拗步10.手挥琵琶 11.左搂膝拗步 12.右搂膝拗步13.左搂膝拗步 14.手挥琵琶 15.左搂膝拗步16.进步搬拦锤 17.如封似闭 18.十字手19.抱虎归山 20.右揽雀尾 21.左棚式22.肘底看锤 23.左右倒卷肱 24.斜飞式25.提手 26.上势 27.白鹤亮翅28.左搂膝拗步 29.海底针 30.闪通臂31.转身撇身锤 32.进步搬拦锤 33.上步揽雀尾34.单鞭 35.云手 36.单鞭37.高探马 38.右分脚 39.左分脚40.回身做蹬脚 41.左搂膝拗步 42.右搂膝拗步43.进步载锤 44.翻身撇身锤 45.进步搬拦锤46.右蹬脚 47.左打虎势 48.右打虎势49.右蹬脚 50.双探掌 51.双风贯耳52.左蹬脚 53.转身右蹬脚 54.进步搬拦锤55.如封似闭 56.十字手 57.抱虎归山58.右揽雀尾 59斜单鞭 60.右野马分鬃61.左野马分鬃 62.右野马分鬃 63.左棚式64.上步右揽雀尾 65.单鞭 66.左玉女穿梭67.右玉女穿梭 68.左玉女穿梭 69.右玉女穿梭70.左棚式 71.右揽雀尾 72.单鞭73.左右云手 74.单鞭 75.下势76.左金鸡独立 77.右金鸡独立 78.左右倒卷肱79.斜飞式 80.提手 81.上势82.白鹤亮翅 83.左搂膝拗步 84.海底针85.闪通臂 86.转身撇身锤 87.白蛇吐信88.进步搬拦锤 89.上步揽雀尾 90.单鞭91.左右云手 92.单鞭 93.高探马94.进步穿掌 95.转身单摆莲 96.上步指裆锤97.上步揽雀尾 98.单鞭 99.下势100.上步七星 101.退步跨虎 102.转身双摆莲103.弯弓射虎 104.进步搬拦锤 105.如封似闭106.十字手 107.合太极 108.收势。

传统杨氏108(85式)式太极拳拳谱

传统杨氏108(85式)式太极拳拳谱

传统杨氏108(85式)式太极拳拳谱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传统拳术。

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

由于太极拳是近代形成的拳种,流派众多,群众基础广泛,因此是中国武术拳种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

杨氏太极拳是中国太极拳主要流派之一。

她是杨氏太极拳奠基人杨福魁所创。

杨福魁字露蝉(1797--1872) 河北永年县人。

年少从师陈长兴受业列入门墙。

约1850年返回永年县以授拳为生。

传其子杨班候(1837--1892),杨健侯(1839--1917)。

杨键侯又传其子兆熊(少侯),兆元,兆清(澄甫)。

经过杨氏祖孙三代人的努力,在陈长兴的太极拳基础上逐渐演变为杨氏太极拳。

杨兆清字澄甫(1883--1936),幼承家学,历经数十年寒暑苦功终于成为太极拳的一代宗师,成为杨氏太极拳(大架)的创始人。

杨澄甫从学者众,其著名弟子有崔毅士、阎月川、牛春明、李雅轩、傅钟文、董英杰、郑曼青等。

杨氏太极拳源远流长传四方。

自杨露蝉传入北京后长胜不衰。

杨氏太极拳继承之士不负太极名家之美称。

世传一套108式或后来衍生出来的传统88式、85式和83式养生拳架。

在杨氏子弟内部传承却另有一套体系,这个内传太极拳体系有三套拳,第一套108式、第二套加(家)手、第三套小快式。

这三套拳的风格各异,招式、手法变化颇多,动作新颖别致,内容极为丰富。

三套拳架,层层进阶,各练一层功效。

此篇经由杏坛风整理,图文均来自网络,所有内容均参照原本,以供同好共学,同谋进步,以发扬杨式太极拳,实现老宗师“付诸梨生,以全于世”的初心。

本文旨在公益分享,如有错误敬请指正。

杨式太极拳85式、103式、108式:)

杨式太极拳85式、103式、108式:)

杨式太极拳85式、103式、108式:)传统杨式太极拳在京城流传的拳谱是108式。

这可以从京城杨式第五代传人传承的拳谱中得到证实。

曹彦章先生给徒弟印制的拳谱是108式;崔仲三先生录制了108式传统杨式太极拳的教学光盘;与其相吻合的是,曾经拜杨澄甫为师的张虎臣先生给其弟子王秀田传授的也是108式基础架。

从上述各拳谱的内容看,多是大同小异,行拳动作虽有差别,但拳式顺序完全一致。

由于过去拳师授拳多为口传心授,而无统一传袭的拳谱可循,学拳者往往都会自己凭记忆写下拳式名称,然而由于对左右式记述方法的不同,因此造成了拳谱式子不同的差异。

比如赵斌、傅锺文、顾留馨都记为85式,杨振铎记为103式,杨振基记为91式,李雅轩记为115式,吉良晨记为88式等等,都是由此造成。

究竟应该怎样记述拳式名称更合理一些,笔者经过对比和整理认为:1、传统杨式太极拳108式拳谱分为八段较为合理,每一段中均包含一个揽雀尾的动作,便于记忆。

其中两个抱虎归山后半部分的动作,作为斜揽雀尾独立成式。

2、凡是有左右式的全部单独记述。

3、高探马带穿掌和单鞭下势,本来都是各自两个相互独立的动作,该谱中也是分成两式独立列出4、倒撵猴和云手应各记入连续三个。

在杨澄甫先生的《太极拳体用全书》中对此作出了注释,“练法退三步、五步、七步均可”,在习练过程中,可根据个人体力各练五个或七个,且倒撵猴练几个,云手也相应练几个。

笔者认为,经整理后的传统杨式太极拳108式谱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特记录于此。

请拳友们斧正。

参考文献或网址:1/cm=9f65cb4a8c8507ed4fece7631 05392230e54f7286f8b8554258fd51bc83c00564711b2e73a221206d8d87f671cad4841fd8732653c7537c491dfff4dcacbe33f25fc3 043770bf54705a06ab8bc4232ca578750eab86ee3adfa4284ded3 d0dd5e44bd54120af1e7812e1763ce78fa642693a78e3f1f4860b8 fa4066e82e733e942457c641ee9737790c83e1d7585bb420c7116 580a530a74917a260ae08115453d749a67b26313ae25850f9534d 7485e12dfa3e3c1d63e047a4cfc2a19c3f9bad9926e88cdcae5f82 1197d29989663201458955a9aacda54c6e5271afdddf66c730b6e dedca5b9867c0602a&p=93769a4586cc40a90ef3d560444a&use r=baidu。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式太极拳108式简谱
1、起势
2、提膝上步挤
3、揽鹊尾
4、挤
5、托打
6、揉打掛托打尾单鞭
7、低手下式+提手上式+白鹤亮翅+左
搂膝拗步+手挥琵琶
8、左右左搂膝拗步+手挥琵琶
9、二起掌
10、裹肘
11、进步搬拦捶
12、如封似闭+十字手
13、穿掌、揽鹊尾
14、抱虎归山
15、肘底看捶
16、倒卷虹一二三+斜飞式
17、低手下式+提手上式+白鹤亮翅
18、左搂膝拗步+手挥琵琶19、海底针+扇通臂+撇身捶+裹肘+搂
膝上步、挤
20、揉打掛托打尾单鞭
21、云手+单鞭
22、高探马:
23、右左分脚:
24、转身左蹬脚
25、左、右搂膝拗步
26、搂膝指裆捶:
27、折叠撇身捶:
28、右蹬脚
29、卸步打虎式:
30、右蹬脚
31、双风贯耳
32、披身左蹬脚
33、转身二起脚(右)
34、扳拦捶
35、如封似避+十字手
36、斜单鞭
37、野马分鬃
38、斜单鞭
39、玉女穿梭
40、上步挤
41、揉打掛托打尾单鞭
42、云手+单鞭
43、穿掌下式
44、左右金鸡独立
45、倒卷虹一二三+斜飞式
46、低手下式+提手上式+白鹤亮翅+左
搂膝拗步++手挥琵琶
47、海底针+扇通臂+撇身捶+裹肘+搂
膝上步、挤
48、揽鹊尾单鞭
49、云手+单鞭
50、云手低式高探马
51、上步压掌
52、十字摆莲
53、搂膝指裆捶
54、白猿献果
55、上步搭掌
56、打57、捋揉掛打尾单鞭
58、下式
59、上步七星
60、退步跨虎
61、左捋右捋
62、转脚摆莲
63、弯弓射虎
64、左右侧上下大捋
65、挤
66、合太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